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解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论语新解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5-3
ISBN:9787108017215
作者:钱穆
页数:515页

作者简介

《论语新解》汇集前人对《论语》的注疏、集解,力求融会贯通,“一以贯之”,再加上作者自己的理解予以重新阐释。

书籍目录


再版序
[上编]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下编]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附:孔子年表

前言

  《论语》二十篇开始即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一生为人,即在悦于学而乐于教。人之不知,亦当指不知此上两端言。故又曰:“若圣与仁,则我岂敢。我学不厌而教不倦。”又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则孔子之自居,在学在教,不在求为一圣人。《论语》书中岂不已明言之。  此犹言:“但问耕耘,莫问收获。”抑且秋收冬藏之后,岂能不复有春耕夏耘。而且耕耘仗己力,而收获则不尽在己力。固亦有既尽耕耘之力,而复遇荒歉之来临者。孔子生前其道不行,又岂孔子之过。孔子五十而知天命,此即天命之所在矣。人之为学,又岂能超乎其天之所命。

内容概要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即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媒体关注与评论

  《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读《论语》必兼读注。历代诸儒注释不绝,最著有三书。一,何晏《集解》,网罗汉儒旧义。又有皇侃〈义疏〉,广辑自魏迄梁诸家。两书相配,可谓〈论语〉 古注之渊薮。二、朱熹〈集注〉,宋儒理学家言,大体具是。三、刘宝楠〈论语正义〉,为清代考据家言一结集。……本书取名新解,非谓能自创新义,掩盖前儒,实亦备采众说,折衷求是,而特以时代之语言观念加以申述而已。”。

图书封面


 论语新解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6条)

  •     君子没有具体的定义,最初指代贵族、统治者,后来指代德才兼备者,始终突出这类人的仪式性。君子象征“应该”,小人象征“放纵”。即便违背欲望和惰性,君子也会实施当下最高智慧要求的行为。相对于“君子”指代的完人,它更像是庙堂中供奉的偶像、牌位,代表着人由卑劣、自我向高尚、群体的发展过程。金刚经有同样例子,“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是渡船,常人由佛引达彼岸。因此,佛和君子都成为神圣的成长仪式,象征精神净化升华。君子的双重指代,“完人”和“仪式”,正是它难以定义的原因。夫子口说笔述的历史和名言,都是为后人留下“基于事实的隐喻”。夫子以孔文子为例,说明如何实现道德博闻;以管仲为例,说明成事不拘小节。很显然,夫子举例并非要人牢记这些贤人,而是希望当读者面对选择和成长时,能够获得恰当的引导。解读者既然难以不把这些“君子”当做偶像,因此,君子既是一种过程(仪式),也是一种彼岸(完人),怎能不引起定义混乱?以我管见,不妨在以下的讨论中把“君子”一词分为仪式和完人两部分讨论,并以前者为主。君子所代表的仪式,最初是凡人学会自律。它处于人类成长的第一阶段,人始于蒙昧无知、注重自我,逐渐学会接受公共道德,顺从社会要求。但仪式君子比这一过程高端一些,他不盲目服从社会趋势、主流要求,还能够主动根据已有的事例(历史)、早有的规章(典籍),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标准(道)。这一点点的高端,使得完人君子常常如激流中的坚石,自主进退。从简单的清廉耿直,比如强项令董宣, 再深度一点的完人君子,可以表现的偏激或迂腐一点,像东汉的邓奉,看不惯自己滥杀无辜,竟挑起了反旗,实在是让常人难以理解。顺从社会,便要致其道,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一跃而成为君子。然而成长不仅是学会顺从,还要学会自我。因此,各类小说里的儒生大都迂腐忠诚,往往不忘前朝、身份或者恩主,而与之对应的和尚,则多是酒肉和尚,洒脱不羁。前者是顺从,后者是自我。其实君子不器,也注重自我感受,他有形制,而无固定内容。成长的第二阶段,人可以在现有社会架构下,合理的顺从自我。这种顺从与人初始的蒙昧态的自我在于尺度,即所谓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君子作为一个仪式,是凡人成长的阶段性标志。未接受教育的凡人是小人,喻于利,追求利益,对在上者怀其惠,常戚戚焉,对同侪比而不周,同而不和,对在下者色厉内荏,易事难说。倘若这样的凡人不满足于卑劣的天性,则十有五,而志于学,主动去学习社会道德和规则。学会了顺从社会,则三十而立,找到了立足的根本,然而此时的凡人仅知道顺从规则可以生存,并不了解规则制定的缘由,也不知如何在规则体系中实现自我。不满足于安身立命的凡人,继续学习遵从自己的方法,四十而不惑。经历了这两个成长阶段的凡人,已经变味一名君子,随后的生活就是不断调和个体、群体和自然的关系,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此,论语新解 可以揭示每条语录的讲述环境、理由,说明语录是具体社会环境的产物,读者应当学习其中抽象的道理,而非具体的规矩。就像读到狐假虎威,只觉得狐狸在自然界的地位不如老虎,便是浅显,只学会不要仗势欺人,便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如果明白名实并非一一的对应关系,应该算是初窥门径了吧。论语新解 首先是释疑,使很多句义明白,比如:●孝,无违。非不违背父母意愿,而是侍奉父 母不违礼。●无友不如己者。友,动词意。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复,践守意。●孝,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除了儿女的疾 病,其他别无可忧愁之事●攻其异端。尽对反对者进行攻击(异端非邪 道,而是对立面解)●举直错诸枉。错,置于其上意。 ●是可忍孰不可忍。此事尚忍为,将何事不忍 为?●由,好勇过我,无所取材。无处获得做桴的 木材 ●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相处久了,仍 能对人敬意不衰。●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 矣。第二遍就够了。●宁武子邦无道则愚。当时卫受晋压迫,宁武 子不畏艰险,立朝不去。●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狂简乃进取 意。简,大。●巧言令色足恭。足恭,从两足行动上悦人。●左丘明痴之。疑左,不如也,丘,夫子也, 明,明确也。●无伐善,无施劳。伐,夸大。劳,有功, 施,张大。 其次,便是引人思考,解释共性的功能。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第一层意思是孔门多贤,第二层意思是孔子胸襟,两千五百年前一大教育家之气象,与夫其师弟子间一片融和快乐之精神,尽在目前矣。各种论语集解,对止于此,然而世视子贡贤于仲尼,而子贡自谓不如颜渊。孔子亦自谓不如颜渊。然在颜子自视,或将谓不如子贡。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此圣贤之德,所以日进而不已。学者其深体之。此句语录则又发申了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之意。读论语新解,应先化淤清固,释疑明义,然后寻找语录蕴含的共性道理。切忌顺字面意思而行,不能看到君子远其子句,就故意疏远自己的孩子,不能看到天生德於予句,就故意临危不避,故作沉稳。掌握古今共同之意,应该能化用论语深意了。这种化用最浅层的意思,就是当面对如何成为一名君子之时,不仅要做一个完人君子,还要完成君子仪式,顺从社会,尊重内心。为了作为辅证,以下是论语君子出现全部相关语句(君子意为高官者及礼仪章未录),可分为四类,何为君子,君子应如何,君子之用,如何作君子。●做一个君子,就要不为小道,学以致其道,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戒色,戒斗,戒得,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君子之用处,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文质彬彬,不忧不惧,坦荡荡,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应如何,于己务本不器,学则不固,过则勿惮改,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就有道而正焉,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博学于文,约之以礼。耻其言而过其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不可小知,而可大受,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于人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周而不比,和而不同,泰而不骄,矜而不争,群而不党,无友不如己者,人不知而不愠,不重而不威,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疾没世而名不称焉,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于亲,笃于亲,周急不济富。于主上达,主忠信,思不出其位,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 及其使人也,器之。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信而后劳其民。综合言之,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何为君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     要读懂论语,必须要有一本很好的译注。 钱氏此书,以文言释文言,杂以白话解释,让人对论语有充分的理解。钱氏的评论更是十分重要,让人阅读原文理解原文之时,更有思考的方向。钱氏是民国儒学的集大成者,其书功底深厚,对论语的理解十分到位,对儒家的思想更是有独特而又到位的见地。
  •     接触到一些外国人,至今就是把中国认为传统的礼仪之邦。刚开始很困惑,后来终于明白了,礼仪之邦是启自于孔子的论语,读到其中的:礼篇。本来是很排斥的,打算跳过去算了,不过抱着读经典的目的,你没读过,怎么能吐槽呢?哈哈哈,邪恶了。但是读后却让我特别的尊重,特别的觉得难忘,我觉得自己错了。礼仪之邦,我们错了吗?错了3000年?现代人类变得不信邪,不知道自己该信什么?该尊重什么?一副天下唯我独尊的样子,事实上,要么你能真正的,此天此地唯我独尊,不然这样的性格是很让人讨厌的。如果每个人都要独尊天下,那么人与人之间还怎么相处呢?我也缺少对于他人的尊重,学会尊重,真心的尊重。还有做做样子是很重要的,要做的很久恰当,至少可以在一开始就建立主动权。我他妈就一傻逼,有什么是什么。都不知道做的好点,尼玛,你做作,根本没错,但是,你得做作的恰当。好吧,偏题了,尼玛,读论语,也让我不能解决生活的现实问题。尼玛的有病,我不能跟很小气的女生在一起相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我赚了。事实上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我不特殊,只是说,下次争取做好。做自己就好,装还是要装下。

精彩短评 (总计65条)

  •     这才是真正的做学问啊。
  •     半文言解读论语真是独具韵味。受制于传统观念孔子是圣人,远不可及,高不可攀。课本中的论语寡淡无味,呆板无趣。解读论语的书太多了,都各具特色。而这本书尽管有些对孔子奉为规臬,稍显刻板,但文辞中拳拳敬意,对论语的忠诚解读,踏实的思考正为我们开拓了接近论语本性的道路。推荐。
  •     很多地方都有启发。读完还是觉得论语比较散乱,不过这不是钱先生的问题。
  •     一直很希望读懂论语,但不想看于丹的书,总感觉她太忙了,读之前大师的文章,希望能看懂
  •     议论深刻,引用又据
  •     好书
  •     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枕边读物,心灵的凭借吧,哪怕仅仅是自欺或自期
  •     这是一部很好的论语讲解书籍,含有作者对论语这一儒家经典的见解
  •     身为历史学家的钱穆,对孔子推崇备至,此书中也是对圣人的塑造。读《论语》,这是一本很不错的参考。
  •     论语的地位如同西方圣经,撇开它本身的思想性、艺术性不谈,千年的影响力也决定了中华子孙不得不读。对于现代人而言,读古书实在是太麻烦了,因为要读的东西太多,不像古人可以一门心思钻那几本,以论语为例,各种注疏汗牛充栋,使人望而生畏。大家的对这些注疏精简一番正符合我辈懒人的需求。钱先生此书的写作方式极好,先原文,后解字,再白话译,有大家甘心做这个真是感恩啊。钱先生这本的特色在于他还有旧时书生的观念,与现代人的思维模式比一比,也挺有意思的。
  •     博雅
  •     突然想对国学产生了兴趣,道不远人,希望前人的经验能给予我一些启迪。
  •     钱穆先生是国学大师,《国史大纲》很不错,这本书当然也挺不错的,听大家解读《论语》,很有内涵,也很有启发。
  •     本书比起傅佩荣的论语书,可谓详细不少,然而还是没有说明白。傅佩荣的论语讲座倒是极好的。可惜钱穆的现场讲座我们这一辈都听不到了。
  •     读的过程中时常折服于国学大师讲解的深度,作者在讲解中还加入了孔子当时所处的环境,让读者能更好的理解。
  •     以此为载体,可以反思自己日常的伦理生活
  •     有损大师了
  •     言简意赅,经历越多,体会越深
  •       深入浅出
      入门最宜
      旁征博引
      见解深邃
      不囿门户
      大家风范
      虽曰新解,而不求标新立异偏僻险仄以哗众取宠.
      乃备采旧说,折中求是,亦常有发人深省之见地,令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非时下所谓国学大师之滥作所能望其项背也!
      读此书,可大致了解孔门思想之深奥宽广,实有极其丰富之内涵,足使鄙薄前人,空论儒学者汗颜!
      
  •     钱穆先生有个特点,序都写得很好。个别翻译我不是很认同。
  •     温故而知新
  •     这真是可爱极了的一本书啊。
  •     以前, 在6308的大教室里上的, 犹记得张汝伦老师的风采...
  •     大师
  •     注解还是不通,还是看李泽厚吧
  •     钱穆有些啰嗦。
  •     这是我看论语第一本书。切入点是“学”,这点十分好。 作为没有受到马恩列斯毛这些人影响的学者来说,也是给我们用一个更纯粹的传统观点了解论语本身是怎么样的(先别去说好与不好,先说纯粹而无与另一种视角)。
  •     乱翻译
  •     知以明之,仁以守之,勇以行之。
  •     先生的解读有新意,因此也有些很难懂。之前选听的课堂上没有讲完的论语,这回总算是完整学过了。
  •     #一周三本书计划#导师对钱穆老师推崇备至,可惜一直没有机会看看,借着中国哲学经典选读这门课把书看完。与其说是看孔子,倒不如说为了看钱穆。之前没发现论语有什么意思,对君子不器那章印象尤为深刻。
  •     钱穆先生的话严谨,平实,其孔子传不可错过 我想即便是为了理解自己,了解传统,也应该走进孔子,而不是隔雾看花,混沌难辨
  •     快递很快,书也不错,下次购书一定会选择当当
  •     自此不敢看钱穆书
  •     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一直被人批评得很厉害,几乎没有什么独创的东西,我读了也有这种感觉,《论语新解》差不多就是朱熹《论语集注》的现代文版本,他用了太多的朱熹的东西,以钱穆先生作为一个大历史学家的学养,他如果想做经学的论语,要求可能会更高一些。他的《论语新解》只能作为朱熹《论语集注》的补充而已,严格说来我的评价并不高,但个别章节他发挥得比较好。
  •     这次是仔细读了一遍还是有几句完全懵。这书白话翻译反倒是费解的,要读其上方半文白的词语解释和背景解说。后五篇我和注解里某观点一样,风格大改,妄自猜测一下不多的几句子曰是假托孔子说的吧
  •     慕名钱穆大师,受益匪浅
  •     整理书单,发现很多看过的书都没标,但转念又是一阵疑惑,我真的有读过吗?怎么一点内容印象都没有??#好尴尬#
  •     文言,观点
  •     学点历史,学点哲学。
  •     正义简略版
  •     书的版本很好。
  •     一个儒家主义者对儒学经典的解读,你可以说他与时俱进,也可以说他曲解护短。
  •     其实不新。唯取其合理解也。
  •     孔夫子城府极深,春秋之微言大义,论语言语之廖义之精深可谓微言广义。钱穆乃通儒,长于经史,对论语的微显阐幽常依人论事、因事考文,对论语的成篇编次有彰往察来的心理把握。钱对考据释义也极细,常举一反三。只是钱白话试译文法太差,多有词不达意之处,文笔也过于老迈,不及其讲稿生动。
  •     论语新解,放在床头,一日一篇,看解读,其乐无穷。不想每天的都那么娱乐至死。给心灵留下一段静谧和安详。最近看到里仁篇。
  •     即使是大师来讲还是不喜欢孔子
  •     大一启蒙书
  •     走进国学,很多东西以为懂其实一知半解,应该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     难能可贵的是我们不会再迷茫。
  •     论语解读的一个可能
  •     好些地方解得不对
  •     年轻时候听到李敖等批评钱穆对历史的温情,本能的赞同,反感钱穆,人云亦云的跟着批判。后来看钱先生的书,不知不觉就被吸引,总觉写得非常对胃口,亲切且多切中要害。论语看过四个版本,钱穆版的情感上最易令人亲近
  •     还是觉得钱先生的优秀之处在史学,这本书其实就相形见绌。但是有很多见解确实是我以前没有想到过的,所以应该还算得上是颇有启发。
  •     东西很好,服务很好,以后继续光顾
  •     注释及阐述稍显迂回曲折,但其明白晓谕处,有甚于杨伯峻者。解释“慎终追远”一节,极为独到。与杨氏之书可参看。PS:编辑“裸、祼”、“砯、砅”不分,这是第二版,未知第三版如何?
  •     已经读过一些了,感觉很有道理,见识到了更加高明的道理。
  •     基本不出朱子范畴~因人施教一段精彩~
  •     论语论语
  •       “攻乎异端”数解
      
      ——蠹鱼笔记(23)
      
      □/徐强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
      
      【蠹鱼案】对这句话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略举今人数解为例:(一)杨伯峻《论语译注》:“攻”意为“批判”,“异端”指“不正确的议论”,全句是说,批判那些不正确的议论,就能消灭祸害。近似的解释是,攻击异端邪说,祸害就可以消除。(齐冲天、齐小乎《论语文白对照新注新译》)(二)钱穆《论语新解》:“攻”作“专攻”解,所谓“术业有专攻”是也,“异端”指事物相异的两端,两端之间乃是“中道”,整句话的意思是,专向反对的一端用力,那就是有害的。萧民元《论语辩惑》所持观点与钱穆接近,他认为孔子是在劝戒人们凡事不要走极端,偏左偏右都不是“适中”的行为,过于偏激往往会导致有害的后果。(三)李泽厚《论语今读》:李氏认为杨伯峻的解读明显带有阶级斗争的时代特色,但是他赞同把“攻”字解释为“攻击”,只是后半句另当别解:攻击和你不同的异端学说,那反而是有危害的。孔子并不赞成排斥异己,恰恰相反,他是主张宽容、提倡求同存异的。上述各家见解,孰是孰非姑且不论。思想总是具有多样性的,观点各异,见仁见智,乃是学术争鸣的常态,这一点应当成为现代人的共识。只有政治上实行专制、思想上施行愚民政策的独裁者,才会钦定某一种学说为“正统”,凡与“正统”不合者皆为“异端”,不批判之、打倒之、诛灭之不足以显示威权。试问:有谁喜欢生活在如此可怕的年代呢?
      
      【又案】潘富恩、温少霞《论语今译》(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齐鲁书社)采用杨伯峻的解释,将这句话英译为:The Master said,“Criticizing those incorrect ideas may eliminate harm.”也有人译作:The Master said, “The study of strange doctrines is injurious indeed!”这样一来,孔子的原意就变成“研究歪理邪说实乃大害也”了。
      
      【又案】明万历十年刻本《高皇帝御制文集》卷15有朱元璋《解攻乎异端章说》:“攻,如攻城之攻。已,止也。孔子之意,盖谓攻去异端,则邪说之害自止,而正道可行。宋儒乃以攻为治,而欲精之,为害也甚,岂不谬哉。”(转引自钱伯城等编《全明文》卷13)朱元璋掌权后,加强中央专制集权,滥杀功臣,锄灭异己,屡兴大狱,他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倒是十分符合他的性格的,故录此以备忘。
  •     感觉比南怀瑾的《论语别裁》中的解释要更忠于原著,也许真如某位教授所说的那样,钱穆的路子很正,南怀瑾能把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打通,但考证不严
  •     在文字的解释上不如杨伯峻,但杨本中亦有错误,可与之对读参照。钱本依朱熹本注重义理的阐发,并对其有所传承。不过并非尽照抄自朱本,而是有其独到体会。可喜的是,钱本在按语中还关注到了《论语》的文学性。是一本不错的入门读物,对读更加。
  •     钱穆的解读很不一样。
  •     修身养性
  •     此书得来甚奇,偶遇一网友,然后莫名其妙的低价购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