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衰亡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走近衰亡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2
ISBN:9787509726020
作者:陆南泉
页数:224页

作者简介

《走近衰亡: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研究》内容简介:1991年底苏联发生剧变以来,中国对苏联剧变原因的研究日益深入,出版了不少论著。但伴随着研究的深化,就会发现,对勃列日涅夫时期与苏联兴亡关系的研究,远不如像研究斯大林、赫鲁晓夫与戈尔巴乔夫时期那么重视,似乎这个时期与苏联社会主义兴亡关系不很密切。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书籍目录

目  录

第一部分 主  题
前 言……………………………………………………………………………………………003
一 勃列日涅夫上台的背景……………………………………………………………………006
1.一帆风顺的仕途…………………………………………………………………………006
2.缘何恰巧是勃列日涅夫…………………………………………………………………008
3.赫鲁晓夫留下的残局……………………………………………………………………011
二 调整与探索改革……………………………………………………………………………024
1.调整赫鲁晓夫时期的政策………………………………………………………………024
2.积极营造与巩固权力……………………………………………………………………030
3.改革的探索………………………………………………………………………………032
4.全面推行新经济体制……………………………………………………………………043
三 经济改革停滞不前…………………………………………………………………………056
1.经济改革停滞的突出表现………………………………………………………………056
2.经济改革停滞不前的原因………………………………………………………………060
3.经济改革停滞的严重后果………………………………………………………………076
四 政治体制全面倒退…………………………………………………………………………095
1.政治体制倒退的突出表现………………………………………………………………095
2.政治体制倒退的重要原因………………………………………………………………104
3.政治体制倒退的严重后果………………………………………………………………115
五 值得思考的几个重要问题…………………………………………………………………130
1.不改革的确是死路一条…………………………………………………………………130
2.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138
3.关于改革要坚持正确方向的问题………………………………………………………141
4.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141
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决于经济体制的改革……………………………………………142

第二部分 专题讨论
陆南泉 勃列日涅夫时期改革停滞的原因及严重后果………………………………………147
闻 一 勃列日涅夫时期最大的问题是丧失民心……………………………………………158
马龙闪 意识形态化与既得利益阶层是改革滞后的根本原因………………………………162
高 放 汲取苏联教训,关键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163
秦 晓 追问斯大林模式产生的思想基础……………………………………………………166
沈志华 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168

第三部分 相关链接
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三代新沙皇……………………………………高 放/173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和赫鲁晓夫………………………………………………闻 一/189
勃列日涅夫执政年代述评……………………………………………………………刘光慧/209
评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布尔拉茨基/220

编后记…………………………………………………………………………………………

编辑推荐

《走近衰亡:苏联勃列日涅夫时期研究》是博源文库•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丛书之一。

内容概要

陆南泉,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从经济理论上讲,为了进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没有摆脱斯大林“左”的教条主义。拿讨论得最多的商品货币关系理论来说,到1961年通过的《苏共纲领》,也只是说它具有新内容并加以充分利用而已,根本没有人提出经济体制改革要以市场经济为取向,强调的还是指令性计划。在所有制问题上,赫鲁晓夫同样是片面追求“一大、二公、三纯”。在他执政时期,急于消灭手工业合作社,向单一的全民所有制过渡;在赫鲁晓夫的倡导下,人们搞起扩大集体农庄规模的事来,有的地方甚至把30来个甚至更多的农庄合并成一个大集体,也就是说,成立了根本无法管理的集体农庄。“合并集体农庄,而且常常是胡来的令人不快的合并,这也是集体化的继续,确切地说是集体化的大功告成”;1958年砍掉农村个人副业,认为它影响了公有农业经济发展,而这种错误思想,“是赫鲁晓夫对农民,也是对全体人民犯下了滔天大罪”;①在“左”的思想支配下,赫鲁晓夫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政治体制改革的局限性,也使得赫鲁晓夫经济体制改革难以从传统体制中解脱出来。应该说,赫鲁晓夫在揭露斯大林问题过程中,力图推进苏联政治民主化进程,他针对斯大林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反对个人集权、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加强法制、反对个人专横行为、反对干部终身制和实行干部任期制等。

图书封面


 走近衰亡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从自身来讲,勃列日涅夫本就是个因循守旧的保守派,只是因为宫廷政变上台,根基不牢,所以出于稳定人心才勉强同意对经济体制改革做些修修补补,但对政体改革却只字不提,唯恐触动特权阶层利益。当政局趋于稳定,他内心深埋的斯大林主义又故态复萌,于是在政治上追求过度集权,营造个人崇拜,在国际关系上穷兵黩武,谋求霸权,在经济上停止变革,固步自封,其结果就是悄然打开了帝国瓦解的潘多拉盒子。而留给我们的启示则是:政治体制永远不要成为经济发展的阻碍,相反,经济进步促进政治自由。
  •     根据民意调查,今天俄罗斯人对勃列日涅夫评价颇高。因为,他在位的18年恰好是苏联最稳定、最强大的时期,经济高居全球第二,军事上与美国抗衡,在外交上,也纵横捭阖,东欧社会主义阵营紧密团结,此外,人民收入稳步提高。怎样评价这个“盛世”呢?一些俄罗斯学者称其为改革稳步推进时期,勃日列涅夫结束了赫鲁晓夫的莽撞改革,但也没回到斯大林极左的道路上,虽然大家都认为勃日列涅夫智商不高,属于过渡人物,可他不仅保持了内政稳定,且颇有开放性。勃日列涅夫原本资历不高,赫鲁晓夫推行改革,急需年轻干部,便一手将他提拔上来,因为他出身工人家庭,了解企业运作,且从外表上看,他从不出头,对任何人都不构成威胁,所以赫鲁晓夫倒台后,几方在权力博弈中,勃日列涅夫是各方都能接受的人物。然而,争权夺利不需要培训,勃日列涅夫很快就成了其中的高手,他驾轻就熟地排挤了柯西金,将权力牢牢地攥在了手中。然而,权力的来源决定了权力的最终,勃日列涅夫的上位是各派斗争的产物,政治根基不牢,他不得不一边培植自己的基础,一边借力打力,在与各方抗衡中,他始终无法获取压倒性优势,无法像斯大林那样一呼百应。有限的权力,就需要不断妥协,这固然化解了绝对权力的风险,使勃日列涅夫无法像赫鲁晓夫、斯大林那样粗暴、任性,但也带来了效率低下、麻木不仁的问题。表面上,勃日列涅夫推进的新改革计划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它依然是一个非常不完整、有违经济规律的方案,可要改进其中的差错却很难,因为这个方案是各方权力碰撞后达成的妥协,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谁也不敢贸然迈出第一步。为缓和各派间的纷争,勃日列涅夫采用了一系列软策略,给各方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待遇,这种政治贿赂影响深远,使领导层变成了腐败集团,它的潜台词是:只要你认可老大的地位,那么你就能从中分肥。既然有看得到的利益,谁还会为真理、正义这些虚幻的东西而得罪人呢?当彼此都是小偷时,那么就没必要装圣洁了,于是,他们最大的愿望变成了:维持现状。其实,勃日列涅夫的经济措施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加剧了社会矛盾,可一是改不了,二是不想改,于是只能压制意见,控制大家的想法,拼命地粉饰太平。正是这个所谓的“盛世”,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定时炸弹。勃日列涅夫去世后,随着压制力量的削弱,人们的意见逐步释放了出来,然而,释放压力的努力却始终无法化解多年的积怨,最终,苏联走进了历史。遗憾的是,经历了苦难,人们却忘掉了造成苦难的原因,忘掉了勃日列涅夫的“盛世”下的腐烂。本书是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数据丰富翔实,语言却流畅洗练,非常适合普通读者阅读。
  •     国家像人一样,也有暮气沉沉和生机勃勃的精神气质上的差异。勃涅日列夫时代的苏联虽然有与美国分庭抗礼之势,但是整个国家的精神状态却是日盛一日的暮气沉沉——这也改不得,那也动不得,领导人职务还实行终身制,整个国家由一帮越来越老态龙钟的人统治,长远来看必然是没有前途的。但今天的中国就精神气质而言与勃氏统治下的苏联非常不同(今天的中国和过去的苏联本来就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国家,一个实行自由经济,一个是高度的计划经济),虽然问题很多,但是整个国家精神状态非常开放积极,这个也可以讨论,那个也可以试一试,言论也有序地日渐多元化(这也意味着国家统治结构弹性的增强),整个国家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不等于一切都好),其实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更类似。所以,与其拿勃氏统治下的苏联作为今日中国的借鉴,不如多研究一下维多利亚时代和美国镀金时代更有借鉴意义。

精彩短评 (总计65条)

  •     很好。物流也很给力
  •     对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比较好的叙述
  •     图书正版,到货及时,非常好
  •     对照着读 以“老大哥”为镜 差不多一模一样啊
  •     对于苏联的研究,除了还原历史真相以外,吸取其经验教训更加重要。
  •     2012-04-15读毕,权力社会必然培养专业性的权力统治者,其创造的体制自然也以维护权力为根本,不限制权力这头恶兽,必然不能解放人的智慧用于具有生产性的活动。历史何其相似
  •     老师上课组专门讲到了勃列日涅夫下的苏联,有时间细读此书 半价而得,不错!
  •     中国学界对苏研究的立场风向标
  •     任大炮微博上推荐的 总结的很简洁 对于中国当前的现状有警告意义 刚性维稳必然会失去民心 改革不可停滞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维稳,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国际地位提升,特权阶层的进一步强化,对意识形态的严厉管控,也能在勃列日涅夫时期看见
  •     读起来对现在我国的启示还是挺大的。
  •     斯大林?一开始我们有了;赫鲁晓夫?后来我们有了;勃列日涅夫?其实好像我们也有了。以苏联为鉴,以苏联的破产为警示。
  •     勃列日涅夫时代的苏联和当下中国相似之处颇多,其基本色就是“为稳定而稳定”。了解苏联的过去,大致能为当下中国的未来走向提供些许经验教训。
  •     个人呢感觉语言平实精准,叙事言简意赅。非常不错的书。严谨而真实。非常喜欢。
  •     那段历史给人的启迪很多,没有了信仰就会出问题
  •     2012.读史以明智。光有智还不够,还需勇气与魄力。
  •     没有很新颖的观点,逻辑性也不是很紧凑,很多地方被无关紧要的内容填充着。感觉作者是为了写书而写书,准备不是很充分,热情不是很高。纯粹个人感觉,假如说的不对的,先说声抱歉。
  •     通过此书可以简单了解了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勃是中间派、维持者,也是解体的前因。这本的引用多为二手资料,沈志华老师复印了那么多解密档案陆老是不是没精力去看?
  •     新年的第一套书
  •     教训深刻,分析到位;书的设计装帧不错。
  •     博源的书 很值得收藏
  •     沈志华说:在苏联发生的事情,再中国20-30年以后会同样发生,快到了,勃列日涅夫,你好!
  •     逻辑太乱,草草翻完
  •     历史是用来借鉴的,但它从不缺乏重复与轮回,这就是人类的悲哀。
  •     一般
  •     在特定时间对特定历史阶段的解读。
  •     好,认真学习中
  •     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内用也不错。。
  •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     不得不说,这次liubinyan的评论,我至少接受三分之二。博源系列别的没看过,但单说这一本,多半篇幅不过是照抄《苏联兴亡史论》相关章节。其余的文章么……各个年代各找一点,再加上主编一点发言完事。普世价值高调唱得真响,对俄国现实的判断却呵呵呵呵~~
  •     跟最近10年有点相似之处
  •     国内不多的研究勃列日涅夫的作品
  •     此书引用的资料虽陈旧了些,但并不意味着结论过时。在今天看来,作者的眼光带领我们穿越了近半个世纪的时空,看清苏联之亡始于勃氏,恰如明之亡于万历,清亡于乾隆,俱一时之盛。所以不要怪罪于戈尔巴乔夫,他只不过是历史选择的送葬人。更不可对苏联解体抱有遗憾,毕竟那是他国人民的选择不是?至于还要嗟叹“无男儿”就是昧于世事了,须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之兴亡匹夫无责”。
  •     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不断映照着现实。
  •     觉得这本书写的还是不错的 分析了很多原因 内在外在的 还不错
  •     高放那篇不错 注释里有不少可看的书
  •     这就叫温水煮青蛙,虽然稳定,但暗藏隐患,最终下课玩玩,值得当今借鉴
  •     豆瓣变味了,不许人说话。
  •     跟当今的中国一样,体制僵化,稳定压倒一切。
  •     猜,谁是中国的勃列日列夫
  •     还没看呢 细细品味
  •     方便加深对勃列日涅夫的了解
  •     看的时候,总觉得说的就是当下的天朝。。。
  •     这本书当然有助读者对勃氏主政下的苏联有个概貌式的了解。不过如果你期望的是《光荣与梦想》一样的全景式同时又充满细节的呈现,那显然不会满足。并且,本书的资料,很多来自于阿尔巴托夫等人的回忆录,信源似乎过分单一,有种大号读书笔记的感觉——一本书无论立场如何正确,要是他的论点缺乏根据,总是难以令人信服。秦晓和博源试图说明马克思主义并非科学,而将其还原为意识形态之一种,不过这本小书原本可以做得更充分
  •     深刻,意味深长。
  •     资料占有丰富,论证严密,不可多得。
  •     不要读中文世界任何有关苏联(俄)研究的原创著作,一个字也别读——看到“博源文库”请远离
  •     苏联的没落
  •     颇似而今现在耳目下。
  •     拿来照镜子足够,但其实中苏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     作者貌似很信任阿尔巴托夫,引用他的《苏联政治内幕》无数次~
  •     历史的经验值得借鉴!
  •     非常全面的一本书,仔细分析了苏联解体的原因。
  •     教训呀,必须认真的吸取教训
  •     好书。值得借鉴。
  •     从学术角度这书确实有很多问题,尤其是材料使用上。。。不过鉴于大家都知道这书这么写是为了啥,就给加一星吧。。。
  •     写得太糙,看来博源基金的钱很好骗。
  •     讲述得很严谨,值得史海探钩!
  •     对老大哥的一切感兴趣。
  •     类似书籍较少
  •     苏联历史,总共就那么几个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时期就独占了十八年。这一时期前承赫鲁晓夫时期,下启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是怎么衰亡的?可以看看这本书是如何解答的。
  •     昨晚用手机读完了,比起陆以前写的文章没什么进步,数据引文之类有的做注有的不做注,第二部分写的也一般
  •     从历史中再读一道常识 这套丛书的其他几本恐怕更有可读性 陆自己的东西这么少啊 小半本都是别人的东西 没什么个性 但还好没糊涂
  •     虽然我们不知道谁会是中共的戈尔巴乔夫抑或蒋经国,但党内的勃列日列夫时代已经快要落山了!
  •     也许勃列日涅夫的时代正是中国现在所处的时代,现在为什么需要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不厚的政治思路要被打压在这本书里可以找到一点答案。以史为鉴总是不错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