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师别传》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教师用书 > 浙江一师别传章节试读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9
ISBN:9787213046056
作者:孙昌建
页数:309页

《浙江一师别传》的笔记-第1页

一、闲书,有煽动力;
二、摘抄:
1、经亨颐一生中一定作过无数的报告和讲话,或长或短,或非讲不可,或仅是应酬客套,现在单单从看到的文字,我是极喜欢他的开场白的。他开门见山式的讲话,让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直白又很坚定的人,他不绕弯子直奔主题,虽说毕业式每年要搞,纪念会年年要开,讲来讲去也就是这么几句励志的内容,但经先生是个认真之人,他还是花样翻新,每次都要讲出一个新的内容。从他的日记也可看出,为了这看上去信手拈来脱口而出的讲话,他还是在做功课的。
经亨颐的一句名言是:自有家酿,不食沽酒。这是他的自信和高傲,是他积几十年之功底经营浙江一师的成果,也是他做事的底线,虽然他并不怎么禁止师生们自己沽来的酒,但内心里他只相信自己酿的酒,即浙江一师的家酿。而本文的主旨之一是,经在浙江一师到底酿了些什么酒?这酒又醉了哪些人,哪些人是进入微醺状态,哪些人又是“酒后闹事”,又是哪些人因此发布了“禁酒令”?
2、经亨颐在日本是学理科的,具体专业是物理和数学,此前也学过化学,不过他感兴趣的却是伦理,后来在校授的课也是修身方面的,在今天大概只算作“政治”课吧。这个理科生,后来诗书印画俱佳,学问之全简直不可思议。
3、当时的同乡会权力很大,尤其对那些游子们来说,出门在外,异国他乡,靠什么来维系个人和祖国的关系,靠什么来维系留学生之间彼此的联系?靠同乡会。那是一个国弱民贫的时代,一个中国游子还没有强大到可以离开组织的。在同乡会开会讨论谁回国来做这个两级师范学堂的教务长时,聪明的许寿裳和钱均夫(钱学森的父亲)都不来参加这个会,老实的经亨颐去参加了,于是大家一致决定派经亨颐回杭州来做这个教务长。没办法啊,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啊。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经亨颐也是为自己的经济着想,因为不管怎么说,回来就可拿官饷了,何况官府也开出了条件,等把学校办起来之后经亨颐还可再回日本继续学业,而且可以由自费生变为官派生……外来和尚好念经。海归的经亨颐之所以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知道世界教育的潮流是什么。
4、在五四时期,全国中学(师范)类最有名的就是两所学校,一是浙江一师,第二就是湖南长沙师范(毛泽东的母校),后来因“一师风潮”辞职之后,经亨颐去家乡上虞办春晖中学,不久就有北南开、南春晖之美誉。
5、但如果从新文化新思潮的角度来看,浙一师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源头,这个源头的思想基础便是与时俱进,我们现在说与时俱进,还以为是一个挺政治、挺新潮的词语,其实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蔡元培的《中国伦理学史》中,而经亨颐给予其发挥和发展,使其成为办学的总方针,特别体现在他对师生进行人格教育的内容上面,包括校训的“勤慎诚恕”四字,都是人格教育思想的体现。经亨颐在他的《杭州回忆》中说过他提倡与时俱进的“最简单的理由”是:一、道德不是千古不变的。二、道德判断没有客观的标准。这两句话的伟大,可以把一切伪道德,模型的道德、桎梏的道德推翻无遗。道德是有机的,是随时代演进的,决不是未有人类以前,哪一个上帝预先制定的,又不许既有人类以后哪一个圣人任意假造的……
6、要知道在新旧社会更替之时,其剧变的激烈程度不亚于今天的改革攻坚,也不只是我们想象中的男人剪掉一条辫子那么简单,我想这跟尼采说的上帝死了是一样的震撼。旧制度在土崩瓦解,但新的秩序却没能建立起来,同时旧的观念还在人们的脑子里根深蒂固。比如1909年“木瓜之役”的导火索仅仅是因祭孔而起,新派老师觉得没必要再祭孔了,而夏震武们认为孔夫子就是祖宗啊,哪有不祭之道理呢?于是冲突便一发不可收了。据经亨颐在《杭州回忆》中写道,他来上任时也是穿着西装跪在孔子像前的,日本教师也跟他一样跪拜,只不过日本教师在偷偷地笑。这个细节一方面说明传统势力还很强大,另一方面也说明经亨颐一开始也是要入乡随俗的,他只是慢慢地在积蓄自己的能量。直到1919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勃兴,他的改革才得以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实践也证明了,破是容易的,立是困难的,在这破与立的博弈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经校长的四项改革措施。
7、而在一师这样一个剧变的氛围里,不仅学生在变,如以前崇拜单大师的施存统和俞秀松变得激进和革命了,连老师也在变化,如“极端严厉的体操教员胡公冕先生,这时翻然改变,成为社会运动的急先锋……”(曹聚仁语)废除考试,或者说叫考试制度的改革,这肯定是诸多改革措施中的应有之义。以“一师风潮”中的湖畔诗人们为代表,汪静之等人能那么倾心于诗歌创作,这一定与功课压力小,包括考试压力小有关的,但废除考试一说又过于敏感,所以在关于一师的相关回忆中,很少有人提及此,这是需要特别指出的。
8、在这里经亨颐有一句很重要的话,以前有的人是不敢引用的,他说:“老实说他们(笔者注,主要是指‘四大金刚’)抱着思想革命的志愿是有的,可是都不愿做共产党。自有家酿,不食沽酒,这是第一师范当时堂堂皇皇的态度……”实际上经亨颐说得既对也不对,说不对是因为陈望道就是参加了共产党,而且是党的发起人之一;说对呢,因为陈后来又退了党。这当然是经亨颐站在一个教育家的角度上来看待“政治”和“激进”的,或者他是站在国民党的立场来看宣中华、汪寿华、叶天底这一些人的革命立场的。照经亨颐的理解,如果官方警方能对宣中华们好一些,他们后来也不会激进地跑到上海干革命,因此也不会牺牲性命了。但实际上宣中华在国共合作时期是兼有两种身份的人,他还一度成为国民党浙江党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经亨颐的政治盟友,因为经亨颐就是国民党的元老之一。在国民党二大会议上,经亨颐和沈定一、蒋介石都是作为浙江的代表而被内定为国民党执委的。
9、然而经亨颐在宁波,最终也是为当地的保守势力所不容,两年之后他又被省厅撤职,从此以后可以说他告别了教育界,除了在1926年短时间代理过中山大学校长一职之外,他便成了国民革命中的一名职业政治家了,是浙江的国民革命的元老级人物。从今天的角度看,经亨颐是一个激进的人。在他主持下的浙一师,那真是藏龙卧虎,有为艺术的为教育的,也有为政治的为社会的。前面讲到“四大金刚”夏丏尊、陈望道、刘大白和李次九,在经亨颐辞职之后他们也都离开了浙一师。而新任的浙一师校长姜琦来了之后,更是高举前任校长与时俱进的大旗,特别是在学分制这一点上,就完全是在姜校长手里给实施了起来,或许这也印证了另一句话——外来和尚好念经,因为姜校长是从暨南大学教务长的位子上过来的,而陪同前来并作抚慰的则是蒋梦麟。
10、从日记看经亨颐,还真是工作生活两不误。工作就不用多说了,诸多的交往应酬好多是为了办学,为了筹得经费,便要跟官绅商士等打交道,其中也有给官员送礼的记载,只不过当时送的是书画之雅礼。有一点令人印象深刻,即经先生关于省教育会的记载甚至不亚于一师。有的时候他几乎每天都要去教育会一转。经亨颐兼任浙江教育会会长,杭州平海路的省教育会从筹款到房子造起来,可以说里面有着经亨颐诸多心血的。而且最为可贵的是,省教育会具有独立精神,不依附于官府,可以向官方募捐,但决不听从官府的指令。经亨颐指出:“教育会非官厅之佐治机关,会长非隶属于官厅之佐治员,故官厅不能以命令行政教育会,亦不能用命令行文教育会长。”
11、其中对于五四运动在杭州的记录,是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这跟后人写回忆录、重新摆正观点是完全不一样的。1919年5月28日的日记载:晴。自8时至下午3时,在校。省长、督军有连署特别通告,措辞外和而内厉,因集全体学生,施临时训话:爱国与祸国不可分,适可而止,留以有待。
12、……经先生写于1924年的《我最近的感触和教育方针》中的某些章节,还是颇为振奋的,经先生说:我可以简单下一句教育的定义,是构成政治关系的“势”。但构成的方法,如现在的中等教育酷信自由,听其自然感化,我认为实在是不对的……我要郑重警告,近年教育趋向是故意打倒军(阀),唯恐文弱不堪。我浙江人本犯文弱的大毛病……我们浙江不少军人,到哪里去了呢?呵呵,有的做了文人了,有的念阿弥陀佛了,有的在家享福了,直可谓放弃天职!……我们浙江,文人有余,与其做无聊的学者,不如做有作为的土豪;与其做鬼鬼祟祟的政家,不如做磊落光明的军人!教育为什么?求学为什么?
13、后人论及李叔同在一师的开创性工作,概括得最全的要数秦启明先生,他历数了李叔同的这些事迹:首开室内写作课。首开野外写生课。首开西洋美术史课。首开版画课。开设音乐课。首设弹琴课。……所以才有丰子恺的如下回忆:在我所进的杭州师范里……图画、音乐两科最被看重,校内有特殊设备(开天窗,有画架)的图画教室和独立专用的音乐教室(在校园内),置备大小五六十架风琴和两架钢琴。课程表里的图画、音乐钟点虽然照当时规定,并不增多,然而课外图画、音乐学习的时间比任何功课都勤;下午4点以后,满校都是琴声,图画教室里不断地有人在那里练习石膏模型木炭画,光景宛如一艺术专科学校。这是什么缘故呢?就因为我们学校里的图画音乐教师是学生所最崇敬的李叔同先生。
14、许寿裳先生,因为他不仅是当事人,还是精神领袖,他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一文到了冬天,学校里忽然起了一个风潮,原因由于监督易人:衡山先生(作者按:即沈钧儒)被选为咨议局副议长了,继任者是一位以道学自命的夏震武,我们名之曰“夏木瓜”(笔者注:有一种说法是这个绰号是鲁迅率先取出来的)。到校的一天,他要我陪同谒圣,我拒绝了,说开学时已经拜过孔子,恕不奉陪。他很不高兴,我也如此。接着因为他对于住堂的教员们,仅仅差送一张名片,并不亲自拜会,教员们大哗,立刻集会于会议厅,请他出席,他还要摆臭架子,于是教员们一哄而散。我因为新旧监督接替未了,即向旧监督辞职,不料教员们也陆续辞职,鲁迅便是其中之一。教员计有朱希祖、夏丏尊、章嵌、张宗祥、钱家治、张邦华、冯祖荀、胡浚济、杨乃康、沈朗斋……统统搬出了校舍,表示决绝。夏震武来信骂我是“离经叛道,非圣侮法”,简直是要砍头的罪名;我便报以“理学欺人,大言诬实”。使得他只好勉强辞职,我们便回校,回校后开了一个“木瓜纪念会”。……不过我们倒可以看出当时学监和教员之间的那种关系。第一,许寿裳等一拨人都是沈钧儒做监督时聘请的,清政府当时有一规定,做学监的必须是科举出身的,这也是一种文凭吧。沈钧儒和夏震武其实都是科举出身。现在沈走夏来,本不是一个圈子的人……夏震武在未到校之前就发来通知,要许寿裳陪他一起去拜孔子,这从老规矩上来讲是对的,何况夏先生是著名的尊孔道学家。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说某个官员如何重视教育,上任甫始先去孔庙拜谒,那此种作秀一定会被写入史传的。夏先生的问题是他不知道许寿裳的深浅,于是便得了个冷冰冰的“恕不奉陪”,这一定是很不爽的。接着又是夏先生不懂规矩,不去拜访住校的老师,而仅仅是差送一张名片了事。因为照人情世故来说,只有老师本人不在,你才可以派送名片,于是教师们便决定教训一下这个校长,反过来这也是给他一个台阶,“教员们大哗,立刻集会于会议厅,请他出席”,但是他偏不认这个理,而且还要摆架子。好了,一般爱摆架子者,都是很自恋且自傲的,于是乎如许寿裳所写的那样,双方完全已经上纲上线了,于是“木瓜之役”遂告爆发。
15、那么这一场夏震武和以许寿裳为首的海归派之战役,没有等到打起来,夏先生便已经失败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寡不敌众啊。有学者还说到一个细节,夏震武是要让老师们穿礼服,对学生进行“廉耻教育”庭训,这在今天看来实在也无可厚非。于是以许寿裳为首的诸教师纷纷罢教,并且向两浙提学提出辞职。后来据张宗祥说,本来是应该向校长夏震武提出辞职的,但是夏震武藐视教师,教师也不理他。最为关键的一点是,25位教师均搬出学校校舍,住到了距校有五六里之远的湖州会馆内,这是由博物老师湖州人杨乃康提议的,于是住校的单身老师们便将行李搬出了学校。湖州会馆在杭州上城区小营巷的酱园弄,这个地方离钱均夫的家很近(即今天的钱学森故居)。老师们不仅仅是行李搬出,他们干脆就不来教课了。照今天看来,这完全是海归教师们的一厢情愿,如果从人之常情看,好像还不至于如此决绝吧,你可以跟校长作对,但是你不能耽误学生吧?然而如果再展开去一想,想一想许寿裳、鲁迅们在日本是受何等的教育啊,当年秋瑾们在日本搞聚会作演讲,还闹过要集体回国的风潮,同是绍兴人的许寿裳、鲁迅是反对这么做的,因为要出国一趟不容易,尤其是对家境不宽裕的学子来说,因为当时就家境来说,秋瑾当然要优于许周两家的。谁知秋瑾在一次集会上公开宣称,要判处许寿裳和周树人的死刑!这就是辛亥前中国精英分子的热血和心胸,这也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基础之一,因为血性和革命有时就是一对同义词。教师们的罢课行动,比起10年之后的“一师风潮”来,可能还要心齐。这个时候夏震武才受到了真正的压力,于是他一方面向浙江巡抚增韫要求支持,另一方面由跟他亲近的富阳学生们为他奔走,还请中间人出面劝说,他自己呢也是多次到湖州会馆交涉和劝说,但是以海归为主力的教师们就是不买他的账了,教师的态度很是坚决,完全是不妥协的态度。在当时的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是新思潮的龙头老大,老师之罢教便波及和影响了杭城及附近的学校,他校的老师们也纷纷声援之。一开始,当局也使出了提前放寒假的撒手锏,可教师们认为这也极不合理,因为离正式放假还有一个月呢。省城各学堂在仁(和)钱(塘)教育会开会集议,《申报》还专门登载了《学界公启》:两级师范学校监督夏震武对于教员,滥用威权,串引外人,蹂躏师校,人所共知,无烦赘述。既为清议所持,竟至恬不知耻,违背部章,提前放假。似此以私人志气,凌蔑学界,贻害学生,大局何堪设想!凡为学界一分子,均得主张公道,维持教育前途。同人等准于19日午后四时,假木场巷仁钱教育会开会集议,公决办法。事关吾浙学务全局,非区区为教员鸣不平也。届时务乞早临为盼!这么一来,事情就闹大了。舆论导向之重要,可见一斑。接着《申报》又以《两级师范风潮再志》为题跟踪报道了这一事件:两级师范监督夏震武与教员、学生冲突一事,学生曾联合200余人,两次哭诉,学务议长置之不理。刻闻全省学界接准嘉、湖两府教育会通电,决议齐集省垣,公开大会,议逐监督,维持师校。已到者共六府,俟十一府代表到齐,即行定期开会。本日全堂学生缮刊警告,声讨夏震武九大罪,遍致绅、商、学、军各界以求公评。省城各学堂亦于昨日在仁钱教育会开会一次,如何办法,尚无揭晓。或云:仍须俟各府公裁议决云。这《申报》也真是厉害,做谁的喉舌,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而且原先笔者以为,此役只是老师的事情,学生并未参与,从《申报》的新闻看,学生也参与介入进去了,而且声讨夏震武竟有“九大罪”,在如此这般的压力之下,夏震武只能宣布辞职了。
16、参加罢教的教师们便在湖州会馆里拍照留念。这是100年前一张难得的照片,且不说其中的意义,就光是从照相术的角度来看也是很难得的,因为此前的照片都是几人合影,一下子25个人合影,……从照片上看,这些教师自然都是颇为自由自在的,长衫和西服融在一起,也没觉得什么不和谐啊,比如像鲁迅穿的就是西服,有几个人还戴着领结的,而长衫马褂也挺神气的呀。要知道那还是清王朝啊,可是新思想已经这么有势力了,今天想来还真是有点不可思议,而且后来听说他们这些人还都有了《水浒》中的诨号,如许寿裳称“白衣秀士”,张宗祥称“霹雳火”,周树人(即鲁迅)称“拼命三郎”等。不可解的是一代大师张宗祥先生被称为“霹雳火”,可见每个年轻人心里都是有火的。不过这些封号可不是他们自封的,而是夏先生封给他们的,许寿裳为“白衣秀士”,显然他是主谋者。
17、并由第一中校选派学生10余人持函分赴各县联络,全省学校一致通行定明日在新城站新市场两处焚烧校中原有日货,分绝对可烧(如玩具等)、可烧(如用物等类)、不可烧(如仪器等类)三种办法。有意思吧,焚烧日货是一种很绝对的方法,但是又分为绝对可烧、可烧和不可烧。什么东西不可烧呢?就是学校的仪器设备,这是拿来教学用的,这说明学生除了热情之外还是很有理性的。





 浙江一师别传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