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共生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中国哲学 > 和谐共生

出版社:上海百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3
ISBN:9787807039020
作者:任起顺
页数:170页

作者简介

《和谐共生:中华思想原典笺评》主要内容包括:中华思想的“和谐共生”思想,其十个字内涵所表达的都是朴实、明白、适用的道理。正如孔子所说“道不远人”。如果现代人一味故作玄奥、高推圣境。反而又如孔子所说“人之为道而远人”。因此,对十个字中“和谐共生”思想的理解,现代人应注重其现实的实践和适用价值。在先秦时期仅有的典籍中,十个字内涵对“和谐共生”思想在表述上虽然是有限的,而且多为语录式、判断式、结论式;但是,都是着眼于人类共同的长远利益的实现,立足于人类共同的实践活动的指导,决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空泛议论。因而,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价值是无限的。现代人要做到,以古为今用,启迪心智为目的,以正确思维,现代观念作诠释。这样或许能够更接近原旨意思,更体现时代发展,更有利于指导现实。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中华民族率先走上坚持“和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这不仅体现了当代人类的主流思想,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思想。《和谐共生:中华思想原典笺评》引证部分先秦时期典籍中的古文,是十个字内涵对“和谐共生”思想所作的表述。书中还试图用现代思想加以简要的点评。主要是想证明中华民族走上“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华民族思想的必然选择。

书籍目录

前言一、人——物人为——人道宗旨(一)人是形神一体(二)人源天地万物(三)人同万物共生(四)人为万物之灵二、道——道法自然——规律法则(一)道法有常(二)道法无穷(三)道法可知(四)道法不谄三、易——允执厥中——思维定律(一)易谓生生不已(二)易因刚柔相推(三)易借苟得其养(四)易求允执厥中四、利——利用安身——价值观念(一)利为人欲(二)利用安身(三)利济天下(四)利达义和五、仁——爱人利物——人性信念(一)仁是爱人利物(二)仁源恻隐之心(三)仁须克己复礼(四)仁为行动指南六、义——居仁由义——行为总纲(一)义本居仁由义(二)义要以义取利(三)义遵适宜原则(四)义贵自觉信守七、诚——诚实守信——做人原则(一)诚为做人之道(二)诚为信用之本(三)诚为道德之固(四)诚为天下之结八、礼——谦让求和——公德标准(一)礼的主旨是谦让(二)礼的功用为求和(三)礼的形式要俭约(四)礼的推行须依法九、智——遵理载公——智力关键(一)智成功业(二)智遵规律(三)智载公正(四)智生思虑十、学——学而成圣——成长道路(一)学而成圣(二)学务自虚(三)学穷其理(四)学以致用

前言

  中华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思想,历史久远,博大精深。中华思想从始以来,正确与错误、科学与迷信、先进与落后是共生共存的。  中华思想中正确、科学、先进的理念、观点、原则是中华思想主流,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中总结出的真知、真理。其主体是为了和服务于人类与万物的“和谐共生”。从而实现人类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其具有永恒强大的生命内力和与时俱进的适应活力。中华思想的“和谐共生”思想,奠定了中华文化的基石,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灵魂。  中华思想的“和谐共生”思想是全面的,是系统的,是整体的。从两千五百年以前的先秦时期对诸子百家思想的文字记载中就比较集中,比较正确地反映在十个字的内涵中。这十个字是:人、道、易、利、仁、义、诚、礼、智、学。  这十个字内涵,在指导人类实现“和谐共生”中,每个字所揭示的规律是各有基点,各有侧重,各有导向。这就是:  “人”的“物人为一”指明了“和谐共生”要遵循的人道宗旨。  “道”的“道法自然”指明了“和谐共生”要遵循的规律法则。  “易”的“允执厥中”指明了“和谐共生”要遵循的思维定律。  “利”的“利用安身”指明了“和谐共生”要遵循的价值观念。  “仁”的“爱人利物”指明了“和谐共生”要遵循的人性信念。  “义”的“居仁由义”指明了“和谐共生”要遵循的行为总纲。  “诚”的“诚实守信”指明了“和谐共生”要遵循的做人原则。  “礼”的“谦让求和”指明了“和谐共生”要遵循的公德基准。  “智”的“遵理载公”指明了“和谐共生”要遵循的智力关键。  “学”的“学而成圣”指明了“和谐共生”要遵循的成长道路。  中华思想的“和谐共生”思想,其十个字内涵所表达的都是朴实、明白、适用的道理。正如孔子所说“道不远人”。如果现代人一味故作玄奥、高推圣境,反而又如孔子所说“人之为道而远人”。因此,对十个字中“和谐共生”思想的理解,现代人应注重其现实的实践和适用价值。在先秦时期仅有的典籍中,十个字内涵对“和谐共生”思想在表述上虽然是有限的,而且多为语录式、判断式、结论式;但是,都是着眼于人类共同的长远利益的实现,立足于人类共同的实践活动的指导,决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空泛议论。因而,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价值是无限的。现代人要做到,以古为今用,启迪心智为目的,以正确思维,现代观念作诠释。这样或许能够更接近原旨意思,更体现时代发展,更有利于指导现实。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中华民族率先走上坚持“和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这不仅体现了当代人类的主流思想,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思想。本书引证部分先秦时期典籍中的古文,是十个字内涵对“和谐共生”思想所作的表述。书中还试图用现代思想加以简要的点评。主要是想证明中华民族走上“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更是中华民族思想的必然选择。  在此,特别要说明的是,笔者只是众多钟爱中华思想的一员,实为自学自习。所引证的古文极为有限,所点评的文字只是一己之见,所以不全面不准确是自然的。《易经》中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初衷原本是为探索中华思想“和谐共生”的主题而抛砖引玉,点评仅是参考。我想强调的是:  “和谐共生”思想的生命在于与时俱进!  “和谐共生”思想的发展将是永无止境!  “和谐共生”思想的传播永远造福人类!

章节摘录

  一、人——物人为一——人道宗旨  概述  中华思想“道”的“道法自然”,为人类指明了实现“和谐共生”要遵循的规律法则。其主旨在于指导人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把握一切事物规律永恒的一般性、无穷性、可知性、客观性自然法则。从而,做到运用事物规律法则,防止主观盲目蛮干,正确地进行人类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实践活动。  “道法自然”的内涵  “道”揭示了规律永恒的一般性自然法则。一切事物的性质和态势都是由事物规律永恒的自然法则所决定的。一切事物规律具有永恒的一般性法则,即:一切事物普遍都具有规律,一切事物规律都具有共性。一切事物规律的一般性法则是阴阳矛盾的对立统一。一切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的总趋势是矛盾双方均衡。事物规律的一般性法则决定人类把握事物规律的总体方向。事物规律的一般性法则是人类实现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理论基石。  “道”揭示了规律永恒的无穷性自然法则。一切事物规律都是相对的、现态的,没有终结的、绝对的。人类只能在把握事物无数相对规律中接近绝对规律,而不可能终结事物全部的、绝对的规律。事物规律无穷性法则,决定人类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必须不断地进化、提高。一切事物的态势都是相对时间和空间矛盾双方的均衡、统一。人类实现“和谐共生”也是相对时间和空间的态势,只有在持久永恒的实践过程中才能不断实现。  “道”揭示了规律永恒的可知性自然法则。人类必须完全保持原始人性,做到思维客观、正确,克服主观、偏见。这是把握事物规律的入门。人类要善于运用正确的方法,从认识事物现象出发把握产生现象的原因,这样才能把握事物规律。人类把握事物规律是极为艰难的过程,凡立志把握事物规律的人,必须具备迎难而上,不计得失,锲而不舍,至死不弃的无私奉献精神。人类把握事物规律最终是为了指导实践,掌握事物的态势,预测事物的未来,从而做到能主动地趋利避害,为实现“和谐共生”服务。  “道”揭示了规律永恒的客观性自然法则。一切事物规律都不会迎合人类的意志而改变。人类中无论是才智超常的圣人,还是权力至高的暴君,都不能左右事物规律。人类把握事物规律的正确与否不是取决于理论,而是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人类在实践中只有完全地遵守事物规律法则,才能不受到事物规律的惩罚。

图书封面


 和谐共生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