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琐事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社会各界人物 > 往日琐事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4
ISBN:9787547400678
作者:安娜·西沃德·普鲁伊特
页数:179 页页

后记

按我以往的印象,像“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之类对乡土之谊一往情深的俗语。也许只在中国才会有。像在美国那样移民来自世界各地,人们在一个地方呆上两三年便会觉得腻烦,视搬迁移居为家常便饭的国度里,大约不会热衷于所谓“老乡”情谊的。可后来.我却听一位在北京某机关工作的龙口乡亲讲过这样的巧遇: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去美国考察,忘记了是在哪个城市的一次聚会上,大约因为他的中国话流露出了龙口乡音.一位长相地道的美国老太太竟循声而来,用一样的口音问他:“你是胶东黄县人吧?”这位乡亲听后,情不自禁又惊又喜。他从那位美国老太太不叫现名龙口而称原来的“黄县”,又能说一口味道浓厚的家乡话,知道自己在远洋异国遇上老乡了。据他说,当时那位美国老太太两眼闪着泪花,仿佛见到久别的亲人似的,盛意邀请他去了自己的家,其间不断打听龙口的种种情况。原来,那位老太太就出生在龙口,是一个曾经家住黄城附近的美国传教士后人。当时,我虽然觉得这种巧遇十分稀奇,而且第一次听说以往在黄县还有美国人出生,却不知道那位美国老太太的名字。后来,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有朋友向我介绍说,一位日本学者将一个出生于龙口的美国人的著作译成了日文,希望我能带他回老家看一看。此时,我又联想起以前那位乡亲在美国的巧遇,并开始知道了那位出生于黄县的美国传教士家庭的女性.是一位经历丰富且在美国有一定影响的学者,她的名字叫艾达·普鲁伊特。那一次陪同日本学者回龙口查询艾达.普鲁伊特的故居,使我对以前曾经熟视无睹的黄县第一中学那些西式建筑有了新的看法与感受。自己年轻时在黄县当过教师,虽未在第一中学教过书,可早就知道那里有美国传教士营建的一些教堂、医院和住宅。不久,由于“十年动乱”开始,那些遗迹被批得臭不可闻,并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其理由无非一言以蔽之:外国人来华传教是“文化侵略”。后来,家乡的人对那些建筑的关注似乎逐渐冷落了下来。那种漠视和不管不问的态度固然显露了人们对家乡涉外文化交流史实的无知,可在中美交恶的时期,也避免了让那些异域风貌的建筑物一扫而光,倒也值得庆幸。随着后来中国变得日见开明与开放。

作者简介

《往日琐事:一位美国女传教士的中国记忆》是近代一位美国女传教士在华生活的回忆录。清朝末年。安娜,西沃德,普鲁伊特与丈夫相继到中国山东胶东地区从事传教工作。夫妇二人在华活动五十余年,携一干同仁身体力行,广为布道。此书即安娜亲身经历之记录,文字朴实,叙事诙谐,配以稀有老照片若干,怀乡恋土之情溢于言表。虽为一家之言,却不失为观察近代西方教会、中外关系乃至中国社会一份难得的真实写照。
出版说明/1
作者的话/1
一 黄县教区
地点与时间/3
方式与原因/10
奢侈的生活/17
众多的困难/21
夏天的烦恼/26
教会的大事/28
二 敞开大门
播种于沃土/35
教徒的婚礼/40
资金与运送/42
中国的家庭/46
麻风病患者/53
讲究好礼仪/55
感恩的日子/62
希望与欣喜/65
新传教士们/67
三 事业进展
黄县的教徒/73
北沟的故事/79
支援与死别/83
平度的迫害/85
欢欣与遗憾/87
发展与分裂/89
去上庄访问/93
更多的感激/95
学校的开创/99
我们的医疗/101
四 战争见闻
日本的进攻/107
挂起星条旗/112
躲过了灾难/116
前进和发展/120
好人与坏人/123
夏季的旅行/126
特殊的问题/127
祈祷的体验/129
男孩的学校/132
生存与死亡/134
五 重大转变
青岛的开埠/139
暗淡的低谷/141
义和团员们/146
神保佑信徒/162
苦尽甜又来/163
相聚在黄县/164
在新的纪元/168
百年深情——代译后记/173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作者的话一 黄县教区 地点与时间 方式与原因 奢侈的生活 众多的困难 夏天的烦恼 教会的大事二 敞开大门 播种于沃土 教徒的婚礼 资金与运送 中国的家庭 麻风病患者 讲究好礼仪 感恩的日子 希望与欣喜 新传教士们三 事业进展 黄县的教徒 北沟的故事 支援与死别 平度的迫害 欢欣与遗憾 发展与分裂 去上庄访问 更多的感激 学校的开创 我们的医疗四 战争见闻 日本的进攻 挂起星条旗 躲过了灾难 前进和发展 好人与坏人 夏季的旅行 特殊的问题 祈祷的体验 男孩的学校 生存与死亡五 重大转变 青岛的开埠 暗淡的低谷 义和团员们 神保佑信徒 苦尽甜又来 相聚在黄县 在新的纪元百年深情——代译后记

编辑推荐

《往日琐事:一位美国女传教士的中国记忆》:从前书系

内容概要

安娜·西沃德·普鲁伊特(Anna Seward Pruitt,1862-1945),中文名浦安讷,美国人华传教士。1887年来到中国,与丈夫普鲁伊特在山东胶东一带生活和传教五十余年。夫妇二人热衷教传,推行新式教育与医疗,支持中国抗日斗争,逐渐为当地民众所接受。1938年,普鲁伊特家族返回故乡。
程麻,山东省龙口市人。1944年生。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论著有:《鲁迅留学日本史》《鲁迅与日本文学关系发微》《文学价值论》《悲壮的回归》《中国现代散文史小史》《中国心理偏失:圆满崇拜》《零距离的日本》《中国风土人情》等。
主要译著有:《竹内实文集》10卷、《中国近现代论争年表》《毛泽东的诗词、生涯与思想》等。

章节摘录

插图:头排房由一个宽敞堂皇的大门洞、一间看门人的屋子、一间书房和一个木匠铺组成,二排房把原是丁家后人供奉祖先牌位和举办大婚与葬礼的地方,改成了浸信会教友的会客室与基督徒礼拜场所。那里没有建讲坛,也没有摇动的铃。但是有给布道人准备的一把椅子和一张桌子,集会者坐的无背长椅,一些需用的家具以及为了遮挡偷窥女性的好奇者而必备的布帘。还有一架路易斯维尔,的女士们赠送的,为礼拜伴奏音乐的小风琴。第三、四排是家庭生活的隐密房间。在它们与礼拜堂之间有一个竹园,竹子是纯洁的象征,那些斯文摆动的叶子,仿佛在警告勿要侵害它们,这两排房被改成了传教团的住处。木地板取代了砖块,玻璃窗占据了纸窗的位置,火炕被拆掉,变成了放置西洋家具的房间。在一所东方建筑里,传教士营造出了一个令人感到亲切的环境。附近还有厨师一家和教师的住房,宽敞的仓库、马厩、车库以及石磨和书房。这里原来的主人在他们显赫的时候,曾建过假山,种过装饰性的灌木丛,但在我们西方人看来,它们都无法补偿难见绿荫,只有头顶上的蓝天称得上景观的缺憾。

图书封面


 往日琐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研究胶东黄县(烟台龙口)乡土的重要资料。研究教会历史的,也可以当历史看。其实这本书是相当休闲的。有几处翻译比较生硬。比如“口腹之欲”不如“食欲”友好的蜥蜴,不如“壁虎”诸如此类。不过总起来说还是可读的。

精彩短评 (总计27条)

  •     有历史价值,文学价值就很差了,就是一本流水帐。
  •     可当小说读,有趣,有历史。
  •     勇气可嘉。
  •     对过去的历史,可能我们所学的和所听的是一面之词。
    现在也该听一听另一面的陈词了。
  •     十九世纪末,在胶东黄县(今龙口)加入美南浸信会传教事业的安娜的一些回忆。
  •     讲述传教士的伟大使命与简单生活。
  •     译者就是《零距离の日本》的作者
  •     书还没读,感觉不错。
  •     本书描写一批美国传教士在中国山东地区的传教经历。朴素平实的文字和若干老照片,还原一个真实的清末中国社会。
  •     枕边书,当故事读,本来就是别人的琐事记录嘛。
  •     书没有包膜,更无防碰摔包装,倒致书脊变形。希望订购的<<音乐使人自由>>加强改进。这是我第一次的当当网购书经历。
  •     只觉得是了解旧中国的一个资料,打开才知道,故事发生在我大学母校烟台,真是机缘!一定好好读读。此书印刷用纸也好于《我们台湾这些年》。
  •     颠覆历史课本中对传教士的描述
  •     内容很好,非常感人!
  •     看看不错,是本心路历程,结合当时的历史耐人寻味。
  •     哗,我太厉害了!今天一早+一晚就把这本书读完了!话说这本书真挺好看的,难得我读得下去外国人写的书。虽然我不信教,但是对传教史还是蛮有兴趣的,看完也立马想去山东龙口一中参观了解下~
  •     如果你是入门可以,不然太简单了,也太简略了
  •     可以和《邵武四十年》对照来读,不过,这本书的插图要比那本清楚的多。 开了一扇天窗。
  •     往日琐事是外国人的视角看清末~
  •     很生动很有趣,还有不少老照片~~
  •     有一部叫“小鞋子”的电影,联想在一起挺有意思的。
  •     宝贵的记录,但缺乏一些深刻的思考
  •     关于早期传教士的中国见闻,很不错!
  •     挺好玩啊,通过西方人的视野看我们的老祖宗,更舒服易懂。那个时候的美国人和中国人都很好。
  •     看了之后对传教士有新认识
  •     全价不贵,看起来有趣
  •     可读性很强,看似闲书,实则映射出一段历史中人的生活状态。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