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艺术理论 > 艺术概论

出版社: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0-07
ISBN:9787108014351
作者:蒋勋
页数:157页

作者简介

在众多的关于艺术概论的图书里,本书是最新也可算是颇为新颖的一本。作者为台湾著名的艺术史学者蒋勋,其《写给大家看的美术史》曾在大陆拥有众多的读者。全书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特质”、“艺术的类别”、“艺术的材料”、“艺术的内容”、“艺术的形式”、“艺术的创作”、“艺术的欣赏”、“艺术的批评”等方面对中外艺术作了一个大体的“概论”,涉及“文字的艺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表演艺术”、“电影艺术”等等我们所熟知的艺术门类。书中处处充满对生命的启发,对美的牵引,是初学入门者最好的领航。图文并茂是本书的最大特点。

书籍目录

序 终其一生,不要失去美的信仰

第一章 美的起源
第二章 艺术的起源
第三章 艺术的特质
第四章 艺术的类别
一、文字的艺术
二、视觉艺术
三、听觉艺术音乐
四、表演艺术
五、电影艺术
第五章 艺术的材料
第六章 艺术的内容
第七章 艺术的形式
第八章 艺术的创作
第九章 艺术的欣赏
第十章 艺术的批评
附录 附录一 托尔斯泰说将来的艺术一
附录二 杜甫的“三吏、“三别”
附录三 笔墨纸砚――中国韦画的悲情与喜悦
附录四 大荒与无稽――《红楼梦》的神话领域

编辑推荐

《艺术概论》中处处充满对生命的启发,对美的牵引,是初学入门者最好的领航。图文并茂是本书的最大特点。

内容概要

蒋勋,1947年生,台湾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曾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四年半,专攻艺术史。著作有《美的沉思》、《萍水相逢》、《多情应笑我》、《大度山》、《传说》、《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等。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终其一生,不要失去美的信仰    在大学里教了十几年的“艺术概论”,一直梦想着有一天能写出一本“理想的”艺术概论的教科书。    它第一个条件,应该是不像一本“教科书”;不仅以艺术为专业的学生,在这里可以学到有关艺术的基本概念,对一般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和大众,它也应该是一本有趣的、容易阅读的、启发生命的书。    长年以来,通用于大学之间的艺术概论的教科书,许多是翻译自西方的,或者,裁切西方理论的片段,重新拼凑组合,变成一大芝大概论的教科书。    艺术,其实比任何科目更需要一种人的自觉,也比任何一种科目更需要心灵的介入。一本翻译的“教科书”,对阅读者造成的隔阂,常常使艺术被扭曲成一种繁难而奥秘的假象。受制于西方的理论,拼凑组合,看来很像一本“教科书”,结果也可能使一般学生完全失去了对艺术的兴趣,也失去了一生中惟一一次借艺术来启发自我生命的可能。    最常见的悲剧,是一个原本热爱艺术的青年,在阅读了一本讨论艺术的书,或者修了一门艺术理论的课之后,忽然被弄得倒尽胃口,再也不想接触艺术的范畴了。    美,其实是一种拯救。在人性众多的挫折阻碍之中,在生命众多的困惑迷惘之中,美,使人有反省、有思维、有渴望、有向往、有对伤痛的悲悯,也有对喜悦幸福的期待。    美,不应该是困难的学习。    因此,我大胆地打破了“教科书”的形式,我不希望这本《艺术概论》是一本太像“教科书”的书;长期以来,我本身对“教科书”的僵化有一种厌烦,我盼望这本书是使青年们喜欢的书,是可以唤起他们自身的美的经验的书。    我使本文的阅读比较容易,复杂的讨论也许放在注解的部分,或者,由参考资料再去延伸阅读。    我也大量引用了我们本土文化和台湾的艺术实例。一本在华文地区使用的《艺术概论》,当它在举例时,如果全部是青年们陌生而遥远的例证,已经注定了本质上的偏误吧。    我所居住的台湾正处在历史性的阶段,累积了不同的多元文化,台湾的艺术创造力,在文学、舞蹈、电影、美术、音乐、戏剧,各方面都有落实在本土、重新出发的迹象,我这本《艺术概论》当然也不能或不应该对这些当前的创作视而不见。    当然,一本教科书,若不沦为“照本宣科”的形式,是需要教授者和阅读者双方大量的介入的,《艺术概论》的延伸阅读,应该是大量参与在当前的艺术活动之中,使自己丰富来自声音、来自视觉、来自肢体和心灵全面的美的飨宴。    一本《艺术概论》,需要照顾的面非常广,也许不是一个个人的专业可以涵盖,因此,我和出版社约定,可以陆续做增补和修订的工作,这样,会使我觉得在美的学习和美的领悟的漫漫长路中,有更多可以对话、可以分享的朋友。    十多年前上过我的“艺术概论”课程的学生,许多也已经在大学或中学中讲授有关艺术的课程了,我把这本书题赠给他们,作为一种约定——终其一生,我们不要失去美的信仰。                                                                            蒋勋                                                                       1995年8月1日

章节摘录

书摘    “雕”和“塑”常常被连在一起使用,因为它们的结果相同,都是以太种物质来完成的立体造型。但是,“雕”和“塑”在过程上却不相同。“雕”是以尖硬的工具在木头、石头上工作,把多余的部分去除,留下自己所要的造型。“塑”却往往是以泥土或石膏来慢慢堆出自己要的造型。    我们在自然中感觉到的美,常常是自己生命内在的经验、记忆、渴望或理想。    日出给我们的感动,是大地初始,是黑暗中第一线金光闪烁的愉悦,仿佛我们自己的生命也如此蓬勃有朝气。    我们也喜欢看日落,看到夏日最后西天璀璨的夕照,有一种生命努力活出极限的感动,又有一点一切即将消逝的感伤,在刹那间的变化中,我们在赞叹晚霞,也似乎在赞叹自己生命的状态。宋朝的苏轼看到落日余晖,写下了“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的句子,是在自己青春已远的梦想中,特别想写诗去牵绊住落日余晖;“诗”、“艺术”有时是对不可挽回的美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叹。唐朝的诗人李商隐看到夕阳,也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好像是在讲夕阳,又仿佛在讲自己的生命,或一切生命必也如此的感伤与喜悦的混合。    中国艺术的精神,一直以自然为最高的准则。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古老的哲学常常以“自然”为法则,觉得人可以在大自然中学习到一切,因此,也影响了艺术,无论是文学、绘画,甚至音乐,都常常以表现自然为主要的方向。    20世纪以后的艺术,越来越倾向于打破专业与业余的界限。也打破专业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界限。绘画上的“稚拙派艺术”(Naive)就是指在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身上发现的创作力,如美国的摩西婆婆,就成为众所周知的无师自通的艺术创作者。台湾在70年代也受世界性“稚拙派艺术”的影响,出现了洪通、吴李玉哥、林渊等稚拙派艺术家。    洪通是台南南鲲鯓人,没有任何学画的渊源,甚至,也没有任何学校教育的背景,但是,南鲲鯓的台湾民间宗教信仰,包括乩童崇拜、庙宇中的彩绘,歌仔戏或布袋戏的演出,庙宇屋顶色彩华丽的剪粘彩瓷,这些民间美术中丰富的养分,在某一个程度上,一定影响了洪通,因此,我们在洪通的绘画中看到一个非常活泼又充满神秘感的幻想世界。    甄士隐与贾雨村是从神话过渡到历史,从洪荒进入人世的关键。甄士隐(真事隐去)更多一点神话的渊源,贾雨村(假语村言)则更多进入红尘的牵连。    在现实中,甄士隐是姑苏闾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的一个乡宦,但是,甄士隐似乎一开始就有“梦幻识通灵”的本性,有关宝玉与黛玉在神话中的宿世因果就借着甄士隐的梦第一次被告知了读者:    一日,炎夏永昼,士隐于书房闲坐,手倦抛书,伏几盹睡,不觉蠓咙中走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    《红楼梦》常常借睡梦、醉酒、恍惚、谜语与诗,进入超现实的神话领域。而神话领域又多是一僧一道,是癫和尚或跛道士,是在现实生活中看来不完全的,残缺的生命,是生命之“劫”的象征,这一点。《红楼梦》可以直追庄子的思想,影响及整个中国民间,仿佛通灵识幻并非儒家圣贤之事,反而把天机赋予看来脏丑残毁的生命,如济公、如李铁拐,他们佯狂度日,走过人间时,偶尔有缘,点化一二,人们来拜,他们便呵呵大笑而去。一僧一道贯穿了整部《红楼梦》,是佛道生命来点化酱在儒家正统中的执迷迂腐。    士隐于睡梦中听到一僧一道的对话,正式揭开了宝玉与黛玉的宿命:    那僧道:此事说来好笑。只因当年这个石头,娲皇未用,  自己却也落得逍遥自在,各处去游玩;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  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宝玉总是与“红”、“赤”有关,在色彩上他是强烈高明度高彩度的元素,在质地上他是“石”,是“瑛”,是“玉”。    接下来便是神瑛侍者与绛珠草的因果:    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仅仅修成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    灵河、三生石、离十艮天,都是神话领土,它们注定了以后属于人的历史,人的历史错综复杂,人与人间的爱恨纠缠到了不可解、不可理喻,《红楼梦》就把历史推向神话,在神话的世界了却因果,在神话的世界知道事事都有前因,这“绛珠仙草”,“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内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黛玉个性中的郁结、缠绵,在神话中找到了前因,因此,黛玉的投胎人世,并非为了与宝玉完成爱情,事实上只是为了用眼泪还回所受的雨露之惠。我们看甄士隐梦中听到的这一段绛珠仙草的自白:    自己受了他雨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若下世为人,我也同去走一遭,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还得过了。    《红楼梦》解脱了中国现实功利的一切人与人的关系,从历史现实升华到神话洪荒,回复生命与生命无对待的美学关系,使生命存在的价值仅仅只是自我完成。“还泪”之说,从任何现实的利益来看都荒谬可笑,只有在一个自觉受惠的生命来说,有自我完成的巨大意义。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梦》常常被认为是作者个人的忏悔赎罪的记录,但是,或不止于此,深读《红楼梦》,会发现作者不断从现实逃回神话的意图,似乎透露了对现实功利的巨大叛逆。惟其荒唐,才可以叛逆。当现实已经牢固封闭到没有人敢于对抗,当人世的所谓价值正是戕害生命自我完成的一层层牢笼,《红楼梦》的  “荒唐”正是要叛逆现实、叛逆理性、叛逆正统、叛逆“不荒唐”的巨大的呐喊。神话与历史的交错    黛玉与宝玉是前世的因果,他们是宿命中的知己,原没有俗世间的爱情。如果宝玉是无才可补天的顽石,他的顽石部分,似乎也只有黛玉真正了解,这个众人拱星捧月似地宠爱着的宝玉,第一次见黛玉时,却有如下这样的自我描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红楼梦若是自传体的文学,这两首《西江月》可以说是中国少有的自责、赎罪的文学,作者看来是自责,却又透露着不可言喻的对颓废的自傲,“于国于家无望”,仿佛是解脱了家国的价值系统,这一块顽石要在神话领域中找回自己的存在意义。    波特莱尔的《恶之花》以颓废(decadence)揭发了正统社会价值的虚伪性,瓦解了旧的人性规则,是西方通向现代化的重要美学革命,《红楼梦》其实亦具备着颓废文学启蒙人性的元素,这部小说未在中国造成瓦解正统威权的骚动,极为可惜,而它的颠覆性与叛逆性是在今日更应当被重视的吧。    《红楼梦》中性的描述以今日的角度来看,就仍有巨大的颠覆性。    《红楼梦》中最耐人寻味的一段即在第五回,是青少年期宝玉的第一次性的幻想,他因为倦怠,欲睡中觉,到了侄媳妇秦可卿(宝玉第一个梦中的性对象)的卧房,他走进房去:“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人,宝玉便觉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袭人是酒香’”,到此为止,宝玉都还在理性思维的现实之中,但是诗画与感官上的香气已使他进入超现实的感官世界,紧接着的一段便完全是历史与神话的错综写法:    案上设着武则天当日镜室中设的宝镜,一边摆着赵飞燕立着舞的金盘,盘内盛着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宝榻,悬的是同昌公主制的连珠帐……    在宝玉未进入太虚幻境之前,作者先替他颠覆了历史,历史与现实被无界限地交错,武则天、赵飞燕、安禄山、杨玉环的故事被荒谬地并列在宝玉进入太虚幻境之前,历史被揉碎,历史的真实被传说颠覆,神话占领了人的假造理性,神话在预言的高度统摄了历史,也主宰了现实。    宝玉在太虚幻境的石牌坊上看到的对联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太虚幻境”的真正领悟,也许并不只是“假作真”,电同时是“真作假”,神话是假,历史是真,但神话可以是现实的预言,现实的历史却也可以处处作假。    第五回借宝玉的梦入太虚幻境,打开十二金钗命运的橱柜,橱柜中一槅一槅,全是《红楼梦》各个女子的命运,“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一个说林黛玉,一个说薛宝钗,预言的性质非常明显,直接用谐音象征。    但是,宝玉一首一首翻过,仍然“尚未觉悟”。    《红楼梦》是在一开始的第五回中已把重要女子的命运一一以诗的形式预言给读者了,但是,宝玉“尚未觉悟”,读者也“尚未觉悟”,我们仍然要痴迷执著地读下去,看每一个人物如何一步一步走到被诗的宿命所预言的结局中去。    ……

图书封面


 艺术概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在图书馆闲逛时,看到这本书。“蒋勋著”。蒋勋?真是耳熟。仔细琢磨。才想起似乎在一次新书推介会的视频里见过他,但当时并未留下多深印象。随便找个角落, 坐下来慢慢看。我发现这是本能让人沉下心来去读的“教科书”。其实有些道理就是那么简单,可还要看作者怎么说,说得漂亮!我反复读作者的自序,感动于他写书的部分初衷。“美,不应该是困难的学习。”他做到了。看到一本本内地的“艺术概论”,每一本都睁大眼睛,瞪得我无话可说,而当我想继续往后翻却永远止步于冰冷的目录:“艺术起源于宗教”“艺术起源于劳动”“艺术起源于游戏”……我虽然不是艺术系的学生,但我也能想象他们的苦楚。这是要把人往艺术里赶么?当艺术开始一本正经,谁还会甘心任它“摆布”?大陆何时能出现这样的“教科书”?十年还是更久。
  •     这本书不厚,作者写的深入浅出,很容易读。作者从美的起源、艺术的起源、艺术的特质、艺术的类别、艺术的材料、艺术的内容、艺术的形式、艺术的创作、艺术的欣赏和艺术的批评这10个部分展开来解释艺术的基础知识。作者写得好,是这本书最大特点。如果读过蒋勋的其它书,你会发现,这本书里论述的一些东西,在他的其它书里多少都有提到过。但你也会发现,在这些重复讲述的内容之后,又会有新的角度延伸出来。蒋勋,会通过一个作品,来讲述一个部分。比如,他就用《红楼梦》举例,讲了艺术的宽容性,讲了艺术的创作等。在这本书里,你并不会看到特别多国外的经典艺术作品做样板,也不会看到教条式的语言陈述来教授,而更多的是探讨式的疑问,这就让所有人都能读懂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书的最后一章,谈艺术的评论。因为总会多少去写“书评”,但书评又该如何去写,在这一章,就让人茅塞顿开了。其实,以后不好再说自己写的是评论,其实最多写的只是读后感。我觉得,毕竟,评论,真的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书中写道:“真正的评论,也许并不只是表达个人主观的喜恶,而是能深入去了解一件艺术作品的内、形式,使用的材料、表现的技法,传达的讯息,美学的风格,时代的意义,在社会中引发的影响等等。”“好的艺术评论,一般说来,绝不会引导欣赏者走入非好即坏的两极化情绪中去,而是提供欣赏者更多的可能、更多元化的角度去感受一个创作者思考的过程。”所以说,非好即坏,只能是个人的主观感受,而不是对一件艺术品真正剖析的过程。记得蒋勋在《孤独六讲》中谈到,研究分析一件艺术品,其实没有美感而言,而是一件痛苦、枯燥、乏味的过程。而如果去做评论,如何学习评论,这里面就需要做好艺术史训练的基础。去研究史料、建立史观、研究美学。而蒋勋也在书中谈到,“在艺术欣赏的讨论中,我们强调,接触艺术的人,不妨以单纯的感觉去面对作品,太多分析,太多知识性的信息,有时反而是进入作品、保有自我感觉的一种障碍。”所以,欣赏艺术的时候,还是要以主观为基础而入门。所以,对一本书的感受,多一点主观的东西,或许被称为读后感,而非评论了。评论,是件难事。这本书很容易读过一遍,其实应该更多次阅读、学习,方能从这本书学到更多东西。
  •     读蒋勋先生的《艺术概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当作艺术启蒙读物去研究,一种是当作散文来欣赏。无论哪一种,都与其“大学教科书”的真实面目似乎相距甚远,然而,与通行的多为生硬的教科书相比,我相信,这本《艺术概论》更能带给读者美的启发和感悟,因为阅读此书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体验。三联书店于2000年发行、16开本、线装,排版和印刷精细雅致。薄薄的一册,可以随时带在手边,就像一位好朋友,可以随时找来说话,无论白天黑夜阴晴雨雪,而彼此都相看两不厌。蒋先生以“终其一生,不要失去美的信仰”为题自序,从本书的装帧来看,就可见作者对美执着的追求和一丝不苟的身体力行。当然,这在全书的文字中有更进一步和全面的体现,这也是它深深打动我的首要原因。以散文的笔法来写教科书,也许蒋先生不是第一位,但这本《艺术概论》却是我所读过的文笔最优美的一本教科书。摒弃一般教科书居高临下的口吻,蒋先生用一种娓娓道来的语气谦和地介绍着他所关注的艺术世界,比如,他写道:“我们在自然中感觉到美,常常是自己生命内在的经验、记忆、渴望或理想。……北宋范宽的《谿山行旅图》,是北宋初期绘画大山耸立气势的代表。一座大山,拔地而起,方方正正,仿佛一座纪念碑,有饱满的自信,可以不屈不饶地屹立着。这座大山是范宽观察到的北方风景中的自然,也正是范宽自己豁达大度的内心世界。人在艺术中流露的美学,常常是自己内在生命的品质,也常常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品质。”这般平易的话语,往往一不小心就会落入一些老先生式口语的流滑,而蒋勋先生的文字,却又有着精警的一面,常常透出古雅的气息,例如:“艺术是一种寂寞的发现。在混沌茫然中,发现形状,在一片无声中,聆听宇宙发出的声音,在盲人视觉般黑暗的天地中发现光与色彩,在一切无以名之的洪荒中,尝试为万物命名,那是最初的雕塑家、音乐家、画家或诗人。”“人活着,是为了承担命运的试探。”“生命总是在寻求规矩又渴望叛逆规矩的矛盾中进行着。寻求规矩,是秩序的发现、喜悦,是对自己能够节制的欢欣。叛逆规矩,却是对秩序长久僵化的厌烦:渴望打破旧的秩序,寻找新的可能。生命如此,艺术也如此。”我向来喜欢那些似乎“边缘化”的文字和思想,即可以从论饮食上升到精神诉求;可以由电玩游戏品评文化特质;可以从艺术谈到生命。一位哲人说“边缘即中心”,此言不谬。当然,蒋勋先生并不会顾此失彼地忽视原本的“中心”,这本分为美的起源、艺术的起源、艺术的特质、艺术的类别、艺术的材料、艺术的内容、艺术的形式、艺术的创作、艺术的欣赏和艺术的批评十章的艺术教科书,深入浅出地带领着读者于各个侧面观察艺术,作者常常用启发式的方法,引导读者从如何欣赏美的角度来触摸艺术的殿堂,例如,本书是这样介绍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时》的:“艺术欣赏的态度,其实是一种专注。我们在聆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时,感觉到一种层层的阻碍,而生命在阻碍中前行,一次一次地扑到,一次一次地沮丧与绝望,而最后,不知道是不是通过了一切阻碍,只是感觉到阻碍已不再成为压力,因为生命的前行找到了自己的意义,可以昂首阔胸,可以高声欢唱,可以站起来迎向巨大的光明。我们专注地进入声音的领域,声音会告诉我们有关贝多芬的种种:和我们一样,和大部分的生命一样,他,有过梦想,有过渴望,有过梦想的破灭,有过致死的沮丧与悲痛,然而,他也和我们一样,要穿过那黑暗、幽邃、阴郁的通道,努力攀爬到光明的顶峰。 在贝多芬的乐曲中使自己热泪盈眶吧!也许从来没有一种课程,使我们知道‘热泪盈眶’的意义。生命,只有在触到自我最深的底层时,才可能热泪盈眶。而一切对生命的理解与信仰,都要从‘热泪盈眶’开始。”原谅我大段大段地引用作者的原文,这本书的好就在于作者并没有借着高深的概念故弄玄虚,严格来讲,这是一本入门级的书籍,蒋先生只为大家提起了关注艺术的兴趣,以及提供了一把欣赏艺术的钥匙。他尽力地将艺术之美用最感性的语句融入读者的血脉,让人坦然地认识它、接纳它、欣赏它、欢喜它。学习艺术是为了懂得和创造,创造需要天赋与训练,非能勉强。而只要善于感悟,便会懂得,便能欣赏生命的宽容和悲悯。所以,一如作者所言,美,首先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信仰。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终其一生,我们不要失去美的信仰。”
  •     艺术是一种宗教,不要放弃美的信仰
  •     没想过看得如此快,本以为是一本很理论的书。
  •     蒋勋的作品十分个人化,但也很是专业化,所谓概论,却是可以是对艺术的宏观了解。
  •     台湾的老师写的艺术概论,绝对地深入浅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撰写也没有任何遗漏。
  •     蒋勋的文字向来不错
  •     大陸藝術概論課程大綱的楷模
  •     在众多介绍欧洲文明的图书中独树一帜,值得收藏。
  •     #2015读书#通俗而有趣味,适合没有什么基础的人。从比较系统理论的角度去了解艺术的起源、分类、内容、形式。文字很美。感动于序言和附录一。终其一生,不要失去美的信仰。有一天,你会长大,或许会慢慢认识许多被称为“艺术家”的人,他们的行为可能会使你惊讶……那时候,如果你还记得《艺术论》的话,你才不会动摇了你的理想。
  •     薄薄的一本,涵盖了很多内容。将中西传统,历史与通识很好地融会,又没有失掉学科的精神。文笔灵动,注重体验和启发,适合我这种门外汉XD
  •     定位是为非专业读者普及基础艺术理论,及作为有兴趣深入阅读的引导。类似作者的解读红楼系列,脱离浩如烟海的考证学研究而直接面向艺术及作品本身,本书仍然语言平实,不似学院里各种回避立场的、力求周密的学术论文,甚至牺牲文本的系统性与严谨性去做基础性与趣味性的解读。毕竟作者最关心的,还是艺术的普及与美的传递吧。附录一《艺术论》新序写得极好,可以作为全书导读。美中不足是延伸阅读的部分稍微缺乏系统。
  •     好书,适合初学者和喜欢艺术的人
  •     如果你刚开始看艺术学理论的书,实在是看不下去的话,就来读读这一本书吧!像去逛个咖啡厅一样,不知不觉你就有了相关专业概念的印象,而且特别的轻松舒服。一本好书,轻松读物,简单的介绍了艺术学的导论,我看的和这本封皮不一样,美美哒,有好看的插图,喜欢作者画的梅花,还有美美的文字以及终其一生,不要失去美的信仰的态度!
  •     浅显易懂,很适合非艺术专业的人看
  •     “道不远人”——
    艺术和美从来没有离开过生活,而蒋勋老师的导游,让我们开始风日洒然的艺术之旅。

    这的确是我兴味盎然,品茗闻香中读完的一本好书。作为教科书也好,作为兴趣爱好或者专业书籍来读,都是非常愉悦和滋养心灵的一本上好之书。感谢蒋勋老师,感谢本书的工作人员。当当就是老朋友,不用说那么多客气的了,呵呵,我一直追随和支持的好网站。
  •     易懂。
  •     在艺术生涯旅途中,偶得此书,如获至宝,美哉,美哉!!!




























  •     读蒋勋先生的《艺术概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当作艺术启蒙读物去研究,一种是当作散文来欣赏。无论哪一种,都与其“大学教科书”的真实面目似乎相距甚远,然而,与通行的多为生硬的教科书相比,我相信,这本《艺术概论》更能带给读者美的启发和感悟,因为阅读此书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体验。
      
      三联书店于2000年发行、16开本、线装,排版和印刷精细雅致。薄薄的一册,可以随时带在手边,就像一位好朋友,可以随时找来说话,无论白天黑夜阴晴雨雪,而彼此都相看两不厌。蒋先生以“终其一生,不要失去美的信仰”为题自序,从本书的装帧来看,就可见作者对美执着的追求和一丝不苟的身体力行。当然,这在全书的文字中有更进一步和全面的体现,这也是它深深打动我的首要原因。
      
      以散文的笔法来写教科书,也许蒋先生不是第一位,但这本《艺术概论》却是我所读过的文笔最优美的一本教科书。摒弃一般教科书居高临下的口吻,蒋先生用一种娓娓道来的语气谦和地介绍着他所关注的艺术世界,比如,他写道:
      
      “我们在自然中感觉到美,常常是自己生命内在的经验、记忆、渴望或理想。……北宋范宽的《谿山行旅图》,是北宋初期绘画大山耸立气势的代表。一座大山,拔地而起,方方正正,仿佛一座纪念碑,有饱满的自信,可以不屈不饶地屹立着。这座大山是范宽观察到的北方风景中的自然,也正是范宽自己豁达大度的内心世界。人在艺术中流露的美学,常常是自己内在生命的品质,也常常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品质。”
      
      这般平易的话语,往往一不小心就会落入一些老先生式口语的流滑,而蒋勋先生的文字,却又有着精警的一面,常常透出古雅的气息,例如:
      
      “艺术是一种寂寞的发现。在混沌茫然中,发现形状,在一片无声中,聆听宇宙发出的声音,在盲人视觉般黑暗的天地中发现光与色彩,在一切无以名之的洪荒中,尝试为万物命名,那是最初的雕塑家、音乐家、画家或诗人。”
      
      “人活着,是为了承担命运的试探。”
      
      “生命总是在寻求规矩又渴望叛逆规矩的矛盾中进行着。寻求规矩,是秩序的发现、喜悦,是对自己能够节制的欢欣。叛逆规矩,却是对秩序长久僵化的厌烦:渴望打破旧的秩序,寻找新的可能。生命如此,艺术也如此。”
      
      我向来喜欢那些似乎“边缘化”的文字和思想,即可以从论饮食上升到精神诉求;可以由电玩游戏品评文化特质;可以从艺术谈到生命。一位哲人说“边缘即中心”,此言不谬。
      
      当然,蒋勋先生并不会顾此失彼地忽视原本的“中心”,这本分为美的起源、艺术的起源、艺术的特质、艺术的类别、艺术的材料、艺术的内容、艺术的形式、艺术的创作、艺术的欣赏和艺术的批评十章的艺术教科书,深入浅出地带领着读者于各个侧面观察艺术,作者常常用启发式的方法,引导读者从如何欣赏美的角度来触摸艺术的殿堂,例如,本书是这样介绍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时》的:
      
      “艺术欣赏的态度,其实是一种专注。我们在聆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时,感觉到一种层层的阻碍,而生命在阻碍中前行,一次一次地扑到,一次一次地沮丧与绝望,而最后,不知道是不是通过了一切阻碍,只是感觉到阻碍已不再成为压力,因为生命的前行找到了自己的意义,可以昂首阔胸,可以高声欢唱,可以站起来迎向巨大的光明。我们专注地进入声音的领域,声音会告诉我们有关贝多芬的种种:和我们一样,和大部分的生命一样,他,有过梦想,有过渴望,有过梦想的破灭,有过致死的沮丧与悲痛,然而,他也和我们一样,要穿过那黑暗、幽邃、阴郁的通道,努力攀爬到光明的顶峰。 在贝多芬的乐曲中使自己热泪盈眶吧!也许从来没有一种课程,使我们知道‘热泪盈眶’的意义。生命,只有在触到自我最深的底层时,才可能热泪盈眶。而一切对生命的理解与信仰,都要从‘热泪盈眶’开始。”
      
      原谅我大段大段地引用作者的原文,这本书的好就在于作者并没有借着高深的概念故弄玄虚,严格来讲,这是一本入门级的书籍,蒋先生只为大家提起了关注艺术的兴趣,以及提供了一把欣赏艺术的钥匙。他尽力地将艺术之美用最感性的语句融入读者的血脉,让人坦然地认识它、接纳它、欣赏它、欢喜它。
      
      学习艺术是为了懂得和创造,创造需要天赋与训练,非能勉强。而只要善于感悟,便会懂得,便能欣赏生命的宽容和悲悯。所以,一如作者所言,美,首先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信仰。
  •     好真诚谦卑的作者
  •     作者贯通东西方.对中国历史和艺术都有深刻的理解.
  •     蒋勋想把看似如此枯燥的书,写得好看、愿意看、容易看懂,他做到了,是一本好书。
  •     飞机上的两个小时读完。蒋勋真的是书写和解读美学领域最喜欢的大家。读蒋勋的书,如在波澜壮阔的海面,驾一叶轻舟,将茫茫宽阔的浩渺烟波,演化为潇洒自如的行云流水!“终其一生,不要失去美的信仰”。
  •     还没看,蒋勋的书一直很喜欢
  •     非常浅显通俗,也很感性。是一个学者向大众传道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但不能作为艺术教材,原因一是不系统,二是通俗大于严肃、感性大于理性。
  •     在网上看过蒋勋的艺术史讲座才决定买书的,浅显易懂,图片多,适合对于艺术感兴趣的爱好者
  •     一如既往的喜欢蒋勋老师的作品。蒋老师的作品语言富于感情、生动感人,给人以很大的启发。
  •     看了两遍,每次感觉都醍醐灌顶,对于什么是艺术,常看常新吧。
  •     读着轻松愉快。不像别的艺术概论那样艰涩难懂。文字间透着细腻和感性。
  •     听他的娓娓道来,你会觉得艺术亲切可感,从不高高在上。在普通平常的生活中,也有美和美的感受。
  •     这本书浅显易懂,喜欢蒋勋老师的书,特别好
  •     蒋勋对红楼梦是真爱。全书最打动人的话:“艺术是一种宗教”。
  •     和所有蒋先生的书一样,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其中有一点感受最深,书中写到所有的已经演化到完美的艺术形式都是历史,现实的艺术家将在这些形式中找寻自己的情感表达的方式,并最终发明自己的独特形式。艺术就在这样的一个循环中不断地演进。
  •     果然蔣勛的概論對考試完全沒有幫助唉……不過作為大眾普及讀物非常棒,一如既往地充滿美的啟發性
  •     浅显易懂 适合初学者 当是复习吧
  •     太浅了
  •     浅显泛泛,又无法辩驳
  •     亲切的艺术理论~
  •     作为一名准艺术爱好者还必备一些基础知识才对。这本书正好。
  •     很喜欢蒋勋的东西,这本还没来得及看。
  •     深入浅出,易懂有趣。是一本了解艺术的入门好书。
  •     《艺术概论》是最新也可算是颇为新颖的一本。作者为台湾著名的艺术史学者蒋勋,其《写给大家看的美术史》曾在大陆拥有众多的读者。全书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特质”、“艺术的类别”、“艺术的材料”、“艺术的内容”、“艺术的形式”、“艺术的创作”、“艺术的欣赏”、“艺术的批评”等方面对中外艺术作了一个大体的“概论”,涉及“文字的艺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表演艺术”、“电影艺术”等等我们所熟知的艺术门类。 蒋勋,1947年生,台湾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曾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四年半,专攻艺术史。著作有《美的沉思》、《萍水相逢》、《多情应笑我》、《大度山》、《传说》、《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等。
  •     这是一本丝毫不教条的教科书。蒋勋通过这本书对我的艺术观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最美的艺术,表达的应该是人们在虚缪的存在中的痛苦与挣扎。这样的艺术能够让我们在一些挣扎中不那么痛苦而多一份艺术与享受,让我们感觉到一种陪伴的美好。
  •     通俗易懂。
  •     这是我这批书最好的一半,易读,提高对艺术的欣赏能力。书的质量也很好。
  •     是推荐书籍,我原本有的。可是有两次都在学校上课时丢了,真是遗憾。换个角度想,这样的好书,如果能够自己在校园里漂流也不错嘛,所以心甘情愿再买一本咯。
  •     蒋勋老师的书,值得一看。娓娓道来。
  •     本人非常喜欢蒋勋的书,推荐
  •     美,无处不在~
  •     太甜腻 蒋勋已经不能看了
  •     还算可以,以浅白的语言介绍艺术基本理论。无奈为了通俗易懂,不成体系,即便是课堂讲稿也太过随意,只能靠附录强凑字数。若是能多一些如附录这样的赏析,那倒是很不错。
  •     艺术的世界~心灵的世界
  •     这本书和一般的文艺概论是不一样的给人很多的惊喜一般的文艺概论文字较硬而且没有感情这本书不是严格意义的教科书更像一个老师跟我们在交流而且随时给出图片给我们更多的感性的认识最重要的是语言真的极其具有感染力可以看出是作者从内心发出的对艺术的炙热的感情我们读者也非常容易被这种感情带入佳境更加热爱艺术尤其是对刚刚学习文艺刚刚入门的人而言读这本书更加让我们感受艺术是什么艺术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善的提升另外附录里面的《艺术论》的序也写得非常好让人又去读读托尔斯泰的艺术论的冲动作者的语言功底文字功底和艺术修养给这本书加了很大的重量让人一拿到手就不能放下所以这本书我就花了不到两天的时间就读完了读得畅快淋漓
  •     作为教科书,以论艺术观,良多趣味
  •     与国内的《艺术概论》相比,这本教科书更有水平,更让人获益,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一点不枯燥。这样的教材编写方式更接近“艺术”。
  •     大学最熟悉的书 昨晚开始看第四遍 预计周日晚上可以再次看完 但依然不可能背的滚瓜烂熟 有毒(微笑)
  •     买了一堆蒋勋的书,还没来及细看。粗翻了一下内容图文并茂,且蒋先生的文笔将典故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     很喜欢蒋勋老师的书,通俗易懂
  •     上个周末看了一本蒋勋的《艺术概论》,感觉真不错。整本书中洋溢着美的信息。精神层面上的享受有时是持久的,渊源的。作者的文笔清新自然,亲切实在。没有任何的深奥理论,亦如他的另外两本书《孤独六讲》《生活十讲》。
  •     没有那么多教条,不急于显示学术性,是本人能读的通的书。
  •     考试前夜,匆匆一读,虽说是教科书,但绝对不是讨人厌的那种教科书。
  •     高二上学期
  •     写的文辞很优美,鉴赏和批评太个人化了
  •     蒋勋用美的语言为我们上了一堂艺术的启蒙课,非常需要这样的好书。
  •     我们对于艺术的理解是什么?什么事艺术?在这本书中你可以得到一部分答案。剩下的答案是你自己得出的,这就是艺术
  •     是全彩页,价钱也便宜。蒋勋的文字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学生读
  •     蒋勋老师的作品,必读
  •     中学教科书 比不上谈美,但对得起概论这个名字。
  •     之前看过许多艺术概论的书,可其中的内容单调乏味,尽是些专业术语的说教,让人读了之后对艺术大倒胃口。直到拜读了蒋勋老师的艺术概论,我才真正燃起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全书通俗易懂,没有所谓的专业说教,对我们这些艺术门外汉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好读物。我相信:喜欢艺术的人会喜欢这本书,对艺术不了解的人读完这本书后也会喜欢上艺术!!!!
  •     浅显易懂,很适合没系统学习过艺术的人。
  •     唯美的语言,精美的图片。可是觉得还是太浅了。
  •     比彭吉象教授的书要浅显易懂,看起来比较轻松
  •     启蒙读物,知识点很浅,并不适合用作教科书。长在通俗易懂,插图多强趣味性。
  •     boring
  •     辛苦!
  •     推荐给所有对艺术懵懂且热诚之人
  •     艺术概论大家众所抵触的书目,字面概念本身的乏味,外加一些伪叫兽把它讲臭了。一句话看蒋勋先生的艺术概论你选对了
  •     附录如痴如醉,得到了久违的宁静
  •     轻松易读,有所收获。但说是在内容量真不怎么大。
  •     蒋勋的书,值得一看,印装很好。
  •     与其说是一本“概论”不如说是一本随笔。作者采用了比较有亲和力的方式来讨论自己的艺术观点,整本书一以贯之的是“生命”这一概念,艺术是生命的感悟。虽然有一些谬误和穿凿曲解,但也算是一家之言了。
  •     有很多启发,看似简单的句子,其实需要细细品味咀嚼,才有可能了解其中深意。最喜欢艺术的创作、欣赏这两章,还有他对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梵高、达利等人画作的解读,有豁然开朗之感。
  •     太过简单入门了
  •     平和暖心的文字,很幸运第一本艺术入门书是蒋勋的作品,让我知道艺术在于感受和共鸣而不在于理论。
  •     虽然深度不够但是很有作者个人的见解看法 作为一本启蒙书还算可以的
  •     与此书本身内容相比,后续似乎给了我更多启发。我一直致力于称那些颓废的,血腥的,反社会的元素为艺术。殊不知真善才是美。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都不一样。我终究只是一名设计师,而不是艺术家。
  •     很好的书,值得推荐和购买:)
  •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庆幸自己很早的意识到了艺术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艺术概论》唤醒了我内心里沉睡的对美的想象与追求、对艺术的崇敬与渴望。收获很大。
  •     浅易而流畅
  •     在报亭替大哥卖书时,随手翻阅玩了。说是教科书不如说是散文。读的时候总忍不住想用蒋勋的口吻念出来。
  •     蒋先生对艺术的领悟,即尽美亦须尽善,从附录中对托翁的艺术论的阐释可知。创作者的穷与爆破式的创造,欣赏者的痴,像散文一样徐徐道来。中国文化对人的内省,西方文化对社会的批判,这一部分分析得很到位诶,可以多阅读延展材料。入门书,现在看有点觉得不够。但有一句话抓住了心:人活着,是为了命运的试探。方知蒋先生只是为了读者,屈就了深思的语言。
  •     蒋先生的书一向受欢迎,文字不枯燥不浮躁,越读越有意思,很好的艺术入门书籍。哑粉铜版纸很有质感。这本艺术概论封面已换,是2011年9月北京第六次印刷版。
  •     艺术概论的封面与收到的不一样,以为买错了。书很不错,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以看了。
  •     没有读过其他的艺术教科书,尽管这本书语言通畅,知识方面却稀稀疏疏。naive派的画儿笔触和颜色填满画面,工整干净,一大收获。
  •     通俗易懂,入门级陶冶情趣之书
  •     还没读完,没接触过的可以读读,有很多经典插图,值得买,喜欢作者的书!
  •     整本书就是一个讲稿的整理:1.书的逻辑框架是艺术概论惯常的组合方式,但是叙述上逻辑很有问题,大概是讲稿整理的原因,口语化也是一个主要特征。经常东西交织的突兀,各种派别在时间线上也很错乱,有一搭没一搭。好在一点是艺术形态都兼顾了;2.适合浅阅读和艺术概论入门,作为教材只能作为面对非艺术专业的普及课程,也就是选修公共课形态。蒋勋的语言特别具有大众性,这也是为什么他的演讲或者书籍总是有人埋单的原因,适当的文辞修饰和例证似乎给大众造成一种阳春白雪的错觉,其实只能留在点到为止的层面,个别观点有待深入。3.内容似乎都没有很好的解决标题的概括,这可能也是他的说话哲学,不会太框死在一种观点里。圆融。入门。
  •     在读
  •     一本让我终身追求美的书!为蒋先生的文字而感动!
  •     容易理解 适合学着方面的人看
  •     写得很平实,适合非专业人看。
  •     因为这本书,我才把考央美的《美术概论》背下来。啼莺如有泪,为湿最高花。拈花微笑。读的时候真的被感动了,认同。。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