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研究生/本专科 > 医学微生物学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8
ISBN:9787040145731
作者:黄汉菊 编
页数:313页

作者简介

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们根据教育部医学教材编写的要求,编写了这本《医学微生物学》。全书分为三部分: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共35章。主要介绍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生理、消毒灭菌、遗传与变异、感染与免疫、诊断与防治及常见病原性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真菌的特性与常见的致病性真菌,病毒的形态与结构、复制与变异、感染与免疫、诊断与防治及常见的致病性病毒。其中特别充实了一些遗传变异、新型病原等新内容,每一章节增补了图片、英文摘要及思考题。供双语教学和学生复习时参考。
《医学微生物学》可供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五年制、七年制学生使用。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节 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第二节 医学微生物学及其发展简史第一篇 细菌学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大小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第三节 细菌形态学检查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第一节 细菌的理化性状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第三节 细菌的生理第四节 细菌的代谢第五节 细菌的人工培养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第一节 物理消毒灭菌法第二节 化学消毒灭菌法第三节 控制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第四章 噬菌体第一节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第二节 噬菌体与宿主菌的关系第三节 噬菌体的应用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 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基础第二节 基因突变及其修复第三节 常见的几种细菌突变株第四节 基因转移与重组第五节 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第六节 基因定位和基因组测序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第一节 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性第三节 宿主固有与适应性免疫防御机制第四节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第一节 细菌学诊断第二节 血清学诊断第三节 人工主动免疫第四节 人工被动免疫第八章 球菌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第二节 链球菌属第三节 肺炎链球菌第四节 奈瑟菌属第九章 肠道杆菌第一节 埃希菌属第二节 志贺菌属第三节 沙门菌属第四节 其他肠道杆菌第十章 弧菌属第一节 霍乱弧菌第二节 副溶血性弧菌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第十二章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第一节 放线菌属第二节 诺卡菌属第十三章 棒状杆菌属第一节 白喉棒状杆菌第二节 其他棒状杆菌第十四章 分枝杆菌属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第二节 非结核分枝杆菌第三节 麻风分枝杆菌第十五章 动物源性细菌第一节 布鲁菌属第二节 耶尔森菌属第三节 芽胞杆菌属第四节 弗朗西丝菌属第五节 巴斯德菌属第十六章 其他细菌第一节 弯曲菌属第二节 螺杆菌属第三节 假单胞菌属第四节 嗜血杆菌属第五节 军团菌属第六节 鲍特菌属第七节 气单胞菌属第八节 李斯特菌属第十七章 支原体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主要病原性支原体第十八章 立克次体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第十九章 衣原体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主要致病性衣原体第二十章 螺旋体第一节 密螺旋体属第二节 钩端螺旋体属第三节 疏螺旋体属第二篇 菌学第二十一章 真菌学概述第二十二章 真菌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第一节 真菌的致病类型第二节 真菌感染的免疫性第三节 真菌的防治原则第四节 主要病原性真菌第三篇 病毒学第二十三章 病毒的基本性状第一节 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第二节 病毒的结构和化学组成第三节 病毒的增殖第四节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第五节 病毒的分类第二十四章 病毒的感染和免疫第一节 病毒的传播方式第二节 病毒的感染类型第三节 病毒的致病机制第四节 抗病毒免疫第二十五章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第二十六章 呼吸道病毒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第二节 副黏病毒第三节 呼吸道合胞病毒第四节 副流感病毒第五节 冠状病毒第六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第二十七章 肠道病毒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与新型肠道病毒第二十八章 急性胃肠炎病毒第一节 轮状病毒第二节 肠道腺病毒第三节 杯状病毒第四节 星状病毒第二十九章 肝炎病毒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第六节 庚型肝炎病毒第七节 TT型肝炎病毒第三十章 黄病毒第一节 乙型脑炎病毒第二节 登革病毒第三节 森林脑炎病毒第三十一章 出血热病毒第一节 汉坦病毒第二节 新疆出血热病毒第三十二章 疱疹病毒第一节 单纯疱疹病毒第二节 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第三节 巨细胞病毒第四节 EB病毒第五节 其他疱疹病毒第三十三章 逆转录病毒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第二节 人类嗜T细胞病毒I型和Ⅱ型第三十四章 其他病毒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第三节 细小病毒第三十五章 朊病毒

编辑推荐

  高等教育出版社医学教材建设,由中国医师协会、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与我国十几所著名医学院校共同于2002年初发起、筹划,而后有几十所院校加入。  本次教材建设共有近两千名作者参加编写,他们中既有医学界的泰斗、工程院院士、相关医学专业委员会领导及学术骨干,更可喜的是还吸收了大批在教学、临床一线的中青年教师。  “高教版”医学教材除保留国内同类教材已具备的“三基”知识外,还根据医学模式转变、疾病谱的变化,删除了陈旧理论、内容,增加了公认的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并以立体化、系列化的形式展示给广大师生,充分体现医学教育的特点。  我社在近几年内,除陆续出版其他专业、层次的医学教材外,还将建设相应的教学资源库、学科网站,以达到为广大院校教学提供立体化教学包、教学解决方案的目的。  追求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建设精品教材,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前言

  记得在十多年前,我在原华西医科大学做呼吸专业教授,每每授课之余,我都在想这样的问题:教育究竟承载着怎样的重荷、责任?在我走上领导岗位后,从最初医科大学副校长、省卫生厅厅长、卫生部副部长,到现在的中国医师协会会长,虽从未主管过教学工作,但上述问题却时常萦绕着我,思考从未停止过,时至今日,答案越来越清晰,明确!那就是教育要发展,要进步,首先教育理念必须发生深刻的变革,教育的内涵必须大幅度外延,教学方式必须改革。具体到医学教育,我个人有几点看法:  在教学上:第一,医学是关系到生命、健康的科学,因此必须强调严谨性;第二,医学是一门边缘性科学,且发展很快,因此应强调教师知识不断更新,增强和接受新理论、新知识的能力,满足学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第三,医务工作除了治病救人外,还涉及伦理、道德、法律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医学教育应增加大量社会科学知识,并加强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第四,医学专业的形态学课程较多,学习时需要强记硬背,但实际运用时非常强调灵活性。因此,注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即平时我们所说的临床思维能力,这一点尤为重要。  在教材上:第一,内容在强调“三基”的同时,应能及时反映疾病谱的变化及学科的发展;第二,内容在注重科学性的同时,应为所教所学者着想,即将复杂、高深的知识,用最简单易懂的文字或图表表述出来;第三,教材应充分反映医学这门学科的特点,即形态学、方法学的内容较多。因此,应做到图文并茂,有些内容甚至可用视频来表达。

章节摘录

  第五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培养基  培养基(culturemedium)指由人工方法配制的,将细菌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合理地配制成为细菌生长繁殖的基质。培养基是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制成后必须灭菌处理。1.按物理性状不同分为:(I)液体培养基将营养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形成肉汤培养基,呈液态,称为液体培养基,适合细菌增菌。  (2)固体培养基在肉汤培养基中,加入1.5%~2%的琼脂,冷却后形成固态,即固体培养基,适合分离细菌。  (3)半固体培养半固体培养基加入少量的琼脂(0.2%~0.4%),其黏度低,适合检测细菌的动力试验以及保存菌种。  2.按照营养组成和用途不同,分为:  (1)基础培养基(basicmedium)含有多数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成分。它是配制特殊培养基的基础,也可作为一般培养基使用。如:营养肉汤(nutrientbroth)、营养琼脂(nutrientagar)和蛋白胨水等。  (2)增菌培养基(enrichmentmedium)如果已经了解某种细菌的生长繁殖特殊营养要求,可以配制适合这种细菌而不利于其他细菌生长的增菌培养基,分为通用和专用两种。前者为基础培养基中添加适合的生长因子或微量元素等,以促进某些特殊细菌的生长繁殖,例如,血琼脂培养基用于培养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后者又称为选择性增菌培养基,还要添加特殊抑制剂,有利于目的菌的生长繁殖,如碱性蛋白胨水用于霍乱弧菌的增菌培养。  (3)选择培养基(selectivemedium)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化学物质可以抑制某些细菌生长从而利于另一些细菌生长,以从混杂标本中分离出目的菌株,此种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如,培养肠道致病菌的ss琼脂,其中的胆盐能抑制革兰阳性菌,枸橼酸钠和煌绿能抑制大肠埃希菌,使致病的沙门菌和志贺菌容易分离得到。在培养基中加入高浓度氯化钠,可以抑制多种细菌生长,有利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在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也可起到选择作用。

图书封面


 医学微生物学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buguo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