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鸿琛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学者 > 贺鸿琛传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
ISBN:9787107212550
作者:舒风
页数:646页

作者简介

《贺鸿琛传:悠悠景山教改情》内容简介:贺鸿琛先生是新中国基础教育战线上的著名教育家。他作为景山学校和力迈学校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宣传、研究和践行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重要思想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贺鸿琛传:悠悠景山教改情》通过对贺鸿琛先生生平经历特别是教育思想的论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对贺鸿琛先生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阐发,能使读者窥见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浪潮的风貌。《贺鸿琛传:悠悠景山教改情》所收录的贺鸿琛先生的著述,是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其教育思想的有益参考,也是研究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料。

书籍目录

序一 我与贺鸿琛的相识与相知序二 智者志存高远序三 难忘教改相聚情上编 教育人生楔子一、穷人家的孩子早懂事边劳动边读书的童年艰苦的高小生活年轻的小学教师二、在太谷师范长见识、增才干出席学联代表大会与人为善,以和为贵在抗美援朝中成长三、火热的北师大生活双肩挑的学生干部在英雄的鼓舞下听党的话,努力工作在火热的年代里四、教学改革的排头兵景山学校的台柱子运用软实力,做好硬工作景山学校的教改团队不骄不躁,激流勇进在劳动中锻炼五、生活在非常时代在炼狱中受煎熬“解放”后重新工作关心体贴教师的生活六、春回大地,教改复苏全面试验,不断创新卓有成效的二十年学习他国先进经验七、开辟教改新阶段为何请邓小平题词在“三个面向”指引下前进学习并宣传“三个面向”题词精神纪念“三个面向”题词的发表对年轻人的引领和扶持八、刻苦勤奋,不断进取成立研究所,承担国家课题成绩突出,晋升教授潜心研究邓小平理论九、走出景山,海纳百川到台湾地区考察基础教育情况去泰国参加学术会议景山学校走向世界十、在两所学校间奔波对碧桂园学校课程改革的几点建议对碧桂园学校成功经验的总结对杨国强办学思想的研究十一、战斗在北京力迈学校扫除障碍,艰苦创业励精图治,从严治校耕耘十载结硕果悠悠教改情未了十二、历尽沧桑人未老珍贵的六十年人生感悟幸福美满的家庭余韵:没有休止符的乐章恳切交谈:贺鸿琛的肺腑之言下编 教育论语关于教学改革试验的几个问题巴黎见闻教学改革试验二十年坚定地站在教育改革的前列振兴中华改革教育——学习邓小平给景山学校的题词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教育必须坚持“三个面向”中小学要从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转变在晋中地区教改研讨会上的报告按照“三个面向”改革教育坚持“三个面向”,培养创新型人才按照“三个面向”的战略方向进行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试验——二十五年教改试验的基本总结关于劳动技术教育改革的试验与研究按照“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改革中小学教育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三个面向”的再认识《教改之树长青》前言以“三个面向”为指针加强教学研究《开拓者的足迹》序全面理解“三个面向”,搞好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教育改革对“三个面向”的再学习,再认识——纪念“三个面向”题词十周年如何看待南国集资办学热组织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促进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力迈学校“鸿鹄班”创办经过及情况简介对“三个面向”的再认识与深化教育改革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不动摇说“严”“三个面向”的由来及其历史地位展望21世纪中等学校的教育对碧桂园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方案附录广东碧桂园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贺鸿琛教授的悉心指导北京景山学校的创建与“三个面向”的由来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推动学校整体改革的研究与试验北京景山学校计算机教育二十年回眸21世纪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一条改革与创新之路——《碧桂园校本课程与课程体系》序言关于北京市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几点思考北京景山学校走向世界附录一景山学校对我人生的影响附录二美国高中生喜欢到中国当“交换生”“三个面向”:从教育拓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三个面向”进行再学习、再认识的心灵对话《教育科学实验(特刊)》前言在碧桂园学校新老校长交接大会上的讲话关于深化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教坛之秀》论文集序写上“国庆节”用意深刻就“三个面向”题词答记者问“镇校之宝”关于当好领导型和学习型校长的几点思考在庆祝中、美中学生友好交流二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悠悠岁月景山情回顾?获益?展望庆贺中、美两校教育交流二十五周年感谢?慰问?希望一位成功人士的成功办学思想——学习杨国强先生办学思想的粗浅体会无限风光在征程和谐、激情、理性的教改探索深情回忆以教改为历史使命的北京景山学校——喜迎景山学校五十华诞附录终身从教者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与钦佩——贺鸿琛从教六十年暨张定东、陈心五、刘曼华等从教五十年座谈会素描教改精神永在,教育生命常青向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人致敬发扬传统,坚持改革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推动教育改革继续高举改革的旗帜他们是北师大的骄傲毕生致力于铸就“景山一力迈”之魂赠贺鸿琛从教六十年暨张定东等从教五十年描绘如诗如画的教师人生题词与贺信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童大林的题词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于光远的贺信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朱维群的贺信天津大学校长龚克的贺信追逐梦想,以一生为诺——记北京景山学校北师大优秀校友教改团队贺鸿琛教育活动大事年表后记

编辑推荐

  2008年是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二十五周年。二十五年来,在“三个面向”和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不论北京景山学校还是全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都有了喜人的巨变。编写出版《贺鸿琛传:悠悠景山教改情》一书,就是为了充分表达贺鸿琛及其教改团队战友们对“三个面向”题词发表二十五周年的衷心纪念之情。  《贺鸿琛传:悠悠景山教改情》通过对贺鸿琛先生生平经历特别是教育思想的论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对贺鸿琛先生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阐发,能使读者窥见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浪潮的风貌。

前言

  2007年1月8日,北京景山学校、北京力迈学校与中国教师报联合举行了“庆祝贺鸿琛从教六十周年暨张定东、陈心五、刘曼华等从教五十周年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陶西平,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永福,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李赣骝,江西省原副省长孙希岳,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原副总编辑吕达等出席了此次会议,为贺鸿琛等八位同志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杯。会议对上述同志终身奉献教育事业、励志教学改革、无怨无悔的精神予以高度赞扬。  2007年1月10日,《中国教师报》在头版发布消息《终身从教者应当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与钦佩》。该文称: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名校,景山学校从创立的第一天起,就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因为它是一所专门进行城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学校。从1960年到今天,“改革”仍然是景山学校最鲜明的特色,1983年国庆节前夕,邓小平同志特别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贺鸿琛和陈心五、刘曼华等老教育专家从青春到白发,投身于景山学校的创立、改革和发展,把最宝贵的年华无怨无悔地献给了党和人民的教育与教改事业。  教育界公认:北京景山学校教改成绩斐然,在全国闻名,除了党的领导、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和关爱、全体教师的努力奋斗之外,还靠敢峰(原名方玄初)和贺鸿琛这两根“台柱子”的支撑。后来建设力迈学校时也是这样。敢峰这根“台柱子”在景山学校和力迈学校教改中的作用和业绩,笔者在《人比山高——敢峰的理念和人生》中已有详细论说,兹不赘述。本书就专门谈谈贺鸿琛这根“台柱子”。  从1946年春天至今,六十多年来,贺鸿琛把自己的青春和全部心血都献给了教育事业。从16岁起,贺鸿琛就在本村当小学教师,教一至三年级复式班。1948年,他到山西省太谷师范学校学习,1949年7月毕业后留校工作。1952年,他又被山西省教育厅保送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进修,不久,因工作需要即转入.本科,成为边学习边工作的“双肩挑”干部。1956年,贺鸿琛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党总支副书记、亚非教研室主任。1960年,他被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选调去创办北京景山学校,是北京景山学校主要创始人之一,历任书记、校长等职。贺鸿琛长期负责景山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的组织领导工作,曾代表景山学校出席1960年全国文教群英会。他还是“七五”和“八五”期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基础学科组成员和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贺鸿琛的有关业绩已载入《中国教育专家名典》。贺鸿琛除了抓景山学校的教改工作之外,还承担了许多社会工作。他曾任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全国教育实验研究会理事、中国老教授学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长、北京景山学校教育改革研究所所长、北京力迈学校董事会执行董事、广东碧桂园学校教育顾问、香港教育国际交流中心顾问等职。他代表北京景山学校参与了“七五”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普通教育整体改革实验与研究”、“八五”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面向2l世纪中小学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验”和“九五”教育部级重点科研课题“21世纪中小幼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与实验”、“十五”教育部级重点科研课题“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的研究并成为核心组成员。他应邀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作过学术报告,多年来主编或合编了《教改之树长青》(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按照“三个面向”改革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未来与教育:纪念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题词十周年’》(与陈心五合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题词发表十五周年纪念文集》(与童大林合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悠悠岁月教改情:北京景山学校四十周年校庆回忆文集》(与范禄燕合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和《开辟中国教育新航道:邓小平“三个面向”题词发表二十周年纪念文集》(与范禄燕合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等书。他还应邀出访过法国、美国、英国、泰国、朝鲜等国家,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并进行相关教育考察。  总结贺鸿琛从教六十多年的事迹,就是宣传基础教育如何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过程,宣传坚决贯彻邓小平教育要“三个面向”的精神,宣传只有抓住“三个面向”不动摇,中国的基础教育才能闯出富有中国特色、中西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的教改道路。贺鸿琛等教改团队按照毛泽东的教育改革思想和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教育理论,勇敢探索,锐意创新,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付出了心血,奉献了智慧,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感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把教育改革作为毕生事业来追求,时刻把握住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勤于学习,深于思考,勇于改革,大胆探索,善于总结,不断创新。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是关系到培养下一代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这是丝毫大意不得的。  总结贺鸿琛从教六十多年的事迹,实际也是在倡导“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教师的地位日益提高。虽然尊师重教在很多地方都已蔚然成风,但如何更大程度地发挥老教师的作用,尤其是发挥他们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引领作用,一些地方做得还远远不够。从这个层面上说,贺鸿琛等教改团队领导的北京景山学校以及近十多年来敢峰与贺鸿琛创办的北京力迈学校,充分发挥了老教师的“余热”,进行了教学领域的深层次变革,对其他中小学校的教学改革颇有借鉴意义。  许多教育家认为,我们现在应该倡导终身从教的风气。只有一大批教育工作者热爱教育,矢志不移,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才能真正发展,因此师范教育的发展需要倡导终身从教的理念。贺鸿琛无怨无悔地献身党的教育事业,正是体现了这种精神。  北京景山学校从成立那天起就担负了教学改革的神圣使命,所以说,教学改革是景山学校的灵魂和生命线,也是景山学校成长、壮大、。发展的动力源泉。离开了教学改革,北京景山学校就是一所普通的重点学校,和其他重点学校就毫无区别,因此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贺鸿琛深深地理解了这一点,因此,他几十年来和敢峰等同志抓住教学改革这个法宝牢牢不放,日夜所思所想的都是教改,日夜所干的也是教改。在贺鸿琛的心灵深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一种与其心灵融为一体的永恒的情结。所以本书定名为《贺鸿琛传:悠悠景山教改情》,意义也正在于此。  2008年是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二十五周年。二十五年来,在“三个面向”和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不论北京景山学校还是全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都有了喜人的巨变。编写出版《贺鸿琛传:悠悠景山教改情》一书,就是为了充分表达贺鸿琛及其教改团队战友们对“三个面向”题词发表二十五周年的衷心纪念之情。  为了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贺鸿琛教学改革的业绩和教育思想发展变化的过程,本书下编收录了数十篇贺鸿琛自己撰写或与其教改团队战友合作撰写的文章。这部分文章中有些是三十多年前写成的。因作者身处当时的环境,难免受到时代的局限和思想观念的束缚,所以有些文章中的观点今天读来并不完全正确,有些看法和分析也不大全面。对此,相信读者是可以理解的。另外,为了使广大读者了解景山学校教改团队的全貌,本书特别收录了《追逐梦想,以一生为诺》这篇报告文学。  北京景山学校创办初期,笔者就在该校任教,工作了九年有余。在工作中,笔者虽与贺鸿琛有所接触,对北京景山学校也有一定了解,但和几十年与贺鸿琛朝夕相处,在北京景山学校的教改实践中一起摸爬滚打的敢峰、杨玉琴、谢雪萍、游铭钧、崔孟明、陈心五、刘曼华、苏式冬、周韫玉、刘晶玉、陆鑫、何仲起、范禄燕、王念亲、王京梅等同志比起来,还相差甚远。这些同志都曾给笔者提供了极具智慧的建议和生动形象的事例,但由于笔者的思想认识和文字水平所限,编著成书稿可能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遗漏与评价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北京景山学校的诸位同人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舒风  2009年8月

内容概要

  舒风,1935年生,河北省晋州市人。1960年8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北京景山学校、中国曲艺家协会、国家科委(现国家科技部)人力资源研究所、国家人事部(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人事报刊社等单位工作。历任《中国人才》杂志副主编、中国人才研究会副秘书长等职。著有《周恩来与张治中》《周恩来与邵力子》《培根》《曼德拉》《贝多》《伏尔泰》《托尔斯泰》《马克.吐温《人比山高》《孙武与孙膑》等十数部人物传记和《列宁人才思想研究》《潇洒人生》《把握住今天》《你怎样消费时间》《家庭人际关系》《国外婚恋漫话》等多部著述。此外,还主编有《人才问题新思考》《新秀文论荟萃》《你怎样成才》《敢峰教育文选》等。

章节摘录

  农忙时,家里人手少,地里的活忙不过来,贺鸿琛和堂弟如贵就得请假到田里帮着父亲干活。两个孩子学习很用功,不愿意落下功课跟不上班。但田里的活不干不行,俗话说“人误地一晌,地误人一年”,耕地、播种、间苗、锄草、收割都不能误农时。有一年春天,贺鸿琛和堂弟如贵到地里间谷子苗,贺鸿琛说:“隋代末年的李密,一边放牛,一边把书挂在牛角上读书。我们也可以一边间苗,一边背,《三字经》《百家姓》。咱俩看谁背得快、背得多。”贺如贵说:“好哇,比赛就比赛。”于是两个孩子蹲在田垄里,一边间苗,一边嘴里念念有词地背书。由于年龄小,蹲着间苗一会儿就累得腰酸腿疼,两个孩子就爬在田垄里间苗。半天下来,贺鸿琛和贺如贵通过自学背诵了许多东西。父亲心疼他们年纪小,干活中间让他俩休息两三次。但贺鸿琛不肯浪费这短暂的休息时间,他和贺如贵一人拿着一节小细树枝,坐在地头树底下,演算“鸡兔同笼”“龟兔赛跑”等数学应用题。就这样,两个孩子干三五天农活,再去上学,却一点儿功课也没有落下。  贺鸿琛读小学四年级时,学校来了一位中年老师。这位老师会各种乐器,他宿舍的墙上挂着二胡、笛子、箫,桌子上还放着一个笙。课后,这位老师自己在寝室里不是拉二胡,就是吹笛子、吹箫,吸引了许多学生堵在门口听他独奏。这位老师除了教唱歌之外还教体育。因为贺鸿琛聪明伶俐,理解能力和摹仿能力比一般学生强,身体素质也好——学习唱歌,他不只歌词记得快,唱起歌来也从不走调;在体育课上,全年级学生数他跑得快、跳得高——所以这位老师非常喜欢贺鸿琛。放学后,贺鸿琛就在老师寝室门外听他独奏乐曲,有时其他同学都走了,贺鸿琛还一个人专心聆听。老师见贺鸿琛喜欢音乐,就常让他到屋里去玩。  有一天,老师问贺鸿琛:“你想学这些乐器吗?”  贺鸿琛高兴地说:“非常想!”  老师说:“我教你。以后你做完功课,有了闲工夫就来我这儿学乐器。你想学什么,我就教你什么。”  贺鸿琛说:“这些乐器我都想学。”  老师一听,惊喜地问:“你学会这么多乐器干什么呀?”  贺鸿琛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长大也想当个老师;像你一样教小学生吹笙、吹笛子……”  老师高兴地摸摸贺鸿琛的头说;“好孩子,学乐器得吃苦,不反复苦练是学不好的。你能吃苦吗?”  “我能吃苦。”年幼的贺鸿琛使劲点了点头。  还在上小学四年级的贺鸿琛的幼小心灵里,就萌生了长大当老师的念头,认为老师有学问,受人尊重。从此,贺鸿琛不只发奋学习文化知识,他还专心琢磨着学习各种乐器。课后,只要有闲空,贺鸿琛就跑到老师的寝室里,跟老师学习拉二胡、吹笙、吹笛子和箫。他学习的毅力很强且悟性极高,老师教他也有耐心。小学毕业时,贺鸿琛竟把二胡j笛子、箫、笙几种乐器全学会了,还能独奏一些简单的乐曲。  这时的贺鸿琛,懂事更多,看到父亲终日劳作辛苦,就更加主动地帮助父亲干活。但是,他终究是个孩子,长得矮小,力气也小。有一天,父亲和伯父用辘轳从井中汲水浇地,他们休息的间隙,贺鸿琛也像父亲那样转动辘轳提水。他转动辘轳把柄汲取了满满一柳罐水,眼看柳罐到了井口,他一只手扶着辘轳把儿,一只手去提柳罐。没想到一柳罐水还是很沉的,他用一只手提不动,反而失手,柳罐又掉到井里去了。柳罐的绳索带动辘轳飞快转动起来,辘轳把儿打在贺鸿琛的左小臂上,整个小臂立即红肿起来。父亲忙走过来扶住贺鸿琛,而疼爱地说:“这活儿是你干的吗?若是被辘轳把儿打到井里去不就麻烦了!以后再不能瞎闹了!”贺鸿琛感到委屈,心想:“还不是想帮你干点儿活,怎么是瞎闹呢?!”不过,他也只是想想而已,哪里敢辩解。  还有一次,大家在场上打谷子,用毛驴拉碌碡轧谷穗脱粒。贺鸿琛左手牵着缰绳,右手拿着小鞭子轰毛驴。没想到毛驴也欺负年少的贺鸿琛,它拉着碌碡慢悠悠地走,有时甚至就站着不动窝。贺鸿琛使劲吆喝它、轰它,毛驴也不肯挪动一步。贺鸿琛生气了,扬起手中的小皮鞭照毛驴屁股上狠狠抽去。毛驴最初是尥蹶子,后来竟然撒腿狂奔。当时缰绳还缠着贺鸿琛的手,他被拖得跟头趔趄的,最后竟然跌倒在地。贺鸿琛用手死死拽住缰绳不放,发疯的毛驴又蹦又跳,围着躺在地上的贺鸿琛转,最终一蹄子踩在他的右手掌上。这时,他才松开手中的缰绳。贺鸿琛在这次事故中伤了右手神经,受了惊吓,所以直到老年,他拿筷子、写字,右手都哆嗦。  当时,农村小学很不正规。贺鸿琛由于半耕半读,四年小学断断续续竟读了六年,直到1943年腊月,他才初小毕业。  ……

图书封面


 贺鸿琛传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