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史 >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11
ISBN:9787020034970
作者:[乌拉圭]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页数:330页

作者简介

这是一本关于拉丁美洲的经典作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题为“地球的富有造成人类的贫困”,讲述了旧殖民主义围绕拉丁美洲金银、农作物和其他矿产进行的掠夺史;第二部分题为“发展是遇难者多于航行者的航行”,叙述了新殖民主义如何通过自由贸易、贷款、铁路、阴谋和暴力将拉丁美洲的民族工业发展扼杀在襁褓之中,解析了投资、技术、经济援助、合资企业、金融机构、国际组织等现代文明手段如何不文明地参与了古老的掠夺战。

书籍目录

序言:暴风雪中的一亿二千万儿童
第一部 地球的富有造成人类的贫困
一、黄金和白银热
1、刻在剑柄上的十字
2、携带秘密武器的神回来了
……
二、蔗糖国王和其他的农业君主
1、种植园、大庄园和命运
……
三、权力的地下源泉
1、美国经济需要拉美的矿产,就像肺需要空气一样
……
第二部 发展是遇难者多于航行者的航行
四、早夭史
1、拉普拉塔河上的英国战舰庆贺拉美独立
……
五、掠夺的现代结构
1、没有法力的避邪物
……
六、七年之后

编辑推荐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是一部关于拉丁美洲的杰作,一部用爱情小说和海盗小说的方式莱谈政治经济学的书,一部提示被官方掩盖和篡改的历史、戳穿殖民者的谎言和罪恶的巨著,一部在全球 用多种语言再版四十多次、逾三十多年而经久不衰的经典。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把此书赠给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作者加莱亚诺说:“历史对我们来说,一直是一个残酷的老师。”  富饶、丰腴的拉丁美洲,却是世界上民众最穷困的大陆之一。这是为什么呢?  秘鲁诗人塞萨尔·巴列霍在《我降生那天》一诗中写道:“我降生那天/上帝病了……”这一天是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的。从此这块丰饶土地上的金银、铜锡、石油、蔗糖、橡胶、棉花、咖啡……像汩汩流淌的鲜血,被敲骨吸髓的欧美殖民者劫掠而去,拉美只剩下被压榨得瘦骨嶙峋、伤痕累累的躯体;几百年过去了,依然如此。  难道这一切,是用“文明的冲突”所能遮蔽和掩饰的吗?本书的警世价值和经典意义,即在于此。

前言

  与大多数以西方经典和当代理论为主的译丛不同,“猫头鹰学术译丛”收录的著作主要涉及有关边缘区域的社会政治、灾难历史和各种发展的可能性。在过去二十年中,南亚、南美、非洲和其他边缘地区,几乎在主流的思想视野中消失了,若干讨论集中在全球化问题、西方的挑战和东方的回应问题、欧美的模式和中国的选择问题,以及为数不多的有关东欧和东南亚的经验等等方面。也有学者谈论非洲国家、亚洲国家、南美国家的社会生活和发展状况,但数量有限,也很少引起公众和知识分子的注意。至少从知识的角度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主要是面向西方的开放,从而我们有关“全球”的知识其实只是关于全球某些中心地区的知识罢了。远的不用说了,就是许多亚洲国家(日本、新加坡、韩国等相对发达国家除外)的情况,我们也所知不多。然而,正如这套译丛所力图展示的,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中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经验,那里的成就、灾难、痛苦和欢乐是现代世界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任何关心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命运的人,不可能无视这一巨大而丰饶的存在。  但这套丛书收录的也不仅是关于当代世界的边缘区域的历史和社会的研究,它还包括了一些有关西方社会或称发达社会的经验的研究。这是因为边缘化不仅发生在地理空间的意义上,也发生在任何一个社会内部。因此,这些社会的发展进程的另一面、现代化过程的另一面,也需要纳入视野之中。

内容概要

爱德华多·加莱亚诺(Eduardo Hughes Galeano),男,1940年生,乌拉圭记者、作家和小说家,生于蒙得维的亚,14岁时创作的政治漫画被报刊采用,先后担任过周刊、日报的记者、编辑、主编。1973年乌拉圭发生军事政变后入狱。曾流亡12年并被列入阿根廷军事政权的死亡名单。其作品已被翻译为超过20种语言。著有《火的记忆》(1986)和《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1971)。2010年荣获斯蒂格·达格曼奖。

章节摘录

  第一部 地球的富有造成人类的贫困  黄金和白银热  刻在剑柄上的十字  当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开始穿越地球西部广阔的空间时,他业已接受了传统的挑战。他们乘坐的船只就像漂浮在大海之中的一片叶子,听凭汹涌浪涛的颠簸,浪头不时将船抛向魔鬼之口;贪婪于人肉的阴森森的大海,犹如一条贪食人肉的巨蛇,随时伺机以待。按照十五世纪人们的认识,再过一千年;上帝进行最后审判的净化之火将毁灭全世界。那时所谓的世界还只是地中海,其海域模模糊糊地伸向非洲和东方。葡萄牙航海家们确信,西风会带来一些奇怪的尸体,海上有时会漂来精心雕刻过的木头片,但是没有任何人怀疑过世界很快会令人吃惊地扩大。  那时还没有美洲这个名称。挪威人还不知道他们很久以前就已发现了这块大陆,就连哥伦布本人,经过了多次航行,到死都以为他到达的是亚洲。1492年,当西班牙人的皮靴首次踏上巴哈马海滩时,哥伦布船长还以为这些岛屿就是日本的前沿地区。哥伦布随身携带一本《马可·波罗游记》,在每页的空白处他写满了批注。马可·波罗说,日本国的居民“拥有大量的黄金和取之不尽的金矿……,在这个岛屿上还有许多最纯正的珍珠,色彩呈玫瑰色,形状又大又圆,价值超过白珍珠”。成吉思汗听说了有关日本国财富的消息,心中激起征服这块土地的欲望,但是他失败了。从马可·波罗一书诱人的章节中,呈现出天地间的所有财富,那就是在印度洋上约有一万三千座岛屿拥有金山、堆积如山的珍珠、黑白胡椒和数量庞大的各种调料。  胡椒、生姜、丁香、肉豆蔻和桂皮,就像盐一样非常受欢迎,它们用于冬季储存肉类,而又不使之变质失味。西班牙天主教国王决定资助直接到达这些财富产地的冒险家,以摆脱中间商和商贩所构成的沉重枷锁,因为他们垄断了来自神秘东方的调料、热带植物、薄纱织物和白刃武器的贸易。渴望得到贵金属(支付贸易运输费用的手段)也驱使人们去横渡可憎的海洋。整个欧洲需要白银,波希米亚、萨克森地区和蒂罗尔的矿脉已快要枯竭。  西班牙正处于光复时期。1492年不仅是发现美洲的一年——一个新世界从这个带来重大结果的误解中诞生,而且还是收复格拉纳达的一年。阿拉贡的费尔南多和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尔通过联姻避免了他们的领土被分裂,1492年初他们摧毁了西班牙土地上最后一个穆斯林教的堡垒。西班牙人用了近八个世纪的时间才收复了在七年内失去的一切,光复战争耗尽了皇家的财富。但是,那是一场神圣的战争,是一场基督教反对伊斯兰教的战争。另外,十五万公开的犹太人在1492年被驱逐出西班牙也并非是一件偶然的事。西班牙成为一个高举刻着十字架的利剑的民族,伊莎贝尔女王成为神圣的宗教法庭的保护人。假如从未有过盛行于中世纪卡斯蒂利亚的圣战的军事传统,就无法解释发现美洲的功绩;教会很快使征服大洋彼岸陌生的大陆具有神圣的性质。教皇亚历山大六世是瓦伦西亚人,他使伊莎贝尔女王成为新大陆的女主人。卡斯蒂利亚王国的扩张壮大了上帝在地球上的领域。  在发现美洲大陆的三年之后,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亲自指挥了同多米尼加印第安人作战的军事行动。一队骑士、二百名步兵和一些受过专门进攻训练的猎犬大肆屠杀印第安居民。五百多名印第安人被运往西班牙,作为奴隶在塞维利亚出售,最终凄惨地死去。但是,这种作为遭到一些神学家的反对。十六世纪初叶,虽然形式上禁止把土著人当作奴隶使用,但事实上并没有禁止,而是赞美奴役:在每次军事入侵之前,征服军的指挥官必须在公证人面前向印第安人宣读一份冗长的、咬文嚼字的责令,规劝印第安人成为虔诚的天主教信徒,“如果你们不这样做,或者居心不良地故意拖延的话,我向你们保证:在上帝的帮助下,我将对你们发起有力的反击,并将尽我所能在各地同你们作战,使你们屈服于教会和陛下的束缚,并且顺从他们;我将占有你们的妻儿,使之沦为奴隶,并当作奴隶予以出售,我将根据陛下的指示支配他们;我还将占有你们的全部财产,并将竭尽全力地使你们遭受各种不幸和灾难……”  当时的美洲是不能或难以解救的广阔的魔鬼帝国。但是,反对印第安人异教徒的狂热使命同新大陆财富的光彩在征服者的队伍中激起的狂热结合在一起。埃尔南·科尔德斯征服墨西哥时的忠实伙伴贝尔纳尔·迪亚斯·德尔卡斯蒂略写道,他们来美洲是“为了效忠上帝和陛下,也为了得到财富”。  当哥伦布到达圣萨尔瓦多的环形珊瑚岛时,他被加勒比海水的清澈透明、绿色的风景、清新柔和的空气、色彩斑斓的飞禽、“好身材的小伙子”,以及生长在那里的“英俊而又温顺的人”搞得眼花缭乱。他向印第安人赠送“一些彩色便帽,玻璃项链及其他许多使他们高兴无比的价值低廉的东西。印第安人如此拥戴我们简直像个奇迹”。哥伦布向印第安人显示利剑,他们并不知这是何物,从剑刃处去拿,结果手被割破了。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记道:“与此同时,我非常留意,极力想知道这里是否有黄金。我看到一些印第安人穿透鼻子的洞眼中挂着一小块黄金,借助手势我得知,向南或由南折回岛上,那里有一个国王用大罐装着黄金,并且还有许多许多。”因为“黄金成为财富,谁拥有它,谁就可以在地球上随心所欲,甚至可以使有罪的灵魂进入天堂”。在哥伦布的第三次航行中,当船队驶入委内瑞拉沿海时,他仍然以为是在向中国海前进。他报告说,由此伸展出一片通向人间天堂的一望无边的陆地。十六世纪初叶,巴西海岸的勘探者阿梅里科·贝斯普西奥也向洛伦索·梅迪西斯叙述道:“树林如此之美丽温柔,使我们仿佛置身于人间天堂……”1503年哥伦布自牙买加绝望地给国王写信说,“当我发现西印度洋群岛时,我说过那是世上最大、最富饶的地区,我谈到那里的黄金、珍珠、宝石、调料……。”  在中世纪,一袋胡椒的价格超过一条人命的价值,但黄金和白银则是文艺复兴时期用来打开天堂之门和人间资本主义的重商主义大门的钥匙。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在美洲大陆上的丰功伟绩是把传播基督教教义同掠夺当地的财富结合在一起。为了拥有整个世界,欧洲极力向外扩张。有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充满危险的处女地激起了指挥官、绅士贵族们和那些衣衫褴褛的、被驱使去夺取诱人的战利品的士兵们的贪婪之心。他们相信被称为“死者之光”的荣誉,也相信勇敢。科尔特斯说过,“运气帮助胆大的人”。科尔特斯本人为了组织对墨西哥的远征,抵押了他自己的全部私人财产。除哥伦布或麦哲伦这样少数幸运者之外,几乎所有的探险都没有得到国家的资助,而是由征服者本人承担费用,或由商人银行家出钱资助。  印第安人为了支开入侵者而编造的国王满身披挂黄金的黄金国神话诞生了,从贡萨洛·皮萨罗到沃尔特·雷利,一批又一批人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在亚马孙河、奥里诺科河中徒劳地寻找着黄金国。由于发现了波托西,“喷涌出白银的山峦”的梦想在1545年变成了现实。但是在此之前,却有许多顺巴拉那河而上、徒劳地企图到达银矿产地的探险者死于饥饿、疾病,或被印第安人的乱箭射死。  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原确实蕴藏着数量可观的黄金和白银。1519年,埃尔南·科尔特斯向西班牙披露了莫克特苏马国王的阿兹特克金库令人震惊的规模。十五年之后,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在绞死印加帝国国王阿塔瓦尔帕之前,令其交纳的一笔巨额赎金(一间装满黄金和两问装满白银的房间)运抵塞维利亚。在此之前的一些年份中,西班牙朝廷用从安得列斯群岛掠夺来的黄金给伴随哥伦布首航的水手们支付报酬。末了,加勒比岛屿上的居民不再纳税,因为他们都已不复存在了,所有的印第安人都死于淘金之中。这是一种令人恐惧的劳动,半个身体浸泡在水中,淘洗含金的细砂;或者弯腰躬身,背负来自西班牙的笨重的农具开垦农田,直至精疲力竭地死去。许多多米尼加印第安人提前完成了新的白人剥削者强加于他们的使命,先杀死自己的子女,然后集体自杀。十六世纪中叶,官方的编年史家费尔南德斯·德奥维多是这样解释安得列斯群岛的集体自杀现象:“许多自尽身亡的人是为了娱乐消遣,为逃避劳动而服毒自杀,另外一些人是用自己的双手自缢身亡”。  携带秘密武器的神回来了  在哥伦布首次航海期间,他路过特内里费岛时,曾目睹了一场可怕的火山爆发。这场火山爆发,犹如一个朕兆,预示了这块辽阔的切断了通向亚洲西路航线的新大陆上即将发生的一切。  ……

图书封面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6条)

  •     确实值得一读,同学们,朋友们,先生们,女士们,放下你们的经济学理论,读读这本书吧,我相信一定能给你带来收获的。
  •     本来自己并不知晓这本《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以下简称《血管》)的书,某天偶然看到一报道说Hugo Chávez向米国总统欧巴马赠送了该书云云,随之也就随大流的去认真的阅读了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实在是写的太苦大仇深,看完之后也就没怎么当回事。最近Chávez之殁沸沸扬扬,又令人想起了这本充满浓浓的愤恨情绪的书。从总体上来讲,《血管》一书也应归类于“诉苦”文学。作为一个镇里人,一个长期浸淫于诉苦文的人,对“诉苦文学”或“诉苦史学”等一类的作品并不陌生。“诉苦”是咱镇上“政治工作的一个伟大创造”。因此一看到《血管》一书就能够很明显的感觉出来作者所提到的各种“苦”,就发自肺腑的感觉到各种亲切。参照着土改时期的“斗地主”确定斗争对象、访苦、引苦、诉苦、算账等主要过程,本人尝试着对《血管》一书进行了解析。一、确定斗争对象按照诉苦类文学的作法,首先是要确定斗争对象。其实斗争对象在本书的序言开篇中,作者就已经指出(也同时开始了诉苦)。“所谓国际分工就是指一些国家专门盈利,而另外一些国家专门遭受损失。”本书开篇的第一句将斗争对象确定为国际分工中的那些盈利的国家。在序言第二页中,作者将斗争的对象予以细化,“今天对世界来说,美洲就是美国,我们充其量只是居住在一个身份模糊的美洲次大陆。一个二等美洲的居民。”这里斗争对象具体的指向了美国。拉丁美洲是一个讲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的地区,所以爱德华多•加莱亚诺谈到西葡两国的时候很是纠结,“西班牙养牛,但是别人喝奶”。综合全书的内容来看,很明显头号斗争对象就是美国,然后其他陪衬被批斗对象就主要老欧洲国家。二、访苦、引苦、诉苦访苦,就是要找典型的“苦主”。苦主们往往经历过一些悲惨的往事。在拉美,无疑这样的苦主是一抓一大把的。(其实每一个国家都有其涅槃的历程。)情景就这样在书中展现出来了,“瓜纳华托州一般的家庭——平均每家五口人以上——今天仍然住在只有一个房间的茅草棚里。”当然像单纯的自说自话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还得让美国人说话。“(曾指挥过多次远征的美国人斯梅德利•D•巴特勒司令)大部分时间都为‘大买卖’,为华尔街和银行家充当头等枪手。总之,我曾是资本主义的打手……”经过了访苦之后,很自然的就想起了前世今生,更多的苦就这样引申出来了……《血管》中写道“所有的印第安人都死于淘金之中”,“许多多米尼加印第安人提前完成了新的白人剥削者强加于他们的使命,先杀死自己的子女,然后集体自杀。”“白银是没有的。连一点点闪光的东西都没有。西班牙人甚至是用小笤帚把矿井扫得干干净净。”“(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向购买其专利进行工业生产的厂家收取高额费用,而向他们提供的却是一种溶于水、加上糖和苏打的原浆。”《血管》一书中,到处充斥着这样的控诉。 帝国主义的罪恶,尤其是美帝国主义的罪恶真是罄竹难书!在经过了访苦、引苦、诉苦等环节之后,在爱德华多•加来亚诺的引导下,拉美的“苦主”开始明白,“拉丁美洲的不发达是他人发达的结果”。于是算账就要开始了。三、算账在其他的几个环节走完了之后,必然要进行最后一个环节——算账。直白的说,就是打到就权威,打土豪分田地。“拉丁美洲的民族事业首先是社会事业,也就是说,为了使拉丁美洲获得新生,每一个国家必须从推翻统治者开始。起义和变革的时代展现在眼前。”同时要吸取墨西哥的教训,实现经济独立。爱德华多•加来亚诺说道,“墨西哥的民族主义没有转向社会主义,因此,同没有实现决定性飞跃的其他国家一样,也不能完全达到经济独立和社会主义的目标。”经过了三大步骤之后,一个完美的诉苦文学作品就诞生出来了。且慢,事实真的如作者所说的那样么?作者忽略了什么?掩盖了什么?爱德华多•加来亚诺本人是个欧洲人的后裔,一个天主教的信徒。当考虑到这些因素的时候一些问题就可以解释了。“西班牙养牛,其他国家喝奶”,虽然不至于“我心依然是西班牙心”,但是感情依旧在。只不过同为殖民者的后裔,一个生活在欧洲,一个生活在拉美;如今拉美的这个开始抱怨另一个对待自己不好。“父亲是商人,儿子是骑士,孙子是乞丐”。按照加来亚诺的思维,这些殖民者的后裔是不值得同情的,自作孽不可活。但是作者却在这个问题上故意与印第安人搅和在一起,“印第安人过去和现在都由于本身的富有而遭到不幸,这是整个拉丁美洲的缩影”。(除了诉苦时拉上印第安人外,后面不再谈论。)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事情发展主要是由内因和外因两方面促成的。同样在加来亚诺所关注的拉美问题上,自然也是拉美人应当对拉美负主要责任。很显然这点,在《血管》中是很难读到的。作者在书中将拉美贫困的原因先后归咎于农业产业化、跨国公司、自贸区以及美国,并稍微提了一下独裁者。在一个充斥着西葡两国后裔的地区,作者很少去从拉美自身去寻找原因。虽然在最后一章《七年后》中,作者似乎明白过来了,“贩卖黑奴的船只已不再漂洋过海了。现在的奴隶贩子在劳动部。非洲式的工资,欧洲式的价格”,但也只是似乎。作者一直醉心于玻利瓦尔,也爱屋及乌的醉心于(已经去世的)主张玻利瓦尔主义的Hugo Chávez,同样醉心于Chávez的socialism of the 21st century,希翼由民族主义转向社会主义。尽管作者自己也纳闷,为什么玻利瓦尔半部的旨在“保护秘鲁的印第安人,调整秘鲁土地所有制”的《特鲁希略法》“丝毫没有触犯秘鲁寡头集团的特权”?为什么“寡头特权仍完好无损”?当年把《血管》赠送给Obama的Chávez,如今快要制成罐头了,但是他成功的摧毁了大哥伦比亚母国的选举制度,顺便还解决了一大堆亲属就业问题以及建立其的个人崇拜。同时他也廉价的将石油售给友好邦交国,这也是加来亚诺所反对的。按照西方的观点,社会主义有各种流派。但是社会民主党人的社会主义都是在老欧洲,而老欧洲是被爱德华多•加来亚诺批评过的,所以加来亚诺所羡慕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实不言自明,尤其是对镇里人来说。也就是说我们生活在爱德华多•加来亚诺的羡慕之中。但是处在羡慕之中的我们真有那么值得羡慕么?当我们再来回顾加来亚诺书中所描述的一些事情的时候仍然感到切肤之痛。“在拉丁美洲,这种‘让全社会分担’出口商‘损失’的作法已司空见惯,外汇收入上的损失总是通过将本国货币贬值来弥补。”“乌拉圭人均肉消费量不算低,但这是一种假象……”“农民的工资和从收人所得的比例分成都没有增加。农村给很多人带来贫困,给极少数人带来财富。私人小飞机在贫穷的荒漠上盘旋,大型浴场的奢华铺张不断升级。欧洲挤满了腰缠万贯的拉美游客。这些人不照料自己地里的庄稼,但对精神享受却很用心思。”“土改不再是令人讨厌的话题了,因为政治家们已经学会,使土改束之高阁的最佳方式就是不断地说要搞土改。”“一辆在智利生产的福特•法尔孔牌汽车.价格比典国生产的同牌号车贵出三倍。阿根廷生产的一辆巴利安特或一辆菲亚特车售价是美国或意大利售价的两倍多。巴西生产的大众牌汽车价格也比德国贵两倍多。”“一个衣衫褴褛的小孩,两眼闪着光芒,在观赏里约热内卢刚竣工的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隧道。这个小孩有理由为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但他是个文盲,靠偷来的食物充饥。”总体来讲,《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一书的翻译质量是不错的,但是文中有一处瑕疵和一处错误。瑕疵就是对美国总统泰迪熊罗斯福的翻译,其名字还是常用Theodore Roosevelt,特迪•罗斯福的翻译毕竟还是少一些。
  •     每次看到這樣情緒激烈的控述文章時,我都會提醒自己要冷靜客觀,警惕自己不要被作者的情緒帶着走。單一的視角與情緒到最後也使人困乏。同時心裏也帶着一個疑問,就是拉丁美洲與美國合作來加深本國的經濟殖民的政客與資本家難道真的意識不到自己是在被利用嗎?難道他們真的意識不到自己的國家主權正在被侵蝕,民主被破壞嗎?或者他們根本就沒有把拉丁美洲當成自己的家園,像書中所述一年300多天都在歐洲的上層階級里流連,所以也就和美國一樣只想盡可能得把拉丁美洲挖光用盡?如果是後者也應該是後者,那問題就更嚴重了,富人與政客的國家認同便也同樣是造成拉丁美洲貧困的原因,或者歸根結底是人的自私,而富饒又混亂的拉丁美洲便把這人性中的自私無限放大。我也在疑惑另一個問題,那便是為什麽歐美國家特別是美國能夠為了本國的利益而做出如此多傷天害理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文明國家快速發展背後的齷蹉嗎?或者說是資本主義原始積累的罪惡?這就和戰爭里的殺戮一樣是我無法理解的,人為什麽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傷害其他人?權力真的會讓人失去理智,失去同理心并為之上癮嗎?為什麽會有國家的劃分,我們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宇宙中,為什麽不該是一家人?僅僅是因為語言文化的不同嗎?以地球作為一個整體思考,所有人都是緊密相連的,所有的作惡到最後都是害人害己,發達國家竟如此短視嗎?或許我們并沒有走出叢林,本能里還是弱肉強食的野獸,所謂文明只是使破壞力更大罷了。人的道德發展并沒有跟上人的文明發展,科技,知識,經濟,政治的權力被濫用,且破壞力巨大,且沒有回車鍵。回頭看中國,如果二戰後不集權,會不會也淪為歐美的經濟殖民地?(當然這並不能作為獨裁的理由)。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抗爭也是很吊詭的,資本主義國家之間也同樣是弱肉強食,當然白人的發達國家之間或許有某種聯盟,那也只是因為勢均力敵不想兩敗俱傷,無非是利益之爭罷了,卻要扯上意識形態。這詞語的,文明的粉飾。我突然覺得有信心,共黨的一黨專治必然會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現象,它會和一胎化一樣來的突然也去的突然,仿彿蘇聯解體,仿彿柏林墻倒塌。台灣的國民黨專政倒是結束得很快。但這改變仿彿主因是來自內部,蔣經國的主動放權。或許有歷史的偶然,但也有鮮血和肉體。

精彩短评 (总计74条)

  •     奥巴马拿到赠书后,呵呵呵笑三声。 前半部分看得很细,后面就草草翻过,加莱亚诺真是金句帝。
  •     不算激进吧,拉美和美国的关系本来就是后者对前者赤裸裸地剥夺关系。书中罗列的种种数据和史料,只不过是为给这种关系提供真实及历史性。
  •     我不懂政治,所以很多话,我是不能说的,但是,被欺负的政府是有责任的,被政府欺负的人民是有责任的。
  •     大航海时代血与火的征服。对了解欧洲历史,美洲历史都很不错。以及商业社会,外国资本在中国的行为有一定的参照,但是对于文科历史专业的人,这本书可能就没那么必要了。
  •     之所以美国繁荣是因为拉美的贫穷:之所以美国强大是因为拉美的积弱。
  •     多读点书,就会更小心的说话....
  •     第三世界人民的永恒宿命就是同时与形形色色的殖民主义和本土专制独裁做斗争,针对其中任意一方的主张都会被另一方用来当作转移注意力、巩固自身利益的武器。于是,对民族苦难史的叙述成了狂热民族主义者的“宣传”,对本民族劣根性的剖析又成了东方主义的“自我内化”。
  •     拉美的鲁迅,呐喊虽然无力改变这种现状,但让世人听到,总比沉默有用,希望我们不要重蹈拉美的覆辙。
  •     如果不是来到南美,可能永远不会尝试去了解这些灾难深重的国家。而它展现和诉说的这个更真实的世界,哪有所谓真正的平等自由的文明可言。
  •     一部能正确认识拉美现实和历史的书
  •     太沉重了。以后都不太想碰这样的书了,我其实只是喜欢“被切开的血管”这个名字
  •     言之凿凿,展现了真实的力量。从中看出,历来平衡是没有绝对的,人类发展的历史也概莫能外。陈然屁股决定脑袋,也建议奥巴马也读一读,收敛一下自己的言行,有利于自己在历史中的定位。
  •     别为自己找借口:就算殖民破坏啦一切,但是拉丁独立也好久啦,总要自负盈亏吧;根源是西班牙葡萄牙这种落后文化和制度国的源头加上懒猪一样的民族性的比例更大吧;拉丁美洲多军阀多没文化而且容易被忽悠,还无视底层,这样的区域不把底子拜光就不错啦
  •     毕竟是以前的书,书里揭露的现在都是共识了。
  •     谈及中国经济的发展,我们总喜欢和美国、欧洲或是日本对比,以此来衡量自己取得的成就。然而有一个角落却往往被有意无意疏忽,那就是被称为“拉丁美洲”的广大地区。常年来,我们对这一区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一些地理性的常识和拉美人对足球的天赋上。至于经济政治形势,则近乎空白。即使近年来“金砖四国”的概念大为流行,情况也没有太大改变。在我们的印象里,拉美就是经济发展失败的典型,实在没什么值得关注上心的。然而,事实真的如此?也许,从这本《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些真相。

    在书中,作者加莱亚诺以生动而又饱含感情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拉美数百年来的历史,这是一部欺凌和掠夺的辛酸史。拉丁美洲物产丰富,丰腴富饶,然而这里的人民却陷于贫穷,这一切究竟是为何?早在殖民时代,拉美就已经是欧洲的宝库。探险者用枪炮和病毒将印第安人几乎灭种,然后就开始在这片大陆上予取予求。波托西的白银、米纳斯吉拉斯的黄金,南美的贵金属输出直接刺激了欧洲的经济和工业发展,然而却只留给这片财富源头的大陆荒芜破旧。殖民者不仅将拉美视为矿产输出地,更将其作为农业基地。在奴役印第安人和黑奴等廉价劳力的基础上,拉美大片的土地种植了甘蔗等作物。然而单一的种植种类却摧毁了原先多样化的农业。控制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的是实力雄厚的买家,而不是卖家。无节制的种植更是消耗了土壤的肥力,让那里的人民至今食不果腹。金银、石油、橡胶、甘蔗、咖啡……数不清的资源从拉美被切开的血管汩汩流出,滋润的是发达国家的工业心脏,却只留给自己瘦骨嶙峋的躯体和至今流血不止的伤口。几个世纪过去了,统治者换了一拨又一拨,从西班牙殖民者到英国人,从英国人到美国人,然而拉美大地的命运却依旧如故。国家独立了,民族自主了,然而从属经济的地位却从未改变。掠夺仍是掠夺,只是披上了“自由贸易”的冠冕外衣,只是将昔日的殖民换成了如今“援助”、“贷款”、“合资企业”、“开放市场”这样堂皇的借口。从西班牙的殖民地,到英帝国的编外省,再到美国的后花园,甩不掉的是命运永远操于他人之手的悲剧。外向型的经济,带来的是胎死腹中的民族工业,滋养的是少数外国资本的代理人,却使得绝大部分人依旧一穷二白,艰苦度日。时至今日,多数拉美国家仍是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当看到作者书中所写“不发达不是发达的一个阶段,而是发达的后果”,你会对此原因深有体会,并知道为何马克思会说“资本来到世上,每个毛孔都流淌这血和肮脏的东西。”

    应该说,这并不是一部学术性的著作。作者是带着激昂与愤懑的情绪诉说,有时难免偏激。如他自己所说,是用“爱情小说和海盗小说的方式谈论政治”。然而,面对自己民族的悲惨命运,面对拉美人民的苦难状况,要一个保有良知的人还竭力保持“客观和严谨”才是令人不能接受的。这不是理性的学术探讨,而是带着血与泪的控诉,是对掠夺者们不义的声讨,让人触目惊心,无言以对。无独有偶,曾有一个美国人铂金斯写过《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以亲历者的身份,诉说美国如何利用“经济专家”来掌控他国经济,维护本国霸权的行为。可说恰好与本书互为例证。这样的一部历史,不得不让人陷入深深的思索。拉美上世纪后半叶“经济自由化”失败的教训,更是不应轻描淡写地带过。我本人是自由主义者,在经济上也更相信市场的力量而不是政府的干预。然而不要忘了罗兰夫人的名言:“自由自由,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作者在书中辛辣的嘲讽道,美国人所挥动的,是民主自由的变色旗,有利的一面总是朝向自己。而事实难道不是如此?欧美在自身加工业孱弱时,实行严格的贸易保护措施,出口羊毛会被斩手,而到了自己向他国倾销商品,则大举“自由贸易”的旗帜;美国要求他国放开市场,以给跨国企业进入,鲸吞中小企业的机会,对外资对美国企业的收购却重重设限;嘴上宣扬的是民主自由,可是为了保证原材料国的输出,却不惜支持皮诺切特这样的独裁者,而推翻阿连德民选政府……我非极端民族主义者,就此认定自由不过是虚伪的概念,但是西方人自己背叛了自己的信仰,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如今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尤其应该警醒。公平和自由,必须建立在自立的基础上,而不是依靠别人的施舍。否则,那就只是让奴隶挑选主子的“自由”,是让普通人和重量拳手同场竞技的“公平”,是让穷人富人都不许露宿街头的“平等”。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这不仅仅是针对拉美人民。阅读本书时,我始终关注的还是自己国家的命运,也不由想起了几年前在天涯看到的一个帖子,也是第一次知道本书存在的缘起——“中国经济是欧美化了,还是拉美化了?”在主流媒体纷纷称颂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伟大成就,在不少人还在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为中华民族创造的经济腾飞奇迹而欢呼自豪的时候,这样的质问显得如此刺耳,如此“不合时宜”。然而,这却是每个仍保有一丝清醒的人难以回避的问题。阅读过程中,常常感慨书中的情形竟与当下的中国如此相似。外向型经济导致的对欧美的依赖,委身产业链底端,只能依靠低成本赚取微薄利润,由此造成的国内市场萎缩,农村的荒凉破败,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破坏……这一切曾经发生在拉美的情景,如今难道不真切地在中华大地上重演?当巴西人说他们“二十五头牛犊换一台拖拉机”时,我们则是“十亿条牛仔裤换一架飞机”;当加莱亚诺嘲讽巴西为美国银行提供融资是“不仅提供食物,还提供唾液”时,他知不知道这用来形容如今中国赚了美国的钱,却用来购买美国国债的行为也一样无比贴切?当他揭露拉美上层阶级穷奢极欲,以模仿欧美为能事的时候,是否会想到,如今中国的富人在全世界挥金如土,令欧美人也矫舌难下?这一切的一切,让人无比担忧,拉美的今天是不是就是中国的明天?中国经济,是在通往欧美的道路上飞驰,还是在通往拉美的大路上狂奔?这个时候,我们还应该为“世界工厂”的地位而骄傲吗?前世之间,后事之师。在血淋淋的教训面前,我们还能自欺欺人多久?中国经济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是痛苦的。但如果有希望,希望就在于那些敢于正视这问题的人们。
  •     【拉美近现代纪实】很残忍,文明的虐杀要比血肉的屠杀无情数倍。
  •     书很好,配货页很快
  •     过了十多年看有些观点不入时了,但是还是一本好书,不谈政治观感,就当看拉美历史好了。
  •     一段残酷的历史,一面扭曲的镜子。实打实地好看。
  •     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让你对世界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知道为什么美国与拉美都是资本主义,为什么美国那么富,而拉美那么穷?最后让我们思考,中国会拉美化吗?
  •     震撼
  •     对于了解拉美知识,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     无论原著内容还是翻译质量都是一流
  •     在拉美被禁是能理解的
  •     虽然只是一部分的真相。作者深爱他的故土和人民,这就够了。
  •     好作品!
  •     中国正在走拉美的老路,更可怕的是清醒者的无力感。过去、现在亦或是将来,我都坚信这一句话,无论是独裁还是代议制民主,在缺乏力量的同时却有着令他人垂涎的资源,都是罪过,拉美就是最好的证明。
  •     发展是遇难者多于航行者的旅程。虽然是真相,但真相是多面的,曾有人如是言,不代表多数人也如此。资本主义在原始积累时期能够掠夺原料出口成品,归根结底是因为除了先发优势还有核心竞争力。如果已失去先发优势,那就在后天加倍追赶回来,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但不意味着我们也必然无法选择墓地。而不是把责任全都怪罪于外界。故事的开头总是一样,坚船利炮威逼利诱,但结局各有不同,是南美当局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与殖民主义者合作,而亚洲各国在独立后讲出不同命运。一星给40年前的启蒙运动:拉丁美洲的民族事业首先是社会事业,命运正作用于人们的思想意识。
  •     在人类的历史中,任何破坏性的行为,早晚都会导致创造性的行为。 强烈的民族意识。用它可以研究百年孤独里的隐喻。
  •     生动具体血淋淋。
  •     看看资本追逐的罪恶吧,看看现今所谓文明的西方世界的残酷和血淋淋的历史!
  •     好吧 只是翻完了
  •     一昧的祥林嫂般的抱怨有何意义?能解决问题吗?
  •     突然就理解了《百年孤独》。
  •     “这是一本以爱情小说和海盗小说的方式来谈政治经济学的书。”但内容是令人震惊的,它提供的是一部掠夺的历史。国内以前一直避免出版这样的书是不对的。
  •     在国内对拉美历史几乎没有什么研究或译介成果的前提下,贸然引进这种兜售价值观的书籍,只会让一面之词占据优势。作者史料玩得“好”,在巴拉圭那部分,为了证明三国同盟战争前巴拉圭是多么繁荣,引用了一个叫霍普金斯的美国人的赞美之词。但是,读过巴拉圭国别史的人就会知道,这个霍普金斯一开始是布坎南手下的小官,一直想打开巴拉圭市场,自己开个公司赚钱,所以吹捧巴拉圭是“新大陆除美国外最富强的国家”,这种话能信吗?而且霍普金斯最后还跟巴拉圭政府闹翻了。最后,需要表扬的是,翻译的质量挺好
  •     这本是刚毕业没多久时看过的,基本奠定了之后对新自由主义及古典自由主义的所有反思。
  •     去完南美再讀此書,重新認識了南美洲和當今世界的關係。用數據和事實控訴上帝,你創造的世界就是這麼不公平,弱者永遠被強者奴役壓榨,永世輪迴千秋萬代永不翻身。
  •     字字珠玑,无言以对。当今中华大地的“血管”又何尝不是已被“科学”地做了内外科手术,被切得支离破碎、皮破肚开、到处鲜血横流,惨不忍睹?我们还在通往拉丁美洲的大道上狂奔不止。“。。。。。。我们保持了近乎愚蠢的沉默。。。。。。”!
  •     有些规律,总会浮现,值得思考
  •     上《外国文学》的时候,老师从不同的角度剖析《简爱》,提到了这本书,后来买来看,建议大家对着地图看这本书,能够更好地理解书里面所提到的国家(包括一些国土面积核很小的国家)和这个国家的生存状况。
  •     怨妇腔控诉万恶资本主义,略熟悉的文体。拉美的单一经济结构,决定了她难以抵抗周期性经济波动。这不是哪种主义几句口号就能把你们拉出那片泥藻。
  •     一口气读完,是一部好书,虽然年代久远,但也有现实意义。新老殖民者没有人性的杀戮、抢掠太血腥了。真是怀疑欧美淑女绅士堂堂仪表下是怎样的心地,现代文明又是多少生命的代价。翻译水平不错,只是有几处字写错了,比如,乌拉圭写成了乌挂圭。
  •     现代世界体系理论的具有感情色彩的畅销书,与其说拉丁美洲被剥削的历史使人感兴趣,不如说在剥削的结构之下集权政权与民主,意识形态之间的动态关系更能使人思考。
  •     感觉有些偏激,等自己水平达到,有了辨别分析能力后再来看。
  •     实在看不下去了,里面牵涉到太多的地名人名,用中文翻译的不沦不类,为什么不附上英文原名呢?
  •     内容不错,但翻译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     【我们永远不会幸福,永远不会!】
  •     这本书太有名,一直没没到,可能是查韦斯把这本书送给了奥巴马,出版社趁机加印。这是一本拉美的苦难史、被掠夺史,拉美的现状与此密切相关,很经典。如果有可能的话,作为补充阅读,可以读一读索飒的《丰饶的苦难》。
  •     拉美政治名著了,值得一读
  •     为了再读百年孤独翻开的第一本拉美血泪史,惨绝得连哭声都没有的被侵略殖民史。清末的天朝,真的是万幸
  •     他们永远,永远,没有希望
  •     2666看了几十页后放下,找来了这本书,看完之后再度2666,顺畅很多。想回头再把百年孤独再看一遍,也许会有更多理解。
  •     论述方式不敢苟同,但经典。
  •     少时学习历史,看见了伟大人物光辉的一面。
    殊不知在这背后竟然隐藏了巨大的政治、经济方面的黑手,全新视角。
  •     <百年孤独>的现实版
  •     愤怒的书,无用的书。血管被切开几百年,也没有做出有效反应的大陆,记录下被吞食的过程,也不过是在历史档案里增加一份拉丁美洲的尸检报告。
  •     我要重读
  •     垃圾。
  •     以前听uaral的《lementos》,在绵长的悠扬中的啜泣与嘶吼,不明白为何一开口就会那般痛苦,记得乐队介绍说,他们被流放,在智利的山川大河中寻找不到希望和爱,只能寄托音乐。那首歌里,他们唱道:How fate clears dead poor at side,in my face(命运是如何将穷困的人兀自抹杀,咄咄逼人)
  •     作为《百年孤独》背景知识来读,还是受不了作者满满的苦大仇深
  •     外国文学老师要求读的。。
  •     作者或许对第一世界怀着刻骨仇恨。
  •     内容太犀利了
    让人忍不住绝望异常。
    对中国的改革 又多了几分担忧&

    看得压抑。
    但绝对值得看。
  •     年末最后一本书 超出预想的残酷 感谢为了我们国家工业化做出巨大努力的前人
  •     世界很大,不要囿于平凡短识。
  •     怨妇腔太重,不过毕竟是30年前的书了。
  •     真的增长了知识
  •     写得很震撼,很受启发
  •     殖民主义者吸走了拉丁美洲多少血液?!
  •     看了本电子盗版,错字多的影响理解。不过整本书扭转了我的世界观。我之前一直以为一百年前的资本主义是恶毒的残忍的唯利是图的,现在的则综合了社会主义的优点变得温柔体贴。然而,并不是。新殖民主义仍然用它更不易察觉的方式蚕食着拉丁美洲的资源和劳动力。低价的原材料,低价的劳动力,都是为了给欧美人民提供安逸而富足的生活。通过贷款和贸易一步一步掏空欧美的家底。所谓帮助只是进一步将拉美政府钳制住,不允许有任何大刀阔斧的反击和变革。最后一章,玻利瓦尔说,拉美永远不会幸福。我觉得,世界永远不会平衡,永远不会全世界人民一起幸福。总是有些人被压榨,有些人在享受其他人的劳动价值,只是风水轮流转,掠夺是永恒的。
  •     读了这本书,才明白《老巴塔哥尼亚列车》作者所看到的那个拉丁美洲是多么肤浅的一个表面。
  •     这本从被殖民角度叙述拉丁美洲殖民历史的著作读完让人热血沸腾,其中描述惊心动魄、撕心裂肺,胜过近一年读过的任何书,很多画面不断在脑中盘旋,挥之不去,心中又燃起引发最初理想主义的怒火。不一定要对拉丁美洲感兴趣才读这本书,任何人为现行的政治经济秩序理所当然、信奉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而鄙视为不平等作斗争的人都应该读。关于为何要争取平等之类的讨论,我可能当场辩驳不过各种自我感觉良好的精英,但我觉得如果对方被资本主义和精英主义的教育洗了脑,认为不平等理所当然,还不愿意承认自己无知的情况下,还是别辩论了吧。
  •     2009年4月18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在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的多边会议前向美国总统奥巴马赠送了《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一天之后,这本原来在亚马逊英文网站上排名6万多位的学术著作迅速飙升至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二位,仅位列马克•莱文的《自由与暴政》之后,压倒了畅销欧美的《暮光之城》系列小说,令人乍舌。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