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的艺术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影视艺术 > 看电影的艺术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2
ISBN:9787301164730
作者:[美] 约瑟夫·M. 博格斯,丹尼斯·W. 皮特里
页数:514页

作者简介

《看电影的艺术》分15章,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电影在操作层面、理论层面和普通欣赏层面的知识、技巧和方法,展现了电影作为艺术、技术,和作为产业、作为社会的反射文本的多重角色。全书附有450余幅插图,含50余幅彩插,立体形象地展示“视觉设计”、“视觉特效”、“色彩”等内容;含7个特色“闪回”专题,详细展现电影中剪辑、色彩等专业技术的演进历史;各章结尾处附有自学辅助资料,包括15组自测问题、14组学习影片列表。既适合做大学影片分析课的教材,也可做电影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书籍目录

目录
译者序有关电影的一切 7
前言 9
第一章看电影的艺术 1
一、电影的独特性 2
二、电影分析面临的挑战 4
三、电影分析的价值 5
四、成为善于接受的观众 7
五、看电影的环境 9
六、准备看电影 13
七、深化我们对电影的反应 15
自测问题:分析你对一部电影的反应 16
第二章主题元素 17
一、主题和中心 18
二、确立主题 30
三、评价主题 31
自测问题:分析主题部分 33
学习影片列表 35
第三章虚构和戏剧的要素 37
一、电影分析和文学分析 38
二、好的故事应具备的要素 38
三、标题的重要性 48
四、戏剧结构 50
五、冲突 53
六、人物刻画 55
七、寓言 66
八、象征 67
九、反讽 76
自测问题:分析虚构的、戏剧的要素 80
学习影片列表 82
第四章视觉设计 83
一、彩色对黑白 84
二、银幕格式(宽高比例) 85
三、电影胶片 88
四、美工设计/美术指导 88
五、服装和化装设计 102
六、布光 107
七、预算对影片视觉的影响 111
自测问题:分析视觉设计 112
学习影片列表 113
第五章摄影和特殊视觉效果 114
一、视觉画面的重要性 115
二、有电影感的电影 115
三、电影的视点 116
四、电影构图元素 122
五、特殊电影技巧 139
六、电影魔术:现代电影中的特殊视觉效果 145
七、动画片中的特效……尤其是为成人而设的(特效) 154
自测问题:分析摄影手法和视觉特效 164
学习影片列表 165
第六章剪辑 167
一、选择 169
二、一致性、连贯性和节奏 172
三、转场 178
四、节奏、速度和时间控制 180
五、拉伸和压缩时间 184
六、慢动作 192
七、定格、融格和静止画面 194
八、创造性的镜头并置:蒙太奇 197
自测问题:分析剪辑 200
学习影片列表 200
第七章色彩 202
一、现代影片中的色彩 208
二、彩色与黑白的对比 226
自测问题:分析色彩 232
学习影片列表 233
第八章音效与对白 234
一、声音和现代电影 235
二、对白 236
三、声音的三维特性 237
四、有形和无形的声音 240
五、声音中的视角 242
六、音效和对白的特殊用途 244
七、声音作为一种剧情手段 251
八、声音作为一种转场元素 251
九、旁白(画外音)叙述 252
十、作为音响效果的寂静 256
十一、对白和音效的韵律特征 258
十二、外语片或外国片的“声音” 258
自测问题:分析音效和对白 261
学习影片列表 262
第九章配乐 264
一、音乐与电影的密切联系 265
二、配乐的重要性 265
三、配乐的常见功能 266
四、配乐的特殊功能 268
五、合成配乐 281
六、平衡配乐 283
自测问题:电影配乐分析 285
学习影片列表 286
第十章表演 288
一、表演的重要性 289
二、演员的目标 289
三、化身为剧中人物 291
四、电影表演与舞台表演的区别 293
五、演员的类型 300
六、明星制度 304
七、挑选演员 306
八、演员是创造性的贡献者 321
九、对演员的主观反应 325
自测问题:分析表演 327
学习影片列表 328
第十一章导演风格 329
一、风格的概念 333
二、题材 334
三、摄影 337
四、剪辑 339
五、布景和场景设计 340
六、声音和配乐 341
七、选角和表演 341
八、剧本和叙事结构 343
九、不断演变的风格和适应性 347
十、特别剪辑:导演剪辑版 351
十一、四位导演的比较 353
学习影片列表 362
第十二章影片的总体分析 366
一、基本方法:观看、分析和评价影片 367
二、分析、评价和讨论的其他方法 371
三、再读评论 382
四、评价影评人 383
五、制定个人标准 384
自测问题:分析整部影片 386
学习影片列表 388
第十三章改编影片 389
一、改编影片存在的问题 390
二、散文体小说的改编 393
三、戏剧的改编 409
四、从事实到影片:从现实到神话 417
自测问题:分析改编影片 424
学习影片列表 426
第十四章类型片、重拍片和续集片 427
一、类型片 428
二、重拍片和续集片 448
自测问题:分析类型片、重拍片和续集片 460
学习影片列表 461
第十五章影片与社会 469
一、外国影片 470
二、美国电影塑造或反映社会和文化价值观吗? 473
三、《电影制片法典》,1930—1960年 474
四、过渡时期的审查制度,1948—1968年 479
五、MPAA分级制度 481
六、审查制度与在电视上播放的电影 487
七、在规范和分级制度之外 489
八、改变对性、暴力和粗口的处理方法 491
九、社会问题影片 494
自测问题:分析社会类影片 504
学习影片列表 505
术语表 508

编辑推荐

《看电影的艺术》艺术具有以下特色:◆ 美国热门电影教材,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400余所高校采用,推出全新第7版。◆ 450余幅高品质精美插图,配有丰富的知识性解释;含50余幅彩图。◆ 各章结尾附自学辅助资料,协助读者完成巩固、自测的任务。◆ 可访问本书的网上学习中心,获取更多学习资料。《看电影的艺术》:“看电影”可以是私人化的,带着个人情感、生活经验与电影去沟通;但观众若有一定的电影知识作为储备,就能了解所看影片在时间维度(电影史的)、空间维度(同类型、题材的电影)、技术层面、美学层面的独特性。阅读这本书的最大好处在于读者能较清晰和较全面地获得分析影片必需的电影知识,它以严谨科学的内容、轻松的讲法教会爱看电影的人成为智慧的观众。

内容概要

作者:(美)博格斯.(美)皮特里

章节摘录

插图:据说,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认为,应该像对牲口一样对待演员,而且他拍摄电影时对每个镜头都有完整、详细的计划。其他导演,如伊利亚•卡赞则将演员视为影片制作过程中的合作者。这个态度在卡赞对影片《码头风云》的著名情节“我本可以成为一个上进的人”的讲述中得到了很好的说明:我因为执导了这个场景而受到高度评价,但事实上我并没有执导它。当(摄影师)鲍里斯•考夫曼和我考虑好怎么布景时,已经过了凌晨时分,而白兰度四点就要离开。什么也做不了,唯有让演员各就各位——然后开始拍摄——谁坐在椅子的哪边?有关系吗?从拍摄日程表上看,到这个时刻,白兰度和斯泰格尔已经知道各自的身份和场景的拍摄内容——当时他们比我了解得还清楚——所以我没跟他们说什么。当然,在那个场景和整部影片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白兰度,而我感觉他的表演中不同寻常的地方在于,他的硬汉外形和极其细心而温柔的行为构成的对比。当他的兄弟拔出手枪强迫他做坏事时,又会有哪个演员,会将手放在枪上像抚摸一般温柔地将它推开?还有谁会用充满爱和忧伤、显示极度痛苦的责备语气说出“噢,查理!”?我没有指导这些,马龙给我示范了这个场景应该怎么表演,正如他经常做的一样。我指导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表演水平。现代电影越来越倾向于让演员发挥重要作用,让他们决定所扮演角色的个性特征,并允许他们深度参与整个创作过程。在《暴风雨》中指导苏珊•萨兰登后,导演保罗•马祖斯基高度评价她作为合作者的作用:“在拍摄《暴风雨》时,苏珊使人物比我原先所写的更丰富、更具多面性。她有很多很好的意见,由于她的建议,我对剧本进行了许多修改。苏珊经常跟我说,‘这里有点不对;我确实认为这是老掉牙的做法’。通常她是对的。”萨兰登欣赏和导演之间这种轻松的、相互切磋的关系,喜欢出演那些“你可以表达任何想法”的影片。她说:“我想我没有拍摄过一部自己不参与剧本修改的影片,除了《满城风雨》以外。比利•怀尔德对影片有一套非常古怪的观念,要求做到逐字逐句与剧本保持一致。”达斯汀•霍夫曼因对《毕业生》中人物的形象塑造做了几个重要改进而受到导演迈克•尼科尔斯的肯定。他相信演员和导演之间应该是一种真正的合作关系,而不是传统上想象的那种情形——一个被认为“稳重而客观”的导演简单地“控制”着一个“神经质的、过于强调自我意识”的演员。霍夫曼作了如下解释:我认为一些导演的思想有些闭塞,没有意识到演员能够发挥的作用。你有时会听到导演说:“是的。我让那个演员这么表演:我必须鼓励他。我必须激励他,使他比自己想象中能做到的更好。”也许有很多应归功于演员的场景,是他们鼓励导演进入以前从未进入的领域,而且我认为在很多场景中,影片由于演员的发挥而更加出色。他们会说:“这个演员太强调自我意识了——只关心他自己的角色。”其实不然。演员也能像导演一样考虑“整体”,而且经常这么做。我们当然关心自己的角色,但我们也对整部影片负有责任,我认为我们中的多数人并没有忽视这种责任。霍夫曼与导演西德尼•波拉克关于影片《杜丝先生》的矛盾有详细的记载。在与波拉克争夺《杜丝先生》的最终控制权时,构思了影片剧情并想付诸拍摄的霍夫曼最终和导演达成妥协:波拉克拥有影片的最终剪辑权;但霍夫曼保留对剧本与选角工作的许可权,和进入剪辑室观看影片剪辑的权利,以及在制作最终版前表示异议、提出修改方案的权利。……

图书封面


 看电影的艺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名导演在微博上语出惊人:烂片是靠烂观众赚钱的。他的建议是,当 今电影票不便宜,听听口碑再看不迟。然而,在托儿、水军满天飞的当下,靠别人的评价来看电影其实同样不能避免做冤大头的机会。为了避免荷包受伤,更重要的是心灵受伤,自行修炼出一双火眼金睛才是重要的。这个时候,你有必要拿起《看电影的艺术》来进修一下。书名中的“艺术”太一本正经,不若叫门道好些。这本书开宗明义表明,观众看电影不能一味感性行事,要培养一种善于分析电影的能力。所以,这本书的目标读者对电影从制作到放映的方方面面都想知多一些的读者(电影观众)。作者认为,考虑到电影作为媒介的复杂性,一般的电影观众在初次观看电影时,往往无法完全吸收电影的全部元素。电影中展现的各个细节转瞬即视,让我们无法做出完整的分析。因此可能需要看第二遍或更多遍。第一遍观看,可以用常态观看,首先关注情节元素、整体的情感效果,以及中心思想和主题,而后,在第二遍里,因为我们不会被要什么的悬念所吸引,就能将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电影制作者怎样拍和为什么这样拍的艺术技巧上。经过连续两遍或多遍多次观看一部影片的技巧训练可以使我们逐渐地将观影次数缩减为一次。由此造成的一个很有效的结果或许会是,你再次看电影之前,会有意识地先做一些功课,自己也会挑剔一些,你甚至能够从片方提供的信息来判断它是好片还是烂片了。《看电影的艺术》基本上就是提高你的电影分析能力的入门书。作为美国多所大学的电影教科书,作者在书的开始就提出了写作此书的目的:这本书是了为激励学习电影概论课的学生,使他们的观察力更敏锐,培养他们有意识地看电影的技巧和习惯,并带领他们发现有可能忽略的电影艺术的复杂层面。这个目标说得相当靠谱,没有往高里拔。翻开目录一看就可发现,这本书相当系统地介绍了与电影相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主题、情节与戏剧元素等故事表现方面,视觉设计、摄影与视觉效果、剪辑、色彩等视觉表现方面,音效与对白、配乐等声音方面,表演、导演风格、电影的文学改编、电影类型与重拍片,以及电影与社会关系等方面。对这每一个方面,作者都化繁为简、深入浅出,使读者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要点。此外更贴心的是,全书附了四百多幅剧照,所举的电影大多数是现当代、读者能很方便地找到和赏鉴的电影,以让读者极快地掌握其所讲的电影知识。大卫•波德维尔的《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同样也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入门级的电影教材书,与它相比,《看电影的艺术》可能更简单、更基础,比如,它所选用的电影样本不像《电影艺术》一书东西古今地取材,它选取的就是多数是近年来的电影,尤以美国电影为主。此外,与《电影艺术》隐含了自己的某种体系不同,《看电影的艺术》基本不包含什么理论论述或介绍,也没有什么晦涩难懂的术语。事实上,这本书可以作为为《电影艺术》打基础的最初级入门书,读过此书之后再来读波德维尔这本《电影艺术》一书,收获会更加大。说它是最初级入门书并不是贬低它的内容。相反,像这样一本征对一般不具备多少电影知识的普通观众而言的书,要写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并不容易,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电影院校至今写不出这类书,而要从西方引进一样,写好一本畅销的电影入门书,除了有学,有识,还要有趣,而《学电影的艺术》无疑都做到了,这里且引书中的一段话,来表明作者是如何耐心地、有条理地且有趣地谈电影的。这段文字是谈电影的命名问题,很少电影教科书能和本书作者一样,会将这个问题谈得这样好,这样有趣:“选名字时要经过大量的考虑,因此不应该认为它们都是理所当然的,而应该仔细考察它们表达的含义。某些名字如狄克•崔西(Dick Tracy,电影《至尊神探》中的男主人公),其含义清楚明了。Dick是俚语的“侦探”,Tracy(来自Trace追踪)则是侦探追踪罪犯。其他一些名字可能只有大概而笼统的含义。傻子派尔(Gomer Pyle)听起来有小县城或乡巴佬的意味;克尼留斯•威瑟斯彭(Cornelius Whiterspoon)听起来正相反。名字中的有些发音有令人不快的含义。例如sn发音,会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为大量以sn发音开头的词是令人不快的——举小部分例子,如snide(含沙射影)、 sneer(讥笑)、 sneak(鬼鬼祟祟地走)、 snail(蜗牛)、 sneeze(打喷嚏)、 snatch(抢夺)、 snout(猪等动物的长鼻)、 snort(生气作声,哼哼),等等。因此,诸如斯纳德(Snerd)和斯内弗里(Snavely)之类的名字自然会有一种令人不爽的感觉。有时一个名字同时在含义和发音方面产生影响,如威廉•福克纳的弗雷姆•斯诺普斯(Flem Snopers)。在这种情形下,考虑到名字的含义可能带来的影响,电影演员们通常会更换名字,以符合自身发展的形象。约翰•韦恩的真名是马里恩•莫里森,加利•格兰特的原名则是阿奇博尔德•里奇。”这段话里有电影实例,有西方文化的命名分析,甚至有电影八卦,组合在一起,便妙趣横生,大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像这样有意思的段落在书中可谓比比皆是,读后让你既了解了电影知识,也丰富了自己的见闻。当然我最喜欢的一段,出现在《剪辑》一章里,作者要谈论剪辑师的角色几乎和导演一样重要时,举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曾担任伍迪•艾伦六部电影剪辑师的拉尔夫•罗斯布鲁姆说,艾伦制作电影时会现得很严肃,自始至终贯穿一种严肃的调子。然而,很多这种严肃感场景都被罗斯布鲁姆在剪辑室里剪掉了。比如,《安妮•霍尔》最初被拍成了一部哲学电影(剪辑过程中临时片名为《安贝多娜》。中心角色是艾尔维•辛格),安妮是次要角色,影片的情绪基调介于《我心深处》和《曼哈顿》之间。在剪辑过程中,罗斯布鲁姆删掉了多个完整的段落和情节线,重新把电影聚焦于艾尔维/安妮的关系上,并帮助艾伦重新设计和拍摄一个新的结局,以适应影片的关注重心。最后的结果是电影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原创剧本奖。然而,尽管导演最初设想和拍摄的镜头所表现的整个影片的重点和基调都由剪辑师作了巨大调整,他却甚至没有被提名。看过罗斯布鲁姆剪辑的艾伦的电影的人,读到这段话都会非常震惊,继而认识到剪辑师的角色确实非常重要。《看电影的艺术》的后面的章节讲述了好莱坞的试映体制,说的是好莱坞电影圈中有这样的实践:在一部电影拍完之后,召集观众进行内部试映,根据观众看后的感觉重新对电影作出修正,再作正式放映。在艾伦的电影制作中,剪辑师罗斯布鲁姆担任的角色,其实兼任了电影的第一批观众和修正者的两重身份。顺着这个思路下去,不但剪辑重要,其实音效、对白、表演、摄影、美术设计、音乐……在一部电影的制作中,都有其重要性,尽管最后大出风头的,总是只有演员、导演等寥寥几个人。读《看电影的艺术》,事实上有助于让观影者了解到,对电影制作的每一个方面,都有其重要性。而深入了解这些方面,又反过来使观影者更进一步了解电影的更多门道,不亦乐乎?读完《看电影的艺术》,读者不知不觉间对电影有了真正的认识,相比之下,分辨出电影是好片还是烂片,反而只是一个次要的问题了。有心的读者,读完本书,应该更加真心地爱上电影,享受观看电影的纯粹乐趣,这大概是这本书的作者的最大心愿。http://stevenzh1189.blog.163.com/
  •     不是所有电影都符合我们预设的观念。任何真正对电影感兴趣的人的重要原则是,电影的好坏不取决于它讲述的内容,而在于电影怎样讲述。——保罗·施拉德宏观概览——主题元素及戏剧要素1.主题和中心包括:(1)以情节为中心——冒险或侦探故事,快节奏的动作电影,重结局(2)以情感效果或情绪为中心——悬疑惊悚片,营造统摄性的情绪或情感效果(3)以人物为中心——实现对某个人物的清晰刻画(4)以风格、质感或结构为中心——其独特的外观、感觉、节奏、气氛、调子或结构(5)以思想为中心——道德劝说、人性的真相、社会问题、为人的尊严而抗争(斗争本身已使人物赢得尊重,无论其输赢)、人物关系的复杂性(禁忌之爱等)、成长(年轻人经历的事情使他们更有自我意识也更成熟;成长总是困难的,但有时这种困难几乎压倒一切)、道德或者哲学谜题评价主题:普适吸引力,所谓经典;引起思考2.电影必须兼具戏剧性和人性的特征。毕竟,如果不是删去了乏味之处的生活,戏剧还能是什么呢?——阿尔弗莱德·希区柯克当生活绝对免费供应沉闷、单调或平淡的细节时,我们为何还要花钱去观看呢?(1)好故事——完整的情节、可信的(事物的真实面貌、人性/满足人的信仰、艺术的真实感)、有趣的、简单又复杂、节制或低调的处理感情戏(真诚吗?)(2)标题的重要性(3)戏剧结构——时间顺序或线性、非线性、结尾的特殊处理(4)冲突(5)人物刻画(6)寓言、象征、反讽——宇宙反讽,它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很突然地往外吐出一口气,就像咳嗽一般,从嗓子眼处发出,在心和大脑之间。我们笑了,也许是伤得太深而哭不出来。3.影片分析的几个角度(1)视觉设计——彩色VS黑白、银幕宽高比例、电影胶片(粗/细颗粒)、美工设计(布景、着色、装饰等,参考导演、摄影师、服装师的意见,遵从剧本、场景决定人物反映性格创造气氛作为符号等)、服装和化妆设计、布光(2)摄影和特效——电影的视点(客观观点:摄影机作为旁观者、主观观点:摄影机作为参与者、间接观点以及导演诠释观点)(3)剪辑(4)色彩(5)音效与对白(6)配乐(7)表演(8)导演风格4.影片的总体分析(1)第一遍看,确定主题,即中心思想,这部影片的主旨是什么,目的是什么。结合我们的生活阅历、道德观念和社会环境、世故程度、生活时间和空间,对影片作出个性化的主观评价。(2)第二遍看,理解每个戏剧元素与电影整体之间的关系,分析每个独立要素的长处,对影片作出客观评价(3)影片目前的水准(4)其他评价:技术成果评价;展示演员的影片:个人崇拜
  •     《看电影的艺术》一本译介进来的外文书,主要讲一些关于电影欣赏方面的知识。有一本更为出名的类似的书籍,为美国人大卫·波德维尔所写,如果有兴趣,喜欢这方面书籍的读者可以有兴趣看看。相对于波德维尔的《电影艺术》,《看电影的艺术》更为通俗,所以相对而言,我更希望没有影视审美理论的读者可以先从这本书入手。本书的一大特点是,除了讲电影的粗浅的理论知识,还在每章节后面有相关的电影推荐篇目,并且选取的电影业相对的多为近些年的电影。例如,本人拥有的第7版例举的最近的是2005的电影。第一章主要讲述电影审美眼光存在的必要性;第二章主要讲述电影的主题分类,例如以情节为中心,以情感效果或情绪为中心,以人物为中心,以风格质感或结构为中心,以思想为中心;第三章主要讲述虚构和戏剧的要素;第四章为视觉效果;第五章为摄影和特殊视觉效果;第六章为剪切;第七章为色彩;第八章为音效和对白;第九章为配乐;第十章为表演;十一章为导演风格;十二章为总体分析;后面几章是一些电影的特殊类型分析。发现本书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那天图书馆借书,本来没打算借书的,转来转去一不留神就瞄到这本书。那几日看书看累了,想静下心调养一番。在此之前,我借了一本蔡志忠的漫画《大陆行脚》。蔡志忠的漫画有文化内涵,但是缺少幽默,《大陆行脚》并未减轻我的疲劳,连顺便借来的这本《看电影的艺术》也只是在书桌上放了几日,最后翻都没翻就直接还回去了。我喜欢看电影,但基本上所有电影我都是集中在最近今年看的,泥沙俱下,什么货色的都看。我更喜欢看小说原著,电影总是离不开文学作品的,或者说起码它们是密切相关的。历史上的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我都挨个看了个遍,但是谈到电影,也就看了那么几部。究竟什么样的电影才算是最优秀的,什么样的审美才是大众的审美,把我弄迷糊了。IMDB起码给了一个比较好的参考,但是我也不可能完全地赞同这个排行,这就要求我自己拥有自己的审美眼光,我就需要一本这方面的书,较为系统地了解“看电影的艺术”。图书馆的书从借来宿舍的那一刻,我就决定了要买一本收藏。定价确实有些贵,赶上十一月京东促销,又找了几本,连带就一起买回来了。我的建议是,这本书确实不错,特别要强调的是作者写这本书的角度。电影分析类书籍或者其他批评性质的书籍很难准确把握分析审度的尺度,因为分析和批评首先是对艺术作品的分解的过程,是对美的破坏,会扼杀我们对艺术的喜爱。按照这个看法,那么最好的就是直觉、感性和主观地接受所有的艺术,这样便于我们获得完整、温暖而鲜活的感受,不被理性所困扰。但是非白即黑,两极化的看待艺术好坏是有问题的。问题在于他否认了“中间层面”的可能性——综合两种思维,兼主观与客观,兼理性与感性,兼直觉审美和分析审美的效力。本书的视角就是这种中性层面的视角。但是,显然电影艺术的审美是个人的感情体现,而不是由一个统一的模子复制出来,有一个统一化的范式。在我看来,恰恰相反,评断电影的好坏,应该更多的以个人主观意识为起点,可以考虑一些理性的观点,但是要信赖的还应该是主观情感反应。比如说,看了《让子弹飞》,一遍之后就有一个感觉,这部电影好或者不好,一语论定,我们并不需要借助相关的影视评论。但是在我们论定好或者不好的时候,我们会依靠一些基本的,自己熟知的电影技巧来加以衡量,但是更多时候,我们衡量的标准并不是这些纯理论的知识,而是以前看过的某几部电影。所以,与其看理论,倒不如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上面主观色彩浓厚的看电影的艺术使得对一部电影的评价多种多样。同样一部电影,其好与坏在不同人的眼里就会不相同,甚至每个人评价的主观标准也是很荒唐的。比如,有人会因为主演是尼克尔森或者导演是库布里克而说《闪灵》的垃圾,因为他就喜欢北野武的风格。有人会抨击《大独裁者》一类的卓别林的电影,原因是它们都是黑白片,也不管当时拍摄的条件。有人会批评《记忆碎片》的双线条叙述,因为他的观点是电影给是娱乐的,该放松的,或者他会抱怨导演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情节,所谓双线条不过是故作高深。偏好某种类型,偏好某个导演,偏好某个演员,偏好某种电影风格,偏好某种拍摄手法,偏好某种光线调配。这些主观性的思维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于电影艺术的审美。所以,需要这样一部粗浅的读物来改变看电影的艺术眼光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你跟我一样,喜欢电影的话。又及:第7版也有差距,第一次印刷时,里面的彩页部分用的是油光纸,第二次印刷换做普通彩页纸。个人觉得对于全书的翻阅手感来说,第二次印刷相对好一些,即便可能它的成本会相对低一些,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修于某学期选修课,受益良多,尚未读完。
  •     入门
  •     前部分关于电影要素分析准确,后部分则显得无趣掉书袋
  •     在当当网买了很多书,在不了解的方面基本都是靠大家的评价来判断书是否适合自己,获益良多受益匪浅,所以每次买完书后都尽可能为书做一个中肯详实的评价,为了以后再想买这本书的人做一个介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个人认为喜欢电影的都可以买来一看,即使买来只用于摆放在书架上也值了
  •     我觉得很适合喜欢电影的人阅读!!全面、详细、易于理解~但是挺厚的~~~目前为止我只读了一小半 已经觉得很有收获
  •     内容还没有看~应该还不错吧~~~
  •     业余入门图书
  •     在西西弗看到挺好的,然后回来在当当买的,省了很多钱。很好的一本书~
  •     整体很浅显,前几章不错,粗略的讲了电影几个核心要素。但是后几章就有点没话找话了,而且举例及推荐的影片都太过陈旧,没有强烈的代入感和参考价值。想关注的几章,比如导演风格和类型片都一概而过,很失望。不过整体上还可以,翻译上有点片名跟国内一样有点则不同不知道标准在哪,不过作为第一本电影相关书籍的阅读,肯定是有收货的。
  •     对于门外汉 不枯燥 很容易深入
  •     唯一买过的实体书
  •     有了这本书,看电影才不会太随便,哈哈
  •     技术分析书籍,真正搞导演还是不行,太专业了
  •     很实用,不是那种空玩理论的书。
  •     从书中能找到电影中我们平时不太能发现的艺术
  •     蹩脚的翻译让阅读时间翻了一倍……
  •     看完了以后,再去看电影的时候,会有更深的理解
  •     内容很丰富,而且非常流畅的文字,让喜欢电影的人更懂电影的艺术。非常棒,插图也很多。
  •     《看电影的艺术》分15章,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电影在操作层面、理论层面和普通欣赏层面的知识、技巧和方法,展现了电影作为艺术、技术,和作为产业、作为社会的反射文本的多重角色。
  •     整体还好,有些不是老电影的照片也是黑白的。。。
  •     这本书虽然很贵 但是确实很值得 印刷精美 内容 图片都很丰富
  •     大二的时候在主图借的
  •     还不错,比较适合用来附庸风雅
  •     哥,找你好久好久了,五星工具书!
  •     有志于学习欣赏电影的电影爱好者都应该看一看
  •     挺好的一本书。知识点很全,上课的时候看见老师也在看这本书,然后就买回来仔细看看。确实很实用。向广大影视爱好者推荐。
  •     通俗易懂。
  •     很适合电影爱好者
  •     太喜欢了!内容很精致,电影发烧友很喜欢!装订也很好。
  •     之前在学校图书馆借过这本书,后来过了一段时间又想看,就直接来买了,不错。
  •     我果然不适合教科书
  •     被教材支配的恐惧。
  •     有趣生动
  •     基础入门必读
  •     因为初看起来比《认识电影》基础好理解很多,以为这会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好教材,跳读看了3/4,作者细心,读者觉得啰嗦,想弃读又舍不得,决定当作枕边书,兴起时翻翻会更好。
  •     比起《认识电影》多了表演/类型片等,还是不错的。案例较少
  •     我给交2星是因为,非专业人士想电影入门,这本书稍嫌厚重和枯燥,虽然我把它啃完了……
  •     观众变得专业化,才不会被烂片蒙骗,才能逼得电影人进步。
  •     不错,很喜欢的书,内容不错,很有帮助!
  •     不错的书,从电影观赏者的角度来写的,不是特别专业,普及性的。
  •     正在读
  •     觉得好无聊简直是浪费时间
  •     非常系统的电影概论书,适合入门阅读,所举得例子也更生动易懂,值得再读
  •     拍一部电影不容易,要好好地看一部电影,能看懂也不容易。童鞋们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好好看吧,从这本书中你也能看出些门道来的!!!!
  •     很专业很有深度的书,老师推荐买的,电影迷绝对需要
  •     嗯嗯很好的书。非常喜欢。我是学戏文专业的。因为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但不能借就自己买了本。原样的。挺好的。
  •     配图很多,里面举例的作品很能与时俱进,有些用词的翻译给人挺新的感觉,但是整体而言,你不必把它当成特别专业的教材来看也挺好看
  •     我看的不是很细,所以有所缺失。这是本不错的教材,可惜我没办法完全使用。PS:后面附的影片单子很棒。
  •     读的中文版后半本碍于阅片量不能深入理解 收英文版细细体会【。
  •     看完后真的感觉有些东西只能当做爱好
  •     影迷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 才能更好的指导以及解决日后观影遇到的各种技术性难题! 此书深入浅出,分门别类,通读亦可,随览亦可,门外门内,各取所需!
  •     欣赏电影艺术的入门书
  •     待我好好整理一下笔记~
  •     对促进电影观赏与制作有一定帮组,从观影者与制作者两方面,给予了养分。
  •     熊猫书院精读
  •     有不少镜头语言,更适合专业人士看。
  •     这本书,我非常满意自己买了本好书。这本书结构好,内容好理解,大部分读有同感。谢谢北大出版社,谢谢当当!!
  •     对于看电影有些深入的理解,艺术上的理论认识。
  •     非常好看哦 推荐給需要它的人
  •     电影,是商人跟艺术家之间那摇摆不定的婚姻的孩子。
  •     美国大学电影教材,通俗易懂却又并不肤浅。关于电影主题、摄影构图、慢动作、色彩、声音设计及类型片分析的章节尤其值得反复阅读揣摩。PS:娜奥米又怒刷一次封面(《金刚》)!又想及《认识电影》旧版封面是《钢琴家》中艾德里安·布洛迪的近景照,而他在《金刚》里亦是男主角~
  •     觉得是本好书,很想借助这本书来拓展我的视野。
  •     欣赏电影,分析电影
  •     书籍印刷包装精美,正版看着很舒服。翻了翻有一些专业知识,但是讲解得深入浅出。
  •     很好。有插圖,很細緻。
  •     内容很不错,而且易懂。五星。
  •     看了一半,就还给图书馆了(๑•ั็ω•็ั๑)
  •     对于更好地了解电影艺术,是必读的一本经典书
  •     概论很实在,简明易懂,从大略到细节,描述深刻.如果你真的想认真学会看一部电影,或者你有拍微电影的想法,这书是绝不可少的!
  •     很不错的一本书 值得看看
  •     货到付款快递很快,快递员很好,忘了说谢谢了
  •     影迷入门指南
  •     电影是如何拍摄的,应该如何欣赏,欣赏前如何准备
  •     整本书翻译的挺流畅,可信度还是有的。但是电影片名的翻译差到不能忍,274页把《楚门的世界》翻译成“真人活剧”……诸如此类低级到极点的译名错误在书里层出不穷,北大老他妈犯这种错误,《世界电影史》第一版就是这个德性,隔了几年还是一点进步没有,算是丧心病狂了,把书里三位数的译名错误改过来以后再出一个第二版?责任编辑我操你妈呀
  •     喜欢电影,请不要错过
  •     书中运用了大量的电影实例,让读者学习如何从摄影、角度、选材等方面了解电影的构成,而本书并不局限于具体的技巧,还有对观影者如何观赏电影有各个角度的指导,让读者了解如何从专业的角度更深入的学习解构一部电影!
  •     适合我这样的小白,没有一种艺术形式会在真空中存在。
  •     概论型,作为想要初步了解电影知识的人来说,还是非常系统的了。
  •     书看了一点,内容很是喜欢~
  •     系统的解构电影制作流程及相关概念,可读性非常强。但如果没有达到一定广度和数量的观影量的话,会觉得坐着不胜枚举的例子很啰嗦吧。
  •     好
  •     教科书级别的好书。就是知识一学起来就变得枯燥,硬着头皮几乎全看完了,小有收获。
  •     欧美主流视角的参考都齐了
  •     做了一个思维导图23333333
  •     比较简单,主要是对类型片和商业片的观赏指南,涉及了基本的技术。感觉即使提到的内容一样,但是站在的高度也不一样。看了认识电影之后就完全不用读这本书了。
  •     除了翻译文字拗口,没其他缺点。
  •     只是一部经典的手册,内容很细致,很全面,把电影全方位的评论都交给了读者。是一部国内难得的好书。
  •     这个真是太基础了,事无巨细的陈述每一个电影的艺术细节,非常适合刚入门的影迷,反正我是记了四张密密麻麻A4纸的笔记。
  •     好书。整理了接近两万字的笔记装订成册。
  •     翻出这本书来看了看自己的笔记,都忘了。
  •     很好的书,列举了很多好莱坞电影,图文并茂,解释电影的技巧。
  •     不错的入门级看电影书籍。
  •     门外汉,看热闹。书非常系统翔实,没什么心理压力的看,不懂的查一查or跳过,反而了解一些不知道的知识。看电影毕竟不能high了就行,还是得有点别的什么才行哇。
  •     教科书般啰嗦
  •     很喜欢大片,来看看这些大片中的意思
  •     如果对电影的了解不想局限于银幕,那么本书是个很好的电影理论框架了解。从技术层面解析电影秘密,对门外汉来说很有趣。内附的电影清单也很实用。
  •     没有视频对照会比较难懂
  •     很专业。。。。。。。。
  •     影视专业必读书目
  •     这本书是我的外教老是的选送书,有中文版我很高兴。
  •     美国中心主义,举例大多数是奥斯卡影片,如果翻译能把那些片子改成国产的或者一些热门片子就好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