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富强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社会学家 > 寻求富强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0-5
ISBN:9787214003164
作者:[美] 本杰明·史华兹
页数:190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美国著名汉学家史华兹研究近代中国哲学、政治思想史的一部具有较高声誉和广泛影响的著作。作者以其独具特色的角度和方法,使人们重新认识了作为一位迷人的西方思想评论家的严复。作者指出,严复站在未经历近代化变革的中国传统文化立场上,一下子就发现并抓住了欧洲著作中阐述的“集体的能力”这一主题,并在欧洲思想中至少发现了两方面的秘密,即充分发挥人们全部能力和将其导向为集体目的服务的公心。作者揭示严复思想的秘密及其得失的思路,对于我们深入研究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机制和渠道,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背景
第二章 早年时代
第三章 原则宣言
一 思想领域
二 行动领域
第四章 西方智慧的源泉——《进化论与伦理学》
一 媒介
二 《天演论》
第五章 《原富》
第六章 《群己权界论》
第七章 《法意》
第八章 《社会通诠》
第九章 《穆勒名学》
第十章 对道家学说的沉思
第十一章 晚年时代
第十二章 结语
注释
后记

内容概要

本杰明·史华兹,生于1916年12月12日,卒于1999年11月14日。1960年起任哈佛大学教授,并以其博雅和睿智,在核校东亚中被尊称为“学者的学者”。除了作为其扛鼎之作的本书,还写有《中国的共产主义和毛的兴起》、《共产主义和中国:变动中的思想意识》、《中国文化的价值》和《中国及其他》等。

章节摘录

  严复对这种“学之学”的关注,当然并非自此时始。我们已看188到,义和团起义那一年,他在上海组织“名学研究会”,就是这种关注的一个表征,他的译著《穆勒名学》就是这种关注的直接成果。这部译著的前半部是1900年至1902年间译就的。其时,严复还正在译《群学肄言》和《法意》。《穆勒名学》出版于1905年。1909年,严复为译著《名学浅说》(原著者耶芳斯)写的《译者自序》中,对没有完成《穆勒名学》后半部翻译工作,以及自己因脑力不济,无力续完这部博大精深的著作深表遗憾。(译《名学浅说》的目的是以它作为对穆勒基本观点的扼要概述。)从语言角度来讲,译《穆勒名学》是严复全部翻译任务中最繁重的一项,可以说它使严复将所有古文词汇搜罗殆尽。  严复对逻辑学的关注,也许始于他早年在福州船政学堂初次接触西方科学之时。如我们已知道的,早在1881年,他就对斯宾塞《社会学研究》中论述“原则”的章节印象颇深。斯宾塞在对科学作专横的等级分类时曾说:“应坚信只有通过研究抽象科学,即逻辑学和数学,才能了解事物间的必然联系。”假如社会学是一门“包括了所有其他学科的现象”的科学;那么,逻辑学和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不可或缺的基础,而且也是社会科学不可或缺的基础。虽然斯宾塞对于逻辑学的论述绝对没有穆勒的论述明确,但斯宾塞揭示了最抽象的学科同与富强直接相关的学科之间的联系。逻辑学与严复的中心关注有着双重关系,它不仅是最高最具体的科学-社会学的基础,而且是“质力”科学的基础。  …… 

图书封面


 寻求富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谈戊戌,论启蒙,都不能不忆及严复。历史人物及其解读者都是复杂的。于是,千人笔下千严复。多元文化,千姿百态,赏心悦目。不过,如果能让越来越多的读者对某一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有大体一致的认识,对了解历史真实不无助益。窃以为在众多严复思想评说中,有几个歧见值得探索:1.严复与自由主义的关系;2.严复与民族主义的关系;3.为什么会有两个严复?严复与自由主义哈佛大学教授本·史华兹30多年前在其名著:《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中一再断定:“严复信奉的‘自由主义’”(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36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严复的英国式自由主义”(同上,230页。)进入90年代,萧功秦教授则说:“一些国外的权威学者把严复称之为‘中国自由主义者’可以说是极大的误解。正是严复,认为中国长期专制传统以及由此形成的国民性,作为中国的既存现实,使中国不能通过自由主义的方式来实现富强。……如果仅因为严复称赞过西方自由主义而把他当作自由主义者,而无视这位思想家所主张的现代化过程中的权威政治论,那无疑是本末倒置。”(萧功秦:《“严复悖论”与近代新保守主义变革观》,《萧功秦集》,20页,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后面,包含着颇为有趣的问题。问题的复杂首先来自自由主义极难精确界定。自由主义有不同的流派,且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时期,它的表现形式也各异。但异中有同,有一个基本点是广大自由主义者普遍认同的:维护经济活动自由、政治自由和思想自由等个人权醅使之免受蜕缁崛Φ?(这是乱码)不必要的侵犯。个人和公共权力的关系始终是自由主义者关注的焦点,而其出发点则是维护个人的价值和尊严。因此,严复与自由主义的关系也应以此为基准去考量。甲午战败后,严复破门而出,发表了《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震动一时的文章。从思想史的角度去考察,严复这些文章的历史性贡献是在近代中国第一次突出地把自由当作中西文化的根本差别和富强的关键。早在70年代,王韬、郭嵩焘等人已经看出当时清帝国的所谓变法自强没有抓到根本,现代西方的本、体或道是其政治和经济制度。严复比他们高出一筹之处,是进一步指出了这些制度的建立,离不开人的自由。从上一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由严复提出而为梁启超等大力张扬的启蒙纲领是: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严复是遵循怎样的内在理路得出这个结论的?他首先确认一个前提:要救中国,实现富强安定,非学西方不可:“夫士生今日,不睹西洋富强之效者,无目者也。谓不讲富强,而中国自可以安;谓不用西洋之术,而富强自可致;谓用西洋之术,无俟于通达时务之真人才,皆非狂易失心之人不为此。”(严复:《论世变之亟》,《严复集》第一册,4页,中华书局1986年。)那么,“西洋之术”的真谛是什么?“夫与华人言西治,常苦于难言其真。……其命脉云何?苟扼要而谈,不外于学术则黜伪而崇真,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斯二者,与中国理道初无异也。顾被行之而常通,吾行之而常病者,则自由不自由异耳。”(严复:《论世变之亟》,《严复集》第一册,2页。)说到底,西方富强的真谛在“自由”。进一步要追问,中国究竟应该怎么办?“夫如是,则中国今日之所宜为,大可见矣。夫所谓富强云者,质而言之,不外利民云尔,然政欲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欲听其皆得自由,尤必自其各能自治始,反是则乱。顾彼民之能自治而自由者,皆其力、其智、其德诚优者也。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严复:《原强修订稿》,同上,27页。)在这里,自由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阐释。在严复看来,自由是与自利和自治密不可分的。他笔下的自利,不是向杨朱复归,而是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个人的行为出发点,亦是现代伦理的出发点。而自治则是政治民主的基石之一。他所说的自由是一个全面的概念,是在伦理、经济、政治、思想和学术等领域要求破除对人的束缚,全面实现现代公民的基本权利。在以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和三纲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意识形态的清帝国,公开鼓吹把来自西方的自利、自由、自治作为救国的根本道路,不但当时石破天惊,而且深刻地揭示了百年来包括五四新文化运动在内屡败屡战的启蒙思潮的核心。显然,事情并不如萧教授所说,严复仅是“称赞过西方自由主义”。逐步革除宗法专制的束缚,实现人的自由是严复这一时期思虑的中心。作为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深刻了解中国的现实,不指望一步到达自由之域,而以民力、民智、民德的救治为根基。如何“鼓民力”?他认为应从为害最大的鸦片、缠足的禁止开始。而“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讲西学的要点则有二:一是一定要废除科举旧制,包括八股、策论等等在内,让设学堂、讲西学与士子的荣途结合起来。二是要像西方那样“其教子弟也,必使自竭其耳目,自致其心思,贵自得而贱因人,喜善疑而慎信古”(严复:《原强修订稿》,《严复集》第一册,29页)即确立自我的中心位置。至于新民德,则首先要改变自秦以降“大抵皆以奴虏待吾民”(同上,31页。)的不自由状态,同时确立国民以私为本的治国之道。他写道:“顾处士(炎武)曰:‘民不能无私也,圣人之制治也,在合天下之私以为公。’然则使各私中国奈何?曰:设议院于京师,而令天下郡县各举其守宰。是道也,欲民之忠爱必由此,欲教化之兴必由此,欲地利之尽必由此……欲民各束身自好而争濯磨于善必由此。呜呼!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同上,31—32页。)上述情况表明,深悉中国的国力及“民力、民智、民德无一事及外洋者”的严复,在他的前期思想中,明确地表示议会制和各地的民主自治是救治中国的不二法门,也是开民智、新民德的必由之路。这个主张的理论基础是珍视个人价值,用来自西方的自利、自由取代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与此同时,他高喊“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严复:《辟韩》,同上,36页。)以主权在民的契约论否定宗法专制中国视作天理的三纲。总之,这一时期的严复不愧是中国最早的自由主义者和与之一体两面的个人主义者。他不仅衷心赞叹西方的自由主义,而且真心实意地用这个理论剖析中国的痼疾和设计救治之道。因此,史华兹教授肯定严复的自由主义不无根据,而萧功秦教授的反对意见则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论者肯定严复浴醐(乱码)是自由主义者,是以严氏的思想有前后期之分为前提的礁鍪逼诖?致可以(乱码)1906年为界。史、萧两人则认为严的思想是前后一贯的。不过,史氏在坚持认为严氏“内在的思想实质是前后一致的”(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202页。)同时,也承认“说他在最后10年内‘背离西方退回到传统’是有些道理的”(同上,207页)“只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我们才看到了严复明确否定西方的态度。”(同上,223页。)这实际是肯定严复思想前后有别。与史氏不同,萧功秦教授断言:“在严复本人的思想中并不存在以往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早期的改革倾向’与‘后期的保守倾向’之间的断裂,他所主张的渐进变革思想可以说是‘吾道一以贯之’的主线。”(《萧功秦集》,20—21页。)任何人或人群从身体发肤到思想文化,前后总不乏关连之处,绝无“全盘反传统”之可能。但这并不等于可以抹煞发展过程有巨变而呈现阶段性。严复毕生讲进化,向往渐进,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正如他1909年给著名思想家胡礼垣的复信中所说,他的思想有今、故之分,其标志恰恰在对待平等自由的态度:“来教谓平等自由之理,胥万国以同归……顾仆则谓世界以斯为正鹄,而中间所有涂术,种各不同。……窃附于立言之私,乃高者既不足于谕时,而偏宕者反多以益惑。……先生所欢喜赞叹者,无乃以今吾为故吾乎?”(严复:《与胡礼垣书》,《严复集》第三册,594页。)显然,“晚年见道”的严复已悔“故吾”力倡“万国以同归”的自由平等之理。而萧教授强调严氏思想无前后期之分,目的也在于割断严复与自由主义的联系,使之成为权威政治的偶像。早期的严复是不是中国新权威主义者的开山祖和保护神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此时的严复确实对光绪皇帝有过幻想:“夫民既不克自为,则其事非陛下倡之于上固不可矣。”(严复:《拟上皇帝书》,《严复集》第一册,68页。)问题是他要皇帝倡导什么?综观他在1895—1905年间的全部言行,人们可以看出这么一个轮廓:1.中国必须学西方,而且应该坚持体用一元,从根本上学西方。这个体就是西方政治上的民主制度,经济上的自由竞争和人际关系上的个人主义。2.他把来自西方的思想,综合改造成为我所用的两根主要思想支柱。一是以斯宾塞、赫胥黎的思想为资源的进化哲学,坚持发展的综合性和渐进化。另一是亚当。斯密和穆勒的古典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3.在行动上他坚持两条原则:一是既坚持全面学习西方的理想,又从实际出发,选择若干最迫切的事项为改革的突破口。后者尤以废八股、兴西学为重中之重。用他的话来说是:“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变将何先?曰:莫亟于废八股。”(严复:《救亡决论》,同上,第40页。)而在他看来,废八股与兴西学是不可分的:“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则庶乎其有鸠耳。东海可以回流,吾言必不可易也。”(同上,43页。)在戊戌变法中,康梁亦深受这个观点的影响。窃以为断言严复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时不知所措,存在所谓单项引进与全面引进的“深刻的两难矛盾”或“严复悖论”,与严复当时的认识出入颇大。二是以渐进的改革为主,多种手段并用。信奉进化论而又深知自由在社会正常运作中的价值的严复,很自然地认同渐进的改革。他肯定光绪皇帝这一类君主的作用,但这是与扩大自由与实行议会民主相联结的。换句话说,君主仅是实现自由与民主的工具。这是早期的严复与以自由、民主为俎豆拜倒在权威脚下的新权威主义者的差别所在。而当严复高喊“今之所急,非自由也,而在人人减损自由,而以利国善群为职志”(严复:《民约平议》,《严复集》第二册,337页。)之时,已是1914年,历史潮流早已把他冲涮到边缘,昔日弄潮儿,已化为历史记忆。还应补充说明,早期的严复,既寄希望于皇帝,也不拒绝运用其他手段。除了著文、办报、译书,以开民智自任外,他还勇敢地参与了1900年的中国国会活动。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庚子中国议会及其政治行为,有几个明显的特征:一、民间和民主色彩;二、行动方式不拘一格;三、组织上兼收并蓄。’其不拘一格的行动方式表现‘在争取和利用督抚的同时,又设法联合革命党,运动江湖客。’不失为‘以民权兴民政’的开端。”(桑兵:《论庚子中国议会》,《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2期。)严复是这个民间自行组织的国会的副会长。现有材料表明,包括联络会党和革命党,准备动武的情况,严复都有所了解。仅以他曾寄希望于皇帝而断定他是皇权主义者或新权威主义的开山祖,显然过于勉强;正如我们也不能以他曾出任中国国会副会长而目之为革命党人一样。上述情况表明,严复与光绪皇帝的关系不足于否定那时的他信奉自由主义。一个更为引人深思的问题是史华兹教授提出的:追求富强与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关系。“在近代世界里,没有一个社会不具备国家力量而能幸存下来。不过,事实依然是,凡在价值观念被认为是达到强盛的手段的地方,这些价值观念就很可能是靠不住的、无生命力的和被歪曲了的。”(史华兹:《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235页。)对大部分中国知识分子乃至中国人说来,百年中国梦无疑是富强二字。但这确实是一把两刃剑。历史已严酷地一再昭示:当国家被欺凌、奴役,多数中国人也形同奴隶。但当盲信为了国家富强而可以牺牲个人的自由和社会生活民主化的时候,多数公民固然屈辱困顿,所谓富强也必然是一场代价惊人的噩梦。不过,作为启蒙思想家的严复却开启了中国自由主义的两个传统:一是珍视国家独立和富强。严复是在清帝国面临瓜分危险时拍案而起的。结束国弱民穷的惨境,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是严氏一切活动的焦点。后来的胡适、储安平、徐复观、殷海光……无不念兹在兹。自由主义本来有多种形态,被压迫民族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驱使他们不能不关心国家命运,这是他们有别于发达国家的自由主义者的突出特征。二是珍视个人自由与寻求国家民主化相结合。要是说生活在民主制度健全的国家中的有些自由主义者可以选择“独善其身”的生存方式,仍然在宗法专制或其余威下挣扎的人们不为民主而抗争,就不可能拥有个人的基本自由。这是严复把自治与自利、自由并列,把民主选举地方官和“设议院于京师”视为“进吾民之德”的关键的主要原因。而当他念念不忘“今日最难问题,即在何术脱离共和”(严复:《与熊纯如书》三十八,《严复集》第三册,646页。)之际,则早已告别自由主义,与光大他前期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格格不入了。回顾20世纪中国,自由的诉求总与民主运动相结合,真正的自由主义者无不是民主主义者。这两个传统正是中国自由主义的特点。这些特点是由中国社会和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不理解这些特点必然对中国自由主义者产生种种误解。有的坚持自由主义的学者把对富强、民主的追求视之为与自由主义本性有深刻的内在矛盾。而有的新权威主义者则夸大其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而抹煞其自由主义的本质。两方面的误读,都来自对专制主义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任务在自由主义思想家身上的影响缺乏足够的重视。严复与民族主义萧功秦教授一再断言:严复“始终主张从儒学传统中寻求凝聚‘国性’的资源”(《萧功秦集》,20页……—)“用严复的话来说,传统的儒家思想与价值乃中华民族藉以凝结为‘国性’的基础,”“在他看来,‘国性’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灵魂,而一个失去自己的文化灵魂的民族,即使在种族竞争时代存活下去都不可能,那就更不用说去实现富强的目标。”所谓“国性”则以儒家的“群经”为载体。(同上,33页。)后期的严复曾提倡尊孔读经,这是不争的事实。值得讨论的是:严复是不是“始终”尊儒,认为“有必要从传统主流文化中汲取民族凝聚力”的历史人物?他真是认为以儒家“群经”为载体的“国性”是民族生存和实现富强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吗?这是个事实判断的问题,让我们还是从严复自己的文字中去寻求答案吧。用世界主义观察中国,这是严复前期思想的重要特点。“二百年来之天运人事皆为其通而不为其塞。汽机电气既用,地球固弹丸耳。……而谓五洲上腴如中国者,可深闭固拒以守其四千年之旧俗,虽至愚者,知其不然矣。”(严复:《如后患何》按语,《严复集》第一册,79页。)他所以能引领90年代的启蒙思潮,与继承和发扬魏源、王韬、郭嵩焘等先驱勇于迎接世界一体化的历史潮流的思想密不可分。因此,同众多先驱和同时代的思想家一样,这一时期的严复不但绝无固守“国性”——传统文化和“群经”的封闭态度,且要求用现代的普世标准——“天下之公理”去对待民族文化。用他的话来说是:“至于近世三百年,舟车日通,且通之弥宏,其民弥富;通之弥早,其国弥强。非彼之能为通也,实彼之不能为不通也。通则向者之礼俗宗教,凡起于一方,而非天下之公理,非人性所大同者,皆岌岌乎有不终日之势矣。”“这个趋势,迎之则福,抗之则灾。灾福不同,而非天下之公理,非人性所大同,其终去而不留者,则一而已矣。”(严复:《法意》按语,《严复集》第四册,989—990页。)富强的关键在用开放的态度迎接和坚持人性大同的天下之公理,而摈弃与之相反的不符合人性和公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他看来,西方的现代文化就体现着这种人类之公理。因此,他同时反复强调,要富强非学西方不可。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过是上述观点的必然延伸。中国的问题安在?“今日请明目张胆为诸公一言道破可乎?四千年文物,九万里中原,所以至于斯极者,其教化学术非也。”(严复:《救亡决论》,同上第一册,53页。)“呜呼!用诗书礼乐之教,奖柔良谨畏之民,期于长治久安也;而末流之弊,乃几不能自存。”(严复:《法意》按语,同上第四册,864页。)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弊端的揭露真可谓入木三分。前期的严复正为包括“群经”在内的传统文化误国害民痛心疾首。此时的严复坚决反对“保教”,认为孔教不必保,文化只能在开放状态中通过自由竞争汰劣存优。任何国家都没有固定不变的所谓“国性”。同时,所谓“国性”也是个难以明确界定的概念。如果把它界定为国家的特性,则这首先取决于经济、政治制度,也体现在文化制度和主流思想文化体系。前期的严复关心的是如何变革这些贻误民族生机的腐朽现实,而没有也不可能致力于保存这些所谓“国性”。如果把“国性”理解为国民的特性,则严复备感哀伤的是中国的民力疲NEE0(乱码???),民智卑下,民德已薄,不适应激烈竞争的现代世界;而这正是数千年法制教化和其他因素层递积累的恶果。他关注的依然是变革而不是保存这些所谓“国性”,并视之为国家富强必不可少的基础。把严复描绘为“始终”主张维护所谓“国性”的人,实质是冀图把他打扮成鼠目寸光的民族主义者。而这正是前期的严复坚决反对的。时贤不是冀图以“国性”或“民族文化”为名的民族主义为“凝聚力”的基础吗?看看严复是怎么说的吧:“是以今日党派,虽有新旧之殊,至于民族主义,则不谋而皆合。今日言合群,明日言排外,甚或言排满;至于言军国主义,期人人自立者,则几无人焉。……虽然,民族主义遂足以强吾种乎?愚有以决其必不能者矣。”(严复:《社会通诠》按语,《严复集》第四册,926页。)时至今日,确已满汉一家,排满没人说了,“合群”译为“凝聚力”,“排外”换成“说不”,不够响亮的依然是“期人人自立”的声音!那么,民族主义的实质是什么?严复说得好:“夫民族主义非他,宗法社会之真面目也。”“中国之不兴,宗法之旧为之梗也。”“使中国必出以与天下争衡,将必脱其宗法之故而后可。……彼徒执民族主义,而昌言排外者,断断乎不足以救亡也。”(严复:《读新译甄克思〈社会通诠〉》,同上第一册,148、151页。)面对前期严复的睿智,时贤不应有所警觉吗?严复诚然提倡过尊孔读经,但那是什么时候,当时他在思想文化界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这都是众所周知的。不必要的重复似有对读者不够尊重之嫌,此处就省略不谈了。为何有两个严复从走出海军学校登上思想文化舞台起算,以1906年前后为分界线,严复的思想起了重大变化。这个变化以《政治讲义》和《述黑格儿惟心论》两篇重要文献的发表为标志,就某些重大观点而言,前后判若两人。1.在哲学上从机械唯物论的提倡者转为服膺唯心论。他的结论是:“考汗德(TXTkant )TB所以为近代哲学不祧之宗者,以澄澈宇宙二物,为人心之良能。其于心也,犹五官之于形干,夫空间、时间二者,果在内而非由外矣,则乔答摩境由心造,与儒者致中和天地位(为)万物育之理,皆中边澄澈,而为不刊之说明矣。黑格儿本于此说,故惟心之论兴焉。”(严复:《述黑格儿惟心论》,《严复集》第一册,217页。)东西唯心论汇合为“不刊之说”,这是他哲学思想的一大转变,也是理解他后期思想的重要关键。2.从个人主义转向国家至上。对严复说来,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是始终不渝的。但在前期,他以个人主义为必由之路,1906年以后,则国家吞噬了个人。用他的话来说是:“观于历史,凡有男女淫佚,易内窃妻,与夫民恤己私,各立于独,其国种未有不陵夷衰微者也。”(同上,212—213页。)值得注意的是他在这里对独与私的否定。一个曾把自利、自由、自治看成生死攸关的思想家竟作如是观,此中巨变耐人寻味。3.由追求自由转为寻求干预。在前期,深感中国民智、民德、民力低下的严复,认定救亡的不二法门在解除束缚把中国人推向自由竞争的道路。他写道:“顾富强之盛,必待民之智勇而后可几;而民之智勇,又必待有所争竞磨砻而后日进,此又不易之理也。”(严复:《拟上皇帝书》,《严复集》第一册,65页。)以欧洲为例,“盖其所争,不仅军旅疆场之间而止。自农工商贾至于文词学问一名一艺之微,莫不如此。此所以始于相忌,终于相成,日就月将,至于近今百年,其富强之效,遂有非余洲所可及者。”(同上,66页。)这是一条以西方为典范,改革社会制度,促进民智、民德、民力提高的道路。此时,他介绍和宣扬斯宾塞、穆勒和亚当。斯密的理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在政府或社会权力(如宗教或名教)与个人的关系上,他力主限制前者对后者的干预。时至1905年夏,他在上海演讲政治学,调子就有了变化。这次讲演的讲稿《政治讲义》成了其思想前后递嬗的重要记录。他仍然肯定立宪和议会民主,认为这是宣泄民意、政府权力正常更迭并保持皇室不倾的重要制度。诠□胰τ敫鋈说墓叵瞪锨那牡仄鹆肆礁鲋匾?(乱码)的变化:一是突出强调的民智、民德、民力低下对自由的制约。“乃明政府当问之事,相时为之,初无限制,而民之自由亦以智、德、力三者程度为高下,初无可为典要者。”(严复:《政治讲义》,《严复集》第五册,1294页。)提高民众智、德、力的途径则着眼于教育,而非过去视为关键的社会制度的改革了。二是关注的焦点从保护个人自由转向强调政府的干预。他说:“须知政府者,一国主权者。使主权而诚完全无缺,其于一国之事,固无所不当问。而问之者为一人,为一众,为通国之人,所不论矣。近世政治家……曰某事某事,若宗教之皈依,若社会之言论,无虑数十端,皆政府之所不宜过问,而务听其民自便者……然自吾术言,则言此者,将以适一社会一时代之用乎,抑以为至理定法,各国之所宜共由耶?苟如前言,其说庶几可用,若如后义,则大谬不可行也。”(严复:《政治讲义》,《严复集》第五册,1293页。)曾是自由主义者的严复到了写下这些文字时,竟以国情特殊为极权主义张目了。要是说《政治讲义》的观点还有明显的过渡性质,1906年以后则权威主义、减损自由、开明专制之类的观点便屡见不鲜了。第四,对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从否定到赞扬备至。前期的严复通过深入的考查和中西对比,对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学术教化的弊端深恶痛绝,视之为中国贫弱和发展迟滞的重要根源。他对传统文化并不完全否定。他欣赏《老子》、《庄子》和王安石的智慧。他从中读出:“老子者,民主之治所用也。”(严复:《〈老子〉评语》,《严复集》第四册,1092页。)“故今日之治,莫贵乎崇尚自由。自由,则物各得其所自致,而天择之用存其最宜,太平之盛可不期而自至。”(同上,1082页。)“治国宜听民之自由、自化”,“治国宜顺自然,听其自由,不可多所干涉”。(同上,1118、1119页。)与他当时的自由主义思想相一致,致力的是从传统的非主流文化中寻求自由、民主资源。但在后期,他的观点有180°的大转变。请听这么一段高论:“往自尧舜禹汤文武,立之民极,至孔子而集其大成,而天理人伦,以其以垂训者无以易……为国家者,与之同道,则治而昌;与之背驰,则乱而灭。故此等法物,非狂易失心之夫,必不敢昌言破坏。乃自西学乍兴,今之少年……乃群然怀鄙薄先祖之思,变本加厉,遂并其必不可畔者,亦取而废之……不佞每见其人,辄为芒背者也。”(严复:《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严复集》第一册,第168页。)令人目瞪口呆的是这个与三家村冬烘先生无甚差别的高论居然出自严复之口;而所贬斥的恰恰是他自己在甲午以后开始的启蒙大业。这个巨变的原因在哪里?窃以为应从社会因素、学术缺失和人格缺陷三个方面去寻找。严复思想前后期的分水岭在对待自由和民主的态度。他曾反复申述政治学的一个“公例”:“凡国成立,其外患深者,其内治密,其外患浅者,其内治疏。疏则其民自由,密者反是。”(严复:《政治讲义》,《严复集》第五册,1292页。)换句话说是:“政治宽严,自由多少,其等级可以国之险易,内患外忧之缓急为分。”(严复:《政治讲义》,《严复集》第五册,1298页。)严氏在1905年说的这些话,不但有为大转变作自我辩解的味道,也涉及中国学术界讨论多时的所谓救亡与启蒙——自由、民主的关系问题。把这些话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下去解读,其含义就会比较清晰。19、20世纪之交两次启蒙或自由、民主运动的高潮都出现在救亡的紧急关头,严复也是因此登上其思想文化事业的两座高峰的。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是比鸦片战争更为严重的外敌入侵。前者震惊了包括严氏在内的一大批先觉者,迫使他们直截了当地说出要救国就要学西方,就要建立自由、自利、自治和设议院的社会制度。后者则使更多的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把传统教化——华夷之辨发挥到极致的爱国主义会造成如何巨大的灾难,而缺乏民主的决策程序更是造成这一浩劫的决定性因素。于是,体制内外正在迅速形成和扩大的知识分子群体和开明官僚掀起了输入西学、建立新的教育体系的热潮;建立新的司法制度,制定现代法律体系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工作正在逐步展开;立宪的呼声日益强烈……在皇帝的“上谕”、所颁法律和大臣的奏章中,“自由”、“平等”、“立宪”和公民?/pre>
  •     关于严复的一本经典解读!不看不行,可惜我一直没有时间看。为什么不看都知道是经典呢?N本书都提到了,N个人提到这本书都立即向江湖好汉见到了宋江一样,双膝一跪,热泪盈眶,道,终于见到哥哥了!
  •     严复那一辈中国人努力寻找中国富强的方法,他们将目光投注到西方思想。但是,严复太强调国家富强,于是他不经意之间或许是故意的歪曲了西方思想。无论是斯宾塞还是穆勒还是赫胥黎,都被严复用富强的热情所误读。史华兹的研究揭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在起初阶段就误解了西方,最终致使中国思想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怪相。

精彩短评 (总计64条)

  •     经典,早两年年读能省很多事。。
  •     这本好点
  •     无论是从写作手法上,还是从思想深度上,本书可以称之为思想史研究的典范之作。作者通过对多本严复译著的层层分析,令人信服的指出了严复译著所要表达的思想:那就是为中国富强寻求方法。难得可贵的是,作者并不是批评严复扭曲了西方的学说,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认为严复的在对“自由”、“私人财产”上的认识可能超出了斯密、密尔等人。这也是作者想表达的另外一种意图:从东方看西方,可以看到西方人自己发现不了的奥秘。
  •     还没有细品。
  •     史华兹的经典作,值得相关专业同志们一看。
    又一次再版了,价钱又涨了。
    我必然不是第一个买这本书的人,但可能是第一个买到涨价的新版然后跑来抱怨的人。
  •     极好!理论步步推进,读得非常过瘾。注意学习史华兹大量使用的一个写作方法/思路:a. 有一个事实……,b. 原因不是……(尽管……),c. 而是……,d. 因为……。
  •     13年6月28日—8月9日
  •     “坐卧一小楼舍,看云听雨之外,有兴时稍稍临池遣日。从前所喜哲学、历史诸书,今皆不能看,亦不喜谈时事。槁木死灰,惟不死而已,长此视息人间,亦何用乎?以此却是心志恬然,委心任化。” 百多年了,中国的知识分子还在思考中,没有答案!
  •     富强vs追求个人自由、民主,富强恐怕还是最根本的关注。
  •     迷人的研究,老史是高手
  •     了解中国
  •     果然是一本应该看两遍的书-.-翻译腔的白话+仿先秦的文言+一堆思想扯老远,好好的一本书硬是因为期末考试紧赶慢赶看完一遍还得再看一遍哪里谈什么阅读体验。。另,校对先森不负责啊。。
  •     严复作为中国思想想史上的人物,一直备受史家关注,有关严复的研究成果也很多,而史华慈先生的这部著作则是其中的经典之作
  •     : B256.5/5028
  •     窃以为看下第三章和结语就够了
  •     不够不够不够!完全不够!
  •     xihuan ,henhao
  •     这本书说明治思想史果然是难,而其成果也必有特殊价值。史华兹出入中西学术传统,将译者、译作、风格与时代打通了研究,指出严复那一代知识分子在接受西学时的特殊着眼点其实是救亡图存,因此个人自由远不如国家能力受重视。对理解后来的历史走向很有帮助。ps,本科时代买的书,这都20年过去了才读完。
  •     本书立意高
  •     典范之作啊
  •     著书年代的关系,有很多强势的西方观点让人无法接受,但是精华还是有的
  •     史華慈對嚴復尋求富強的看法我個人認為是比較允當的,同樣的看法延伸到梁啟超身上也是清楚可見,我個人認為蕭公權和黃克武等先生看法不妥,只是梁啟超則又跟嚴復有所不同了,徐高阮寫在故宮月刊對史華慈先生這本書、嚴復和嚴復造成的影響的那篇文章寫得是很好的。
  •     漢學名著選讀。思想史專題。史華茲總是用可能(may)來發展他的假設,例如,即使嚴複當時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那麽他也不會······諸如此類。
  •     有些问题现在还是问题
  •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关于严复的生平传记,而是深入剖析其思想发展脉络的评传式论著,采用比较文化研究和文本细读的方式,深入分析严复与他翻译的那些西方经典论著作者之间的互动与对话,进而展现晚清大变局下中西文化碰撞与交流的状况。值得一读。
  •     日后重读。讨厌自己这种为了写一两段文字而寻找式阅读的功利行为,人家费心费力的著作,对你又有价值,难道你不应该平心静气认真的读一本是一本吗??
  •     严复研究的必读著作,翻译还凑合
  •     宜从多方面看待严复之思想主张。
  •     高徒有名师,虽然是在写严复,但是斯宾塞穆勒孟德斯鸠赫胥黎也全写了,英国思想家大普及。
  •     好书,而且正是该(重)读的时候。
  •     两个目标:浮士德普罗米修斯精神-世俗化的技术改革--富强,以及社会-政治伦理性目标--文明。两个目标有功能关系但是有内在冲突,严复无论如何会通中西,在引入自由主义时无法脱离救亡的迫切感与历史环境-保国保教的急迫。一种目的论的解释,学界后来有所发展和批判。但史华慈的发现具有开辟性价值。
  •     寻求富强不仅是严复与西方接近的表现,也是严复自我突然传统思维模式的体现。通过分析严复译本与原著差异而去分析严复对寻找富强的途径与对中国传统的取舍。在严复这里,中西在他具体的思想观念上不是对立的,但也并不是有机结合的。严复的忧虑应该是不自觉的,没有获得新的思想资源而没被建构的。
  •     是本老书,也是本好书,对研究中国近代文化与思想引入的关系的人,是不可或缺的参考
  •     能跳出中国套式思维想的话就很不错了
  •     到快,有票
  •     通论性著作,不长,对于严复与其译作原著的西方学者对比分析很好
  •     很值得一看的一本书,了解前辈为了祖国富强做过的努力。
  •     海外汉学研究典范之作。史华慈先生从严复出发去重新审视西方的近代思想,又从西方思想的原本面目来反思严复的翻译与关怀
  •     史华兹的见识是一流的
  •     海外汉学研究丛书宣德都是比较又代表性的书籍,不过有些翻译者水平实在太差不够专业,另外校对也不够精良,经常出现错别字或者完全可以避免的繁简转化失误之处,对于严肃的学术书籍来说这是不可原谅且十分令人厌恶的现象!
  •     好看!!!
  •     研究中国自由主义思潮史、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必读经典
  •     建立在對本客體雙方深刻把握基礎上的史氏跨文化研究的傑作,遺憾是收尾略倉促,餘音未及繞梁已戛然而止。
  •     对严复的追求富强在翻译中的思想精髓有深刻的阐释。但是可能因为翻译的原因,书的行文有些拖沓 对于严复的思想层面也只是展示了一部份,对于严复后期思想和行为的成因挖掘不深
  •     看完后感觉自己对西方哲学基本是一无所知。
  •     翻了一下,有感觉。还没有读进去
  •     史华慈经典之作,还需再读
  •     近代思想史研究不可不读之作。
  •     最好的、纯粹的个人思想史,兼顾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和中国传统两个角度,西学这一思想来源的剖析犹为深入
  •     晦涩深入
  •     此书加上英文版读了两遍,很有收获。史华慈不仅是汉学家,更是当代重要的思想家。作为保守的犹太学者,他对中国的现代化充满同情与怀疑,他选择的严复与他在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
  •     凡改革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激进,保守,革命,改良。若将其思想的形式放到当今改革大潮中来看也很容易给人启发。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器物,制度,文化的论辩直到今天的改革依然是争论不断,学西方的技术,法制,民主,今天依然延续着。严复后期是保守?反动了吗?历史可以看到革命后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冷战等等其物质,文明伤害之深确是严复所不想看到的。当然依严复的天演观看,这又是历史的必然,未来总是美好的。而我们从终极意义来看,明天未必优于昨天。如其在开篇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     被一本不到200页的小书虐了。
  •     视角不错 不仅仅是说严复
  •     这本书算是经典了,这套丛书总体质量还好,值得收藏
  •     道理很干货 翻译读来有点绕口晦涩
  •     中文看得不太舒服,感觉汉语翻译的无力苍白感,待补英文版
  •     头脑简单的人学会看事物的两面,忽略了面与面之间的“绵延”
  •     书是经典之作,可能翻译确实也就这样吧~这些书翻译都是硬伤。有英文的还是看英文的吧~
  •     严复思想复杂,由于个人原因,读思想史的书有些吃力,建议阅读黄克武的《自由的所以然》。
  •     此书的翻译实在不行,建议对照北冈正子在《鲁迅:救亡之梦的去向》中附赠的补录:严复《天演论》。她对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严复的《天演论》的比较考证、以及错误翻译思想的祸害分析——可以说是我目前所知最为至臻完美的,实证研究漂亮得一塌糊涂,其参考文献也把引用价值做到了极致。文章简单、干练、大气、掷地有声。研究中国近代人物思想脉络的,西方人相较日本人真是坐在了永恒的二流、三流位置。区区一个北冈正子都能完爆所谓汉学大家
  •     史华慈通过细密地将严复的翻译文本与英文原本进行对堪,找出严复对原著的偏离部分。史的研究,不单单在于指出严复的视线与西方作者不同,更在于指出了严复的观察,实际上看到了西方思想中被西方人忽略的层面。也就是说,严复对原著的偏离,不能以一种曲解来简单地看待,这种偏离显示西方思想在其隐密的地方,有不常为西方学者注意到的逻辑!
  •     能這樣走進/ 走近一個人的感覺真好,從此严复對我而言再也不是歷史課本里那個單薄的名字了
  •     嗷呜,相当容易不自觉地陷进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