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错觉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艺术理论 > 艺术与错觉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9
ISBN:9787535725639
作者:[英] E.H.贡布里希
页数:417页

作者简介

《艺术与错觉》的主题旨在回答艺术为什么会有一部历史。贡布里希教授从一个我们日常惯 见熟闻,可不是出于无知便是由于自命不凡而不悄一顾的问题――艺术家们在描绘现实时为 人什么会用如此众多的风格――开始,重新检验了许多在我们看来已经理所当然的观念,改 变了我们对一些关键性问题的理解。作者在论证中广泛地涉猎了大量的古典文献和现代科学 的许多分支,使其论题不仅具有渊博的知识基础,而且还获得了某种科学的精确性。这部著 作出版于1960年,至今仍在艺术界、美术界、哲学界引起广泛的讨论,它已成了20世纪西方 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不仅在人文科学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影响到了自然科学领域 。

书籍目录

目录
导论 心理学和风格之谜

第一部分 写真的界限
第一章 从光线转为颜色
第二章 真实与定型

第二部分 功能和形式
第三章 皮格马利翁的能力
第四章 论希腊艺术的革新
第五章 公式和经验

第三部分 观看者的本分
第六章 云中的物像
第七章 错觉的条件
第八章 第三维的多义性

第四部分 发明和发现
第九章艺术中的视觉分析
第十章漫画实验
第十一章从再现到表现

内容概要

E.H.贡布里希是当代最有洞见的美术史家,也是最具独创性的思想家之一。1959年至1976年担任瓦尔堡学院院长,并任美术界最高荣誉――剑桥和牛津大学斯莱德(Slade)美术讲座教授,以及哈佛等多所大学的客座教授,屡获欧美国际学术机构的特殊荣誉。1972年受封勋爵。主要学术著作有《艺术与错觉》、《秩序感》、《艺术发展史》、《象征的图像》等。

媒体关注与评论

  E.H.贡布里希最具革命性和刺激性的贡献就是《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 对于艺术的编史工作来说,它是从欧文·潘诺夫斯基1939年出版《图像学研究》以来新出的 最重要的著作。  ——克莱因鲍尔《西方艺术史的现代透视》?  这是一部不断令人思索,不断产生硕果的著作,因为它让我们重新看待了艺术批评、艺术鉴 党和艺术史所融以立足的如此众多的假定,它所涉及的范围远远超越了它所叙述的界限。  ——泰勒《星期日时报》

图书封面


 艺术与错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读大学时,在某旧书店角落很偶然淘到的,读过之后让人震撼不已.一个真正的学者,非凡的洞察力,深入浅出的论述.当然,还有很到位的翻译.
  •     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 现货 贡布里希购买链接: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32410328作者: (英)贡布里希副标题: 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isbn: 7535725635书名: 艺术与错觉页数: 416译者: 范景中, 林夕, 李本正定价: 48.00出版社: 湖南科技出版社装帧: 平装出版年: 1999-09
  •     1.代表“图形”还是“基底”无关紧要。重要的只是这种信号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图与底是一体而非对立二元的,该观点让我想起了阴阳鱼,阴中涵阳,阳中涵阴,俩者都可以看成是图同时也可以看成是底,甚至我不认为这图反映的是二维平面,用图与底来定义终究还是浅显。但是依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道家运用事物间的极端矛盾来辩证世间的统一一元的方法。我想阴阳鱼所包涵的这种思想能体现贡式所言“信号之间的关系”吧。2.所谓减光屏实质上是一个窥视孔,它使我们看到一个色块,但却掩盖了这一色块跟周围事物的关系。文中用减光屏的实验说明我们的视觉经验不一定忠实于客观存在,人通常在观看事物的时候带有一定的预期,也可以看成人对事物是“先验性"的。通常人们在看见一块强阴影下白手帕和一块阳光下的煤炭会觉得手帕比煤炭白,虽然手帕确实比煤炭要黑。3.对于我们周围世界所发生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种种变异,我们会相对地无动于衷,心理学中常把这叫做“恒常性”。阐述了眼睛的生理适应作用,人有“越过各种不同的变异去认识同一性,把种种变化的条件考虑进去保持一个稳定世界框架的能力。”我们在第一次看画,雕塑的时候, 自身会产生“顺应机制”让不熟悉变得熟悉。这或许可以解释,人为什么可以赋予一幅抽象的画,或者一座现代建筑甚至于是自然景物某种具象。比如一些人会说悉尼歌剧院像大海上的白帆,另外一些人则说像沙滩上的贝壳,若是将悉尼歌剧院放置在沙漠当中,我想应该也会有人会说它像白色的帐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让人有一种参与到艺术创作中的快感,同时艺术也呈现出多元的姿态,这或许对人和对艺术都是一种尊重。4.绘画是一种活动,所以艺术家的倾向是看到他要画的东西,而不是画他所看到的东西。画家所画,很可能只是画家自身的视觉经验的再现。而贡式极力反对艺术模仿自然理论,在他的论文《木马沉思录》中,他写道“外出再现可见世界的艺术家不单单面对他试图模仿的中性形式的庞杂事物。我们描绘的有结构的宇宙,它的有力的主要线条仍然由于生物和心理上的需要而弯曲成形,不管它们被文化影响遮盖得多么厉害。”画家应该对自然有自己的理解和选择,不应该就范于自然而成为自然的奴隶,要顺从于自己的心性。5.波普尔强调说,关于规律性的假说具有最大的生物学价值。假如我们的一切预测都不断落空,这样的世界就是一个致命的世界。根据波普尔的理论,要寻找到一个暂时可以依靠的有规律可循的框架时,唯一可能的策略就是从简单的假说出发。看一幅画时,我们会根据自己固有经验去判断,甚至是去建构一个物象,书里描述了这样的一种过程“我们进行猜测并根据经验矫正猜测……只要这种检测遇到障碍,我们就摒弃原来的猜想,再来尝试。”根据所说,只有运用事物是简单这个假说,不断地试错,才能接近事物的实相。

精彩短评 (总计55条)

  •     贡布里希的烂书
  •     騎在大師肩膀上學看“畫”~吼吼~貢布裡希,應該很好聊天~
  •     错觉太多了
  •     soooooooo interesting!!!这是首部,我接触的艺术心理学的书,就想像找到了美丽新世界一般神奇~~翻译略显古奥,时常会有看着看着脑子就脱线的时候
  •     大2时候看的书,有些书是要经常翻出来看
  •     哎哎哎 前面读起来很有意思 后头就开始乱了 可能是太长 电子书读不进去了吧= =
  •     刚开始看,很吸引人的书。
  •     受益匪浅
  •     书的总体还是不错的
  •     难读
  •     看的人群少些
  •     还没看完啊。已经送人了。
  •     局部清晰,总体模糊,这倒是跟读康德的感受有得一比。书中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在别人的观点之中不断暗暗地重复强调自己的看法,现代科学的各种论证方法表示这的确是艺术学里难得的佳作。
  •     真的受益匪浅,以前学画时看到的许多现象都得到了解释,这本书不应该只读一遍。
  •     不大好读
  •     还是读过艺术史比较好懂些、
  •     恩,还会再读的
  •     3天看完觉得对不住。
  •     这个好
  •     新版封面丑得不行
  •     不明觉厉,没看懂
  •     惊天地,泣鬼神的一本书,费了劳资四个月的时间才看完。。。。。
  •     这个封面真是不过大脑的设计啊~
  •     小萌书
  •     看了半天我根本不知道他要干嘛#可能会重读可能根本不愿再读#
  •     不同时代的建筑和绘画给予了我们观看世界的另一种视野.以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将表现的各种特质融合在一起,用自身的探索作出他们的特有的表达...Style...无论在哪一种艺术的领域
  •     : J200-05/1846
  •     “我们讨论绘画时所用的语言跟远东的批评术语有着如此根本的不同,以致一切要把一种语言译为另一种语言的努力由于在类目上有这种根本差别而均遭失败。但是,继续探索那些经受得住任何美学变化和目的变迁考验的人类共同特性——对习得公式(acquired formulas)的需要——反而是更有趣味的事情。”
  •     还以为是范景中老师主编呢,有点小失望。不过还是希望内容能使我收获。
  •     由感官而引发的“可能性之呈现”,基于经验与认知而造成的“可能性之收缩”,以及由此积累的“公式”。观众:投射——检验——再投射。创作者:制作——匹配——再制作。图版做得不太好,不知道原版是不是就是如此,文字有小部分没校对好。
  •     读的真累!
  •     艺术与错觉
  •     强推!本书实际上解释了艺术的形式为什么产生,发展并最终可能往什么方向去。对于专业艺术从业人员来说,为他们的艺术表现形式提供的建议。对业余观赏者来说为我们对艺术的理解提供的基础工具。本书另一贡献是,在一定程度上分析的艺术史的发展,并对艺术批评提供了一个可以使用的界限。
  •     累累累
  •     ……中意对照着看OTL,1月之前必须看完!
  •     还没拿到书,三天了,不知怎么回事
  •     还不错。把对透视法的运用看成一种解释“真实”的“传统”。
  •     老了点
  •     说起来,这本书我看着晕晕乎乎从头晕到尾,大体意思应该还是懂了,如果对那些派别大画家不是一无所知的话会轻松很多,尽管没有全看懂,但只言片语不少片段还是很有意思的~对了,这本书至少这个版本那些插图跟没有其实没多大区别吧,黑白加不清楚,什么都看不到啊看不到。
  •     没读完,不想继续浪费时间了。阅读体验很差,摊子铺得太大又不进行解读,有强行客观的感觉,把一个个说法罗列出来,但又不进行深入的厘清,点到为止又暗藏贡布里希自身的误读与发散性思维。
  •     看了一开头……没看太明白~
  •     实在是看着痛苦
  •     如果要你给一个年轻人列一个书单,供他/她做好步入成年的准备,你会选哪些书? 我会选西奥多·泽尔丁(Theodore Zeldin)的《情感的历史》(Intimate History of Humanity),这本美丽的书尝试把历史的宏大主题与个人心灵的需求联系起来。我还会推荐恩斯特·冈布里奇(Ernst Gombrich)的《艺术与幻觉》(Art and Illusion),这本书探索的是视觉艺术和心理学。人在青春期会经常产生绝望的情绪,所以我建议他/她读一些像帕斯卡和乔兰(Cioran)这样的悲观主义者的作品,以获得慰藉。我特别推荐一本悲伤、辛酸、探索性的小书,名叫《不平静的坟墓》(The Unquiet Grave),作者是西里尔·康诺利(署的是他的笔名Palinurus)。
  •     大师!学习了!完全突破《艺术的故事》中风格史的疆界,讨论的问题无数却都不偏离主题,抽出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我们都可以大谈一番,但把这么多问题联系到一个本质上,只有大师才可以!懂计算机视觉的人表示看起来很是熟悉,深度挖掘艺术史中的视觉心理,图式和错觉的概念解决无数疑惑。有些无聊的片断可跳过。。。
  •     经典 逻辑性太强 不知道有多少收获
  •     有些东西没经历时间领悟不了,也包括这本厚书
  •     只读了3章,以后继续
  •     在图画与对象之间,贡布里希添加了在社会情景下的图式,图画才有可能再现对象。
  •     2006-5-15 21:23:57借书
  •     根本没看懂,应该是很有意思的书,但就算是通俗的语句我也觉得好难好晦涩,做个标记,等以后再来读。
  •     对贡布里希的推崇,是犹如面对历史名人般铭记于心,他将艺术语言跟口语化,更系统化!其著作《艺术的故事》更让人津津乐道。只是可惜,我原来买的《艺术与错觉》批了很多批注。但在自习室被偷!新买的好像是盗版,但也够用!
  •     内容真的没的说。但是翻译你也太任性了吧?sense data 硬是要翻译成感觉资料,vocabulary硬成了语汇,family of forms硬成了形式家庭,尼玛形式联婚??类目的性什么鬼?(居然是fluidity…)possible world硬是要翻译成“可能的、世界”等等等等翻译你英文水平还是有的但为什么要新造那么多专有名词
  •     相比之下99年的版本實在不夠吸引,但很實在
  •     形式大于内容,心理学和艺术串联起来解释比较主观。里面的各种插图最有看头。
  •     翻的好差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