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 禅意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佛心 禅意

出版社:花城
出版日期:2008-9
ISBN:9787536053380
作者:檀丽
页数:170页

作者简介

《佛心·禅意》主要内容:想生活在充满烦恼、不安、纷争的世界里,还是生活在充满鸟语花香、安宁智慧的华藏世界里,都取决于你的心。心造就生命的一切感觉:痛苦、烦恼、得失、仇恨、恐惧、绝望、分别、快乐、喜悦、安详、慈悲、爱和同情……心,是最高的精神存在,不能以语言文字进行形状描述,不能以逻辑思维进行具体把握,只能通过自我进行直观体验。
心是快乐之本。无论人处于何种生活状态,心修得好,就是快乐。
清净心,是人的修好了的心。
清净心,无垢无染,无贪无嗔,无痴无恼,离恶行之过失,离烦恼之垢染,无所执著,心地空明清净、圆觉无碍。
人在尘世,有许多心。佛心、慧心、凡心都是心。
说心、道心、炼心、修心,都以心为主。佛性佛心、智慧之心、红尘有情之心,都能在人的心中找到。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辑  美的极致美的极致佛影佛缘鸟飞进皇宫心中的小鸟因果赤脚观自在禅定持戒精进布施智慧忍辱野狐林中的野雉意志坚定的舍利弗鱼绳上的鱼腥味小白象功德的力量捕蛇缘美女信心如手自觉的心相由心生无限扩大的因缘链出家众水可成乳也可成毒蜘蛛网琉璃心菩提本无树泡沫第二辑  快乐的秋蝉快乐的秋蝉天的恩泽漫步今天的花破除烦恼修正生命慈悲感恩心竹林观音舌如刀剑随喜生与死轮回生命可贵火再生因缘云层外的天空烦恼的重量烦恼和欢喜农人插秧野渡船夫小沙弥虾子有识如戏自焚的香木羊儿的泪水靠自己最好租客的荒凉第三辑  真正的爱真正的爱不着一物是菩提经霜的竹子死放下愚妇砂砾女子上帝的路前世今生启蒙祈求疾病姐弟贪自傲的结局有情众生生命的两端生命的轻与重心存高低老祖母花开花落快乐之门孩子的天空人生有一种活法永生

编辑推荐

  心是快乐之本。无论人处于何种生活状态,心修得好,就会快乐。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一念一清净,心似莲花开。《佛心·禅意》带您进入禅的世界!

前言

  有一个这样的世界,叫华藏世界。  这个世界充满了光,每一个觉悟了的生命都流泻出光明,闪耀在四面八方;这个世界充满了觉悟、快乐、安宁和光明,充满了法海、珍宝、鲜花和美丽的彩云;有许多优美的狮子座;有许多华美的幡盖,给我们带来觉照的温暖和喜悦;这个世界有无尽的内在空间和外在空间以及无尽的自由给每一个人;有许多充满力量、自信、威严和喜悦的生命。  这是一个非常快乐的能让人彻底享受生命的世界。  这个世界是《华严经》里讲述的世界。一部优美的经典讲述了一个优美的世界。  华藏世界是这样的美!这么美的世界在哪里?  就在你的心里。伸手可及。  这么美的世界其实就是你内心的产物。  想生活在充满烦恼、不安、纷争的世界里,还是生活在充满鸟语花香、安宁智慧的华藏世界里,都取决于你的心。  心造就生命的一切感觉:痛苦、烦恼、得失、仇恨、恐惧、绝望、分别、快乐、喜悦、安详、慈悲、爱和同情……  心,是最高的精神存在,不能以语言文字进行形状描述,不能以逻辑思维进行具体把握,只能通过自我进行直观体验。

内容概要

檀丽,湖南人,现居广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四届高研班学员。出版有长篇小说《紫丁香》、《爱城》,散文集《隔世的灵魂》,童话寓言集《美丽新童话》。另发表有大量小说、散文等。

章节摘录

  第一辑 美的极致  美的极致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佛陀来到瓦拉那西。当他到达那儿时,他停留在城外的一棵榕树下。那是一棵很大的榕树。  当时,日已偏西,阳光斜照着云朵和大地,染红了云朵也染红了大地。佛陀坐在树下,很安静很放松地坐着。夕阳透过浓密的树叶照射在他身上。  瓦拉那西的国王正坐着马车过来。国王拥有他想拥有的一切,拥有世界上每个人都欲求的一切。然而,他却满脸忧伤,坐着马车要去山里自杀。他拥有世上所有的一切,却要去自杀。因为他觉得很疲倦,很挫折,觉得一切都没有意义没有价值。  无意中,国王看到榕树下很安静地坐着一个人,那个人看起来很美,身上散发出光辉。  那个人身旁放着一个乞丐碗,可那个人很美,很端庄、很安详,金碧辉煌,连落日的余晖都无法与他相比。从他身上散发出来的深深的宁静笼罩着他,也笼罩着他周围的一切,使他的周围环绕着一个由他创造出来的非常宁静和安详的空间。  国王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宁静,不是死一般的寂静,是一种有着深深蕴涵的宁静,一种活的、充满内容的、端庄的,比落日余晖都要美丽的宁静,一种由内心散发出来的可以创造环境的美。  国王停下马车。他想:“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既无权势也无财富,但却如此喜悦如此安详。也许,人生中还有一些东西是需要我去寻找的……”  于是,他问佛陀:“你只有一个乞丐碗,只有一个乞丐碗的你怎么会这样终极地快乐?我拥有一个那样大的王国都不快乐!”  佛陀睁开他那莲花般的眼睛……  面对那双眼睛,国王不由自主跪了下来——国王见到了世界上美的极致。他不能相信世上还有那样的眼睛:眼睛里空空如也,却充满了自在和光芒、喜悦和快乐、安详和内容。  佛陀说:“我能理解你,因为我和你一样,也曾是国王的儿子。享尽荣华富贵。我知道拥有一切却一无所有的痛苦。但你现在看我的眼睛,我的眼睛告诉了你所有的一切。你有一天也会像我这样。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发生内心的变化,都有可能让自己开悟。”  国王认识到生活的喜悦和快乐是由内心散发出来的,不是他所拥有的外在的一切所能给予的。  国王打消了自杀的念头,他要去寻找那些他还没有找到的东西。  佛影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佛带着弟子舍利弗来到祗桓,在那里歇脚。午后四时左右,佛和舍利弗从打坐中起立绕行。这时,一只鸽子正受到老鹰的追赶。鸽子惊恐不已拼命飞,想逃离鹰的利爪。当鸽子飞到佛的旁边停下来时,佛的步伐正经过那里。当佛的身影遮住鸽子时,鸽子感到全身安稳,不再惶恐和发抖,也不再出声。接着,当舍利弗的身影停在鸽子身上时,鸽子又发出叫声,惶恐不安的状态完全像刚才一样。  为什么在佛的身影里,鸽子无比安宁,而在舍利弗的身影里,却惊惶如故?  佛说,这是因为舍利弗没有完全去除贪、嗔、痴三昧,所以,他的影子不能使鸽子感到安宁。  接着,佛要舍利弗观察这只鸽子的世代命运。舍利弗即刻进入宿命智的三昧,意欲观察这只鸽子的命运。然而,他只观察到鸽子过去的八万大劫,再往前就茫然一片。接着他又进入愿智三昧观里,他看到这只鸽子将来的八万大劫,再往后也是茫然一片。  佛告诉舍利弗说:“这只鸽子超越许多声闻与辟支佛(都是佛弟子的最高果位)所能知道的界限,在无限大劫里,始终都属于鸽子身。之后,待它的罪受完后,才能离开鸽子身,投生到五道里轮回,接着,才能出生为人。经过以后五百代,才能得到聪明的资质,会做一个在家信徒,尽心遵守五戒。之后,他会发心,希望将来成佛。另外,再经过数不尽的岁月,他会实践六波罗蜜,具备十德,这样才能成佛。待他度完无量众生到彼岸后,才会好不容易进入毫无欲望的涅粲里。”  这个故事让我记忆深刻,不仅是因为舍利弗因此事而在佛的浩瀚智慧前汗颜,更是因为在巨大、威严的佛影里,惊恐不安的小白鸽感到了如水的清凉和无比的安宁。  我们的人生就像那只鸽子,一生都在惊恐中飞行,受着欲望、烦恼、贪婪、妄想这只老鹰的追赶。  惊恐不安,烦恼不堪,是人生的真实写照。  就像只有完全去除了贪、嗔、痴三昧烦恼的佛影才能让小白鸽感到真正的安宁一样,尘世里每个惊恐的生命只有努力去除贪欲、嗔怒和愚痴的烦恼,才能生活得安宁自在,才能找到最终的精神乐园。  欲望太多,意味着痛苦太多。一个充满欲望的人,是最痛苦的人。  妄想太多,意味着神思太浊。一个处处妄想的人,是最疲劳的人。  大美无言,大音希声,大道至简。  越简单越快乐,越纯真越安宁。快乐安宁,才是生活的真谛。  佛缘  佛经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当佛和弟子阿难进入舍卫城行乞时,目睹一位贫困的老母站在路边。阿难禀告佛说:“这个人值得怜悯,佛非救她不可。”  佛告诉阿难说:“佛跟这个人没有缘。”  阿难说:“佛走过去靠近她,她若看见佛的卓越姿态和光明,大概会起欢喜心,借此产生因缘才对。”  果然,当佛走去靠近她时,她转过身子,背向着佛。无论佛从东南西北哪一面走近,她都会马上转过身子背对着佛。佛从下方抬头仰视,她就往上看;佛从上方走来,她就低头朝下;佛从地下出来,她就用双手遮眼,无论怎样都不想看见佛。  佛对阿难说:“除此之外,还能制造什么因缘呢?”  那个贫困的老母终究没有得救的因缘,所以不能看见佛。  对此,佛解释说:“要碰见佛很难,就像优昙波罗树开花一样。再比一个喻说,也像雨水一样,虽然雨水很多,到处都很容易取得到,可是,饿鬼的喉咙却常常渴得发干,始终得不到水喝。”  要有缘才能碰到佛!没有缘,很难碰到佛!  同样,世上的人做朋友、做恋人、做夫妻、做家人,都是有缘的,这一个“缘”字概括了人与人之间林林总总的关系。  有缘还是无缘,凭的是人无法预知的因缘和人自身的努力。  缘有良缘和孽缘,凭的也是人无法知晓的因缘,这因缘在过去不知多少年的生命历程中已经种下、生长,留待给今世和来世结果和受用。多结善缘,百益而无一害。而人茫然无知,总在今生今世里毫无顾虑地造着新的业,结下新的恶缘。  无论是人的良缘还是孽缘的缔结,都在于人自身的行为,是名副其实的自己种树自己乘凉,自己种瓜自己收获。  就像舍卫城里那个贫困的老太婆,佛怜惜她,以慈悲心愿从每一个方向去接近她,让她看见佛产生欢喜心,借此产生因缘,并藉此去救助她,但她却无论从哪一个方向都避开佛,因而也就失掉了这因缘。  佛作了那么多的努力,贫困老母都避开了,所以,佛对弟子阿难说:“除此以外,还能制造什么因缘呢?”  世上的雨水很多,饿鬼就得喉咙发干;佛就在老太婆身边,老太婆就是得不到救助,这都是他们自己的缘故,他们不愿去缔结一个良好的因缘。  只要人自已努力和愿意,佛在每一个人身边。每一个人看见佛的卓越光明生起欢喜心,每一个人都会得到佛的救助,和佛结一个美好的缘。  鸟飞进皇宫  佛陀曾讲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说的是鸟飞进皇宫的故事。  佛陀说: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只鸟从一扇窗子飞进皇宫,在房间里飞了一阵后——房子里很舒服,皇宫里的那种灯光,那份温暖——然后,它又从另一扇窗子飞出房间。佛陀说,人生就是如此——只是一个片刻的温暖,一个片刻的舒适,一个片刻的皇宫,以及片刻的欢乐,然后再度跳进空无。  佛陀是想说,我们来自空无,然后又走向空无,只是在中间的部分有一个短暂的梦。  在这个短暂的梦里,佛陀比喻的是皇宫的生活。因为佛陀在家时,是太子,过的是皇族生活,所以,他认为那片刻的欢乐如在皇宫里一样。  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过着平民的生活,没有皇宫的灯光和皇宫的温暖,在那短暂的梦里,有着许多困苦和纷扰,许多贫穷和不安。  在从空无走向空无的过程中,他们经历的不是皇宫,虽然也有温暖,也有灯光,但都不是太多,更多的是为生存苦恼,为爱情折磨,为疾病所苦,是对日益走近的衰老和死亡的恐惧。情路的坎坷、生活的艰辛,充满了这短暂如梦的人生。当这样的人生走完后,再去到一个空无的世界。  佛陀出家前享尽荣华富贵。优裕的生活、尊贵的地位、疼他的父母、美满的爱情、可爱的孩子,这些让无数世俗之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对佛陀来说,唾手可得,然而,他厌倦这一切,抛弃这一切,去寻找精神的最终归宿。  在经历了所有世俗的荣华富贵后,智慧高、慧根深、资质好的人,会去寻找让精神安宁、让灵魂喜悦的归宿。  从空无走向空无,中间那短暂的皇宫的梦是无法满足一颗像佛陀那样的很高的心的。  心中的小鸟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故事说,有两只小鸟住在同一棵树上,它们长得一模一样。其中一只鸟栖息在最高的树枝上,完全宁静,一动不动地闭着眼睛,停留在内心的某一个地方。另一只鸟儿栖息在最低的树枝上,从这根树枝跳到另一根树枝,渴望这朵花又渴望另一只水果,跟这个竞争又跟那个竞争,嫉妒这个又嫉妒那个,一直坐立不宁、躁动不安。  慢慢地,那只坐立不安的鸟儿感到很疲倦,因为它一天到晚老是动来动去。有一天,它往上看,看到树枝顶上有另外一只鸟儿,那只鸟儿和自己一模一样,就像是自己的复制品,但是它非常安静,好像树枝下的那只鸟儿不存在一样。  那只坐立不安的鸟儿被那种宁静吸引,开始往上飞,飞上更高的树枝……和那只宁静的鸟儿越来越近,最后合二为一。  故事是想说,本来这两只鸟儿并不是两只,它是人意识的两个层面,每一个人都有这两个层面。在生命的树上,你最内在的观照栖息在树枝上,由深深的宁静所产生的一切美和一切光辉,都在散发出来。而树枝下的那只鸟儿,内心充满竞争、嫉妒、愤恨、抗争、嗔恨,做了许多事,感到挫折又挫折……  这是每个人心灵中的两个层面,就看你生活在哪个层面。  许多人都生活在树枝下的那只小鸟的层面。他们从一出生时起,就开始向外追求,追求学业成就、功名利禄,生活在由种种欲望所产生的悲伤和烦恼中。有钱了,害怕钱失去;有权了,害怕权力被剥夺;恋爱了,害怕失恋……一个人时,害怕寂寞,而将无谓的瞎忙填满自己生活中的每一秒,不让自己有一点空闲。很少有人会向内在观察,去发展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  其实,一个人安静独处是很美的状态。向自己的内心看,观察内在,将一切纷扰的外缘都丢出去,将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种种欲望、愤恨、不平都丢出去,只让自己安安静静地待着,寻找一种由喧嚣和热闹所无法比拟的宁静的喜悦,发展自己的平等心、安详心,让自己内心的那只坐立不安的小鸟飞上树枝,飞到安静的小鸟处,做一只安静的小鸟,让你的生命达到喜悦安乐的境界。  因果  佛经中说,佛陀虽然功德圆满,但也受过九种罪报,这是在过去无数世里所积下的。  第一种是曾受一位单身女修行者和五百阿罗汉恶言恶语一番;第二种,一位女婆罗门,把木盘暗藏身上,表示自己怀了孕,大骂佛和自己发生过关系;第三,佛的表弟修行者提婆达多从山上推下岩石,意欲加害佛,但只伤了佛的脚拇指;第四,突然倒下的树刺伤了佛的脚;第五,许多释迦族的子孙被杀死;第六,曾被一位婆罗门邀请,却吃了马吃的麦食;第七,受到冷风的吹袭,脊背会发痛;第八,苦行了六年;第九,走到婆罗门的部落前行乞时,一无所获,托着空钵回来。还有在冬至前后的八个晚上,寒风破屋吹来,阵阵作响,迫使佛要了三衣御寒。而且身上发高烧,迫使弟子阿难站在背后摇扇。  其中那位想杀佛陀的提婆达多也因此造业而受到惩罚,断送不少善根,而活活下到了地狱。  在面对无数世里所积下的果报时,佛以圆满的智慧,停止了因果的链条。  还曾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杀过人的人在杀人后出家,修行持戒,做了高僧。十八年后,一队士兵冲入寺庙,其中一个小兵,看见高僧,举起手中的箭就想射。高僧明白这是自己十八年前所造的业报,因此,坦然受死。当小兵明白其中的因缘后,毅然放下箭。小兵说,冤冤相报何时了,还不如不再报,中止行为,扼断因果相报的链条。  凡事,还在于自己身、口、意三方面的行为,无论因果,还是善恶。  赤脚观自在  在寺庙和画像里,见到的观自在菩萨像都赤脚。赤脚观自在菩萨为什么不穿鞋?  原来,有一个这样的传说故事。  故事说观自在菩萨在得道之前,叫妙善公主。妙善公主去须弥山寻找雪莲花,一路上经历了诸多困苦。在经过金轮山时,碰到一伙吃人的长毛人,长毛人将妙善掳入深山。在危险时刻,毛人看到妙善脚上穿的草鞋,感到很稀奇,妙善便趁此机会把背包里的上百双草鞋丢出去,趁毛人争抢草鞋之际,夺路而逃,从而获得一条生路。  妙善为啥会有那么多草鞋?原来是她因一心想出家而在王宫中被父王罚做苦工时编织的。没想到,她所受的苦役救了她一命。  从此,妙善便不再穿鞋。得道后的观自在像便都是赤足的了。  曾有施主想送僧鞋给她,被她谢绝。她说:前次在宫中因一心信佛而罚织草鞋,今番因草鞋而逃出死地。因果相抵,草鞋对自己的缘法已尽,不可再在此另种因果。况且草鞋对自己有救命之恩,虽然它不是人,也万无再践踏之理,故自此以后不再穿鞋。  因受罚而受苦,却因这受罚而得救,因果相抵,缘法已尽。如果再穿它,必定有新的因果出现,践踏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鞋子,是种新的因。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从此可见一斑。  对无情的草鞋,菩萨尚如此慈悲,那对有情众生,更勿须言。  但在我们这些有情生命中,又有多少人能想到因果相连?能想到情义相报?  ……

图书封面


 佛心 禅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老实说,很一般的书……
  •     正在细细品读。
  •     很好的书
  •     很宁静
  •     不是每个人都喜欢这样的书,可能会觉得很高深,但是这本书并没有深奥的言辞,讲的都是浅显但常常被我们忽略的道理,要是你能像书里讲的那样对待人生,你将会活得轻松、坦然。是本好书~~
  •     平时看看能让人看得宽些
  •     佛心 禅意 好书
  •     看过,还不错
  •     心灵的的体会
  •     不到200页的书,相对来说有点贵了讲的道理都是众所周知的,不如买几本读者看看
  •     跟在书店买的一样,性价比高
  •     很受用
  •     很有韵味
  •     很喜欢这本书,很有哲理,会晤到其个中道理,很好。
  •     其实我就当他科普玩意啦
  •     内容还算不错,就是装订太一般,都掉页了。。反正我这本是这样。。。
  •     。09年在上海生活的时候,出地铁等朋友时,就进到书店看看,在加上平时也爱在书店买书,无意中在书架上看到,就翻开来看(架上就2本),看着看着就放不下了,直到朋友电话,立即买来就读!也是从这本书开始,对佛教和禅学,有了更多的了解!人生在世,总要经历很多,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我们的“心”,它会生病,会受伤,会难过,会不知所措,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怎样让自己的“心”解脱货释怀呢?建议当友们可以看下!会受益匪浅的!对我的影响很大,“心”开了,活了,人自然就活了!希望每一位朋友都能开开心心的活着!。
  •     很有境界~里面的哲理小故事很有韵味。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