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深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美的深处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9
ISBN:9787308089845
作者:成中英
页数:246页

作者简介

《美的深处:本体美学》是一本关于美的书——由于地球的暖化、生态的变化,我看到一幅满布海豚死尸的海滩照片,我也看到饥饿待哺的非洲幼儿的图像,我更注意到汶川大地震带来千万无辜生命的垂死的挣扎,我也常常回忆起儿时日本轰炸机炸死的田间农民的血迹…… 
那么,美在哪里?
美是从我们自身亲切的感受体会出发,来开拓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也同时开拓我们内在心灵的思考与意志能力。
美的深处是心的深处,自然的深处;自然是美的本体。

书籍目录

自序  成中英
引子 本体美学与中国美学的本体性
第一讲 美学的层次和方向
第二讲 美与快乐及真善
第三讲 美的实现
第四讲 中西美学
第五讲 易学美学
第六讲 实用美学
第七讲 儒家美学
第八讲 道家美学
第九讲 佛家美学
第十讲 美学的追问
第十一讲 从本体到诠释
第十二讲 从诠释到本体
雅附一 中国美学之美的动态化过程
雅附二 美与艺术的本体论美学研究

编辑推荐

《美的深处:本体美学》是享誉世界的华裔哲学家成中英的美学作品在大陆的首发,作者运用逻辑分析与本体诠释的方法,重建中国哲学,并从哲学扩散到美学,为中国传统哲学赋予了时代内涵和世界意义。《美的深处:本体美学》在美的深处品赏宇宙生命之“生生不息”,激荡中西深层之“美学源流”。

前言

2008年春季,我应杨成寅教授之邀,到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做客座教授,主讲中西美学。我住在中国美院紧靠西湖南岸的优美的院落中,用了两周的时间向一个二十余人的研究生班讲述了我的美学体系,一共是十讲。班上的几位博士生做了笔记,然后整理出原稿,最后由我修订成定稿。2009年元月,我又应邀赴台北大学作“本体诠释学与美学”的专题讲座,由该校中文系主任兼东西哲学与诠释学研究中心主任赖贤宗教授主持,演讲涵盖两大部分:从本体到诠释,从诠释到本体。    这两个讲座包含着共同的内涵,其主旨均是为中西美学开拓出一个本体的基础,因此导向了“本体美学”的概念。其实,此一“本体美学”的概念我在十多年前就用过,是继“本体诠释学”提出之后,与“本体伦理学”、“本体知识论”等共同衍生出来的。    “本体美学”主要说明:美学的建立有一个包含与衍生中西美学的理论根源,发展而为体系,称为“本体”;可以经我们广泛的观察与细密的反思建构出来;可以说明现实的差异,更可以统合差异而为一开放的整体思想;具有理想性与规范性,用以说明及评论现实的美学经验与个例现象,提供真切的灼见,启发创新的智慧,开拓人类美学发展与应用的新蹊径。    但我对此一定稿仍有保留,觉得基于时间因素,未能尽兴发挥,因之很想好好补充一番。但这一良好意愿一直未能实现,主要原因在上课忙碌、开会忙碌,而关注与研究的时间也涵盖了其他哲学领域的课题。基于这些因素,我最后乃决定将此一原稿先行付梓,保留以后加以充实的计划。    在此期间,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杨宏声君对我的讲稿很感兴趣,为我校读并订正了原稿,进而建议把中国美院的十讲原稿,与我在台北大学的两场演讲,以及我早期、近期发表的中英文美学论文集合为一体一起出版。我很高兴这个建议并感谢他所做的初步编辑工作,可说为此书定下了一个新的规模结构,也因此统合了历年写的相关内涵。    我也必须指出,从早期到今天,我对美学一向关注,但却只能在其他哲学兴趣中断断续续发挥,有些令我激动的思考未能趁势写出,实在令人遗憾。由于有些稿件可能有所流失,现在所包含的也不一定是完全的,并因在不同时段写的,也不一定理想地统合为一体。但我仍然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整合。    为了完整地表述我关于“本体美学”思考的内涵、创发方向及原则,我写了一篇“本体美学与中国美学的本体性”作为本书导引,放在首章。此文与书中他文一些概念密切相应,但其体现的层次与秩序却不尽相同。此文也可以看作对学者中不明“本体学”与“本体诠释学”为何物的一个简短与另一方式的说明。    我们固然处在一个哲学概念创新的时代,本体诠释学不但不反对哲学创新,反而是创新的必经之路。只是有学者对“本体”一词有所敏感,以为只是类似西方传统的一套本质形上学。这是混淆的错误。本体非本质,本质非本体。用《中庸》的方式说,本体也者,不可须臾离于天地与人者也。可离,非本体也。当然,本体可以用道来说明,而道也可以用本体来说明。因之,本体是一个兼涵动静的概念,而非仅从静态来理解。    在此,我首要感谢中国美术学院的资深教授——杨成寅教授,是他与许江院长邀请我来美院做客座教授,并为研究生开课。杨教授是知名的雕塑家、画家与美学家。他著作等身,教书超过五十年,到今天仍然精神抖擞、孜孜不倦地作画与写书。他对我的易经哲学很感兴趣,为此他写了30万字的文字,名为《成中英太极创化论》。我在美院期间,经常和他以及他夫人王老师相聚,成为了他们最好的朋友。    其次,我还要感谢赖贤宗教授,他为我的台北之行做了周到的安排。赖贤宗教授是我以往在台湾大学指导研究的学生,也是“本体诠释学”最有创意的研究者和阐释者之一,他富有艺术才华,故对我所倡导的“本体美学”热烈响应,付诸实践。    最后,我要再次感谢杨宏声君。杨君是上海社科院的哲学研究员,对易学、道家哲学都有深厚的学养。他还是一个地道的现代诗人,兼具中国古代屈原的情操与现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哲学气质,更热衷于对我的早期诗作的解读。我很庆幸有这么一位理解我性格与文学背景的朋友。同时,我也要感谢浙江大学东西方文化与管理中心的孔令宏教授,他也做了多方面的联络工作。    本书原名《本体美学》,浙江大学出版社陈佩钰编辑提出是否加上一个更直觉的书名,我最后决定采用她建议中“美的深处”一词,形成了现在的书名《美的深处:本体美学》。美的深处是心的深处,自然的深处,自然是美的本体。我要感谢陈佩钰编辑美好的建议,以及她为出版本书所付出的辛劳。    成中英    檀香山  美国夏威夷大学    2011.8.15

内容概要

1935年生,祖籍湖北阳新。1955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获华盛顿大学哲学与逻辑学硕士学位,1963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起执教于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
成氏是国际知名哲学家、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是美国《中国哲学季刊》的创立者和主编,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国际儒学联合会、国际本体诠释学学会等组织的创立者和首倡者。近数十年均在海内外致力于中国哲学走向世界。
成氏运用逻辑分析与本体诠释方法,重建中国哲学,并从哲学扩散到伦理学、美学等其他学科,因而获得世界声誉。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世界化》、《科学精神与人类价值》、《本体与诠释》、《易学本体论》、《C理论》等。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一讲美学的层次和方向 原生观念与美学的起源 如果说先周文化是中国哲学和美学的源头,那么,《周易》则可说是中国哲学与美学的历史起点。《周易》突出的中心概念是“易”和“太极”。作为天地变化之根源,作为美的本源,我们所思考的“易”和“太极”,是最根本的一个极限。那么,它到底有什么意义? 孔子对易学非常重视,他早年命运坎坷,从20岁起在鲁国就颇有文名。孔子从小对周代创始的文化极为向往,立志把“周礼”的精神用新的形式表达出来。他会想,为什么由周到春秋战国会有礼崩乐坏的变化?礼乐是否真的已无可救药地失落了?他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又说“天生德于予,桓魅其如予何?”孔子对自己的生命有一种使命感,然而他了解易道之所在,明白否极泰来的循环,所以即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自我的志向。 2007年中国看上去很顺利,一切欣欣向荣,但2008年灾难不断,我们要正视这个现象。要问:是中国自己的问题,还是另外的问题?从易道的角度来看,任何痛苦和灾难都是天对我的考验,即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 因此,孔子要在他那个礼乐失序的时代担当大任,就必须经受考验,发挥自己的作用,创造一个时代。重新恢复西周文化的光彩,就必须要自信。所以“天之未丧斯文”、“天生德于予”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体现了孔子的生命意志和自觉。 “天”代表一种内在的力量,生命的根源;天最后理解为“太极”,是宇宙与生命本体的根源与动力;进而“发生”于此一根源的活动,就是“道”。天、太极、道,是互相联系的。我们每个人都通过生命的处境,来了解什么是太极;而对太极的了解,就是对天与道的了解。天始于人类对权威的需要,而当人们对至高无上的“主宰”是谁发问时,就发生了“天”的概念。 “帝”字也被考证为具有根源的意思,代表最高权威控制的力量,是最高的依托。这个帝就是这种权威的拟人化的表现。与天一样,帝是所有人的祖先。我猜想,就像耶和华一样,“帝”最初也许是一个部落神的概念,使人有一种最高的主导者和对权威的依托感,帮助我们、支持我们。相对而言,“天”是一种更广泛的感受,可以包含帝的概念,也包含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天若与我们的生命联系在一起,就是“道”。道是动态的,有方向和时间性。“澄怀观道”,中国古典美学关于审美客体、审美观照以及艺术直观的哲学根源,就是道。在道家和儒家看来,道代表一种理想原则以及行为规范和最高价值。概言之,“道”有两层基本意思:一是本体论的意义,是外在流行的力量;二是理想准则,即孔子说的最根本的生命原理。孔子的道,既有本体意识又有道德意识,这在中国哲学来讲是很重要的。天是外在权威,发展为生命理想,道之于天,是既内在又超越的循环动态生化的活动过程。 “天命之谓性”,“一阴一阳之谓道”,“之谓”而非“谓之”,这个区别很重要,非一般界定,是一种发现性的界定。“阴阳”的概念非本来有之,是人们发现之后分析出来的,不是纯客观的现象界定。道是一个过程,一个活动,是发现意义上的概念。什么是“性”?怎么把天和性联系起来,需要我们有内在扩大的眼光、发现的眼光,因而有“天命之谓性”的说法。“太极”的概念是在《易传》里出现的,是子思、子夏、子游等好学深思的学生发挥出来的,有的学生像子贡、子路是喜欢做事情的,而好学深思的学生就能从自我经验中,发现经验新的意义与存在境界。

图书封面


 美的深处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刚开始会不习惯,但是看完之后,会察觉到这个人在现代语境下企图贯通中西的努力。
  •     成先生之大作,值得美学研究者深研
    装帧亦很素雅。
    我喜欢。
  •     不错的书,比大陆强。。。。
  •     帮朋友代买的!貌似还不错!
  •     儒家忧,道家幽,佛教……忘了。
  •     漫无边际,纯属臆想,不是学术著作
  •     要学会发现美。每个人都有美的地方
  •     深入讲解美学内容,有点深奥。。。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