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毒》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舌尖上的毒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1
ISBN:9787300166049
作者:曹永胜
页数:270页

这本书我是在美区的ibook上免费下载的 不明白为什么在中国收费 我恨不得有钱能免费出版 发放给广大民众

在ibook美区上找书的时候,本来想找舌尖上的中国的。找到这本,本来开始时不削的,但是免费的,而且想看下正版的电子书排版和注释都是怎么做的可以学习一下。以后想自己做电子书。翻看的时候对内容也是漫不经心,但渐渐的开始被内容吸引过去,好几天都觉得很生气。我知道国内的食品安全问题,也知道我们平时吃的很多食物都是不安全的。但是习以为常了不觉得什么。这本书看过之后让我再也不能觉得习以为常了。看着书中描述的食品生产工艺,我觉得已经不能用黑心奸商来形容了。这简直就是谋财害命。现在的自己已有了自己的家庭,我想不出该怎么劝我大着肚子的老婆大人不要吃豆腐干,但我以后再也不会给她买豆腐干类的食品了。我也已然想象到将来我的孩子吃路边豆腐串儿的时候被自己痛骂的场景。难道以后这些食物,都得自己做出来才能放心吃了吗?

中国的脊梁

⊙晋东南(深圳)电子邮箱:lovedell@foxmail.com2013年2月4日,我拿到了青年作家曹永胜的新作《舌尖上的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第一版),因为临近春节要回乡探亲,看了开头就先放下了。可现实和我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初六返程,在某地亲戚家小住的时候,我的舌尖实实在在被毒了一下。我平生第一次领教了什么是人造鸡蛋,更悲催的是,我第二天才意识到。剥开蛋壳,只是觉得没有什么鸡蛋的味道,蛋黄有些硬,以为是特例。第二天早餐又煮了,家里人都觉得这鸡蛋有问题,蛋黄很结实,试着往地上一扔,居然可以像拍皮球一样在地上弹跳。又把剩下的“生鸡蛋”打开一看,蛋黄和蛋清马上就融为一体。 返回深圳后,我立马把书翻出来,很快就找到了《人造鸡蛋》这一节:“鸡蛋清和鸡蛋黄都是同一种物质,蛋黄只不过是放了一些桔黄色素而已,再加一些奶粉。”这和我感知的完全相符,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鸡蛋并不是出现在街边摊,而是我从正规超市里买的!“由于它是化学物品制成的,长期食用会造成大脑记忆力衰退,令人痴呆”,不寒而栗啊!如若说以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对我来说是屏幕广播道听途说,而今就突然杀到我的面前。由此开始,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掩卷沉思,强烈的冲击力扑面而来。作家用一支冷峻而充满忧思的笔,完整再现了一个只读过八年书的农民如何成为食品安全专家的历程,该书字字铿锵,双线并行,一条线全景再现了一位食品安全斗士孙焕平数年来的鼓与呼,苦与乐;另一条线无情揭露了豆芽、豆腐、水发产品等“舌尖上的毒”的炮制过程。封底的上架指导上提供了几个关键词:纪实文学,食品安全,畅销书。纵观全书,再结合我了解到的阅读、销售情况来看,作者和出版商都完成了任务。作者表面上是在对孙焕平事迹做描述,实际上讲的却是中国食品安全的困境。孙做的是大好事,可是在某些时候,做好事比做坏事更难,他碰到了类似于电影《西游降魔》里唐僧一样的困境:明白真相的唐三藏被吊起,糊弄民众的人却被顶礼膜拜。呼吁食品安全遇到的阻力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有来自监管部门的阻挠,2007年5月17日,第一次从事食品安全宣传的孙焕平不但遭遇了恶劣的天气,令人不解的是,还有当地质监部门也出来阻挠;在各地做宣传的时候,获得官方许可难上加难。有不法商贩的威胁甚至是拳脚相加,在江苏一个农贸市场,卖豆芽的老头组织几个年轻人对他进行围攻。他为了调查爆米花的黑幕而购买样品时,遭遇到的都是冷眼相看。部分群众也不理解,比如对于黑豆芽的生产,有的群众甚至认为搞地下加工的起早贪黑的很不容易能否从宽处理,而且自己吃的就是黑作坊的东西也没什么问题。与孙焕平艰难的维权历程相比,作者在书中刻画出的毒食品制作却是不断的魔高一丈,手段之先进,组织之严密令人咋舌。我们看到,奶粉生产厂家为了绑架幼儿的口味而添加香精;各种名目的食品造假培训班横行于社会,应者云集,人造鸡蛋只需要用三天时间花几百元就可出师,而且技术已经从第一代的无壳熟蛋技术进化到了第五代有壳生蛋技术。毒食品产业像肿瘤一样攻城略地,河北栾城的毒粉丝制造,沈阳近郊的头发酱油等等都已经不是小作坊作案,而是成规模的团体作案。与造假者的猖獗相比,作品中所提到的食品监管缺位令人扼腕叹息。首先是法律的不完善。比如添加剂方面,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已经有2300多种,但有国家标准的不到300多种,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复合食品添加剂也还没有产品质量标准。再如燕窝这种传统观念中所认为的滋补佳品,居然是常年的零监管。药监局称其不属于国家药典的药品目录,卫生部认为其只是一种食品也不在其管辖范围内。即使是有监管的地方,因为监管缺乏公信力而使得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其次是个别地方政府因为追求GDP而给予的纵容,比如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有机食品,被誉为消费者的新蓝海,可是这片蓝海从诞生之初就不是清澈的:号称中国有机蔬菜第一县的山东肥城,当地乡乐园有机蔬菜实际种植面积是30亩却被吹嘘成6000亩,种植环境也远远没有达到有机标准。毒食品猖獗的背后,是人心的荒芜。在书中,制假者将造假当做事业来做,将传统的励志格言用在歪门邪道上,令人捧腹之余又痛心。比如茄参制假者张强就用“手到易心到难”激励自己。生产者和消费者不信任认证制度,比如对有机食品的认证,一位资深人士就认为中国的认证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从而放弃了认证。消费者不信任监管的成效,国外奶粉在中国大行其道就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虽然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但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很生动传神,体现了作者的文字把握能力。曹永胜往往用典型的话语三言两语就勾勒出了人物的形象,比如造假者的可怜又可恨,老年志愿者的执着,爱慕孙焕平的中年妇女形象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感叹食品安全严峻形势的紧张之余,往往也会有苦涩的笑声,正是作者的功力所在。曹永胜并没有满足于对毒食品表象的描述,而将手术刀深入到了中国社会的内部,从文化传统上寻找深层次的原因。他写到,中国儒家文化中的诚信文化推崇内心的确认,造成客观标准的缺失正放纵了毒食品的生成;中国的仁义文化,有小我而无大我,使得亲戚朋友的造假得不到纠正,反而能获得包庇,这是毒食品的温床。孙焕平的行为不被亲朋好友所理解也在情理之内,这正是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其名著《乡土中国》中所剖析的中国人的特点;柏杨先生说中国文化属于酱缸文化,什么东西进来都难以保持原有的态势,书中提到的日本啤酒巨头进入中国市场以后,也为了节省成本而降低了质量要求。所以,要根除食品安全问题,修正某些落后丑陋的文化传统也是必修课,而孙焕平们正在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当然,据我的了解,本书是曹永胜的第一部纪实文学作品,难免存在一些缺点。比如结构上还有提高的余地,例如对于水发毒食品的叙述,在第四章《造假学校》里提到,后面又设了专门的一章讲述,完全可以合并在一起;其次,书中引用了相当多的资料,但没有一个注解,给读者的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作为一部带有科普性质的报告文学,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还有,书中引用的部分资料未加详尽考证,比如书中提到中国茅台酒在万国博览会被打翻而打开市场,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这是山西汾酒的事迹。最后,对于食品安全监管如何借鉴外国经验,书中做了粗略的描述,而我认为应作为一个重点方向进行详细阐述。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做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按照鲁迅先生提供的标准来衡量,书中的主人公孙焕平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的脊梁”!为这样的人做传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一位80后青年作家,有这样敏锐的视角,踏实的作风,实属难得!如果看完这本书,每个人都来关注食品安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那正是出版方、作者和孙焕平这样的食品安全斗士们所企盼的结果。


 舌尖上的毒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