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传染病学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现代传染病学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6
ISBN:9787509134696
页数:1075页

作者简介

《现代传染病学(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对原有章节进行了删减、改编和重写,增加了全球新发传染病的防治、传染病与生物恐怖、自然灾害与传染病等内容。全书共分两篇14章,全面介绍了传染病的特点、诊断、治疗、防控,以及可指导实践操作的规范、条例等内容。《现代传染病学(第2版)》是全面反映传染病防治研究和临床现状的重要参考书,对医、教、研人员都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可供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全科医师、各级卫生防疫人员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1章  传染病概论   第一节  传染病的特征及流行过程   第二节  传染病的发病机制   第三节  传染病的预防   第四节  传染病医院(科)的医院感染及其防控   第五节  中医学对传染病的认识与应用   第六节  传染病与生物恐怖   第七节  自然灾害时传染病的防控   第八节  传染病与自然疫源 第2章  传染病学的诊断   第一节  细菌学诊断   第二节  病毒学诊断   第三节  免疫学诊断   第四节  临床化学检测技术与临床应用   第五节  基因诊断   第六节  影像学诊断   第七节  常见传染病组织病理学诊断   第八节  传染病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 第3章  传染病相关的综合征   第一节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第二节  内脏脂肪变性综合征   第三节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第四节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第五节  感染性休克   第六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七节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第八节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九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   第十节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第4章  传染病的治疗   第一节  抗菌药在传染病中的应用   第二节  抗病毒药物在传染病中的应用   第三节  抗寄生虫药物在传染病中的应用   第四节  液体疗法在传染病中的应用   第五节  免疫调节  剂在传染病中的应用   第六节  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第七节  中医中药在传染病中的应用   第八节  传染病、营养与天然抗氧化剂   第九节  传染病患者的心理治疗第二篇  各论 第5章  病毒性疾病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   第二节  人禽流感   第三节  甲型H1N1流感   第四节  其他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第五节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第六节  麻疹   第七节  风疹   第八节  幼儿急疹   第九节  人细小病毒B19感染   第十节  天花与猴痘   第十一节  水痘和带状疱疹   第十二节  单纯疱疹   第十三节  EB病毒的感染   第十四节  巨细胞病毒感染   第十五节  流行性腮腺炎   第十六节  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   第十七节  手足口病   第十八节  病毒性胃肠炎   第十九节  病毒性肝炎   第二十节  肝脏功能不全与肝衰竭   第二十一节  肝炎肝硬化   第二十二节  原发性肝癌   第二十三节  肝脏移植   第二十四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第二十五节  蜱媒脑炎   第二十六节  其他虫媒病毒性脑炎   第二十七节  病毒性脑膜炎   第二十八节  狂犬病   第二十九节  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   第三十节  西尼罗热   第三十一节  黄热病   第三十二节  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   第三十三节  肾综合征出血热   第三十四节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第三十五节  其他病毒性出血热   第三十六节  口蹄疫   第三十七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第三十八节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第三十九节  慢病毒感染 第6章  衣原体病   第一节  鹦鹉热(鸟疫)   第二节  沙眼衣原体病   第三节  肺炎衣原体病 第7章  支原体病   第一节  支原体肺炎   第二节  泌尿生殖系统支原体感染 第8章  立克次体病   第一节  斑疹伤寒   第二节  蜱传斑疹伤寒   第三节  Q热   第四节  恙虫病   第五节  蜱传斑点热   第六节  落基山斑点热   第七节  立克次体痘   第八节  其他立克次体病   第九节  猫抓病 第9章  细菌性疾病   第一节  葡萄球菌感染   第二节  猩红热   第三节  链球菌感染   第四节  细菌性脑膜炎   第五节  淋病   第六节  细菌性痢疾   第七节  沙门菌感染   第八节  霍乱   第九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第十节  致腹泻性大肠埃希菌肠炎   第十一节  弧菌性腹泻   第十二节  空肠弯曲菌肠炎   第十三节  幽门螺杆菌感染   第十四节  耶尔森菌腹泻   第十五节  难辨梭状芽胞杆菌结肠炎   第十六节  白喉   第十七节  百日咳   第十八节  破伤风   第十九节  兔热病   第二十节  布鲁菌病   第二十一节  炭疽   第二十二节  马鼻疽和类鼻疽   第二十三节  鼠疫   第二十四节  军团菌病   第二十五节  麻风   第二十六节  结核病   第二十七节  厌氧菌感染   第二十八节  败血症 第10章  螺旋体病   第一节  回归热   第二节  钩端螺旋体病   第三节  鼠咬热   第四节  梅毒   第五节  雅司   第六节  莱姆病 第11章  真菌病   第一节  浅部真菌病   第二节  深部真菌病 第12章  寄生虫病:原虫病   第一节  阿米巴病   第二节  自由生活阿米巴病   第三节  蓝氏贾 第鞭毛虫病   第四节  弓形虫病   第五节  疟疾   第六节  利什曼病   第七节  锥虫病   第八节  巴贝虫病   第九节  毛滴虫病   第十节  等孢球虫病   第十一节  肺孢子虫(菌)肺炎   第十二节  结肠小袋纤毛虫病   第十三节  隐孢子虫病   第十四节  圆孢球虫病   第十五节  微孢子虫病   第十六节  人芽囊原虫病 第13章  寄生虫病:蠕虫病   第一节  蛔虫病   第二节  鞭虫病   第三节  钩虫病   第四节  蛲虫病   第五节  粪类圆线虫病   第六节  肾膨结线虫病   第七节  毛细线虫病   第八节  广州管圆线虫病   第九节  颚口线虫病   第十节  异尖线虫病   第十一节  旋毛虫病   第十二节  丝虫病   第十三节  血吸虫病   第十四节  华支睾吸虫病   第十五节  并殖吸虫病   第十六节  姜片虫病   第十七节  肝片形吸虫病   第十八节  猪带绦虫病及囊尾蚴病   第十九节  牛带绦虫病   第二十节  亚洲带绦虫病   第二十一节  微小膜壳绦虫病   第二十二节  缩小膜壳绦虫病   第二十三节  犬复孔绦虫病   第二十四节  阔节  裂头绦虫病   第二十五节  曼氏裂头蚴病   第二十六节  棘球蚴病(包虫病)   第二十七节  猪巨吻棘头虫病   第二十八节  幼虫移行症 第14章  医学节  肢动物与传染病   第一节  医学节  肢动物与传染病传播   第二节  蝇蛆病   第三节  螨病附录A  主要传染病的潜伏期、隔离期、检疫期附录B  常见传染病的消毒方法附录C  常用杀虫与灭鼠方法附录D  临检中心检验项目一览表附录E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附录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附录G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附录H  传染病学常用缩略语附录I  索引

前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预防和循证医学取得了长足进步,抗微生物药物不断开发,各级政府和广大医务人员不断努力,一些严重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继天花后脊髓灰质炎、麻风也正在消失,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但淋病、梅毒等性传播疾病又死灰复燃,20世纪80年代新发现的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HIV/AIDS)则已经在全球迅猛蔓延。进入21世纪以来,人畜(禽)共患的传染病频繁袭击人类,如SARS、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在各大洲流行或散发。在发展中国家,肺结核及耐药结核、霍乱和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炎、麻疹、登革热、黄热病、疟疾、食源性寄生虫病、流行性出血热、温热带的基孔肯亚病、丝虫病、血吸虫病,土壤传播性蛔、鞭、钩等蠕虫病、锥虫病,则仍在严重危害并吞噬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病毒性乙型肝炎采用疫苗预防以来,在新生儿童及少年中的携带率已明显减少,但青壮年中的发病率和相关病死率仍居我国传染病前列。  可见,当今传染病的形势是:大多数旧有的传染病还在蔓延或重新肆虐;而新发现、多变异或尚无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原随时都可能引起疫情暴发;有害生物因子泄露与人为生物恐怖袭击事件也随时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全球气候变暖有利于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和扩散;交通快捷,商贸频繁,旅行交往增加,原本地区局限性的疫情,常可迅速呈现国际性传播,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并对政治、经济、生活造成>中击,成为最不安全的持续或突发因素。  使命感和责任感敦促我们这些长期从事传染病事业的医务工作者,更要加倍努力,付诸行动。1989年我院(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曾由黄玉兰教授主编,出版了《实用临床传染病学》,1999年以陈菊梅教授为首的老一辈编委又编撰了《现代传染病学》。这两本书出版发行后,受到同仁们,尤其是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又一个10年过去了,我们在国家和部队许多知名专家的大力支持下,在中青年医、技、研一线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结合当今传染病学的新观点和对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的新要求,将这本书再版,使得本书能在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方面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本书以临床实践经验为基础,以适合我国国情为出发点,紧跟国际交流和疫情防治信息的前沿,尽可能获取国内外循证医学的最新资料,对原有章节进行改编或重写,特别增添了近年全球新发传染病防治、传染病与生物恐怖、自然灾害与传染病,寄生虫病由原有的32节增加为3章47节,并将可指导实践操作的规范、条例等以附录的形式进行了介绍。这是一本集传染病诊疗防控现状的高级参考书,具有对医、教、研实际的指导价值。可供医学院校师生及从事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全科医生和各级卫生防疫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编写过程中,承蒙全体编委及编者尽心尽责,花费了很多心血,体现了集体智慧和通力合作的精神。有的老教授,抱病撰写,一丝不苟,其精神感人至深,难以言表。在此谨向各位编者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对老专家们能把一生精博知识凝结于本书的奉献精神深表敬意。但由于时间仓促,可能有少数内容求精不够,有些文字尚可推敲,恳请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张玲霞,女,1938年3月出生,江苏常州市人。现任解放军第三○二医院专家组成员,主任医师,文职1级、技术1级。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肝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解放军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四届顾问,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第三届理事,传染病重大专项十一五课题评审组专家,中央保健会诊专家,解放军医学杂志副总编。1962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89年在日本东京都立驹込病院进修。1962年至今工作于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1988-1995年任该院业务副院长。1993年兼任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硕士生导师、1998年兼任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48年来从事传染病临床工作,30余年来主要从事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治疗、抢救、预防及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专科临床实践经验。曾总结发表过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与抢救、慢性肝炎的发病机理与治疗、抗病毒导向治疗等方面的论文共70余篇。主编“传染病病案分析”、“肝炎防治360问”,参与编写“实用临床传染病学”等著作12部。七五、八五、十五期间曾承担总后卫生部招标课题,九五期间参与国家卫生部科教司招标课题研究。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10项。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优秀教师奖。荣立三等功2次。  曾任解放军总后勤部科学委员会第5、6届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2、3届副主任委员、解放军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主任委员、全军预防医学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等职。  周先志,男,1962年1月出生,湖南华容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大校军衔,主任医师。1984年8月毕业于湖南医学院(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同年入伍,后勤指挥学院后方勤务系军队卫生勤务专业在职研究生,清华大学现代医院工商管理(EMBA)高级研修班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总后第二期师职干部国家安全管理(MPA)高级研修班结业。  历任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科室副主任、主任,医务部副主任、主任,副院长兼医务部主任、院长;2008年12月任总后勤部卫生部科训局局长。现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军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届理事会理事兼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执委常委,全军第八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兼传染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兼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救援协会第一届常务理事。2003年4月至7月任解放军小汤山医院副院长兼专家救治组组长。  先后获省部级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专著6部,参编专著9部。  荣立个人一等功、三等功各一次。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4月作为军队特邀英模代表参加了2005年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2007年8月出席全军英模代表大会,受到胡锦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章节摘录

  (二)微生物侵入的数量  微生物侵入引起感染,除具有一定的毒力外,还需要一定的数量。毒力越强,引起感染所需要的数量越少,如鼠疫杆菌在无特异性免疫的机体仅需数个细菌即可致病。志贺菌属仅10~100个细菌则可导致腹泻。而沙门菌属引起食物中毒则需亿个细菌。  (三)微生物侵入部位  细菌侵入机体需要在特定的部位才能感染,如痢疾杆菌必须经口进入人体,在大肠下部黏附、定居、繁殖引起的炎症病变,也有一些微生物侵入部位不止一个,如鼠疫杆菌可经呼吸道引起肺鼠疫,也可经口或是皮肤破损侵入引起鼠疫。这与微生物的生物特性及宿主特定部位具有该微生物的特异性黏附受体有关。  二、宿主的抗感染防御机制  人体有完整的免疫系统,由免疫淋巴器官和参与免疫应答的细胞及免疫分子构成。当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后,首先遇到的是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抵抗。一般经过一段时间后产生特异性免疫,清除入侵的微生物,使得疾病恢复。由于微生物的抗原不止一种且抗原性不同,能够有助于清除病原的保护性抗体的产生,决定着疾病的恢复过程。  (一)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非特异性宿主防御功能是宿主抵抗力的一部分,可阻碍微生物入侵。这种保护作用可以是人体固有的(如完整的黏膜皮肤、溶菌酶、补体),也可为外源物质存在的或入侵的结果(如细胞因子、NK细胞)。对任何微生物而言,该防御功能是阻挡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1.屏障结构  (1)皮肤及黏膜屏障:完整的皮肤是抵抗微生物人侵的机械屏障。几乎没有任何微生物有能力穿透皮肤,只有通过节肢动物作为媒介,或经皮肤损伤、湿疹、外伤、外科切口或是静脉内插管等途径才能进入。但乳多空病毒是个例外。  ……

图书封面


 现代传染病学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从事传染病预防控制的专业人员需要一本这样的大部头书,相对其他这方面的书,内容很全,已经买了2本了,一本自己科室,一本帮别的科室买的
  •     书很不错,就是让我有些后悔,因为我刚买到手,再一看价格便宜20多元,为什么啊?不平衡啊,下次不再买东西了。
  •     发出订单 收到货物 速度满意
  •     读了一章炭疽,编写水平不高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