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文化与科学传播研究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3
ISBN:9787561536568
作者:谢清果
页数:386页

作者简介

《中国科学文化与科学传播研究》以科学文化为研究对象,着重阐述中国科学文化的社会功能和形成的传播基础。首先是把握科学文化的本质与内涵,揭示科学文化兴起的社会背景,着重阐明科学文化是一种崭新的文化理念,可以成为人们理想思考世界的基本文化范式。其次,着重考察科学文化的社会功能,充分意识到科学文化是民族复兴的文化动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基础,科技创新的文化支撑,沟通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文化桥梁,先进文化前进的重要方向,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根基,科普工作转向的文化依据。再次,我们以墨家学派为分析墨家科学实践过程中的文化精神以及墨学人文关怀中的科学思想含量,得出墨学是一种充溢科学文化的流派,墨学过早式微,使我国古代社会伦理政治型文化成为主流,科学文化反而隐而不显。而近现代墨学的复兴,正是适应了中国科技腾飞的时代需要,我们应当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科学文化因素,从而锻造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文化。最后,从中国近代科技传播史的视角剖析中国科学文化形成的传播源泉。其中,除了关注西方科技传入中国的主要途径,侧重探索科学研究、科学政策、文化思潮在中国近代科技传播中的表现,从而为阐明中国科学文化的?成奠定坚实的历史基础。

书籍目录

序 序 绪论    上篇 科学文化的本质内涵第一章 静悄悄的革命:科学文化理念的兴起  第一节 科学文化观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 科学文化的本质及其内涵  第三节 科学文化的特征  第四节 科学文化学的学科建构第二章 科学文化:反思科学的结晶  第一节 “科学文化”提法的合理性确证  第二节 诠释科学的观念革新  第三节 科学与人文互镜中的科学文化  第四节 科学与文化观照中的科学文化  第五节 科学文化的时代价值第三章 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科学文化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勃兴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的内涵、特征及其社会效应  第三节 后现代话语与科学文化语境的神合    中篇 科学文化的社会功能第四章 科学文化:民族复兴的文化动力  第一节 近代中国落后的科学文化溯源  第二节 民族复兴的科学文化动力  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科学文化的思路第五章 科学文化: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基础  第一节 时代呼唤科学文化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对科学文化的需求  第三节 科学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  第四节 科学文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互动第六章 科学文化:科技创新的文化支撑  第一节 国家创新体系的科学文化背景  第二节 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文化形态  第三节 创新文化的科学文化本质  第四节 科技创新的科学文化土壤第七章  科学文化:沟通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桥梁  第一节 人文主义的追问  第二节 科学主义的反思  第三节 寻求沟通的桥梁第八章 科学文化:先进文化前进的重要指向  第一节 先进文化语境中的科学文化  第二节 科学文化视野中的传统文化现代转型  第三节 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指向第九章 科学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根基  第一节 科学文化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  第二节 科学文化演化为精神文明的几个层面第十章 科学文化:科普工作中心转向的文化依据  第一节 科普工作中心转移的科学文化取向  第二节  科普工作关注科学意识    下篇  中国科学文化的传播源泉第十一章  墨学复兴的科学文化背景与时代价值  第一节  墨学复兴的科学文化背景  第二节  墨学复兴与文化绵延  第三节  墨学复兴与传统文化转型  第四节  墨学复兴与民族思维方式的优化第十二章  墨家思想的科学文化意蕴  第一节  墨家人文思想中蕴含着科学精神  第二节  墨家科学思想中洋溢着人文关怀  第三节  墨学对当今科学与人文的融合的借鉴与启示  第四节  墨学复兴与文化选择第十三章  科学文化语境中的墨家思想  第一节  墨家开创科学精神的历史先河  第二节  墨家学派——科学共同体的雏形  第三节  墨家学派对科学教育的可贵实践  第四节  墨学学派对科学方法的求索第十四章  中国近代科技传播的途径和特点  第一节  中国近代科技传播的进程及其特点  第二节  中国近代科技传播的基本途径第十五章  科学研究:近代科技传播的本土化追求  第一节  近代科技传播的深化呼唤科学研究  第二节  中国科学研究推动近代科技传播的历程  第三节  中国近代科学研究体制化的社会影响第十六章  科技政策:搭建近代科技传播的温床  第一节  科技政策护航科技传播的历史回溯  第二节  科技政策演变与科技传播的历史考索  第三节  近代科技政策促进科技传播效果评价第十七章  文化思潮:中国近代科技传播的思想激荡  第一节  中国近代科技传播的文化效应  第二节  文化思潮与近代科技传播进程  第三节  文化思潮扩大了近代科技传播的影响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科学文化与科学传播研究》是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资助出版丛书之二十三。

内容概要

谢清果,哲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厦门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中国鹿邑老子学会理事,福建省老子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厦门市道教协会副会长,福建省易学研究会理事,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道学研究》编委。已出版专著《紫气东来——太上道祖圣传》、《先秦两汉道家科技思想研究》、《老子大道思想指要》,合著有《道教与中国养生智慧》、《中国宗教通论》、《科学思想的升华》、《朱子理学与武夷山文化》等,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章节摘录

版权页:回顾历史,当西洋文明之风袭来时,一些保守之士,不思学习,却极尽排斥之能事。当杨光先与南怀仁比试测算日食失败后,依然振振有词地说:“臣监之历法,乃尧舜相传之法也;皇上所正之位,乃尧舜相传之位也;皇上所承之统,乃尧舜之统也;皇上颁行之历,应用尧舜之历;皇上事事皆法尧舜,岂独于历有不然哉?今南怀仁天主教人,焉有法尧舜之圣君而法天主教之法也。南怀仁欲毁尧舜相传之仪器,以改西洋之仪器,使尧舜之仪器可毁,则尧舜以来之诗、书、礼、乐、文章、制度皆可毁矣!”甚至提出“宁可使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这种面对西洋文明采取鸵鸟式的方法,无助于中国文明发展。不过,在中国早期接触西方科技的晚明时期,以徐光启为代表的一批士人却能及时地确立科学在儒学中的地位,从而一定程度上启动了传统文化的近代化历程。之所以这么说,乃是因为作为西方近代科学基础的数学化方法、实验方法以及公理化方法开始在这批先进士人中确立。就拿徐光启来说,他突破了道德话语对精神意识的垄断,开始将科学也确立为人生价值的重要坐标。或者说,没有科学,不足以成圣。他在《几何原本杂议》中深刻指出:“几何之学,深有益于致知。明此,知向所揣摩造作,而自诡为工巧者皆非也,一也。明此,知吾所已知不若吾所未知之多,而不可算计也,二也。明此,知向所想象之理,多虚浮而不可捋也,三也。明此,知向所立言之可得而迁徙移易也。”于此,他批判了传统儒学的“致知”功夫并非真正导向理想的善,反而出现存在“造作”、“想象”、“虚浮”等弊端。因此,在徐氏看来,只有学习西方科学(尤其是数学),“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如此,他从文化观念上根本上纠正世人对科学的错误观念,即似乎科学与道德不相涉。

图书封面


 中国科学文化与科学传播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