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文艺美学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
ISBN:9787020044351
作者:周来祥
页数:434 页页

作者简介

本书概括深广、内容丰富、阐述精当、文笔简洁、概念明确、逻辑严密、资料翔实、操作规范;虽然所研究的内容难点不少、相当复杂,学界也存在一些不同观点,相对来说作为一个学科的基础尚比较薄弱,还是一个需要进一步建设和成熟和新的学科;但该项目的完成应该说对文艺美学乃至文艺学、美学的研究都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特别对文艺美学的学科建设会起到一定的奠基作用。具有相当高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
该成果《文艺美学》对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做了前所未有的系统描述与深入阐述。在方法论方面,具有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鲜明特色,使该领域的研究有了坚实基础,因此,是该领域具有奠基性意义的优秀成果。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文艺美学的对象、内容、范围与学科定位
一、文艺美学的产生是美学学科发展的必然
二、文艺美学独特的视角、方法、对象和内容
三、文艺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学科定位)
第二章 文艺美学的方法与文艺美学的理论体系
一、方法与观念
二、逻辑构架与理论体系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马克思让义文艺美学理论体系
四、辩证思维与抽象上

图书封面


 文艺美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一以最粗略的标准来划分,美学研究可以分为成两个方向,一种是“对感官的感受”的“感觉学”,即“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 以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为代表,注重的是共时性研究;一种是研究美的创造、发展、规律的艺术哲学,以黑格尔为代表,注重的是历时性研究。周来祥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文艺美学家,其美学思想被称为“和谐自由论美学”,并在研究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如果说我国文艺美学的开拓者胡经之先生的文艺美学思想侧重于对审美意识、审美情感的研究,近于共时性研究,周来祥先生的文艺美学则倾向于的历时性研究。虽然周来祥先生也讲到艺术的创作、构成与接受,但周来祥先生的美学思想中最具特色的还是古典、近代、现代的三阶段划分以及三阶段与和谐、崇高/丑、荒诞/和谐的对应关系。与黑格尔将世界史视作“绝对精神”的永恒复归相似,在周来祥先生眼中,美也经历了从古代崇尚完满朴素的和谐美向近代崇尚分裂的崇高美乃至荒诞美进化,再向社会主义辩证和谐美复归的三个鲜明的阶段。在周来祥先生看来,美的演进体现着某种历史的必然,将之视为一种历史哲学似乎并不为过,这也是我把握周来祥先生文艺美学思想的切入点。众所周知,文艺美学是中国学科设置中的一个特色,为其他国家的学科体制所无。那么为什么要在文学理论、美学之外另设一个文艺美学?文艺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范围与文艺理论、美学有何不同?这是周来祥先生在这本《文艺美学》中所要首先阐明的问题。“它(文艺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整个美学学科辩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美学主要研究美与审美的一般规律……它以美的本质作为逻辑起点,以美与审美相统一的典型形态的艺术作为逻辑终点。文艺美学则以美学的逻辑终点作为自己的逻辑起点。”1“文艺美学直接承接艺术哲学” 2与文艺心理学、文艺社会学相并列的学科,“但它并不以哲学视角为中介,而是以审美情感为中介、为网节点……吸收了近现代以来文艺社会学的成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对实践论的贡献。”3在这里,周来祥先生所使用的还是一种描述性的语言,而不是明确的学科定义,其实早在八十年代,周来祥先生就对文艺美学的学科定位做出过定义:“文艺美学是一般美学的一个分支”,“是对艺术美(广义上等于艺术,狭义上指美的艺术或优美的艺术)独特的规律进行探讨”,“文艺美学的首要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系统地全面地研究文学艺术的美学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美学规律,探讨和揭示文学艺术产生、发展,以及创造和欣赏的美学原理。”4这段关于文艺美学学科的总体性描述已经提示我们:文艺美学的基本视角与方法是艺术哲学的沉思,但与黑格尔不同,周来祥先生的哲学根基是马克思的实践论。实践论虽然摆脱了黑格尔式的纯粹主观沉思,却蕴含着使文艺美学自身消没在社会学批评中的危险(就如同建国以后三十年的美学研究所遇到的状况一样),因此周来祥先生又在艺术哲学中引入了文艺心理学和美学,使研究对象限定于美。历史哲学曾在近代占据过统治地位,但是现代以来却受到了猛烈的冲击,黑格尔的艺术哲学就是从属于他包罗万象的历史哲学的,现代以来西方美学研究越来越侧重于具体而微的文本分析,对整体性的潜藏着历史哲学的整体美学往往避而不谈。这令周来祥先生十分不满,他认为“从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到法国结构主义这条取消整体思维,从具体形式、文本、结构探索艺术之为艺术的独特本质的路”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而是“难以成功”5的。因为要避免沦为社会学的附庸,所以要强调以情感为中介;因为要坚持整体性思维,所以不满足于西方现当代批评理论,这实在是一个煞费苦心的学科界定,同时也暗示着周来祥先生文艺美学思想的某种过渡性。二周来祥先生之所以敢于高屋建瓴,“从整体上”把握美的本质,还在于他对自己的“辩证思维”的方法论有着极高的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的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6“辩证思维是人类思维最科学、最革命、最普遍有效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架构”7这个“辩证思维方法”就是逻辑的与历史的相统一,周来祥先生引用恩格斯的话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该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进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8确实,“以具体上升到抽象为墙体,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9最终目的是“把逻辑范畴转化为历史范畴,说明逻辑与历史的内在统一性”10使得文艺美学成为一门理论科学,“在逻辑运动的辩证运动中把握艺术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11因此周来祥先生认为“美学应该从美的本质开始……揭示人同自然、人同社会和谐自由的独特的审美关系”开始,从“这一身没关系是美和审美中最简单、最一般、最普遍、最抽象的关系”入手,去把握“美的具体历史形态”,12即前文所提到的古代、近代、现代三个历史阶段所分别对应的美的五种历史形态。但是我们看到周来祥先生是先假设了“美是和谐的自由”这一超历史的本质之后再去历史的各阶段去寻找美的不同形态的,因此尽管周来祥先生认为辩证思维是“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等辩证统一的方法”,13实际上仍是以抽象的演绎综合为主,这与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相去甚远:在自然科学领域,人们是先有对现象的基本共识,才有对抽象规律的不同假说,再通过对假说进行证伪去伪存真,逐步达致真理。因此卡尔•波普依照是否可以证伪的标准,把历史哲学从科学的领域里驱逐了出去。而在美学领域,对于诸如“美的本质”这样的基本问题,学者们还未达成基本的共识,周来祥先生在这里显然是以“规律”来反证自己的基本主张,不免陷入循环论证,其结果我们很快都会看到。不过比起传统的二元对立式的矛盾论,周来祥先生的理论仍有其进步之处,就是指出美经过对立仍要复归于统一,即美在和谐。比起无条件的强调斗争普遍性的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和谐美学无疑在具体的美学批评中具有更大的理论有效性——尽管“美在和谐”的观点在我看来仍是片面的。三从本书的第三章开始,至本书的第九章是全书的重点章节。周来祥先生围绕美的和谐本质以及其各个历史阶段的具体形态展开了具体论证,也构成了周来祥先生文艺美学的历史哲学视角。“美在和谐”的主张完整表述为:“美是和谐,是主体和客体、人和自然、个体和社会、人与自身、感性和理性、实践活动的合目的性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和谐统一。美是和谐的自由……是美的历史范畴发展的必然结果。”14首先周来祥先生以柏拉图—普洛丁—奥古斯都/阿奎那、亚里士多德—狄德罗、康德—席勒—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马克思这历史上的五大美学流派的代表性说法入手,论证“和谐是美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共同理想”,其中对各派的观点概述、得失短长论说十分精当,特别是对于康德的解说令人耳目一新。这大概是因为康德的“审美是无概念的普遍性”的判断直接开启了周来祥先生美是和谐的自由的观点,同时“审美是无目的的目的性”的判断又为历史哲学留下了存身的空间。确实如周来祥先生所言:“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流派,都可以在康德那里找到根源”15对周来祥先生来说,比康德关系更亲近的是马克思。马克思用劳动实践沟通起了主体与客体、物质与精神,而周来祥先生则用审美做到了差不多一样的事:“审美关系正是通过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二重性格,一方面与物质实践相连,一方面与理性认识相连,成为二者相互过渡的中介,成为人的对象性关系中的第三王国。”16审美就是一种实践,因为“人的劳动实践,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美产生的根源和一般的本质,和谐自由则是美的根本特征。美的特征也是美的本质的表现……和谐的统一也就是自由。”17这里的问题是:首先,“和谐统一”是否就可以定义为“自由”?其次,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说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可以泛指一切实践,而实践其实也是异化。那美又如何还可以将人导向和谐的统一?乌托邦气质是马克思主义与生俱来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根基的和谐自由美学也同样无法免俗,只是将劳动实践的政治乌托邦置换为和谐自由的审美乌托邦而已,这是周来祥先生文艺美学思想保守性的根源。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如果审美只是对人的和谐自由的一再确认,怎么能将丰富多彩的审美体验纳入其中呢?审美一旦被解释为对某种规律的体验,那么也就意味着被划为彼岸世界了,如何还能允许个人经验的进入?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并非一千人追新逐异,而是一千个读者都将自己的不能复制的生命体验带入了文艺作品的缘故。试想,如果贝多芬的《命运》就是“反映人与命运搏斗,反映了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主宰世界的愿望”18的作品,那么我们文学艺术史将变得多么的乏味?公平地讲,对这种危险周来祥先生不是没有警惕,因此他将美不仅仅定义为“对象的属性”,但也不接受美在“主体自身”,而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审美关系,或者说美是一种关系属性”19而这种关系又受到“场”的制约,又强调“场”是“客观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属性” 20以确保其理论的唯物论品格。但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不过是社会意识客观性论证的翻版。现实生活中“场”的特殊性之丰富并不亚于主体的特殊性,这就预示着审美乌托邦的瓦解。四要将古今中外漫长的文学艺术史都纳入和谐美学体系,所要解决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如何解释历史中那些明显不符合和谐美学标准的现象。周来祥先生将人类的历史划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部分,古代所对应的是的审美特点就是“朴素辩证的和谐”,“艺术中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现实与理想、情感与理智、典型与意境、时间与空间、内容与形式,以及构成形式的诸要素……巧妙地组合为一个均衡、稳定、有序的统一整体。”21这一点古代东西方皆如此,又与古代人的社会形态、信仰习俗、精神状态相对应。那么如何解释古希腊悲剧这样的艺术作品呢?周来祥先生首先否认古代有真正意义上的悲剧,指出“悲剧的归宿仍是和谐”22,又将古代艺术分为壮美和优美,认为会引起审美痛感的悲剧、崇高等要素都属于统一于和谐下的壮美。结论为:“在这个古典和谐美的世界里,一切都服从美,美是最高原则。”23近代以来,随着“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感性与理性等各种因素都处于严肃对立、尖锐冲突、激烈动荡之中”,审美也开始强调“发展其对立的、斗争的方面”24。因而出现了“崇高”,“崇高”不同于古典时代的“壮美”,是“痛感和快感、不自由和自由、压抑感和解放感的复杂混合。在冲高的审美过程中,人们逐步从痛感转化为快感,由对立的不和谐转向统一的和谐感,由压抑的痛苦转向解放的欢欣。没有痛感、不和谐感、压抑感,就不是崇高的欣赏;而没有和谐的快感和解放的愉悦,也就超出了审美范畴,泛化为理性认识和意志实践的非审美领域。”25崇高仍然受到和谐的制约。关于崇高的论述是和谐美学的理论难点,也是重点。尽管这段论述有着绝对化的倾向,但将崇高视为近代审美的一个特征并与主体的生存困境联系起来无疑十分具有启发性,至于崇高是否就一定要转化为和谐,是否为近代所专有则需要进一步的论证。在近代,与崇高一道获得独立地位的是丑,丑作为比崇高更彻底的和谐的否定物在古典时代一直受到美的压抑,从近代开始才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周来祥先生看来,丑甚至成为了现代主义的本质特征(“现代主义流派……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对立的极端化”26)。而丑再走向极端就是荒诞——极度的对立与彻底的不和谐,就是后现代艺术。这里有一个误读,就是荒诞追求的是深度,而许多后现代艺术,如波普艺术,追求的恰恰是平面化和无深度,用“荒诞”来概括后现代艺术恐怕并不合适。因为崇高、丑和荒诞都是主体分裂对峙的结果,因此从广义上来讲,周来祥先生并不把它们视作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艺术,而是近代的延伸。在周来祥先生心目中,艺术将在现代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更高层次的辩证和谐,因为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可以最终解决“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矛盾”,“把外在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自由关系转化为自身全面发展的和谐自由的内在本质” 27。这样周来祥先生的自由和谐美学最终完成了与历史哲学的合一,成为了一个纵向上涵盖古今中外数千年文学艺术史,横跨文艺美学、文艺心理学与文艺社会学的庞大美学体系。五一个如此庞大、包罗万象的美学体系,其问题也是不言而喻的。关于周来祥先生的和谐美学体系的目的论与决定论倾向,以及与文学艺术实际的不相符之处,学界已多有评论,我在此无须赘述。我想指出的是不管周来祥先生的文艺美学理论有多少漏洞,这种历史哲学视角的价值是无可取代的:一切历史哲学的内在深层驱动力,都是人们渴望将对世界的原始经验经过审美判断的理解纳入一个可以理解的框架内,理解世界从何处来、往何处去,也许只有历史哲学这个纵向横向均无边无际的鸟瞰式图景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这种需求是审美式的,用逻辑来反驳是无效的。反驳无效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文艺理论学科的历史使命:建国以来的两次美学大讨论,一次发生于五十年代,一次发生于八十年代。前一次是为了配合执政党对于知识分子的收编改造工作,后一次则与“解冻”的社会思潮遥相呼应。文艺美学这门学科也是中国所独创,其创立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紧张关系。之所以“美学”之外还要突出“文艺”,只是以“文艺”为突破口而已。因此想将文艺美学与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切割开来恐怕很难做到——整个学科就是建立在上层建筑必然反映经济基础、文学艺术必然反映意识形态的经典反映论公式上的。无论从逻辑还是从事实上看,中国当代的文艺思想都无法宣称自己已是站在历史终结的“最后之人”,拆毁我们文艺思想中一种旧的历史哲学,建构一种新的历史哲学仍是其首要目标。1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3.2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4.3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4~15.4周来祥.文学艺术审美特征和美学规律“绪论”.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5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0.6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21.7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23.8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34.9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35.10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32~33.11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36.12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28.13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25.14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47.15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72.16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01.17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97~98.18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25.19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04.20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06.21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35.22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89.23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90.24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91.25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93.26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243.27周来祥.文艺美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300.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书是不错的,但是跟我想的不太一样。。。
  •     本书指出,文艺美学是中国的、同西方语言学符号学迥然的一条道路。
  •     考试可能用得着
  •     只读了和谐,崇高,丑,荒诞部分,辨证思维指导下的历时性建构宏大而逻辑清晰,带着鄙视的心态开读,最终却不得不对这位爷爷辈的老人肃然起敬。胡经之共时性分析与此书相比各有短长,可参看。另,如果要论逻辑严谨清晰,自然此书为长。论自我原创性体系建构,此书为长。若论充分引进西论,胡本为长。
  •     我不喜欢马克思主义美学那股以真理自居的霸道,但我欣赏周来祥那种天命在我、舍我其谁的气度,看着本书一本正经地做出各种不靠谱的预言是种乐趣。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