忏悔录(第一部)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忏悔录(第一部)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86-8
ISBN:9787100025355
作者:卢梭
页数:340页

作者简介

卢梭的这部自传是这个世界上一切自传作品中最有价值的一部,整个自传是在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是一个激进的平民思想家与反动统治激烈冲突的结果,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压迫面前维护自己不仅是作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权和尊严的作品,是对统治阶级迫害和污蔑的反击。他在书中的确以真诚坦率的态度讲述了他自己的全部生活和思想感情、性格人品的各个方面,充满了平民的自信、自重和骄傲,是一部最活生生的个性解放的宣言书,坦率和真诚达到了令人想象不到的程度,这使它成了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

图书封面


 忏悔录(第一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真的是本好书,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懂。很好的一本书,我只读了一半。就被它深深吸引。太棒了。那么诚实的面对自己的人,这还是第一次遇见。真好。希望像他一样审视自己。不过他对华伦夫人的感情我始终不能理解。呵呵。里面有很多很经典的话,让我痴迷。期待下半部的精彩。
  •     两年前我第一次读《忏悔录》,手不释卷呑下第一部后迫不及待捧起第二本,却几乎读不下去。上个月再次翻开,发现自己很能理解卢梭的心情,可以用平和的心态看待那些充斥字里行间的勾心斗角、繁琐人事了。我当时觉着的只有悲哀:我竟已经从一个乡下人变成城里了!   到上海念书之前,我在云南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县城待了十八年。零三年动身来上海那个夏夜,有十九个朋友到车站送行,从幼儿园的伙伴到高中的同学。这个城区人口长期不足三万的小城是典型的熟人社会,一条街走下来几乎不可能不和人打招呼。上学期一个南京同学和我一起回了趟老家,他很惊奇地说:“这就是一个希腊城邦啊!”   老家有一个很不好的习俗:好请客,每年婚丧寿迁的喜帖都有厚厚一摞。每逢请客,少则一百人,多至近千。这次回老家正好遇上表妹结婚,近四百人宾客集聚的阵势把南京来客唬得直呼“长见识了”。我国素有“礼失求诸野”的说法,诸如此类的民间陋俗算否孔子“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而保存下来的礼之形骸?中国古礼更多存在于民间,宴客之风在乡下人看来就是“礼尚往来”,这是否亦类似于古希腊人的热衷会饮?   南京这位同学一直觉得我的处事方式匪夷所思,离开我老家的时候他说:“我终于知道你为什么这样待人了,你还是只适合生活在云南。”卢梭自称不适合城市生活,我对此感同身受,城市与乡下有着截然不同的交往体系,不愿摆脱原先一套规则而想在城市生活得游刃有余几无可能。《说文》解释“友”是“同志为友”。两个手的象形,可以看做握手吧。有着一颗“多情的心”的卢梭(P4)怎么能忍受只是握手,他早已忙不迭送上拥抱了。可这城里朋友挣脱他的乡下朋友臂膊后第一个动作就是转头向身边的教士,对他说:“你看,先生,我的朋友是怎样爱我。”(P423)从湘西跑到北京的沈人文曾说,“我是一个乡下人,走到哪儿都带着一把尺子和一杆秤,因此和普通社会总是不合。我有自己的尺寸和分量,来证实生命的价值及其意义。”沈从文比卢梭幸运,中国文人圈接纳了这个乡下人,但不幸的是他却始终未能在这些人里找到认同感,所以文革中他只感到绝望的孤寂。人人心中自有一杆称,城里与乡下至今未能统一度量衡。走出湘西他,受到都市浓郁“现代”气息熏染,疑惑焦虑以至混乱无法自拔,只能从对过去生活的反刍中得以慰藉。迷狂无助的沈从文呼唤“翠翠”,像在呼唤一个久别的旧朋,实是对未经洗礼自然璞真的自己深情的招魂。   卢梭这样要求自己的朋友,“我怎么爱你们,你们就怎么爱我吧;此外,不要管我的事,就跟我不管你们的事一样:我所要求于你们的,不过如此而已。”(P525) 苏轼最不满王安石的地方在于他“好使人同已”,也是这个意思。从后半句话可以看出:卢梭已经从乡下人变成城里人了! 或许该说从古代人变成了现代人。明确划分彼此在我看来是两类人的标志性区别。卢梭乐于把最亲近的人都视为亲人,于是华伦夫人成了妈妈,戴莱丝成了姨妈,爸爸乔治•吉斯元帅,还有伊萨贝尔这个女儿。而这对于他那些所谓朋友则是从未有过的。我在大学里有五个好朋友,六个人中恰好三人城里人,天个乡下人。过去我一直言必称“大家”,然而他们五人都并不认同,“你是你,我是我,我们是朋友,如此而已。”   “世人最远的距离,从人心到皮肤,三厘米。”这句网上流行很广的话揭露了一个现代魔咒:渴望一个人而又害怕一个人,是现代人永远无法摆脱的沉重十字架。卢梭少年时代和表兄在乡下整天都很闲适,而成年后与启蒙哲人们的交往常让他觉得局促。因为后者总试图相互了解。《老子》第三十八章,“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有以为”便不好了,也是《庄子》所谓“贼莫大于德有心而心有睫”。城里人的交往多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有共同语言,认可为我辈中人始与之交,遗憾的是再理解也很难亲密,越是理解越难亲近。了解是好的,但刻意就不好了。卢梭提倡回归自然的想法与老庄如出一辙,从身心两方面反对修饰也与之同理。   我和老家朋友相互了解并不很深,在一起就只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群居终日,言不及意。”一定会把夫子气得连呼“难矣哉!”和大学同学在一起则喜欢讨论,“切切偲偲”,相互勉励,相互监督。如果说乡下人的交往易流于狎,那么城里人的交往则终难于亲。我和老家的朋友相处就觉得很简单,可以不动脑子。和城里人在一起就不同,尤其是在中文系这样的“文人”圈子里。一个城里朋友告诉我,文科生和理科生不同,理科生可以在造一座桥盖一幢房之类工作中确认自我,而文科生只能通过别人得到确认,所以易于焦虑,分外虚荣,文人相轻也就不足为怪了。狄德罗一伙人对于卢梭的不满是否也是文人不可避免的心病呢?人相处本身如若是自然的,该是用心灵而不是头脑吧,相爱亦如是。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翡翠森林,你邀请谁走进去过吗?    人是气氛中的人,环境对人的任用不可小觑。我与老家朋友常一起去爬山,钓鱼,在青山绿水里随意畅游,累了便倚着石头在云影下小憩一会,彼此都不多说话,在轻微的喘息声中静听万籁,感受天地无言万象森然的美妙。卢梭年轻时与朋友的交往也多在大自然中,他把与他一起做喷水器白日梦的巴特尔称为“旅伴”,他们的相识和分别都那么自然而然,而卢梭说,“我们的和友谊前后总共不过六个星期,然后其结果却影响了我的一生。”而后来与他闹翻的朋友多在沙龙宴会中结识。一个朋友曾在最残忍的四月告诉我,“这个时代很难说得上谁对谁错谁比谁更高明,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也许只是陪伴。”她来自山东青岛的一个小县城。一个城里朋友说过,即便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他还是一个人。每个人在根本上都是孤绝的,他在人际交往中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美好的存在,更愿与书友神交而不愿与现实中的人交往,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人皆自足,可以不依赖任何人。他只和能够承担自己生命且有赢余的人交往。我当时觉得很好,然而心里并不温暖。   “我以最纯洁的友情、最完美的敬意爱着他们,我企望着他们最真实的回报,我甚至根本就不曾想到要对他们的诚意稍加怀疑。……他们固执地、甚至故意地要拂逆我的一切爱好,拂逆我的意志,拂逆我的生活方式,以至于,只要我表示出想做一件只跟我个人有关而与毫不相干的事情,他们也会立即联合起来,迫使我放弃这个念头。”(P525)去年我曾被朋友的锋芒扎伤的苦楚,想把自己封闭起来,觉得孤独有时确实比拥抱实在。“下决心把这种自由生活永远继续下去,完全放弃上层社交界,放弃写书工作,放弃一切文学活动,终我之身,隐遁在我自觉生而好之的那种狭小而和平的天地里。”(P637)我常常念叨想去隐居,这也是一直被城里朋友嘲笑的地方。今年春天读卢梭更觉亲切亦正缘于此。不曾感受到自然美好的人是无法向他们述说的,然而这丝毫不会减损大自然的美好。   “为什么我年轻的时候遇到了这样多的好人,到我年纪大了的时候,好人就那样少了呢?是好人绝种了吗?不是的,这是由于我今天需要找好人的社会阶层已经不再是我当年遇到好人的那个社会阶层了。在一般平民中间,虽然只偶尔流露热情,但自然情感却是随时可以见到的。在上流社会中,则连这种自然情感也完全窒息了。他们在情感的幌子下,只受利益或虚荣心的支配。”(P181)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有些疑惑,以阶层化分人群本身不就是极不自然的行为吗?不同阶层气氛各异,温情确实更容易在底层社会中遇到。但抽离阶层单看人性本身呢?每个灵魂都带着锋芒,被刺伤,是因为你靠得足够近了。意识到孤独而想寻求慰籍,拥抱却只能使彼此更强烈地感受到隔膜的存在,人与人或许就是无法抱慰的,敞开双臂已经足够勇敢。   卢梭在给狄德罗的信中说:“人们是在乡下才能学会怎样爱人类,为人类服务呢,在城市里,人们只能学会鄙视人类而已。”(P568)我很难说事实真就如此,但如果要为此寻找根源的话,现代的城里人比乡下人生活得更为艰难是原因之一:所见愈广所欲愈大,愈难脱拔于求不得苦。卢梭信人性本善,(P36)我原先也是如此。与人交往时似乎未曾接触到人性中不好的一面,即便接触到也极易视而不见。现在的我则更愿去接受真实的众生相。因为自己就生活在这样的年代这样的人间世,而非生活在别处。沈从文早年给张兆和的情书上写道,“任何一个作品上,以及任何一个世界名作作者的传记上,最动人的一章,总是那人与人纠纷藤蔓的一章。”是的,不过是人事纠葛而已,如霍布斯所说“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我终究无法接受。    “我生来就有一个感情外露的灵魂,对它来说,生活就是爱,怎么可能直到那时为止竟不曾找到一个完全属于我的朋友,一个真正的朋友呢?我认为自己生来就是做这种真正的朋友的人呀。”(P526)初看这话时很感慨,继而自责:无法找到这样的朋友难道自己真就全无过错吗?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讨论的就是“我与邻人”的关系,里有那句饶舌的话说得很好:我们要像爱自己一样去爱我们的邻人,因此我们对自己的爱不能超过我们给予邻人的爱,换言之,我们爱自己不要超过邻人爱我们。“同情”是城里人亦即现代人(城镇化很快会使乡下人都城为城里人)相处的黄金法则,我承认自己学得不够好。   行文至末,想到《飞鸟集》里一句诗,泰戈尔的诗中我最喜欢的:   有一次,我们梦见大家都是不相识的。我们醒了,却知道我们原是相亲相爱的。   Once we dreamt that we were strangers. we wake up to find that we were dear to each other.                      2007年4月15日傍晚
  •     这是一本名著,有文笔有结构有思想有内涵,也有现实意义教育意义。但是这是一本被禁很久很久的禁书,禁的理由不是它不利于思想解放,不是因为它鼓吹人性自由,恰恰是因为它会将人们的思想引向毁灭的极端,将人性彻底摧毁。不得不说卢梭是位伟大思想家和文学奇才,但作为一个人,他是失败的。他不应当将自己的失败以及推人。忏悔录里他把他的阴暗展示给了全世界,好像全世界都是如此阴暗,难以挽救。这样的思想在一个多元的思想环境中生存可能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但是如果我们还是孩子,这样的思想会讲我们推向悬崖。此书该禁。

精彩短评 (总计49条)

  •     尽管其中不乏自辩,我依然相信卢梭的真诚。这是一部能启迪心智的书,值得一读。
  •     一个敏感的人,一颗赤诚的心。
  •     迫不及待想看第二部,可惜暂时没时间了
  •     弧线寻找它的圆
  •     不掩饰自己,不欺骗自己,不攻击他人。卢梭,一辈子。
  •     感叹卢梭的一生,永远对自己诚实
  •     卢梭自传
  •     不小心在看这个大部头,看完第一部暂时没有力气看第二部,先就此打住。
  •     隔着漫长的岁月,回味当年的时光,也许会被欺骗记忆,却并不妨碍卢梭用一颗赤子之心回顾自己走过的路,坦诚以待,勇气十足。
  •     头一次读卢梭的作品,感觉他的文字感情饱满,行文非常文雅。不过书虽名为《忏悔录》,其实算不得真正伟大的忏悔。但是他敢于自曝丑事的勇气,也不得不令人钦佩。
  •     卢梭就是个大花痴- -
  •     挺好
  •     一个人能安下心来审视自己已经好难,更何况能仅披一条浴巾站在世人面前。他并不是赤裸裸的,没人允许自己赤裸裸,但他努力了。由于没有母亲,他眼中的女子都是美的,在我看来甚至将自己放低,有点处于弱者孩童的位置。对于华伦夫人,他是爱还是尊敬,谁辜负了谁我说不来,但是他真的大度,或者说没有爱。他叫她妈妈,这点他是个变态。
  •     高中时期的哲学启蒙书。天天读得近乎沉醉。
  •     还是妥协读了这个版本 说实话觉得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
  •     一个笨拙的中二少年沉浸在被漂亮的贵妇人保养的幻想生活——他的确做到真诚了
  •     对这个赤城,热情与坦诚的灵魂而感动与反思。
  •     真诚!
  •     这么伟大的书,尔等敢摸着良心评的更高点吗
  •     你有血有肉爱憎分明地出现在我眼前,你的青年时代遇到过这么多的人生导师真让人羡慕,你的颠沛流离在我的眼中是如此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虽然读起来有些啰嗦,你的那些小心思小缺点却让你更加吸引人。
  •     卢梭干过的三件挫事:一改宗;二朋友醉酒时弃之不顾;三陷害女仆。;09版
  •     甭管有多少质疑,但我佩服卢梭,在那个时代敢于把自己真诚的交给世界验收。我做不到他这么坦诚,做不到他这么淡泊名利。我对我自己坦诚,对我爱的人坦诚就够了。
  •     趁着开解别人的机会又重温了当年的感动
  •     田园风光的描写很不错,令人想起魔戒开头霍比特人的村庄。不过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讲,那点品德就有些自吹自擂的感觉了。
  •     这种破玩意能出版比写出来难多了
  •     卢梭是不是把絮絮叨叨的微博编成了一本书
  •     初中读的,都忘了写什么了
  •     补录。敏感、多情而孱弱的心灵。追忆往事时的美妙与淡淡忧伤在第二部中消失殆尽。
  •     讀的我輩要死要活,是前無古人,怎可能後無來者?
  •     原来 青少年时期的卢梭是那么纯洁 看到别人射精都那么差异而且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     没看到何谓自由追求维护尊严反抗封建压迫,诚实倒是真的有,其他看到的就是一个以结实和依附达官贵族为豪而鄙视仰慕他的下等人的人,有些杯具是他先天性格导致的。唯一体现证明价值的,大概就只有最后那一部分逃亡中的感悟了。(估计会有一大波文艺青年说,这需要多看几遍,里面的精神balabala~·~卢梭对社会本体论的思想贡献是真的很大,但他作为一个人,其实也蛮失败的。
  •     真是个情种。
  •     事无不可对人言。
  •     带着好奇的心情读完一部颇具八卦风味的书 人生路 梦入路长 竟有些相似之处
  •     其实个人是特别不喜欢卢梭的 他那有名的法国式的“浪漫” 使得整部著作看起来像歌剧 还是拖拖沓沓的 况且我又特别喜欢伏尔泰 当年惺惺相惜的对手 社会到底应该解构还是建构呢 推荐给...... 想看的孩纸去看吧 的确不想带有个人色彩的推荐
  •     多么敏感的心灵,晚年却又遭受那么多折磨,可怜的人儿
  •     卢梭自传中的青年时代 到三十岁为止 这些年里他肆意生长了他学习的兴趣 包括文学、音乐、算术 他浪漫多情 常常在步行的时候建立脑海里的空中楼阁而由此能得到满足 他爱过许多女人 又尊敬和珍惜她们 他如此坦白 以至于他的故事既像小说 又没有小说的奇趣 这个真实的卢梭 从他自己的口里跳出来 既不令人感到遥望而严肃 也不令人感到可以漠然忽视 他站在窗前凝神的模样 他苦恼忧愁的模样 他有条不紊地享受着田园生活的模样 很奇异的 他就像是生活在我身边的一个亲切又普通的人罢了 我或许也能够和他成为朋友呢 要说他身上真正让我反思自己的 总是那些我想做却没有做的事情 他总归是全做了 涉猎各个学科 系统学习 徒步旅行 学习新的语言 对于那些我还没开始就丢掉的计划 他多少给了我一些新的信心
  •     休憩83rd,卢梭是个M,卢梭是双性恋,卢梭的流水账,over
  •     我不知道早几年读这种书是更好还是更不好,但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强烈的阅读快感。有时候我觉得我比这个人好,有时候也会怀疑,因为未来的可能仍有很多
  •     2006年4月14日
  •     其实没我想象的好。。不就是浪子回头么
  •     男神老师曾提及的书,当时真正带我开启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     说实话,我没怎么能看得下去这本书,貌似第二部更难
  •     一部我觉得言过其实的世界名著
  •     Intus et in cute.深入肺腑和深入肌肤。
  •     看一半。
  •     卢梭的敏感总让我眼前浮现鲁迅老爷子的身影,愤怒的他不是我的菜。
  •     大二时候,趴在宿舍床上,这本书放在地上,风翻动着书页,不知不觉就读完了。。。这个时候翻出这本书,似乎自己需要忏悔些什么。
  •     祈求我们至死做正直的人并在未来有正直人所应有的好命运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