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佛教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认识佛教

出版社:线装书局
出版日期:2010-2
ISBN:9787512000353
作者:释净空
页数:185页

作者简介

《认识佛教》内容简介:佛教究竟是什么?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教育内涵包括无尽无边的事理,比现代大学里的课程内容还要多。时间上,讲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所以,佛教是教学、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国孔子的教育,是讲一世(一生),从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讲过去、现在、未来。

书籍目录

一 什么是佛法
二 什么是佛教
三 现代的变体佛教
四 佛陀的教育目标
(一)佛教的学位制度
(二)佛教的教学目标
五 佛教教育之入门——《地藏经》
(一)大圆满
(二)大乘圆满法——地藏·观音·文殊·普贤
六 佛法修学五大科目
(一)三福
1.人天福
2.二秉福
5.大乘福
(二)六和敬
(三)三学——戒·定·慧
(四)六度
1.布施
(1)财布施
(2)法布施
(3)无畏施
2.持戒
5.忍辱
4.精进
5.禅定和般若
(五)十愿
七 佛法的修学次第
(一)信解行证
(二)戒定慧齐修
八 佛法的教学艺术
附录 精要十念法

内容概要

净空法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大学荣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南昆士兰大学荣誉博士,澳洲净宗学院院长、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董事主席。

净空老法师,法名觉净,字净空,一九二七年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俗名徐业鸿,一九四九年旅居台湾省,一九五四年先后追随一代大哲桐城方东美教授、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与儒佛大家济南李炳南老教授,学习经史哲学以及佛法十三年,而于佛教净土宗着力最多。

一九五九年,法师于台北临济寺剃度,遂以恢复圣哲伦理道德教育、弘扬大乘佛法慈悲精神为己任,至今讲经教学五十年,从无间断。首倡“佛教”乃“佛陀教育”正名之说,大开印赠经典及运用影音设备、网络、卫星电视普及仁慈博爱之全民教育的风气。至今已印购六千五百套以上的《大藏经》赠送全球高等学府、国家图书馆及各宗教团体。曾受聘任台北十普寺三藏学院教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教授,台湾中国内学院院长。创办华藏视听图书馆、佛陀教育基金会与澳洲净宗学院。指导新加坡净宗学会创办“弘法人才培训班”。现今全球有百余所的佛陀教育机构聘请法师为永久导师;成千上万的听众,通过远程教学向法师学习。

除讲经教学外,法师对各类医药、教育、慈善救济事业也非常关注,不分国家、宗教、族群,平等真诚地贡献力量。一九九七年始,旅居新加坡三年,致力团结新加坡九大宗教,告知世人“世界不同宗教确实是可以团结的”!先后荣获美国得州荣誉公民、达拉斯荣誉市民、澳大利亚图文巴荣誉市民、印度尼西亚宗教部最高荣誉,以及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昆士兰大学、南昆士兰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与荣誉教授。二○○五年,荣获英国女王AM勋衔,再次肯定了法师对多元文化教育与宗教团结的卓越贡献。半个世纪以来,法师足迹遍及五大洲。多次代表各大学至亚、澳等地参加国际和平会议;数次陪同新加坡九大宗教、印度尼西亚五大宗教代表团,访问中国、罗马、埃及等宗教圣地与大学。所到之处,不仅深受佛教信众的拥护爱戴,而且与各宗教人士亲切交流,真诚学习,成为坦诚相待的老朋友。

……

简言之,“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净空老法师立身处世不变的原则。“仁慈博爱”,“修身为本、教学为先”是他讲经教学的纯一主旨。“诚敬谦和”、“普令众生破迷启悟、离苦得乐”则为其生命的真实意义。

章节摘录

  一 什么是佛法  在修学佛法之前,对于佛法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假如我们把佛法认错了,即使费了许多的时间修学,后来得不到结果,这就非常可惜!因此,我们先把“什么是佛法”,给诸位同修作一个最简单扼要的汇报。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世尊在三千年前,出现在北印度。根据中国历史所记载,佛诞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于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人灭,住世七十九年。现代中国佛教,老一辈大德们对佛入涅槃的纪念日,便是用此纪年。历史上记载他老人家在世时,曾为大众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佛入灭后一千年,也就是中国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才正式传人中国。  我们想要认识佛教,首先要知道:  什么是“佛”?  什么是“法”?  什么是“佛法”?  什么是“佛教”?  这几个问题,对于我们的修学,关系非常之大。“佛”这一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是“智慧、觉悟”的意思。当年为何不用“智、觉”这两个字来翻译,而采取“佛陀”这个音译?因为佛陀的含义是无限的深广,我们中国字汇里的智觉二字不能全部包括。因此,就采用音译,再加以注解。“佛”之一字,有体、有用。从其本体上说是智慧,从其作用上来讲是觉悟。    就体上讲,智有三种:  (一)“一切智”:用现代哲学名词而言,就是正确了解宇宙的本体;这样的智慧,在佛法里称为一切智。  (二)“道种智”:“种”是指宇宙之间种种繁多的现象,种类无量无边,这许多的现象是怎样产生、从何而来的?其现象、过程以及后来结果如何?能正确明了宇宙万象的智慧,则称为道种智。  (三)“一切种智”: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圆满的明了,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误差,这样的智慧称做一切种智。    ……

图书封面


 认识佛教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认识佛教》,作者释净空,线装书局出版。说起佛教,大家都不会陌生,佛教在中国扎根太深了,平时有意无意总会看到听到有关佛教的信息。但要问具体的东西,恐怕也只能说出表面一点东西。佛教,自然是释迦牟尼创造的宗教,释迦牟尼的姓名是乔达摩•悉达多,古印度一小国王子。有人说,正因为悉达多自小生活优渥,所以创造的宗教宽容慈和,相比较而言,私生子耶稣和孤儿穆罕默德,创立的宗教就太过极端。在悉达多出世时,套用一句话说就是“阶级矛盾尖锐”,不光是四大种姓的上两种和下两种之间,占据统治地位的婆罗门和刹帝利也是如此。婆罗门们用婆罗门教统治世界,后来改良为现在的印度教。而悉达多则在吸收了婆罗门教的教义和思想后,创立了佛教。而现在佛教在印度几乎绝迹,而印度盛行的印度教则将释迦牟尼视为其三大主神之一毗湿奴的一个化身。佛教创立后,悉达多——此时已经可以称他为佛,因为佛教建立的标志就是佛、法、僧“三宝”聚集——带领弟子们四处传教,过着日中一食、树下一宿的生活,居无定所,所以叫出家。需要说明的是,佛、菩萨、罗汉等,仍然是人,普通人大彻大悟了就是佛陀,真心普渡众生就是菩萨,扫除烦恼就是罗汉。所谓佛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无神论的,即使那些护法神,也都是世上芸芸众生的一员,仍会有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不脱六道轮回,即使是天神,作恶多了也会变成畜生。佛陀弘法数十年圆寂后,僧团以集结的方式共同讨论佛教管理制度,但因观念不同,最终渐行渐远,导致分裂,佛教进入部派佛教时期。阿育王时期曾大肆向印度之外宣扬佛教,主要有两支,就是现在常说的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东亚地区基本是北传佛教,而东南亚地区则是南传佛教。而北传基本上是大乘佛教,南传则是小乘。当然,大乘和小乘是大乘佛教的分法,他们认为大乘佛教是普渡众生的,在苦海之中,他们这条搭载众生到达彼岸的船比较大,所以叫大乘。而小乘佛教是自渡的,虽然也会渡人,但却有分别心,喜欢的才渡,不喜欢的不渡。现在佛教界不许再用大小来称呼了,所以就又恢复到部派佛教初始时期的叫法,大乘佛教是大众部,小乘佛教是上座部。顾名思义,上座部更重视传统,显得高贵冷艳,大众部方便大众,更世俗化。佛教传到中国是西汉末年,但直到东汉明帝夜梦金人,中国才正式引进佛教。而经过近两千年的交流融合,佛教与儒教、道教相互抄袭攻讦、勾心斗角,早已经完完全全实现了中国化和三教合一。甚至可以说中国佛教就是中国本土宗教。到现在,佛教徒经常讲儒家和道教好像小乘佛教,是大乘佛教的入门基础课程。本书叫做《认识佛教》,但看完全书会发现,其实应该叫做《认识净宗》,因为作者是净宗大师。净宗,就是净土宗,一般人对佛教映像最深的那句“阿弥陀佛”佛号,就是净土宗不离口的。佛教三宝“佛法僧”,佛是指“大彻大悟的人”,小乘佛教认为只有释迦牟尼是佛,其他人修佛最高也只能到罗汉,譬如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就是罗汉。而大乘佛教则认为,人人都有佛性,但这佛性在我们这个世界被污染了,人们认识不到,而学佛则可以洗去污染,返回本性真如,达到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成佛,所以,人人可以成佛。而且大乘佛教认为世界有无量无边的佛土,每一个佛土都有佛,所以佛是有无限多的。而大乘佛教在佛和罗汉之间,还增加了一个菩萨境界。菩萨是发了“菩提心”的人,什么是菩提心?就是普渡众生的心。法,如果要找个近义词,就是“道”。法,是指世间万事万物所具有的规则,因为佛陀讲的道理蕴含了世间的真谛,所以可以称为“佛法”。佛陀就是觉悟的人,是明了世间万事万物的法的人。僧,就是僧伽,四个僧人以上的团体,现在但凡出家人都可以叫僧。佛陀当年在野鹿苑初转法轮——就是初次讲解佛法——当时有释迦牟尼(佛)、讲解的道理(法)、听讲的弟子(僧),三宝齐聚,标志佛教的出现。佛教将入教称为“皈依”,皈依什么?皈依三宝,佛法僧。但这三宝却不是具体指释迦牟尼、佛法和僧人,禅宗六祖慧能在《坛经》(佛教典籍中,一般只有释迦牟尼讲述的才能称作“经”,其他出家人的论述只能叫做“论”,唯有六祖慧能,有这一部《坛经》)上将三皈依称为“觉、正、净”。皈依觉,皈依的是自性真如,是自己这尊佛;皈依正,就是正知正见,佛法就是真实的道理;皈依净,就是六根清净,修炼清静心。觉而不迷、正而不邪、静而不染,才是皈依三宝。而三宝不是具体的东西,所以在佛教里有指代物,称作“住持三宝”,即佛像、经书、出家人。佛教的解释是看到这三样能提醒人不要忘记觉正净,所以要礼拜佛像、爱护经书,尊敬出家人。佛教一直不承认自己是宗教,也不承认自己的思想是哲学,而说自己是教学组织:释迦牟尼是“本师”(之所以这么称呼,是因为这么多佛陀中,只有释迦牟尼佛将佛法介绍给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所以释迦牟尼佛是所有佛教徒的老师,故称“本师”),入门是拜师,僧众之间是师徒师兄弟关系,学的是宇宙人生的“法”,应该融入人的一生,甚至是死。而各种宗教仪式,各有其象征意义,是教学的手段。各种塑像也不是多神教,一来佛不是神,人们塑佛像是为了纪念和警醒自己,二来各种佛像不同的造型都是一门道理的象征。另外,据作者的解释,把寺庙修得富丽堂皇是为了让人生出敬仰之心,也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佛教。所谓“慈悲为怀,方便为门”,“方便”就是手段方法,佛门喜欢用“无量”这个词,“阿弥托”就是无量的意思,引导人学佛的手段方法也是无边无量的。同样,佛教分为这么多宗派,也是为了方便众生。众生秉性各不相同,所以释迦牟尼就用不同的方式阐述佛法,认为哪一种适合你你就学那一种,每一种都是殊途同归。作者在书中用一个圆球作比喻,球面上数不清的点就是佛门宗派,而他们共同的目的是到达圆心,点虽不同,目的一致。作者是一位高僧,告诉别人不要贬低其他宗派,但实际上在本书中,作者仍站在净宗立场上埋汰了其他宗派。前半部分还好,只是略微点了一下,他说各个教派没有高下,就像是他自己坐车到达目的地,别的宗派是走路,都到达了,都不是错的。不过本书实际上是这位大和尚四处演讲内容的整理汇编,所以有一定的前后矛盾,到了后半部分就开始大肆宣扬净宗了,将净宗的主修典籍《无量寿经》称作佛门第一经,其他经都是《无量寿经》的附庸,又称修净土宗如何方便效果如何好等等。作者在书中介绍的修佛方法,其实也有很多是独属净宗的,如作者说学佛要“一门深入”,甚至只学一部经书,但这是净宗的方法,因为净宗最重要的就是“净”,要修清静心,只学一部经,心无杂念,甚至还说有一辈子只念一句“阿弥陀佛”的。目前宗教凋零,净宗却仍广有影响,的确与它的方便是分不开的。但实际上其他宗派不一定应该这样。禅宗是修“觉”的,重要的是悟性,就是智商,这也罢了,但律宗是修“正”的,需要的就是从浅到深广学博闻,靠的是学识的积累。学佛最重要的一点是“信”,俗话说“心诚则灵”,对于佛教就是如此。要学佛,就要相信自己具有佛性,信自己的真如被污染,信自己去除污染就能成佛,还要信佛法,相信佛法真的能让你成佛,到最后辞世,你相信自己去极乐世界了,你就到极乐世界了。至于其他具体佛教修学方法如:三福、六和敬、三学、六度等就不一一说明了,不过作者对于真正学佛人的介绍的确令人敬佩并心生效仿之心,一些学习方法如“信、解、行、证”也很适合我们生活学习上的很多情况,不得不说,如果真正依照教义,佛教真的是一个令人信服和敬佩的宗教。再多说几句,华严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造型就代表了体用结合,知行合一。佛和菩萨出现在一个造像里,就是一尊佛、两个菩萨,佛代表“本性”,菩萨代表“修德”,修德是为了达到本性。一尊佛,是因为本性真如都是一样的,两个菩萨,是代表知行合一,即修佛四阶段“信、解、行、证”中的“解”和“行”,这是重返本性真如的方法。观音菩萨是“大悲”,表示行动,大势至菩萨是“主佛之智门者”,代表智慧。同样的,释迦牟尼佛造像中,他的左右胁侍就分别是阿难罗汉和迦叶罗汉两个弟子,阿难号称“多闻第一”,自然代表智慧,而迦叶号称“苦行第一”,代表的就是实行。有时释迦牟尼佛的胁侍分别是文殊和普贤二菩萨,文殊是“大智”,表示解,普贤是“大行”,表示的就是行。2015年9月18日星期五晚于皖北
  •     《认识佛教》读书笔记序——作者释净空本书的序言部分主要介绍了书的作者释净空法师,有三页之多。择其要说:净空法师,法名觉净,字净空,一九二七年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一九四九年旅居台湾省,一九五四年追随一代大哲方东美教授、藏传高僧章嘉呼图克图与儒佛大家济南李炳南老教授,学习经史哲学十三年,而与净土宗着力最多。法师自剃度以来,以恢复圣哲伦理道德教育、宏扬大乘佛法慈悲精神为己任,热心公益事业,主张宗教团结。在2006年“纪念释迦摩尼佛诞辰二五五零周年纪念暨佛教徒对人类的贡献”大会上提出“宗教是可以团结的,人民是可以教好的,圣贤传统文化教育对现代社会仍深具实用。”法师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为处事原则;以“仁慈博爱”“修身为本、教学为先”为教学主旨;以“诚敬谦和”“普令众生破迷启悟、离苦得乐”为其生命的真实意义。目录——全书的框架本书共分八章。前三章提出了佛教是教育的观点,后五章介绍了作为教育的佛教教些什么、怎么教。第一章、什么是佛法首先说什么是佛。佛这个次首先指的是释迦摩尼佛。释迦摩尼佛出生于三千年前的北印度,住世七十九年,说法四十九年。佛如灭一千年,也就是公元67年,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佛教传入中国。“佛”这个字是从梵文中音译过来的,它意思是“智慧、觉悟”。佛教认为智慧有三种,第一是一切智,正确了解宇宙本体的智慧,听起来有点哲学中形而上学的味道;然后是道种智,是了解宇宙万物中各种现象的智慧,听起来有点科学的味道;最后是一切种智,是一种对于宇宙人生究竟圆满的明了。觉悟也有三种,一种是自己觉悟,一种是帮助他人觉悟,一种是圆满的觉悟。拥有了这些智慧和觉悟,我们就称其为佛。佛教认为这些智慧和觉悟是万物本来具足的,也就是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那么为什么一切众生不是佛呢,以为众生有妄想执着,“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法”是智慧和觉悟的对象,也就是无尽时空中所包含的万事万物。佛法也就是用以无穷的智慧觉悟觉了宇宙人生的万事万法。同时佛教认为佛法是一。书中是这样论证的:佛法的智慧和觉悟是圆满的,如果“能知”(佛)和“所知”(法)是对立的,那么这种智慧和觉悟就不圆满,所以佛法只能是一而不是二。这就是佛经上说的“一真法界”。第二章、 什么是佛教本书认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并且提出了四个证据。首先,我们对于佛陀的称呼是“本师”,根本的老师,而佛教徒自称“弟子”,老师和弟子是典型的教学中的称呼;其次,菩萨也是佛的弟子,菩萨跟我们的关系是前后期同学的关系;再次,我们叫出家人为和尚,“和尚”的意思其实是“亲教师”,也就是直接教导我们的人;最后,佛教寺庙的组织也是一个教育机构的组织,其中和尚是里边的校长,主持教学工作,和尚下边有三位持事:“首座”是掌管教务的;“维那”是掌管训导的;“监院”是掌管总务的。由此可见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第三章、 现代的变体佛教这一章中介绍了现代社会上佛教的四种表现形式。首先是“传统的佛教”,也就是作为佛陀的教育的佛教;其次是“宗教的佛教”,这种是将“传统佛教”中的仪式部分拿出来作为宗教;然后是“佛学”,所谓“佛学”是将佛教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其本身不是佛教,就好比数学是将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而数学本身不是数量关系一样;最后是“歪门邪道的佛教”,也就是利用佛教学说的邪教。
  •     书的内容:一、什么是佛法无尽的智慧、觉悟,觉了宇宙人生的一切万事万法。二、什么是佛教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佛陀的教育,是佛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所以佛教更像是一所学校。三、现代的变体佛教现在有四种形式的佛教:1. 传统的佛教,即佛陀的教育,现在比较少见2. 宗教的佛教,求神拜佛之地,目前较多3. 哲学的佛教,把佛教变成了学术,哲学4. 邪门歪道的佛教,这就是邪教,最近三四十年才出现,对大众有危害。四、佛陀的教育目标1. 佛教的学位制度阿罗汉:正觉,断烦恼,但仍用凡心菩萨:正等正觉,用真心,但仍不圆满佛:无上正等正觉,圆满的真心2. 佛教的教学目标世间: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未来:断烦恼,出三界五、佛教教育之入门 - 《地藏经》1. 《地藏经》的宗旨是“孝亲尊师”2. 佛通过放光的方式来指引十法界众生来修行佛法: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大吉祥光明云、大福德光明云、大功德光明云、大归依光明云、大赞叹光明云3. 大乘佛法的修学次第:九华山地藏菩萨:孝亲尊师普陀山观音菩萨:大慈大悲五台山文殊菩萨:大智大慧峨眉山普贤菩萨:大愿大行六、佛门修学五大科目1. 三福净业三福是一切佛法共同的基础人天福 - 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乘福 - 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大乘福 -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2. 六合敬六和敬是团体共修的基本守则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3. 三学应对众生苦难的方法戒 - 造恶定 - 散乱慧 - 愚痴4. 六度修行的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5. 十愿成佛的法门,需最后修行礼敬诸佛 (不管善恶)称赞如来 (只赞善的)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论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七、佛法的修学次第信解行证 - 先信仰其法,次了解其法,再依其法而修行,最后必能证悟道果(成佛)。扩展:1. 佛诞生于西周,于东汉传入中国2. 和尚是印度语,译作“亲教师”,也就是直接指导我们的老师,若不是直接指导我,则称为法师。3. 阿阇(du)黎,意即教授弟子,使之行为端正合宜,而自身又堪为弟子楷模之师,故又称导师。4. 修行有两种方式:坐禅,念佛5.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6. 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文是到彼岸,又叫彼岸到7. 三昧:即心定,禅定8. 般若:断烦恼,破无明的智慧。9. 十善业:身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业(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业(不贪,不嗔,不痴)10. 三皈依:佛法僧11. 自性三宝:觉正净12.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13. 菩提: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等。14. 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15. 娑婆:我们所居之娑婆世界的简称。娑婆汉译“堪忍”,因此世界的众生,堪能忍受十恶(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绮语、恶口、两舌、贪欲、嗔恚、愚痴)及诸烦恼而不肯出离,故名“堪忍世界”。又叫大千世界16. 教下,乃汉传佛教术语,其在宋明时代,意指天台、法相、贤首三个宗派,又称为教下三家。而新兴的禅宗,则自认为是教外别传,自称宗门。至近代,佛教净土宗则自称为教下。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从一个法门入,终极目标是一致的,虽然大师是净土宗,但是对任何入门者都是一本值得读取的易读的好书
  •     初闻佛法 豁然开朗
  •     入门。
  •     净空法师的通俗读本,让人能从根本上重新认识佛教(净心、修身、家齐),受益良多。
  •     净空法师的每一本书都是开启智慧,澄净心地的好书
    这本书是佛教入门的极佳书籍,关于佛教的一些基础的知识,一些在学佛过程中容易存在的问题,老法师都给了很透彻的回答,真的很受教
    如果不打算研究佛学,单纯的把这本书作为一本人生的行为指南也很不错,确实宁静内心,给人以启示
  •     书寄来后被人半路截走,我至今未能看到,但已经有反馈说他们极度推崇,还叫着喊着让我到处再找净空法师的其他著作来读。所以这本书不是我的评价,是代替身边已经读完此书并且还未归还给我的人评价的
  •     认同佛教不是宗教是教育,但是书中还是有一些宗教化倾向。尤其是通过引经据典来证明论点有点循环论证的感觉。同觉得应当修完小乘或是儒道,才能再大乘,但是世间众生老是有人等着别人救苦救难,如此消极也是违背了佛教的本意。等人不如自取,如此我还是喜欢小乘。从一师,世界观需要从一成熟,并无正误。
  •     很喜欢净空法师写的东西,总感觉受益匪浅
  •     佛家就是牛逼,各种唯心主义,各种偷换概念。不过你别笑,当我们机体衰老、细胞癌变时,还是需要佛祖和耶稣来暖裤裆的。
  •     对佛教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     入门
  •     最早读的一本佛教的书是《佛教的修道与见地》,我对佛教最早的认识就是起源于这本书。
    净空法师的这本书也很浅显易懂,但是并不跟上面这本书重复。
    只是对于想图精进的弟子来说这本书就不太够用了。
  •     普及佛教尝试
  •     净空法师的话语不像谆谆教导,但听了会有种亲切感,这本书是我此生遇见的最好的书,没有之一。
  •     净空老法师讲,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我就是从这句话受了触动,才逐渐接触佛教,认识佛教,佛教是教育,是释迦牟尼佛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多元社会教育。读这本书有助于大家对佛教产生正信,所以我请这本法宝打算送给亲友结缘。有缘众生不妨一读。
  •     人各望治而终不可治 但求一心不乱 心净则土净
  •     很受用,解开了很多对佛教的困惑,谢谢净空法师
  •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相传与公元前6-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佛教传到中国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互相影响、吸收,发展为中国的民族宗教之一,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对哲学、文学、艺术等其他文化形态,都发生了深远的多方面的影响。
  •     认识佛教(“当代四大名僧”之净空法师亲述佛教根蒂与入门,解除世人信仰上的偏知邪见,还以正见正途,提炼佛法候选的纲领与心法,助人获得圆满智慧。)
  •     净空法师的神作,简单明了的阐述了佛教的基本常识,很值得一读!
  •     这本书本是同修随喜给我的,看了之后觉得如醍醐灌顶,真的是感谢诸佛菩萨把如此殊圣的学问传授给我,感谢净空法师融入自己的学法体会,讲古远的佛法文字以如此活泼贴近今天的现实生活的笔触分享给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将佛法和更多有机缘的亲朋好友们分享。所以在当当买了一些此书准备作为礼物送给朋友一起“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南无阿弥陀佛!
  •     认识了一些净土宗的常识。
  •     净空法师的代表作,非常非常浅显实用,深浅相即,是我步入佛门的启蒙书。感谢韩霞阿姨的赠书,顶礼净空法师!南无阿弥陀佛!希望大家发心读诵受持本书,必会深受其益!阿弥陀佛!
  •     常识
  •     一本难得的佛教“启蒙”书籍,是根据净空法师的讲座整理而成,佛教是什么?不是迷信,是真正能给我们带来目前和长远好处的理论和方法,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释迦牟尼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是学生,此生有幸遇见此书,遇见真正的佛教,遇见真正的大师,是我们的幸运,我一次就购买了50本,送给身边有缘的朋友,愿大家都有此缘分!
  •     佛教不是宗教!是用生命去证悟的心性之学!!明心见性,立地成佛!感谢净空大师开示众生
  •     佛教启蒙书,他不是一种信仰而是一种学习和修行。
  •     净空老法师对佛教的讲述非常符合现代人简单化、通俗化的求知方式,而读进去之后又发现老法师对佛教的理解又是如此深刻,我看过好几遍,每一遍都有悟处,是不可多得的佛教入门读物。
  •     净空法师在书中阐述了佛教的真正含义,读此书能对佛教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知道怎么修行,是一本很好的书。
  •     正在研读,净空法师讲的真、讲的明?讲的简,让每一个心执善念的人认识佛、知道佛、恭敬佛、改变自己。
  •     佛教的教是教育,不是宗教,新解释
  •     解释清楚了很多佛教的概念,为初学者指明了学习路线,感恩净空老法师!
  •     当年同学家阿姨送给我看哒
  •     佛教不是宗教,是教育
  •     写得很好,可惜现实是,一旦变成宗教,僵化教条免不了
  •     对于我来说,我理解宗教的存在,但是至今并不能有哪一种将我收服。甚至是,越是努力地想要说服我,我就越是排斥。这本书只是在介绍佛教是什么,并不极力把佛教塞给你,这种口吻是我喜欢的。
  •     一门深入真的不是一本书深入的意思………
  •     净空法师的书一直都不错,这本就更好,对于想了解佛教的人来说,这本很好,强力推荐。
  •     已经看过净空大师 关于认识佛教的视频 但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体会其精髓 买了这本书 书不是很厚 但是很耐看
  •     学佛人必看的2本书之一
    1、净空法师《认识佛教》
    2、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

    修行其实也很简单: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     佛教是一种教育
  •     即便是当做科普读物,也应该去读一读
  •     很好的入门读物,值得读上几遍
  •     净空法师的认识佛教是给同事买的,她觉得内容很适合她,很喜欢,解决了她的一些不懂的地方,对佛教有了更深的认知。
  •     学佛可以从这里开始,感谢净空法师的指引,买了好多本送人
  •     路正才能拜真

    是应熟读的好宝贝

    感恩净空老法师
  •     解除了我心中的许多疑惑与不解,让我对学佛,修行有了新的认识。非常感谢净空法师。
  •     恩
  •     如果非要信一个宗教,那还是佛教吧。
  •     不懂的话,觉得好nonsensical...真圆满或假圆满,真要靠境界。
  •     是朋友向我推荐的,这本书让我真正认识了佛,不再神秘、遥远。让我的心由净到静。谢谢净空法师!
  •     佛教(英Buddhism 梵 Buddha-s/āsana 或 Buddhānus/āsana,巴利名 Buddha-sāsana。注:/代表s上面一小撇。):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据今天三千多年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名字是悉达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 (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这样说:“胡适当年写《中国哲学史》半途辍笔,就是因为当时不懂佛学写不下去了。还有一位我国当代著名的史学家范文澜早年曾对佛教文化采取过虚无主义态度,但到了晚年却开始系统地钻研佛经,表示自己需要补课。这位史学家对人说,在中国历史上,佛教和文化关系如此之深,不懂佛学就不懂中国文化。可是现在人们还是不重视研究佛教,把它看成粗俗的宗教迷信。例如对玄奘这个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翻译家、旅行家、语言家和佛学大师,在西方学者的世界史著作中都给他留下了应有的篇章。在印度他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把他尊为历史上的四大伟人之一。但在中国,人们反而只知《西游记》里的唐僧,不知中国文化史上的玄奘。更有甚者,有人还把佛教文化,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单纯地当作生财之道,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情,授人以中国不尊重文化的话柄。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成分。语言是一种最普通最直接的文化吧!我们日常流行的许多用语,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等等都来自佛教语汇。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因此,今天在制订文化发展战略时应该提出认真研究佛教文化精华的问题。”[1]   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主要是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的论述颇多,但专门涉及佛教的甚少,目前发现的仅有两处。一处是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一书中谈到的:“辩证的思维——正因为它是以概念自身的性质的研究为前提——只有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相对高级发展阶段上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这里,恩格斯明确肯定了佛教徒是“相对高级发展阶段上的人”,具有辩证思维。另一处则是马克思对于一部佛学专著的关切和评定。1861年5月10日,马克思在伦敦致信当时在曼彻斯特的恩格斯时提到:“在柏林还访问了弗里德里希·科本,发现他"在柏林还访问了弗里德里希*科本发现他丝毫没有改变,只是发胖了,而且有点'难看',我和他在一起单独喝了两次酒,对我来说真是一大乐事。他赠送给我两卷他所著的《佛陀》──一部很重要的著作"。   科本是德国的政论家、历史学家、佛教史专家,著有《北六神话导论》、《弗里德里希大帝和他的反对者》等著作。马克思称为"很重要的著作",《佛陀》一书,全名为《佛陀的宗教》,第一卷记述佛陀的生平与阐述南传佛教的纲要;第二卷阐述西藏的密宗。   德国是西方国家中最早洞察佛教教义并明显赞美佛教的一个国家。科本《佛陀的宗教》是德国出版的第一部佛学专著。1848年9月1日恩格斯致科本的信中深情的写到:马克思可能已经对您说了我们在那被驱逐出境的不眠之夜,常想起您,我可以肯定的说您是我们在柏林唯一怀念的人。 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这样说:“胡适当年写《中国哲学史》半途辍笔,就是因为当时不懂佛学写不下去了。还有一位我国当代著名的史学家范文澜早年曾对佛教文化采取过虚无主义态度,但到了晚年却开始系统地钻研佛经,表示自己需要补课。这位史学家对人说,在中国历史上,佛教和文化关系如此之深,不懂佛学就不懂中国文化。可是现在人们还是不重视研究佛教,把它看成粗俗的宗教迷信。例如对玄奘这个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翻译家、旅行家、语言家和佛学大师,在西方学者的世界史著作中都给他留下了应有的篇章。在印度他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把他尊为历史上的四大伟人之一。但在中国,人们反而只知《西游记》里的唐僧,不知中国文化史上的玄奘。更有甚者,有人还把佛教文化,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单纯地当作生财之道,发生了许多不该发生的事情,授人以中国不尊重文化的话柄。现在许多人虽然否定佛教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张嘴说话其实就包含着佛教成分。语言是一种最普通最直接的文化吧!我们日常流行的许多用语,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等等都来自佛教语汇。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他们连话都说不周全了。因此,今天在制订文化发展战略时应该提出认真研究佛教文化精华的问题。”[1]   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主要是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的论述颇多,但专门涉及佛教的甚少,目前发现的仅有两处。一处是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一书中谈到的:“辩证的思维——正因为它是以概念自身的性质的研究为前提——只有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相对高级发展阶段上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这里,恩格斯明确肯定了佛教徒是“相对高级发展阶段上的人”,具有辩证思维。另一处则是马克思对于一部佛学专著的关切和评定。1861年5月10日,马克思在伦敦致信当时在曼彻斯特的恩格斯时提到:“在柏林还访问了弗里德里希·科本,发现他"在柏林还访问了弗里德里希*科本发现他丝毫没有改变,只是发胖了,而且有点'难看',我和他在一起单独喝了两次酒,对我来说真是一大乐事。他赠送给我两卷他所著的《佛陀》──一部很重要的著作"。   科本是德国的政论家、历史学家、佛教史专家,著有《北六神话导论》、《弗里德里希大帝和他的反对者》等著作。马克思称为"很重要的著作",《佛陀》一书,全名为《佛陀的宗教》,第一卷记述佛陀的生平与阐述南传佛教的纲要;第二卷阐述西藏的密宗。   德国是西方国家中最早洞察佛教教义并明显赞美佛教的一个国家。科本《佛陀的宗教》是德国出版的第一部佛学专著。1848年9月1日恩格斯致科本的信中深情的写到:马克思可能已经对您说了我们在那被驱逐出境的不眠之夜,常想起您,我可以肯定的说您是我们在柏林唯一怀念的人。[2]编辑本段佛的定义  佛陀。大论云。秦言知者。知过去未来现在众生非众生数。有常无常等一切诸法。菩提树下了了觉知。故名佛陀。后汉郊祀志云。汉言觉也。觉具三义。一者自觉。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运无缘慈度有情界。三者觉行圆满。穷原极底。行满果圆故。华严云。一切诸法性无生。亦无灭。奇哉大导师。自觉能觉他。肇师云。生死长寝莫能自觉。自觉觉彼者。其唯佛也。妙乐记云。此云知者觉者。对迷名知。对愚说觉。佛地论云。具一切智一切种智。离烦恼障及所知障。于一切法一切种相。能自开觉。亦能开觉一切有情。如睡梦觉。如莲华开。故名为佛。[3]   
  •     阿弥陀佛。一个室友自从一年半前搬到我们宿舍,每晚都在电脑上或MP3里听净空法师普法。我总算跨年读完了这本书,挺有趣的。
  •     净空老法师的观点:佛教不是宗教,是佛陀教育。很喜欢。
  •     开启了我的佛教修习之路。
  •     净空大师真不愧是一代名师。本书通过大师自身的感悟和经历,深入浅出地对佛教作了系统的介绍。不仅纠正了宗教迷信的错误思想,端正了众生对佛教的正确认识,还通过多种生动的说明,把许多深奥的佛学道理一一分析。使人有茅塞顿开的感觉。是各位佛门同修的必读之作。
  •     一直都很尊重净空老法师,希望大家都能正见。
  •     一本让让人受益匪浅的书,无论你信佛,还是不信佛。这本书告诉我们,什么是佛教,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须。佛教是教育,是释迦牟尼佛对于九法界众生确确实实是至善圆满的教育。人身难求,佛法难闻,今生闻之,也定当是前生结缘。感谢净空老法师,南无阿弥陀佛!
  •     净空法师是一代高僧大德,说他的讲座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一点也不夸张。这套书我家里本有珍藏,送给朋友了,她也受益匪浅
  •     初识佛教,六道轮回,贪嗔痴,因果缘起。佛教不一定是迷信,但佛教思维相比起一些宗教来说,迷信程度会少很多,而且其作为一种哲学思考方式也令人着迷。
  •     初学者
  •     感恩,净空法师
  •     改变了以前佛教是宗教的印象,原来佛教是教育,让人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让人明了生死。促使我们积极的改造自己的命运。感谢净空老法师。阿弥陀佛。
  •     净空 法师的书,关于 佛教的基本概念。
  •     书真的很棒,无论是印刷还是设计,最重要的是给人以指引,对于佛法我们缺少的就是正确的认知,感恩净空法师!
  •     净空大师聊聊数语就把佛教的重要之处阐述得很明白了噢,佩服,这本书要常放身边,多多阅览~南无阿弥陀佛
  •     1、佛教倡导的众生平等、不蓄私财、天下为公真的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净空法师说,不认真学佛,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此非虚言。 2、观世音菩萨本来就是大慈大悲,普度众生,你拜不拜他,他都会保佑你,你求他保佑实在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似乎你只有拜了他才会保佑你,你若不拜,他就不保佑你,如若真是那样,那他何以被称得上是菩萨?
  •     这是一本佛教界有名的净空法师的著作,帮助我们能详细了解佛法的真实意义,解除世人信仰上的偏知邪见,还以正见正途。
  •     净空法师深入浅出地介绍,让我们清楚了解佛教知识,很好!
  •     我已经买了很多本,送给身边学佛的朋友们,无论学佛与否都非常值得一读的好书,它能够教会大家真正做人的道理,感谢净空法师。
  •     引领之路,感谢净空法师,感谢所有人
  •     破除偏见,正视佛教。人生即是修行的全部。
  •     思路清晰,譬喻易懂,于“认识”有功焉。然新说不能自圆,尤往后逻辑错乱,妄断无有依准,成佛教之为宗教典型宣说。阅毕十日记。
  •     作为修行者是一部很好的书,如果是单纯了解认识佛学和佛教的许多观点,感觉本书阐述还不够。
  •     净空法师讲的书每一字每一句都充满法喜和智慧,是每个对佛法有兴趣的人都应该看看,并且努力奉行的书。
  •     以前对佛教认识很少,今年春节看了“中国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光碟”及陈大惠老师与净空法师对话专辑后,受益颇丰,想进一步认识佛教,所以买了这本书,很易懂,对初学者来说,值得学习。
  •     一语智慧,一语是空,一语破执,一语成佛,万法所向,群经所指,人浮于世就是不贪图人类自己所创造出来的所谓的美好
  •     佛教果然没感觉
  •     不懂时就不要乱说胡说,认识他学习他...谢谢净空法师!
  •     初步了解佛教很有作用,也是修行先导书籍,不至于走歪
  •     佛教常识扫盲,值得一读。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     观念普及读物,浅显易懂,解除误解和迷惑。
  •     在莫斯科之行途中看完了,初学者入门必看
  •     语音浅显易懂,让我对佛教有了正确的新的认识,获益匪浅,值得敬佩
  •     佛陀的教育,大乘菩萨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净空法师功德无量。
  •     净空老法师在一次机缘中看了他的讲经视频,改变了我对佛教的看法,甚至觉得震撼,没想到和我认为的完全不一样,今生能看到这样的高僧大德的书,听到他这样殷勤嘱咐,十分感动,赞叹老法师的智慧、德行,末法时代的高僧大德。我当谨记老法师的殷勤嘱咐,努力修行,阿弥陀佛!
  •     取经千险、传经易失、译经浩大、知佛靠缘,得以修行仰赖机缘巧合,何其幸。
  •     a cognitive journey
  •     这本书不太学识化,对于我来说,还是蛮新奇的,似乎知道了一些常识外的事情
  •     佛教正名为佛陀教育的著作,初学者一定要阅读的基础之作,感恩净空老法师,阿弥陀佛!
  •     曾经看过净空老法师的《和谐拯救危机》,老法师将佛学道理讲得通俗易懂,也推荐给不少同事和朋友看,大家都很欢喜。在当当看到有净空法师的这本《认识佛教》后,马上订购了,想能更多的了解佛教知识,的确受益匪浅。
  •     一百万颗星?
  •     通俗讲解佛教基本概念,作入门很好,但传教意味很浓,作者为了与社会接轨,发挥缺乏自洽性,真正入佛门者必定与世俗社会龃龉。
  •     净空法师讲的特别好,值得仔细看。
  •     很不错的佛教通识读物。
  •     很有帮助,看完有不明了的地方,还想再多琢磨
  •     净空法师给我们解释了大问题!
  •     我也是无意中看到净空法师的视频才知道的,法师非常博学,用浅显易懂的话语能道明深刻的道理,建议大家多听听法师的讲座。
  •     感恩净空法师!顶礼大德!阿弥陀佛!
  •     佛教,不是指关于佛的宗教,而是指佛学教育。本书主要在讲佛教的基本知识,以及学佛的人应如何进修。只是我不太喜欢这种闭目塞听以求清净圆满的大道理,正如同我一直很疑惑佛教一直在讲“是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基本上不涉及到“为什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