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文学家 > 陶行知传

出版社:四川教育
出版日期:2010-4
ISBN:9787540853174
作者:周毅
页数:435页

后记

写陶行知传记是我们的心愿,也是一份责任。因为我们都是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育才学校的学生。周毅是一个难童,在衣食求学都陷于绝境之时,是陶行知先生张开温暖的双手,把她接进育才学校,又把这株14岁的嫩苗栽种到文学组这片沃土中。她终身从事新闻、文学写作之路正是从此起步的。在学习期间,她亲耳聆听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在公开场合宣称:“未来联合政府成立了,一定请陶行知先生担任教育部部长。”她经历了那阵的欣喜,也经历过陶行知先生逝世时全校师生哭声震红岩,(重庆育才学校所在地)的巨大悲痛。获知毛泽东主席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副主席称他为“无保留地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陶先生备受世人景仰的高大形象,从此矗立于她心中。向明虽是在陶行知先生逝世之后才进入育才学校上海校区的。但他对陶先生正义凛然地为和平民主奔走呼号的事迹已经耳熟能详。正是对陶行知先生积聚了数十年的感激、敬仰之情,我们能将之凝为文字,传诸于人,真是一大幸事!但是,写陶行知传记,确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他生活于中国风云激荡的半个世纪,经历着辛亥革命、北伐战争、“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或通过教育的手段,或直接参与政治斗争,一生都站在推动时代前进的斗争行列。

作者简介

《陶行知传》是迄今为止最权威、最为全面地反映陶行知一生的传记。作者将陶行知先生置于风云激荡的半个世纪的历史舞台去描写,生动、立体地呈现了陶行知于1917年夏天从美国留学归国至19146年7月26日逝世的近30年间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为劳苦大众探获生路,为中国的民主、自由、和平、解放而不屈不挠奋斗的一生。
阅读《陶行知传》,可以让读者真切触摸到一个集教育家的慈爱、学者的渊博、政治家的气魄、社会活动家的能量、诗人的豪放于一身的栩栩如生的陶行知,尤其是他那“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的精神品质,感天动地,无疑是对人的精神的洗礼。
同时作者通过陶行知与毛泽东、周恩来、宋庆龄、蔡元培、蒋介石、宋美龄、甘地、泰戈尔、杜威等时代风云人物的交往活动,为我们呈现出20世纪上半叶的宏伟时代画卷。《陶行知传》展现了陶行知伟大的教育思想,坚强不屈的民主斗士风貌和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他的开拓精神、创造精神和实践精神,对处于社会大发展时代的我们仍具有巨大的启迪作用。

书籍目录

尾声. 序曲
第一章 平民之光
第二章 晓庄风云
第三章 山海钟声
第四章 国民外交使节
第五章 共赴国难
第六章 创造之神
第七章 民主魂
后记

编辑推荐

《陶行知传》是由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前言

旷代陶夫子,高风世所钦。弦歌村舍起,桃李满因荫。不带半根草,捧来一颗心。于兹四十载,犹绕哲人音。这是陶行知先生逝世40周年,我瞻仰安徽陶行知纪念馆时写的一首诗。陶先生不愧是旷代的哲人。毛泽东同志称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来同志称他为“党外布尔什维克”;宋庆龄同志称他为“万世师表”;郭沫若同志赞他为“大哉陶子”。可见他在同时代人的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崇高!陶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经60多年了,他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水晶般透明的高尚品质。他那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为劳苦大众和他们的孩子办教育、求解放、谋幸福的忙碌身影,他那充满了创造性、战斗性、哲理性的文章和讲话,仍然在我的眼前、耳畔、心中萦绕。我是1934年第一次见到陶行知先生的。第二年我就到山海工学团学习和工作。有幸在陶先生身边,经常聆听他的言教,领受他的身教,真是如坐春风,如沐春雨。1936年夏陶先生出国后,我虽然没有再见到他,但他为抗战事业、教育事业、民主事业而奔走呼号、鞠躬尽瘁的事迹,我在地下工作的环境中,也是十分关注的。每对陶先生思想品格的了解深入一分,我对他的敬仰与钦佩就增加一分。

内容概要

周毅  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编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31年11月出生于广州,祖籍东莞。

从小受教于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文学专业。15岁参加革命,有较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1953年起任《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编辑、记者,采访部副主任,后调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任职,先后任《开拓者》《文明导报》杂志副主编,《炎黄世界》杂志副总编辑。

从事陶行知研究多年。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先后任广东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

数十年勤奋笔耕,在国内外报章杂志发表了约四百万字的文章。出版了专著《陶行知环行世界录》《爱满天下》《创造奇葩——陶行知的弟子们》《国医大师邓铁涛》,散文集《追赶匆匆人生》《跃动的音符》。

章节摘录

插图:沈钧儒先生早就来了。这位年逾七旬的瘦小老人,胸前的长髯,失去了往日的潇洒,敏锐的目光已被泪水浸透。唯有宽广的前额,依然闪耀着睿智的光芒。他和陶行知是在民族危亡的1935年,共同领导救国运动时结识的。相交的时间虽然只有十年,但在并肩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彼此却结成了生死不渝的友谊。昨天清晨,陶行知患脑溢血病危的消息,他最先知道。从守候在病榻。直至陶行知逝世到现在,这三十多个小时里,他晚上悲痛得无法人眠,白天又忙碌着亲自操办后事。巨大的忧伤、过分的劳累,使他清癯的面颊更加消瘦。他强忍着悲痛.在人群中来回地招呼着不断前来凭吊的人们。郭沫若先生来了。这位狂飙突进式的诗人,他那豪爽热烈的性格和乐观而浪漫的气质,使他走到哪里,哪里就爆发出高声的谈论和爽朗的欢笑。然而。此时。他却像一座蕴藏着巨大悲愤的火山,沉默得有些叫人担心。是呵,怎么能让他诗人的容易激动的心灵,承受如此突然的巨大打击?两天前,当他们分别时。他还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陶行知说:“可得留意呵,你是黑榜状元!”陶行知也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不是状元,我只是黑榜探花。”就在黑名单的名次上。陶行知也是如此的谦逊。他认为越是敌人最痛恨的人,就越是人民最敬爱的人。李公朴、闻一多已为民主事业流尽了鲜血,他们才配享受这种“荣誉”,称得上“黑榜状元”和“黑榜榜眼”。这样一个无私无畏亦谦亦尊的充满活泼生气的人.怎么可能就丢下他酷爱的事业和酷爱的劳苦大众,而独自安静地躺在这儿呢?行知。我的好同志、好战友,你不该死,你不能死哟!黄炎培先生来了。他和陶行知是忘年交。他比陶行知大18岁。可说是陶行知的前辈。当陶行知在金陵大学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的时候,就是他亲手把奖励证书交给陶行知的。然而,在事业上,他们又是并肩携手的同志。他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创办人,陶行知则是生活教育社的创办人,他们都为中国教育的改革而呕心沥血,作出了贡献。如今,年轻的陶行知倒先走了,“白发人哭黑发人”。怎不叫人撕心裂肺地悲恸!许广平女士来了。她一见到沈钧儒,就握着他的手,满眶眼泪,说不出话来。人群中有人见到鲁迅夫人来了,便感慨地说:“中国文化界的巨大损失。鲁迅死后,陶先生是第二个!”她听了这句话,不禁泪如泉涌。沈钧儒感慨很深地说:“中国真是损失不起,损失不起呵!”

图书封面


 陶行知传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探求真理扎根现实的实干家和理论家 ;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幽默、深刻、通俗
  •     送货很及时,书的内容也不错,很喜欢。但是打开看了一下,有六页是空白的,是印刷的问题:P102—103,P107-108,P110-111.这六页是空白的。
  •     很不错的书,和孩子一起阅读。
  •     更像报告文学
  •     这本大书的出版无异于是行业人士的一个惊喜。我虽初入行业,但是非常崇拜陶老师。。我在努力学习实践。。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