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师别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教师用书 > 浙江一师别传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9
ISBN:9787213046056
作者:孙昌建
页数:309页

作者简介

《浙江一师别传:书生意气》讲述的浙江一师,海归鲁迅的第一桶金;李叔同在这里首开人体模特写生课;国民党元老经亨颐苦心经营10年;国文老师陈望道辞职之后才有《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的问世;中国第一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俞秀松是该校学生;还有刘大白、夏丐尊、丰子恺、曹聚仁、施存统、宣中华、叶天底、汪静之、冯雪峰……《浙江一师别传:书生意气》所记录的一半是艺术家,一半是革命家,艺术和革命同行,革命和牺牲同义。

书籍目录

CONTENTS
●我为什么要写浙江一师? / 1
◎校史溯源 1
◎人物·师道 1
●经亨颐:自有家酿,不食沽酒 / 2
经亨颐跟浙江一师的结缘,完全是一种阴差阳错。学校办不好,清政府急啊,于是只有到日本去请海归,找同乡会来公议吧,结果聪明的人连会都不去参加,老实如经亨颐就这样临危受命,然后梅开二度,终于执掌一师帅印。
●悲欣交集李叔同 / 23
如果五四运动早来几年,或许李叔同先生不会遁入空门了。当然也有人说,李先生是要用宗教来救社会,决不是消极之出家。但即使这样,经校长作为一校之长,还是颇有怨言的,如果师生一个个都学了李先生,那怎么办呢?
●幸亏有了姜丹书 / 34
在民国初年的浙江一师,李叔同教音乐图画,姜丹书教图画手工,特别是手工,现在可能会划入劳技一类的,但是在当时,却是整个艺术教育门类中很重要的一个分支。而姜丹书本人又是学艺术的,他去教手工制作,这种开创性的意义尤其了不起。
●陈望道:在宣言和文法之间 / 42
这里有一个现象要注意,当学生辈放弃做学问的念头时,老师辈则开始潜心教书、做学问、做出版,比如陈望道,包括从上虞白马湖出来的一师的基本班底,最后还是跑到上海去办学做出版了。
●语文老师夏丏尊 / 51
他于社会人生的看法,对于立身处世的态度,对于学术思想的理解,对于文学艺术的鉴赏,都是从读书、交朋友、面对现实得来的,换一句话说,都是从自学中得来的。他没有创立系统的学说,没有建立伟大的功业,可是,他正直地过了一辈子,识与不识的人一致承认他有独立不倚的人格。
●欧化老少年刘大白 / 64
刘大白是一位对诗学、文学、佛学、史学、行政、政治都有兴趣的人。这种多方面兴趣的人,在当时是不多见的。
●水手刘延陵: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 91
过去30年最好的光阴,都是用在拼死做工、养家活口之上,这就是我一生的功名事业。现在右半边头顶之痛,虽然已经不软,仍旧是低平的。现在用心之后,右半脑仍痛,左半身仍有些绷紧,唯已比前强壮耳。
●寄迹者王祺 / 99
头大而秃,须密而粗,两眼闪神有光,眉长而胖,精神充沛,望之似寿者相,留学外国多年,而不着西装;服务军中,而不着军服,长衫布袜,大有过去绍兴师爷派头。
◎人物·潮人 105
●两层半楼上的丰子恺 / 106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俞秀松:爱情与革命同行 / 121
从比较现实的观点来看,写情书和祭中华是并不相悖的,都才20岁出头的年龄啊,最好的方式就是爱情与革命同行。是的,很多时候,他们的爱情本身就是一场革命,而且表现得急风暴雨式的。
●一介书生施存统 / 141
施存统一生都没有走出脱党的阴影,直到他的作曲家的儿子施光南渐成大名,人们才称施存统(施复亮)是施光南的父亲。仅此而已。
●叶天底:先烈之血,主义之花 / 157
30多年来,当中国革命还十分艰难的日子里,在白马湖边上,有一位最可敬的英雄的革命青年,曾经艰苦地生活,默默地工作,散播最早的共产主义革命种子,并且为此献出他宝贵的生命,这就是上虞早期共产党员叶天底。他所散播的种子,现在早已开了灿烂的花,结了丰硕的果。
●曹聚仁:现代柳敬亭 / 170
曹聚仁是个杂家。有的时候,一个人多几种身份也是有好处的,比如在作家面前你是记者,在报人面前你是教授,在教授面前你又是出版人,这就为自己留下了一块空间,可以游刃有余地施展才能。
◎事 件 179
●1909年的“木瓜之役” / 180
鲁迅从日本归国后的第一桶金,是从杭州贡院前掘到的,那时他就是周树人,因为老乡许寿裳在此校当教务长,所以他就在该校给日本的生物老师当助教,没办法,没有正式文凭啊!“木瓜之役”一展开,周树人当然是站在许老乡这一边的,不仅把校长赶走了,自己也不愿意再待在此地当助教了,虽然回到绍兴要面对的是无性的妻子朱安。
●历史文献中的“一师风潮” / 200
“非孝”那还了得啊?且你们还想废孔、公妻和共产主义!官员和老先生们受不了了。事情很简单,校长是任命制的,学校是公立的,那么换一个学校,撤掉陈望道等“四大金刚”就是了。可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啊,学生们不答应啊,他们要留住经校长,留经不达目的,一致牺牲!
◎故 事 237
●爱情与革命同行:梁周记 / 238
我要写的关键词是:理想,爱情,牺牲,命运和悲剧。
●时代的牺牲者:沈宣恩仇记 / 257
宣中华后来虽和沈先生分道扬镳,但那时是多么的水乳相融,宣中华成为极端的“玄庐化”,他的谈吐,他的字迹,他的一切,都是“玄庐化”。而且这一对曾经的师生和战友,都是死于非命。宣中华于1927年4月17日在上海被执行枪决;沈定一于1928年8月28日在萧山衙前遭人暗杀,当时他正从莫干山回家。他们都是时代的牺牲者。
●湖畔不是风流地 / 282
曾经“一步一回头地瞟我意中人”的汪静之,则完全沉默和潜伏了下来,直到1978年后,人们才发现了这一枚新诗的活化石,他也方才继续说了一些大胆的话。
◎后记:我的未完成的南高峰 302
◎主要参考文献 307

编辑推荐

  《浙江一师别传:书生意气》所记录的一半是艺术家,一半是革命家,艺术和革命同行,革命和牺牲同义。本书不是一本浙江一师的编年校史,而是一本浙江一师人物小史。书中所写的多是浙江一师的师生们的逸闻轶事,这些不为世人所熟知的故事,正体现了这些艺术家、革命家的人格魅力和奉献精神,也从一个侧面展现出了浙江一师的百年积淀和深厚传承。

内容概要

孙昌建,文字工作者,半职业写作者。出版个人诗集、随笔、评论、长篇小说共18部,另策划主编多部出版物和影视作品等。现供职于杭州《都市快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杭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媒体关注与评论

  “在信息的海洋里,这套书恰如一叶扁舟,载着浙江历史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驶入了我们躁动不安的精神世界。面对喧嚣的现实,它向我们展示了知识的力量以及知识分子的力量,而它本身也成为这种力量有效的延伸之一了。”  ——刘恒    “从这里出发,了解浙江,了解中国。”  ——余华    “我迄今至少有三个遗憾,就是没有在合适的时候受到过这三所学校的沐浴。”  ——麦家

章节摘录

  经亨颐:自有家酿,不食沽酒  为什么要自酿美酒  人生变迁,聚散无常——这是1916年7月,经亨颐先生在浙江一师毕业生送别会上的开场白。  知了一声,又届暑假期矣,诸生将欣欣言归,得叙天伦之乐——这是1917年7月,经亨颐在学年终业式上的训辞。  光阴荏苒,经十年如一日——这是1918年5月,经亨颐在一师10周年纪念会上的开场白。  今年元旦,余自有一训:愿为社会作马牛——这是1918年7月,经校长在一师毕业式上的开场白。  经亨颐一生中一定作过无数的报告和讲话,或长或短,或非讲不可,或仅是应酬客套,现在单单从看到的文字,我是极喜欢他的开场白的。他开门见山式的讲话,让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直白又很坚定的人,他不绕弯子直奔主题,虽说毕业式每年要搞,纪念会年年要开,讲来讲去也就是这么几句励志的内容,但经先生是个认真之人,他还是花样翻新,每次都要讲出一个新的内容。从他的日记也可看出,为了这看上去信手拈来脱口而出的讲话,他还是在做功课的。  经亨颐的一句名言是:自有家酿,不食沽酒。这是他的自信和高傲,是他积几十年之功底经营浙江一师的成果,也是他做事的底线,虽然他并不怎么禁止师生们自己沽来的酒,但内心里他只相信自己酿的酒,即浙江一师的家酿。而本文的主旨之一是,经在浙江一师到底酿了些什么酒?这酒又醉了哪些人,哪些人是进入微醺状态,哪些人又是“酒后闹事”,又是哪些人因此发布了“禁酒令”?  是的,作为浙江绍兴上虞人氏,经亨颐的酒量是超好的,据说有五六斤黄酒的量,那么1919年的中国和杭州,又有多少的粮食在发酵,又有多少的酒意在酝酿,又有多少名目繁多的酒在待价而沽?  1919年的中国,不仅是一坛打开了的醇郁的黄酒,更是一瓶打开甚至打碎了的威士忌,空气中散发着浓烈的酒气。  正如那些传记所写的某明星的入行完全是误打误撞那样,经亨颐之于浙江一师,也是一种误打误撞的性质。当1905年浙江废科举兴学堂,在杭州贡院旧址兴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时,谁也不知这个学堂该怎么办。但是时代潮流滚滚向前,办新教育是大势所趋啊!那么好,所谓百废待兴,新生婴儿就要呱呱坠地了,谁来做这个接生婆呢?或者说谁来做这个奶妈呢?杭州贡院前这个新学堂的难弄是大家都知道的,几个月就要换一个校监和教务长,想要当的没能力,有能力的最后也下课。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学校教育总是扮演急先锋的角色。那个时候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师范学堂,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呀。不过由此也看出晚清政府有极开明的一面,那就去日本找吧。可是留学生在日本待着好好的,谁也不愿意提前回国,没有人愿意当这个两级师范学堂的教务长,最后只好拜托在日本的绍兴同乡会来开会决定。  当时的同乡会权力很大,尤其对那些游子们来说,出门在外,异国他乡,靠什么来维系个人和祖国的关系,靠什么来维系留学生之间彼此的联系?靠同乡会。那是一个国弱民贫的时代,一个中国游子还没有强大到可以离开组织的。在同乡会开会讨论谁回国来做这个两级师范学堂的教务长时,聪明的许寿裳和钱均夫(钱学森的父亲)都不来参加这个会,老实的经亨颐去参加了,于是大家一致决定派经亨颐回杭州来做这个教务长。没办法啊,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啊。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经亨颐也是为自己的经济着想,因为不管怎么说,回来就可拿官饷了,何况官府也开出了条件,等把学校办起来之后经亨颐还可再回日本继续学业,而且可以由自费生变为官派生。所以在1908年底,经亨颐再赴日本完成学业,这就是条件之一,这也是经亨颐的曲线求学之路吧,因为他的家境并不宽裕。正如在“一师风潮”之后来接替经亨颐校长位子的姜琦,他的条件也是只做一年的校长,且有官派去美国留学考察的附加条件,否则这个姜琦怎么愿意从暨南大学教务长的位子下来做浙江一师这个校长呢?至于学生们要蒋梦麟来做浙一师的校长,这更是不切实际的。  同乡会作出决定之后,经亨颐向学校申请休学一年,并且还带了两个日本老师回国,时为1908年1月。  仅凭此举,可见晚清末年一是人才难得,二是相当的开放,同时也说明当时的海归非常吃香啊!所谓相当的开放,也有一点病急乱投医或者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味道。因为本土的乡绅们是办不好新型学校的,那就只能请海归来。于是便有了经亨颐的登台亮相。  要注意,经亨颐在日本是学理科的,具体专业是物理和数学,此前也学过化学,不过他感兴趣的却是伦理,后来在校授的课也是修身方面的,在今天大概只算作“政治”课吧。这个理科生,后来诗书印画俱佳,学问之全简直不可思议。  一个在日本没有毕业的学生,一眨眼成了师范学校的教务长,是仅次于校长的角色,这个变化让一同前来的一个日本老师很受不了。这个老师叫中桐确太郎,经亨颐还是他的学生,可是一到杭州,这个学生的地位竟然在他之上了,所以他有点看不懂。不过当两年后经亨颐从日本再次回来时这个日籍老师还在,说明他也是以饭碗为重的。  在经亨颐回日本继续学业时,就是许寿裳接了教务长的职务,因为许寿裳发动了“木瓜之役”后又愤而走人,这期间的两年时间里,走马灯似的换了6个教务长,大概把能找到的能人都找来过了,这无疑为经亨颐的再续前缘铺下了道路。当时在两级师范学堂,海归的老师占整个教师的三分之一以上,且还有外籍教师。  ……

图书封面


 浙江一师别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书写得不精细,错误之处颇多。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