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3辑)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3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6
ISBN:9787509724088
作者: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 编
页数:295页

作者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3辑)(2011年春季号)》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与中同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3辑)(2011年春季号)》第3辑,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历史走向与重大发展作了深入研究,对于公共存在与公共意识问题作了创造性阐释,对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企业管理、战略创新等问题作了哲理思考。该书对于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对于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价值。

书籍目录

本期特稿
世界金融危机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兼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意义和
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王伟光/3
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杨春贵/4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历史走向…………………………………………………王効民/7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实现的“三个突破”…………………………………张友谊/82
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辩证思考………………………………………郑又贤/8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立与发展的历史经验………………………………许先春/98
国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历史、问题与特点…………………………………成 龙/109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研究
简论公共存在与公共意识……………………………………………………………郭 湛/119
恩格斯的新哲学观及其时代价值——重读《费尔巴哈论》有感…………………李恒瑞/127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和超越及其方法论意义…………………………崔唯航/140
从哲学到政治——阿尔都塞与历史唯物主义………………………………………毕芙蓉/149
马克思交往理论与和谐世界…………………………………………………………马新晶/159
价值哲学方法的新探索——兼评《价值哲学方法论》……………………………秦廷国/168
法哲学的历史考察与学科定位………………………………………………………王文江/175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科学发展观与科学发展………………………………………………………………邱耕田/185
民生、和谐与和谐社会建设…………………………………………………………孙伟平/192
自由与平等:形式与实质的矛盾及其解决…………………………………………马俊峰/202
发展成果共享:人民主体性的最佳体现…………………………………罗建文 李 静/209
文化研究和文化建设的若干辩证关系………………………………………………叶金宝/218
“领导权”的张弛——中国共产党领导权问题研究……………………周文彰 丁 洁/226
管理与执政…………………………………………………………………毛卫平 兰秀英/236
福利特企业融合统一理论的辩证法…………………………………………………刘敬鲁/243
战略创新:一个演化的观点…………………………………………………………胡 卫/258

《新大众哲学》访谈录
《新大众哲学》要有时代感………………………………………………赵凤岐 高岸起/271
关于编写《新大众哲学》的一些思考和建议………………………………………许志功/275
写出《新大众哲学》是时代的需要………………………………………王丹一 毛卫平/279
对编写《新大众哲学》的一点感想…………………………………………………卢国英/285
编写《新大众哲学》要有对象意识与时代意识…………………………张绪文 杨信礼/288
《新大众哲学》要有思想深度……………………………………………宋惠昌 杨信礼/293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3辑)(2011年春季号)》:王伟光,世界金融危机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杨春贵,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王劫民,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历史走向,郭湛,简论公共存在与公共意识,李恒瑞,恩格斯的新哲学观及其时代价值,孙伟平,民生、和谐与和谐社会建设。

章节摘录

版权页: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包括的实际内容有哪些?这就是“问题域”。恩格斯对这一“问题域”的概括相当明确。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思维、精神的来源问题,精神和自然界哪一个是本原的;第二方面,思维的能力、可靠性问题,即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相信人类有能力认识外部世界、有能力正确地认识外部世界。这是一切哲学家、所有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那么,哲学基本问题的“问题域”能否作进一步的理解和解释呢?我认为,列宁就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直接引用了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论述,并据此引出了“三个重要的认识论的结论”:第一,“物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在我们之外存在着的。”第二,“在现象和自在之物之间决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任何原则的差别。差别仅仅存在于已经认识的东西和尚未认识的东西之间”。第三,“在认识论上和在科学的其他一切领域中一样,我们应该辩证地思考,也就是说,不要以为我们的认识是一成不变的,而要去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怎样从不完全的不确切的知到比较完全比较确切的知。”这三个结论,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基本立场的一次概括。把这种概括从“特殊”上升到“一般”,那么,“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涵据此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思维、精神和自然界、现实世界何者是本原的;第二方面,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第三方面,怎样达到、怎样实现“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思维和它所反映的存在的符合、一致、协调)。这三个方面就是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的“完全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观的统一上,从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上,在这三个方面的“完全的意义”上,科学地回答、解决了哲学。

图书封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3辑)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