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圣魏良辅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艺术家 > 曲圣魏良辅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8
ISBN:9787208108332
作者:杨瑞庆
页数:403页

后记

2008年退休后,笔者受聘于昆山新成立的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担任昆曲研究室的主任。说实话,之前没有研究昆曲的经历,只会哼唱几段昆曲,担任这个职务有些诚惶诚恐、忐忑不安。再一想,反正退休后有的是时间,可以静下心来去研究一些新课题,何乐而不为?而且本人擅长音乐,对于研究昆曲还是有点有利条件的。于是恭敬从命,开始涉足这个陌生而又艰深的领域。    经过了两年多的积累和摸索,似乎找到了可以扬长避短的研究切入点。昆山的昆曲底蕴源远流长又博大精深,研究昆山的昆曲史,无疑能对昆曲姓“昆”的缘由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既然踏进了研究昆曲的门槛,就要写出点东西向领导汇报,向同事交代。这两年中,笔者出版了《正声昆山腔》专著和发表了数十篇有关昆曲研究的小文章。应该说,这些成果都在为我实施更大的写作计划作了铺垫。    进了昆曲研究室后,就对曲圣魏良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他是昆曲史上最伟大的人物,又是昆曲史上最模糊的人物,大多只凭明清以来的一些曲家评述,对他的生卒时间和活动轨迹作出一些粗线条的判断,常常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个不尽如人意的局面令曲界困惑。魏良辅曾对昆曲改良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昆山人理应为他歌功颂德,树碑立传。但是,对他的了解还有许多谜团没有解开。    这个难题应该由昆山人来解疑,才能对得起这位把昆曲举为“百戏之祖”的功臣。经过了两年多时间的资料搜寻,半年多时间的资料梳理,我对魏良辅的生平事迹渐渐清晰起来,但大多只有简略的骨架,没有细微的血肉,要想把魏良辅写丰满、写生动几乎不可能,就是很难写成完全纪实性的传记文学,但却为作者提供了可以展开自由想象的写作空间。考虑再三,只能借助小说体裁,通过演绎故事、描写情节、勾勒事件,从而完成对曲圣魏良辅的人物塑造。    既然写作文本定位为小说,就允许可以虚构情节。但是,由于歌颂对象是昆曲史上大名鼎鼎的魏良辅,所以,创作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就是大事件必须写真实,小情节可以发挥想象。写作素材来自于每章开首的历代曲家评语,这是历史遗存,值得可信。虽然只有三言两语,但可以引发作者展开合理想象。如:既然他是豫章入,就想写出他千里迢迢背井离乡的原因;既然他有女儿,就应该写出曾经还有爱妻牵挂的情韵;还有“与妻野塘”的心路历程,还有“独得其传”的教习过程……这些都是作者可以妙笔生花的展开空间。    本书有姓有名的人物都来自曲家评语,遗憾的是基本都只点到了名字,没谈到细节,也好,可以在他们身上作些“节外生枝”的文章,成为魏良辅身边的片片绿叶,烘托起魏良辅一花独放的光辉形象。将十多位和魏良辅同代的曲家组合成“尚泉太班”、“尚泉昆班”和“尚泉苏班”三个群体,在传承昆山腔的进程中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为每个曲家赋予了不同特长、不同性格,为的是使小说更生动、更有趣味。    为了在当时曲界都是“男性世界”的单调中增加一些色彩,也为了串联起当时的一些复杂的人脉关系,本书虚拟了昆山片玉坊俞兴茶馆的俞兴嫂和太仓南码头客栈的老板娘两个人物。由于书中出现了两位热情好客的女性,他们对魏良辅父女给予了一如既往的长期关照,引出了一系列的情感纠葛和故事线索,也反映出了两地百姓对外来曲家的一往情深。    在魏良辅长达50多年的改曲生涯中,他与数不清的曲家都有密切交往的机会,可以和耄耋老曲家屈膝谈曲,也可以和弱冠新曲友居高教曲,其交往时段较长,交往对象较宽,如,魏良辅可以和明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的所有曲家接触。有的是史料有记,如与名家王友山、过云适、张野塘、陆九畴等的交往,有的则是笔者的有意“牵线”。为了情节设计的需要,有时候还在时间的先后顺序上作了适当挪动。也虚构了一些曲坛活动,当然,还设计了一些具体的行为、动作、对话等内容。因为定位是小说体裁,就不作为怪了。    还有,大家知道魏良辅为了改曲成功而卧薪尝胆十年不下楼的故事,那么这个小楼在哪里?是魏良辅自己造?还是自己买?笔者认为魏良辅是平民身份,生活清苦,当时应该是“寄人篱下”才符合客观,于是为之构想了两个小楼。这小楼可以是昆山陶九宫留下的小楼,也可以是太仓南码头客栈的小楼,书中进行了模棱两可的处理,可让昆山和太仓的读者都能接受。    还有一些情节设计,应是笔者的情感倾向了。昆曲发源于昆山,魏良辅对昆山更情有独钟也在情理之中。所以,魏良辅离开豫章时,投奔的目的地应是昆山更可信;魏良辅弥留之时,也留下了要“魂归昆山”的遗言。这些都是史料上的空白点,就让笔者去自圆其说地去“填充”了。    太仓是魏良辅改良昆山腔的重要地方,那里人杰地灵,魏良辅曾在此得到南曲名家过云适、北曲名家张野塘的传艺,“南码头曲”一度名闻遐迩。由于魏良辅五十岁后基本定居太仓,所以,很多曲家都把他定位为太仓人,是可以理解的。但魏良辅改良的是昆山腔,而且其青壮年时期就一直生活在昆山,把他定位昆山人,更显得顺理成章。    由于魏良辅的生卒时间模糊不清,所以本书涉及的时间概念只能淡化。小说以魏良辅从生到死的时间顺序来展开。由于魏良辅逝世以后的后续效应也很强劲,所以增加了最后两章内容,以昭示曲圣魏良辅的历史影响。    为了今后能有机会将魏良辅的故事改写成电视连续剧,所以本书在谋篇布局时,追求前后的衔接紧凑和章节的容量平衡。全书二十章,每章、每节的文字相仿,也适宜连载。虽然属于历史小说,为了适合当代读者的口味,基本采用白话叙说,对话则适当注意明清文人的语气。以叙述为主,也夹杂一些笔者的议论。    至于书中涉及的陶九宫和魏良辅的墓地只是笔者虚构,本是无从寻访的,也可理解它们已消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虽然笔者竭尽全力想把《曲圣魏良辅》写得生动、可信,但是限于历史资料缺乏、文化底蕴浅薄、写作功力稚嫩,而且有关系统研究魏良辅的专著从未见过,无从参考,无从借鉴,所以写得非常艰辛。但是,出于对魏良辅的敬仰之心,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才完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写作任务。    盼望此书在传承昆曲的道路上能发挥一点作用——有助于读者了解魏良辅矢志创新的经历,学习魏良辅积极进取的精神,从而坚定不移地把魏良辅开创的昆曲大业继续弘扬下去。    杨瑞庆    2011年8月10日    于昆山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昆曲研究室

作者简介

《曲圣魏良辅》是关于明代杰出的戏曲音乐家、戏曲革新家,昆曲(南曲)始祖魏良辅的传记类长篇小说,描写了其对昆山腔的艺术发展的突出贡献,并被后人奉为“昆曲之祖”、在曲艺界被冠以“曲圣”之称精彩的一生。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登高望远
第一节 莲塘小戏迷
第二节 乡村土郎中
第三节 迷恋昆山腔
第四节 同名不同人
第五节 携女奔他乡
第二章 闻风而动
第一节 沿途听南戏
第二节 客居片玉坊
第三节 寻访故人影
第四节 穿梭曲师问
第五节 拟定改曲路
第三章 不耻下问
第一节 磨练金嗓子
第二节 完善工尺谱
第三节 克难学吹笛
第四节 拜师学昆腔
第五节 偷学听堂名
第四章 飞来横祸
第一节 培养玲珑女
第二节 家乡传噩耗
第三节 陶兄出远门
第四节 自学南北曲
第五节 好人遭厄运
第五章 镂心南曲
第一节 慕名王友山
第二节 聆听知差距
第三节 潜心学南词
第四节 十年磨一剑
第五节 锤炼水磨腔
第六章 家长里短
第一节 痛说不幸史
第二节 女大不当嫁
第三节 为父去说媒
第四节 求婚踏破门
第五节 父女守小楼
第七章 数交勿厌
第一节 寻找过云适
第二节 大师收高徒
第三节 有得必咨询
第四节 称善才放行
第五节 数交不嫌烦
第八章 心异弦索
第一节 太仓寻知音
第二节 心仪张野塘
第三节 留听三昼夜
第四节 特赦救能人
第五节 心驰娄东地
第九章 为女择婿
第一节 歌女相郎君
第二节 做媒难领情
第三节 筹办结婚事
第四节 厮守磨新曲
第五节 相聚南码头
第十章 度曲审音
第一节 旧词谱新曲
第二节 创用中州韵
第三节 尽洗倒字声
第四节 谱写大戏剧
第五节 清唱惊四座
第十一章 渐改旧习
第一节 丰满弦索声
第二节 曲笛作主奏
第三节 三弦大改小
第四节 提琴进乐队
第五节 始备众乐器
第十二章 争师惟肖
第一节 尚泉班挂牌
第二节 茶馆店策划
第三节 父女俩返昆
第四节 片玉坊比试
第五节 众曲家拥星
第十三章 自叹弗如
第一节 艺惊姑苏城
第二节 亮相众豪宅
第三节 征服老曲师
第四节 蜚声昆曲界
第五节 声场尊曲圣
第十四章 必宗吴门
第一节 取经学魏氏
第二节 曲坛尽昆曲
第三节 声场曼精妙
第四节 四方奔吴门
第五节 魏腔领风骚
第十五章 流寓太昆
第一节 惜别太仓卫
第二节 留恋昆山城
第三节 玉峰办曲会
第四节 物色传承人
第五节 流寓太昆间
第十六章 独得其传
第一节 构思写传奇
第二节 秘技传伯龙
第三节 支持文采风
第四节 制止骄横气
第五节 梨园共歌咏
第十七章 引正立说
第一节 涌动撰文念
第二节 唱论立正说
第三节 添加昆曲史
第四节 传抄起风波
第五节 幸运留经典
第十八章 巨星陨落
第一节 弥留赠遗言
第二节 薄葬九宫墓
第三节 梦想入魏室
第四节 昆城尊曲圣
第五节 魏腔孕名伶
第十九章 曲尽其妙
第一节 创立昆山派
第二节 吸引汤显祖
第三节 吴江倡本色
第四节 南洪与北孔
第五节 百戏尊为祖
第二十章 树碑立传
第一节 志书未入编
第二节 张君留评语
第三节 同仁忆生平
第四节 康熙书谕旨
第五节 纪念立塑像
附:
部分曲家的生卒时间表
历代昆曲评语摘录
后记

编辑推荐

《曲圣魏良辅》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内容概要

杨瑞庆,1948年生。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苏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研究馆员。现在江苏省昆山市文化馆从事音乐创作和辅导工作。曾出版《歌曲创作90题》、《听歌、唱歌、写歌》、《歌曲创作探索》、《歌坛散论》、《歌曲旋律100年》、《自学简谱辅导教程》、《自学合唱编配辅导教程》、《向名作、名家学作曲》、《中国民歌旋律形态》等专著。先后在《中国音乐》、《音乐研究》、《交响》、《乐府新声》、《歌曲》、《音乐生活》等刊物上发表数十篇音乐论文。

媒体关注与评论

  声场禀为曲圣,后世依为鼻祖。  ——沈宠绥·《度曲须知》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三节 寻访故人影 昆山在嘉靖年间已是一块富庶之地,这与昆山状元顾鼎臣筑城固守密切相关。昆山县城最早是“列竹为栅”,至宋代还是因陋就简的土城筑围,怎能抵挡得住外敌人侵?明嘉靖初年,由于昆山物产丰富,又临近东海,屡遭倭寇抢盗,城里百姓常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的顾鼎臣已入阁为相,利用进谏的机会,勇敢地为家乡人说话。他亲自撰写“昆山修筑砖石城墙”的奏折,经过据理力争,终于获准建造。为了表达对故土的拳拳爱心,他带头捐出了皇帝赐金,以此作为倡导,动员百姓纷纷出钱出力。经过昆山官民两年时间的共同努力,终于在元朝土城的基础上,扩充、加固成具有“六城门”之巨的砖石城墙。 魏良辅到昆山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领略城貌,以加深对昆山风土人情的了解。也能陪小琴走走玩玩,弥补她一路上的寂寞和孤独。魏良辅先后瞻仰了气派的宾曦门、迎薰门、朝阳门、丽泽门、留晖门、拱辰门,感动于城门的厚重底蕴,感动于城墙的固若金汤,从心中感恩顾鼎臣的筑城壮举。因为百姓从此安居乐业,才有心思编戏唱曲,才能孕育出名噪四方的昆山腔,才能吸引一个外地戏迷到这块风水宝地上来求学、创业。 陪伴一旁的陶九宫好像是一个向导,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自豪,每经过街坊中的大户人家,都会介绍——这里出了个进士,这里出了个曲家。看得魏良辅眼花缭乱,听得魏良辅心醉神迷。 最让魏良辅迷恋的是,听说正仪有座绰墩山,居然还与唐玄宗有关。于是,魏良辅急不可待,立即前往,一睹为快。 西出昆山城不远,就看见一座高出地平线数丈的古老土墩,那是史前昆山先民居住的地方,后来厚葬名伶黄幡绰,而将土墩取名为绰墩山。由于事隔数百年,有些传说已经比较模糊。这是有关戏剧发展史的信息,魏良辅必须“打破砂锅问到底”。问谁呢?陶九宫也一知半解。魏良辅只能去问问住在这里的老者,或许他们能知道些蛛丝马迹。 绰墩山旁有一个古村落,古桥古树的旁边住着一位白发老人。

图书封面


 曲圣魏良辅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浦东图书馆借。
  •     还是很尊重历史的,剧情有说服力,但是文笔不好,感觉有些直接是翻译文言……
  •     因为喜欢昆曲,所以买了此书,了解曲圣魏良辅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