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罗丹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艺术理论与评论 > 关于罗丹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0
ISBN:9787530934272
作者:熊秉明
页数:198页

作者简介

  《关于罗丹:熊秉明日记择抄》作者透过深切的内省,思维不断由罗丹这个明确中心向外投射、扩延,同时又不断回归到这个中心,使全书读来深密凝炼。加上作者的文字简素有力,无论知性或感性的表达,都真诚恳挚,时见灵思新意,是一本值得再三重读的好书。

书籍目录

前言新版序1947毕龙府——罗丹美术馆“他是一切”《行走的人》里尔克的《罗丹》1948《艾玛神父》雨果的胸像纪蒙《地狱之门》德斯比奥、布尔代勒、麦约《加莱市民》“说不清楚的”现代美术宗教和艺术法兰西大教堂石雕教室法兰西性格法半西的乡野做勤苦的学徒外光雕刻罗丹的美学罗丹的文章布尔代勒美术馆罗丹的重要性“这是一个老人”诗人和雕刻家《果神》《青铜时代》《青铜时代》和《大卫》雕像的题目美国雕刻家格力岑斯坦塑泥和生命塑造法罗丹和布尔代勒反罗丹神啊,你怎么办,如果我死去?维纳斯和夏娃……

内容概要

  熊秉明,云南人,1922年出生于南京。父亲熊庆来,著名数学家。1944年,熊秉明于国立西南联大哲学系毕业,1947年赴巴黎大学攻读哲学,一年后转入巴黎艺术学院学习雕塑。 旅法的五十年,前二十年曾以艺术创作为生,以雕刻为主要工作,但对绘画、书法、文学也有兴趣,在雕刻创作上尝试过头像、大型纪念碑雕塑,后以一系列动物主题的铁焊作品及石膏水牛题材作品闻名。1962年起执教于巴黎第三大学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曾任中文系教授,并兼任系主任。同时从事书法实践与教学研究,1983年获法国教育部棕榈骑士勋章,1989年退休。数十年来,发言为诗文,提笔作书画,游刃于艺术与哲学之间,作品深入浅出,将玄奥的理论观念,以简单的语句来说明,以精炼的造型来表现。

媒体关注与评论

  许多书的归宿是废纸堆,略一浏览.便可弃去。部分书的归宿是书柜,其中知识可以取用。有些书的归宿则在读者的灵魂中。这书便是那样,印在那里,化在那里,亮在那里。在人生的行程中,若想活得明白些,活得美些,都应读一读这本书。  ——宗璞    作者透过深切的内省,思维不断由罗丹这个明确中心向外投射扩延,同时又不断回归到这个中心,使全书读来深密凝炼。加上作者的文字简素有力无论知性或感性的表达,都真诚恳挚,时见灵思新意是一本值得再三重读的好书。  ——方瑜    我看这本书时不止从人生、文学的角度去看.也从艺术的角度看它都有一种深切的感动。我特别觉得读艺术系的学生要好好读这本书。一个艺术家如果只是用眼睛去临摩内心对艺术没有深刻的体悟,画出来的作品是空洞的。  ——林文月    作者用散文的形式写出他学习艺术的过程和反省.内容密实情意深挚可说是中国艺坛的一部史诗,也将是永垂不朽的作品。  ——唐德刚    作者写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细细几笔余味深远。写他对生存大地的怀念,写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心境的转变时隔三十年还让人感动不已。  ——逯耀东    作者对生命与肉体、青春与丑恶、情感与理想、英雄、友情及痛苦都有深刻的省察和描写,这是本不容易写出来的书但他不只写出来,而且写得这么好。  ——罗龙治

章节摘录

  布尔代勒美术馆  早听说布尔代勒工作室将辟为美术馆的事,以为已经正式开幕,今天到了蒙帕那斯区那边,看到建筑工程虽已接近尾声,但仍是一片工地的景象,工人在四处操作。并且见到布尔代勒夫人正在视察工程的进行。布氏逝世(1929年)后,她不断为成立布氏美术馆的事奔走,现在终于实现。她原籍希腊,曾经是布尔代勒的学生,一个矮小精悍而和蔼的老妇人。  我在院中徘徊巡礼。大大小小的铜像杂乱地摆着,有《垂死半马神》、《圣女贞德》、《仇恨》(三个头像组成的浮雕)、《致吾师罗丹》、《力》与《自由》的头像……他们都雄强伟壮,是属于纪念碑上的人物,该屹立在人群往来的广场上,甚至只有长风与雁群横越的旷野上。这些铜塑给人的第一个感觉是:粗犷。暗绿的青铜面荡漾弥漫着原始的野性的强力,使我想到“铁马、西风、塞北”那样的句子。  但布尔代勒的作品,久看总觉得情调单纯。罗丹的作品变化丰富得多,雄浑中也有细腻,豪放中也有缜密。初看,使人震惊,再次去看,仍给人以新的发现。  我不能完全满足于布尔代勒,但是觉得那一种雄劲膘悍的风格值得介绍到中国去。有时我不免奇怪,在法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布尔乔亚意识文化中,为什么崛起这样一个雕刻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绘画流派的产生好像都可以用意识形态去解说,而布尔代勒的出现似乎很突兀,好像在精致的花园里突然长出一株大本臃肿、不中绳墨的橡树来。  ……

图书封面


 关于罗丹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古典的人
  •     创造性转化
  •     编年体日记,在开始某年的日记时有段话是从这年的某篇日记摘出来的,自然是对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时刻,感到熊秉明是把艺术、生活,包括爱情,欲望熔于一炉的人,写到自己喜爱的艺术家们,尤其是表达自己作为一个粉丝对关于罗丹的讯息的无微不至的全面占有,这种情结让我想到新颖师对穆旦、沈从文的喜欢,当然,作者写到扭结、缠绕在自己生命体验中的抽扯和纠结,1949年10月13日,当熊秉明的“多数留法同学回国后”,他觉得“实在是一个荒谬的萨尔特所谓 ‘多余的人’。而我所做的事和这些人全不相干”。同年5月30日,沈从文在错乱中写下这样的文字:“我似乎完全孤立于人间,我似乎和一个群的哀乐全隔绝了”,他们在时代转捩点上进退失据,茫然无措,多少人为自己彼时的抉择做了时代牺牲品
  •     大学图书馆 一楼 一个书柜
  •     识见上,也就蒋勋的水平;熊老的哲学基本上是白学了,转学雕塑又不够虚心,免不了那代人掺大路国货走捷径的毛病;倒是当作熊秉明、王道乾以至赵无极、吴冠中这一辈留法生的“心态史”来读,还有些价值。
  •     非常值得一读,宗璞说“在人生的行程中,若想活得明白些,活得美些,都应读一读这本书”,我很赞同。
  •     对文字的调遣何以能如此驯熟从容?即使是表达激情的文字,客观上的效果也让人觉得包裹了一层控制性的理性之膜。
  •     与其说在写雕塑,不如说在写“人”。熊秉明的文字如此之好,生动而准确,能让根本不懂雕塑的读者通过罗丹来理解鲜活的、有充满生命力的“人”。而看到熊秉明从罗丹写到那个总在捏同一尊日本女体小像的日本人,再写到看梁代墓兽的感受,真是太感动了……另外,这真是一流的文章啊!
  •     看的那个版本豆瓣没有 了解一个艺术家 直接看他的作品够不够 如果看撰写者的观点 会不会被影响 失去直观感受 或者别人的观点让自己清醒深刻
  •     “生命从内部的一个核心向四面八方突挺出来”
  •     喜欢艺术的人一定要好好看完,这是本好书。
  •     大学时代某一学期的狂热
  •     “艺术”像是一个巨大的容器,艺术家总会为自己有力的生命冲动打磨一种样式,但是会爆发的核心又从样式中喷涌而出,最终这独特的、富有创造力的内在和躯壳都会被“艺术”吸纳。我们可以说有史以来的艺术家丰富了器皿的内容,却不能说他们始终代表着先进艺术的前进方向。(读的时候总是在分心,不断脑补如此这般的大师罗丹若是像《福楼拜的鹦鹉》那样被调侃一下会怎样?
  •     从家里翻出来的93年三联版,意外之喜。还有里尔克,雨果等人在其中来来去去,无论对雕塑,还是对罗丹的时代都有动人的勾勒,文笔和思悟都是上佳。虽然是日记形式,内容和精神面貌却十分饱满,不是枯索的介绍能与之相比的。
  •     很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