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运动思潮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宗教改革运动思潮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月
ISBN:9787500474890
作者:阿利斯特·麦格拉思
页数:318页

作者简介

在大多数国人眼中,宗教改革运动只是西方漫长历史长河中年代久远的事件,至于这场运动所由发生的思想根源,改革中所涉及的神学教义,我们却了解甚微,更不用说它对包括今天的东西方在内的整个人类社会及基督教会所带来的影响了。
如果我们可以把宗教改革运动比作一棵树的话,透过《宗教改革运动思潮》这本书,读者可以洞察这棵树所赖以汲取养分并向各个方向伸展的树根——改教家所共同关注的“因信称义”、“预定论”、“回到圣经”、“圣礼教义”、“教会教义”等基督教神学思想;也可以直观地看到其粗壮挺拔的树干及其繁茂的枝杈——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众派别和个人,比如路德的信义宗,加尔文的改革宗,以及茨温利、梅兰希顿、布塞等人,以及浓郁的树叶——众派别和个人在改革中所坚持的同中有异的改革措施和神学教义;并且可以看到它的丰硕果实—— 改革所取得的成功,以及带给教会及人类历史的重要影响。
作者动态地展现了宗教改革运动从改革的呼声到发生、发展、结束的整个过程,以及这场运动得以展开的背景,比如人文主义和经院哲学等伟大的思潮运动、极端的宗教改革运动和罗马天主教等其他宗教意识形态,以及16世纪早期的帝国城市的政治和社会实况,从其中凸现出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神学观念

书籍目录

中文简体字版序
蔡序
陈序
原书序
如何使用本书
1 导论
改革的呼声
“宗教改革运动”的概念
信义宗的宗教改革运动
改革宗教会
极端的宗教改革运动(重洗派)
天主教的改革运动
印刷术的重要性
宗教改革运动的社会背景
改教家的宗教观念
宗教观念的社会角色:日耳曼与英格兰

2 中世纪晚期宗教
民众宗教的增长
反教权主义的兴起
教义多元主义的兴起
权威的危机
英格兰的个案研究:罗拉德派

3 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运动
“文艺复兴”的概念
“人文主义”的概念
古典学术与语言学
文艺复兴的新哲学
克里斯特勒对人文主义的观点
Ad,fontes:回到本源
欧洲北部的人文主义
欧洲北部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反应
欧洲北部人文主义的观念
瑞士东部的人文主义
法兰西的法律人文主义
英格兰的人文主义
鹿特丹的伊拉斯谟
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运动的评价
人文主义与瑞士宗教改革运动
人文主义与维腾堡宗教改革运动
宗教改革运动与人文主义的张力

4 经院哲学与宗教改革运动
“经院哲学”的定义
经院哲学与大学
经院哲学的类型
唯实论对唯名论
“帕拉纠主义”与“奥古斯丁主义”
新路派(“唯名论”)
新奥古斯丁派(“奥古斯丁主义”)
中世纪经院哲学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冲击
路德与中世纪晚期经院哲学的关系
加尔文与中世纪晚期经院哲学的关系
经院哲学的社会处境

5 改教家生平导论
马丁·路德
茨温利
梅兰希顿
布塞
加尔文

6 因信称义的教义
奠基性主题:借基督得救赎
恩典的概念
马丁·路德的神学突破
称义的教义
路德早期的称义观
路德对“上帝的义”的发现
称义之信心的性质
路德称义的教义的原因和结果
“法律式称义”的概念
改教家对称义的分歧
称义与瑞士宗教改革运动
后期的发展:布塞和加尔文论称义
天主教的回应:特兰托公会议论称义
称义的性质
称义之义的性质
称义之信心的性质
拯救的确据

7 预定的教义
茨温利论上帝的主权
加尔文论预定
后期加尔文主义的预定
恩典的教义与宗教改革运动

8 回到圣经去
中世纪时期的圣经
“传统”的观念
圣经的武加大译本
圣经的中世纪地方语言译本
人文主义者与圣经
圣经与宗教改革运动
圣经的正典
圣经的权威
传统的角色
解释圣经的方法
解释圣经的权利
天主教的回应:特兰托公会议论圣经

9 圣礼的教义
圣礼与恩典的应许
路德论圣礼
路德论真实临在
茨温利论圣礼
茨温利论真实临在
茨温利论婴孩洗礼
路德与茨温利的对比:总结与评价
加尔文论圣礼
天主教的回应:特兰托公会议论圣礼

10 教会的教义
宗教改革运动争论的背景:多纳徒派的争议
宗教改革运动教会观的思想背景
路德论教会的本质
极端派的教会观
路德教会教义的张力
加尔文论教会的本质
教会的两个记号
加尔文论教会与宗教法庭
加尔文论教会的角色
教会大公性的争论

11 宗教改革运动的政治思想
极端的宗教改革运动与俗世政权
路德两个国度的教义
茨温利对国家与地方官员的看法
布塞对地方官员与教会事奉的看法
加尔文对地方官员与教会事奉的看法

12 宗教改革运动思潮的扩散
扩散的自然途径
地方语言
书籍
民众的交流
教理问答
信条
加尔文的《基督教要义》

13 英格兰宗教改革运动思潮
英格兰宗教改革运动的起源:亨利八世
英格兰宗教改革运动的巩固:从爱德华六世至伊丽莎白一世
在英格兰宗教改革运动中的因信称义
在英格兰宗教改革运动中的“真实临在”

14 宗教改革运动思潮对历史的影响
对世界持肯定的态度
新教工作伦理
宗教改革运动思想与资本主义的根源
人权与有据弑君的概念
宗教改革运动思想与自然科学的出现
结论
附录1神学及历史用语汇编
附录2主要原始资料的中英译本
附录3主要期刊和资料的标准缩略语
附录4如何引用主要的原始资料
附录516世纪引用《诗篇》的方式
附录6宗教改革运动的最新书目
附录7政治与思想历史年表
精选参考书目
中英对照索引

前言

  本译丛选择现代西方学者的思想史研究经典为译介对象。迄今为止,国内译介西方学术著作主要有两类:一是西方思想的经典著作,例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等等;二是现代西方思想家诠释西方思想史的著作,例如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等等。然而,国内学术界对基于专业专精于学术富有思想底蕴的学者型的阐释性著作却甚少重视,缺乏译介。这就忽视了西方思想史研究的重要一维,也无益于西方思想史的真实呈现。西方学术界的实际情况却是相反:学者们更重视富有启发性的专业研究著作。这些著作本着思想的历史作历史的发微,使思想史的客观、绵延和更新的真实脉络得到呈现。本译丛希望弥补这一空缺,挑选富有学术内涵、可读性强、关联性广、思想空间宏阔的学者型研究经典,以呈献于中国学术界。  本丛书以“历史与思想”为名,在于显明真实地把握思想脉络须基于历史的把捉方式,而不是着意于把一切思想史都诠释为当代史。唯有真实地接近思想的历史,才可能真实地接近历史鲜活的涌动。

内容概要

阿利斯特·麦格拉思(Alister McGrath),当代杰出的福音派神学家和教育家,曾任英国牛津大学威克里夫学院历史神学教授、威克里夫学院院长;现任英国国王大学(King’s College)神学、宗教与文化中心主任。麦格拉思是一位影响广泛的福音派作家,他的研究范围包括历史神学、宗教与科学、基督教灵修学等。他的《上帝的义》、《追寻真理的激情》、《科学的神学》等神学著作使他跻身于当代最杰出的福音派神学家之列。他也是一位出色的基督教教育家,能将复杂的问题梳理得清晰易懂。他所编著的神学教材,如《基督教神学手册》、《基督教神学原典菁华》、《历史神学》等被神学院和大学广泛使用。

章节摘录

  2 中世纪晚期宗教  中世纪晚期是宗教改革运动的背景。在近年的学术著作中,越来越多人强调要将宗教改革运动置于中世纪晚期的处境,并把对中世纪晚期、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的研究成果,互相参照。这些领域的分割(例如,通过各自的大学讲座教席、期刊与学术团体),大大妨碍这种综合与落实的过程,但这过程对了解宗教改革运动的观念是极为重要的。在接下来的两章中,我们会仔细检讨在中世纪晚期欧洲两股最重要的思想力量:人文主义(humanism)与经院神学(scholastic theology)。本章处理的是中世纪晚期宗教的一些基本要点。  民众宗教的增长  对于宗教改革运动背景的较旧研究,经常试图把中世纪晚期描绘为一个宗教没落的时代。这样,部分地反映了这些研究对15世纪抨击教会的文献采取的不加批判的态度。现代研究运用了较为可靠的标准,显示了恰恰相反的情况。从1450至1520年间,德意志地区正经历了民众宗教(popular religion)敬虔的显著增长。这点尤其清楚见于莫勒的专文《1500年间德意志的宗教虔诚》(Piety in Germany around 1500)。  莫勒基于一系列的研究,证明从各方面最可能的客观标准看来,在宗教改革运动前夕的德意志地区,民众宗教出现了惊人的增长。从1450至1490年间,奥地利上层贵族所资助的弥撒数目持续增加,这在1490至1517年间 27达到顶点。宗教互助会的成立蔚然成风,目的是让互助会成员逝世之时,可以聘请教士为其举行弥撒。这些团体基本上是由穷人捐献而成立的。这种情况存在的本身,关乎死亡与永生的信仰——例如炼狱与圣徒代求的观念。单单在汉堡一地,在宗教改革运动前夕,就有99个这样的互助会,大多数更是在1450年之后才成立的。兴建教会的工程,在15世纪后期十分蓬勃,正如朝圣与收集不同圣物的时尚一样。15世纪被形容为“神秘主义文学膨胀的时期”[奥伯曼(Heiko A.Oberman)],反映了民间对宗教兴趣的增加。正是这种民间对宗教的兴趣,引致对建制教会的批判,指其不能尽上其应有的责任。这种批判在以前的研究中,被说成是宗教衰落的证据,但这实际上却是指向宗教的兴盛。有趣的是,这些宗教敬虔的兴盛,似乎大部分局限于平信徒会众;当时的圣职人员没有显示出任何属灵更新的征兆。整个境况预备了反教权主义(anti—clericalism)的兴起,圣职人员则被视为只是利用此种对宗教的新兴兴趣,而不是培养之。  反教权主义的兴起  “反教宗主义”(anti—papalism)与“反教权主义”是15世纪日耳曼宗教现象的重要一环。反教权主义出现的一个因素,就是显贵的圣职人员素质恶劣。在文艺复兴的意大利,教区的教士通常没有受过什么训练;他们的有限知识都是源自观察、协助和效法较年老(却不一定较有智慧)的同工。主教辖区的巡访,往往显示教士是知识浅陋的,或经常遗忘了他们的日课经(breviaries)。教区圣职人员的恶劣素质,反映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低下:在16世纪初的米兰,专职教士的薪酬比没有技术的工人还低。许多人借着贩卖牛马,才足以糊口。同一时期在法兰西的农村地区,低阶教士的社会地位大概等同于流浪汉:他们不用缴税,免受民事起诉,免服兵役,差不多与当时四处流浪的乞丐没有分别。  圣职人员可以豁免大部分的课税。这样的宽免成为许多民众愤怒的原因,尤其是在经济困难的时候。在法兰西的奠城主教辖区中(这地方在1521至1546年间成为宗教改革运动活跃分子的中心),圣职人员获豁免一切形式的税项,包括与军需供应和驻防有关的费用——这激起了当地相当大的愤慨。在卢昂的主教辖区中,民众抗议教会在16世纪20年代严重失收时还借着售卖谷物而大发横财。圣职人员免受民事法庭的起诉,进一步把圣职人员与市民大众隔离开来。  在法兰西,16世纪20年代的粮食危机,在巩固反教权主义的态度上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拉杜里(Le Roy Ladurie)在对朗格多克(Langue—doc)的著名研究中,指出16世纪20年代见证了扩展和复苏过程的完结,那段过程是百年战争之后两代人的特征。自此以后,一场危机开始出现,包括瘟疫、饥荒,以及贫农迁往城市寻找食物和工作。同样的模式,现在已被视为当时法兰西卢瓦尔河(Loire):l匕部大部分地区的情况。这场粮食危机,把民众的目光集中于劳动阶级与教会建制之间的巨大社会差距。  文艺复兴晚期在法兰西的主教大多数是贵族出身,这个趋势见于一个又一个的主教辖区。在莫城,教会建制的较高阶层都是出身自城市的贵族阶级,在布理(Brie)全地的高级教士就是这样。同样的模式可以见于卢昂,正如加尔文的出生地努瓦永(Noyon),当地的汉格斯(de Hangest)家族垄断了教会的事务,掌握任命的实权,而且在超过四分之一世纪中,提供了大部分豁区的主教。在朗格多克省中,高阶的圣职人员大多是门外汉,往往是由贵族以王室任命权强加在主教辖区中。这些圣职人员甚少留在他们的辖区中,只把他们的属灵和现世责任,视之为不劳而获的收入来源,并用来促进在其他地方的政治雄心。主教与高级教士的贵族背景和地位,使他们远离工匠和农夫并隔绝于16世纪20年代的经济危机之外。16世纪20年代高级教士(主要是建基于乡镇和城市)与农民之间的紧张关系不断加剧,构成了宗教改革运动在法兰西起源的背景。  在16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的西欧大部分地区,人文主义者圈子对教育新的强调,导致教会建制被视为反动的、敌视新学问的,而且受到教育的发展与强调信仰的个人应用所威胁。16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的作品显示,圣职人员的衣着喜爱维持旧款的、散漫的样式,以致他们几乎不会被视为教师、属灵导师或道德榜样。拉伯雷(Rabelais)不是唯一揭露和嘲讽修士陋习的人,伊拉斯谟也不是唯一批评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的枯燥和圣职人员的不当者。  反对教宗的情绪,在文艺复兴的晚期也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德意志地区。这类针对教宗的敌意的发展,往往涉及教宗是由意大利人掌握的看法。对教宗的敌意,在受过教育的阶层以及统治阶级中可能最为强烈,‘他们对教宗干涉地方教会与政治事务深感愤慨;至于对圣职人员的敌意,则在平民百姓中间最为严重,尤其是在乡镇中,他们不满圣职人员的特权(例如豁免赋税),另外圣职人员也经常像当时日耳曼的地主那般压制农民。研究指出,对于反教权的传统与反教宗的情绪,显然存在于一种所谓“教会的牢骚文学”中路德在他著名的改革论文《致德意志贵族书》(Appeal to the Ger—man Nobility)中,列出了教宗与圣职人员的陋习,类似一个世纪之前流行的清单。路德似乎是承接了对教会长期不满的传统,借此为他的改革方案赢取支持。  在一般日耳曼人民的心中,路德与其他诸如胡腾(Ulrich von Hutten)等人,都被视为针对教会压制的解放者。此外,有证据显示日耳曼的民族主义,受到反教宗与反意大利情绪的煽动,在1517至1521年间达至高峰。当时出现了一种流行的传说,认为日耳曼是上帝拣选成就其旨意的国家民族。虽然各传说于l530至1560年间被人文主义者逐步除掉,仍然有许多人视当时由路德领导的日耳曼宗教改革运动为神圣的默示与引导。当然,这现象不只限于德意志地区,例如在英格兰罗拉德派的运动(Lollard move—ment)也有相同的特征。  关于中世纪晚期民众宗教的兴盛,最后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某种程度上,民众宗教可说是企图将神学家的抽象观念转化为一些较具体事物的一种尝试。洗礼、婚姻与死亡成为一些充斥着民间信仰与习俗的事情[通常称为“民俗宗教”(folk religion)],虽然这些事情起初是源于神学家所写的课本,最终却往往没有什么关联。民众宗教通常是以农村社会的事务为中心,反映了他们的生活节奏和季节。这类农业社会的耕作需要(例如制备干草和收割庄稼),深深结合在民众宗教的仪式中。因此,在法兰西莫城的主教辖区中,宗教礼仪提升至防止动物与婴孩的疾病、瘟疫与眼疾,或祈求年轻妇女找到合适的丈夫。  中世纪晚期民众宗教最重要的元素,可能是一连串有关死亡的信念和习俗,其中必然有一位教士参与。出席这些死人礼仪的费用是十分昂贵的,反映在宗教互助会(fraternities)的兴起中,这类团体就是为了预备其成员可以得到合适的礼仪而设的。正如上文所述,在经济困难之时,难免出现反圣职人员的情绪,因为圣职人员似乎就是从赤贫的活人为他们死去亲属的忧虑中谋取利益。

图书封面


 宗教改革运动思潮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麦格拉思(Alister McGrath)/文 蒋力今/译16世纪的宗教改革被公认是基督教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虽然宗教改革开始于西欧,但是它对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探讨宗教改革的重要性。或许,宗教改革被视为一场急需的更新运动。重要的改革家——例如马丁·路德(1483-1546)和加尔文(1509-1564)——认为他们是在恢复教会在新约圣经中的根基。他们认为教会已经失去了方向,回到根基才能让教会自我更新和复兴。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宗教改革挑战教会回归新约圣经所阐明的教会和福音的异象。当改教家强调改革,更新和复兴这一过程的重要性时, 他们常常谈及:“基督教全面重生”。有时,宗教改革也意味着挑战现存的一些观点。这些思想和实践的圣经根基是什么?例如,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允许神父在圣餐礼中领受饼和杯,但是平信徒却只能领受饼,为什么?其圣经根据是什么?路德认为这种做法是没有历史和神学根据的, 也是需要评估和改变的。路德也认为教会不理解新约圣经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罪人被神接纳是借着恩典,而不是因为他们的功绩。改教家所开始的运动是要在新约圣经的光照下重新审视基督教的思想和实践,而这运动并非一劳永逸的。宗教改革开始了一个持续的反思和反省的运动, 总结就是,“教会必须经常自我改革”。此思想是建立在使徒保罗著名的观点之上,保罗对帖撒罗尼迦的教会说:“凡事要察验,善美的要持守。”(帖前5:21) 因此宗教改革是寻求正确的基督教信仰。它意味着避免自满,保持警醒。我们必须始终确保我们的行为和教义是对基督教信仰的最佳诠释和应用。研究宗教改革并不是思古怀旧,就像怀旧的人因为今不如昔就渴求过去的好时光一样。 宗教改革既不是感伤地审视发黄的老照片, 也不是对已经失去之纯真岁月的痴情回忆, 对已逝的时光和安全感的顾盼流连。它是对过去的事件、个人和思想进行冷静的省察,以便发掘现在的潜能。重要的是,现今的基督教并非个个方面都是理想的,但是我们愿意在基督教传统之下,借鉴其独特的历史来思考与现今不同的可能性。 宗教改革挑战我们, 并提供有益的资源来改善基督徒的生活和思想。宗教改革之所以重要,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人们普遍认为,宗教改革处在“现代前期”的黎明阶段。宗教改革多次将中世纪与现代连接起来。它代表了一个分水岭——中世纪的灭亡和现代世界的兴起。很多现代世界的宗教、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被我们视为当然,其实它们都源于欧洲的宗教改革。尽管宗教改革并没有预见我们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其中许多方面与现代的处境都密切相关。改教家与我们拥有同样的兴趣、渴望和抱负。那个时期的作品中很多内容具有惊人的现代感。从历史上看,这恰恰是我们期望的。宗教改革必须形成适用于新时代的基督教思想和实践形式, 这个新时代随着中世纪的瓦解而到来。总体来说,中世纪的属灵观与现代世界的新需要和新兴趣是脱节的, 需要被淘汰。宗教改革尝试将福音应用在逐渐以平信徒为主导的新兴世界的城市, 这种尝试是必需的,甚至是滞后的。这也就意味着宗教改革所关注的问题对今天的中国社会同样有意义。宗教改革关注的是工作的属灵意义;是我们如何保持我们个体的身份,使我们不致迷失或淹没在整体的社会中;是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建立个人世界;最重要的,是如何滋养和培育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使我们得着生命并在神的护理之中成长。研究宗教改革就是深入基督教的历史,并发现它的丰盛。我要鼓励所有预备开始这个探索和发现旅程的人。那会是一条通往灵性更新,个人成长和集体复兴之路。----------------摘自《橡树阅读1期》
  •     几乎一无所知,所以看过之后像是从扫盲班结业了,走出教室,获得的当然是神学常识上的一点长进,知识上的。当然,也清楚了一些历史书里对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有意无意的误读。历史的定义,就是和教科书不一样的真实,哈哈。这并不是一本探讨属灵层面以及灵修的书,所以,对于一般信徒,觉得不看关系也不大。那些关于圣礼的讨论与分歧,留给牧师去仔细看吧。1、才知道加尔文比路德牛。2、人文主义的定义,竟只剩下修辞上的好奇作为共识,呵呵3、宗教改革作为历史中的事件,当事人在环境中的影响和妥协。4、路德的最大功绩,似乎浓缩成了2点(尤其是在与加尔文的对比中):不惧分裂教会之责而另立门户;提供了群众运动所必须的口号5、“从内部考虑,宗教改革运动只是奥古斯丁的恩典教义最终战胜奥古斯丁的教会教义而已。”作者在书中两次引用这句话,很睿智。6、对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在结尾处有一个简短的回应,有趣。原来基督教入世也是新教才入的,中世纪修道院时代也是弃世的。联想另一本《奢侈与资本主义》,作者大意是新教至少让源自奢侈冲动的资本主义开始禁欲,于是财富就被投入再生产,于是资本主义就发展了,呵呵。反正资本主义是中世纪就有的,既然这样,中国为什么没有资本主义,也不能只从新教开始谈了,呵呵,不妨用预定论解释中国的没有吧。7、加尔文的预定论。因为世界上存在着自己所不能理解的同类,人就很担心其他和自己不一样的同类会损害上帝无所不能的光辉形象,于是只好自己拼命设想出一个预定论做补丁,却不知道补上的漏洞多,还是带来的麻烦多。人或许该更谦卑一些。8、基本解答了我之前读经,看到保罗谴责分裂教会时的疑问:新教为什么可以从天主教中分裂出去,他们没有看到保罗的话吗?改教家们通过解释,赋予了自己行为正当性:无非是重新定义教会,重新解释教会,然后禁止其后的进一步分裂。那么既然当日教会如此之差以至于都不被看作是教会了,今日怎么又好了呢?分分合合,或许该合一回去了。9、对政治的态度。不容易啊,没有一劳永逸的信仰和学徒纪律手册。极端派倒似乎是蛮纯洁的,呵呵,只是纯洁得不适宜人类了。放下书,刚好听到有人回答基督徒该不该参军的问题,答案是3个:有人说不该,因为要爱呀,耶稣还让彼得收刀呢,十戒里不得杀人啊;有人说可以,因为耶和华不是被称为万军之王嘛,他自己经常兴兵灭人啊,而且要顺服掌权者,领导让参军杀人,那就去杀喽;有人说要分辨,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就可以去,说白了就是坏人就可以听从命令去杀。靠,跟没说有什么区别。在这个烂世界上,做人难啊。当然,比中国的精神资源,还是强大多了。至少在信仰与政府之间,提供了张力。10、教会的历史、信仰的历史,同样是人的罪的表现史。11、加尔文对圣经的看法:不是关于科学知识的课本,而主要是耶稣基督的知识,所以科学发展不受神学限制;一些圣经语言是上帝俯就人类当时的理解能力而做出的表述,而不是用字面意思来表达实况的。后来,科学压力下神学家有的认为上帝在讲故事,在比喻,而不是真的就那样把万物造出来了,圣经变成了寓言故事集。加尔文要为这一说法负责吗12、作者很偶像加尔文,几乎是完人,结尾竟把其与列宁相比,论证划时代的伟人对于时代的重大作用,有点意思。呵呵,所以这本书里完全看不到人民群众的力量。13、看来路德可以放一放,要买本《基督教要义》来看。

精彩短评 (总计58条)

  •     书的质量很不错,大家之作,翻译得也好
  •     麦格拉斯的书很好的,早前读过《基督教概论》,从中学到很多的知识,这是读《宗教改革运动思潮》又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对了解宗教改革背景和各家神学观点,奠定自己的神学基础大有帮助!
  •     比较好的作者!
  •     宗教改革运动思潮
  •     脑袋里一点点可怜的基督教知识又忘得差不多了……翻出来重看。
  •     该书作者很见史学功底,对宗教改革的来龙去脉论述的较为全面详细,很值得对该问题感兴趣的人一读!
  •     写了读书框架,宗改背景那段还是很难
  •     了解宗教改革的话,值得看
  •     与我,对于宗教改革运动又是一次很好的启蒙!
  •     商品名称
  •     颇有启发可是学年论文在何处=.=
  •     如果不是冲着书的内容,这本书的排版真的是和正版书不相符,也不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是怎么搞的,这种态度真的是让人无语。
  •     学术味道还是很浓语言再平实再朴素一些就好了应该多些背景资料进行参照
  •     在翻译成中文的社会科学书籍里,还很少有这样一本权威的神学著作,体系清晰严谨,内容翔实,翻译得也很有可读性。
  •     澄清了一些在中文语境下很需要澄清的概念,比如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
  •     给朋友买的,很满意。t e
  •     清晰明了
  •     非常好的书,因为对这方面了解不多,所以特意买来一读。一开始只想随手翻翻,权当是消遣阅读,后来发现这书的分量很足。无论是思维深度还是叙述水平都不错,难得的是语言丝毫没有故作深沉的学究气,个人真心推荐,值得一读。
  •     改教时期是一段重要的历史,需要多种书来帮助认识了解这段历史,这本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催生了现代化,堪称欧洲史上的“新文化运动”。对这一运动,本书给出了一站式的全景分析。本书行文流畅,译笔质量很高,因此读者不必有任何欧洲史的基础就可以阅读。本书保留了参考文献和索引,对于学者来说非常有用。
  •     全则全,失之笼统了(也难免),做背景调查浏览可以。又是一本头痛的翻译。
  •     还没开始看,但是学术性比较强,语言也还挺通顺
  •     宗教改革必读书目,五星不能少。
  •     很经典的著作,专业学生的好选择!
  •     麦格拉斯的作品很好的,很有功底,很深刻。
    建议读一读,认真地学习一下。如果是有兴趣的话。
  •     书很好,基督徒非基督徒都可以看的书,学术性比较强。陈牧师翻译的,应该没问题的。如果是基督教的出版社出版就更好了,但还是很感谢 神的!毕竟无神论的国家能出版许多属灵的书籍,显明父上帝实在是在人的国中掌权!愿荣耀归给他!阿们!
  •     挺好的~~~~
  •     已经买到,正在读,呵呵... 几乎是一口气读完,内容翔实,脉络清晰,是了解改革宗思想发展的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     McGrath的书深刻不足,清晰有余。
  •     2016已读49。读的是新版,内容同此版相同。个人觉得这是最佳的宗教改革导论著作,有志于宗教改革研究的任何人都不该错过,打6颗星也毫不为过。作者澄清了很多要点帮助初学者树立对宗教改革的合理认识,例如马丁路德与人文主义者的关系,以马丁路德为首的信义派和以茨温利为首的改革派的异同,中世纪晚期以新路派和新奥古斯丁派的争论等等。作者的论述简洁有力,极富启发性,加上高质量的翻译,读起来非常爽快,书后附上的参考书目很棒,日后说不定会用上哒~
  •     品相好,正版书。还没来得及看。
  •     教科书式的清晰明了。
  •     相当客观
  •     国内这方面的文献有限,不错,值得一读
  •     一部简明清晰的宗教改革思想史,文献提示用起来也颇为方便
  •     彻底爱上了麦格拉斯,条分缕析。接下来要读他的《基督教概论》。(2012-05-10)
  •     《宗教改革运动思潮》可以说是无可厚非的经典,惟一美中不足是茨温利的介绍是有些少。而作为宗教改革运动两大开山鼻祖之一,这样的忽略实在是非常巨大的遗憾。
  •     感兴趣,了解了解,学习学习,呵
  •     帮助就是:之前看过了一部电影《玛戈皇后》现在想想有些情节貌似懂了一些;因着本书介绍“英格兰宗教改革运动思潮”,打算接下来看《清教徒的脚踪》;还有。。。
  •     對於信徒和非信徒都是好書
  •     不仅内容详尽,而且后面的附录及其有用,大家手笔,斯之谓也!
  •     研究西方文化必须研究宗教
  •     框架搭得极好,问题意识十分明确。难得的好书。可作为宗教改革的教义讲稿
  •     此书不错,内容丰富,浅显易懂,更勾出我们对宗教改革的深思。
  •     比较详细
  •     看的太累了,收获不多。
  •     五星推荐 超棒的书
  •     两本书有提前看过,是翻译的不错,就是有本书有点破损
  •     这本书很好的介绍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宗教改革时期的整体进程
  •     买好书 **当 物美价廉 呵呵~
  •     宗教改革思想最好的入门导论
  •     很好的入门书。思路清晰
  •     这本书的专业性很强,对于想了解这一段历史的人来说有很大的帮助。
  •     帮助我了解一系列宗教改革前后的观念,特别是宗教观念,对于基督徒而言,了解我们的传统是我们的责任,更是中国教会需要认真面对的。
  •     比较容易读的一本书,基本上做到长话短说,繁话简说,清楚地描述了中世纪那各种思潮之间撞击促进改革和加尔文宗一枝突起的伟大过程。值得读,最好读两遍。
  •     其实写的挺不错的,就是看着费脑子,记不住
  •      绝对值得去读,是所有立志去研究这段历史的初学者的建基性教科书。
  •     很喜欢看的神学读物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