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忆往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收藏/鉴赏 > 京华忆往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0-1-1
ISBN:9787108033505
作者:王世襄
页数:397页

作者简介

本书共分四大部分,即游艺、饮食、文物、忆往。以作者对旧时京城生活的回忆为主线,真实再现了许多已经消失了的老北京的生活乐趣、老北京人讲究地道的性格特征。书中配有的大量手绘线图、照片图片,将众多业已失传的工艺和旧时的玩意儿再现出来,可谓图文并茂,相辅相成。因此,这本书对于希望了解过去的岁月,了解祖辈的生活的读者,特别是年轻的学生来说,是一本有用又有趣的书。

书籍目录

百灵
紫禁城里叫蝈蝈
秋虫篇
冬虫篇
獾狗篇
大鹰篇
北京鸽哨
鸽话二十则
饭馆对联
春菰秋蕈总关情
《砍脍书》
金云臻《饾饤琐忆》
饽饽铺萨其马
辣菜
山鸡
豆苗
明式家具五美
漫话铜炉
捃古缘
燕园景物略
怀念张光宇教授
许地山饼与常三小馆

编辑推荐

《京华忆往》:中学图书馆文库

内容概要

王世襄,号畅安,祖籍福州,1914年生于北京。1938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学院国文系,1941年获燕京大学文学院硕士。曾任中国营造学社助理研究员、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助理代表、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陈列部主任。1948年赴美国、加拿大参观考察博物馆一年。1953年到民族音乐研究所工作,担任有关音乐史方面的研究。1961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讲授《中国家具风格史》,此后回到文物部门工作。1986年被国家文物局聘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章节摘录

插图:当年我也曾想养一笼净口百灵,无奈下不起这个苦工夫。天不亮,万籁俱寂、百鸟皆喑的时候便提出笼来遛,黎明之前必须回家。白天则将笼子放在专用的空水缸内,盖上盖,使百灵与外界隔绝,每天只有一定的时间让它放声鸣叫。雏鸟初学十三套时,要拜一笼老百灵为师,天天跟它学,两年才能套子基本稳定,三年方可出师,行话叫做“排”。意思和幼童在科班里学戏一样,一招一式,一言一语都是排出来的。所以养净口百灵,生活起居,必须以笼鸟为中心,一切奉陪到底。鸟拜了师,人也得向鸟师傅的主人执弟子礼,三节两寿不可怠慢失仪。鸟事加人事,繁不胜繁,所以我只好望笼兴叹了。中年以后,有机会来到南方的几个大城市,看到北派行家口中所谓的南派养法。高笼中设高台,百灵耸身登上,鼓翅而鸣,继以盘旋飞翔,有如蹁跹起舞。至于歌唱,则适性任情,爱叫什么叫什么,既无脏口之说,更谈不上什么十三套了。我认为去掉那些人为的清规戒律,多给百灵一点自由,也未可厚非。当年我曾抑南崇北,轩轾甲乙,自然是受了北派的影响,未免有门户之见。不意垂老之年,来到长江以南的濒湖地区——湖北咸宁。我被安排住在围湖造田的工棚里,放了两年牛。劳动之余,躺在堤坡上小憩,听到大自然中的百灵,妙音来自天际。

图书封面


 京华忆往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才知道管平湖先生会给蛐蛐儿“粘药”,而且还是粘药高手,蛐蛐儿要粘药之后,叫声才有趣。管老爷子善抚琴也善制琴,自然听乐的本事不同,可这给蛐蛐儿粘药的活儿,他也能做成高手,可见情趣生活处处是学问。这是从《京华忆往》里看来的事儿,王世襄先生的《锦灰堆》、《锦灰二堆》、《锦灰三堆》、《锦灰不成堆》我不曾有机会全部读过,因为价位高了,也不是我喜好的重点,不过有了三联给中学生编的《京华忆往》,全书选自锦灰堆系列,倒也让我终于沾了些锦灰堆的气氛了。话说锦灰堆出名的时候,我还真的没有想过会读它,倒是给某位今年本命年的老兄推荐过,他爱玩这些,什么乳钉香炉,什么磁器紫砂,等等,推荐之后,却未曾问他是否读过了,而我自己认为不会走进锦灰堆的人,倒还真的读了一次锦灰堆里的灰烬。《京华忆往》这名字大概是三联的编辑取的,倒也朴实无华,符合王世襄老先生的风格。介绍里说:“本书共分四大部分,即游艺、饮食、文物、忆往。以作者对旧时京城生活的回忆为主线,真实再现了许多已经消失了的老北京的生活乐趣、老北京人讲究地道的性格特征。书中配有的大量手绘线图、照片图片,将众多业已失传的工艺和旧时的玩意儿再现出来,可谓图文并茂,相辅相成。”这介绍也实在,不过忘记说了,王世襄老先生的文字京味儿十足,看上去平实自然,内底里却藏了无穷趣味。我最爱看他写养鹰和做鸽哨,至于虫子和狗,我是害怕的,基本上就“低空掠过”了。小时候见过二叔养兔子养鹰,南方人养法与王世襄写的不同,那么一只巨大的鸟儿站在二叔的肩上,任是城里或者乡下的孩子都会追去的,二叔的鹰怎么得的就忘记了,只记得站在他肩上,而不像书后附图里那般站在王世襄老爷子的胳膊上的。记得二叔的鹰也吃南瓜子的,跟鹦鹉似的弯嘴儿,剥瓜子挺利索的,别的不记得给他吃什么了,二叔也没养几天就放了,因为爷爷说,鹰是抓老鼠的,老鼠厉害起来喜欢咬猪耳朵的。这些我不懂,只觉得鹰飞翔在天上的时候太潇洒了。记得汪曾祺老爷子有篇评说阿城的佳句说鹰不是“飞”的,而是“移过来移过去”的,可不是,鹰在天上很难煽动一次翅膀,它太爱掠过了。至于鸽哨,我见过的鸽哨比王世襄老爷子展示和描述的差太远了,不过,声音却是很好听的,那时候我家楼上的那家子,父子三人都爱养鸽子,那时候不知道鸽子是世界上带病毒最多的动物之一,只知道每天听见他家的鸽子要么“咕咕”地叫,要么“嘤嘤嗡嗡”的随着鸽哨声渐远渐近。平素那些鸽子都是高来高去的,从不进我家,偶尔一次有一只鸽子不小心下了一个鸽子蛋在小弟的床上,奶奶就给他煮来吃掉了。我便盼着也有一只鸽子在我床上下蛋,至今不曾见到一只来光临。王世襄老爷子自然不仅仅写玩虫鹰狗鸽的,他也是美食家,说到美食家,便又要说汪曾祺老爷子了,他也是美食家,仅就菌菇来说,王世襄老爷子的菌菇可比他的来得精彩,几篇读下来,特别是他细心收集的饭馆对联,越品越有味道,如他送给功德林的对联“不上梧枝栖翠柳,巧烹黍穗作银丝”,前一句还恰好写他自己不做枝头凤凰反而“柳溪闲游”,愈发勾起我想读他的《知味集》了。至于明清家具铜炉等等篇章看着有趣,但觉遥远,或许就是这种的遥远让我没觉得王世襄老先生亲切了。掩卷之后,想想王世襄老先生“玩”成了大家,着实是了不起的人物,但要我读《锦灰堆》系列,我依然是敬谢不敏的,那些北京人说的“玩意儿”实在离我太遥远了,而王世襄老爷子在我心中留下的,便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形象了。我敬老爷子,但我想老爷子不会觉得我跟他能深入交流的,除了美食,大约我们从来不是同道中人呢。好在“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世间万物皆有本心显现,无不充满着慧光灵性,即便是小生命的律动自来也那般安详,“缘起缘灭,法尔如是。”【原文地址】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2996523&Key=524336462&BlogID=150117&PostID=31101921
  •     一框息肩的窗棂——读王世襄《京华忆往》因了曾在北京生活过一段日子,再加上每次往返学校都要在北京延搁几日,所以对北京也不时会生出莫名的仿似“乡愁”的感觉,而此一感觉之寄托与稀释,便端赖记京华之文字了。大抵写北京的文字,追怀的味道多些,而缘于今日北漂的蹉跎与无奈,行之文字或也更让人不胜唏嘘,所以记今日之北京的也就少了些。德云社的徐德亮写过一段追怀旧日京华人的共同心声:没有什么比旧京的风情更让人思念——那是冻在什刹海冰下的童年记忆,是写在西单牌楼上的旧日繁华,是庙会上风车哒哒转动中吹来的风,是大年夜烟花纷然变色时悄落的雪,是天棚下石榴旁边鱼缸影里的四合院,是角楼边夕阳落处鸽哨声中的一派悠闲。对于什刹海、西单牌楼、庙会,我都熟悉,然今日之热闹真的无法媲美当日之繁华,热闹的背后是虚浮的社会与不安定的人心,而繁华的另一层意思却是人人自得、心畅神悦,以及对那个时代的满足。过去的岁月,总是让人莫名的愁枨,好像曾经的清汤白菜,比今日之山珍海味还要香甜。这种假想中的错觉,却是多少个美梦成真后的失落的证明。于是,若想如梦一般穿越回旧日风光,文字——是我们最好的归宿;而对于亲历的人来说,行诸文字,则是最好的陶醉。曾一口气看完了北岛的《城门开》,也曾断断续续的看完了王世襄的《京华忆往》。王先生算得一个深具明清性灵、或者魏晋六朝风度的人。读他的文字,就如读《东坡志林》、《浮生六记》、《小窗幽记》、《西湖梦寻》、《陶庵梦忆》等等,或如读王子猷夜访戴安道,一股闲适,一袭轻灵,总让人浮躁的心安静下来,心尘为之涤荡至尽,如饮了观自在的一滴清露,顿时便得了阿弥陀佛。《京华忆往》是三联书店从王先生的《锦灰堆》、《锦灰二堆》、《锦灰三堆》、《锦灰不成堆》等书里选出来编在一起的。董桥先生说过一句话:“短文章向来比长文章难写,那是因为文章不可言之无物;又要短又要有物,当然格外费神。”(《不皱眉头的哲学家》)真是为文者的经验之谈。王先生这本《忆往》里的文字,有长有短,但都不失为一大世界;虽谓“锦灰”,我们当然知道这是自谦,因为这些真道得金针三昧。生活之于人的感受不一,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究是累多于乐;但若会生活、懂得生活,那生活也便乐多于累了。我常羡慕那些行遍千山万水的人,也羡慕那些多识草木鸟兽虫鱼的人,也许我没有这种情趣,或者不够,所以,眼界所到,总是显得那么狭小。所以,我就更欣赏王先生这样的“看似饾饤”、实是大哲的文字了。王先生对于京华的记忆:紫禁城里的蝈蝈,东四牌楼的蛐蛐,护国寺的青鹰,制作工巧的鸽哨,琳琅满目的小吃……如数家珍,玩物中得大自在。我最喜他《燕园景物略》中《鱼池》一篇,小巧玲珑,气象百般,活脱自然,较之柳河东之《小池潭记》轩轾难分。“纷繁的红尘一扇隔心的门扉,如寄的人生一框息肩的窗棂;风雨浊酒的激扬过后,露桥闻笛的微茫歇尽,那个宁静的思维空间恰是疏烟淡日的孤馆,没有无垠的牵挂,没有徒然的缰锁,没有飘渺的顾盼。蓬莱旧事的扞格,缘物芳草的萦系,那个又陌生又熟悉的细雨院落,竟是涤荡肝物的净地,日夜绕梁的是随缘岁尽的叮咛,叮咛背负满筐世味的过客拎起来跟放下去一样自在。”(董桥《故事》)对于心里翘望的那处庭院,始终是人生的一处寄托,如家般,总盘旋着那股温馨;而这纷繁的红尘隔着我们的心扉,能够息肩的窗棂,恰好还有文字。旧日的京华,如无限美好的夕阳,所以总让人留恋,让人销魂。七彩虹霓下的今日北京,总让人不知所措,感到有种距离,可越是想拉近它,却越觉得离它越远。大城市的没有归属感与小地方的自以为满足,搅得我们的心永不得明净——“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死去;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我在这里寻找,也在这儿失去。”(汪峰《北京,北京》)
  •     看了《京华忆往》,对作者王世襄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位老先生祖籍福州,1914年生于北京一个官宦世家,父亲王继曾是外交官,母亲金章是著名鱼藻画家。母亲任由他去做想做的事,“凡是对身体无害的,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在这样宽松环境下成长,王世襄兴趣广泛,好交友,达观开朗,即便文革时身处逆境也不沮丧,真正是福也享得,苦也吃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情商高。王世襄小学至高中,就读一所美国人为自己的孩子开办的学校。在这样一所学校读书,王世襄英语好自不待言。王世襄在学校里接受西式教育,回家则听家里聘请的国学耆宿讲授文史诗词。父母双方都出身书香门第,高雅的审美情趣对王世襄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的成长经历造就一个融汇中西,兼收并蓄的王世襄。他深谙中国文化独有的典雅、自然的韵味,以西学培养出来的严谨研究方法悉心描述和记录中国各类玩乐。读了他写的文章,我才知道提笼架鸟并非是游手好闲之徒的消遣,其中更包含丰富的知识和人生感悟。他形容对养蛐蛐的痴迷好似“有一根无形的线,一头系在蛐蛐翅膀上,一头拴在我心上,那边叫一声,我这里跳一跳”,形容鸽哨声“时宏时细,忽远忽近,亦低亦昂,倏疾倏徐,悠扬回荡,忧若钧天妙乐,使人心旷神怡”。他痴迷养鸽,以至上小学时一连数周英文作文,篇篇言鸽。教师怒而掷还作业,叱曰:“汝今后如不改换题目,不论写得好坏,一律P(即poor)!”现在大概没有多少北京人能领略这些旧日雅兴其中乐趣,真正去玩的就更少了。如今的北京高楼林立,农村生态遭破坏,没处逮蛐蛐,没地方养鸽子。中国文化在1966年发起的砸烂“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破四旧”运动中遭受浩劫,无数文物毁于一旦。王世襄在《京华忆往》中就多处提到自己和朋友珍藏的器物和书籍被损毁或没收。现在的人们开始认识到“四旧”的价值,兴起收藏热,不过,为发财而收藏者居多,真正懂得文物价值,爱惜文物的少。在人们对收藏一拥而上之时,却不断发生名人故居遭破坏的事情就是例证。王世襄家的四合院在北京市拆迁大潮中被夷为平地。太多物质和非物质的好东西在那场浩劫和人们的无知中一去不回。文物和风俗的丢失固然可惜,但更令人惋惜的是像王世襄这样的学贯中西、国学功底深厚的大家一个接一个地离去。清朝末期至民国诞生了不少与王世襄背景类似的人。他们大多出身富裕,衣食无忧,可以专心治学,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他们中很多人出国留学,阅历丰富,外文造诣了得,但从小受到的中国文化熏陶和扎实的国学教育在他们身上留下深深的中国烙印。他们既不像古人那样迂腐,也不像现在的中国人那样心浮气躁,更没有变成崇洋媚外的假洋鬼子。今天的中国无疑国力强盛,人民生活非昔日可比。但是有几个像王世襄、朱家溍、徐志摩、林徽因、蔡元培、钱学森、钱钟书这样的泰斗级人物呢?如今,望子成龙成凤的父母恨不得在孩子中国话还没说利落,中国字还没识多少的时候就送孩子去学英文,恨不得孩子外国话说得比中国话还溜。在这个“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年代,教育急功近利在所难免。许多文物之所以珍贵,令人百看不厌,是因为其中蕴藏创作者精湛的手工技艺和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如今的中国能把人送上太空,送入深海,却不能复制丢失的文物和文化。人丢了财物,除了懊悔自己不小心,也只能用“财物是身外之物”来安慰自己。想起许多消失的“四旧”,虽然那些并非我个人财物财产,也倍觉心痛。感谢王世襄老先生,用他妙趣横生的文笔最大限度保存旧京风貌和诸般民俗雅兴,让后辈如我至少可以依稀见识那些不复存在的美好事物。(完)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游艺着实不懂,也难学,各项小玩意玩出逆天的情趣,十二套的百灵叫,几乎接近杂技了。但饮食和文物两块,实在是让人不得不服。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着实不是膈应人,而是真正的羡慕
  •     以后就指着他玩了
  •     旧文选集
  •     在作者淡定的语言中,见到浓浓的老北京风情。
    而且让我弄懂了一个自己疑惑了很久的问题:为什么电视上的鸽子在天上转悠,总有一种奇怪的声音划破长空?

    原来有种东西叫。。。鸽哨
  •     王世襄大师的'锦灰堆系列"的选集,肯定好。
  •     发货速度快,书是正品
  •     老北京的味道
  •     大家风范,值得收藏
  •     乐子都去哪了
  •     这本书里的文章均选自先生《锦灰堆》系列。分游艺,饮食,文物,忆旧四部分。游艺部分讲的是玩鸽子,玩鹰,玩蝈蝈,玩蟋蟀,玩獾狗的事,离我太远读起来着实费劲。但《百灵》这一篇写得简单有趣,我看得津津有味。改日分享。饮食篇《饭馆对联》提到我熟悉的悦宾,居然与先生还有这样的渊源。 玩物不丧志,玩什么都往精了去,绝对的大玩家! 最近看书口味有变
  •     看完以后多了一些完全没有用武之地的知识。但仍然兴致勃勃的看完了!
  •     能够玩出一朵花,着实佩服。一辈子,能玩成这样,不容易,经历过荣华富贵也经历过大风大浪,这样的人不会再有了。
  •     132
  •     一直在当当买书和资料。确实非常不错,比书店买便宜很多。
  •     学一下先生的博学,花鸟鱼虫、明式家具……特别长见识。
  •     当之无愧的玩家
  •     传统文化深深的吸引着我
  •     京华忆往,百灵的歌唱、蝈蝈的冬鸣、萨其马的香气、铜炉的妙趣……就让的音容笑貌和他妙趣横生的文章,带我们回望他的世界。
  •     燕园景物略
  •     传统文化、国之精华!
  •     我有孩子,会在ta六七岁时候带ta读这个。文化是活出来的。
  •     : I267.1/1140-2
  •     写的不错,是我想要的书
  •     消逝的偏偏是那些充满鲜活气息的滋味
  •     装帧很不错,蓝色的封面很好看,王世襄写的很有味道,是真正的老北京。。
  •     此书很有老北京的味道 值得一读
  •     嫁不了这样一个有趣的人决定让未来老公娶到这样一个有趣的人或者庵里来个好玩儿的尼姑
  •     这一类 书, 不多见, 有意思。 玩的好。
  •     收藏大家王先生的书 非常生动有趣
  •     书的内容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的,最让我满意的是当当的网页,越来越一目了然,并且几年来的订单一直都在,购物记录非常完整,常常打开看看,也是一种享受。
  •     王世襄先生,玩着玩着就把学问做了。神马荣华富贵、道德文章,俺脚着在他老人家眼里,都抵不过一个玩字,介才是真顽主、真达人、真名士、真风流!
  •     不可多得
  •     和想象不太一样,更喜欢后半本,摘抄一句老太太对老爷子说的话:“我要死就死在秋天,那时候有蛐蛐,你不至于太难过。”又想念首都了,春天过后再没去过。
  •     好看,王世襄真是个纨绔子弟,中国恐怕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人了。玩鸽子、玩鹰、玩葫芦、玩铜炉、玩虫,每样都玩得那么认真,是真喜欢的痴迷,可爱,可爱死了。这样的中国,没有了。
  •     PDF有趣。
  •     考究~
  •     大家笔下的老北京民俗,蛐蛐、鸽子、驯鹰、家具,有纪念价值,但阅读略显枯燥。
  •     很有文化内涵的书。
  •     看大师的书,整个人都会放松下来~
  •     玩家,真是是玩出来的!
  •     这尼玛才叫玩儿!
  •     读王世襄,有两恨。一是我这破记性,看到哪儿忘到哪儿;二恨由此而生,忘性大书还是借的!做笔记不管用,必须买一本回来。“爱既专一,研钻遂深”,玩意儿里的大学问
  •     玩的精了,玩是学问。作者把老北京的蟋蟀、獾狗、鸽哨、架鹰等玩意写的精彩绝伦,令人向往。这些玩意都已不在,偶尔看见有人养鸽子,不见鸽哨,斗蟋蟀、养獾狗等都已不见踪影了。
  •     老北京人在玩上讲究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     早就想看的一本书,内容别致,语言生动、味道十足。
  •     很好的书。封面很好看。就是没有看到里面。
  •     北京人,应该知道的文化,值得读的好书
  •     畅安先生在这本书里就是一副游手好闲的公子哥的形象啊哈哈哈~内容有趣人更有趣!
  •     特别棒的一本书
  •     獾狗和大鹰那两篇最有意思,都可以脑补出画面来。
  •     增加文化涵养,提高思想境界必选的一本书!!!
  •     我对王世襄老人很佩服,玩也是一门学问。
  •     读过饮食七篇,文物三篇,忆往两篇。。。游艺类太隔,弃。
  •     王世襄老先生讲述老北京人的那些乐子,果然是一代玩家啊
  •     福建籍玩家王世襄會玩鷹,鑒賞明清家具,了解雲南野生菌:松茸、雞樅、青頭菌、見手青、牛肝菌、乾巴菌的色形味烹飪法;玩蟈蟈,吃喝玩樂啥都在行,絲毫不輸董橋,去過美加,來過雲南,走過湖南湖北香港台灣大半個中國,堪稱老頑童不為過!
  •     不错值得买和看的书!!!!!!!!
  •     书很好,也没有损坏。
  •     老师对于王世襄非常推崇,真正玩出文化的人。
  •     非常值得一看,内容丰富,有趣
  •     老顽童正写闲嬉 玩乐家怡情养性 末一篇写常三馆朴素拙实 有语 绚烂以极 乃归平淡 如此书 似这身
  •     值得尊敬
  •     很受学习,王老先生的学识很值得佩服
  •     真是好书啊,王老玩是一流,学问也是一等一啊。
  •     王先生的作品,一个字,好!
  •     读书的过程中回到消失的老北京
  •     书的内容很有趣,很长见识。
  •     配图再多点就好了。
  •     人生应如王世襄 玩都能玩出学问来!
  •     阅读过程中回忆童年,不一样的童年,听王老师讲故事!
  •     休闲阅读之良品!
  •     送货很快,服务很好,很满意,继续努力。
  •     玩的境界因人而已
  •     王世襄这个老头太有趣了!从没有见过哪个人像他一样对一个日常爱好都如此钻研着迷成痴。光是养蝈蝈就写了一百多页,可是我一页也没落下,被他的文字吸引着读完。现在哪还有人对这么多种讲究的爱好全都知晓的如同专家一样?没有了。现在的人太浮躁,知道点皮毛就不愿意再深入了,可是看他却是真的喜爱,废寝忘食都是小事。即便在“十年浩劫”期间,能借着爱好暂时忘却些痛苦,或是吃到些美味就开心得不得了,人因知足常乐!
  •     读完这本书感觉现在早已是礼崩乐坏的时代。
  •     通过这本书了解了老北京的一些文化。很生动。
  •     王世襄在北京生活多年,写斗蛐蛐、驯鹰、养鸽子等各种当年人们的喜好,还有其他各种生活方式的回忆,细节详实,语句活泼可爱,是一本好书。如果想看更全面的,锦灰堆好,但是只是读一读的话,这本书就很好了。
  •     高端职业玩家精彩的一生。
  •     读过汪曾祺,读过梁实秋的散文后,再读王先生,未免感到微微疲倦了些。
  •     书的质量很好。大师写的也好。清闲无事时,读一读,可以让尘世烦躁少一点,心平气和多一些。
  •     “大玩家”王世襄的精彩回忆,坦白的说我对于书中提到的那些世家子弟的游戏和玩乐真心没有太多的认同。当然任何一项游戏能玩的这般精致,都值得佩服,因为这其中涉及的知识和技巧的数量都不是一日之功,能够如此专注于一件看似平常的事物,这话坚持和毅力都不是平常人能有。只是玩的这些东西,给我最直接的理想就是腐朽衰败的旧王朝。也许是这么多年教育对我的潜移默化。但我想这些东西未来是不是还会流行下去,我想不会。都是特定时代背景,特定文化环境下的产物吧,也许跟现代人玩奢侈品,玩车,玩数码产品是一回事。也许几十年后也会有人写本书介绍一下21世纪初的年轻人的爱好,然后让后来人所惊叹。
  •     玩物得志!大家风范,语言平实又不失风趣,美食的章节看的我口舌生津!
  •     尤爱獾狗 鹰两部分,人情世故 动物知识 无所不包,老一辈人热爱生活那份精气神,爱琢磨那股子劲儿,令人敬佩神往
  •     讲究!先生是真正的老北京顽主儿,杂家大成!
  •     跟王世襄比玩儿,完败!
  •     老爷子心态好 大玩主 梦笔生花 意趣盎然
  •     很喜欢,尽是旧时玩物,雅俗共赏
  •     玩出了学问,玩出了境界!
  •     今日周有光先生仙去,读完此书。大概再也没有先生们这样的学问家了
  •     第一次看王先生的书,开始看得比较艰难,但是越往后越喜欢,那些已经消失的老北京的生活乐趣,在王先生笔下又复活了。玩物不丧志,玩物也可以成为一代大家!推荐大家在闲暇时,可以读读本书哦。
  •     老北京的生活情趣
  •     内容非常好没说的,是从锦灰堆系列挑选出来的文章。王的文章既有趣味有长知识,老北京那些人真是太会玩儿了,玩儿得那叫一个讲究~~~最重要的是还能把玩乐变成了研究~~~~
  •     给爸爸买的书,里面关于北京的文化写的非常好
  •     王世襄先生每以游手好闲自居,而不改其乐。虽然以我的日常生活之粗糙敷衍,和喜欢找寻生活中物事之趣味的他分明不是一路人,书中的绝大多数内容(比如獾狗啊鸽子啊蛐蛐啊)跟我也几乎不会有什么关系,可我对于那些老北京的平民百姓对待玩物时的那股专注和痴迷的精气神儿还是很欣赏的。
  •     讲吃的非常有趣
  •     评晚了,儿子很喜欢,看了好几遍了。
  •     老北京户外活动。
  •     开篇即跪,相见恨晚。“目送归鸽,手扔五吊。俯仰自叹,膀缝松了。”怒笑一小时。
  •     正宗的京城老玩家,我们下一代的人看了大开眼界。
  •     老爷子的志趣真的是太广杂家中的大家
  •     看了几章,有意思,长见识
  •     最喜欢的老头子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