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元帅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军事人物 > 叶剑英元帅

出版社:解放军(原解放军文艺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503320026
作者:纪学
页数:354页

作者简介

建军七十五周年之际,解放军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传记丛书”,其中包括朱德卷《红军之父》、彭德怀卷《雄关漫道》、刘伯承卷《新孙吴》、贺龙卷《洪湖曲》、陈毅卷《旌旗十万》、罗荣桓卷《庄严典型》、徐向前卷《高山魂》、聂荣臻卷《大漠长空》、叶剑英卷《每临大事》。九卷书以文学传记的形式,选取元帅人生经历的不同侧面和重要阶段,从探索元帅心灵和情感的轨迹入手,艺术地再现了元帅的独特形象,重新抒写了我军的光辉史册。丛书熟练运用了叙述语言、描述语言以及人物的生活化语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本书为其中的叶剑英卷。 
  本书以文学传记的形式,选取了叶剑英元帅人生经历的不同侧面和重要阶段,从探索他心灵和情感的轨迹入手,艺术地再现了叶剑英元帅的独特形象,重新抒写了我军的光辉史册。本书熟练运用了叙述语言、描述语言以及人物的生活化语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书籍目录

序曲 没叫叶剑英的时候第1章 追随孙中山 1 讲武堂改名  2 寻找  3 保卫大总统  4 参与办黄埔军校 第2章 风起云涌 5 与蒋介石争论  6 家乡县长  7 转向  8 两次起义 第3章 万水千山路 9 在江西苏区  10 踏上漫漫险途  11 草地风云 第4章 八年交锋 12 西安出使  13 南京之行  14 衡岳育人  15 重庆舌战  16 延安献计 第5章 北平军调 17 第一个回合  18 恢复交通之争  19 应付突然事件  20 保住两支部队  21 最后的斗争 第6章 迎接新中国诞生 22 中共中央后委书记  23 华北军大校长兼政委  24 首任新北平市长 第7章 主政广东 25 赣州决策  26 非常手段  27 指挥渡海作战  28 以经济为中心  29 受到批评 第8章 统帅部岁月 30 军事大演习前后  31 开创军事科学院  32 编写条令  33 主管全军教育训练 第9章 在激流中 34 为了军队稳定  35 二月抗争  36 流放的日子  37 重新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38 军委扩大会议 第10章 粉碎“四人帮” 39 思考  40 民心  41 酝酿  42 定计  43 10月6日第11章 历史新时期 44 寿诗怀  45 第三任委员长  46 请退 尾声 绵绵无尽落红情 附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书摘  经过香港,绕道越南海防、河内,叶宜伟来到昆明,跨进了云南讲武堂的大门,在登记学生的花名册上,他把自己的名字由“宜伟”改为“剑英”。    名字虽然只是一个人的符号,但有时也显示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和志气。“宜伟”改成“剑英”,显然是取“剑胆英武”之意,表明他对“剑”这种古老兵器的喜爱,再和他在东山中学读书时写的“倚天万里须长剑”、“也曾拔剑角群雄”等诗句联系起来,就更好理解了。  叶剑英这个名字,就这样第一次出现在云南讲武堂第12期的学生花名册上。  云南讲武堂是清朝末年设立的,光绪年间叫过武备学堂、新操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小学堂等名字,宣统元年正式叫云南讲武堂。和历朝历代的末世一样,统治者总想培养栋梁之材,以支撑将倾的大厦,结果却是造就了自己的掘墓人。当初清廷创办讲武堂的初衷是出于编练新军,对付民族民主革命,培养维护反动统治的工具,但从这里走出的人,都成了推翻清廷的中坚力量。云南讲武堂的两任校长蔡锷、唐继尧及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的朱德等讲武堂师生,响应武昌起义,参加昆明“重九”起义。当袁世凯背叛民国称帝后,又是蔡锷、唐继尧等人首举义旗,反对帝制,护国护法,出师讨袁,对于维护辛亥革命成果起到了重大作用。当时,唐继尧、赵康时、方声涛、罗佩金等教官都毕业于日本的士官学校,所以讲武堂完全沿袭日本士官学校的方法进行管教和训练,纪律严明,要求严格,绝对服从。  叶剑英进入讲武堂时,蔡锷已经去世,独揽云南省军政大权的是唐继尧。因为自己是唐继尧派人从南洋招来的学生,所以叶剑英第一次见到这位云南都督时,心里不免怀着敬畏之情。  唐继尧身着蓝色将军服,佩带上将军衔,足穿油亮带刺的马靴,在校长郑开文和各队长官的前呼后拥下走上了讲台。  唐继尧用严厉的目光扫视着笔直站在他面前的学生们,脸土有一种明显的得意之色。他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期间,南洋华侨资助过他巨额的军费,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而要想扩大军队,先取广西、广东,进而称霸中原,还需要南洋华侨的财力和人力,这些来自南洋华侨的子弟,不就是他手中的一笔财富、一支力量吗?  大概因为这个原因吧,唐继尧首先像一位历史教员,喋喋不休地讲起了云南的历史,从楚时顷襄王率兵进到滇池,说到诸葛亮出师南征,从吴三桂在云南割据叛乱,说到他同蔡锷一起挥军起义、讨袁护国……  立于学生队中的叶剑英,虽然也听出了唐继尧话中炫耀、吹嘘的意思,但还是有些佩服这位都督渊博的历史知识,立正站着,凝神静听。  “我们云南为何能偏师出中原,节节取胜,你们知道吗?”唐继尧提高了嗓门。  这一句问话,更是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目光。  唐继尧是不需要别人回答的,他继续说:“这就是因为有我们讲武堂将校师生的英勇善战。讲武堂师生能够这样英勇善战,又全赖学校以东洋日本为师,督导有方,培训有术。本校向以日本士官学校的宗旨为宗旨,全校学生都要服从铁的纪律,这就是严格专制,绝对服从。”  对唐继尧讲的许多东西,当时的叶剑英并不完全明白,但他大多是赞成的。他读过《三国演义》等历史书,对诸葛亮的南征、吴三桂的降清又反清,对袁世凯称帝、蔡锷护国等都是知道的。  可是时间不长,叶剑英对唐继尧的看法就改变了。  袁世凯称帝不久就一命呜呼,继任总统黎元洪与国务总理段祺瑞争夺权利,赶跑复辟的张勋,毁弃孙中山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拒绝召开国会,想以武力建立独裁统治,于是孙中山又掀起护法运动,进行护法战争。唐继尧表面上响应护法运动,暗地里向段祺瑞政府妥协,支持桂系军阀陆荣廷剥夺孙中山的职权。  唐继尧的这一切,都依靠在云南讲武堂培植的亲信和骨干。为了更严密地控制讲武堂,他让亲弟弟唐继虞当校长,打击拥护孙中山的长官和师生,亲手制订校规不许学生阅读其他书籍和报刊,封锁外界消息,禁止谈论政治问题……对这些,叶剑英从心里不赞成,并慢慢产生了反感。  唐继尧自称是王阳明的信徒,常到讲武堂讲王阳明的学说,什么“万事之理不外乎心”呀,什么“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呀,并要学生多读王阳明的著作。  叶剑英知道王阳明这个人,也读过王阳明的文章,但不熟悉王阳明的哲学思想。他便特意到图书馆借了一套王阳明的《王文成公全书》,在课余时间认真地阅读。  一天,唐继尧又到讲武堂来讲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讲着讲着,突然问学生:“阳明先生的学说深如瀚海,敝人略说一二,不知诸君领会没有?如有不明者,可以发问。”  沉默。学生们看着,谁也不吭声。  叶剑英站起来说:“报告,学生有不明之处,想请教都督。”  人们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叶剑英的身上。  唐继尧看了看,问:“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一科的?”  叶剑英:“报告都督,我叫叶剑英,是炮科的。”  唐继尧点点头:“好,你说吧。”  叶剑英:“知和行的关系,是哲学的一大问题,自古以来中国的学问家们争论不休。孔夫子说:‘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孟夫子说:‘人之所不学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墨经上说:‘知,材也,接也。知以目见,而目以火见,而火不见,惟以吾路知。’诸子百家对这个问题各持所见,不尽相同。请问,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的要者何在?是知先于行,还是行先于知?”  唐继尧抬头看看叶剑英,又低头翻了一会儿讲稿,反问道:“你认为呢?”  叶剑英:“谨遵都督教诲,学生以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是以知为行,以知代行,知源于行。”  “何以见得?”唐继尧问。  叶剑英:“因为王老夫子说过:‘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可见,凡是思念之萌,情感之动,意志之决,在他看来都是行。”  唐继尧轻轻点点头,说:“阳明学说可谓后继有人了。你还有什么不明之处?”  叶剑英:“还有一事请教都督大人。”  唐继尧:“说吧。”  叶剑英:“请都督大人示教,王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与孙中山先生的‘知难行易’有何异同?”  这时已背离了孙中山学说的唐继尧,对叶剑英提出的这个问题不感兴趣,但又不好明显地表示出来,就挥挥手说:“孙中山不能和王阳明比,他们的主张也不尽相同,敝人所说的是阳明学说,诸君要细心领会。今天就到此为止吧。”  唐继尧的不高兴,学生们看出来了,都为叶剑英捏一把汗。  不过,唐继尧并没有给叶剑英过不去,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似的,因而叶剑英得以继续在讲武堂学习。  P12-15

图书封面


 叶剑英元帅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诸葛一生为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这是毛泽东晚年时对叶剑英元帅的评价。
  •     写的很好,对于研究叶帅有很大帮助。
  •     挺好得,内容真实,印刷也停好的,价格也优惠的
  •     读书学习,学习伟人精神
  •     读读历史
  •     正版书社,活动价入手
  •     挺不错的,给个好评,送货时间也挺快!
  •     非赏好的一本书,孩子非常喜欢看
  •     这一套除了林彪没有,都买齐了,外公很开心。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