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家”与国家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中国古代的“家”与国家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9-12
ISBN:9787101071276
作者:尾行勇
页数:258页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尾形勇师出东洋学泰斗西岛定生门下,在中国秦汉史以及中国古代国家形态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家、国、臣、民、天子、皇帝、家人、国家、官家等一系列政治称谓的条分缕析和深入考证,揭示了中国古代帝制时期,究竟是依靠何种政治方式实现了较为稳定的管理和统治。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家与国家之间既紧密联系又严格区别的复杂关系。

书籍目录

中译本序
中译本序二
中译本序言
前言
序章 中国古代帝国的统治体制和家族主义
第一节 序论——所谓“家族国家观
第二节 传统的中国论中的“家”和国家
一 西欧中国国家观的展开(其一)
二 西欧中国国家观的展开(其二)
三 中国近代的国家观
四 日本的中国国家观的展开(其一)
五 日本的中国国家观的展开(其二)
六 正统“家族国家观”问题所在
第三节 战后古代帝国论中的“家”和国家
一 公权和“父家长制
二 “家”和“共同体
三 “家人”和君臣关系
第四节 问题所在和考察方法
第一章 古代姓氏制的展开和“家”的建立
第一节 有关“家”建立的问题
第二节 汉代的“姓”和“家
一 汉代“姓”的特征及其种类
二 汉代的有姓者和无姓者
第三节 周代姓氏制和汉代的“姓
一 周代的“姓氏
二 汉代“姓”的形成
三 “姓”和“家”——一小结
第二章 从自称形式看君臣关系
第一节 “臣某”形式和君臣秩序
一 “臣某”形式的各种表现
二 皇帝本身的“臣某”形式
第二节 “臣某”形式在制度上的位置
一 “不臣之礼”和“宾客之礼
二 “殊礼”的“不名”形式
三 “外臣”的“不名”形式
四 “臣某”形式的周边——小结
第三章 “臣某”的意义和君臣关系
第一节 “臣”和“称臣”的意义
一 “称臣”构造的建立过程
二 “臣”和“臣妾
三 “臣”和“民
第二节 “称名”以及“某”形式的意义
一 所谓“父前子名”和“某”的形式
二 先秦时代的“某”和“臣某”形式
三 “称名”的意义和“臣某”形式——小结
第四章 “家”和君臣关系
第一节 “君臣”的世界和“父子”的世界
一 “忠”“孝”的“并立
二 “君臣”、“父子”之别和“家
三 “公”“私”的区别和“家
第二节 “君臣之礼”和“家人之礼
一 关于“家人”一词
二 “家人之礼”和君臣秩序
三 皇帝的“家人之礼
第三节 在君臣关系构筑过程中“家”的位置
一 官吏和“家
二 民庶和“公事
三 君臣关系与身份制——小结
第五章 国家秩序和家族制秩序
第一节 “天下一家”的意义及构造
一 “天下一家”的各种表现
二 “天下一家”的构造
第二节 “国家”“公家”等语义及其位置
一 “公室”和“帝室
二 “公家”和“官家
三 帝室和“国家
第三节 “汉家”的意义和构造
一 “汉家”的用例及其语义
二 “汉家”和“汉氏”——小结
第六章 古代帝国的秩序构造和皇帝统治
第一节 “天子”“皇帝”的区分和国家秩序
一 皇帝的自称形式和即位礼仪
二 “天子”和“汉家”的新构造
第二节 帝位继承中“家”的问题
一 异姓间的继承和“天子”位
二 同姓内继承和“皇帝”位——小结
终章 中国古代帝国的秩序构造
第一节 身份制的秩序和国家秩序
一 “良贱制”和国家秩序
二 唐法上“贱民”的地位
三 国家秩序中身份制的作用——小结
第二节 家族、君臣、身份、国家——结论
构成本书基础的已发表论文一览
译后记
附记

前言

  日本著名的东洋史家、日本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东京大学教授尾形勇博士的名作《中国古代的“家”与国家》,已由中国学者张鹤泉先生译成中文,即将同中国读者见面。这无疑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又由于作者和译者都是我的朋友,所以当张鹤泉先生嘱笔者为此书中文版作序的时候,我就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作为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的会长和尾形勇教授的老朋友,我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  不过,当提起笔来开始完成这一任务的时候,才觉得这篇序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写。因为《中国古代的“家”与国家》是尾形先生的一部力作。这部著作不仅在日本国内有巨大影响,对中国学者来说也并不陌生。我见到的不少中国古代史专家的书架上都有这部书的日文本,几年前的《中国史研究动态》上还专门对此书加以评介。该书的立论严谨、资料翔实、观点新颖,皆为中国史学家所钦佩。

章节摘录

  确实,正如吴虞所说,儒教是支持两千余年的皇帝统治的最大支柱。儒家思想的基础,是以“孝”这一道德观念为代表的家族伦理。这一论点是毋庸质疑的。另外,即使从汇集于“天下国家论”中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孟子·离娄篇上》),以及《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秩序构成原理来看,也可充分认识到,儒家所要求的国家秩序是家族秩序的扩大反映。因此,只有“家族国家”才是儒家的理想。正像桑原指出的,即使秦汉时期以后,“天下一家”的语句也是屡见不鲜的。所以,不可否定,儒家的理想即使在皇帝统治之下,也具有固定的可能性。因而,在祖述儒家思想的理论时,认为“国家是‘家’的扩大”的见解,也就成为很自然的一种国家观了。为了充实自己的观点,吴虞从孟德斯鸠的中国专制国家论中引用了一部分内容;桑原介绍了一些法国传教士的诸多西欧见闻和论述。由此可见,正如在后面的篇幅中还要详细阐述的,自发现中国的专制主义政体以来,在西欧人的中国论中,基本上是一贯肯定儒教作用的。在原原本本地接受“西欧的看法”方面,“家族国家观”也确保了一个根据。  然而,应该看到,以氏族制秩序为背景而形成的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周代“封建制”瓦解后而建立的皇帝统治体制之间,也不是毫无矛盾和分歧的。这样,不能过于忽视支撑皇帝统治而建立的法家思想的意义。若采取这种立场,就会把儒教直接比定为国家意识形态,首先在视为儒家思想的理论中,即直接把国家秩序具体化为“家族国家观”上,发现值得探讨的余地。

图书封面


 中国古代的“家”与国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看上面的评价,其实真的不知道该点推荐还是力荐。总之是荐,“荐”的原因不是因为我能说出其中的好,而是因为我没有读懂。希望有人能够更好地读懂它。这是一部让我泪流满面的著作,其中的考据功夫实在了得。姑且不论序章对各种“家族国家观”的叙说,正章中各种的各种繁琐的表格也足以秒杀我所有的自信。日本学者的功力就是如此,这是不能不让人钦佩的。虽说这个话题确实已经不新了,但是在我辈看来,这个话题实在微妙,能够阐释清楚并不是容易的事。而且,“家族国家观”的影响如此巨大,如何能摆脱这影响,独辟蹊径,当然是一个挑战。才发现还有另外一部著作,题名相近《中国古代的家族与国家》,也是日本学者之作。似乎日本史学界对中国古代帝国秩序的构造这个话题颇感兴趣。需要再读一遍,才能说出个只言片语吧。有疑问的是,既然“家族国家观”应该受到质疑,那么为什么作为一个中国人,太多的中国学者都是认同这种家国一体的观念呢?这种观念从何而来,这种现象如何解释?为什么我没有质疑过这种观念,为什么现代中国学者也在频频谈到“家国一体”?日本学者的考据之功真让人泪流满面,或曰相对于日本的考据,我们应该更有思想。但是。思想从哪里来?

精彩短评 (总计38条)

  •     家族史研究,日本学者的强项,不少观点耳目一新,经典之作!
  •     [PKU/E2-1]D691.2/223
  •     这是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历史的一本好书,史料详尽,观点鲜明。
  •     从“名”的层面剖析了中国古代政治秩序的建构,逻辑较为清晰。
  •     早年有吉林文史版,现中华重出,虽然定价有些坑爹,但功德无量
  •     陈寅恪说神马来着。
  •     分析很细致,但真的有些啰嗦
  •     虽说是日本人写的著作,但读起来并无障碍,就像读中国人自己写的一样,由此可见日本人对中国的研究何等深入与广泛。相比之下,我感觉,倒是中国人对日本的研究太少,明显落后于日本对中国的研究。这种情况并不利于中国的学术研究。
  •     “夫古今殊矣。何以见其殊,唯其物。”“公“”私”的构造在“礼制”上的呈现,下通村社传统、土地革命,外通“财产权”的逻辑。“奴”这一公私之外的“贱民”的存在非常类似于阿甘本的bare life。
  •     这部书的观点已经经常被相关历史著作引用,而尽人皆知了。但是书中博引了许多中日两国学者的作品,可以让我饮水寻源,我跟一位先生学会了一招,就是要看论文或著作值不值得一看就翻一翻他的注释。
  •     趁着打折赶快买一本,要不很快又要没货了。书就不说了,绝对经典
  •     家族史研究,日本学者的强项。很值得一读
  •     确实是好书。从每个既有的含义出发详细列出各种表格,日本学者的研究方法真心细致到让人惊叹,在考据上下的功夫真心佩服,只是真的看不懂。
  •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鸿篇巨著,尾形勇从“姓”和臣某问题入手,层层推进,展现了中国古代的国家观面貌,对君臣关系的构造做出了非常精彩的阐释。作者认为,中国的天下观并不是家族观的无媒介扩大,而是打破原有私家结构,在其基础上重建的一个以君臣关系为纽带的家,前者构成了私域,后者构成了公域,两者并不是浑然一体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出入关系——私家之人要通过“出身”进入公家,成为个别人身支配的一环。而这一新的“家”中的天子(皇帝),向上臣服于天地鬼神的君臣关系,向前臣服于家系中的相对,完成秩序的构造。而这一秩序在社会中的体现便是身份制秩序,去划定、确保一个有资格群体,组成统治和被统治阶层,即良民与贱民的区别。这本书应该为更深入地理解二重君臣关系打下了基础,无论正否,都绘制出了一个完全有别于成见的国家系统!
  •     现阶段对尾形勇的理论不好做评价,读得反正很爽,但是也感觉到哪里一定有问题……但是序论对“家族国家论”理论脉络的梳理是很有用的扫盲啊T_T
  •     本书作者尾形勇师出东洋学泰斗西岛定生门下,在中国秦汉史以及中国古代国家形态研究方面卓有成就。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家、国、臣、民、天子、皇帝、家人、国家、官家等一系列政治称谓的条分缕析和深入考证,揭示了中国古代帝制时期,究竟是依靠何种政治方式实现了较为稳定的管理和统治,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家与国家之间既紧密联系又严格区别的复杂关系。
  •     有限towards无限的东方路径
  •     日本学者考证之精神,论证之周密,举例之得当,无不令我悲折服,固可谓为匠人精神,愿两国友好学术交流举世长青!
  •     发现价值了
  •     君臣从私家中出来,构成君臣公的世界。臣某不言姓是无家只有公。天子和皇帝,天子是对外之称,皇帝是对内而言。家人之礼和君臣之礼分别处在私和公两个领域。作者考证功力一流,但不确定其是否太过琐碎,兜圈子是不是大了一点
  •     对历史的每一种解读,没有绝对的错误,而只是某个角度的问题,顶多是不完全的。尾形勇在家族国家馆、游离论和对个别的人身支配之间,发现了“臣某”这一现象,将三个看似不同的解释方式统一了起来,有理。
  •     经典著作经典理论,又算是补课了~
  •     不错
  •     并非想象中的公私不分,但仍试图以具备某种扩展性内涵的“家”来维系忠诚。
  •     天下觀的興起與殷周制度有著密切關係,戰國中鄒衍談天衍陰陽五行對於方位的重視,以及天的人格化演進過程,這本來都是我期望從此書中找到一些線索答案的,可惜都沒有涉及
  •     #每日一书之38# 的确“迂回、繁杂”,逻辑略绕,在考证之上的是极高的抽象思维和分析能力。
  •     我发现,日本人的作品,角度小,但都很细很深,非常好!
  •     结构主义色彩浓厚
  •     对于传统的中国“家天下”的国家观,作者并不赞同,并通过严密的分析论证提出自己的看法,简单点说,即中国古代政治结构非“家天下”而是“公天下”的。日本人的分析相当到位,语言运用也很了得,实在不亚于中国人~~~~假如不看作者,你根本无法断定这是一个非中国人所作。
  •     眼光独到,线索清晰,但是时间跨度选长了点,应该只就汉魏而论。
  •     日本的中国古史研究的代表
  •     感觉翻译有点问题,但总体还是不错!
  •     家族、君臣、身份、国家。初读此书,关注的是具体史实的梳理、考辨;再读此书,重心放在序章对学术史的梳理。不得不说,战后日本的东洋史研究有着很强的建构欲望和问题意识,其考证是有明确指向性的。唯有治学的精神能自成体系,一以贯之,其后研究的格局才会左右逢源,而非一盘散沙。此是今番重读此书的新感悟。
  •     本书可谓对于中华帝国国家(朝廷)的家族主义基础,或称家族国家论,给予了最为详尽的剖析。除了对原始史料的征引之外,作者还对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广泛的参考。
  •     日本人太重名相。
  •     家与国之前的张力。
  •     很有启发……
  •     比较开眼的书,一般中国人的认识只能出现在文献回顾里,我通过一个日本人的书更加了解了自己国家的历史。从序章文献回顾就可看出作者的学问做得非常的扎实缜密,从支离破碎大料的史料片段中推论、推理出结果,很有逻辑。学术之路不好走啊,要到达这种程度得几十年的深研苦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