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意凝云·中国古代赏石鉴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收藏/鉴赏 > 固意凝云·中国古代赏石鉴赏

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9
ISBN:9787535655929
作者:紫瑜
页数:240页

作者简介

《固意凝云•中国古代赏石鉴赏》从介绍古代赏石的分类、古代赏石的发展简史、与赏石有关的诗文绘画作品和著作、与古代赏石有关的古典园林等几个方面,以“丑”石何以为美的论点为锲机,客观、详尽的论述了古代赏石和现代赏石的标准和意义,为读者打开了古代传统赏石的发展演变过程,审美文化等,并从鉴赏收藏的角度为读者道出了古代赏石作伪、辨伪的玄机。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赏石及其分类
一、什么是赏石
二、赏石的分类
(一)赏石分类的目的
(二)赏石的分类办法
1.按产出地区的不同分类
2.按成因的不同分类
3.按用途的不同分类
4.以体量大小的不同分类
5.以欣赏主题的不同分类
6.以时代背景的不同分类
第二章 以“丑”为美的古代赏石
一、什么是古代赏石
二、古代赏石与传统赏石
三、传统赏石与现代赏石
(一)以“丑”为美的传统赏石
(二)内容丰富的现代赏石
四、传统赏石的主要种类
(一)灵璧石
(二)英石
(三)太湖石
(四)昆石
(五)山东文石
(六)黄蜡石
(七)崂山绿石
(八)栖霞石
第三章 古代赏石发展简史
一、概述
二、先秦时期
三、秦汉时期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
五,隋唐时期
(一)皇家园林方兴未艾
(二)小型观赏石出现
(三)相关赏石的诗文、绘画作品出现
(四)赏石相关著述出现
六、宋代
(一)案头供石分离出来
(二)石屏、石画出现
(三)赏石石种趋于丰富
(四)赏石理论成熟,相关专著出现
七、元代
八、明代
(一)概述
(二)明代南京
(三)明代北京
1.皇城建筑
2.皇家御苑
3.北京私家园林
4.江南私家园林
(四)园林建筑相关人物及著述
1.文震亨及《长物志》
2.林有麟及《素园石谱》
3.张应文及《清秘藏》
4.计成及《园治》
5.张南阳
(五)几案赏石艺术
九、清代
(一)概述
(二)宫殿建筑与赏石
(三)皇家御苑与赏石
1.西苑:
2.圆明园
3.中山公园
(四)私家园林与赏石
1.北方私家园林
2.江南私家园林
3.岭南私家园林
4.其他形式的园林
(五)几案供石
(六)赏石相关人物及著述
1.乾隆与赏石
2.郑板桥与《竹石图》
3.曹雪芹与《红搂梦》
4.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5.沈心与《怪石录》
6.陈元龙与《格致镜原》
7.梁九图与《谈石》
8.高兆与《观石录》
9.谷应泰与《博物要览》
1O.宋荦与《怪石赞》
11.周棠与《石谱》
第四章 古代赏石与其他文化艺术
一、概述
二、赏石与园林建筑艺术
三、赏石与文学艺术
四、赏石与书画艺术
五、赏石与陈设艺术
(一)陈设与陈设艺术
(二)陈设艺术与古代赏石
1.园林赏石的陈设
2.室内赏石的陈设
六、赏石与养生
(一)养眼
(二)养身
(三)养性
(四)养心
七、赏石与风水
第五章 赏石的装饰
一、采集
二、清洗
(一)水冼
(二)酸洗
三、修整”美容”
四、配座
(一)配座的目的和意义
1.承重
2.稳固
3.美化
(二)选择材质
1.紫檀
2.红木
5.黄花梨
4.榆木
(三)配座的宜忌
1.宜避繁就简,突出主体
2.宜强调比例,免于失衡
5.宜敷色沉稳,免于张扬
4.宜强调艺术内涵,忌程式化和工艺化.
5.座石结合要稳妥
五、命名与题刻
(一)命名的目的和意义
(二)命名的方式
(三)命名的宜忌
(四)赏石名称的表现形式
六、养护
(一)室外养护
(二)油蜡养护
(三)自然养护
(四)局部养护
第六章 赏石的作伪与辨识
一、赏石作伪的目的
二、赏石常见的作伪方法
(一)改变造型
1.以机械加工的方式改变造型
2.以人工斧凿的形式改变造型
(二)改变体貌特征
1.以酸碱腐蚀改变肌理
2.以勾抹填塞的方法改变肌理
3.以喷砂的方法改变肌理
4.改变颜色
5.加工“包浆”
(三)修改、增删铭款
(四)座托作旧
三、赏石的辨识
(一)从风化程度的差异辨识
(二)从体表造型和肌理特征辨识
1.看造型
2.看孔洞结构
3.看肌理
(三)从座托的特征辨别
1.时代造型特征
2.体表呈相特征
(四)从题刻的内容、特征辨别

编辑推荐

《固意凝云(中国古代赏石鉴赏)》(作者紫瑜)是“中国民间文玩珍赏丛书”之一,书中包括了赏石及其分类;以时代背景的不同分类;以“丑”为美的古代赏石;传统赏石的主要种类;古代赏石发展简史;案头供石分离出来等内容。

章节摘录

在唐代,自然中的山与石也在品赏之中被相互调换,于是“不知我之在丘壑,丘壑之在我也”,爱石之风大盛。大量的、千古传诵的山水诗、赏石理论涌现。经过唐代的积淀,古典赏石的相石标准在宋代里程碑式地出现了,并被逐步完善,宋至清代,相石四法排除其他异论,站定了几乎唯一性的主流地位。“元章相石之法有四焉:曰秀、曰瘦、曰雅(同皱)、曰透。四者虽不尽石之美,亦庶几云。”—宋·《渔阳公石谱》“米南宫所谓秀、瘦、皱、透,大约其体石之变幻奇绝者也。”—明·袁宏道《天目》“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皱、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清·郑板桥四法的解读,可引李渔《闲情偶记·居室部》之说:“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瘦也。”除此之外,赏石之“丑”之“怪”也常为先贤论及,如唐代白居易《双石》之“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清郑板桥之“东坡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石之千态万状皆从此出……东坡胸次,其造化之炉冶乎。燮画此石,丑石也。丑而雄,丑而秀”等等。可见“瘦漏透皱”四字相石之法所言之石亦常为丑石、怪石,均属不美,与时之所好之光洁、圆润的玉之美则恰好是南辕北辙,其美学特征是“审丑”。好在《易经·系辞》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这是一种形而上的抽象,具有更广阔的内涵,其实是一种美。如:“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清·李渔《闲情偶记》“彼元章,但知好之为好,而不知陋劣之中有至好。”—清·郑燮《板桥题画》“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清·刘熙载《艺概》所以,虽“瘦漏透皱”相石四法对于赏石本身来说无一为美,但千百年来人们乐此不疲地将赏石这个尤物视为珍玩,供为美器,同时又名之为美。所谓“审丑”,就是审“丑”之“美”,以极“丑”见极“美”……是一种形而上之美。幸有《罗丹艺术论》中也曾说:“艺术所认为美的,只是有特性的事物。”“而在自然中被认为丑的事物,较之被认为美的事物,呈露着更多的特性。”“既然有性格的力量给我们成就艺术之美,故我们在常见愈是在自然中丑的东西,在艺术上愈美。”不论怎样,赏石文化发展至今早已蔚为壮观,以“色、形、质、纹”为代表的新的相石之法也已引领当代美石相石标准,在新的历史时期,相信我国古老的赏石文化将会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辉。

图书封面


 固意凝云·中国古代赏石鉴赏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赏石的入门读物,包括概念、分类、历史传续及其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等,涉猎全面、内容详实,刚开始接触赏石的时候读,帮助梳理了基本的常识并建立了初步的知识框架。
  •     对比其他赏石的书,我比较喜欢这本。
  •     内容尚可 玩石头的可以看看 在本套系列书中 此本相对较好
  •     印刷精美,值得收藏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