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现代化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法的理论 > 法律现代化

出版社:中国法制
出版日期:1970-1
ISBN:9787802265318
作者:蒋立山
页数:313页

作者简介

各国法律现代化的道路有两种最基本的选择:一种是政府推进型的法治道路,另一种是社会演进型的法治道路。前者特点:政府(国家)是法治现代化运动的设计者和主要推动者;露者特点:法治主要是在“民间”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和演变出来的,缺乏预先设定的目标和计划。
  尽管二十世纪的中国曾经出现过地方性的民间制度创新的努力,但它最终并没有独立地成为法治化进程中的主要动力。原因是什么?……
  对于应借助何种动力来推进法治的问题,中国法学界主要有三种理论:第一、蒋立山先生倡导的“政府推进型法治模式”。……第二,来苏力先生倡导的“社会推进型法治模式”。……第三、为避免前两种模式对政府及社会的作用过分张扬,部分学者折衷调和,主张“政府社会互动型法治模式”。
  ——汪太贤、艾明《法治的理念与方略》

书籍目录

序:寻求对中国法律发展的实证解说  一、描述法律演进的三种理论模式 二、法律现代化研究的实证方向  三、本书的基本思路与安排 第一章 本土现代化理论与法律现代化  一、“现代化”概念:一种理论旗帜  二、法律现代化:概念与中国视角  三、如何看待法律的历史变迁?  四、法律与社会转型  五、中国的法治理想  六、法律现代化与法治概念  七、法律现代化类型划分的复杂性 第二章 中国法律演进的历史时空环境  一、西方法律的世界性扩张  二、“时空挤压”与历史时空结构的转换 三、法律演进中的时间因素  四、法律演进中的空间因素 第三章 政府推进型的法治道路:原因分析 一、概念解说:政府推进型的法治道路 二、历史时空背景下的法治道路选择 三、时间问题的再讨论  四、为什么没有走“社会演进型”道路 第四章 政府推进型的法治道路:动力因素  一、本土政治资源 二、政府推动及与民众的关系  三、制度创新及与民众的关系  四、政府推进的成本  五、政府推进的局限性  六、政府推进型道路的“失败”与可能前景 第五章 政府推进型法治道路的历史演变  一、清末变法:法律转型及其意义  二、辛亥革命及其后果:从“共和”走向“党治”  三、三十年代的宪政过渡与党治体制  四、毛泽东时代:从法律治理模式转向政治动员模式 五、二十世纪后期:回归法治 第六章 二十世纪后期的法律改革(上)——法律改革的阶段划分、特点与分析思路 一、从“加强法制”到“法治国家”:总体阶段特征 ……第七章 二十世纪后期的法律改革(中)——法律改革的问题框架与分步推进战略第八章 二十世纪后期的法律改革(下)——关于“依法治村”、“村民自治”运动的研究报告第九章 法律现代化的三个层面参考文献后记

内容概要

蒋立山,1962年出生北京,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其中,《中国法制改革的基本框架与实施步骤》论文,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社会学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全国法学杂志“中国法治之路”联合征文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中国法治道路问题讨论》(上、下)论文,获《中外法学》杂志1988—1998创刊十周年优秀论文奖。2000年从北京市政府办公厅调入中国政法大学任教,主编《新编法理学》(2006年版)等。主要研究领域:法律现代化、中国法治实践与法律发展。

图书封面


 法律现代化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一般,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