伟大的博弈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投资 > 投资 > 伟大的博弈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
ISBN:9787508601632
作者:[美] 约翰·S. 戈登
页数:381页

作者简介

《伟大的博弈》是一部讲述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的著作。这本书以华尔街为主线展示了美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全过程。它生动地讲述了华尔街从一条普普通通的小街发展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传奇般的历史,展现了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在美国经济发展和腾飞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书中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经济数据,让读者可以更全面和准确地认识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

书籍目录

尚福林 序
易纲 序
致中国读者
前言
第一章 “人类本性堕落的大阴沟”(1653年-1789年)
第二章 “区分好人与恶棍的界线”(1789年-1807年)
第三章 “舔食美国商业和金融蛋糕上奶油的舌头”(1807年-1837年)
……
译者后记
读史偶得――《伟大的博弈》跋
华尔街的昨天和今天――译者和作者的对话

编辑推荐

·从1653到2004,华尔街最老和最新的故事   ·一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的活教材   ·金融界、证券业、学界权威人士专文推荐,高度评价本书现实意义   ·译者和作者精彩对话。资本市场的博弈牵动着大国的博弈和兴衰   这是一本关于华尔街历史的书,也是一本关于美国金融史和经济史的书。   在过去的200多年中,华尔街推动了美国从一个原始而单一的经济体成长为一个强大而复杂的经济体。在美国经济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华尔街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华尔街本身也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而成长为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心。美国经济的成功是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协同发展很好的例证。   本书讲述的华尔街历史就是一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的活教材。在这本书中,读者将会读到华尔街充满魅力和睿智的历史故事。华尔街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出现过形形色色的人物,也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曲折。它提醒今天的资本市场的建设者他们所必然要面临的现实和困境,也能为今天的投资者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警示。   《伟大的博弈》或许可以向正在现代化道路上匆匆前行的中国提供一个历史的参照。对于那些希望从华尔街的历史中获得借鉴的中国读者来说,本书是一本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书。  《伟大的博弈》或许可以为正在现代化道路上匆匆前行的中国提供一个历史的参照。在过去的200多年中,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成功地超越了欧洲列强,而华尔街在这一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无疑是这段历史风云向世人昭示的最重要的启示之一。在近几十年里,全球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而这些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华尔街的发现和推动。因此,对于全世界的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华尔街的历史是一个永远研究不尽的题目,而对于正在发展和转型中的中国,它更具有非常现实的借鉴意义。——祁斌

前言

《伟大的博弈》是一部讲述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的著作。这本书以华尔街为主线展示了美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全过程。它生动地讲述了华尔街从一条普普通通的小街发展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传奇般的历史,展现了以华尔街为代表的美国资本市场在美国经济发展和腾飞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书中大量的历史事实和经济数据,让我们可以更全面和准确地认识美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    从世界范围看,资本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相连的。从马克思有关虚拟经济的论述,到后来产生的各种经济学理论,都对资本市场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进行过不同角度的阐述。在现代经济生活中,资本市场不仅提供了企业筹集资本的场所,也是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工具;并且还起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作用。    了解华尔街的历史,能使我们对于美国如何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殖民地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这一转变的历史原因增加了认识。在美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华尔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担了不同的历史使命,它支撑了美国联邦政府在南北战争中的战争融资,推动了美国由铁路带来的第一次重工业化浪潮,扩大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获得的巨大经济利益,也实现了美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向新经济成功转轨的进程。    回顾历史,尤其是最近一百年的历史,华尔街的作用在不断丰富和深化,投资人在华尔街追逐自身利益的同时,"看不见的手"实现了社会资源的高效率配置。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资本市场将知识和经济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着美国科技的飞速发展,使美国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在具有战略意义的科技领域里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    处在关键战略期的中华民族,面临着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六大做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这是一项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的庞大系统工程。以史为鉴,世界历史发展的经验揭示了资本市场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一个健康、高效和稳定的资本市场,有利于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水平和经济的运行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党中央、国务院深刻地认识到了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面对新的形势和历史使命,如何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的课题。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和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资金投入,居民储蓄的大幅增长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必然伴生投资需求,这两方面的需求为我国资本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是正处于转轨阶段的发展中国家,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集中统一的证券市场对于打破要素市场分割,实现资源的跨行业、跨地区、跨产业优化配置具有特殊作用。    我国的投融资体制目前仍以间接融资为主导,金融体系中直接融资比例的增加,将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分散金融体系的风险,提高金融体系对国民经济的服务效率。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需要证券市场进一步发挥培育和规范上市公司等市场主体的功能,并对国有企业改革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稳健的财政政策要带动民间投资,稳健的货币政策需要关注证券资产价格和证券市场的流动性需求,证券市场对宏观政策的作用机制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为体制转轨时期的新兴市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影响证券市场的稳定运行和功能发挥。比如,市场主体的治理结构尚不规范,影响市场透明度和规范化运作水平;市场结构和功能还不健全,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的做法,将有助于我们寻找解决当前这些问题的答案。正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揭示的那样,矛盾是事物存在的特征之一。华尔街的成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各种问题。在早期的华尔街,市场坐庄、上市公司欺诈、内幕交易等等层出不穷,政府官员的腐败、国民经济的周期波动和战争都给资本市场带来了接连不断的冲击。但是,华尔街最终能够成长为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并最终成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它遵循了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正如书中所揭示的那样,从长期来看,"看不见的手"不断修正资本市场这个巨大的博弈场的游戏规则,淘汰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游戏者,也通过资本市场影响到经济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并逐步改善资本市场的外部环境。    祁斌同志翻译的《伟大的博弈》为我们提供了一部难得的研究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历史的著作。当我们在关键战略机遇期考虑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道路时,借鉴他山之石,吸取成熟市场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我们认识资本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 尚福林    2004年11月

内容概要

约翰·斯蒂尔·戈登,美国作家和经济历史学家。1944年生于纽约,其祖父和外祖父均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拥有席位。他1966年毕业于范德比尔特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在过去的二十年,他作为全职作家,著有《华尔街上的猩红女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华尔街历史》,《汉密尔顿的赐福:美国国债的兴衰史》。1999年,他出版了《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
祁斌,《伟大的博弈》译者。1968年生于北京。199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并留校任教。1992年赴美留学,1995年获罗切斯特大学生物物理学硕士学位并通过博士资格考试,同年转学芝加哥大学商学院,1997年获MBA学位。从1997年起开始在华尔街工作,先后在伦敦、纽约等地从事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资产管理和风险投资等业务。曾供职于法国巴黎银行和美国高盛集团,并曾在纽约一家风险投资基金任合伙人。2000年回国加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任战略规划委委员。2001年至今任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伟大的博弈》或许可以为正在现代化道路上匆匆前行的中国提供一个历史的参照。在过去的200多年中,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国家,成功地超越了欧洲列强,而华尔街在这一过程中的核心作用,无疑是这段历史风云向世人昭示的最重要的启示之一。在近几十年里,全球高科技产业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而这些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华尔街的发现和推动。因此,对于全世界的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华尔街的历史是一个永远研究不尽的题目,而对于正在发展和转型中的中国,它更具有非常现实的借鉴意义。                                                  ——祁斌

章节摘录

这种趋势会不会持续下去?   截止到1999年夏天,道琼斯指数较1990年年初已经上涨了将近400%。如果从1980年算起的话,市场已经上涨了1300%。其间,交易量也在大幅上升,到1999年,纽约股票交易所的平均日交易量已经超过了1987年股市崩盘时的日交易记录,而该记录本身已经是前一个纪录的两倍之巨了。今天的平均日交易量甚至比20世纪40年代任何一年的年交易量都高。   这种趋势会不会继续下去呢?没有人知道,历史学家们也不会知道,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所有的牛市都会结束。不论是1929年的大崩盘,或是1966年的市场低迷,这些都取决于那些超过我们控制的力量的相互作用。但同时,就像我们看到的1987年的情形一样,如果监管当局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而且采取强有力的行动的话,股市崩盘的后果并不一定是灾难性的。   这正是华尔街在新的千年面临的困惑。就像因为“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才建立了北大西洋冰层巡逻制度一样,监管的加强往往只有在一些痛苦的经历,尤其是灾难性的事件之后才会来临。只有在饱尝了19世纪60年代以前放任自流的市场中投机者们为所欲为的苦果后,才有了经纪人队伍对市场投机行为的有效抑制。同样,只有当理查德惠特尼使整个证券业蒙羞之后,证券交易委员会才开始对经纪人队伍实施监管。   正是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有效监管才给华尔街带来了60年的稳定(虽然中间有熊市的间歇)和巨大的繁荣,而美国也得以坐享全球最大的、最有效率的证券市场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今天,情况在慢慢地发生变化,一种全新的通信工具——互联网,正以远胜于19世纪中叶的电报的速度迅速将这个世界联系在一起。   在20世纪20年代,只有大厅交易员(纽约股票交易所席位的拥有者)作为一种特许经营,才能够在一天之内买卖几十次股票。但是由于有了互联网,现在只要有几千美元、一台电脑和一根能上网的电话线,所有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了。这些人被称为即时交易者,他们往往会在一天结束时会将当天的股票卖出。   目前,大约有500万人通过互联网拥有在线的股票账户,据估计,其中有100万人是即时交易者,而且,这一数字还在呈指数级增长。即时交易者买卖股票的速度通常是传统经纪人的12倍,有时甚至每天买卖上千次。在线交易方式迅速在华尔街占据了重要地位,以至于华尔街上受此冲击最大的公司——美林公司(它有1.4万名持牌经纪人,他们依靠客户佣金生存的方式直接受到在线交易的威胁),在1999年中旬也宣布将向其客户提供互联网在线交易服务。这一举措将在此后的数年给华尔街带来巨大的变化。 同  时,互联网也被证明是为无数快速致富的梦想提供的一块沃土。就像20世纪20年代大家口头传递各种秘诀一样,互联网也提供无数投资论坛供在线投资者讨论股票和交换投资心得,在20世纪90年代晚期,与20世纪20年代类似的过热开始出现——网络股泡沫,很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变化受到与该公司的商业前景毫不相关或者关联很小的因素的影响。   例如,当Ticketmaster——一家提供售票服务的公司,股票代码为TMCS,在上市第一天上涨了300%时,一个与它毫不相关、提供物业管理的公司Temco Service,因其代号TMCO与TMCS相似,也上涨了150%。其实,这道理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互联网本来就是个传染跟风情绪的最好系统。那么由谁来监管这种正在出现的新的交易方式呢?答案是,还没有人。就像20年前密特朗所发现的那样,市场正在彻底地全球化和一体化。华尔街已经超越国界,其影响力也超越了国界,而监管只能止步于各国的边境之内。   要改变这一点非常困难。因为,如果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世界性市场的监管体系,必然要牵涉到世界大国在主权上的实质性的让步,但是没有什么比让一个国家在自由和独立问题上让步更难的事了。人类就是这样,也许只有一场像“泰坦尼克号”那样的金融灾难才能带来这样一个统一而有效的全球监管体系。   因为华尔街和政治家们尚不能建立起这样的监管框架来保证全球化市场的稳定,同时,也因为我们前面所提到的——“资本主义的问题在于资本家本身的贪得无厌”,所以,华尔街再次发生如同1929年那样规模的股灾,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但是,即便如此,华尔街也不会就此止步,至少从长远来看不会。   因为,尽管有数不清的海难,人类依然扬帆出海;同样的道理,尽管有无数次股灾,人们依然会进入这个市场,辛勤地买低卖高,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将手里的资金投入到股市,去参与这场博弈。这和人们去探险——去看看地平线以外的未知世界,是一个道理。它们都是我们人类本性无法分割的一部分。

图书封面


 伟大的博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25条)

  •     戈登这本书平心而论不怎么震撼,七天读完没什么高山仰止呼吸困难的缺氧反应。掩卷不沉思,放下不留恋。不砥砺人心不是作者的错,反是他的贡献。秉笔直书的金融史,原本就不值得尊重不值得称道更不值得效法。“The Great Game”翻作“伟大的博弈”,绝对讽刺。华尔街,可以是富有的冷血的机警的牛人遍地的,甚至可以公平高效且精彩绝伦,却与伟大无涉。杰斐逊称之为“人类本性堕落的大阴沟”,虽不中也不远矣。贪婪,整个金融系统发展的原动力。好在恶花也偶尔结点善果。金融的存在,究其本源有三个目的,融资、保值和获利。就融资来说,最好的例子是战争。独立战争的结束催生了美国第一合众国银行,其股票于1791年公开发售,一小时内抢购一空。发行价25美元,一度飙升至300美元。南北战争推动华尔街成为仅次于伦敦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金融中心。一战之后纽约超越伦敦,美国超越欧洲。二战比罗斯福新政更直接更迅速地将美国拖出大萧条,股指翻番,交易量二十年来首高,华尔街一跃成为美利坚的主街。对于保值。期权的存在为锁定利润提供了必要手段。利息股息的主要逻辑就是通过未来收益抵消时间的机会成本。最后,不可回避的获利。获利原就不该成为金融存在的目的。钱和钱的交易除了换手还是换手,拆东墙补西墙,无论如何造不出两堵墙来。但显然的事实摆在眼前,牟取暴利已经成为广大金融工作者的人生主题和重中之重。何止东墙西墙,千万堵墙横亘四野号令八方,局外人云里雾里,局内人兴衰荣辱在所不惜。一切罪恶皆由此而来。在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家之前,最根本的获利逻辑很简单,低买高卖。自梧桐树协议签订以来,纽交所场内场外就成了多空双方厮杀的血腥牢笼。19世纪初期,北美伊利运河修建成功,从规模上讲它是南北战争以前最浩大的工程。作为连接阿巴拉契亚山脉东西两部的唯一航路,伊利运河将西部面粉等农产品的运输成本降至1/20,运输时间降至三分之一。依照书中的比喻,密西西比河的财富源源不断流入新阿姆斯特丹,纽约成为“舔食美国商业和金融蛋糕上奶油的舌头”。也正是这条运河,启动了美国股市的第一轮大牛市。投机,自荷兰郁金香热潮以来就是牛市的姊妹兄弟,互为狼狈。伊利运河带来的巨大商机给运河概念股打上了价值连城的标签。股价普涨,布莱克斯通运河的IPO甚至获得三倍以上的股权认购。泡沫总伴随炒作泛起。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莫里斯运河股票逼空战。雅各布·利特尔及其同伙以十美元的平均价格吸纳这支股票的所有流通股,一个月之内将股价推升至185美元,逼迫空头血本交割,利特尔也经此一役一战成名,成为美国股市投机的第一人。当然,投机者的命运都是相似的。无异于赌博的投机永远没有赢家。利特尔在1857年的崩盘中第四次破产,最后一蹶不振。除莫里斯运河逼空之外,伊利铁路逼空战和古德尔黄金操纵案更为血腥且阴暗。前者的玩家是范德比尔特对阵德鲁、古德尔。而后者则是了古德尔一个人的solo。范德比尔特以船舶业起家,1794年出生,16岁向母亲借了100美元起家,46岁成为美国最大船东,号称“船长”。但作为美国最富有的几人之一,直到七十岁范德比尔特在金融界的传奇故事才刚刚开始。作为实业方面的领军人物,船长于对运输行业的直觉天生明锐,毅然放弃蒸汽船舶进军铁路业,没有非凡的魄力和宽广的视野是无论如何不可能的。哈莱姆铁路逼空战可称作船长牛刀小试的一次收割。依靠雄厚的资金和高超的欺骗手段,船长一人和所有空头正面对捍,而卖空者中更不乏拍板铁路经营权的市议员。股价从50美元跃至116美元,之后却由于市议会的利空动作惨跌至72美元。正当空头们等着狠捞一笔之际,却发现股价不降反升。最终范德比尔特允许市议员以94美元平仓,却逼迫投机商以180美元交割,取得辉煌完胜。此后,德鲁走上舞台,收买议员操纵股价联络空头做市,即便他恬不知耻无恶不作并无所不用其极,依然在哈莱姆股票逼空第二战中输得头破血流。范德比尔特雄厚的资金流动性几乎不可战胜有如巨人。愤怒的船长一度号称要把股价推至1000美元,一半的华尔街机构面临倒闭,人心惶惶没人敢于猜测此次逼空后果。“像古埃及的法老允许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一样,范德比尔特最终答应放了那些议员,允许他们以285美元的价格平仓。”可笑的是,金融市场的每一次制度进步几乎都是贪婪的结果。第一个例子仍然与范德比尔特和德鲁的名字紧密相连,当然,一个更伟大的金融天才,同时也更凶残的嗜血杀手,古尔德已经开始了他的吟诵。十九世纪,股票的发行无法可依,市面上流通股数几乎难以预料,因此给投机创造了巨大的机会也给收购附加了极端的风险。在伊利铁路的股权争夺战中,范德比尔特勾结法官,规定伊利铁路股票不得增发,进而大量吃进以夺取铁路控股权。而他的对家德鲁,同样勾结立法者将大量伊利铁路的可转换债券转变为股票,并肆无忌惮地疯狂印刷新股,使得伊利铁路股票流通总量一夜之间上升20%更不断增涨。瞬间出现的大量流通股立即稀释了船长股权,大幅增加收购成本,在席卷范德比尔特700万美元之后,德鲁以及他所指示的政府官员携款逃离纽约。接下来数月,双方均大量贿赂立法机构官员,整个官场已经堕落得纸醉金迷。两败俱伤的范德比尔特和德鲁达成协议,股价稳定,德鲁退出伊利董事会,范德比尔特获得补偿,但没有如愿控制伊利铁路,因此,德鲁实际上取得了伊利股权拉锯的胜利。伊利股票的持有者发现,短短百多天他们所拥有的股权被稀释了40%。古尔德的第二次伊利逼空战和黄金操纵是金融史上教科书式的神来之笔。于伊利战役中,为了抽干纽约的资金供应以抬高利率,古尔德大开支票迫使银行提高准备金收紧银根,同时,他又将这些支票作为抵押获取贷款,空手套白狼进一步压缩纽约资金来源,伊利股票在十一月间被打压至开春时的一半。而后当空头卖空伊利股票时,古尔德大量买进,最终抬升股价至52美元,逼空成功,资金放开,德鲁等原先的古尔德盟友损失惨重。在黄金操纵案中,古尔德计划利用低保证金的杠杆效应,将纽约市场上的黄金吸干,从而抬升金价攫取巨额利润。南北战争之后,作为法币的绿币与黄金一同构成了货币供给的复本位制,由于劣币驱逐良币的原则,黄金供给其实相当稀缺。同时,美国很大一部分外贸商都在黄金市场上卖空以利用套期保值锁定利润规避损失。有了杠杆,也有了对家,古尔德唯一的问题在于必须防范联邦政府的干预,否则一旦国库黄金救市,计划必然宣告破产而古尔德也将连本带利输个精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金融从业人员的一贯风格,古尔德堪称高手中的典范。他通过人脉关系联络上时任美国总统的格兰特,并成功地让这位南北战争时期的战斗英雄相信,为了保证金融运作政府应该放任黄金市场而不施加任何影响力。此后,古尔德成功购买了数倍于纽约黄金供应的期货合同。夏季,当国际供应商开始出口农产品并在黄金市场上卖空套期时,卖空压力依照惯例打压黄金价格。古尔德继续增仓。到九月,黄金价格开始持续上涨,九月二十三日,卖空商无可奈何支撑不住开始购买黄金准备平仓,1869年九月二十四日黄金交易开盘,黄金价格继续上涨,直至160美元。格兰特总统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失误,命令财政部准备平抑金价。古尔德听到风声开始出货。到了周五十一点四十分,早已没了黄金卖家,古尔德的同伙还在高价叫买,恰在这时,一个经纪人因为怒不可遏毅然接单,他自己手中已经没有黄金,如果价格继续上涨,他就必须从古尔德手中以更高价格购买黄金兑现合同,其风险之大无以复加。因为这个经纪人的果断,市场瞬间恢复平静,几秒钟之内黄金价格下降到140美元,而此时,财政部才被授权出售黄金阻止恐慌,一切为时已晚。古尔德净赚多少此后没人知道。是次黄金激战,被称作“黑色星期五”。伊利铁路的争夺战最终导致了美国《证券法》雏形的出现,而古尔德黄金操纵案,更在十年后将合众国重新带回金本位制度。金融的力量在二十世纪已经无比强大,金钱成为真正利维坦,兴风作浪翻云覆雨。在金钱面前一切拜倒的真实例子出现在1907年前后。一个叫海因兹的投机商在纽约华尔街开了一家经纪行。这位海因兹曾在蒙大拿成功地利用“矿脉顶法”(Apex Law)和巧舌如簧占据了统一铜矿公司的一部分资产。在华尔街,海因兹与美国冰业公司联手获得几家银行控制权,并以这些银行的资金作为储备开始投机铜矿股票。他注册了一家联合铜业公司并通过自购和看涨期权推动股价攀升,正当股价由37美元窜升至60美元,海因兹以为胜券在握时,对其公司财务问题的质疑甚嚣尘上,银行开始要求海因兹偿还贷款,看涨期权莫名其妙没有被执行,海因兹的资金无法回拢,关键时刻迫不得已卖出股票。同时,当年统一铜矿公司的幕后老板标准石油开始涌出大笔卖单,股价一落千丈,联合铜业的涨幅瞬间蒸发,股价跌至10美元。海因兹坐庄计划彻底粉碎。最大的问题至此还未出现。海因兹所控制的几家银行出现挤兑,其中包括了尼克博克斯信托,时为纽约第三大信托银行,不出八天,尼克博克斯信托宣布破产。随着标准石油复仇成功,整个国家金融体系几近崩溃,银行挤兑蔓延开来,存款信用岌岌可危。而此时,美国第二国民银行早已灰飞烟灭,缺乏央行的罗斯福政府束手无策。板荡之际,J·P·摩根走到幕前,整个国家的金融脉搏命悬一线。摩根要求财政部注资3500万美元,财政部长科特柳言听计从,摩根而后运用他非凡的影响力在五分钟之内募集到2700万美元,并果断放出话来,对于此时做空股票的投机商将“适当关注”。接着,摩根所领导的银行家达成协议,不再使用现金而是纽约清算中心的存款凭证作为结算手段,瞬间增加了8500万美元的货币供给。累计一点五亿的注资,艰难地结束了1907年恐慌。六年之后,吸取信用崩盘之际只能求助于私人银行家的教训,美联储宣告成立。进入二十世纪后期,金融获利手段日趋复杂和隐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出现了以垃圾债券为集资主要手段,并借助收购狂潮黑箱操控股价的幕后交易,其间最受人诟病而声名狼藉的人物是垃圾债券之王,米尔肯,他在判决后被处以6亿美元的天价罚款,成为华尔街历史上最大金额的个人处罚。在普利策奖获得者詹姆斯·B·斯图亚特的作品《贼巢》中,对这一时期的金融犯罪有着翔实深入的刻画。由于政府在股票交易监控方面的软弱无力,给米尔肯案的调查取证造成了相当的困难,《证券交易法》呼之欲出。九十年代至今,垃圾债券摇身一变成为高收益债券,各类低评级债券和衍生品相继出现,当今的金融产品已经纷繁复杂万端呈现,在《泥鸽靶》中,作者弗兰克·帕特诺伊以局内人的身份指正了伴随现代金融业而生的原罪。金融,已经不是融资和保值的主要手段,反而成为草原狼的血腥爪牙。即便如宝洁公司这样传统的实业集团,也在1994年公布了令人瞠目的巨额衍生品亏损。巴林银行曾作为英国皇家的代理银行而享誉世界,却由于一位年轻业务员在新加坡从事东京证交所日经225股票期货交易的失败而巨亏6亿英镑,其损失远远超出该行资本总额(3.5亿英镑),因而不得不于1995年申请破产保护,开始清算。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如今的次贷危机,无一不是金融产品滥用或恶意操控的直接后果。金融产品距离中国并不遥远。对于我国金融体系的考验已于2006年12月11日WTO准入过渡期结束时悄然揭幕。如今中国正面临着如下几大金融问题,并在现阶段难以根本解决。第一,外汇储备。中国的外汇储备将近一点八亿美元,早在零六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然而,面临美国经济衰退和次贷风波带来的美元疲软,各大洲都面临着全面通货膨胀的威胁。石油与黄金价格飞涨已经是美元无力回天的正面写照。伊朗已经呼吁欧佩克放弃单一美元储备。海湾战争之后,石油价格上涨百分之四百,由于国际石油贸易靠美元结算,对于美元需求是一项无比重要的支撑。一旦石油美元崩溃,美元信用再无依托,中国将面临巨大的利益损失。对此,国内早有呼声要求中国增持欧元甚至日元,调整外汇储备结构,但由于基数太大以及对美国的巨额外贸顺差,短期之内难有成效。不久之前,中国外汇储备还集中在美国国债这一单循环上,考虑到通货膨胀以及利率关系,年收益-1%。钱多怕贬值,就得花些出去。因而中国政府千方百计扩充国外投资范围和强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之前,就在美国赫赫有名的金融企业黑石集团身上砸进30亿,持股期限四年,虽然巨亏之说已经风风雨雨,但这一投资的战略意义实际超过经济意义,至少说明中国已经承担了巨大的金融风险且在谋求改善。除中投成立之外,股票、保险、基金各路QDII齐头并进,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市,也意味着国家将稳步妥善处理外汇问题看作重中之重。然而,时间是处理外汇问题的首要考虑。美元近年对世界主要货币贬值均告加速,人民币对美元三年之内上涨超过百分之十,已经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人民币被低估应该不存在争议,但人民币的快速升值对我国来说也许弊大于利。中国制造已经行销世界,全世界七件贸易反倾销案中就有一件针对中国。2005年,美国一位经济新闻记者做出大胆尝试,宣称一年不使用中国制造产品。2006年,她在书中无奈地承认,中国制造已经渗透到每一个美国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回避它所需要的代价实在太高况且得不偿失。作为维持全世界低通货膨胀的主要力量,作为一个GDP百分之五十依赖外贸出口的国家,不起眼的汇率波动都会给中国造成雷暴般的影响。同样,参照日本与泰国的先例。汇率变化给外汇和证券投机提供了天然工具,日本死在股票期权,泰国死在汇率,殷鉴不远就在夏后,防人之心绝不可无。第二,金融监管。中国的金融监管长期缺失,不但政府监管无力,企业内部监管更加混乱。先谈后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经历了艰难痛苦的蜕变,从厂长责任制、承包制、产权改革直至国退民进,在朱镕基总理的坚定推动下,国有企业完成了从下游产业的全面撤退,集中到经济上游领域,如原料、通讯、交通、烟草和军事。随着国字号央企垄断命脉产业的完成,国有资本总量空前庞大,零五零六年相继上市的国有银行率先打入世界前十,中石油更一举夺下世界市值第一的宝座。如此累累桂冠已让国人目不暇给。然而,国有资本实力究竟如何却是个值得探讨的命题。《激荡三十年》引述《南方周末》记者陈涛一文称,类似中石油这类国有大型企业的强大盈利能力来源于垄断地位,中石油石油开采成本每桶六美元,而国际油价已经突破100美元,如此咋舌的利润全部来自石油资源,而石油资源无可争议地属于全体国民。在获得暴利的前提下,中石油竟还突破国家限价向民营油站高价售油,作为人民纳税建起的航母型集团,其行为无异于杀父弑母。国有企业极端暴利引出一个关键性问题,暴利如何分派及如何使用。长年以来,国有企业红利大部分留作自用,以待后续发展,其实质就是私吞垄断利润。去年九月,国资委发出通知,各中央企业将全部公开经营预算,红利上缴。应当说,这是协调国有企业与国民利益关系的重大进步。但是监管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在国资委《意见》中,只用一句话提到红利的社会性用途,即“必要时,可部分用于社会保障等项支出”,如此模棱两可令人难不齿冷。除红利使用之外,另一国有资产问题也在零四年浮现世人眼前。国有资本使用的监管在中国极端缺失。中航油2003年3月28日开始投机期权交易。2004年1月初,航油价格迅速上涨,期货交易出现亏损。随后经过两次挪盘后,亏损恶化速度加快。2004年10月25日,国际原油价格飙升至每桶55.67美元的历史高点。中航油集团向中航油提供了1亿美元贷款,但也未能帮助中航油免予被交易所强制平仓。自2004年10月26日至11月29日,中航油已经平仓的石油期货合约累计亏损约3.9亿美元,而将要平仓的剩余石油期货合约亏损约1.6亿美元。累计亏损5.5亿美元,成为中国海外公司中最大丑闻。国有企业利用国有资本炒卖期货,或购买其他衍生产品以期通过金融市场牟取暴利,究竟正不正当,该不该杜绝,答案应该不容争辩。然而,由于监管的缺失和混乱,此类情形今后会否重演,谁都不敢断言。对金融市场的政府监管,中国一直在两条铁轨间徘徊。第一,中国政府对于市场的干预程度如此之高,以至被指责为政府做市。去年十一月以来股市持续数月狂泻,旁侧更有房价掉头和美国次贷推波助澜,中国政府拒绝救市本身无可厚非,但一半市值蒸发,上市公司开始破产,却给政府造成了不可不救的现实压力。四月二十日政府出手,限制大小非套现,一刀斩下印花税三分之二,是否为时已晚尚未可知,但金融市场稳定仍旧依赖政府调控的惨淡现实却再一次敲响警钟。第二,中国市场机制的不健全,投机气氛热烈,违法违规操作日益严重,政府却管无可管。国内股市换手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现在是793%,按8倍计算,美国0.97倍,日本1.4倍,韩国1.05倍,香港0.97倍,台湾1.27倍。人民大学吴晓求所长指出,2007年中国市场已进入历史上违法违规操作最为猖獗的一年。三种行为值得警惕,内幕交易,操纵市场以及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和疯狂增发。曾经一度兴风作浪的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争给中国股市造成了至今根绝不断的牵绊,而吕梁、宋如华、唐万新等一个个臭名昭著的名字与之荣辱与共即是制度缺憾导致违法犯罪沸反盈天的铁证。美国华尔街三百年的问题,在中国十年之间相继凸现,其为祸之猛之烈,不应小觑。第三,融资环境。中国大型国有银行在零五年换血注资之后资本状况奇迹般改善。以工行为例,零四年坏账率还在百分之二十以上居高不下,零五年已低至百分之四。此外,国内庞大的储蓄总额以及经年不变的低储蓄利率给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提供了先天保证。因此,对照工商银行以及汇丰银行去年的财务报表,我们能清晰地分辨出工行的优势所在,巨额利差收入成为拉动这类国有银行盈利增长的主要来源。然而,与之相对的问题在于,国有银行朝南坐的服务态度依然没有改变。虽然非利息收入的比例有所提高,但仍然只占工行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左右,对照汇丰银行将近百分之六十的非利息收入,天壤云泥可见一斑。国有银行持有如此数量的储蓄资源,却没能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提供必要支持,这是中国市场化进程的另一拦路虎。国有银行给国有企业放贷二话不说,却对中小民营企业视若无睹,而国内资本市场又极端缺乏必要的融资手段,如风险投资,只一家红杉中国稍具实力,公开发行股票成本大门槛高,公司债券市场规模又小得几可忽略不计。以上因素造成的结果有两个,国有企业总能贷到钱,永远不倒闭,民营企业没奶喝,徒唤奈何。近年来最具争议的融资案件当属2003年孙大午集资案。孙大午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家境贫寒白手起家。到2000年前后,他所创办的大午农牧集团已经拥有16个厂和一个学校,最辉煌时产值过亿。作为一个贫穷者的儿子,他对于家乡繁荣怀着难以割舍的责任感。大午集团有医院有公园有学校,承载着1600名职工的生活,带动了乡镇周边服务产业的兴盛。孙大午曾自拟对联“安得淳风化淋雨,遍沐人间共和年”。正是这样一个乌托邦的信仰者,最揪心的却是贷款。一般农村信用社要违法收取10%至15%的回扣,而商业银行更对他不加理睬任其自生自灭。于是,贷款无门的孙大午迫不得已于1995年开始个人集资,大午集团为每一笔借款开立借据并支付百分之3.3的税前利息,几乎是当年存款利率的两倍。在大午所在的郎五庄,几乎家家都把余钱存入集团,这些钱款24小时可以取用,八年间没有出现过信用纠纷,直至2003年5月27日,孙大午被捕,罪名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这一案例大部分摘自或转述自《激荡三十年》,吴晓波在文中提到,2000年之后国有银行进行商业化改造,乡镇市场被全面放弃,广大农村地区成为金融盲点。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日益狭窄,民有资本发展被严重制约。孙大午案件所揭示的正是此一现实的残酷和尴尬。一个律师写道,孙大午的集资没有挥霍没有浪费,均转变为造福乡里的生产资料和福利设施,公司与当地民众之间相互信赖互为依存,应当属于合法的借贷行为。茅于轼先生为孙大午四处奔波,称之为“没有受害人的非法集资”,老先生撰文说,这样的社会行为如果算是犯罪,就要质疑制度本身是不是有修订的必要。外资银行相继进入中国后,国有银行还有没有资格朝南坐,是不是肩负着促进国内中小企业发展的责任,这是值得关注更亟待解答的叩问。汇丰银行已经获准进入农村市场,国有银行应该做而没有做且不屑做的所谓欠发达地区,正由实力雄厚与视界高广的外资银行一步步涉足,扪心自省,实属笑话。金融,也许罪恶也许疯魔也许泯灭人性。但作为中国,一个日益深陷全球化变局的世界性大国,所面临的不是一场游戏,真真正正是一场伟大的博弈。规则西方制定,实力西方强悍,甚至输赢成败都由西方裁决。在如此空前的挑战面前,中国回避不了也不应回避。面对三百年打磨成长癫狂而后冷静如冷血的西方,几无胜算的中国将往何处去,我不乐观,但不忍心悲观。(写于2008年5月)
  •     尽管有无数次金融危机,人们依然会进入这个市场,辛勤地买低卖高,怀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将手里的资金投入到股市,去参与这场伟大的博弈。这个人们去探险--去看地平线以外的未知的世界,是一个道理,他们都是我们人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事实上,在资本市场上博弈和到未知世界去探险都源于我们人类的同一种冲动,因为市场的地平线之外也是一个未知世界--未来。
  •     看完了《伟大的博弈》书中提到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时,一改忠实记录历史的笔法,不吝美词的夸赞其伟大之处于是,下了这本书的pdf版琢磨琢磨附最佳地址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1965919.html中文版的序是由王益亲笔写的(不了解其人其事的百度之)那一年,他正值壮年而有为08年堕马,业界和《博弈》书中描写纽约股票交易所前总裁惠特尼罪行暴漏之际,罗斯福总统惊呼:“他不可能这么干!”无出二则站在金融圈巅峰的是永世流芳且屹立不倒的世袭家族而中国的黄光裕 美国的贝尔福特之流 充其量拿到“已来过”的鉴定书就算登峰造极了玩金融 有胆有谋 玩得起上巅峰 无名无势 伤不起

精彩短评 (总计74条)

  •     华尔街的发展历程被这本书娓娓道来,通俗易懂,学到了很多东西,这种书应该要多看
  •     有挺多故事,有一些智慧。
  •     蛮有意思的华尔街史
  •     与其说是博弈,其实更像是美国金融业/华尔街的发展史,看完后有打通任督二脉之感
  •     看后人名记不住,故事记不清,不过让我感觉到了一股隐藏的力量。
  •     了解华尔街历史必读
  •     200年来华尔街的发展历程再一次告诉我们: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尤其是事关人性的时候。
  •     原来美国也这么腐败。
  •     从图书馆借来的时候,书挺破的,感觉封面都要掉了。写的挺通俗的,每一章开头的译者导读都对这一章的内容作了总结,很好。
  •     想了解金融发展史的人可关注,此书侧重叙述历史。
  •     讲述华尔街金融史的发展,经过几次崩溃,重塑后,形成了现在相对稳定的金融圈。过去的想法还是过于幼稚,从未思考过美国为什么会发展成世界第一强国,犯过太多的错,厉害的地方在于知错能改,不断的发展,尝试,应了凯迪克拉的广告 一切伟大 源于勇敢。
  •     朋友推荐给我的,买后放了一段时间。现在翻阅后感觉还是真的不错,并不枯燥。但是只能作为一本了解的书籍来看。总体上说是不错的,看完对华尔街的前因后果都有一定的了解了。目前在看疯狂的投资,感觉文笔比这本稍逊,想了解金融和华尔街历史的朋友可以看看的。。。
  •     美国金融史,澎湃有力
  •     伟大的博弈: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
  •     翻译得很流畅,是一口气读完的。这可能和原文通晓流畅有关。下意识地和前段时间看的《货币战争》联系起来。本书还是较为客观地分析了华尔街的成长过程,而《货币战争》就危言耸听了很多。《货币战争》的作者让我联想起唐骏多次在媒体前的一段笑话:"1985年日本经济各个指数突然飘红,经济形势一片大好。许多经济学家找不到快速发展的原因所在,令人很费解,为什么?因为那时候有个年轻人到了日本。后来90年几月份,日本经济萎靡不振,持续五年的增长突然停滞不前,而这时美国的经济从萎靡中摆脱出来开始快速增长,道格拉斯指数一天涨了28.3%,全世界的经济学家都无法解释这个原因,感觉很奇怪,又是为什么呢?只有唐骏自己知道,因为那时候有一个年轻人离开日本去了美国。当唐骏把这个故事讲给盖茨后,并问盖茨微软从什么时候出现转折快速增长的,盖茨说94年几月份,他说不会你那时来的微软吧。唐骏很得意得说你猜对了,然后盖茨目瞪口呆的盯着唐骏。。。据唐骏讲,这个事情他跟朱镕基总理说过,总理笑笑而已,而盖茨却深信不疑,因为97年唐骏离开美国的时候,美国和亚洲发生了金融危机!"另外,由于本书内容的通晓流畅,译者添加的引文有点鸡肋。还有每节末尾的中美大大事对照表,美方均为与华尔街的经济时间,而中方基本都是政治、军事事件。这样的比较意义何在,似乎译者反倒没有给出必要的引导。
  •     35、美国的繁荣就是华尔街的发家史。好书!
  •     值得看的一本书。很喜欢,价钱比当当网便宜
  •     可以通过本书了解美国金融发展,我国目前也是跟着美国前期的脚步在走。每章后面的"同一时代的西方东方"部分,让人特别感慨,别人发展的时候我们正在经历压迫,经历文革等。
  •     华尔街往事。规则带来自由。
  •     看过好长时间了,回过头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更能体现。作者的文笔与译者的功力都超赞,没想到中信出的书会有质量这么好的。译者对这本书真是钟爱异常,不但翻译上字斟句酌,而且每章都提出重点单列,章后附上中国同期的状况,经常复习一下每章前面的重点部分,会加深理解和记忆。华尔街的重要性,并不会因为这次金融危机而消失,货币和资产总是要加强流动的,总需要一个中转站,目前看,还没有其他地方能替代得了华尔街,所以研究华尔街的重要性也仍然没有消失。100多年来,华尔街经历了很多足以让它消失的灾难,但每一次,它都能化险为夷,读它的历史,重要性不在于它如何重要,而在于它如何能保持住自己的中转站地位,如何能够随着趋势而调整自身。金融危机是又一个足以让它消失 的灾难,经历这段历史,真的是很幸运,等10年或20年后,回头再来看看这段历史,会学到很多东西。另外,这本书证监会的混蛋们肯定都看过,竟然还会蠢到这个程度,BS一下。
  •     《The Great Game》居然是我课外读的第一本历史书。对历史不敏感也不懂金融的我一个月读完了这本描述华尔街如何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书,其中衔接着形形色色塑造华尔街的人。我也学会了一些金融术语,了解了一些投机行为和市场的变化。
  •     大致学习下华尔街历史,比什么阴谋论强
  •     没有细看,但对于想了解金融的读者来说是推荐的
  •     长投理财FM听完的
  •     写的太好了,纵观华尔街发展史,有当年读激荡三十年的感觉,希望尽快能看出书中不尽之处,所谓提高
  •     了解历史还行
  •     金融市场的刀光剑影,是比现代战争还要残酷的你死我活,华尔街的历史是人类历史关于金钱与贪婪、光荣与梦想的真实写照,让我们更加懂得人性。
  •     又看到了乱入的川普大统领
  •     为了应付学校读书笔记结果发现真是本精彩的书
  •     总是坚信着历史是有规律的 希望通过过去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看未来的趋势;讲述了历史 没有什么结论经验=。=
  •     不错 正版不错 正版不错 正版不错 正版
  •     看完这本书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还有一种泪目的感觉。总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情愫,华尔街的风云变幻,存在于里面的历史人物,我仿佛能看见摩根在面对总统时的沉稳,仿佛能看见他那双令人不敢直视的双眼,我仿佛能够看见形形色色的人们的一生,这本书,带给了我很多。
  •     没用
  •     一部书,几乎讲了美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其中穿插各种金融博弈,好评!
  •     书的质量不怎么样 ,中间断了,应该是胶质量太差了 ,,,历史性读物,毫无意思 。
  •     把整段历史捋了一遍,总的来说没学过金融的人也能看个大概。但有些地方讲得太粗略了,也许是篇幅所限。还有一些地方比如“如果他没死,这场危机也许可以避免”,让我怀疑是不是过于夸大了个人的作用和魅力。
  •     很多现象背后的逻辑关系搞不清楚,看的囫囵吞枣.. 需要学习的太多了
  •     谈不上多惊艳吧
  •     写的很精彩,翻译的也很不赖!就像看故事一样,很好!
  •     单纯了解历史了 感触一般
  •     全篇力图营造宏大的场面,却难以表现出应有的效果。因为没有看过原文,不知是作者的责任还是译者的责任。对中间的内容描述过于粗率,有些事只有阅读过其他有关华尔街的书籍如《门口的野蛮人》、《贼巢》以及摩根、洛克菲勒的传记等的读者才能明白来龙去脉。译者的所谓导读更是驴唇不对马嘴,可以看出对历史和人文学科的极度不熟悉。作此等画蛇添足之事,还不如多下下功夫研究美国华尔街发生的事件,把作者未尽事宜补足,才称得上是二次创作。
  •     有时间再读一遍
  •     这是美国华尔街的历史,也是美国兴起的历史,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一个国家要崛起,金融资本必须要强大,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看看别人的历史,能让我们尽可能走得顺畅一点。也会让大家对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     历史的舞台永远在那,总有人被记住,总有人被忘记
  •      第一次在豆瓣打分&第一次在手机上完整读完一本书。
  •     历史与知识性书籍,看看可以扩展眼界
  •     书很精彩,很值 以史为鉴 投资有道
  •     一部波澜壮阔的华尔街发展史,可惜的是作者只写到1999年,大家最熟悉的21世纪没有记载。
  •     本人虽是工科的,但是对于本书还是感觉阅读难度不大,写的不错,通俗易懂又不缺乏深度
  •     这本书可以在台灯下细细品
  •     华尔街经济发展历史
  •     建议配合CCTV推出的十集纪录片《华尔街》一起来看,会更轻松。
  •     华尔街的发展史,荡气回肠
  •     这个是金融学老师推荐的书,他说他看过十几遍,我觉得值了。真的是本好书,关键是浅显易懂,与历史有关,又不乏经典的金融理论,对金融,华尔街有兴趣的人真的可以做消遣看一看。不过只限入门读物。
  •     人的生命之所以有意义,在于不断地学习~读书就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之一,当然,仅仅读书是远远不够的,读书之后的思考才对学习有益处~一本好书,不一定是文笔多么优雅,内容多么另类吸引人,而是带给人的思考对生活有价值,鉴于此衡量标准,我觉得给本书的评论是:非常喜欢~
  •     华尔街,很多人耳熟能详却又感觉遥不可及的一个地方。如果你对现在的金融市场,经济发展感兴趣,那不妨来看看这个金融界鼻祖的成长历程吧~
  •     考过小野之后看的金融启蒙书 华尔街是一段奋斗史也是一段骗子的历史
  •     讲述了华尔街的历史,同时强调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一点会崩溃。就是报流水账,深度分析几乎没有,平庸之作。
  •     一部关于华尔街的历史,各路豪杰先后登场,繁荣与崩溃轮番上演。金融市场并没有消失,反而越做越大,制度也日渐完善。华尔街金融恐慌源自人性的贪婪与制度的不健全,二者如斗法一般此消彼长又相互促进。也许再完美的制度也无法彻底消灭金融危机,因为制度无法消灭人的贪婪和智慧
  •     大概读研一的时候就买了这边书,一直以为是讲博弈论,今天仔细看了看,才注意到原来是讲-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o(╯□╰)o。4个小时看完更像是一本金融历史,纽约,如何从一个小城镇逆袭为世界金融中心。开国元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透着小平叔的影子,极力赞成开放,自由,这也是华尔街能够出现的基石。但是直到20世纪前的华尔街,只不过是部分大鳄的圈钱游戏场地,普通民众只能任由其宰割(某国现在依旧如此),那里是一个让富人更富的地方。对摩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那个年代,他就是没有印钞权力的美联储,凭借个人魅力和智慧平息了多次金融风波,因而也成了华尔街的代表性人物,这是英雄!全书写人的故事最为有趣,看得入神自己都会贪婪起来,赚钱是多么的容易啊!!
  •     华尔街各个时期的历史,各大人物之间博弈
  •     记载了金融发展的轨迹。好书!世事变化,回望历史从中汲取普遍的道理十分有必要。要多读几遍~
  •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     很久以前买的书了,亚马逊突然跳出来让我评价……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值得一看
  •     华尔街350年投资史,超好看啊!骗子和英雄在这条小小的街道上穿梭来去,又反射着时代的荣光。作者对JP摩根赞誉有加,描写他时,在身后三层书架上放置着西方文学经典,他有决心去为美国经济贡献一份力量而他也完全做到了,美好理想又充满力量,简直就像是小说里虚构的人。
  •     (No.07Feb3)因为自己的经济学基础知识不够所以读起来有些吃力,总是没有那种酣畅淋漓融会贯通的感觉。全书以华尔街为主角,把华尔街的兴衰同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史、全世界的经济发展史串了起来。在美国是先闹腾再闹腾出规则,在中国是规则和闹腾并行,除了规则继续闹腾。无论是资本主义的文化土壤还是健全的规则,中国都缺了一大截,尤其是融资困难这一大问题。银行命脉完全把握在天朝手里,并且愿意把钱注给大企业,中小企业的扶持之路漫漫修远兮。近些年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也让人们看到了一点希望。希望下次再读此书更有所获。
  •     写的不错,没啥收获 15.4.7
  •     最早买过一本,疑似盗版.这本是专买来收藏的. 隔一段时间阅读一遍,有不同的体会.值得反复玩味的一本书
  •     书的质量不错,内容有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     你能看见多远的未来,取决于你看了见多远的过去
  •     大一看的,只记得郁金香和华尔街墙的来历 其他都忘记了 实在惭愧。
  •     读史使人明智。再次确认一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法律是用来补漏洞约束那些时代的聪明人的,天下大同也!
  •     原以为会很无聊,没想到还挺好看,是严谨的通俗历史书,勾勒了华尔街从无到有,从混乱到无序的过程。不像有些相关的书会聚焦甚至刻意讲惊心动魄的故事,而是展现全面和复杂的历史长卷。本页面下排名第一的评论是阿北在2005年所写,看得出阿北是对中国的股市投机感到了绝望,才愤而创立了豆瓣网。
  •     学习了华尔街的历史。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