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祖望评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历史人物 > 全祖望评传

出版社:南京大学
出版日期:1996-1
ISBN:9787305026331
作者:王永健
页数:517页

作者简介

《全祖望评传》的主要内容是:全祖望是生活于清代“康乾盛世”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经史研究和诗文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贯穿着这样一个宗旨:为明清易代之际坚持抗清斗争的“故国忠义”树碑立传,歌功颂德。本评传从全祖望生活的时代——从“天崩地裂”到“康乾盛世”,从清初的反理学思潮到“乾嘉学派”;全祖望的故乡——甬上的“邹鲁醇风”和“山川灵气”;全祖望的家世——“先人风格”和祖父辈的投身抗清斗争,以及全祖望的交游诸方面,全面地论述了全祖望的生活和思想;深入地探讨了全祖望之所以在经史研究和诗文创作方面,能够切实贯彻“经世致用”的原则,并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的原因。作者用评、传相结合的方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解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全祖望为什么无法实现其“倜傥指挥天下事”的伟大理想,而在“风骚驱使古人书”方面,却成就卓著,影响深远!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第一章 全祖望的时代一、“康乾盛世”二、从清初的反理学思潮到“乾嘉学派”三、“康乾盛世”与文化的发展第二章 全祖望的家世和生平一、甬上的历史、地理、人文和风俗对全祖望的影响二、家世考三、生平考(一)读书甬上,怀抱经世大志时期(二)“薄游京洛”,饱尝人生艰辛时期(三)“家居十载”,潜心学术研究时期(四)“衣食奔走”,二任书院山长时期四、交游考五、著述考(一)谢山今存的著述(二)谢山未见流传,或已佚之著述(三)谢山为人所编辑的杂著和诗文集(四)谢山计划中的著述六、关于全祖望生平的几个问题(一)谢山“左降出都”之后,生活相当贫困,为何从此不再出仕?(二)谢山毕生不遗余力地搜讨“故国遗音”,表彰“故国忠义”,是否出于反清的民族意识?(三)谢山立身处世的准则和他的政治理想(四)谢山不佞佛,不语怪,不喜神仙之说,以及他那“不伏命”的人生观(五)谢山“生平不喜帖括”(六)谢山的读书、钞书和藏书(七)谢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第三章 全祖望的学术渊源和治学特点一、“浙东学术”对全祖望的薰陶二、黄宗羲、万氏兄弟与全祖望三、李绂与全祖望四、刘继庄之学对全祖望的启示五、“深宁、东发以后一人也”六、全祖望的治学原则和治学特点第四章 全祖望的史学一、全祖望史学的特点和精神二、全祖望的重要史学观点三、全祖望读史札记一瞥第五章 全祖望与《宋元学案》一、宋、元、明理学的发展概况和明末清初对于理学的理论总结二、《宋元学案》的成书过程和全祖望的贡献三、全祖望百卷《序录》述评(一)谢山推重宋元理学,赞赏各派学者的学术争鸣(二)谢山理清了宋元理学的发展脉络,充分展示了各种学派和各派学者第六章 《困学纪闻》三笺和七校《水经注》一、深宁之学对全祖望的影响二、《困学纪闻》三笺述评三、清初的“《水经》学”和全祖望的贡献(一)《水经》、《水经注》和“《水经》学”概说(二)全祖望七校《水经注》,及其对“《水经》学”的贡献第七章 全祖望的文论和人物传记一、全祖望文论述评二、表彰“故国忠义”是谢山人物传记的主旋律(一)三种类型,一个精神(二)四个方面,一个目的(三)全祖望人物传记的文献价值(四)全祖望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和美学价值第八章 全祖望的诗论和诗作一、全祖望诗论述评二、全祖望诗作评议结束语 关于全祖望的局限性附录一、重要参考书目二、人名索引后记

内容概要

  王永健,1934年出生于江苏省青浦县。195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同年,考取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宋元明清文学史专业研究生(导师陈中凡教授),1962年毕业。现任苏州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古代文学教授,主治明、清戏曲和小说,被推选为江苏省明清小说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著有《洪钎和》、《中国戏剧文学的瑰宝—明清传奇》,发表有关元、明、清戏曲、小说和诗文方面的学术论文70余万字。

章节摘录

  “乾嘉学派”的形成,是“康乾盛世”的产物。它既与清廷的屡兴文字狱,强化政治思想领域的封建专制主义有一定的关系,更是清初反理学思潮发展的必然结果。  明代后期,学术思想界已经酝酿起反理学的思潮。其实,对理学的怀疑和批判,并不始于明末。理学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随着它的昌盛,其弊害也日益显露,于是对它的怀疑和批判也便逐步深入。  宋真宗赵恒认为,“三教之设,其旨一也”;但他又强调“儒术污隆,其应实大,国家崇替,何莫由斯!”由此可见,宋真宗是要在思想学术领域建立以儒学为主,释道为辅的体系,为其封建专制政权效劳。正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经过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等人的著书立说,鼓吹宣扬,理学便创立起来了。集北宋五子之大成,而以程颐的思想为正宗的,是南宋的朱熹。因此,后世称之为“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经元代延及明、清,便成了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和正统思想。在南宋,与朱熹同时,陆九渊创“心学,,之宗,从此理学出现了朱、陆两大学派。明代正德、嘉靖年间,王阳明为挽救明王朝的政治危机,达到“破山中贼”与“破心中贼”相辅相成的目的,继承并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理论,提出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学说。程朱理学的最高宗旨是“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则说:“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先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在本质上,王学与程朱理学并没有什么不同。王阳明反对的是朱学“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因为在他看来,“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王阳明强调“天理”即是“良知”,“心即理也”,本心具足,圣贤共有。明代后期,王学风靡天下,其原因也就在于此。王阳明提出其心学理论,本意是为了补救日益腐败的封建专制统治。可是,却给晚明要求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批判程朱理学的社会新思潮大开了方便之门。植根于市民阶层的“王学左派”,正是沿着王阳明“致良知”说的指示,一直走到了王学以至宋明理学的反面。诚如黄宗羲所指出的,其学说“乃掀翻天地,非名教之所能羁络”。  王学的风靡,标志着程朱理学的衰颓;而“王学左派,,的诞生,以及晚明心学的泛滥,又说明了陆、王心学的衰颓。明朝末年,面对日益加剧的社会危机,理学家皆束手无策。无论是程、朱之“理”,陆、王之“心”和“良知”,对于内外交困、大厦将倾的朱明王朝来说,都只能是“可怜无补费精神”。反理学思潮正是伴随着宋明理学这两大学派的衰颓而出现的。  ……

图书封面


 全祖望评传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对全祖望的生平有了基本的了解。看得出作者很用心,当然部分观点有待商榷。给我留下印象较深的是全祖望以史家态度相对冷静地评判易代士人的选择,仅有义愤是不行的,在中国文化的土壤里它终归很难抵敌生存哲学的诱惑。连全祖望自己也不例外。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