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悲剧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501182336
作者:[俄] 尼·伊·雷日科夫
页数:394页

后记

我们这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大多有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苏联情结。因此,当2007年春节过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斯米尔诺夫博士突然打电话给我,告诉我雷日科夫有一本关于苏联解体的最重要的新作已经杀青,希望能翻译成中文出版。斯米尔诺夫问我是否愿意承担这项工作,我由于手头正有别的工作,便犹豫了一下。但他那迫切的口气使我不得不改变初衷,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复。斯米尔诺夫先生曾两度同我有过密切的文字之交,而且后来又承蒙他撰文在莫斯科报纸上对我和我的同事们的工作加以谬赞。这次他是应邀同俄罗斯国立莫斯科社会大学副校长、莫斯科名人俱乐部执行主席、原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主席科京先生一同到哈尔滨来参加2007年冰雪节的。为雷日科夫的新作寻找译者并安排在中国的出版事宜,是他们此行的主要任务。他见我应允了此事,便邀我到宾馆同科京先生面谈。科京向我简要地介绍了这本书的大致状况,答应回国后立刻把该书的电子版文字和图片设法传递给我;而我则向他保证一定努力忠实地传达原文,并帮助他们物色到一家合适的中国出版社来做这项工作,以不辜负作者的期望。这样,这件事便定了下来。科京回国之后,很快便通过特快专递发来雷日科夫亲笔签字的版权委托,又通过电子邮件发来该书全文;再后来,又通过本书译者中在莫斯科工作的徐明稼带回图片光盘。而我,则把此事向所在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做了汇报。院长曲伟先生和院老年科协深知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表示积极支持,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鼓励。我们对国内几家重要出版社的情况进行研究,认为还是请新华出版社支持这项工作为好,于是便把全书的简介寄到了新华出版社。很快,新华出版社打来电话,表示愿意同合作。于是我们邀请了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员、资深翻译家高文凤、宋嗣喜和年轻的翻译家李蓉,资深翻译家、黑龙江大学的王育伦教授、省行政干部学院的王邻德教授参加翻译,并邀请在莫斯科常驻的徐明稼小姐担任译者同作者之间的“联络员”,并参加部分章节翻译,担任了一些技术性的工作。这样,就出现了译者的如下分工(按章节顺序排列):徐昌翰:前言,第1、4、5、12章;王育伦:第2 、3章;王邻德:第6章;高文凤:第7章;李蓉:第8、9章;宋嗣喜:第10 、11章;徐明稼:后记、作者小传、图片说明。最后,全书由徐昌翰作了统一校订。在此,我愿代表全体译者,向所有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帮助和鼓励的领导和朋友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假如这本书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将是对我们的劳动,也是对这些朋友最好的回报。徐昌翰 2007年11月

作者简介

拥有70年辉煌历史的超级大国苏联瞬间土崩瓦解,带给世界巨大的震撼与无尽的思考。
本书穿越时空的迷雾,详细、生动、全面地叙述了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这一震撼世界的历史性事件的全过程,以独特的视角深刻分析了事件的整体内在逻辑,揭示了与其相关联的各种事件之间的前因后果,展现了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千百万人民由此所经历的困窘和悲惨后果。本书所披露的内容,仅就其权威性而言,已绝非其他人物撰写的回忆录所能比拟。

书籍目录

中文版前言序言:真相与后果第1章 乱自何来经济:“照着俄罗斯老妈的屁股踹了一脚”国内政策:“把苏共闹个天翻地覆”对外政策:西方找到了“可以与之打交道的人”意识形态:总书记“梦想着要把共产主义埋葬”民族关系:竟然成了摧毁苏联的攻城槌苏联解体:审判何时开始第2章 阿拉木图:不妥当的任命引起严重后果不妥当的任命失乐园复乐园的努力廓清12月事件的本源第3章 第比利斯:颠倒黑白的审判民族主义狂热恐怖之夜的真相颠倒黑白的审判政客得势的代价第4章 费尔干纳的黑色六月第5章 巴库:谁是罪人第6章 雪崩前奏:波罗的海三国民族主义运动坐大“萨尤基斯”:从口号到应验不想听到的回答悲惨星期日第7章 后果:仇俄浮出水面俄罗斯人成了弃儿铲除俄语波罗的海三国与东正教政治犬儒主义第8章 后果:可耻的审判政治审讯:政敌可耻审判:卫国战争老战士第9章 “独立”乌克兰的怪现状奔向“独立”叶利钦的别洛韦日“礼物”俄语与乌克兰语第10章 二合一的乌克兰乌克兰的民族主义分子同反法西斯人士的纪念碑和坟墓作战“独立国家须有独立教会”橙色噩梦第11章 苏联:从改革到解体党内局势几次决定命运的人民代表大会“您当时为什么不说服我们?”第12章 政权处理弥留时刻后记雷日科夫小传译后记

编辑推荐

《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是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痛定思痛的巨作;尘埃落定之后的省思与叩问;苏共垮台15年祭,大国悲剧真相还原。

前言

苏联的兴亡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影响至巨的大事件,它直接改变了世界地缘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大格局。如今,苏联的兴亡史、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及其后果,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理论工作者研究社会主义前景和实践的重要课题。对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我们是感到十分惋惜和遗憾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曾经多次陪同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等同志赴苏联访问,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等来华访问,我也曾当过翻译。我结交了很多苏联朋友,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随着苏共和苏联的逝去,这些都已成为如烟的往事。因为这层关系,我对苏联解体之谜格外关注,对新解密的苏联档案和有关当事人的回忆和反思格外留心。雷日科夫是苏联解体前的部长会议主席,亲历了苏联解体的全过程,对彼时的真实景况和内幕有非他人能比的了解和洞悉,雷日科夫的著述因而就多了更深一层的价值和意义。雷日科夫这些年写过不少书,但他对此书特别重视。他说:“这本书我写了十多年。”书的主题是苏联解体——这是对他震撼至烈的人生经历。书中除了叙述苏联发生在1989至1991年的各种重大事件外,更重要的是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后果的反思。起初作者只是备忘,把一些重要的事件记录下来。可是后来,随着戈尔巴乔夫改革造成的后果日益严重,他和整个俄罗斯思想界一样,开始了对一连串重大历史事件前因后果的深入思考。他把所有这些都写进了此书。他说:“我希望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能回答我心灵和理智的呼唤。” 时间是最好的老师,拉开时间距离的观照可能更为客观、冷静、清明和超脱。痛定思痛之余,15年来,雷日科夫几乎没有一天放松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研究。他曾同数以千计的本国和国外思想精英交换看法,促膝长谈;也曾无数次深入底层,倾听普通人的意见;他还曾阅读了大量的有关著作。此书基本按时间顺序,全面回顾了苏联解体过程中的所有重大事件,并清晰地梳理了它们的来龙去脉。对于苏联解体的原因,说法很多,以致许多资深的研究者也感到扑朔迷离,迷雾重重。但由于雷日科夫当时身处最高决策层,因此对于历史关节点的把握就非常准确,对于此起彼伏的各种事件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就叙述得更合乎逻辑,也更为清楚。这种系统、明晰、中肯、准确、全面并具有独特视角的叙述,对所有想要深入了解这段历史真相的人,都将是莫大的帮助。雷日科夫在叙述这些事件时主要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当时以叶利钦为代表的党内反对派和以所谓“民主派”为代表的社会上的反对派是如何同流合污,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另一条则是苏共领导中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是如何一步步丧失领导权,而苏联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解体垮台的。其间各种思潮的来龙去脉,各种社会力量的起伏动荡,各种国际力量的相互作用阐述十分深刻细致,值得深思,足以成为我们的借鉴。这本书虽属宏观叙事,但却始终保持了明白晓畅的语言叙事风格,结合了大量历史细节,以亲身经历的具体事实澄清了许多似是而非的传言和关于某些问题的悬案,可谓做到了有根有据,深入浅出。而且事事讲来心平气和,有睿智的长者之风,读起来引人入胜,发人警醒。无论如何,苏联解体都是一个“大国悲剧”。前苏联70年的历史已经成为蕴藏丰厚的研究资源。在当前我国思想舆论界掀起一轮“大国研究热”的当口,新华出版社翻译出版这样一部解剖曾经的超级大国苏联崩溃的著作,无疑很有意义。我相信,此书的翻译出版,定能引起专家学者和普通读者的广泛兴趣和关注,定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研究和苏联研究以及其他内容广泛的理论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是为序。2007年11月 (前言作者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翻译组组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政部副部长;现任中华慈善总会会长)

内容概要

原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痛定思痛的巨作;尘埃落定之后的省思与叩问;苏共垮台15年祭,大国悲剧真相还原。

章节摘录

第1章 乱自何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其诞生和发展常使我想起一条河。人类生活的变化就跟一条河一样,有它的起源,有它的主河道,还有先后流入主河道的各条支流。它们把这条河变得越来越宽,越来越深,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有害的杂质。生活之流也像这条河一样,它逐渐积蓄着力量,临到末了,则或是由于以前取得的成果得到革新和改善而为人们带来欢乐,或是由于引发彻底毁灭而为人们带来悲哀。苏联人民也曾有过类似的经验。自从统一国家毁灭以来,15年问发表了无数回忆录,出现了无数分析事件原委的著作。对于种种事件带来的后果、实现的手段、产生的原因以及未来生活的前景,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解释。历史不过是时代的“人质”。人们往往只是简单地抄写历史,目的不外乎是再一次取媚于新一代统治者。但历史总有说出真相的一天。动笔之始,我还得提起一个现在说来已经是60年前的文件——那就是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当着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际关系委员会上发表的一篇演说。1945年,他就已经明确地提出了瓦解苏联的目的、任务和手段:战争将要结束,一切都会有办法弄妥,都会安排好。我们将倾其所有,拿出所有的黄金,全部物质力量,把人们塑造成我们需要的样子,让他们听我们的。人的脑子,人的意识,是会变的。只要把脑子弄乱,我们就能不知不觉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并迫使他们相信一种经过偷换的价值观念。用什么办法来做?我们一定要在俄罗斯内部找到同意我们思想意识的人,找到我们的同盟军。一场就其规模而言无与伦比的悲剧——一个最不屈的人民遭到毁灭的悲剧——将会一幕接一幕地上演,他们的自我意识将无可挽回地走向消亡。比方说,我们将从文学和艺术中逐渐抹去他们的社会存在,我们将训练那些艺术家,打消他们想表现或者研究那些发生在人民群众深层的过程的兴趣。文学,戏剧,电影——一切都将表现和歌颂人类最卑劣的情感。我们将使用一切办法去支持和抬举一批所谓的艺术家,让他们往人类的意识中灌输性崇拜、暴力崇拜、暴虐狂崇拜、背叛行为崇拜,总之是对一切不道德行为的崇拜。在国家管理中,我们要制造混乱和无所适从……

图书封面


 大国悲剧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我没有对苏联太多直观的感受,看到作者对一个大帝国的崩塌的记录还是感到有些怅然,他讲述了这过程中许多小国家、少数民族以及俄罗斯人在动荡中的悲剧,以及对当时领导人没有维持并保卫苏联的愤懑。但是我想苏联的解体还是它自身的体制原因,实在是积重难返,倒掉的趋势不会因作者对它的热爱而改变,也不会因为投机家上台未能实现最初诺言而改变,也不会因为当下原苏联各地人民的失望而改变。只是这剧变的过程或许可以过渡的更平稳些,尽量减少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并且一定要避免国家改革的机遇被投机家利用,他们是所有剧变中最卖力,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不管怎样苦的还是人民。
  •     近半年来,陆续读了几本与“主义”尤其是社会主义相关的书,有学术著作、有评论文集、有政治回忆录。虽然讨论的主题都是社会主义体制及其改革,但写作者的立场、角度和目的各不相同。同一种主义、同一段历史,却是不同的叙事,因此题目就叫多元叙事中的社会主义。按照出版顺序,这些书依次是:《社会主义体制:共产主义政治经济学》、《奔向自由:戈尔巴乔夫改革二十年后的评论》和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的回忆录《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从个人的阅读体验来说,虽然一直以来就生活于社会主义体制之下,但雅诺什•科尔奈的叙述仍然给我带来极大的震撼。与这本50余万字的巨著相对比,所有源于日常生活的私人经验都显得碎片化、表面化。计划经济是一套无比庞大、无比精密的体系,一切生活都在计划和管制之中。科尔奈很早就开始用“制度范式”的方法对社会主义体制进行整体考察,那本《短缺经济学》曾在中国引起巨大的反响。九十年代社会主义转轨大面积发生后,他又贡献出了《社会主义体制》,这部书可说是这位长期关注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学家一生研究的总结。它从意识形态、政治体制、经济制度、协调机制各方面对“经典社会主义”体制的本质特征做了细致描述,与不少研究转轨经济学的学者不同的是,科尔奈从政治经济学切入,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均被科尔奈内化在社会主体制之中。科尔奈这本著作的价值体现在它的通俗性。虽然全书研究都在一个体系化的框架下进行,并用了大量的统计数字和已发生的历史事件作为论据,但毫不枯燥、难解,偏见甚少,完全就事论事。另有一点,本书对后社会主义社会转轨可能出现的体制转向进行分析时,世界上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如苏联等尚未发生巨变,完全是经济、政治逻辑上的推演。科尔奈从他一整套的理论中推导出的“预演”经受了历史发展的检验,当经典的社会主义体制无法再承受体制内的不满时,转轨将必然发生,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为科尔奈的书做了一个注脚,戈氏的存在并不是偶然出现的,也是当时危机的使然。在读科尔奈这本书的时候,我重温了奥威尔的反乌托邦名著《一九八四》。两相对照,五味杂陈。对这两本书的解读,都离不开苏联这个关键词,都是恐怖、集权、荒谬。但《奔向自由》和《大国悲剧》两本书又让人清醒地认识到,斯大林时代的苏联和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是截然不同的。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上世纪末对世界格局影响最大的事件之一,是非功过至今仍有争论。事隔多年,亲历者们却从没有停止对那场改变了国家性质的改革的反思。两本书中,《奔向自由》是戈尔巴乔夫基金会组织的评论文集,作者多为当年参与改革的政要或智囊。《大国悲剧》则是当时身处最高决策层的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撰写的回忆录。两者立场并不一致。二十年后重提往事,大家虽然对戈尔巴乔夫及其改革的看法不一致,但也有共识: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就是科尔奈所说的偏离经典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分歧只在于道路选择(方式,而不是方向之争)。要讨论苏联的“转型”之路,我们不妨在转轨的引爆者戈尔巴乔夫身上多花点时间,多一点同情。正如1988到1992年的驻英大使、目击改革始末的罗德里克•布莱特韦特所言:书写历史和主宰历史,完全不是一回事。戈尔巴乔夫自己对待那段历史很谨慎,坚持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这是对的,盖棺还未必能够定论。但从民众到政要,凡是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却不能不反思,不能不争论。应该如何诠释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中扮演的角色?在支持者眼中,戈尔巴乔夫的理想主义气质以及他所遵循的价值观如人道、自由、平等以及对最高标准的民主原则的追求等等,是改革得以推进的最大动力;但同处决策最高层的雷日科夫却认为,改革失控、权力旁落乃至国家解体,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党的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政治上的软弱、无能、短视、虚荣所致。苏东问题研究专家陆南泉在总结戈氏功绩时指出,苏联80年代改革失败的最大的原因在于戈氏改革自身的严重失误,例如在1988年以后推行的政治体制改革过于激进,旧的体制被推翻以后,新的又未运转起来,权力真空之际,在后期改革又迷失了方向,加速了苏联剧变的过程,是苏联此后变故的主要原因。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把所有的责任全推在戈尔巴乔夫身上,雷日科夫在回忆录中对此也为戈尔巴乔夫辩解,作为主管经济的苏共中央书记,他当然很清楚地知道,错误并不都是戈尔巴乔夫造成,“过去的经济模式当年曾解决过许多全球性的、国家的和社会经济的问题,不过这种模式的潜力已经挖光了”。这也是陆南泉强调的,苏联剧变虽然发生的戈尔巴乔夫时期,但苏联历史上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才是引起质变的根本原因。当时苏联可供选择的向市场关系过渡的方案也并非“休克疗法”一种,雷日科夫的政府曾制订一个为期6-8年的可调节市场结构的“政府纲领”,据说与后来中国的经济政策极其相似。尽管历史不能假设,也无需假设,但多年后重提这段争论,我们仍可看出雷日科夫的遗恨:假使当年选择的不是激进方案……其实无论萨克斯激进式的休克疗法还是仍在改革途中的中国的保守改革(中国的改革很可能导向一条未知道路和奇异结果),所面对的局势都是社会整合不成功所引发的危机/整合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确立市场经济基本价值的同时,政府又不能将这些价值与原有的社会共识有效结合或分离,从而在公共领域建立政治正当性。没有共识,就再不能凝成社会。就这点而言,中苏的情况非常类似,中国的问题也许还更严重,只是现在仍是未知之数。 [俄]戈尔巴乔夫基金会编:《奔向自由:戈尔巴乔夫改革二十年后的评说》,李京州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5月,46元。[俄]雷日科夫著:《大国悲剧: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徐昌翰等译,新华出版社,2008年1月,49元。
  •     无论如何,这怎么也算得上是一场巨大的悲剧,就是在整个世界史上也是不多见的。在既没有外部战争也没有内战的情况下,一个超级大国在短短的两年内雪崩似地彻底崩溃了,没有遇到任何一点像样的阻力。当事的所有人在当时混乱而茫然的兴奋之后,不得不体验越来越严重的懊丧和悔恨。看看这本书,满纸都是悲伤和愤恨,夹杂着对并不美好的过去的一缕缕怀念和对看来更谈不上美好的未来的无尽失望。真正的变化开始于1985年,戈尔巴乔夫在这一年开始他著名的改革。根据大多数马后炮和事后诸葛亮们的说法,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失败是因为既没有明确的改革目标,也没有清晰的实施措施。但有一点他做得非常好,就是真正做到了公开化和自由化。公开化让人们能了解苏共所有的历史和现实错误,而自由化能让人们大张旗鼓、肆无忌惮地公开反对苏共。到1989年,他已经根本不能控制庞大帝国的局势,被他放弃控制而不断产生的反对分子们一步步逼到死角。控制不了,就只能让步,让一步,对手会再逼一步,帝国就这样瞬间崩溃了。乱世从来都是自利者和阴谋家们大展身手的好时光,这一次也不例外。为了私利和权欲,他们是先挑动一切可能的矛盾和冲突,然后利用之,以达到自己上台掌权的目的。人民的幸福和国家的利益都不过是获取私利和权欲工具,当然在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下会首先出卖它们。以叶利钦和克拉夫丘克为例,当他们在明斯克郊外与舒什凯维奇偷偷签署违反苏联宪法、分裂苏联的别洛韦日协议时,前者慷慨地把克里米亚和赛瓦斯托波尔送给了克拉夫丘克;而后者,事先已决定可以放弃克里米亚和赛瓦斯托波尔,将它们归还给俄罗斯,以换取叶利钦签署别洛韦日协议。这样的叛国协议均未经过宪法规定的全苏全民公决,也未事先告知三国议会,更不要说是得到三国议会的批准。当晚只有一个人知道了签署分裂一个帝国的协议,就是帝国的老对手美国的总统,三个卖国贼把他们签署分裂国家的协议告知布什以获取好感,而他们自己的总统戈尔巴乔夫在第三天才得到舒什凯维奇吞吞吐吐的电话。民族、宗教问题永远是阴谋家和分裂势力挑起冲突的百胜法宝。苏联的所有阴谋家和分裂分子当然不会例外。在追求民主、自由的旗号之下,全苏友好相处几十年的各族人民突然之间互相充满了仇恨,到处是冲突、对异族的迫害和对所遭受迫害的复仇。昔日友善的人突然会拿着刀砍杀邻居的男人、强奸并烧死他们的女人和孩子。无耻的罪行不断地发生在第比利斯、费尔干纳、巴库等地,一如在古吉拉特邦曾经发生过的悲剧。书中的一句话是至诚的真理:民族主义从来都不是爱自己的民族,而是仇视其它的民族。与此同时,历史被改写了。在波罗的海三国、在乌克兰以及其他国家,二战中英勇作战的卫国红军老战士被当做占领者受到审判,而纳粹德国的合作者被称作为民族独立而战的英雄受到纪念。这样的改写发生在日本、韩国、朝鲜、台湾,恐怕会一直再发生下去。人民是可怜的,也是可恨的。他们不知道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世界上的救世主永远都只能是自己。他们把自己的将来寄托在救世主身上,到头来注定只有失望和被出卖。在1989年到1991年的俄罗斯,人们心中的救世主是叶利钦。这个卖国贼忽悠他的子民要替他们抛弃掉所有过去的烦恼,用500天的时间让他们过上好日子。500天过去了,他们的救世主让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国家、所有的财富、曾经有过的民主和对将来的无望,为他们带来了寡头经济、腐败政府、新的独裁宪法和两次车臣战争,以及,日后有很大可能与乌克兰发生的克里米亚战争。同当初苏联解散前的情况一样,叶利钦还为俄罗斯联邦留下了联邦政府与联邦成员之间超过50部的协议,他的继任者普京为了废除这些旨在分裂联邦的协议花费了数年时间和巨大的精力,并不得不直到今天还在为废止这些协议向一些联邦成员支付高额的赎金。在格鲁吉亚、在哈萨克斯坦、在白俄罗斯以及差不多大多数前苏联共和国,一切都与俄罗斯一样,革命一个接一个,人们在兴奋的欢呼之后发现状况却从未见好转。今天格鲁吉亚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这样的问题肯定也会出现在许多其它独联体国家中。帝国的崩溃实在是太容易了。一个帝国,耗费数百年,经千百次艰苦战争获取的领土,在分裂的时候竟然没有遭遇稍有规模的阻力;一个专制的统治集团,有着近两千万的党员,竟然在自己的领导宣布解散的时候没有反对的声音;一个执政党,在被说不清楚是自己人还是反对党宣布为非法的时候,竟然没有人站出来捍卫。是这个国家和这个政党真到了千夫所指、万人唾弃、全民怨恨的境地吗?好像不是这样。在戈尔巴乔夫1985年开始改革的时候,人民是多么支持啊!在1991年崩溃的时候,也没有见到对这个国家和这个政党的仇恨。所有各国新政府的当权者都是前苏共的领导人,他们急急忙忙地组织自己的政党,分裂这个国家,最终都顺利地当上了新国家的第一任总统。理论上应该的捍卫者都成了实际上的破坏者,所以,最终,帝国顺利地垮台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好~基本上算第一手资料!
  •     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
  •     前车。
  •     苏联给了中国不少经验。
  •     看了这书,更加的认为,苏联该垮!
  •     大清亡了。。
  •     这是我从中大图书馆借出来的最后一本书,似乎是个巧合,这是本关于苏联解体的书。作者算是苏共遗老,怀着对苏联时代的无限缅怀写下这本书。作者把“大国悲剧”主要归因于民族分裂主义及末代领导人的无能或狡猾,作为保守主义者,对苏共体制积病重重没有太多着墨。中国的政治体制基本上抄袭了苏联的那一套,从来没有太大变化。共产主义的幽灵消失在俄罗斯,徘徊在中国上空的这个幽灵,何去何从?
  •     唉,真的是悲剧!一切都变了,国家变了,民族关系变了,是非善恶也变了以前有个漫画,画的是戈尔巴乔夫切面包(东欧国家)切到自己的手指(波罗的海三国),可以再加一部分叶利钦一手按着戈尔巴乔夫拿面包的手,另一只手按着戈尔巴乔夫拿刀的手,切完戈尔巴乔夫的手后就切到叶利钦自己的手(车臣、黑海舰队),他才知道痛了……他的做法是甩手一扔不管了,他惟一做的正确的事是找到了一个真正能管理国家的接班人。从作者的叙述看来,戈尔巴乔夫是西方间谍的可能性小,雅科夫列夫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毕竟他在加拿大呆了十年,而且等于是被流放,一直到戈尔巴乔夫上台他才被召回莫斯科,即便他不是间谍,也会对这个政权充满仇恨吧。
  •     呵呵
  •     生于不义 死于耻辱。
  •     民族问题的激化,压垮了孱弱的苏联
  •     何其相似!会重演吗?重演的角色固定了?
  •     引导我更多关注苏联解体,而非听信其言。
  •     老先生还是很怀念老苏联的,对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真的是个人情绪很重,工作相当严谨,对事情的记录也是相当翔实,民族问题是大头,不过一开头还是给了西方下马威!不过真的是苦了很多无辜的民众,很多人的死,都是政治游戏的牺牲者,实在是悲剧。
  •     本来还打算当成一家之言姑且看之,看到后面连卡廷都不承认……这书基本可以看成一本乌有乡民之作。
  •     作者带着深深的偏见,或是说作为苏联(俄罗斯)人的深深自豪感来看待国家的解体。将其主要原因归结于西方支持下的民族主义运动与党国领导人的不作为,对于经济政治社会的反思少之又少。也许在每个人眼中,自己的祖国都是一只纯洁无暇人畜无害的小白兔。
  •     一手材料(作者是苏联最后一位部长会议主席,戈尔巴乔夫的政敌),保守立场,写作风格随意。
  •     其间充满了对领导人的否定,并把责任推给东欧国家,鲜有对体制的反思
  •     个人色彩浓重,但算是一手资料。
  •     适值苏联解体20周年,忽然想起博士时读了系列有关苏联历史的书,特别是分析苏联何以解体,感觉那么熟悉。
  •     民族问题。
  •     跳着看的,对语言和文化那部分比较感兴趣。作者的叙述口吻很是政治正确。
  •     难道天朝还没有任何觉醒吗
  •     历史总是看不清,就算是对的,谁信呢?但是本书有洗脑嫌疑!!!
  •     除了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对于一个苏俄沙文主义者的敌视和这类作品的通病啰嗦之外,这其实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如何把一个国家搞垮?堡垒从内部攻破永远都是最容易的。
  •     作者身居高位,苏联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主义也是前苏联的分崩离析的重要原因。全书充斥着各民族间的不可协调的矛盾,但是如果要把国家分裂归咎于这种原因,可能太过于苍白无力。
  •     太长,没看完
  •     虽然读完了这本书,但始终可以清晰地感知到作者主观倾向性。
  •     高三....
  •     2013,这个版本已经买不到了,已经再版再再版了,涨价20元。。。
  •     人名太难记了。
  •     翻译没有原则性错误。但是语序拗口,没有按照汉语的语法重新调整句子结构。 本来想给4星。多给一星是因为虽然我本人对苏联解体什么立场,但是只看一边的说法,会有很多事实或者细节的缺失。作为难得站在苏联立场上,描述苏联解体前因后果的书,值得多给一星。
  •     老头子对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之流和那些口是心非的知识分子的怨念都快从文字里爬出来了……除此之外说的还是很中肯的
  •     看完序言和前言就不想看下去了……作者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将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于“外国颠覆势力的渗透、自身体制的僵化、党内蛀虫”,得出的结论居然是,中国应该更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对这个曾经的大国而言不是悲剧而是喜剧;悲剧的大国不是苏联,而是出版这本反面教材的中国。
  •     主张渐进式市场经济改革,反对“500天纲要”、休克疗法;历史作为时代的“人质”;民主制度的必然?;制度僵化;政策错误;哈萨克斯坦改革失败;叶利钦“叛国”
  •     雷日科夫个货给自己洗白用的,真当叔没有看过《关键时刻》啊。都是总理,都在下台后写书给自己洗白,德行差不多。
  •     过于繁琐
  •     读完这本书,心里两种对立的感觉掺杂在一起:可惜又可庆。可惜的是如此强大的苏联竟然毁在一撮国内小人手里,可庆的是苏联的解体为我国的崛起开辟了地缘政治的道路。我想我能从这本书中收货的是:冷静客观地对待国家政治制度,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那些天天在网络、媒体、讲座中叫嚣着西式民主和自由的所谓学者和公知,一转脸是否在向西方的主子摇尾乞怜呢?我是一个爱国者,我热切地期盼着国家能越来越富强,人民的生活越来越优越,社会秩序越来越有序,竞争规则越来越公平,法律法规越来越公正,我想我们这辈人应该致力于此,让现有的体制越来越好,而非盲目地追求金钱和享乐,失去了作为个人而言最重要的冷静客观的判断力和主见。读完此书,继续为强大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     最主要的缺点是没讲清楚苏联体制为何会崩溃,对经济的分析根本不够。看完还是不明白苏联问题在哪,“帝国的消亡 ”一书更好,在此推荐。
  •     其披露、反思的深度与其曾有的政治地位完全不相称。在民族问题上明显记吃不记打。这样的“痛定思痛”说轻了是事后诸葛亮,说重了就是咎由自取。
  •     “爱苏联”和“爱大俄罗斯”并不是一回事,但大多数局内人似乎是不可能清楚地区分的了,作家的圈子中其实很多也都是
  •     作为前苏共高官 作者认为戈尔巴乔夫 叶利钦等人在人品上有问题。不过作者在维护苏共方面有些问题也有些避讳。 苏联解体着实是个意外,可以说在叶利钦等几个寡头引导下走向了一条不可控的路,而戈氏自以为能保住苏联总统的名号,但是苏联就这么完了。
  •     有些人被历史碾过去,还躺在地下,就想着开倒车。
  •     补录2011年1月。作为自己国家解体的一位经历者和内幕人士,总理先生更多地在记述几个共和国发生的民族主义问题和最后时期的一些现象,原因是什么,中央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仍没有给出答案。
  •     想了解苏联解体的具体过程的可以一读,引以为鉴。
  •     又是一本没有读完的书 ? 我都没读完的记忆啊。。。 咔咔
  •     好书,亲历过程的历史人物来写书这样的情况很少见,多数人是闭口不谈自己所处时代的功过的。
  •     从一个角度了解下,值得一看
  •     有些枯燥
  •     看看前党棍的描述再对照美分党们的描述,尽量多找点交集有点意思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