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建筑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建筑科学 > 思考建筑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日期:2010-9-1
ISBN:9787112092215
作者:皮特.卒姆托
页数:96页

作者简介

《思考建筑(原著第2版)》内辑录的多篇文字曾被译为中文,并刊载在国内建筑专业杂志上。《思考建筑(原著第2版)》“思考”一词没有用静时态的“thought”,而使用显示着动态过程的“thinking”,卒姆托在此意指不断接近的思考过程。所有经过精心挑选的照片为彼得•卒姆托建筑思考的沉思品质提供了证明,这种品质有材料的美感、尺度的精确模制化、抽象构图的纯粹性、完美细部的快感、以及建筑与自然之间动态的联系共同构成。卒姆托的建筑将色彩范围控制到光与影的尾差之中约束了光与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它通过增强建筑的形体与体谅的感觉强调了建筑物固有的严密与精确。这些照片所展现的建筑抽象的美感恰到好处地解说了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诗句:“‘简洁’修饰着美!” 为了设计一幢与生活感性相联的建筑,设计师必须从远远超出形式和构造的层次来考虑。《思考建筑(原著第2版)》自第1版脱销数年以来,在此第2版中增加了三篇新论文:“美是有形式的吗?”,“现实的魔力”和“景观中的光线”。《思考建筑(原著第2版)》不仅由Hannele Graulund重新排版,还新增了卒姆托在哈尔登斯坦新家和工作室的彩色照片,由Laura Padgett本人亲自为此书摄影。在文中,彼得•卒姆托表达了他设计这些建筑的动力,是出于我们自身多方面的感受和理解,并拥有了强大和正确的表现方式和人格。同样的宁静平和的感觉也同样体现在《思考建筑(原著第2版)》的姊妹篇《氛围——建筑环境》一书中。

书籍目录

观察事物的方式
美的内核
从热爱事物到事物本身
建筑本体
教建筑,学建筑
美是否有某种形式?
现实的魅力
景观中的光

内容概要

1943年生于巴塞尔,曾受过家具木工的训练,在巴塞尔艺术与工艺学校和纽约普拉特学院分别接受设计师和建筑师训练。从1979年开始在瑞士哈登斯泰因开办自己的事务所。瑞士意语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主要建筑作品:罗马考古挖掘防护展示馆,库尔(Chur),1986年;圣本尼迪克特教堂,苏姆威格(Sumvitg),1988年;老人之家,库尔-玛桑斯(Chur-Masans),1993年;瓦尔斯(Vals)温泉浴场,1996年;布雷根茨美术馆(Kunsthaus Bregenz),1997年;瑞士馆,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柏林“恐怖地带”(Topography of Terror)文档中心,1997年建成部分于2004年由柏林政府拆除;科伦巴(Kolumba)艺术博物馆,科隆,2007年;圣克劳斯兄弟田野教堂(SaintBruder Klaus Field Chapel),沙伊特魏勒(Scheidtweiler)农场,德国曼谢里希(Mechernich),2007年。

章节摘录

  期望  对一件建筑作品加以清晰,合理地发展,这要依靠理性客观的评判标准。当我可能在设计进展的客观过程中插入主观莽撞的想法时,我承认了个人情感在我工作中的重要性。  当建筑师们谈论他们的建筑时,他们所说的常常与建筑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一致。这大概和如下事实有关:他们倾向于多谈他们作品中理性、慎思的一面,而较少谈到启发设计的内在激情。  设计进程基于情感和理性两者持续的相互作用。浮现出来的情感,嗜好、渴求、期望需要赋予某种形式,它们必须由批判性的理性力量加以控制,但正是我们的情感帮助我们辨别那些抽象的思考是否真管用。在很大程度上,设计的基础在于了解和建立秩序系统。然而,我相信我们寻求的建筑之根本实质乃是出自情感和洞察。  宝贵瞬间的直觉产生于耐心的工作。随着一幅内心图景的突然浮出,图画中一道新线条的闪现,在片刻之间,整个设计为之一变,焕然一新。就好像一种强力药物突然生效了。我以前所知的有关我正创作的这东西的一切,都被一片明晃晃新崭崭的强光淹没了。我体验着欢乐和激情,在我内心深处似乎有声音在宣称:“我要建这个房子!”  空间构成  几何是关于空间中的线,平面以及三维形体的定律。几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在建筑中如何处理空间。  在建筑中,空间构成有两种基本的可能:封闭的建筑实体,将空间隔绝在其自身之内;开放的实体,其包含的空间区域连接着无尽的连续空间。在居室的扩展空间中,以自由式或行列式来排布诸如平板或杆件等实体,从而显现出空间的延伸。  我并非宣称我真正了解空间到底是什么。我对它思考愈久,它就愈显得神秘。然而有一件事我是确信的:当我们这些建筑师关注空间时,我们关注的只是环绕地球的无限大空间中的极小一部分,而每个建筑物都在这个无限大空间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  怀着这个想法,我的设计从勾画首层平面和剖面开始。我画出空间图示和简单体块。我设法将它们形象化,形成空间中的精确形体,而且我觉得重要的是去正确认识:它们怎样界定、划分室内空间区域与其周围空间,以及它们怎样在某种开敞的容器中包含一段无穷的空间延续。  具有强烈冲击力的建筑物通常可以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以反映其空间特性。它们以一种特别方式来拥有神秘的虚空(称之为“空间”),并给人以震撼。  常识  设计就是创新。当我还在艺术与工艺学校的时候,我们就努力遵循这项原则。我们在每个问题上都在寻找全新的解决办法。我们认为重要的是要够先锋前卫。直到后来,我才意识到基本上只有极少数建筑问题才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

图书封面


 思考建筑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读完这本书时,我正坐在人广的某沿街咖啡屋里,偷了半下午的闲,等晚上一同看电影的人。彼时外面正在下雨,正对面的窗外是南京西路,一路跟随着撑伞的路人的身影往前走,人民公园,上海美术馆,上海大剧院画廊,大剧院……沿街一些上了年龄的店铺,都像小心翼翼的往后退了一步般,将自己的一半掩藏在公园的树荫里,只识趣的露出入口,不给路人走曲线的机会。到了黄陂北路左拐,悠长的大剧院画廊仗着自己暗红的厚重石壁,理直气壮的担任起墙的重任,将美术馆和马路隔成两个天地。一切看上去就像一个顺畅的、带着优雅弧度的杯口。但,就在将要走到美术馆之时,忽然地面上生生的拔出了一个小“房子”。这个卖创意礼品的小店刚造好没多久,是一个大约三十平米的立方体,大块的玻璃组成了橱窗、门还有转角,店铺的一半踩在街沿上,一半又和身后的绿化划开界限,像一个小型透明集装箱被随手搁在路上,另外,它还恬不知耻的给自己冠名:“当代艺术展览馆”。看着来往的行人一路走到它身边却被迫改变自己的直线轨迹,不知为何手就很痒,想掐了它。“如果一件建筑作品只表达当代趋势和世故洞见,而不去引发其场所环境中的感应,那么这件作品就并非扎根于它的基址,而我也察觉不到它所矗立的土地的特有引力。”看到这段,不由自主的抬头45°看这个城市的上空,人广是个很“多元化”的地方,有一个楼,它的顶端停着一个扁平的飞碟;还有一个呢是个镂空的金字塔型,塔尖看上去异常锋利,金刚如果当年降落中国,爬到的是这个楼顶,那警方的直升机肯定无需出马;更不要说那幢顶了个带刺花冠的楼了。有一个楼,它的左边是米色的大方格铺在蓝色的玻璃幕墙上,右边则是清一色的竖线;还有一群楼身上则披满了欧式的古老花纹——尽管它们有些还没我的年龄大。然而你要说这就是现代的摩登城市的风格,却也不尽然,因为那幢深褐色的、长得像巴士底狱一样的和平饭店;还有它对面的配了个钟楼的上海美术馆;甚至那个翻修过后、顶着24k黄金天花板的大光明电影院,它那种急吼拉吼想与其他两位撇清关系的,不二不三的气质,都深深的、深深的出卖了这种所谓的“现代都市氛围”。真是好猎奇啊,还好用了45°,否则眼泪都要掉下来了吧。通常走在路上,尤其是雨天,人们不会去特意观察建筑,但在这个城市的这一隅,某些房子会给予来来往往的行人一种无形的压力,那种压抑来自于慑人的高度,来自于不统一的、变化的材质,来自于凸出凹进霸占人行道的楼梯和墙面;这种无序甚至会打破城市本身所应有的节奏感。很多人都喜欢用音乐来形容城市:城市像首歌/旋律/乐章。那我应该用什么音乐形容眼前的这些场景呢?欧式中式的、简约繁复的、摩登古典的……就像一沓各类风格的乐谱散落在地,被人随意拾起毫不整理就放回原地,无序的夹杂着各类风格,到处都是杂乱的断章,更诳论节奏。所以,并不是说那些建筑有多丑或多没设计感,或许单独抽出来它们还美得很,但它们就是与整个城市格格不入,使得整个上海被这些奇怪的风格搞的失去自我,像星战的未来都市穿越到民国时期。其实好的城市和建筑群,应该是琴瑟和谐的,建筑和建筑之间相辅相成,像巴塞罗那,像阿马尔菲。他们应该像多年的好友或默契的恋人一样,在原地站着,守着自己内部的一方天地,但又彼此看得见对方。偶尔一个眼神交流,一个微笑,会觉得对方和自己虽然做着不一样的事,但却是在某一空间上彼此相通着,共同构建起整个城市的气质。但这些建筑呢?你凝视这些不协调的尖顶,紊乱的空间,无意义的纯装饰立面,华丽但空洞的花纹……你要怎么说服自己放入感情?说白了,他们根本不是一个次元的啊!不过也难说,因为我望着他们的时候甚至感觉到了敌意,他们大概互相也看不上对方,或许还会有我们听不见的谩骂在城市上空互击呢。真不愧是魔都啊,卒姆托看了一定会黑线吧。“当一个建筑设计完全取自传统,仅仅复述其基址赋予的规定时,我感到缺乏一种对世事的真正关心,也缺乏那些从当代生活中散出的气息。”——卒姆托在他的书里如是说,作为安排并规划现代人类栖息地——城市——的建筑师们,他们应该拥有一双能够洞察时光的眼睛,他们所要看到的,应该是多年后,这个建筑是否会和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是否会被新的建筑所嘲笑。就像书里描述的:一块石头被扔进河里,掀起周围的沙子,然后石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河床也就此被改变。所有会长期留存的事物皆如此,其一举一动会对环境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然后环境再影响其中居住的人。如若环境被营造的杂乱无章,人心最终也会被搅乱,然后逐渐失去对秩序的感知。那一天是以CA主演的《滑稽表演》终止的,影片的最后,为了拯救将要被改建成摩天楼的舞娘俱乐部,主角和老板娘巧妙的试用了“领空使用权”。他们冲到开发商的对手那里说:“如果舞娘俱乐部被改建,你所拥有的楼盘将失去大量的光照,你在广告中所宣传的日光浴、沙滩等都将不复存在,你是收购我们呢还是收购呢还是收购呢?”后来结局很好,俱乐部留下了,那些美丽的舞娘继续维系着这个城市的一部分,还有蓬勃的阳光。
  •     喜欢卒姆托源于一个人,渐渐地开始搜集他所做的项目,画过的图和说过的话。这本书薄薄的一本,文字很易懂。了解到他观察事物的细节,和思考方式。恩,我是建筑半路出身,只能说自己是半个设计师,不敢妄自菲薄称自己为建筑师。利用暑假的时间很快的看完了,打算看下英文版的,也打算读另外一本建筑氛围。不能说有多好,但的确是一个好的开端,让我在成为建筑师的征途上,带着一颗虔诚的心,踽踽独行。
  •     卒姆托的思考摒弃了很多繁杂的东西,从自身创作的源头去思索一些问题。可以看出他自身的建筑体验在后来的创作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种感性的直觉的指引使得他的建筑最终形成某种特定的气氛。另一方面他身上存在某种匠人的特质,看重材质和细节,尊重物体本身存在的形式和逻辑。这是一种沉静和淡然的思考,可我们还是一滩浑水尚未沉淀。。

精彩短评 (总计100条)

  •     当散文看就对了。
  •     读过两次,忘了大半,但真心但是好书。
  •     非常好的书
  •     比想象中要小很多啊~薄薄的小册子
  •     很有设计范的书!!!
  •     写的很轻松,目前感觉翻译的一般,准备看E版的
  •     温柔又准确
  •     追卒姆托大师而来
  •     他的文字跟他的建筑一样,温和而充满静谧的喜悦,把对美的感受像在建筑中建构细节一样娓娓道来,好多段落,一遍看过去根本不够去领悟他传达的意思,他克制而谦和,就像你要动用感官去体验他的建筑氛围一样,你也要去反复阅读那些朴素的字句去感受其中的文字氛围。我喜欢这位建筑师,也喜欢这本书。
  •     卒姆托是个神,神说,我要哪儿有光,哪儿就有光
  •     建筑散文
  •     建筑师是我很喜欢的,独特的内省式的文字,平淡中具有诗意与哲理。
  •     写得一手好情书。。
  •     内容过于简单,但看了还是有启发。
  •     灰常喜欢,终于可以自己拥有一本了。。。
  •     一直忘记标注了
  •     很喜欢,朴素干净的画面,内容全是卒姆托生活的感悟。
  •     用心体验建筑空间每个空隙
  •     极好,读完变粉丝儿了
  •     要是有英文原版的就好了 英文的意思更准确些
  •     质量不错,易理解,启发思考
  •     写的是否太诗意不重要 重要的是认为什么东西才是价值更重要,这一点上写的很清楚。 简单做事做到极致。 空间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的使用,都是不同的空间。 20150313。
  •     作者是我喜欢的建筑师,可是这本书思维跳跃性有点强,不是很好理解!
  •     易读且有魅力,对我影响很大,基本上成为了我大部分设计的出发点
  •     一本经过体会才能阅读的书。。
  •     可能是翻译的问题,但总体内容还是不错的
  •     真實的思考
  •     有些想法 很经典的大师
  •     刚才拿到书了,挺好的,之前看过别人的,很喜欢就买了,书不错,很喜欢这种温暖的语言~
  •     书很好 看到封面赞爆了 哈哈 不过打开里面有点湿湿的印子
  •     from passion for things to things themselves
  •     敏锐
  •     谷歌翻译又一力作
  •     理性的建筑赋予了感性的内核,对现代的机械式,冰冷的建筑的反思,同样的运用于设计,只有热爱生活才能真正明白这个世界的大美,才能做出感动你我他的作品,而我,一直走在这条路上。
  •     翻译成了安妮宝贝
  •     此書並沒有像一般建築類文章那樣去描述一個具體的觀點或去展現一個確鑿的平面。作為讀者的我,漂浮在空中,隨著書本進入了Zumthor的思緒。我們沉迷于觀察,並且是細緻入微的觀察,每一個看似枯燥無味的死物,都能在Zumthor的帶領下展現其具有生命力的一面。似是深海生物,不用激烈,雖是遲緩但是依舊活動著。
  •     枕边书 每几个月就看一次
  •     书比较薄,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     还没看完,朋友推荐!很有感觉的一本书
  •     书很好,值得慢慢品味
  •     比较像一篇长随笔松松的排版了一本书卖这么贵啧啧。。。不过思想无价啦
  •     我是在一个下午读的这本书。从快递那里领了书,因为迫切的想看就没有带着它回宿舍,直接就近找了个一楼的自习室进去就开始看了。自习室算我只有3个人,于是我选了靠窗的座位来读这本书。很快我就被书中优美的文字所吸引,脑中浮现着橡木的门,黄铜的把手,还有灶具上反射的阳光……书中描写的场景好像明媚的画卷,感觉小小的自习室瞬间色彩缤纷了起来,转头看见阳光透过窗外的树干,漏了一丝在前排的桌上。难以说很多具体的理论,我只觉得自己又重新邂逅了建筑。
  •     大意还是建筑要走心吧,设计的精妙之处往往来自脑中一闪而过的片段,哎~怀念做本科课程大设计的那种痛苦中的喜悦感~
  •     很适合新手看
  •     书不错,但和红色那本区别不大,不过包装实在是差啊。。。
  •     书比较薄,内容还没仔细看
  •     看看大师是咋个思考的
  •     精彩、耐读,富有洞见,感觉比柯布西耶那本著名的走进新建筑更给人以启示
  •     卒姆托应该很可爱
  •     当建筑不再是建筑师野心的象征、政治家的寓言,当它向符号、意义、说教说“不”,它便要看看自己究竟是什么,它诉说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而人 人群在其中,再不是上帝视角里那一个个小黑点,建筑将为人所用。真好
  •     内容有点深奥。开始还好,后来就不太懂了。学建筑专业的人开始也有点吃力的。包装还是可以的。
  •     拿到手里 还没有翻开就很兴奋了 和另一本《建筑氛围》放在一起很舒服
  •     此書要多讀幾次
  •     包装和封面都做的很好,帮朋友买的,朋友很喜欢.
  •     略有晦涩
  •     真的很不错 只是书太薄了
  •     好书,只可惜太薄。包装很精美,适合慢慢咀嚼。
  •     书本不错,对个人帮助蛮大,且价格比书店便宜
  •     太薄了,很忽悠的人的书
  •     写导读论文读了这本书,和《建筑氛围》一起,喜欢这种淡淡的娓娓道来的感觉,卒姆托男神!!希望自己也能如此,千帆过尽,不忘初心。
  •     略晦涩
  •     个人非常喜欢改建筑师!但本书没什么实际内容,包装太奢侈了,想必是翻译的原因,文字很拗口,
  •     描述的形式 是种不错的方式
  •     很独特的包装,但是翻开封皮,会发现书有点薄咯。
  •     他的感性认识,只是书太小,字太少,又贵
  •     书装帧不错,印刷质量还行。下面我着重说一下内容。
    可能是由于是演讲稿的问题,所以大篇的文字启发性不大。同时整本书前后也不存在什么中心。所论述的建筑也没有配图,让读者较为茫然,不知其云。所以建议想学建筑的童鞋们还是别买了。想随便翻翻放松的倒可以一试。
  •     有时间会再读一遍
  •     有点道骨仙风的卒姆托写的散文,描述其建筑思想。
  •     手感很好,也不重
  •     奇怪的开本
  •     39。嗯,这才是我认识的祖大爷。
  •     总觉得卒姆托是个散文家,细腻,关注丝毫的感受,娓娓诉说
  •     像是作者的随笔散记,篇章的连续性不强。不过卒姆托作为建筑现象学的代表大师之一,文笔中的感性细碎也是可以理解的。
  •     卒姆托!!!!
  •     大师的思想!
  •     拿到书小惊喜,封面真好看,可是触感不好。中午到现在读完,期间有胡思乱想、有民谣的颤动、有烟草的气味。结果是我的颈椎无比地疼痛,我必须去真轻松盲人按摩了,我喜欢那家店,在北京50元就可以缓解我的痛苦,真好!关于建筑,下次再谈吧,惭愧。
  •     隐隐约约体会到
  •     很牛的建筑师,有些诗话的记述,看原著更好
  •     翻译减一星。
  •     讲故事...............
  •     最高的美感形式是实用价值。
  •     文字太少,图很精美
  •     细腻,感性,描述很有电影的画面感,建筑师总会被一些情景,场所,质感,味道,所感动
  •     读完有迷失在文字中的沮丧
  •     诗歌体,语言简洁,没有废话。
  •     书还没有来得及看,但是很不错的书
  •     我想卒姆托是相信建筑的。相信建筑应该作为某种“真实”的现实事物,而这一事物又确实能激起参观者的情感。卒姆托的实践之道,大概就是他的“建筑氛围”的营造。 这是一本从感官层面回归建筑原点的书。卒姆托的文字太美了,不必整理得多么系统。适合一读再读。
  •     真的好难读懂。。
  •     既然我们的感受和认知植根于过去,那么我们与一座建筑物的感官联系就必须遵循记忆的进程
  •     适合找感觉的难得的好书
  •     很容易看的一本小书,难得的是大师对生命力的执着追索!
  •     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语言平实,思考深入。已经打算入手该系列~
  •     1在百年的建筑上承载常常昙花一现的新潮建筑理论,本就是一个需要值得推敲的事2被卒姆托圈粉
  •     文字很耐看
  •     哎 翻译的 实在是...
  •     男票的建筑圣经(喜极而泣
  •     小书一本价格不低。但是装订不行,拿到手里都快散了,保存的不够好
  •     买过英文版,中文版完全copy了英文版的装帧,但是看上去就是感觉差点意思,设计上还是做的不够吧。翻译也有点怪怪的。不过也还算可以吧,建筑师们谈理念之类的确实也比较飘忽。
  •     不错的一本书,关于设计,关于生活
  •     刚上大学导读课读过 只觉得晦涩难懂 云里雾里 硬是编出一千字读后感。一年后再读 句句戳心。上大二以后,一直在思考什么是“适合的建筑”,我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建筑。这个问题每个人的回答都会不一样。于我,卒姆托们可能就是答案。

类似图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