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与人生》章节试读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理论与流派 > 人心与人生章节试读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5
ISBN:9787208051676
作者:梁漱溟
页数:223页

《人心与人生》的笔记-第1页

唯人心最难懂也。了解别人的内心不易,了解自己的内心更是难上加难。很多人不知道人生路该怎么走,其实是不知道自己的内心需求。只有你真正了解自己最感兴趣的什么,也就是心的要求,你的人生道路也就好走了。这是我读完,也不算读完这本书的一点想法。
人类与其他生物之大不同在其内,而作用、显现其大不同却在外。这以身为界、用心划之的所谓内外,对特殊的人类生命而言,当是合一的,没有内便不可作用于外,没有外便谈不上内。唯人类得以有所分辨而通融,此盖是人类独有的灵性
关于人生性质有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问题是人对物的问题,当前障碍在自然,要解决问题须向前看,改造客观环境;第二方面问题是人对人的问题,当前障碍在“他心”,需要有“反求诸己”、“尽其在我”的思想,调和我于他,超越彼此,得满足与内者;第三方面问题是人对自己的问题,当前障碍在自己生命本身,该问题异于前二者,它是以取消问题为问题之解决,以根本上不生要求为最上之满足。

《人心与人生》的笔记-第219页

一本在76年出版的书,身上无可避免地留下那个时代的痕迹,作者引用的理论让我心生反感,因此恐怕不能客观评价。东西文化的比较本来就是很困难的事,上升到人类学层次,对人性进行高度提炼,实属不易。在我看来,梁的语言很拧巴,文白夹杂不时影响我的理解,满篇的“吾人”让我想到关子尹。
简单总结一下自己在各章节学到的东西,与梁的论述篇幅无关。
- 人生即人心。人心之理智与理性是人高于动物的方面,人心亦可成为“自觉的能动性”(哎好政治的词),具体体现在人心之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
- 心之所以为心在乎自觉。然强大的惯性隐蔽这自觉性。人心本是自由的。
- 罗素的对人性之三分法值得借鉴:本能、理智、灵性。打破原来本能、理智二分。梁的理论中,“理性”代替了 “灵性”,代表动物本性中解放出来之人心之情意方面。
- 社会是人与自然之中介。强调人之社会性。
- 身心关系的讨论方面,梁无疑受到social institution的限制,看问题时不自觉地成了一个sexist,振振有词地讲述女性以身为主、男性以心为主这样的可笑理论。
- 西方强调自我与个人价值;儒家强调人的社会性,始终站在人生立场上;印度佛家则否定人生,超越乎人生立场,皈依乎无对,转从无对来引导有对中的一切众生(?)
- 梁认为世界上宗教分三个等级:
初级者包括通常所云的多神教,重新仰赖对象或为族姓祖先,或为乡邦神祗,或为一山一水之神乃至神灵之任何一事一物,总之是超现有知识之外的神物,让人产生依赖感,在精神上有所依托,萌露出世倾向。
高级者所重新的是住在全世界的唯一大神,基督教新旧各派、伊斯兰教各派位列此类,特点在于:1.认为生命原不限于个体,宣扬平等博爱;2. 兴仁而必有勇,为教义之一神反对多神,悍然自卫,莫之能御;3. 在宗教本意自是信神超自然而临于自然,深刻之人可从宇宙万有唯一之神转入泛神论思想,涵宗教于哲学,愚者亦信单神,因此无论贤愚皆信从;4. 人生意味忌浅薄,宗教上的禁欲主义、牺牲精神等代表生命力之高强,能吸引志趣不凡之士,有明显出世倾向。
最高级者是佛教,梁用了很长的篇幅探讨,留作以后总结。
- 关于人为何需要宗教,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社会群居生活先天决定了生命本质,必在群居中创造文明,维系团结人群,有赖宗教。
1. 通过群内统一崇信使群得以稳固,为稳固而订立规则准则,此即早期宗教,但规则延续到后来;
2. 初民蒙昧而心灵脆弱,对外界威胁,尤其是自然现象特别敏感,早期宗教迎合情感不安需要,建立在幼稚无知基础上。
3. 生死、祸福之难测推动宗教发展,“唯有人的坟墓才是神的发祥地”;
4. 现实中愿望得不到满足,就辟出超越现实知识界限的领域的神秘世界,以维持希望;
5. 唯弱者、愚者接受宗教,这是宗教在征服自然的科技面前失势之原因。
- 人类心灵深处道德与宗教同根同源。宗教最初是一种对外力的假借,此外力就是自己,所仰赖者处于自己的一种构想。但这样转一弯过来,便又无比奇效。因为自己力量原自无边,而自己不能发现。宗教中所有对象之伟大、崇高、永恒、真实、美善、纯洁原是人自己本具之德,而自己却相信不及。经过这样的转弯,自己随即伟大,随即纯洁于不自觉。其自我否定就是另一方式并进一步之自我肯定。宗教是一种方法,帮助人提高自己的品德,而道德则要人直接表现出其品德,不借助方法。
- 道德乃人生之实践。
- 关于人生性质有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方面问题是人对物的问题,当前障碍在自然,要解决问题须向前看,改造客观环境;第二方面问题是人对人的问题,当前障碍在“他心”,需要有“反求诸己”、“尽其在我”的思想,调和我于他,超越彼此,得满足与内者;第三方面问题是人对自己的问题,当前障碍在自己生命本身,该问题异于前二者,它是以取消问题为问题之解决,以根本上不生要求为最上之满足。
- 面对宗教失势之局面,梁认为以美育代宗教是大趋势。
另外,麦独孤(Mc Dougall)这个译名真是销魂。

《人心与人生》的笔记-绪论一 - 绪论一

该为此学者狃于学术风气之偏,自居于科学而不甘为哲学;却不晓得心理学在一切学术中间原自有其特殊位置也。心理学天然该当时介居哲学与科学之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纯理科学与应用科学之间,而为一核心或联络中枢者。它是最重要无比的一种学问,凡百学术统在其后。—— 如果这是主流看法,窝大概也不会叛逃出心理学了。

《人心与人生》的笔记-第54页 - 第六章 计划性 第四节 理智与本能(下)

生命本性是在无止境地向上奋进;是在争取生命力之扩大,再扩大(图存、传种,盖所以不断扩大);争取灵活,再灵活;争取自由,再自由。

《人心与人生》的笔记-第91页 - 我对人类心理的认识前后转变不同

自我言之,理智、理性各有其所认识之理。理智静以观物,其所得者可云“物理”,是夹杂一毫情感(主观好恶)不得的,理性反之,要以无私的情感为中心,即以不自欺其好恶而为判断焉;其所得者可云“情理”。
然一切情理虽必于情感上见之,似动而非静矣,却不是冲动,是一种不失于清明自觉的感情。

《人心与人生》的笔记-无 - 无

梁漱溟 人生与人心
所谓生命自发地有所创新者,例如一切文学艺术的上好作品--不拘是诗人的、画家的 、或是其他的--总在其精采,总在其出尘脱俗;此非创新乎?这创新却不出于有意求 新。有意求新,又是内里生命主动性不足之征了。主动性非他,即生命所本有的生动活 泼有力耳。力气充沛便能于素日见闻广为吸收消化,因而取精用宏,到临时不拘什么都 成了他的工具,他的材料,供其驱遣运用,一个创作就出手了。力气单薄贫弱者,素日 既少吸收消化,纵有工具、有材料而不能活用,反为工具所累、所压,只落得满纸陈词 滥套,因袭堆砌了。这就是下劣作品。
至于所谓人们自觉的主动精神,亦即人们的意志 (连行动在内)者,恒必涵括了主动性、灵活性、计划性三点,则是从此本源发展扩大的 。除其中灵活性、计划性容后分别申说外,这里再就其中主动性之一点试为指明。
自觉是人心的特点(后详)。通过自觉的主动性不是别的,就是人们意识清明中的刚强志 气。譬如有人对于外界环境的困难险阻未尝不看得分明,且在奋斗中再三再四受到挫折 ,而卒能不屈不挠坚持到底,以制胜于最后五分钟的那种坚毅精神,即其好例。再则对 于强敌,如所谓“在战略上藐视敌人”而在战术上却能针对敌人不稍轻忽的那种豪迈精 神,即其又一好例。
何谓灵活性?不循守常规而巧妙地解决了当前问题,是谓灵活性;在一时一时形势变幻中而能随时予以适当应付,总不落于被动,是谓灵活性;出奇制胜是灵活性;闪避开突如其来的袭击,亦是灵活性。总之,灵活性就是生命不受制于物而恒制胜乎物的表现。此从生物界过去的进化不已,充分可见。灵活虽是不可能前定的,然却可以避免前定的不灵活而为灵活预备好条件;从过去生物进化所见于其形体构造和机能间者,正是这样——正是从机构蠢笨不灵活步步向着求灵活而开展前进。
试先来看原始单细胞动物protozoa,它是既不灵又不活的代表。一个生物是一个活动中心,恒在剌激反应之间活动不已。说不灵,是指其感受剌激的迟钝,没有耳目感官以觉知稍远距的环境,而必待有外力剌激迫近于它;且只能在剌激的强弱上有分别,其他则不辨。说不活,是指其当剌激迫来只能出以简拙的反应,如遇弱剌激则向前,遇强剌激则退避,遇可食物则摄取,如斯而已。盖以其形体构造简单之极,在其生活上初无分理机关,感受剌激者同时即是施出反应者,浑沦一处,则从受剌激到施反应之间便无回旋余地无延宕时间,而被迫成为一种机械性的直接反应。所谓前定的不灵活,即指此也。
又如一个动物机体,必须一面照应环境随时来的问题而有所施为,另一面为维持自身生活又恒时有其例行事务而不停。借喻军事:前者有如前方作战,后者有如后方勤务。前方作战信必有赖后方勤务做得好,但若于此兼营而不分工,精神不得集中在指挥作战士,势必有失灵活。反之,若分工而不统一于最高统帅,势必多受牵碍,乃更为不利。内外分工是必要的,分工而不失统一尤为必要。故尔,动物机体构造于此迈进于分工者,其同时即为神经系统的发达。
一个动物是一个活动中心,其知觉是为活动而预备的,亦即通过感官神经而此一中心乃与环境发生其可能有的活动关系。凡为其知觉感受所不及者,自无反应活动之可言也。若其发生关系的面愈广,发生关系的点愈多,斯即其世界愈以广大,内容愈以繁富,而为活动力愈以升高增大之征。
于此,应当指出:人类所生活的世界,其广大繁富是莫得而限量的。此以人类不徒依恃乎其天生的耳目等感官,而于后天更发明创造种种所以增扩其耳目之用的资具,如望远镜、显微镜、有线电或无线电的接收设备以收视收听者,方未有已也。(此依重后天创造而不依恃其生来的器官和本能,是人心最大特征,亦即人心的计划性,后文随详。)人类知觉之所及既无限,斯其活动力的强大亦无限。
大脑皮质愈来愈发达,抑制的作用显然愈来愈增加,而本能(自发)作用则愈心减弱(1)( “自发”二字系著者所加,用以助显原文之意。)。因此,在行为中有计划的活动愈来愈多地代替了本能的反应。
人心的灵活性必以此所谓主动性内抑制者为前提。躁动非灵活,情急最误事。必也,不动则已,动必准确达到预期效果,斯真表见了灵活性。——所谓神经系统的发达实指向于此。
大声地说一句:灵活是有待争取的!——人心不是现成可以坐享的。
然而灵活又不可求也,求则失之。灵活是生命之一种流露或表现于外者,根本在生命本身。不求其本,而齐其末,宁可得乎?若是,其将如何?姑言其浅近易晓者:如在战略上藐视敌人,不为强敌所慑,而在战术上不稍轻敌,无疑地必且动作灵活,而胆小无勇者不能也。胸有成竹,对前途满怀信心者必能措置裕如,灵活前进,而失去信心者不能也。舍已为人,热情所注,灵机大开,而猥琐自私者往往顾此失彼,进退罔措矣。即此等事例而善推之,当必有悟。
兹当先问:所云计划者何谓乎?计划是人们在其行事之前,却不即行动,而就其所要解 决的问题中那些对象事物,先从观念上设为运用措置一番或多番,以较量其宜如何行动,假定出一方案或蓝图之谓也。是故识取事物而预有其一一之观念、概念罗列胸中,乃为计划所由设订之前提。
人类最大本领--此本领为一切其他本领之所从出--即在其能以外在事物(自身亦其 一)摄入心中,通过思维,构成观念和概念,从而离开其事物犹得据有其相当的代表, 而随时联想运用之。此代表事物之观念概念,即所谓知识也。语言、文字则又其代表,俾得更方便于其联想运用者也。上文“识取事物”云者,即此化客观事物为主观知识,乃至纳于语言文字系统之谓也。
知识之构成始于各种感觉、知觉直接经验,固求不失事物之真;然却本于生命立场出发,一切要识得其与我(生命--主体)之关系意义如何,各事物彼此间之关系意义如何( 包涵其相关规律)。凡此关系意义未明者,即其观念、概念未明,未成其为知识;而其 关系意义既明者,亦即接纳到我固有知识系统中来了。此既非一事一物之经验,更非一次一时之经验;经验累积愈多愈久,而构成之知识(观念、概念)乃愈精确深入,愈以联成系统。它是辗转不断发展前进的。
知识系统之发展,非徒赖于生活经验之累积也;更以人之秉赋知识欲,进而为搜集、检查、实验,力促其发展。其一门深入,循序探讨前进者,即成科学。客观事物原非一一分离孤立者,比经搜集、检查、实验,透过现象窥悟本质,乃益见其密切相联,变化相通。科学与科学之间互相启导而其理益明。在时时化具体为抽象,不断概括又概括之下,一伟大的知识网络遂以组成;宇宙之大,万有之繁,一若不出吾了了之一心。
吾以为人心特征要在其能静耳。何谓能静?浅言之,此即相对于动而说。设非人心之能 静也,两军对峙,立即投入战斗,尚何有作战计划之可言乎?暂时保持冷静,不立即行 动而犹豫思考如何应付,将一切以计划出之;此即人类理智之活动,有异乎本能动作之一触即发,如在动物生活中所习见者。此所云暂时,即谓其延宕之时,非必指片时一刻;凡蕴蓄待发之时即一日二日,一年二年皆暂时也。在此时中,非无活动,不过其活动往往不形于外,主要在心思而不在肢体。此即上文所云人们于其行动之前,不即行动,而就其所要解决的问题中那些对象事物,先从观念上设为运用措置一番或多番,以较量其机宜如何者是也。
盖彼方注目瓶底急切其所欲得,努力过殷,不复能从容理会人所以达到目的之方法也。此见栗齐之心未能稍静。不能静,则猛于施力,无由取得知识,而绌于计划矣。
一个动物是一个活动中心,其知觉是为活动而预备的,亦即通过感官、神经而此一中心乃与其环境发生其可能有的活动关系。在本能是即知即行,知行合一,不分不隔。此即是说:此一活动中心一旦与其某些特定有关环境相接触,便立时地、直接地、紧切地发生其恒定不易之关系而活动起来。其知、情、意(行)一贯而下,颇似一通电流,机械即行旋转者然。在其特定关系(此云有关兼括后天形成之条件反射关系)的活动对象之外,漫不经心,既鲜有所行,亦鲜有所知。人为动物之一,同样是一个活动中心,且无疑是一个活动力更大更大,大到不可比拟的活动中心。其知为行的预备,基本上是不变的。第以其优于理智,知行之间往往很有间隔。间隔渺远者,离知于行,为知而知,自成一种活动而单独行之。凡所谓科学知识以至一切学问悉出于此。仿佛初不为行的预备,而实际上仍不外储备起来,以为后此行动计划之用;而其无可比拟的伟大活动力亦即出于此焉。
动物本能中之所感知,情味浓烈,立即引发行动,动向决定,似完成其活动即所以完成其知识;吾人理智中之所感知,一般说来情味不无而比较平淡,动向似有而未云决定, 故不必即有行动,而要在联属于过去经验,纳入自己知识系统中,得一明确之观念、概 念而后其知识乃云完成;
本能所得可说为实体之知识,理智所得则为空式之知识;
本能之知对于生命活动可说为直接的、断定的,理智之知对于生命活动可说为间接的设定的(2)(设定云者设其如是定将如何如何也。);本能的对象以其特定故有限,理智之 用则普泛及于一切而无限。
动物的本能 生活,于其特定相关之事物情味浓烈,而于此外则漠不关心。世界自广大、自富丽,全与它无预也。理智反之,渐从特定关系中松弛以至最后脱开。唯其不拘定在有限关系上,而后其可能有之关系乃无边际之可言。或关注于此,或关注于彼。对于任何事物均可发生兴趣,正为其对于任何事物亦可没有一定兴趣,甚至一些兴趣不生。兴趣不生者,谓此心之能静也。正为其能静,是其所以能动。静也动也,各能臻乎其极,生命发展至人类而境界大辟。世界之广大富丽实随人类生命之发展而来者,此不可不知。
人类果何从而得突破两大问题之局限乎?此即以理智之反本能,而两大问题固寄托于种 种本能之上也。本能活动无不伴有其相应之感情冲动以俱来。例如斗争与愤怒相俱,逃避与惊恐相俱,慈柔之情从属于父母的本能,而两性的本能则与其固有一种感情冲动不可分。如是可以类推。然而一切感情冲动皆足为理智之碍。理智恒必在感情冲动屏除之下--换言之,即必心气宁静--乃得尽其用。于是一分之理智发展,即屏去一分之感情冲动而入于一分之宁静;同时对于两大问题亦即解脱得一分之自由。继续发展下去,由量变达于质变,人类生命卒乃根本发生变化,从而突破了两大问题之局限。


 人心与人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