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全集(第二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柏拉图全集(第二卷)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4-1
ISBN:9787010037516
作者:[古希腊]柏拉图
页数:806页

作者简介

柏拉图的对话无疑是希腊文化留下的瑰宝。它不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在西方哲学史上最早的,也是两千多年来影响最大的理性主义的哲学体系;而且在文学史上也是极其优美的杰作,尤其是在他的早中期对话中,既充满了机智幽默的谈话,又穿插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和寓言。他的对话可以与希腊古代的史诗、著名的悲剧和喜剧媲美,是世界上不朽的文学名著。因此不但为学习哲学和文学的人所必读,而且是世界各国许多人所喜读。

书籍目录

欧绪德谟篇
克拉底鲁篇
斐德罗篇
会饮篇
国家篇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泰阿泰德篇
巴门尼德篇

编辑推荐

  著名哲学家周国平说,在古典书籍方面,最值得称道的是《柏拉图全集》。柏拉图是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西方哲学的鼻祖,但其著作的中译本一直不全。译者王晓朝是专门研究柏拉图的学者,直接从希腊文译出这部全集,填补了空白,功德无量。

内容概要

柏拉图 Plato(公元前427 - 公元前347),古希腊,生于雅典贵族家庭,母亲出身于名门望族。早年丧父,母亲改嫁,继父是伯里克利的朋友。青年时参加过伯罗奔尼撒战争,目睹雅典民主制的衰败与无能。柏拉图受过良好的教育,涉足哲学和文学,和当时的其他贵族子弟一样热衷于政治。20岁时成为苏格拉底的弟子,一生景仰其师的思想和人格。三十寡头执政期间,他的舅父查米德斯和表弟克里底亚均是寡头,但他不满于寡头的暴力镇压手段,对他们企图假苏格拉底之手害人的行径更感厌恶,因此拒绝参与寡头政治。民主制复辟后处死苏格拉底,使他对现存的一切政体完全失望,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以此改造国家。
怀着这一政治抱负,他三下西西里岛,企图通过教育独裁者的途径建立新的政体。公元前388年,他第一次在西西里时触怒了叙拉古国王狄奥尼索斯一世,被送往市场当作奴隶拍卖,幸遇昔兰尼派哲学家阿尼克里出资为其赎身。公元前367年狄奥尼索斯一世去世,他应邀再去西西里岛教育狄奥尼索斯二世,与国王的舅父狄翁友情笃厚。狄翁与国王发生内讧后被迫离开西西里,柏拉图也返回雅典。公元前361年又应国王邀请去西西里传授哲学,但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计划,次年返回雅典。狄翁于公元前357年成为叙拉古的统治者,但不久遭谋杀。柏拉图的政治理想遂彻底破灭。
在政治事业屡遭失败的同时,柏拉图的哲学事业却获得成功。公元前387年自西西里返回雅典之后,他在以希腊英雄阿卡德穆命名的运动场附近创立学园,这是西方最早的高等学府,后世的高等学术机构(Academy)因此得名。柏拉图在那里除讲授哲学之外,还讲授数学、天文学和声学、植物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但以哲学为最高课程。学园的目标不是传授实用的技艺,而是注重思辨的理论智慧,吸引了各地的学生到此学习。 亚里士多德在悼念他的诗文中写道:“对于这样一个奇特的人,坏人连赞扬他的权利也没有,他们的嘴里道不出他的名字。正是他,第一次用语言和行动证明,有德性的人就是幸福的人,我们之中无人能与他媲美。”

章节摘录

书摘  赫谟根尼  假定我们让苏格拉底成为论证的一方。  克拉底鲁  只要你乐意。  赫谟根尼  我要向你做些解释,苏格拉底,我们的朋友克拉底鲁一直在对名称进行论证。他说名称是自然的,而非约定俗成的——名称不是人们一致同意使用的那种声音的一部分——名称的真实性或正确性对希腊人和野蛮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我问他,你自己的名字克拉底鲁是否真实?他回答说是。苏格拉底的名字呢?也是。我对他说,那么每个人的名字就是别人称呼他的那个名称。对此克拉底鲁回答说,如果世上所有人都叫你赫谟根尼,那么赫谟根尼就不会是你的名字了。我急于想得到进一步的解释,这时他露出一副嘲讽和神秘的样子,看起来他要是愿意的话,他会说出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如果他能把话说明白,那么也一定能够完全令我信服。苏格拉底,告诉我,这个神谕是什么意思,或者要是你擅长这种事,那么也可以把你自己对名称真实性或正确性的看法告诉我,这样的话我就能先听为快了。  苏格拉底  希波尼库之子,有句古谚说“好知识最难获得”。关于名称的知识是知识的一大部分。如果我不那么穷,我就会去听伟大的普罗狄科讲授那门50德拉克玛的课程,这是一门完整的语法和语言课——这是他自己的原话——要是这样的话,我马上就能回答你有关名称正确性的问题。但我确实只听了门一个德拉克玛的课,因此我不懂名称的真实性。然而我很乐意帮助你和克拉底鲁考察这些事情。他说你的名字并非赫谟根尼,我怀疑他只是在和你开玩笑,他的意思是说,你并非赫耳墨斯真正的儿子,因为你一直在寻找好运,但从来没交上好运。但我说过,要获得这类知识很难,所以我们在听到双方意见之前最好不要下结论。  赫谟根尼  我经常和克拉底鲁或是其他人谈论这个问题,但除了说它是约定俗成的和人们一致同意的,我无法相信名称的正确性还有其他什么原则。在我看来,你提出的任何名称都是正确的,如果你换一个名称,那么这个新名称也和老名称一样正确——我们经常给自己的奴隶换个名字,我们给他们起的新名字就和老名字一样好。因为自然并没有把名字给予任何事物,所有名称都是一种习俗和使用者的习惯。这就是我的看法。但若我错了,我乐意听到克拉底鲁的批评,向他学习,或向其他任何人学习。  苏格拉底  我敢说你是对的,赫谟根尼。让我们来看——你的意思是,每一事物的名称只是大家都同意用来称呼它的那个东西,对吗?  赫谟根尼  我是这样想的。  苏格拉底  名称的赐予者是一个人或一个城邦,是吗?  赫谟根尼  是的。  苏格拉底  好吧,现在让我们来举例。假定我把一个人叫做马,或把一匹马叫做人,那么你的意思是说,我个人把这个人叫做马是正确的,而世上其他人把他叫做人也是正确的;或者我个人把他叫做人,而世上其他人把他叫做马也是正确的——你是这个意思吗?  赫谟根尼  在我看来这些说法都对。  苏格拉底  那么它们的真实性如何?你承认语词有真实与虚假之分吗?  赫谟根尼  当然有。  苏格拉底  命题也有真实与虚假之分吗?  赫谟根尼  当然有。  苏格拉底  真实的命题说的是存在的事物,虚假的命题说的是不存在的事物,对吗?  赫谟根尼  对,除此之外还能有别的回答吗?  苏格拉底  那么,在一个命题中有真实与虚假吗?  赫谟根尼  当然有。  苏格拉底  但一个命题的真只能是整个命题的真,而它的部分可以是不真的吗?  赫谟根尼  不可能,部分也和整体一样真。  苏格拉底  你说的部分是大部分而不是小部分,或者说你指的是每一部分?  赫谟根尼  我要说每一部分都是真的。  苏格拉底  命题有可能分解为比名称还要小的部分吗?  赫谟根尼  不可能,名称已经是最小的部分了。  苏格拉底  那么名称是真命题的一个部分吗?  赫谟根尼  是。  苏格拉底  它是一个部分,而且你说它是一个真实的部分。  赫谟根尼  对。  苏格拉底  虚假的部分不也是虚假的吗?  赫谟根尼  是。  苏格拉底  但若命题可真可假,名称不也可真可假吗?  赫谟根尼  我们必须这样推论。  苏格拉底  任何事物的名称是由任何人加以肯定的那个名称吗?  赫谟根尼  是的。  苏格拉底  那么,如果每个人都说到某个事物,这个事物就会有许多名称,对吗?这些名称在被说出来时都是真实的名称,对吗?  赫谟根尼  对,苏格拉底,我感到名称的正确性无非就在于此。你提供一个名称,我提供另一个,对同一事物来说,不同的城市和国家有不同的名称。希腊人和野蛮人使用不同的名称,希腊的几个部族使用的名称也不一样。  苏格拉底  但是赫谟根尼,你会说名称不同事物也不同吗?如普罗泰戈拉所说,它们都只与个人相关联,对吗?他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对我来说,事物就是它们对我所显现的那个样子,对你来说,事物就是它们对你所显现的那个样子。你同意他的看法吗,或者你会说事物有它们自己永久的本质?  赫谟根尼  苏格拉底,在我困惑不解的时候,我曾经好几次想要投靠普罗泰戈拉,但我并不完全赞同他的观点。……

图书封面


 柏拉图全集(第二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在苏格拉底看来,爱不是停留在“劣马卑贱的、非哲学的”相互欲望的满足之中,而是在“良马”之间在高尚成分的引导下过“一种有纪律的、哲学性的生活”,什么是有纪律的、哲学性的生活呢?有纪律意味着节制,主要应该指性欲的节制、或者还有消费、游玩等方面的节制,哲学性的生活意味着对“超越的东西”的追求,期待与所爱的人在模仿和追随所崇拜之神的道路上共同前进。这样一种对神爱的渴求在他对爱情的理解中起着主宰的地位。首先,他不会去寻找一个不合自己“气质”的人,崇拜宙斯的不会去寻找崇拜赫拉的。其次,在寻找到这样一位有着共同追求的人之后,他会把这种对神灵的膜拜转移幻化至所钟爱的对象身上,“那被选择的对象仿佛就是他的神,就像一尊雕饰的神像,供他尊敬和崇拜”,因此对神灵的崇拜、对神爱的渴求是他产生爱欲的根本原因。《会饮》篇中表达得更进一步,贤达的人最终会超越对个体美的追求,而去追求更为普遍的、本质的美,“个人的美是小事”,人皆要死,终究是不值得爱的物体,所以在他看来,对个人本身的、具体的爱在泛化的普及的爱面前几乎是微不足道的,是无足轻重的。夹杂着冲动的性欲、让渴求真理之灵魂而为之雀跃的迷狂究竟是升华了呢,还是消失了呢?爱者从被爱者身上曾经所看到、所感染、所崇拜、所强化的神圣之美,最终使得双方完全成为一体,共同投入到对美的追求中,还是使得双方成为漠不相关的个体(因为个体的人终究是小事),独立地提升自我灵魂,还是在纯美火热的迷狂让人失望地变成一股凄冷的雨丝之后,两颗相爱的灵魂变得憎恨和鄙夷,然后各自再踏上对真理的寻求中?总之,如果对一般的爱的追求反而泯没了对具体的爱的体现,那还爱什么?我认为,他极力地让爱神圣化,这是爱本身所具有的神圣性的一种体现,爱反对纯功利性的利我。对神爱的追求必然是人心底最深沉的意愿、也应当成为爱产生的原始动力。但他在对具体之爱的产生、发展及泯没的过程中还是逃脱不了功利性的成分,这种利我已经脱离了低层次的物质、肉体以及社会名誉层面,转而成为一种隐秘性的高层次的利我,“他所爱的人就像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见他自己的形象”,由此可见,这是一种灵魂层面上的功利性,从本质上来说,他对被爱者的灵魂有极高的期许,因为其中被赋予了他对神爱之美最真挚的渴求,他期待从对方神圣化的灵魂中可以看到自己的灵魂、肯定自己的灵魂。这使得具体走向一般成为必然结局,为什么人需要有具体之爱呢?为什么个体意识渴望交流、渴望合一,像天使一般毫无阻隔呢?我们姑且这样理解吧:这是造物主创造的迷思,他把这种爱的需求放在每一个人心里。所以,从人被创造被赋予的特质出发,他不得不产生对具体之爱的需求,然而在灵魂层面上的功利性引导下,他多多少少会感知到某种根本性的摧毁力量,这种力量来自灵魂支离破碎的真相,这种真相使人放弃可能会令人恐惧的具体之爱,因为正如詹姆斯所言,个体意识的隔绝成了人类既定的特征,最终不得不转向那对一般之爱的追求中。
  •     这篇目前也还是只写给自己看的,想一段写一段,估计全部写好之后会整理成更有可读性的文章本篇也出现了著名的灵魂不朽和回忆知识论,常常被归为柏拉图的中期作品,和<Lysis>篇一样前半部分讨论古希腊语言中四个有关爱的概念其中最重要的两个Eros和philia的关系,并且讨论的语境也是少年爱Paiderastia,后半部分也引向关于灵魂的讨论.就像Simon Critchley 的文章说的一样,值得注意的是天非常热,苏格拉底碰到了Phaedrus,值得注意的是整篇对话录的第一句话是苏格拉底问Phaedrus"你从哪来要到哪去",后者对从演讲家Lysias那里学来的一篇文章感到非常兴奋也非常赞同,这篇文章论述为何一个美少年不应当拒绝一个想和他发生少年爱关系却又不爱他的人的理由.二人都没穿鞋(似乎Phaedrus说苏格拉底从来不穿鞋?),向城外的一棵旁边有小溪的大树走去,此处其他值得注意的事至少有4点.1.是苏格拉底准确的识破了Phaedrus傲娇装出不想复述文章内容实际迫不及待想找个人复述所以才和苏格拉底一起散步的,Phaedrus没有否认这点.而在<Lysis>篇中,根据黄群这一派的解读,苏格拉底故意假装偶遇Hippothales二人以此被引至角力学校并遇见Lysis而展开了整篇对话,对比一下非常有意思.2.是苏格拉底刚刚听到Phaedrus说出文章大意时就迫不及待的讽刺了整篇文章并讽刺了民主政治,苏格拉底反讽说如果应该选择不爱你的人而不是爱你的人,那就像应该选择穷人而不是富人,应该选择老人而不是年轻人作为自己的伴侣,总之就是应该接受向自己这样的普通人,真是一种诱人的"民主理论".3是苏格拉底出城了,而且对话显示他很少出城,因为他觉得树木和田园不会教给他任何东西,而从城邦中的人们那里却可以学到很多.4.是苏格拉底讽刺了那些近来的对传统神话提出"科学的"解释的人,而这种所谓"科学的"解释并未否认神的存在,苏格拉底说自己还未做到德尔斐神谕告诫自己的"认识你自己"所以也不想去管其他的事,所以接受人们流行的看法.走到大树树荫底下后,Phaedrus开始复述这篇文章.而Phaedrus复述的这篇文章大意是说爱只是一种痴迷自私却又脆弱易喜新厌旧的情欲,有"爱"的求爱者会自私的嫉妒一切与被爱者交往的其他人并希望被爱者的亲朋好友死绝以便只与自己交往,又自私的希望这个人不要接触任何的智慧以便纯情的忠于自己.但他爱一个人时,他会不顾一切的赞颂这个人,而这种赞颂也经常引起他人厌恶(联想<Lysis>篇开头的的Hippothales),而当这种情欲得到满足,或因为争吵而破碎时便会立刻消退并开始后悔自己为被爱的人所付出的一切,然后喜新厌旧的爱上别人.而与之相反的不持有爱的人则会理智的将双方关系建立在互利平等的交往上,不会自私的嫉妒其他与被爱者交往的人,也不只是因为一时冲动所以不会为自己的付出所后悔.这种关系似乎更类似philia?Mar 28.2016随后, Phaedrus半强迫的让苏格拉底用自己的话论证了同样的观点,苏格拉底的语气带有反讽.在上述这种观点中的爱者是疯狂的,病态的.而苏格拉底随后马上说自己感受到了神示,神示告诫他他刚才说的话都是错的,都是亵渎神灵的,因为Eros是一位神,所以他现在需要赞美Eros来道歉,不然就会像荷马一样双目失明.随即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开始表述相反的观点,或者说这是他自己的观点,主旨和之前Phaedrus复述的Lysias的观点完全相反,即认为爱之疯狂,Madness,或者用王晓朝译本的话说,迷狂,并不是坏事,反而是一种神灵附体,这种神灵附体的迷狂有4种用途,占卜,消灾,作诗,爱.而其中最重要的爱之迷狂是让灵魂在永恒的运动中借以理智的引导效仿奥林匹斯诸神以接近诸天之外的真理平原的原动力.似乎在这里,Eros和Nous一样,都是一种神圣的超精神体验.柏拉图的”回忆说”知识理论在这里又一次的展示了出来,灵魂被比喻成双架马车,而理智是驾驭这个马车的驭手,诸神灵魂的两匹马都是良马,因而在理智这一驭手的指引下得以永远呆在诸天之外和真理在一起.而凡人只有一匹良马,良马代表情感,爱荣誉的,节制的(节制这一情感似乎被定义成理性克制了欲望,有趣),另一匹是劣马,代表欲望.在巴门尼德那里,唯一的存在者”一”不生不灭,静止不动,因为存在不可能凭空从虚无(nothing)中生成.而在柏拉图这里,灵魂才是既在的,不生不灭的,但不是静止的,而是无始无终的运动着的,从地下的冥府再到诸天之外的理念世界,是自动的,而灵魂的自动被定义为”第一原则”.而这个终极的存在,被比喻成一个大草原,至善至理,但似乎并不是唯一的,甚至还可以被分成部分,凡人的灵魂短暂瞥见的就是部分的真理.这篇对话录里没有讨论这个终极存在是不是既存的,无生无灭的,因此似乎也就没有涉入巴门尼德所思考的两个问题,1是存在不可能从虚无中凭空生成,所以必然是既在的,2是这个唯一的存在,终极的,被当作真理的,是”唯一的”,一元的,与任何二元体系都是冲突的.相反,在柏拉图这里,这个终极的存在,和灵魂,似乎都是既存的.但和巴门尼德相似的是,认识真理的过程都被比喻成灵魂的马车在神的带领下超越生活世界常识的表象来到某种超验的世界从而接近神.这个认识过程也都是超精神性的体验.灵魂降生到肉体的这一过程也同样都被视为灵魂的堕落.在奥尔弗斯教中,肉体是在灵魂涤除原罪之前囚禁灵魂的地方,此岸世界的人降生即有原罪,需要通过对宇宙的哲思从而在彼岸世界中接近神.但与巴门尼德这个作为毕达哥拉斯式的奥尔弗斯主义者不同的是,柏拉图将以理智哲思接近神认识真理这一点严重的改造了.在柏拉图这里,至理与至善至美同在,奥林匹斯诸神每一个都代表一种美德,主神Zeus,爱神Eros,战神Ares,在此岸世界中遵守并实践这种既定道德观念也可以被看作效仿而接近诸神.Mar 29.2016
  •     【按语:《斐德罗篇》常常被认为是柏拉图谈论爱的最优美的篇章之一,但依据Taylor的诠释,这篇对话录的主旨是正确运用修辞,而有关爱的颂辞则是运用修辞的实例。但这例子实在太瑰丽了以至于淹没了修辞学主旨。对话录的内容:Phaedrus向Socrates朗诵了Lysias有关要避免狂迷的爱者的文章;Socrates随即也做了一个同样主题的论说,只是形式上更好些;但随即在神示干预下,Socrates对自己渎神(Eros作为神不可能是坏的,而前面两篇讲论都蕴含爱是坏的)表示忏悔,随即做了一个完全相反的,赞美爱的狂迷的演讲:真正的爱是下凡的灵魂对真实存在和美善的回忆和渴望。随即,Socrates以这几篇讲论为例,分析了修辞学技艺:俗常的所谓修辞学毫无对真理和美善之关切,根本不是一门技艺;真正的修辞学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是指导灵魂的一门技艺,等同于爱智或哲学。在论及文字的时候,Plato似乎为自己以对话录的方式写作做了辩解:对话录或戏剧方式的哲学写作表明柏拉图本人并不将僵死的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当做终极真理,而更注重活生生的话语对灵魂的塑造。作为戏剧的一个范本,整个对话录的第一句是Socrates问似乎迷途的Phaedrus:“亲爱的Phaedrus,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而最后一句话中,Socrates则对已经悦服的Phaedrus说:“我们走吧。”阅读参照王晓朝译本以及Cooper本,引述并不严格遵从文本。《斐德罗篇》似乎迄今只有王晓朝先生译本,祈盼更多更好的中文译本尽快出现。】中午的时候Socrates在城外上碰到兴冲冲的Phaedrus,后者刚刚从修辞学家Lysias那里学来一篇有关爱的文章。两人就到溪水边Boreas祭坛附近的梧桐树下漫步谈天。Phaedrus问起有关风北神Boreas与雅典公主Orithyia的传说是否为真,Socrates说自己不关心这事,“我还不能做到德尔斐神谕所告诫的‘认识你自己’,只要我还处在对自己无知的状态,要去研究那些不想管的事情就太可笑了(I am still unable, as the Delphic inscription orders, to know myself; and it really seems to me ridiculous to look into other things before I have understood that)。”【柏拉图:《柏拉图全集卷二》,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39页,下同】Phaedrus说Socrates很怪,“你一点都不像本地人,反倒像个陌生人要别人带路。”【140】然后Phaedrus诵读了Lysias的文章,其主题是:“(被人喜悦的)少年应该接受那并没有陷入爱河的示好者(no-lover),而不是接受那痴心的爱者。”【136】Lysias的文章给出了一系列理由:爱者在爱情退潮后可能会反悔付出的恩惠,或因耽误其它事务而懊恼,而非爱的示好者则向来理智得很;爱者可能为了讨被爱者的欢心而说肉麻的话,一旦有了新欢这就导致伤害旧爱,而理智的示好者则可能始终如一;爱者常常“承认自己不健康,有病,知道自己愚蠢,但就是不能控制自己。”【141】而冷静的示好者则能控制自己,做最适宜的事情;爱者常常专注于被爱者,对别人视而不见,惹人侧目,而示好者则如常;爱者对第三者很紧张,因此常阻止被爱者与其他人交往,而非爱的示好者则不会妒忌;欲望退潮之后,爱者不能确定是否友谊依旧,而示好者则始终维系友谊;爱者由于耽于情欲或者害怕冒犯而常常对被爱者一味赞美,而非爱的示好者则可能作为诤友相劝,因为非爱的示好者是“自己的主人,而不是爱情的牺牲品(master of myself and have not been overwhelmed by love)。”【143】另外,爱者的痴迷和愿望的存在也不是回应的理由,因为类似的推理会导致应该去关怀那些最贫困最能感恩图报的人;最后的结论是,“爱应该是一桩对双方有益无害的生意(love ought to be for the advantage of both parties, and for the injury of neither)。”【144,Jowett本】Socrates听了,却说这不过是一篇很普通的修辞学文章,而且翻来覆去的讲一件事,根本不完美,还说自己能讲得更好。于是Phaedrus便要求Socrates也就同一论题(即非爱的示好者比爱者更清醒更有益)做一篇讲论。Socrates祈求缪斯引领后说:“我们必须先对爱情的定义取得一致看法,这个定义要能显示爱情的本质及其效果,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讨论爱情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we should agree on defining what love is and what effects it has. Then we can look back and refer to that as we try to find out whether to expect benefit or harm from love)。”【149】Socrates说,爱是某种欲望,而每个人都会为两种原则所主宰:“一种是旨在追求快乐的天生的欲望;另一种是旨在追求至善的后天获得的判断力(one is our inborn desire for pleasures, the other is our acquired judgment that pursues what is best)。”【149】有时候两者能取得一致,有时则彼此冲突。判断力的理性主导时就叫做“正当(being in your right mind)”,但趋向快乐的欲望统治我们时就导致“紊乱或反常(outrageousness)”。不过随即Socrates却又怪异地仅仅用非理性的欲望来定义爱:“当非理性的欲望压制了推动正确行为的判断力以后,就会趋向对美的欲望,而且会为类似的对肉体之美的欲望所强化;这种征服一切的欲望从‘力量(rhome)’一词中得名,被称为爱若(Eros)(The unreasoning desire that overpowers a person's considered impulse to do right and is driven to take pleasure in beauty, its force reinforced by its kindred desires for beauty in human bodies, this desire, all-conquering in its forceful drive, takes its name from the word for force (rhome) and is called eros)。”【150】受欲望支配的爱者想要从其爱恋的对象那儿尽可能取得快乐。因而避免与强者打交道,而喜欢与弱者打交道;善妒,不让其所爱的少年接近能带来好处的人、高尚的人、哲学。“爱者一定想要使被爱的少年变得完全无知,完全依赖于爱他的人,以这样的方式确保自己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快乐,而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对被爱者的最大的伤害。”【151】;追求的是弱不禁风的少年,盼望被爱者与其亲友断绝关系,而单单依赖于爱者。“在肉欲的驱使下,从恋人身上寻求视、听、触或其他生理体验;他每天守住他心爱的少年,使自己的快乐得到满足。”【152】可是当爱消逝的时候,爱者就变了,背弃诺言,变成了一个负心人。因此,Lysias的论点是对的,与其接受这种爱者,不若接受那些没有爱的示好者。“一个错误的选择救意味着向一个无信无义的、乖戾的、妒忌的、伤人的追求者屈服,向一个将会毁灭他的家产、伤害他的身体、尤其是毁灭他的灵性发展的人屈服。”【153】Socrates讲完本来打算就走的。一如既往,神示(divine sign)阻止了他,“我马上好像听到一种声音,禁止我离开,直到我赎回对上苍的冒犯。”【154】因为Lysias和Socrates自己的讲论都是亵渎的,是“那些从来没有经历过高尚爱情的社会渣滓的爱情观”【156】:Eros是Aphrodite之子,是一位神圣的存在,不可能是邪恶的,而两篇谈话都冒犯了Eros。现在,Socrates说,爱是一种狂迷,而“最大的赐福也是通过狂迷(madness)的方式降临的,狂迷确实是上苍的恩赐。”【157】神圣的狂迷有四种:1.在祭司常见的,神灵附体时狂迷状态下的预言;2.在祛罪仪式中,参加仪式者在迷狂中被神灵凭附而获得拯救;3.为缪斯所凭附的温柔贞洁的灵魂,在狂迷中的诗歌;4.爱的狂迷是诸神的馈赠,是最高恩赐。接着Socrates解释了爱的狂迷,并将人描述为天使(或灵魂)下凡的不幸故事。Socrates首先说明灵魂的性质。灵魂是自动者(self-mover),“灵魂的本质是自动”,“这个自动折是其他被推动的事物的源泉和运动的第一原则。”【159】因此,它的灭亡就像产生一样是不可能的,因而“灵魂都是不朽的。”【159】然后用比喻说明灵魂的结构:灵魂好似拉一匹车的飞马和一位能飞的驭手;诸神的飞马和驭手都是好的,而其他的灵魂可以说有两匹飞马,一匹马是良种骏马,一匹是杂种劣马。灵魂要照料没有生命的东西,并在整个宇宙中穿行。羽翼飞升,在美好的品质中滋养,但碰到丑和恶就枯萎和毁损。失去了羽翼的灵魂就下落,然后就附着于凡俗的肉体,这种灵与肉的组合就是生灵(living being),也就是人。诸神中宙斯领队在天际飞翔。诸神的车马上升容易,但对其它马车就困难得多,劣马会拉着马车降到地面,而极度的劳苦和艰辛在等着掉下地的灵魂。诸天之外是真正存在的居所,“真正的存在没有颜色和形状,不可触摸,只有理智这个灵魂的舵手才能对它进行观照,而所有真正的知识就是关于它的知识。”【161】甚至神的心灵也要靠理智和知识来滋养。“当灵魂以同样的方式见到一切事物的真正存在以后,它又降回到天内。回家以后,驭手把马牵回马厩,拿出琼浆玉液给它们吃。”【162】那些跟随神的的灵魂往往受到顽劣之马的拖累,很难见到真正的存在。许多灵魂费尽艰辛也见不到整个存在,其营养只剩下貌似真理的意见(opinions)。凡紧跟一位神而见到真理的灵魂,都不会悲伤,直到下一次运行。当灵魂见不到真理,而碰到不幸、受到健忘和罪恶的拖累,并由于重负损伤了羽翼时,堕落地面,首次将投生为人,按照曾见过真实存在的顺序依等级生成为:爱智者或爱美者;国王、勇士和统治者;政治家、家主;运动员、医生;预言家和秘仪祭司;诗人和模仿艺术家;匠人和农民;智者和政客;僭主。灵魂投生为人后若是依照正义生活命运将会好,若不依据正义生活则命运会差。爱智者在千年一度的运行中三次选择爱智生活后将恢复羽翼高飞而去;其它灵魂在第一次生活后将接受审判,分别到天界或地狱,直到千年终了再次做自愿选择;这时有的人的灵魂转为过兽的生活,有的又由兽回到人;“只有那些见过真理的灵魂才能投生为人——作为人必须懂得如何使用‘型’,用理性把杂多的观念整合在一起——因此,理智就是我们对自己的灵魂在前世与它们的神一道巡游时看到的那些事物的回忆。”【163】这一灵魂下凡的故事就涉及到第四种狂迷即爱的狂迷。“爱美之人一沾上这种狂迷,人们就把他称作爱者。这样的人一见到尘世的美,就回忆起上界真正的美,他的羽翼就开始生长,基于高飞远走;可是这时候他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展翅高飞,于是他只能像鸟儿一样,昂首向高处凝望,把下界一切置之度外,因此被人指为疯狂。”【164】在回忆中,大多数人器官迟钝,其他的智慧都遗忘,唯有对美最敏感。“我们看不见智慧,也看不见其他可爱的对象,能被我们看见的只有美,因为只有美才被规定为最能向感官显现的,对感官来说,美是最可爱的。”【165】那些已远离了秘仪的人已污染而迟钝,“不能抱着敬畏之心看待美,却把自己抛在淫欲里,像四只脚的畜生一样放纵情欲”【165】;而那些能回忆起秘仪的人则不同,“当他看到真正美丽的、神明一样的面孔或身体时,首先他会打寒颤,仿佛从前在上界挣扎时的惶恐又来侵袭他。他凝视着美丽的形象,心理产生一种虔诚感,敬美如敬神。”【165】当灵魂凝视着美貌时,就接受到美发出来的“情欲之波(desire)”,这种经验被称为Eros,而这样的爱者会努力把从神那里得到的东西奉献给被爱者。“每一个爱者都希望他的被爱者具有他自己的神那样的品性,一旦赢得被爱者的芳心,他就会带着被爱者跟着自己的神的脚步走,一方面自己尽力模仿神,另一方面督导自己所爱的美少年在各方面与神相似。”【167】接下来Socrates具体描述了这种存在于爱者和被爱者之间的Eros的经验:因为灵魂有三个部分:驭手、驯良的马和顽劣的马,因此爱也成了驯服劣马的过程。“那匹劣马终于学乖了,丢掉了它的野性…爱者的灵魂才带着肃敬和畏惧去追随被爱者。”【169】当爱者和被爱者在一起的时候,劣马又会偷偷地构成考验去试图满足欲望。不过纵使有损伤,最后也会长羽翼的。因而,真正的爱能够拯救灵魂。最后Socrates祈祷爱神医治Lysias让他转向智慧。Phaedrus赞美说Socrates使得Lysias相形见绌,并顺便提及因为某位政治家攻击Lysias只是个“写演讲稿的人”,Lysias因此可能会辍笔。Socrates说其实政治家都有写作的欲望(譬如法案等),因此实际上这不是轻视的理由,关键在于作品的性质。这就导致讨论作品的好与坏所具有的性质。Socrates说,好的话语的“首要条件是谈话人心里对所谈主题的真相拥有一种知识。”【175】因为不分好坏的说服最终不会结出好的果子。但修辞学者会反驳说,“即使知道什么是真理也不能使人掌握说服的技艺。”【176】这导致对演讲术或修辞术(rhetoric)的研究。Socrates定义说,“修辞的技艺是一种用语词来指导人心的技艺(the rhetorical art, taken as a whole, is a way of directing the soul by means of speech),不仅在法庭或其他公共场所,而且在私人场合也是如此。”【177】而如果不知道事物的真实性质,则容易被相似性所误导,而某些所谓的修辞学家或诡辩家就常常用这种相似性来误导民众。Socrates就举Lysias的论文为例进行分析:像“正义”、“善”、“爱”等词语都是容易有分歧的,而Lysias的论文就没有首先对爱下精确定义,因此没有遵守正当的原则。接着Socrates分析自己就爱所做的两篇讲论,其中涉及定义和分类(譬如狂迷分两种,而神圣狂迷又细分为四种)。Socrates说这是一种划分与综合(division and collection)的技艺,这种技艺可以获得讲话和思想的力量,而“那些拥有这种能力的人,我称之为‘辩证法家’。”【185】相应地,使得Thrasymachus等人成名的谈话技艺是什么呢?从形式上讲,由序论、陈述、直接证据、间接证据、可能性、引证和佐证、驳斥、回驳、蕴涵和暗褒、总结等构成。Socrates分析说,单单这些形式要素只是初步知识而已。成为修辞学家需要:知识、才能和锻炼三个因素,但Socrates却说,“就修辞学是一门技艺而言,我不认为按照Lysias和Thrasymachus所遵循的道路可以获取其正确方法(is so far as there is an art of rhetoric, I don’t believe the right method for acquiring it is to be found in the direction Lysias and Thrasymachus have followed)。”【190】Socrates的理由是修辞学需要知识来补足:“所有伟大的技艺都需要有一种补充,这就是对事物本性的研究。…只有通过这些途径才能获得精神上的升华,才能彻底实施你正在思考的这门技艺。”【190】这样Socrates就给修辞学下了一个颠覆性的定义:“医学研究身体的本性,修辞学研究灵魂的本性,我们用医学来保持健康和增强体力,我们也用语言和行为规则来培养信念和我们所向往的美德。”【191】严格的修辞学者首先要准确地描述灵魂的本性;其次描述灵魂的作用和被作用的方式;第三划分灵魂的类型解释各种情况的原因并就每一种灵魂适合哪一种谈话提出建议。总而言之,“修辞的功能实际上在于影响人的灵魂,因此想要做修辞学家的人必须知道灵魂有哪些类型。经过辨别,对不同的类型的灵魂就要有相应不同的谈话。”【193】讨论了语言的技艺之后,Socrates转下写作的恰当和不适当(aptness and inaptness)问题。他先给Phaedrus讲了个故事,埃及古神Theuth发明了文字之后,传给统治埃及的国王,被称为Ammon的Thamus。Theuth说文字可以作为一种治疗,使得人们博闻强记。但Ammon认为:“如果有人学了这种技艺,就会在它们的灵魂中播下遗忘,因为它们这样一来就会依赖写下来的东西,不再去努力记忆:它们不再用心回忆,而是借助外在的符号来回想。”【197】因此Ammon认为Theuth提供的不是真正的智慧,而是智慧的赝品。文字还会被人随意解读和曲解,却无力自辩。Socrates认为,相比于文字,写在学习者灵魂上的,伴随着知识的谈话更好,“不是僵死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话语,它是更加本原的,而书面文字只不过是它的影像。”【199】这里的话语似乎暗示了Plato对自己的写作的一种轻省的态度和自我理解:“他不会看重那些用墨水写下来的东西….他会把他的种子播种在文字的花园里,这是打比方,以一种消遣的方式写作,不断地收集一些材料,既可以作备忘录,又可防止‘老年健忘’,也被后来同路人借鉴。”【200】对于Socrates来说,真正重要的,是“寻找一个适当类型的灵魂,把自己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话语种到灵魂中…它们不是华而不实的,而是可以开花结果的。”【200】而“只有那些为了阐明正义、高贵、善良,为了教诲而写下来的作品,才能做到清晰完美,具有庄重、完整、严肃等特征,才能对听众的灵魂起到矫正作用。这样的文字才能被称作人的合法的子女。”【202】最终表明,这样真正的修辞学家应该被称为爱智者,即哲学家。最后,Socrates说,当时最著名的修辞学家Isocrates的心灵中具有内在的对智慧的爱,依据Cooper本的注解,在当时Isocrates办的修辞学校要远比Plato的学园更有名。江绪林 2012年7月25日星期三

精彩短评 (总计80条)

  •     苏格拉底的诡辩术其实也是博大精深的!
  •     所有的哲学的问题都在柏拉图有个回答, 只要理解柏拉图的思考方式和方法论,我们应该就知道什么是哲学了。。。。 真正教育的人的书。。。 里面的问题深奥的竟然有胡塞尔的初始。。。。。 希腊已经把西方所有哲学都讲解完了,知识找到联系,这本书应该就是柏拉图的全部最重要的对话!!!
  •     英文版是5星儿。
  •     好厚啊,最厚的一本了
  •     书内容非常好,适合静下心来看,印刷质量非常好。总之,人民出版社的品质很好。
  •     虽然这卷里有号称最美的斐德罗篇和很重要的会饮篇,但是还是觉得泰阿泰德篇好神~~克拉底鲁篇其实没说什么东西,只是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吧~
  •     思辨的熠熠星辰,重温最熟悉的Symposium,Phaedrus以及The Republic。
  •     只有有灵魂的事物有感觉。思想一旦用语言说出来就成了谎言。我亲爱的克里托,你难道不知道无论哪一行,愚蠢卑劣的人居多,严肃高尚的人极少?你难道看不出在各种行业中大多数人都显得很可笑?如果哲学在你看来是样坏东西,那么就让所有人都回避它,而不仅仅是你的儿子;但若你对哲学的看法也和我一样,那么如谚语所说,让你自己和你的家人鼓足勇气去追求它,实践它。我们一定不要再谈这些神了。但我们为什么不讨论一下另外一类神呢——太阳、月亮、星辰、大地、以太、空气、火、水、季节、年?没有比自我欺骗更糟糕的事了——这个骗子就在你家里,一直和你在一起——自我欺骗非常可怕,因此我必须经常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努力瞻前顾后。
  •     第二卷有最著名的国家篇和会饮篇,哲学家总会把你最根本的信念洗劫一遍。
  •     很好 谢谢!
  •     巴门尼德一定很富有,天天可以思考人生。顺便还教会了苏格拉底如何把别人搞晕。
  •     多看些哲学书的确是有益的,书的质量很好,希望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当当能多做些活动。
  •     欧绪德谟篇|克拉底鲁篇98正义|斐德罗篇143斐背诵吕西亚斯:不是把恩惠赐予要求最强烈的人,而是赐予最能感恩图报的人149苏遵斐意:每人都有一条要遵循的主导原则:1追求快乐的天生欲望2追求至善的后天获得的判断力。2强则节制,1强则奢侈。追求美的享受的欲望强过2,并从其他欲望中获得追求肉体之美的新力量时,这种力量就给这最强的欲望提供新名称——爱情156苏驳斐:恩惠应给有爱情者,而非无爱情者157最大的赐福是通过迷狂降临158迷狂是诸神馈赠,是上苍给人最高恩赐159灵魂为自动者,自动者不朽,故灵魂不朽160灵魂失羽翼下落附肉体成生灵可朽163九类灵魂仅哲学家灵魂可复羽翼164看尘世事物引发回忆上界事物167爱人如神184疯狂分凡俗、神圣(预言、秘仪、诗、爱)202爱智者
  •     当乐送配送太慢,还不守时,建议换成飞远。
  •     还没看到第二卷,柏拉图的书算是古典哲学的起源,值得看看
  •     翻译实在不敢恭维了
  •     国内目前很全面的柏拉图全集。
  •     柏拉图全集(第2卷)
  •     强大的会饮篇
  •     读《会饮》一篇。
  •     纸质不错 值得收藏
  •     公司同事买的,内容没看过
  •     love ought to be for the advantage of both parties, and for the injury of neither
  •     书很好,送也快。但没开来发票,已写信给客服补开
  •     挺好,印刷,纸张质量,包装,字体,都好,买吧,哈哈哈哈。还得大出版社的书好
  •     商务的版比较好
  •     
  •     读过《会饮篇》
  •     智慧。爱。正义。乌托邦。知识。存在。 幸福-拥有好的东西,并且知道如何使用它们。 爱-是年轻的、脆弱的、稚嫩的,爱的对象是美、善和智慧,爱使人想变成或拥有缺乏的另一半。 知识-真实的、有差别的。 智慧让人选择到好的爱人,并让灵魂不断见证最本真的存在,达到至善。 智慧始于疑惑。 好的乌托邦是追求正义的。 存在-“一”?不定?
  •     只读了其中的《会饮篇》。去借书的时候,看到有很多译本,对比了一下,差距好大。相对还是这本好,可惜了,忘了看有没有朱光潜先生的译本。
  •     差得很
  •     翻译确实不是最好。
  •     还没看。。跟书店买的差不多
  •     挺好的一本书,以前看过,想再看看
  •     柏拉图爱情 很给力~
  •     万恶的西经论文-_-
  •     读了其中《会饮篇》。
  •     这个书真是厚实~看起来真不错,要是再便宜点就好了,哈哈~
  •     柏拉图全集,第2卷很不错!
  •     看来看去还是王晓朝的译本最顺眼……
  •     翻译的不好,但是有的对话还没有靠谱的中译本,所以只读中译本的话,本书也是一个选择
  •     翻译?
  •     人物对话太过啰嗦。
  •     《会饮篇》与《国家篇》,柏拉图之爱与理想国,不说了。
  •     知识是正确的信念伴以差异的解释。--《泰阿泰德篇》
  •     说实在的是有点贵,不过那么的伟人,深刻的思想,只要想到这个名字,就感觉必须要买。
  •     为了看理想国。跟想象中不一样。统治者思维。
  •     内容丰富,逻辑思维强,值得一读。
  •     理想国和相论都在这本里面。
  •     當年讀,但是後來聽說翻譯有問題,哎。
  •     书不是我的,朋友好读书。不错。是正版。
  •     在当今从满物质诱惑的世界里 静下心来 领悟柏拉图的精神哲学 找到一片心灵的净土!
  •     喜欢!!!!
  •     据说王晓朝翻译很烂的。。
  •     书不错,纸张排版都还可以,没什么大缺点,内容得慢慢看,很好的哲学经典
  •     很喜欢的书,放在床头,时常拿来翻看
  •     单独篇章拿出来也许都不是最好的翻译版本,但作为全集汇编还算不错。
  •     会饮篇和国家篇掀起了西方哲学的第一次高潮
  •     怒刷
  •     太好了,就是我要的
  •     和我在书店看的是一样的版本,不错,不过可惜了,第三卷不能送达长沙。
  •     这个译本用来读克拉底鲁篇。
  •     我绝对会变成一个有深度,有文化的人.
  •     国家篇 巴门尼德篇
  •     《会饮篇》里对于爱、美、善的关联性探讨犹如醍醐灌耳,消解了很多长久的纠结。为何我没有早十年读柏拉图?
  •     大学时啃了一套
  •     对生活感到烦闷的时候,读读柏拉图就乐呵的跟个傻逼似的。 亚西比得和苏格拉底搞基太逗乐了。
  •     国家篇和巴门尼德之前已阅,无疑这两篇非常重要,但单从哲学上讲,巴门尼德更重要些。斐德罗告诉我们苏格拉底还是很有才华的。会饮篇说明苏格拉底是多招人喜欢,还能喝酒。苏格拉底的女老师女人的观点很吸引人。泰阿泰德是关于知识的。克拉底鲁没有看
  •     通向完美的阶梯
  •     封面有点小破损~
  •     孫善豪老師課堂書目,開始痛苦,而後和馬克思對比有所啟發。
  •     泰安泰德篇最棒
  •     翻译的挺不错,觉得很流畅
  •     需要细心阅读
  •     要是出一版中英文对照的就好了。
  •     i really love this
  •     本科论文文献
  •     一口气在列车上读完斐德罗和会饮两篇,号称爱之圣经的斐德罗篇将爱情和修辞学合二为一,有打通任督二脉之感。另外苏格拉底即兴发挥时简直如神附体,两千多年前智者赤脚在河边的午休谈话让人哀叹当今人类发展到微信聊天真是特么衰。
  •     藏,2003年4月第1版 2007年12月北京第4次印刷
  •     这个版本的翻译得还可以。值得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