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个人才能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社会各界人物 > 传统与个人才能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日期:1970-1
ISBN:9787807523055
作者:沈如泉
页数:298页

后记

愚鲁如我,居然也能写出一部学术著作,这不能不归功于祝尚书先生.假如没有祝先生的接纳,我不会踏上学术之旅;而此后如果不是祝先生言传身教、严格要求,我同样难以顺利地在人生道路上转执。师恩如海,永铭吾心。还记得五年前,我有幸成为祝尚书先生博士弟子。师生间首次正式谈话,祝师就对我说:“小沈,你改行了,你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真没想到先生会用当时很时髦的政治术语来要求我。当然,更没想到此后我将备尝改行之苦,深刻体验跨越之难。在四川大学第一年的学习生活,可以称为“痛并快乐着”。痛苦的是面对唐宋文学我自己感觉根本无从下手。课堂讨论我很少发言。师友侃侃而谈的时候,我一般是洗耳恭听。因为我不知道关于唐宋文学还有什么问题前人没有研究过,还有什么观点前人没有陈述过。愉快的日子是在课后,川大藏书丰富,我尽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看,许多闻名而不曾见面的书在这裹都看到了。川大还有好几个小书店,图书品种多而且更新很快,我每天晚饭后都要将几家书肆走一遍,破费虽多但收获也不菲。

作者简介

《阿兰·罗伯:格里耶小说叙事话语研究》讲述了:阿兰·罗伯-格里耶(Alain Robbe-Grillet,1922.08.18-2008.02.18)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其小说写作极具探索性。与罗伯-格里耶的成就和影响相比,国内的研究相对滞后,其主要表现有二:1、有关研究的关注点多在前期作品而相对忽略中后期作品,事实上,后者更能体现其写作的独特精神与价值;2、罗伯-格里耶的写作往往被加上“写物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标记而在一定程度上被简化甚至被扭曲。有鉴于此,本文以罗伯-格里耶的中后期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叙事话语为主题,力求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探讨罗伯-格里耶小说写作的独特贡献与难题,从而切实推进罗伯-格里耶的研究。
《阿兰·罗伯:格里耶小说叙事话语研究》在叙事学的意义上使用“话语”(Discourse)一词,它指在作品中与“故事”(Story)相对应的层面。在叙事作品中,“故事”通常是第一位的,“话语”是对先在故事的讲述与加工,而在罗伯-格里耶的许多小说中,话语处于绝对的优先地位,小说不能还原为首尾一贯的故事,其小说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由话语形式所构建。在笔者看来,罗伯-格里耶小说叙事话语的本质特性是不确定性,其精神内核是自由。《阿兰·罗伯:格里耶小说叙事话语研究》借助经典叙事学的概念与方法,同时吸取后经典叙事学的启示,以文本细读为依托,在与其他作家作品的比较、对照中,细致考察罗伯-格里耶小说话语的本质特征、叙述策略、文本效果、内在动机以及思想意义。
《阿兰·罗伯:格里耶小说叙事话语研究》文正文分为七章,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第1章考察罗伯-格里耶小说中的叙述者。在罗伯-格里耶的早期作晶中,叙述者基本上还可以确定,在中后期作品中,叙述者成了一个难解的谜,其不确定性甚至用叙事学有关“不可靠的叙述者”的观点也难以把握。本章对这种罗伯-格里耶式的不确定叙事者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第2章考察罗伯-格里耶小说中的叙述视角。罗伯-格里耶的中后期小说突破了叙事学原有的视角分类,确立了一种介于固定内视角与全知视角之间的特殊的第三人称叙述;由于聚焦主体和叙述主体频频变化,而叙述风格又保持一贯的冷静中立,因而出现了“视角游移”现象。本章重点论述了叙事学界未予重视的“叙述改辙”现象(一种叙述逻辑在进行过程中被中断,需要从整体上将前文叙述挪至另一种逻辑秩序中加以理解的现象),并考察它在罗伯-格里耶中后期小说中的特殊表现(悬浮的“叙述改辙”)。
第3章考察罗伯-格里耶小说中的描写。本章将罗伯一格里耶的描写与狄德罗、巴尔扎克、福楼拜、海明威、万丘拉、略萨、博尔赫斯等人的描写进行比较,由此来确立前者的描写特性。笔者认为罗伯-格里耶的早期作品主要是涵盖叙述的描写,中后期作品中的描写则将局部的清晰与总体上的含混不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其描写具有突出的视觉性,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叙述”。罗伯-格里耶的视觉叙述受到电影的重要影响,其描写从早期的客观性、细致性、科学性过渡到主观性,最后是不确定性。
第4章考察罗伯-格里耶小说中的时间。罗伯-格里耶的早期作品有着精确的时间标记,可梳理出清晰的时间线索;而在中后期小说中,时间一直是缠绕的,难以理清。本章重点考察了罗伯-格里耶营造不确定的两种时间策略:现在与重复。现在时态使故事一直处于未完成状态,叙述的各部分间也不再是不可更改的线性的先后关系,从而时间组合变得自由随意。此外,事件、场景以既相似又矛盾的方式不断重复,成为搅乱时间顺序、混淆故事线索的重要手段。
第5章考察罗伯-格里耶小说中的“互文性”与“对话性”。罗伯-格里耶借用其他文学、艺术作品,在借用的同时赋予其新的结构形式,并且文本内部的不同叙述层次、叙述秩序之间构成不能整合的对话关系,使小说摆脱了单调性,呈现出复杂性和丰富性,营造了混乱效果,也激活了叙述的内在动力。
第6章考察罗伯-格里耶小说中的空间和人物。在罗伯一格里耶的早期作品中,空间和人物基本上是可以确定的,而在他的中后期作品中,“空间”远离日常世界,也摆脱了因果、理性关系的链环,具有虚构性、循环性和矛盾性;“人物”只是面目不清的幽灵,超出了通常的“心理性”人物观和“功能性”人物观所把握的范围。这两种本属“故事”层面的元素也被“话语化”,从而为营造不确定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本章的附录还对其颇有争议的施虐倾向进行了评述。
第7章总结罗伯-格里耶小说话语的意义指向。罗伯一格里耶小说的意义来源于独特的形式探索。在罗伯-格里耶的话语实践中,我们看到了小说艺术对真实与意义进行创造性叙述的独特可能性,在那里我们靠近了自由。此外,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写作还确立了一种独特的阅读规约:必须精读、重读,并接纳其不确定性。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鄱阳洪氏家族的崛起 第一节  鄱阳洪氏家世考 第二节  鄱阳洪氏家族升腾原因剖析:科举、任子与婚姻第二章  博学宏词科舆洪家四六文  第一节  影响宋代骈文风格流变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  词科对于三洪生平与创作之影响  第三节  洪家四六文特色及地位第三章  洪氏父子使金经历与文学创作  第一节  洪皓使金经历概述  第二节  洪皓使金期间的文学活动与创作  第三节  洪皓使金诗歌艺术特色分析  第四节  洪迈使金事迹考辨  第五节  洪适使金经历与创作第四章  宋代党争对洪氏父子生平与创作的影响 第一节  洪彦升、洪皓与北宋后期新党关系 第二节  洪氏父子在南宋党争中的遭遇 第三节  党争对洪氏父子文学创作的影响第五章  洪氏父子著述舆洪氏家学特点 第一节  洪氏父子著述考 第二节  洪氏家学特点及其与洪氏父子文学创作关系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编辑推荐

《传统与个人才能:南宋鄱阳洪氏家学与文学》由巴蜀书社出版。

前言

20世纪80年代初,在古代文学研究沉寂了许多年之后,宋代文学研究却一下子“热”了起来。究其原因,与其说在古代文学研究自身,倒不如说主要是那时政治形势变化和“思想解放”的结果,因为最初的“热点”,是为文革后期“评法批儒”中作为“大法家”王安石对立面的苏轼翻案和再评价。当然,后来的发展便走上正常的古代文学研究的道路,与政治形势关系不大,而宋代文学研究也出现了不让唐代专美于前的兴旺而热闹局面,出了不少成果,玉成了许多专家。尤其是《全宋诗》、《全宋文》的编纂,没花公帑多少“银子”,居然可与清干嘉时代的《全唐诗》、《全唐文》相提并论了,不能不说是个奇迹。随着研究的深入和队伍的急速扩大,难度也愈益加大,学者们要更新或找到研究课题,就祇有不断开拓领域。好在宋代可开垦的“生荒地”尚多,因此时而有“亮点”扯人眼球。近年来对宋人家族和家族文学的研究,也许就是个新的“亮点”或“热点”。

章节摘录

洪皓诗中所述似均针对虚中诗语而发。洪诗第一首是夸赞宇文虚中在靖康之难中的出色表现,当时金人围城,而勤王之兵迟迟不至,尸位素餐之臣皆不以国事为重,独虚中心忧天下,往来金营,反复辩说,以三寸之舌而存赵家社稷。据《宋史。宇文虚中传》所载,当时诸臣皆不肯前往金营谈判,猾虚中不惧,受命即往,前后凡六次。而金人退后,字文虚中反遭御史弹劾落职,后因应募出使,始复资政殿大挚士,而至北地又遭扣留,故诗中颇多悲愤之气。洪皓之诗意在表其功德,慰藉其心。结语“存赵舌三寸,何须折镆干”典出《庄子.连生》:“复譬者不折镆干”,郭象注曰:“夫干将、锳邹虽与傅为用,然报譬者不事折之,以其无心。”洪诗不过借用庄子之语,说明当时宇文虚中仅凭口舌,未靠武力便安赵氏.宇文虚中与洪皓诗裹都提到莫邪剑恐怕不是偶然的巧合。宇文虚中另外二首颇有狐死必首丘之情,对还乡充满期待。而洪诗第二首发语便云“罗娑囚应释,鸡林厄游阑”,罗娑,唐吐蕃之都,即今之拉萨,按照《白孔六帖》卷九“罗娑城”条下注语,“罗娑”翻译为汉语其意为“北方秃发”;鸡林,即新罗,地近金源,故洪皓谙中借此二地名来指金国.“囚应释”谓宋使应当放还,“厄溶阑”谓困顿不顺的厄运也该到头了。末四句则表示自己愿意和宇文虚中一同回到宋朝。从两人作品看,这些诗应当做于二人到金初期,有可能是在云中期间所作,洪皓当时对宇文虚中还是充满敬重之情的。

图书封面


 传统与个人才能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译本比较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