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教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研究生/本专科 > 书法篆刻教程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8
ISBN:9787102050874
作者:于明诠 编
页数:162页

作者简介

《书法篆刻教程》以中国传统书法、篆刻艺术发展的脉络为主线,主要讲解书法、篆刻的形成背景、基本知识,书法、篆刻的临摹及其转换,并通过历代书法、篆刻艺术家的经典范本临习举要及流派分析讲解,让学生全面地掌握书法篆刻艺术知识。

温馨提示:两种封面,随机发货。

书籍目录

上编  第一章  书法的概念与基本知识    第一节  书法的概念    第二节  汉字的特点与书法形体    第三节  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及功用      一、用笔的美      二、结构的美      三、章法的美      四、意境的美      五、材料的美    第四节  书写工具与碑帖知识      一、书写工具      二、碑帖知识    思考题与练习  第二章  书法艺术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第一节  从文字的产生到书法的自觉      一、汉字的起源      二、契刻与铭铸      三、装饰与书写    第二节  隶变与隶势      一、隶变的发生      二、简牍墨迹中所见秦汉文字      三、石刻文字的形体演变      四、所谓“八分体”    第三节  楷法的形成      一、隶势的解散      二、诸体间m      三、文人的参与及其对典型风格的主动提炼      四、王羲之的书圣地位      五、楷法与其他诸体      六、王献之与“一笔书”      七、石刻程式的演进      八、石刻程式的进步与石刻文字形式的简化      九、隋代书法    第四节  从形式的停滞到超越形式      一、尚法的初唐书坛      二、颜真卿的“变法”与狂草书风      三、书法的沉滞与狂禅书风      四、趋于观念化的书法史    第五节  传承与激变      一、法度的体系化      二、赵孟烦及元代名家      三、明初书法      四、吴门四家与董其昌      五、明末清初的激变      六、清代碑学运动    第六节  民国与现当代书法      一、清末民初的书法      二、民国时期的书法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书法发展    思考题与练习  第三章  书法临摹及其创作转换    第一节  书法传统和经典碑帖    第二节  临摹的方法和意义    第三节  篆书临摹及其创作转换      一、篆书临摹      二、经典范本临习举要      三、篆书的临创转换    第四节  隶书临摹及其创作转换      一、汉简的临摹      二、汉碑及摩崖石刻隶书的临摹      三、汉隶经典碑帖临习举要      四、隶书的临创转换    第五节  楷书临摹及其创作转换      一、魏碑的临摹      二、唐楷的临摹      三、小楷的临摹      四、楷书经典范本临习举要      五、楷书的临创转换    第六节  行书临摹及其创作转换      一、行书经典范本临习举要      二、行书的临创转换    第七节  草书临摹及其创作转换      一、经典范本临习提要      二、草书的临创转换    思考题与练习  第四章  书法创作的本质及其类型    第一节  书法创作的本质    第二节  书法创作的类型与方法      一、集字创作      二、模拟创作      三、创作    第三节  书法创作的内容与形式      一、内容      二、形式    第四节  现代派书法创作举要      一、现代艺术与现代派书法      二、现代书法创作的基本类型    思考题与练习  第五章  书法理论    第一节  古代书法理论述要      一、汉魏南北朝书学      二、隋唐五代书学      三、宋元书学      四、明清书学    第二节  现当代书法理论研究综述      一、书法史研究      二、书法美学研究      三、书法批评    思考题与练习  第六章  书法欣赏与评鉴    第一节  书法欣赏与评鉴的意义      一、书法艺术鉴赏的过程本身就是审美创造性的活动      二、书法鉴赏能培养观赏者正确的审美观和审美方式      三、书法鉴赏制约和推动着书法创作    第二节  古代书法批评的类型及方法      一、汉末:书法批评意识的觉醒      二、魏晋南北朝:“品”与“评”的批评体格      三、唐代:尚法批评理论的形成      四、宋代:人品、作品与随笔格调      五、元代:崇尚古典      六、明代:从平庸走向激切      七、清代:从技法解析到流派宣言    第三节  现当代书法批评概述    思考题与练习下编  第七章  篆刻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篆刻的起源    第二节  秦汉印章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至元代印章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印章      二、隋、唐、宋时期印章      三、元代的篆刻艺术    第四节  明清篆刻      一、明代篆刻      二、清代篆刻    第五节  近现代篆刻      一、赵派      二、吴派      三、黟山派      四、浙派      五、虞山派      六、京派    思考题与练习  第八章  篆刻临摹与创作    第一节  篆刻工具与材料      一、刻刀      二、印石      三、印泥    第二节  执刀与刀法      一、执刀法      二、运刀法      三、基本刻法    第三节  篆刻临摹的方法与步骤      一、选印      二、摹印和临印    第四节  篆刻创作及边款艺术      一、篆刻创作      二、篆刻的边款艺术    第五节  篆刻欣赏与评鉴      一、篆刻鉴赏的一般规律      二、篆刻鉴赏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篆刻鉴赏理论基础的建构      四、篆刻鉴赏概念的构成    附图:篆刻创作过程    思考题与练习  后记

编辑推荐

  商品《高等院校美术与设计理论系列教材·高等教育“十二五”全国规划教材:书法篆刻教程》有两种印刷封面,随机发货!

前言

  肇始于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教育界积极引入西方先进的思想体系,形成现代的教育理念。这次运动涉及范围之广,不仅撼动了中国文化的基石——语言文字的基础,引起汉语拼音和简化字的变革,而且对于中国传统艺术教育和创作都带来极大的)中击。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等一批文化艺术改革的先驱者通过引入西法,并以自身的艺术实践力图变革中国传统艺术,致使中国画坛创作的题材、流派以及艺术教育模式均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新中国的艺术教育最初完全建立在苏联模式基础上,它的优点在于有了系统的教学体系、完备的教育理念和专门培养艺术创作人才的专业教材,在中国艺术教育史上第一次形成全国统一、规范、规模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但它的不足,也在于仍然固守学院式专业教育。  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艺术教育再一次面临新的变革,随着文化产业的日趋繁荣,艺术教育不只针对专业创作人员,培养专业画家,更多地是培养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的应用型人才。就像传统的耳提面命、师授徒习、私塾式的教育模式无法适应大规模产业化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样,多年一贯制的学院式人才培养模式同样制约了创意产业发展的广度与深度,这其中,艺术教育教材的创新不足与规模过小的问题尤显突出,艺术教育教材的同质化、地域化现状远远滞后于艺术与设计教育市场迅速增长的需求,越来越影响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章节摘录

  一般说来,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应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用笔、结字与章法。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用笔方法的不同,决定和影响到结字的特点和章法的变化;结字与章法的变化也彰显着用笔的意趣。从这个意义上说,书法创作的形式亦即书法艺术的内容。结字的变化受两个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一是书体的限制,二是作者所追求的艺术风格的影响。章法也称章法构成,是指由字距、行距、字形大小鼓侧及落款钤印的位置经营等要素共同构成的作品整篇的视觉形式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法艺术属于视觉艺术,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书法创作日益显示出明显的美术化倾向。因此,章法构成影响作品成败的意义更加重要。  章法构成最富变化,因此不能用固定的模式简单套用。一般地说,在处理章法构成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其一,气韵贯通,整体统一。作品的整体感觉是否和谐贯通非常重要,而这种和谐并不是简单的依格填字式的整齐划一,而是在动态与冲突中达成的新的和谐。首先,上下字之间要气韵贯通,可以牵丝引带,如行、草书体,也可以笔断势连,笔尽意不尽。为求气韵生动,还可以通过字形大小及鼓侧变化来强调上下字之间“势”的贯通。其次,行距之间的和谐,可以通过行与行之间距离的疏密及左右摆动来实现呼应与统一。  ……

图书封面


 书法篆刻教程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比较理想,希望二次购物放在一个代中就成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