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以来苏州评弹与苏州社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 晚清以来苏州评弹与苏州社会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7月1日
ISBN:9787208094086
作者:吴琛瑜
页数:333页页

作者简介

《晚清以来苏州评弹与苏州社会:以书场为中心的研究》主要内容简介: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史研究在我国蓬勃兴起,学者们以整体史的新视野重新审读历史。不再满足于政治史和精英史,而是将目光向下,关注长时段的文化、心态、习俗、信仰、仪式、组织、结构、区域、普通人的生活、地方社会对国家的制衡等等

书籍目录

序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学术史回顾    (一)苏州评弹研究概况    (二)空间研究与近代中国公共空间研究  三  概念界定与资料情况    (一)书场、书场空间    (二)资料情况  四  方法与思路    (一)新社会文化史的借鉴    (二)书场“小社会”与苏州“大社会”第一章  晚清以来苏州社会变迁下的书场发展  一  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苏州书场    (一)明清时期的苏州社会与苏州评弹    (二)从露天书场到茶馆书场    (三)苏州城市近代化与观前的兴起    (四)晚清时期茶馆书场的发展  二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苏州书场    (一)“海上之路”:苏州评弹的新发展    (二)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的苏州书场    (三)民办商业电台的创办与广播书场的诞生    (四)书场功能的演变:从茶馆书场到专业书场  三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苏州书场    (一)一元化体制下的苏州评弹    (二)茶馆书场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二章  晚清以来书场的空间构成与经营运作  一  书场的布局与设施    (一)布局    (二)设施  二  书场的人员构成    (一)场方    (二)艺人    (三)听客  三  书场的经营运作    (一)开办书场    (二)聘请艺人    (三)书场收益  四  书场的竞争第三章  晚清以来苏州书场空间的形塑与人际交往  一  共生与互惠  二  传播与反馈    (一)艺术传播与经验之谈    (二)听客的“扳错头”  三“相知”与“相惜”    (一)“过房爷”与“干儿”    (二)君子之交    (三)“捧”与“不捧”  四  矛盾与冲突    (一)地方乡绅与艺人    (二)帮会与艺人    (三)书场与艺人    (四)艺人之间第四章  晚清以来苏州书场内的日常生活与感官文化  一  书场内听客的感官体验    (一)聆听的享受    (二)赏阅的刺激    (三)品尝的乐趣    (四)沙发的诱惑    (五)感官体验的单一化  二  书场内评弹艺人的演艺生涯    (一)艺术上的“千日之功”    (二)生活中的“身心俱疲”    (三)书台上的“正襟危坐”与书台下的人世变迁  三  书场生活经验的文学再现    (一)文人笔下的“说书人”    (二)小说申的“女弹词家”    (三)“儿时的乐园”与“儿童时代的娱乐”    (四)书场內外的两个“阿二”第五章  晚清以来苏州书场的重组与权力更迭  一  空间的平衡:清代至民国初年光裕社与评弹商业体系的运作  二  平衡的打破:民国时期传统评弹商业体系面临的新挑战    (一)艺人多元化:光裕社、润佘社、普余社的利益竞争    (二)书场独立化:茶馆书场业公会的成立    (三)政府的社会管理  三  “光裕书场”事件:书场空间权力的更迭    (一)引子:龚、潘艺人的光裕书场演出    (二)升级:公安局、文化局的介入    (三)分析:调查小组的调查报告    (四)落幕: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社会“剧变”结语附录  附录1  苏州市区书场分布图(清道光—光绪年间建立)  附录2  清代中叶至20世纪60年代苏州书场一览表  附录3  1930年至1949年苏州广播电台一览表  附录4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苏州市区部分书场场东情况一览表  附录5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苏州市区部分书场股东情况一览表  附录6  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苏州市区部分书场工作人员情况一览表  附录7  民国时期部分报刊中苏州城乡书场及广播书场广告一览表  附录8  1955年苏州书场行政管理支出一览表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晚清以来苏州评弹与苏州社会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罗列数据,生搬国外理论,结合不够。
  •     唐力行作的序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