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政治与民国政治学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208080881
作者:王向民
页数:381页

后记

2000年9月,带着高中时代的冒险家梦想,我来到上海。在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前身)迎新大会那天的中午,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似乎预示着即将来临的思想风暴。读书生活如绘画卷轴一般渐次展开,心中困惑如涟漪荡漾,逐渐清晰:中国政治需要什么样的政治价值和政治理论。这一困惑主要来自两方面:第一,硕士阶段阅读思想史得出结论,自由、民主等十八世纪不言自明的政治原则在十九、二十世纪遭到最残酷的抨击,后现代主义更宣称要从“根子”上拔掉近代理性启蒙主义。第二,审视1990年代国内新左派与自由主义的论争,发现双方呈现两种政治价值——消极无为的古典自由主义和积极有为的集权马克思主义——的对立冲突,而且似乎二者之间并无妥协余地。理论学习结论如此,反观中国现实,市场经济的隆隆机车下,建立自由民主的现代国家制度似乎是中国转型的时代任务。因而,理论演变与实践需要之间的价值冲突一直纠结在心中。为了解决思想困境,最初,我试图从韦伯理论上“反现代”、实践上“现代化”的冲突行为中找寻答案。后来,我把视野聚焦于民国政治学。

作者简介

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自身历史的反思。民国政治学作为新中国政治学的前史,因此具有镜鉴之意。
《民国政治与民国政治学》通过对文献与理论的细致梳理和参证,描述了1930年代前后,即南京国民政府推进现代化时期,作为一门外来学科的中国政治学与其赖以存续的政治现实之间交相作用的风雨历程。
作者通过研究民国政治学的国家理论、政府理论、政党理论三个研究领域,归纳出“民治与集权”的两个理论特质,进而分析了民国政治学生成的政治社会原因。作者认为,学术与政治之间应当保持必要的张力,而公民社会则是孕育与支撑这一张力的重要空间。
绪论
第一节 民治与集权:对称概念与分析视角
第二节 作为学科的现代政治学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论文要素
第一章 民国政治学的滥觞
第一节 1930年代:国家建设的展开
第二节 民国政治学的四期发展
第三节 作为学科学术的政治学之建立
第二章 民治与集权的合奏
第一节 民治与集权:民国政治学的理论特质
第二节 民治:政治和思想的中西璧合
第三节 集权:国家统一性阙失的政治发展选择
第三章 主权与宪政:国家的追求
第一节 国家理论的内在转向及其困难
第二节 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
第三节 民治与宪政
小结
第四章 效能与均权:政府的原则
第一节 对现行政制的批评
第二节 效能政府
第三节 均权政制
小结
第五章 革命与民治:政党的角色
第一节 军政:政党与革命
第二节 训政:党治与民治
第三节 宪政:一党与多党
小结
第六章 悖反式多元政治下的政治学生成
第一节 政治革命与社会自由
第二节 政党构成与学政交流
第三节 弱势独裁与悖反式多元政治
结语 政治与学术的张力:国家建设的动力
参考文献
后记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节 民治与集权:对称概念与分析视角第二节 作为学科的现代政治学第三节 文献综述第四节 论文要素第一章 民国政治学的滥觞第一节 1930年代:国家建设的展开第二节 民国政治学的四期发展第三节 作为学科学术的政治学之建立第二章 民治与集权的合奏第一节 民治与集权:民国政治学的理论特质第二节 民治:政治和思想的中西璧合第三节 集权:国家统一性阙失的政治发展选择第三章 主权与宪政:国家的追求第一节 国家理论的内在转向及其困难第二节 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第三节 民治与宪政小结第四章 效能与均权:政府的原则第一节 对现行政制的批评第二节 效能政府第三节 均权政制小结第五章 革命与民治:政党的角色第一节 军政:政党与革命第二节 训政:党治与民治第三节 宪政:一党与多党小结第六章 悖反式多元政治下的政治学生成第一节 政治革命与社会自由第二节 政党构成与学政交流第三节 弱势独裁与悖反式多元政治结语 政治与学术的张力:国家建设的动力参考文献后记

编辑推荐

《民国政治与民国政治学》以1930年代为中心,从政治与政治学关系的角度,系统研究民国政治学的成就与不足。特别是着重研究民国政治学的“三个研究领域”及其“两个价值诉求”,并分析其生成的政治社会原因。 作者通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就民国政治学理论形态而言,体现出民治与集权的“合奏”特征。

内容概要

王向民(1977- ),河南洛阳人,政治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师。主要研究领域:政治学理论、中国政府与政治。曾在《学术月刊》、《江苏社会科学》、《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

章节摘录

第二章 民治与集权的合奏二十世纪中西政治发展呈现错位状态。首先,民国政治学家讨论的仍然是“建国”问题,而不是单纯的“治国”问题。欧美“建国”理论大致相当于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政治理论,欧美“治国”理论则大致相当于二十世纪相对稳定的政治秩序下的政治学研究。同时,中西近代政治发展触发点的主动被动之别,也使民国政治学家难以在欧美政治学中找到对应的“建国”理论。其次,民国政治学所处的环境,是世界性民族主义高潮。诚如民国政治学家认识到的,现代民族主义滥觞于对民主宪政的反动,并成为国内整合和国外侵略的政治意识形态。因此,对现实政治的理论分析必须置于民族主义的上述双向维度下展开。这两种错位使民国政治学理论具有更深刻的历史蕴涵和更浓郁的地域象征。从某种角度说,民国政治学研究建立在“国家一社会”分析框架之上。但是,民国政治学的历史规定性在于它并不接受洛克、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一国家”观点,而只是坚持不同的活动领域需要分立与制衡,并企求以法治的形式固定下来。换言之,他们只是部分地接受孟德斯鸠分权制衡的观点。以政府内外为界的分权制衡框架中,形成了民治与集权两种政治价值诉求。民众是政治的主体,享有最终的决定治权合法性的政权。

图书封面


 民国政治与民国政治学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这本书写得还是比较成功的。尤其是书中所作用的有关民国政治学(者)的第一手资料非常扎实。民国政治学诞生于民国政治中,是对民国政治进行分析、反思乃至批判的结果。作者最后也提到学术与政治的关系。研究一下民国法制与民国法律人或民国法学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非常有意思的。(於之江月轮山)
  •     为什么我要为了一篇假惺惺的近现代史论文去读TA呢= =
  •     邮递过来的书封面都泛黄了,还有黑乎乎的东西,明显不是新书!
  •     读了一部分,不错。
  •     民国政治学起点不低,成绩不小,足以与当时主流学界对话。惜乎,后来学统中断,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重新恢复,但此时却只能当人家的学生。作者通过研究民国政治学国家理论、政府理论、政党理论,归纳出“民治与集权”两种理论倾向,但整个过程说服力并不很够,甚至有些牵强!
  •     是个好题目 陈明明师的序写得极好
  •     业师大作,读后受益匪浅。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