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的兴衰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6-1
ISBN:9787801733672
作者:[美] 保罗·肯尼迪
页数:527页

作者简介

中国人素来有天下主义的抱负,他并不孜孜于追求中国的世界领导地位,也不反对由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但是,当今这个世界上还是现实主义者多过理想主义者。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有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世界联邦和世界政府的理想就会遥遥无期。在这种情况下,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就要准备好有朝一日担当“最后的大国”的历史责任。 
如果中国有机会在21世纪成为最后的大国,那就不仅仅是一种“崛起”,而且是一种“复兴”。中国与英国和美国不同,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曾经有过多次的沉沦与复兴。中国最近的一次沉沦不过是19世纪的事。中国最近一轮的复兴,也不是21世纪才提上议事日程,而是过去一个世纪艰苦卓绝努力的延续。

书籍目录

出版说明
推荐序一 兴衰的秘密
推荐序二 最后的大国
前言

PART ONE 前工业社会
第一章 西方的兴起
一 明代中国
二 穆斯林世界
三 两个特例:日本和俄国
四 “欧洲的奇迹”

第二章 哈布斯堡家族争霸(1519-1659)
一 角逐的目标与纪年
二 实力与弱点
三 国际较量
四 战争、金钱和民族国家

第三章 金融革命
一 金融革命
二 地缘政治
三 赢得战争(1660-1763)
四 赢得战争(1763-1815)

PART TWO 工业时代
第四章 工业化与力量对比(1815-1885)
一 欧洲之外
二 英国充当霸主?
三 “中等强国”
四 克里米亚战争和俄国的衰落
五 内战与美国
六 德国的统一
七 结论

第五章 “中等强国”的危机(1885-1918)
一 世界均势的变动
二 大国的地位(1885-1914)
三 聪明与战争趋势(1890-1914)
四 总体战(1914-1918)

第六章 两极世界的来临(1919-1942)
一 战后国际秩序
二 战争策源地
三 法国与英国
四 幕后超级大国
五 无法避免的危机(1931-1942)

PART THREE 当代和未来
第七章 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1843-1980)
一 “超级力量的正确使用”
二 新的战略态势
三 冷战与第三世界
四 两极世界的解体
五 变化中的经济格局(1950-1980)

第八章 面对21世纪
一 历史回顾与思考
二 平衡发展的中国
三 进退维谷的日本
四 得失并存的西欧
五 矛盾重重的苏联
六 相对衰落的美国

后记

编辑推荐

  《大国的兴衰》总结了公元1500年以来大国兴衰的历史,论述的是近现代(即文艺复兴之后)的国家或国际力量,追述和阐明了自西欧建立“新君主国”和全球性跨洋国家系统以来,五个世纪中各大国的相互关系与兴亡盛衰。毋庸赘言,这将涉及大量战争,特别是那些对国际秩序有巨大影响的、由大国联盟进行的大规模长期战争。但是,这又不完全是一部军事史,它也追溯公元1500年以来世界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但它也不是一部经济史,本书重点是描绘国际体系中的一流强国在励精图治、富国强兵过程中经济与战略的相互影响。并对“今后世界政治的格局”作了预言。当中国准备在21世纪“和平崛起”之际,这本书显然是很值得国人一读而再读的。    《大国的兴衰》视野开阔,资料丰富,论证有力。自1987年面世之后,震荡美国政界、学界,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是一部颇有争议的畅销书。

内容概要

保罗·肯尼迪(1945-),英格兰人,曾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皇家历史学会会长。现为美国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重点研究和讲授当代战略和国际关系,是多所大学的客座研究员和客座教授。曾撰写和编辑过10本有关海军史、帝国主义、英德关系、战略和外交等方面的著作。

章节摘录

  16世纪初期,中西欧诸国能否在世界民族之林脱颖而出,显然未见端倪;东方帝国尽管显得不可一世,组织得法,却深受中央集权制之害。公元1500年被许多学者当作近代和现代的分界线,这个时候欧洲的居民们绝对看不出他们的大陆即将统治其余的大部分地球。当时人们对东方伟大文明的知识是支离破碎的,而且常常是错误的。这些知识主要来源于旅行者的故事,他们在重述这些故事时常常添油醋尽管如此,许多人对拥有神话般的财富和庞大军队的广袤的东方帝国的想像,还是相当准确的。当初次接触这些社会时,它们必定显得比西欧的人民和国家得天独厚。的确,若拿其他重要文化和经济活动中心同这些社会比较,欧洲的相对弱势就比其实力更加明显。首先它既不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地区,也不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印度和中国对它们在这两方面的地位都引以为自豪。从地缘政治学方面讲,欧洲“大陆”的形状隐含着困难和危险,它的北部和西部与冰天雪地和大海相连,东面容易招致频繁的陆路入侵,而南面则易受到战略包围。在1500年及以前很长时间和在这以后,这些都不是抽象的想像。仅仅8年以前,西班牙最后一个穆斯林地区格拉纳达才向斐迪南和伊莎贝拉的军队投降,但这仅表示地区性战役的结束,而不是基督教世界和先知Il’的军队之间更大规模战争的结束。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所造成的震动,仍然笼罩着大部分西方世界,这一事件似乎孕育着更多的东西,因为它绝不表明奥斯曼土耳其人向前推进的极限。到该世纪末,他们已夺取了希腊和伊奥尼亚群岛、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和巴尔干半岛其他大部分地区。到16世纪20年代,情况变得更糟,当时可怕的土耳其军队迫近布达佩斯和维也纳。在南部,奥斯曼的战船袭击意大利港口,教皇开始担心罗马可能很快就会遭受君士坦丁堡的命运。  虽然这些威胁似乎是穆罕默德二世苏丹及其继任者们新领导的一个整体性大战略的一部分,但欧洲人的反应是分散的、时断时续的。不像奥斯曼帝国和中华帝国,也不像莫卧儿王朝不久在印度建立的统治,从来没有一个各部分都承认一个世俗领袖或宗教领袖的统一欧洲。不,欧洲是一些小王国和公国、边境贵族领地和城邦的大杂烩。在西方出现了一些比较强大的君主国,主要是西班牙、法国和英国,但没有一个国家能摆脱国内紧张状态,而且每个国家都把其他国家看成竞争对手,而不是反对伊斯兰世界的盟国。同亚洲的伟大文明比较起来,也不能说欧洲在文化、数学、工程学或者航……

图书封面


 大国的兴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3条)

  •     乍一看名字以为是讲大国兴衰的规律,读了一下觉得把它作为一本大国兴衰史或国际关系史来读或许更合适,尤其是里边的资料和数据很详细,作者应该费了不少功夫的。
  •     必读!这是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的必读作品!作者本身是美国的政治智囊团的成员。他写这本书,是为了对当时冷战后期美国的政治谋略和思路加以引导。也是对冷战后期未来历史趋势的预测!虽然作者带有强烈的政治倾向。但是作者以历史和多角度,多对比,多个国家兴衰的规律进行总结。得出了前苏联即将崩溃这一结论。这在1987引起了轰动!我在1988读的时候还不以未然,等到了1991时震撼无语!而这只是书的一部分章节!对于这一作品!我的建议是必读!
  •     世界如大洋,永无平复。每一时刻,一些浪头蜂起,一些水波回落。蜂起的原因何在?回落的原因何在?这一刻,究竟是怎样的合力使其产生如此变化?风的作用,温度的作用,地震的作用,海底火山的作用?把目光纵深入浩瀚历史,历史上的大海,依旧时刻充满沉浮。每一次峰头浪尖,都被定格在时间的黑幕上。像蒙娜丽莎一样,这些充满张力的画面最终给世人留下诸多悬念。人们知道,峰起浪涌的背后必然有众多确凿无疑的力量在支撑和推动。条分缕析地发掘悬念背后的原因,探寻这些历史画面背后的合力,是一件非常艰难的工作。《大国的兴衰》正试图成就这番伟业:探究公元1500至2000的500年间大国兴衰背后的动力。    近两年,《大国的兴衰》在国人的阅读圈子里逐渐流行。书商一版再版。书的封底摘录一些评论句子做卖点:“中国人素来有天下主义的抱负,他并不孜孜于追求中国的世界领导地位,也不反对美国主导的全球化……正在迅速崛起的中国就要准备好有朝一日担当‘最后的大国’的历史责任。”书里面预测,美国、独联体、欧盟、日本、中国将成为一流大国。书商选择的卖点很正确,很多人就被中国能够进入未来大国的行列的论断给吸引了。书中对各个时代大国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地理优势等等因素的对比分析,对于很多阅读者而言,仿佛都是为印证中国今时今日的地位而出现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一时间,压抑百年的大国梦,仿佛随着我们经济发展的步伐渐渐出落得轮廓清晰。    百年间,从“天朝上国”的梦幻到“世界大国”的期盼,前者是精神层面的,后者是物质层面的。地球是圆的,天朝自然不存在。人都生而平等了,夫复上国可言?国人对国家强盛的认识逐步起了变化,务实了。然而务实之后,洋洋得意之心未去。认为大国之强大即为个人之强大。士大夫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献身精神的背后,实际上还隐藏着“英雄造时势”的自我满足。实际上,个人仅仅是大洋中的水滴,大洋波涛汹涌,澎湃激荡,水滴在波谷,在浪尖,并非意愿的选择。大国之强大并不能等同于个人之强大。中国目前有千千万骄人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创造者,往往都是既得利益群体。在社会分配严重不公的中国,数据不能展示普通国民的力量。个人以这些数据为骄傲更是盲目可笑。然而对盲目可笑之人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因为他们的盲目可笑是在一点不可笑的国家机器操纵下潜移默化的结果。中国人一度缺乏自豪感自信力,在百年沧桑的聚变当中,中国人在世界的舞台上当过小丑,当过奴隶,当过武器。这些沉痛的耻感,让所有中国人均渴望崛起。唯有小丑长成巨人,奴隶成为主人,心理才能平衡。中国人讲求衣锦还乡,这种衣锦还乡的情绪背后,是凿壁偷光的艰难,十年寒窗的痛苦。然而需要警惕的是,大国渴望,时刻处在沦为专权者统治工具的危险之中。近年来,我国通过特定事件炫耀国力,一方面威慑异邦,客观上起到了吸引投资,提升国家地位的作用;另一方面则令国民麻痹,产生世界大国的幻觉。在贫富分化剧烈的中国,大国迷梦能够有效地安慰新成长起来的青年人,暂时忘掉高失业,低保障带来的压力和痛苦,国家机器的新绥靖政策,虽然暂时缓解了剧烈变革前的阵痛,但却不是根本解决问题的方法。    很多国人以为,大国造就大国民。国富即民强。这个观点从宏观来看是正确的,从微观来看却是错误的。换言之,从微观角度,个人的兴衰与国家的兴衰无必然联系。火箭升空,不代表杨佳不去找警察。鸟巢的表演,也无从预示明日高海钦能够借到10元钱来看病。中国无论沉浮,总有拥有权力的人和被权力拥有的人。了解这些道理,或许能治一治眼下动辄言大国的病症。如果国人没法勘破新闻宣传的障眼法,冷眼旁观云雾缭绕的学者言论,沾沾自喜于所谓成就,国家前途堪忧。经济发展到今天,瓶颈效应已经很明显。过去的发展一直以牺牲底层劳动力和农民为代价。粗放型的经济模式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不劳而获的特权阶层越来越猖狂,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与之相映照的是,政治体制改革一直引而不发。是否能够通过渐进改良的方式成功过渡到和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民主机制,这是让国人忧心忡忡的课题。在国内新闻选择性发布,信息源单一的状况下,国人很难认清今时今日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态度。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提高。但是,该提高并没有国人根据片面信息构想的那样,已经能在国际社会左右全局,呼风唤雨。在经济实力决定国家地位的今天,中国一直处于制造链的低端,吸收外汇储备靠得是牺牲自身的长远利益。其次,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并不等同于中国人的国际地位在提高。前文一再强调,大国不一定造就大国民。在国家财富由少部分既得利益团体垄断的情况下,所谓国际地位提高,仅仅代表国际社会对中国既得利益集团力量的肯定。普通中国人在国外日常生活中所遭受的歧视和冷遇并没有减少。在普通大众的生命健康权没有完善的保障机制的情况下,在普通大众的受教育权没有经费落实的情况下,在普通大众的言论自由权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大国幻梦还很难走进现实生活。    笔者无意贬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只是忧虑愈演愈烈的大国迷梦。PAUL KENNEDY的《大国的兴衰》本是一本研究国际局势极具参考价值的书籍,但是关于中国的论述,尽管在该书中篇幅不大,却被故意放大和强调,利用近年来社会变化造成的反差,让更多的人堕入大国幻想中,使本书逐渐丧失了应有的学术价值,而转化为政治价值。将学术政治化从而主导舆论,这种明仓暗渡的法门,指东打西的功夫,在中国历史上,真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中国从来不缺即踏踏实实地关注自己的生活,敏于事而讷于言的实干家,从来不缺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君子,从不缺被不怕骂成汉奸,也不怕捧成烈士的志士能人。但同时也不缺眼高于顶,目空一切的空谈家,不缺随波逐流,左摇右摆的盲从者,不缺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却丧失独立人格的政治爬虫。中国的复杂性,在我看来,却是在这个熙攘为利的大千世界里,一个所谓大国的必备素质。    国不言大,自为大国。民不言富,却是富人。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说实话,从史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里面的一些史料和数据是我以前没接触过的,但是从一部文学作品来说,有些地方处理得不太好,该详细展开的粗略带过了,导致有些部分有一点碎片感,会略微影响主题思想的发挥。整部书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整体史观,也许这也代表了一大批美国人对大国兴衰的看法。人口、领土这样的“天时”资源永远是很重要的,同时分裂可能带来竞争反而会刺激繁荣,良好的基础教育和基建设施可以保证一个国家几百年的不落后,很多观点还是蛮中肯的。
  •     经济和技术→体系内单位结构的变化。一个国关史的宏大叙事的梳理。我的点在于:为啥找许知远做序…
  •     事实证明,这种书果真只适合写论文时候翻翻提供思路……
  •     虽然看了好久才把你看完 的确是本好书 我想 我以后很难有机会大口大口看书了……
  •     内容竟然大都想不起来了,很精彩。 只记得,经济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发展的最大动力。
  •     世界上有一种变革的动力,这个动力主要由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所驱动,然后对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军事力量与各个国家和帝国的地位都产生影响。世界经济变化的速度之所以快慢不一,就是因为技术发明和经济增长的速度本身是参差不齐的,它们受着各个发明家、企业家,以及气候、灾害、战争、地理、社会结构等情况的制约。同样,由于技术、生产和贸易方式的变化,以及对增加生产和财富的新方式的接受能力不同,世界不同地区和社会都有过或快或慢的增长速度。世界一些地区崛起了,另一些地区则相对或者(有时则是)绝对地落后了。所有这些都不足为奇。由于人类具有改善自身条件的本能,世界的发展从来没有停止过。
  •     用睡前,起床前,蹲厕所,等车乘车的时间看完了,马马虎虎吧,可能是电子版的问题。
  •     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从来都是时势创造英雄而不是相反。书和电视的信息量简直不在一个量级,央视版大国崛起当初参考了不少这个吧。
  •     看看
  •     一直对政治/军事题材涉猎得少,为了故意挑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阅读所以读了这本,一天只能啃个50页,花了半个月总算把这本厚书给过完了 #用来打基础#
  •     最后一章还没看
  •     其实不错的一本书,有些人把肯尼迪贬得太厉害了
  •     我读的是盗版书!一页好几个错别字!!
  •     读的是89年那个版本。这书近700页,断断续续也读了快一个月了。最近睡眠实在一般,这周一一大清早6点睁开眼睛,一口气读完了最后的200页。以比较研究模式分析国际政治,这本书也算鼻祖之一了。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地缘优势,国家力量和市场力量之间的均衡以保证集中力量vs灵活经济机制,良好的货币、信贷和贸易体系来保证战争或是庞大帝国的运转等等,都必不可少。
  •     文字版的大国崛起。
  •     for paper。。
  •     中图网
  •     有点吹。看看没问题
  •     权当一本消磨时间的书。。
  •     原书挺好,翻译太差
  •     昨天听完关于价值观的讲座,才发现高中时候原来看过这本书。。
  •     经济对战争的影响剖析,令人叹绝。
  •     脉络分明,值得一看!
  •     和高中课本一样罗列主干历史素材,分析的深度还不如高中课本。
  •     跳出经济学的框架看待发展问题和国际问题
  •     保罗肯尼迪在八十年代中期,撰写了这样一部国际关系的著作,内容是以大国兴衰为线索。第一次读是在十五年前了,印象中提到大国为了维持自身的霸权,会在经济衰落的时候,会强化自身的军事霸权,这反而会加速大国的衰败。今天再次读这部书,我想这部书应该与甲骨文丛书对读,也许历史细节反而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启迪。应该说,本书中提到的所有大国崛起,甲骨文丛书都已经出版了,从西班牙帝国的崛起,到大英帝国的崛起、哈布斯堡帝国、以及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二战后美苏之间的冷战。本书最后一部分,是保罗肯尼迪对二十一世纪的展望,对于中国、日本、欧洲、苏联和美国的展望。在展望之中,对于中国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大体还是正确的。对于英国和美国的预测,也大体准确。对于苏联可能还是没有预测到帝国很快的垮台。值得一读。
  •     史家风范
  •     本文的问题是:什么因素促使了大国的兴起,又是什么因素令曾经强大与繁荣的国家衰落下去。本书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命题过于宏大,材料堆砌感较强,但理论意味欠缺、论述有欠扎实。
  •     有好有坏。好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去审视国际关系。坏在,分析论证并不充分。这本书有着我的回忆。在一节课上,一位很好的老师给予了几个学生具体而细微的奖励。他让我在电商平台购买一本50元以内的书,他埋单。想起一些老师对自己的好,总是觉得,我学得怎样,是不是可以对得起老师的期望和关切了。
  •     国际政治
  •     最后的预测都没怎么看完 不过之前的部分分析的蛮独到 典型的现实主义分析法
  •     大学读的
  •     我记得买的是盗版,一定要买个正版来支持下年少无知的我……
  •     只能说在网上简单的读了100多页,书中更多阐述的是综合国力的核心是经济实力。要想维护大国的地位,其经济要与其军事力量相匹配。不可避免出现的各种形式的扩展,先是西班牙、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美国。八国联军就是这五百年的代表吧。还有就是闭关锁国只会让自己更落后,相互之间的竞争会让大家都变得更强大。//不知道一dang独大是不也会有这样的危害?另外一味的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或者说没有受到战争的冲击,那种想变强大的意识就会淡薄,就像闭关锁国的中国和后来的英国,不自觉的就会被他国给超过。这也是温水中的我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两个月前在飞机上一口气看完了,写的很精彩,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各个文明的兴衰,特别突出了人口,经济等方面的作用。只是作者也想不到没过几年苏联就解体了吧。总得来说是很不错的一本书,推荐
  •     过度扩展论其实就是跳不出的历史大循环。
  •     没有预想的那么好。只读了一部分。
  •     核心观点:历史上大国的兴衰更替,实质上是经济中心的转移更替
  •     思考框架的提出比细节的深入要精彩
  •     实在不喜欢,权当复习国关史了。这类书最大的硬伤大概都是没能预测冷战的终结吧......
  •     作者没有预见到苏联的解体。
  •     国际关系和全球史观的启蒙读物,永远怀有感激之情。
  •     我们是一战前的德国吗?
  •     说真的,有点浅薄。更适合做全球通史的材料引用
  •     更神棍唠!!
  •     读的断断续续的,但并不影响思路,作者条例还是很清晰的
  •     并不好
  •     看了对明代中国开始衰落的一部分,已经对未来中国崛起的预测。一切以经济作为出发点,还是有说服力的。
  •     高中历史题材料库
  •     看不懂看不懂看不懂看不懂 在值班室抠着脚硬是看完了 近代史老师真的是难搞 还有读后感 kidding me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