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上、下)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舞台艺术戏曲 > 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上、下)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9
ISBN:9787503935602
页数:1126页

作者简介

《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2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将第2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编辑成册。2007年5月11-13日,由中国戏曲学院主办、《中国京剧》杂志社协办的“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隆重开幕,京剧表演艺术家、评论家及海内外各大院校、研究机构等戏曲领域的专家学者共110余人参加会议,提交会议论文60余篇,中国戏曲学院院长杜长胜和党委书记张凡分别为大会致开幕词和闭幕词。

书籍目录

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致辞(代序)要不断继承、提高、发展京剧艺术大力保护京剧传统文化抓住机遇,进一步促进京剧学学科建设第一辑  京剧理论研究 漫谈京剧 看戏看什么——京剧欣赏漫谈 论京剧舞台之传统 构建京剧学的重大课题:经典化和现代化 关于京剧“刻画人物”话题的片断联想 戏曲传统艺术生产方式之终结 京剧的美学品格 论京剧的中和美学精神 万千俊美集一身——中国京剧美学精神浅探 阴阳与虚实:京剧艺术的辩证法 独具魅力的技艺合成体——论戏曲脚色 西方现代艺术“写实艺术的写意化”对戏曲的启示 京剧要把握行当的本体特征 京剧扮装是一种特殊的美术造型方式 玩赏性艺术:标志及社会文化意义 湖广音的基础方言第二辑  京剧历史钩沉 京剧崛起与中国文化传统的近代转型——以昆曲的文化角色为背景 徽班在北京的发展及其历史经验 构建京剧学研究的良好文献基础——京剧文献学论纲 《戏考》中的现代意识 稀见乐谱中的早期京剧唱腔——清抄本西皮腔工尺谱研究 论“花部”之勃兴 京剧三题 《醉酒》琐谈 百年话剧对京剧的影响 重视研究京剧对地方剧种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以越剧为个案 略论齐如山戏剧思想之转变 谭富英百年祭 京剧男旦艺术之我见 《戏班花名册》的史料价值 试析清代宣南戏剧文化的形成 京剧行会之沿革概况 现代京剧文学史系年录初稿(1912一1931) 谈牛子厚先生及其喜(富)连成社创办过程 一位值得深入研究的早期京剧艺人——梅巧玲第三辑  京剧创作规律 花旦刍议 京剧发展要走大路——我演梅派戏的点滴认识与体会 台湾新编京剧的女性意识——从女性形象为何需要重塑谈起 开垦京剧学研究的处女地——谈实验戏剧的探索 京剧名角所演新编剧目之研究 杰出的京剧作家范钧宏 京剧“样板戏”研究 深耕苗圃——儿童京剧 关门擎天之栋梁——记京剧表演艺术家关栋天 空间与交流——小剧场京剧《祝福》导演思索 振兴戏曲艺术的成功之路——从京剧《宰相刘罗锅》的创新看戏曲改革之路 舞台创造中的自然与超越——《霸王别姬》从故事到形象新解 从《西厢记》的历次改编看经典剧目的创新第四辑  京剧现状剖析 京剧的来处与去处 京剧议题 台湾地区京剧观众观赏行为之研究 变脸与变性:京剧在国际舞台上的呈现 从京剧唱工训练探讨台湾音乐基础教育 京剧现状断想——是“英雄暮年”?是“子承父业”?是“手足情深”? 京剧困境的观众学分析 京剧演员为什么穷 京剧表演教学亟待加强创意观教育 全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京剧发展策略 戏曲艺术的第二次危机即将到来 试论把京剧艺术学纳入国民教育的轨道 京剧艺术要出文学经典 京剧“唐派”艺术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的思考 大力推动京剧学学科向前发展——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1) 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2)

前言

  2003年12月,中国戏曲学院确定了重点加强京剧学学科建设的目标。次年4月,著名表演艺术家李维康教授和傅谨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同时调入我院,筹备了2005年的首届京剧学学术研讨会。2006年,在中宣部、中国文联的支持下,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在北京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几年来我院获得资助的京剧学科研立项和部分完成的课题有20余项,比如李维康教授的《京剧旦行表演艺术的继承与创新》、傅谨教授的《京剧学通论》和《京剧历史文献全编》(近现代部分)、周龙教授的《京剧表演艺术的创新与实验研究》、朱维英教授的《京剧唱腔音乐配器法》,以及《清代京剧文学史》、《近现代京剧文学史》、《京剧小生表演艺术论》、《齐如山剧学研究》等,我院京剧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章节摘录

  京剧的早期名称是“黄腔”。对北京的“黄腔”有明确记载,已是鸦片战争初期。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北京出版了一本导游性质的书;《都门纪略》。这本书向外省士商介绍北京分为十个门类,戏曲列在第十门“词场”,内容包括当时北京最有名的戏班、戏园,最走红的演员和他们擅演的剧目及装扮的角色。京剧界公认的第一代祖师爷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第一次在这本书中“集体亮相”。当时演京剧的戏班不称京班而称“徽班”,演的戏不称京剧而称“黄腔”,都是有历史原因的。“京剧”或“京戏”这个称呼,是它占据江南演出市场之后,首先由上海观众叫出来的。“京剧”一词见之报端(《申报》),已经是1876年(光绪二年)了。

图书封面


 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上、下)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京剧学研讨会的论文集,很惊讶这么高档次的学术会议提交的还有诸如“漫谈”、“浅议”这样的论文,有的论文还停留在“时代背景+戏剧状况综述”的阶段上,相当汗~~
  •     书还是很好的 里面是论文集 不过感觉里面的内容更像演讲稿之类的东西。。不是很有总结性啊
  •     很专业,非常喜欢。
  •     “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结集。不乏精彩之作,如:《漫谈京剧》(龚和德)。亦有平庸之文被编入集中。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