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中国经济 > 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

出版社:社科文献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802309265
作者:王长胜
页数:455页

作者简介

《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08》由国家信息中心组织专家队伍编撰,对2008年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热点、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预测,目的是为各级政府部门、企业、科研院校开展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和政策分析提供较为系统全面的决策参考资料。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认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在过去的5年中表现明显好于此前30年的平均水平,构成这一轮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面因素在2008年没有大的变化,预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8%,与2007年大体持平,而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大约为1.8%,2.3%和1.8%。预计2008年印度经济增长率在8%以上,俄罗斯经济增速在7%左右,新兴市场国家会继续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动力。2008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仍较为有利。
报告强调:国内劳动力供给充分,储蓄率保持高位,科技进步加快。充裕的国家外汇储备增强了我国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的回旋余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经济增长的潜在能力有所增强。近5年固定资产投资高潮形成的生产能力2008年将大量投产达产,这将大大增强我国经济增长的供给保障能力。2008年我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有望继续保持基本平衡状况。在稳中偏紧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我国经济增长将高位趋稳、小幅回落,初步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8%左右;物价总水平上涨幅度有所放缓,初步预计全年累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5%左右;就业形势继续好转,外汇储备增速有所回落。
报告认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仍然是防止经济运行由偏快转向过热,专家建议 2008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配合。

书籍目录

序主报告 2008年中国经济展望和宏观调控政策取向综合篇 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快速增长 2007年消费形势分析和2008年走势预测 2007年外贸运行分析及2008年展望 2007年中国生产资料形势分析及2008年展望 2008年我国消费价格涨幅将出现回落 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形势及其展望 2007年货币政策与2008年展望 2008年股票市场运行展望 2008年国际收支不平衡有望改善国际环境篇 2007~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房地产低迷拖累经济美国经济放缓而非衰退 欧元区经济继续较快增长,但低于预期 日本经济继续温和增长 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快速增长,金融风险需要防范 2007~2008年国际油价走势回顾与展望 供需紧张和投机炒作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普涨产业发展篇 2007年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2008年展望 2007年农产品市场运行分析及2008年展望 2007~2008年产业运行分析与展望 2007年煤炭行业运行分析及未来展望 2007年电力行业运行分析及2008年形势预测 石油化工行业增长形势分析及展望 2007年钢铁行业运行分析及展望 2007年汽车行业运行分析及展望 2007年房地产市场运行分析及2008年形势预测区域经济篇 2007~2008年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京津冀都市圈经济发展与政策取向 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走势分析 2008年广东经济展望 2007~2008年中部地区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东北地区经济形势分析及展望 西部开发进展、面临的困难和下一步开发重点专题篇 中国经济内外不平衡问题分析 建立和完善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开发的有效机制 提高外汇储备投资收益能力的途径分析 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探讨 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不会终结全球经济繁荣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问题发展前景和影响

编辑推荐

《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08》主报告认为,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8%左右,中国经济增长率为10.8%左右;中国物价总水平上涨幅度有所放缓,初步预计全年累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5%左右。 《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08》综合篇的文章认为,200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将趋缓和,上市公司业绩的持续温和增长前景对市场形成支撑,而处于高位的市场估值水平、巨额的市场资金需求、基金持股比重进一步提高和持股进一步集中可能产生基金流动性风险等因素将制约市场行情的发展,市场行情可能在复杂激烈的博弈中呈现宽幅震荡的特点,较大的整体性市场机会将难以再现。《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08》产业篇的文章认为,2008年房地产投资增速将略低于2007年的增长水平,为25%左右,市场需求尤其是自主性需求仍然旺盛。针对房价上涨过快和住宅供给的结构性矛盾等问题,未来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重点应该继续落实增加住房供给、调整住房供给结构、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择机开征物业税等各项政策措施。

内容概要

王长胜,男,吉林长春市人,首都经贸大学理学学士;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后管委会主任,教授;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主持过863科研项目《国家发改委投资管理系统试点示范工程》、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科技需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ARS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十一五”规划战略研究课题《充分发挥我国经济潜在增长能力》和《加快推进信息化的思考与对策》等30多个国内外重要研究项目,多次获得国家信息中心、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信息办优秀研究成果奖。主编出版主要著作有《经济景气分析预警系统的应用研究》、《中国经济展望》(1994~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展望》(1994~2003年)、《经济信息绿皮书: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2004~2007年)、《中国信息年鉴》(2003~2007年)、《电子政务蓝皮书》(2004~2007年)。

章节摘录

插图:主报告2008年中国经济展望和宏观调控政策取向摘要:2008年,在世界经济稳中趋缓、国内宏观调控政策稳中偏紧的背景下,我国经济运行将高位趋稳,经济增长率小幅回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势头放缓,就业形势继续好转,固定资产投资略有降温,消费品市场活跃旺盛,外贸顺差增速有所回落。宏观调控的重点仍然是防止经济运行由偏快转向过热,防范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建议2008年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配合,以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关键词:经济预测 宏观调控 一 2008年中国经济的国内外环境分析2003~2007年,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表现明显好于此前30年的平均水平,中国经济更加活跃,连续5年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根据主要因素变动趋势分析,构成这一轮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基本面因素2008年没有大的变化,中国经济增长的国内外环境仍然较为有利。(一)国际经济环境2008年国际经济环境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首要因素是美国次级债危机究竟会对美国和世界经济产生多大影响。我们认为,次级债危机的爆发使美国经济的潜在风险加大,但不会严重危及世界经济。从次级债的规模看,据估计,美国的次级浮动利率按揭贷款总值约7500亿~12000亿美元,通过抵押担保证券(MBS)、担保债务凭证(CDO)等方式,大部分次级贷款被证券化,并被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的基金、银行等持有,风险在全球范围内被高度分散。按照目前的次级贷款违约情况,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估计贷款损失约为500亿~1000亿美元,穆迪估计损失为1130亿美元。如果全部经济损失由美国承担,会使美国经济降低1个百分点左右。如果经济损失由美国、欧洲、日本等共同承担,会使世界经济降低0.3个百分点左右。次级债危机爆发后,美联储、欧央行和日本银行等迅速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已经对稳定市场预期起了一定作用,国际金融市场基本稳定。美国连续降息后,次级按揭贷款的浮动利率也会相应下调,次级贷款违约状况会有所改善。当然,次级债危机的影响会从金融部门向实体部门扩散,房地产价格会继续下跌,房地产财富效应将影响美国消费增长,美国经济难以出现明显好转,欧元区和日本也会受到一定牵连,从而拖累全球经济。经济危机都有一个逐渐传播的过程。历史经验表明,人们在危机之初往往容易低估危机潜伏的风险。如果美国次级债危机对美国和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经济产生较大影响,那么难免会对我国出口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其次是国际油价上涨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增大。由于近期国际油价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突破每桶90美元后继续走高。如果美国经济在趋于减速的同时,又因高油价的影响而不敢明显放松银根,那么美国经济受到的影响会更大,并有可能波及日本和欧洲国家。虽然俄罗斯等依赖石油输出的国家经济增长会较快,但由于我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与美国相比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石油价格过快上涨总体上不利于我国经济和出口的增长。此外,全球经济发展失衡的问题依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依然盛行等问题也会威胁世界经济。2008年世界经济发展虽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但总体上看有利因素仍然较多。首先,支撑新一轮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性条件没有变化。从2003年起始的这一轮世界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源于支撑增长的基础条件不断改善,以信息通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进步提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潜力。经济全球化使传统制造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不断向发展中国家扩散,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劳动生产率。发达国家已度过了产业转移初期出现的产业空心化艰难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环保、航天和航空等高附加值产业和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快速发展,吸纳就业的能力明显增强,失业率纷纷下降到较低水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双赢”的局面,这是新一轮世界经济强劲增长的根本因素。2008年这一基本格局不仅不会逆转,反而会进一步加强。其次,2007年世界粮食有望获得丰收。根据国际粮农组织的初步预测,2007年世界粮食产量增长4.80%,2008年世界粮价进一步上涨的空间不大,有可能出现高位趋稳甚至小幅回落的态势,这将有利于世界各国消费价格的稳定。第三,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强劲,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火车头。2007年,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三国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率的一半。2007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在7.20%以上,连续4年保持在7%左右。印度经济在2006财政年度达到了过去18年来的最高增速,增长了9.4%,2007年增长率将在8.5%左右。不同于以往几次金融动荡,新兴市场经济体在次级债危机中没有受到明显波及,经济运行较为稳定。世界经济格局的这一新变化,减少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程度,大大增强了世界经济抵御发达国家经济放缓连带影响的能力。第四,全球流动性不会出现匮乏。虽然次级债危机爆发后,市场上出现了暂时的流动性不足,但是各国的宏观调控手段日趋成熟,不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更加灵活和务实,能够根据经济形势变化积极进行调整。2007年8月份以来,美联储、欧央行和日本银行等迅速向市场注了大量的流动性,美国还降低了贴现率和联邦基准利率。美国的货币政策是全球货币政策的风向标,全球货币政策开始从适度偏紧调整为中性或中性偏松,这有利于稳定金融市场,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在金融市场恐慌情绪消退后,流动性将会逐渐恢复。总体来看,虽然次级债危机的爆发增大了世界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但2008年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仍将强于不利因素,因此世界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的基本因素没有变。预计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4.8%(见表1),与2007年大体持平,而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大约为1.8%、2.3%和1.8%。预计2008年印度和俄罗斯经济增速在8%和70%左右,新兴市场国家会继续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07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率将由2006年的9.20%下降到7%左右,2008年世界贸易增速与2007年基本持平。(二)国内经济环境2008年国内体制政策环境、生产要素供给条件等因素有利于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党的“十七大”将指导我国经济体制进一步朝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方向深化改革,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进一步优化。2007年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在2008年将显现更加积极的政策效果,有利于缓解国内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连续几年经济和投资增长保持高位将使经济运行保持较快的增长惯性。近5年固定资产投资高潮形成的生产能力2008年将大量投产达产,这将大大增强我国经济增长的供给保障能力。以能源为例,2003~2006年共新增原煤开采能力63908万吨/年,天然原油开采8174万吨/年,天然气开采373亿立方米/年,新增发电机组容量2.5亿千瓦。2007年1~9月发电量增长16.4%,原煤产量增长11%,能源生产总量增长10.4%,煤电油运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2006年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施工项目情况如图1所示。国内劳动力供给充分,储蓄率保持高位,科技进步加快。充裕的国家外汇储备增强了我国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的回旋余地,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经济增长的潜在能力有所增强,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有望继续保持基本平衡的状况。当然,2008年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的不确定因素:一是粮食连续4年丰收增产后进一步增产难度加大,国内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紧平衡状态和国际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正在逐步改变农产品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格局,农产品价格走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二是连年货币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所需的货币条件早已客观存在,2007年居民和企业对价格上涨形成一定预期,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新涨价因素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三是证券市场已经积累了较大风险,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超过历史高位和海外绝大多数市场,一定程度透支业绩预期,下一阶段可能发生较大震荡甚至持续调整,如何在化解证券市场风险的同时减少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将是宏观调控面临的严峻考验;四是出口减速可能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显性化,对新增就业、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都有不利影响。二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及宏观调控需要进一步改善的主要问题国内外经济环境对我们的发展越有利,经济社会发展越顺利,我们越要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越要正确认识我们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从近几年宏观调控的实践看,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和贸易顺差过大等已经由短期矛盾演变为中期问题,在“三过”矛盾没有有效解决的同时,经济运行中又出现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从经济运行中新旧矛盾发展看,2008年宏观调控需要重点关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际操作偏松,经济长期在偏快与过热的边缘运行近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但实际操作中存在稳健不足、实际偏松的现象。财政政策在执行上过于宽松,一是目前我国处于经济周期中的繁荣阶段,经济运行的自发扩张动能强劲,从刺激经济的角度看,目前已经不需要实行赤字财政来刺激社会总需求,但中央财政在连续多年超收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仍然保留赤字财政安排。二是各级财政在超收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基本上都超收超支,地方政府甚至用超收资金和土地储备资金“四两拨千斤”撬动银行信贷资金用于刺激投资,地方财政“赤字”规模惊人。财政政策执行中比积极财政政策时期更加积极,政府投资和政府利用可配置资源调控的投资规模过大,成为经济偏快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货币政策在实际操作中同样存在稳健不足问题,在货币信贷连年过快增长的基础上,2007年前三季度货币供应量和信贷继续过快增长。2007年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45%,增幅比上季度末高1.3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同比增长22.07%,增幅比上季度末高1.1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34%,比上年同期高出1个百分点左右。货币政策在2007年中期以前过于倚重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型手段,利率、汇率等价格型手段力度不足。从出台时机和力度来看,提高利率的时机有些偏晚,并且调整力度偏小,调整幅度跟不上价格上涨幅度的变化,不足以及时扭转实际利率为负的局面。由于实际利率严重偏低,导致货币流通速度相对加快,抵消了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的效果,未能通过有效调节资金的使用成本来抑制投资过热,客观上也助长了经济趋热和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过慢,对出口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这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不断加剧的原因之一。(二)资源类价格和税费改革相对滞后,经济增长付出的能源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近年来尽管有关部门意识到资源类价格调整和税费改革的重要性,也有相关的政策预案,但必要的政策迟迟未能出台,多次错过价格调整和税费改革的有利时机,从而导致能耗过高、环境压力增大的局面没有改观。在国际市场油价和国内居民消费物价相对较低时错过了燃油税出台的时机,国内成品油、电力价格调整力度不够,对节能减排工作顺利推进不利;资源税税率和矿产资源补偿费上调幅度有限,导致资源开采企业存在巨大的盈利空间,出现资源开采领域过度投资的状况,也间接导致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投资出现较快增长。在目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较快时期,价格调整的难度加大。2007年由于经济增长高位加速,1~9月份重工业增速快于轻工业增速3.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扩大0.2个百分点,使得能源消耗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2007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降低2.78%,单位CDP电耗同比上升3.64%,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3.87%。1~9月份工业生产增长18.5%,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同期内发电量增速为16.4%,比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电耗不降反升。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变化与“十一五”规划目标相差甚远。2007年上半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263.4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0.88%;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91.3万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0.24%。全国环境突发事件增多,环境压力已经非常沉重。(三)贸易顺差过大导致贸易摩擦加剧,加大了我国经济受外需影响发生波动的风险2007年前3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5708.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5%。其中,出口8782.4亿美元,增长27.1%;进口6925.9亿美元,增长19.1%。前3季度累计贸易顺差为1 856.5亿美元。2007年我国在连续5年外贸出口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很多产品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偏高,使我国一些商品受到欧美国家的反倾销调查和指控,频频引发贸易摩擦。近期,国外针对我国产品质量问题加以炒作,掀起了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浪潮。1~9月份外易顺差比上年同期增长68.9%;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继续提高,全年这一比重有可能提高到8.5%左右,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明显偏高,我国经济受国际不稳定因素影响的潜在风险加大。

图书封面


 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报告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书中内容有一定参考价值,很多数据可以借鉴,但光盘有些落后,必须用AdobeReader7.0以下否则不能解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