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名词图解辞典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 中国古建筑名词图解辞典

出版社:山西科技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537731591
作者:李剑平
页数:369页

作者简介

一、考虑到读者需求的广泛性,本书立足点面结合,统盘兼顾的原则,在名词的选注上,基本上分为专业性和普及性两大类。
二、将一些名词,按照古建筑工种进行分类,以求达到系统性和体系化,并便于读者在阅读和使用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三、各工种即“作”的划分,以宋《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为基础进行,有大木作、小木作、彩画作、油作、瓦作、石作、土作、砖作、泥作、铜铁作、搭材作共十一作,多数名词归入上述各“作”内,名词较少者,则不再单列,而归入“作”之外的部分。本辞典正文后附词条汉语拼音索引,供读者查检。
四、根据研究,构件名词与做法名词,是古建筑术语的二个主要方面,二者大多兼而有之,因此,通常将上述名词归入一类表述。
五、专业性词语表述,注重结构的分析与法式的对比,但限于篇幅,故只做重点介绍,尽量做到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六、突出考证,用典引据,词语的编写,尽量表达其古代文化特色,同时展示其历史渊源关系。
七、附录收入宋式与清式主要构件名词对照表、各代每尺长度与公制对照表,以便于读者对宋式与清式建筑加以区别,为深入研究者提供参考。

书籍目录

一、大木作
二、小木作
三、彩画作
四、油作
五、瓦作
六、石作
七、砖作
八、土作
九、泥作
十、铜铁作
十一、搭材作
十二、工具
十三、典章
十四、哲匠
十五、工官

编辑推荐

《中国古建筑名词图解辞典》由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内容概要

李剑平 1956年12月生,祖籍河北正定,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为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会员、中国建筑学会会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山西省工程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当代文博专家。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转角铺作宋式建筑大木作斗棋名称,清式建筑称“角科”。“转角铺作”的特点,一、位于角柱之上;二、因其上承翼角梁架,故使用45°斜向棋件或昂;三、只使用于大式建筑上;四、因屋顶形式的不同,虽位于角柱之上,但与柱头铺作结构相同,一般也称“转角铺作”。汉代的“转角铺作”,实际是转角处柱头铺作的结合方式,隋唐后,与转角处两柱头铺作之间,产生斜向棋件,此时是真正意义上的“转角铺作”的出现。(见图1-11)补间铺作宋式建筑大木作斗棋名称,清式建筑称“平身科”。补间即两柱之间的开间,“补间铺作”就足两柱间的斗棋组合。按照补间的多少,铺作可分为明间补间、次间补间、梢间补间以及山面补间等。“补间铺作”的数量,反映不同时期的建筑特色,如东汉时期的“补间铺作”十分罕见,唐宋建筑多为一至二朵,金元时期保留这一做法,明清两代“补问铺作”多达八朵,此点在明清时期装饰性斗棋上有充分的体现。由少至多,由疏朗到紧密,是“补间铺作”整体演变趋势。在结构上,“补间铺作”承重作用小于柱头与转角铺作,但构造形式较为丰富,如南北朝的人字棋、唐代的蜀柱式棋等。(见图卜11)柱头科清式建筑大木作斗棋组合与位置,与宋式建筑的柱头铺作相同,即在柱头上的一攒斗棋,“柱头科”与其他部位的斗棋,有着显著的区别,如置于柱头之上,并承托挑尖梁头,成为梁架中柱梁结构的联系部分,其他斗棋则无此功能。因挑尖梁头的使用,荷载的加大,“柱头科”的翘、昂以及十八斗的尺寸规格,均大于平身科斗棋。(见图1-11)

图书封面


 中国古建筑名词图解辞典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8条)

  •     系统解释答疑释惑很好的手册
  •     很好的的工具书
  •     内容比较浅显,当工具书不错
  •     很实用,虽然插图标注还不够细致,但已经很好了。
  •     质量可以对我很有帮助
  •     解释很详尽,非常实用!
  •     很好的工具书!
  •     预计18日送达的,没想到提早了一天,我对物流很满意
  •     分项分部,介绍详细,通俗易懂
  •     一直想要一本古建筑词典,要是图再多一点就更好了。
  •     对一般的名词解释比较通俗,只是图有点少,有些生僻的词没图想象不出来
  •     内容非常好,很值得学习,只是封皮有折损的地方,可能是运输过程中弄的。。。
  •     和上边说的差不多,前边图挺多的,到后边几乎没什么图了
  •     不错,用心就能读懂
  •     图解,对比,解释都很到位,对于理解和掌握常用的木构技术和概念很有帮助,就像是新华字典和牛津字典一样
  •     下了很大决心才买的 书很好 就是稍稍贵了点 但是物有所值 而且还是硬皮的 更好的保护了书
  •     从未见过如此厉害的词典。比韦伯斯特同样强大,而且是中国古建筑词典。厉害到不行。方便了我太多。
  •     中国古建工具书!
  •     很适合古建爱好者,内容详实细致,很有用,装订也很好
  •     如题,加上配有图片,更易于初学者理解。
  •     言简意赅,对古建筑的定义和图像说明,让人明白
  •     本书为我深入了解对古建筑的构造技术有很大的帮助,实用、具体、细致。
  •     与中国古建筑名词辞典结合看?
  •     很全面的辞典 插图多点更好
  •     不错的工具书,图再多一些,再细一些就更好了。没事的时候翻翻,长长见识,挺好。
  •     解释明确,适合广大古建爱好者
  •     很使用,很精致!虽然不是一印本,我却觉得较一印本当不遑多让。--- 没见过此书一印的,说不定比一印本还要好些也未可知。呵呵
  •     有小图,有说明。对我这样的初学者很适用
  •     内容简单易懂,厚厚的一本书,是我见过最丰富的古建筑工具书了
  •     一、考虑到读者需求的广泛性,本书立足点面结合,统盘兼顾的原则,在名词的选注上,基本上分为专业性和普及性两大类。  二、将一些名词,按照古建筑工种进行分类,以求达到系统性和体系化,并便于读者在阅读和使用时,进行更深入的了解。  三、各工种即“作”的划分,以宋《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为基础进行,有大木作、小木作、彩画作、油作、瓦作、石作、土作、砖作、泥作、铜铁作、搭材作共十一作,多数名词归入上述各“作”内,名词较少者,则不再单列,而归入“作”之外的部分。本辞典正文后附词条汉语拼音索引,供读者查检。  四、根据研究,构件名词与做法名词,是古建筑术语的二个主要方面,二者大多兼而有之,因此,通常将上述名词归入一类表述。  五、专业性词语表述,注重结构的分析与法式的对比,但限于篇幅,故只做重点介绍,尽量做到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六、突出考证,用典引据,词语的编写,尽量表达其古代文化特色,同时展示其历史渊源关系。  七、附录收入宋式与清式主要构件名词对照表、各代每尺长度与公制对照表,以便于读者对宋式与清式建筑加以区别,为深入研究者提供参考。  八、本书以官式名称和北方词语为主,同时兼收并蓄,选注一些南方称谓作为补充。
  •     过于专业化,图片较少,不太满意。
  •     分类清楚,解释清楚,要是对应的图片再多点那就完美了。
  •     对于专业干古建筑的人非常有帮助,内容详实准确,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     最为词典还是不错的。
  •     比较全面的解释了古建的各种名词,学习词典,可以留着备用~就像家里必备一本字典一样。呵呵~
  •     对我这初学者意义非凡啊,辞典功德无量
  •     较有用的参考书
  •     作为词典类用书,印刷精美、版面设计合理,纸张高端。内容专业。所以我选择收入。专业人士和喜欢中国古建的适读。
  •     28年前就做仿古建筑设计了,但有些构件一直叫不上名字来,有个这本书就可以继续学习了
  •     当工具书收藏了,可以了解很多古建筑名词, 质量好,图精美
  •     书籍内容还未来得及看呢,不过很具有研究价值
  •     对于中国 古代建筑感兴趣,又想学点知识的人而言,可以看看
  •     super 棒!
  •     好书,珍藏了
  •     这一本是硬皮,内容还没有完全看完,但是排版看着是很舒服的,里面有名词的解释,也有一些配图,清楚明了,应该是不错的书
  •     该书图文并茂,是深入了解古建筑构造技术的实用工具书。
  •     本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古建筑的内容及名词,对从事古建筑保护、设计、修繕的人群可以比较快速地掌握古建筑知识。如果增加一些图示,对名词的理解会更快、更准确。
  •     这本书挺好看的,挺满意。谢谢李剑平先生。谢谢当当网,物流也快。
  •     华夏大地,旅游多与人文遗迹有关,此书对深度旅游很有帮助。
  •     图太少,东西比较丰富,真的,图太少了!!!!
  •     工具书 做考究的中国风时用得到
  •     古建筑的专有名词不懂的话,没有办法看书。这个词典完全可以满足我这个古建爱好者的要求。
  •     很不错,严谨,有水准,图精美。
  •     作为工具书很是详尽,很有用,对于学校很有帮助!
  •     中国古建筑名词图解辞典
  •     本书类容很丰富,对中国古建筑的名称都做了详细解释,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推荐想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朋友购买。
  •     操,刚买完就降了十几块,伤心啊·····
  •     感觉和从新华书店买的没什么区别,同事由本新华书店买的,看了我的后,说再也不从新华书店买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