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建筑体验与文学想象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作品集 > 漫游:建筑体验与文学想象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9
ISBN:9787500692751
作者:欧宁「编」
页数:172页

作者简介

二零零九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总策展人欧宁从过去十年内在中国各城市建成的建筑中,挑选出九个最具代表性的设计作为本届展览的参展建筑物,同时邀请九位知名作家到这些建筑物实地考察。他们根据体验和想象,撰写了九篇小说,虚构人与建筑的故事。
九个作家包括韩东、朱文、阮庆岳、 路内、胡淑雯、胡昉、韩丽珠、盛可以和张悦然。他们将分别写鹿野苑(家琨建筑事务所,成都,四川,2002)、派镇码头(张轲+标准营造建筑事务所,西藏,2008)、混凝土缝之宅(张雷建筑事务所,南京,2007)、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王澍,杭州,2008)、父亲宅(马清运+马达思班建筑事务 所,蓝田,西安,2005)、广州歌剧院(Zaha Hadid建筑事务所,广州,2009)、土楼公舍(孟岩,刘晓都和王辉+都市实践建筑事务所,广东南海,2008)、浮塔(Steven Holl建筑事务所,深圳,2009)和连云港大沙湾海滨浴场(祝晓峰+山水秀建筑事务所,连云港连岛,江苏,2007)。
作为一种已存在的文学和电影类型,Architectural Fiction在过去曾掀起热潮。其中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Edward Carey的《望馆楼追想》、Ayn Rand的《源泉》以及Fritz Lang的《大都市》、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Ridley Scott的《银翼杀手》等成为人们熟知的经典作品。作家们根据建筑或城市空间写的故事或者以建筑师为主角的小说,是对发生在真实现场的虚拟记忆的提取,要求观众想象力的参与。“漫游”项目正是对这一文学类型的尝试。
本项目曾在去年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发布一本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中英文精装出版物,本书为面向大众读者市场的中文简装版。

书籍目录

A旅行路线建筑浮塔土楼公舍都市实践广州歌剧院扎哈·哈迪德深圳南海广州小说也许盛可以回家韩丽珠鲸的歌唱……

编辑推荐

  路线A 深圳+南海+广州;  路线B 杭州+南京+连云港;  路线C 蓝田+成都+林芝。

内容概要

作为出版人和平面设计师,欧宁主编设计的《北京新声》(1999)不仅帮助定义了首都北京新出现的摇滚音乐文化现象,还尝试了各种令人眩目的视觉实验;而《周末画报》别册(2000-2006)则刷新了中国媒体出版的观念。他是大声展这个两年一度在深圳、广州、上海和北京巡回的大型设计艺术展览的创办者和组织者。作为策展人,他2006年还应Serpentine Gallery的邀请在伦敦巴特西电站策划了一个中国声音艺术的展览项目《唤醒巴特西》。作为艺术家, 他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并被收藏,他在2002-2003年主持了城市研究和纪录片项目《三元里》,曾在第50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纽约现代美术馆、东京森美术馆等多次展出; 在2005-2006年,他又主持了名为《大栅栏》的项目,集中研究北京天安门广场附近的大栅栏地区,这个项目由德国联邦文化基金会支持赞助,曾在鹿特丹荷兰建筑学院、卡尔斯鲁尔艺术与媒体中心、第10届伊斯坦布尔艺术双年展、地拉那双年展等多次展出。欧宁还是独立音乐团体新群众以及独立电影团体缘影会的创建人。1989-2000年他求学、生活、工作于深圳。2000年迁至广州,2004年创办了别馆(Alternative Archive) 。2006年离开广州迁至北京,2008年起担任邵忠基金会总监。2009年,他出任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总策展人, 第53届威尼斯双年展Benesse大奖评委以及日本横滨国际影像节终审评委。目前他担任总策展人的2010大声展正在北京和上海巡展,他亦将于2011年创办一份文学双月刊《天南》(Chutzpah Magazine)。

章节摘录

  格桑养了一只藏香猪。藏香猪是高原独有的猪种,尖蹄、细尾巴,生得十分乖巧。一般都是放养,满山遍野地乱跑,喝的是山泉水,吃的是松茸虫草,所以肉质极为鲜美。来藏地的游客都对它垂涎三尺,藏香猪的价格因此一路飙升。一只大的藏香猪最多可以卖到三四千块钱,连猪苗都可以卖上四百块钱,养殖藏香猪迅速成为当地人第二大方便的经济收入。第一大方便的是乱砍滥伐,卖木材,已被政府明令禁止。格桑原想养只獒,因为码头这么大就他一人,养只獒可以做伴。但是养獒不能挣钱。所以格桑觉得养猪是最好了,既可以做伴,又可以挣钱。他工资有限,没有多余的钱,所以只能买一只来养。他希望把这一只养大,然后卖掉,挣它一笔再说。  他养的第一只藏香猪很快就被别人的猪群带走了。他很后悔没有做记号,亏了钱但长了记性。第二只刚买回来,格桑就从码头库房里找出半罐宣传红把它浑身上下刷成了红色。他想这下好了,全西藏这么红的猪也就一头,就算跑到内地去我也能把它找回来。但是谁又能想到呢,没过十天他的猪就被人一枪打死在了附近山坡上。开枪的是一位门巴族猎人,他活了大半辈子也没见过这样的猪,以为是别的什么动物。好在他讲道理,同意赔偿。猎人家里总共养了六头藏香猪,最小的一只也比格桑原来那只肥多了。格桑正在心中窃喜,谁知猎人抄起一根木棍,二话不说把最小那只猪的前腿给打折了,然后把折了一条腿的猪赔给了格桑。格桑也不好说什么,只好抱着那只嗷嗷惨叫的藏香猪回家。那几天格桑都没有睡好,夜里那只猪凄厉的叫声在江上盘旋,让人毛骨悚然。在格桑的精心照料下,那只猪终于痊愈,甚至那条前腿都不怎么瘸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猪的左臀上留有原来主人的记号,是烙铁烫的,怎么都去不掉。怎么能证明这只猪是我的而不是别人家的呢?格桑为此一夜没有合眼。第二天一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格桑趁猪正在槽边吃青稞的时候,飞快地用剪刀一举铰掉了猪的尾巴。藏香猪的尾巴太细了,铰起来是那样的容易。只听一声惨叫,没有尾巴的猪一路滴着血在码头上下没命地乱蹿。格桑手里拿着剪刀,盯着那条刚被铰下的猪尾巴在地上一个劲地蹦,觉得非常新奇。格桑想这下好了,没有尾巴的猪就是我格桑的。他正想到这里,那只没尾巴的猪顺着那条斜坡一路狂奔上了露台,腾空而起,越过了护栏,最后“嘭”的一声摔死在一块石板上,肝脑涂地。当格桑赶过去时,它的眼眶还在汨汩地往外冒血,而眼睛一直瞪着,眼神是那样的温柔。没错,没有尾巴的猪是格桑的,只是属于他的时间太短了。

图书封面


 漫游:建筑体验与文学想象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http://news.cnr.cn/gnxw/201102/t20110210_507661348.html中广网上海2月10日消息(记者陈平)据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来自德国莱比锡的消息:在刚刚结束的2011年德国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中,由中国选送的《漫游:建筑体验与文学想象》(中英双语版)一书,荣获2011年“世界最美的书”称号。 参加2011年“世界最美的书”评选的共有32个国家和地区,参评图书596种,其中14种书获得了“世界最美的书”称号。中国获奖图书《漫游:建筑体验与文学想象》(中英双语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欧宁主编,小马哥和橙子设计。该书在荣获2010年度“中国最美的书”称号时,评委对它的评语是:封面设计采用中国古代线装形式,简洁明快,同时富有时尚感;柔软性的纸质,色彩自然,富有层次;版式新颖,建筑照片与草图交相辉映,意趣横生,创意彰显。“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工作每年在德国莱比锡举办,中国自2004年起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牵头组织参加此项活动。“中国最美的书”评选是参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的重要环节,面向全国征集参赛作品,每年11月份举办,评委由中外业界专家或学者担任。2010年共评选出《漫游:建筑体验与文学想象》(中英双语版)、《世界地下交通》等20种“中国最美的书”,全部参加了2011年莱比锡“世界最美的书”评选。
  •     看到标题的各位,也许是怀着好奇之心的,也许是怀着愤慨之情的,请加点小耐心,看完下文。====================================昨天在书店见到这本书,我是很欣喜的,书籍装帧很简洁大方,标题很有吸引力——建筑体验与文学想象。尽管对于建筑与文学之间没有什么概念,但我很乐意很愿意去了解。而且书架上标明的:中国最美的书。这的确也增加我对此书的兴趣。于是,32.80RMB从此离我而去,换来了这玩意儿。回到家,撕开包装纸,翻开书。几分钟之后我想撕书了。可是想到可怜的32.80RMB,我悲催地迟疑了。最初我认为这本书应该是“知名作家”游览参观了这些现代建筑,然后写出自己的一系列体验的感想和想象(究竟如何想象我当时就很好奇),从而达到介绍建筑的目的。事实很残酷地告诉我,我太天真了。如果用我的话概述这本书,那就是:几张建筑的图片和简单到不行的简介(我想就是度娘就可以告诉你的事,谷姐都不用出马了)+几个“知名作家”的短篇小说也许有人疑惑这两者是怎样共存于《建筑体验与文学想象》这本“神书”里面。我可以告诉大家。每篇小说里面都会有人提及对应的建筑,以及有些场景发生在这建筑里面。在肤浅的我看来,小说仅仅是为了迎合“建筑体验”四字,生搬硬套上建筑。或者,我换个说法吧。有位老师曾经说过,要看这个建筑设计是否通过生硬的抄袭拼凑而来,就看它去掉了抄袭拼凑的部分,整个设计是否有影响,是否还进行下去。因为好的设计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考量,每一次的改变都是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它是连贯了,不轻易被否决掉任何一部分。因为任何一部分的改动,必然牵连其他部分,并引起连锁反应。而对于这本书的小说,除去了里面关于建筑的部分,我看不出对小说的内容有什么大影响。仅仅这一点,小说便有愧于书名了。我很肤浅,匆匆看来第一篇小说和翻了翻后面的内容,就放下了。或许说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作为一个小市民,我不能说我热爱文学,但还是喜欢它的,尤其是游记、小说一类。作为一个小小的建筑学徒,我爱建筑,爱她的空间变化,她的形式、她的表皮……她的一切。我从来以为建筑与文学的交集,仅限游记。这次我开了眼界,原来还有文学想象(小说)这一关联。但我同时也很难过。我从来也没想到我会因为一本书而升起“这里面的文学是在侮辱建筑”这一想法。说实话,我很惊讶,更是难过。这篇评论,其实就是我在宣泄情感+悼念我失去的32.80RMB吧。这几位作家,或许你们很优秀,只是我肤浅而已。欧宁先生,我是个小读者,只是我同样肤浅而已。这本书也许很有内涵,只是我肤浅而已。所以请不要骂我。不喜欢的话,我相信右上角有个红X,您懂的。谢谢各位耐心的看官(鞠躬)。
  •     这是一篇读书笔记式的思考,与书本身关系不大。在南非地区人们相信人死后灵魂并不消失,只是换一种存在的形式,身边的人死后仍会在熟悉的地方陪伴着我们,我们只是看不到,但在另一个维度,有他们在为我祈祷。祖鲁语的本意为天堂,传统的人生观与宇宙观也将来生做为信仰。灵魂并不远离。答案就在我们眼前。Traditional African religion in this part of the world offers an analogy, by way of the hereafter. In the Zulu language the word "zulu" means heaven, "kwaZulu" means "in heaven". Traditional faith has always depicted an ffterlife that is immediately present. The dead surround us, quite literally. In this African cosmology, there is no far-off location for an afterlife lived among supernatural beings with wings and halos. Instead the dead are merely thansformed - along with their experience of the world.According to legend, when a person dies, their spirit remains in the places they knew during life. The experence of death, however, inverts all the senses of the dead. What once tasted sweet becomes intolerably bitter, and formerly acrid smells are transformed into fragrant scents. The existence of all our deceased relatives and friends continues around us, in a spirit world of "otherwhere" that lies beyond the sight for those that remain alive.Our beloved departed see the lives of the living more clearly from the "otherwhere" that lies across the flimsy partition of death. More importantly, they plead and negotiate on behalf of the living, with whatever forces or powers that exist in those dimensions.Otherwhere is not an abstract place removed from the everyday here-and-now, but is already present in many of the ways we see and experience the world that surrounds us. The trick is recognizing the elements of this otherwhere, and bring them forward, in order to better shape our responses to the challenges that lie ahead. The answers are hidden in plain sight.——Steve Kotze这段时间讨论的主题是otherwhere。对建筑来说otherwhere究竟是什么。是一种另类的体验,领域,思考的方式,解决问题的途径,还是另有其他。Other Thinking。Other Regions。Other Practice。Other Disciplines。Other Communities。于是突然联想起这本书。建筑体验与文学想象,是要在建筑与文学建架一道桥梁吗。文学对于建筑是否属于otherwhere的一种理解,我带着疑问读下去。王澍的象山校区是我喜欢的案例,名叫路内的作家写得不知所云、一塌糊涂。张悦然是我欣赏的作家,祝晓峰的海滨浴场似乎也只是形式上的搬套。而真正令我惊喜的是韩冬和朱文的两篇文章。一个是天府之城的钟灵毓秀,一个是吐蕃之都的苍浪滔滔。鹿野苑与派镇码头,分别在两位作家的笔下找到各自的归属。让我来做一个设想。建筑师针对方案进行建构时,他心中或多或少会有一种抽象的愿景。如刘家琨,他心中泛起的或许是竹林中的鹿鸣呦呦,或许是本土化的佛影幢幢。而当韩东写到与妻儿对寝时的夜凉如水、化身孩童的千年佛像,他们二者的作品在这里找到了一种契合。建筑除了提供事件发生的场所,还增强了文学作品所渲染的情境与蕴含的价值。当鹿野苑中的石头佛像感到浑身奇痒,它开始舒展筋骨,贴附的金箔一块块剥落,最终化身悟童。这时的鹿野苑已由具象转为部分抽象,抽身而入另一个纬度,时间和空间开始错乱扭曲。这恰如操着祖鲁语的南非居民,一座座公墓在城市中心区被供奉与祭拜。墙外,是街边市场的锣鼓喧天;墙内,是不辨面貌的鬼影幢幢。这或许是对otherwhere的一种解读。

精彩短评 (总计76条)

  •     觉着挺有创意的装帧精美就有点儿没有装,不论建筑还是文学都不够到点儿
  •     内容无语到只能随手翻两页……
  •     coffee送的,外表优异,内容一般。
  •     我知道这本书是中国最美的书的获奖书籍,特买来收藏,可是发觉获奖书的照片上显示好像有个书籍的外套。但来书却无。。。。
  •     喜欢建筑唯美的意境以及潜在的文化内涵的,不妨买一本细细体味吧
  •     偶遇这本书的时候非常激动,两个我非常喜欢的领域终于有交集,architectural fiction真心吸引我,但也就是这样看完后尤为失望。两者间干巴巴地植入,既体现不出建筑的灵魂,又使小说因为命题而变得很像那些开始学习编故事的人一般,生硬。偶尔几篇有点感觉的却着实不知所云,哎。
  •     欧宁适合搞介类主题。
  •     建筑好,小说差
  •     书的设计真的蛮特别 但是 但是 建筑的介绍也太简单了吧……
  •     整体还好~不是想的那么好~
  •     被包装吸引。
  •     书很有设计感~~~~~内容也很好
  •     还是去年的这个时候去猫空,看到这本书买下的,由不同建筑编出的小说,其实和建筑本身又有什么关系呢?
  •     个人觉得还好吧。未细看。
  •     是城市规划中,建筑设计和艺术结合的一本好书。
  •     有点二
  •     从书的侧面可以看到它是线装本!!(是不是糙了点)
    文字和内容很艺术,换句话说风格很特别
    有点颓废,是彩印,但是蓝加黑
    主要是通过一篇小说和一个建筑的图片相配
  •     文字排版让人无法往下读……
  •     建筑部分很赞,小说是作家体验完写的,其实也没什么关系。
  •     好文字+新设计,耐看的书。
  •     完全被欺骗,从没有一本书让我有如此严重的后悔购买的感觉,只看了第一篇的小说,就感觉这书的完全没有读下去的必要。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不错饿
  •     。。。。。书不错啦
  •     我没有文学想象...
  •     夏同学送的书,虽然属于垃圾类的书,但是整体装帧骚得可以,符合送礼人的性格。鉴定完毕。
  •     因装帧而买
  •     神了~~~
  •     除了装订和封面内页等设计有点儿可取,一无是处,我觉得很垃圾,有点儿歪曲了建筑师的理念与想法
  •     装帧救了这本内容太过抽象的别册
  •     朱文、路内写得好
  •     文章内容东拉西扯如是收纳箱,零碎,有味的较少
  •     是冲着报纸上登的,世界上最美的书买的。
    但本身书的内容我不感兴趣。
    书的设计本身不错。
    内容······对建筑感兴趣的可以看看吧
    但个人认为不是很好看。
  •     没什么感觉
  •     很有新意
  •     建筑的小说,有点意思也有点诡异
  •     书跟想象的内容不太一样,还有写文学性的东西在里面,并不都是建筑专业的东西
  •     還是對小說不感冒啊
  •     直接看些有营养的部分。
  •     骗钱的书 我也能写呵呵呵
  •     做为一个建筑从业者,及文艺爱好者,
    此书内容空洞,以小说为主,基本与建筑无关,
    小说只读了一篇,差强人意的,
    至于书本的设计,中等而已,绝非上品,
    ╮(╯▽╰)╭弄得什么噱头啊。。。。
  •     纸质很好,而且很有复古气息,文字也很美,不过建筑不太懂。
  •     我就是不适合读这种小说T^T
  •     找了很久的书 不错 很好
  •     不遗余力拉低评分
  •     很好的书,物超所值
  •     第一篇最差。南京那篇最神秘。
  •     总体上觉得每个建筑描述的故事都不错,只是有一个半的故事没有看懂,是因为我看的太快了还是我不适应作者的叙述呢?对于意识流形式我一直无法入侵
  •     提高建筑艺术和文学艺术欣赏水平
  •     书的装帧是没什么问题的,我就说说内容吧。学校逼着要买的,买回来读完,我无奈了。这书。。很无奈啊,完全就是莫名其妙的故事,来烘托这些建筑。各人认为完全没有买的意义。。
  •     装帧设计很漂亮,个别建筑还是很吸引我的,几个短篇写的也有些味道。
  •     设计的很好,内容没细看~
  •     内容不错,插页太多.
  •     一群艺术小资做成的一本书。号称“最美的书”。线状的,但是很现代,页面不留白,适合躺着看。对里面介绍的建筑完全不懂,不过以后如有机会遇上,会多加留意。很喜欢对每个建筑师和作家的插图介绍,形象地突出了个人特点。9个短篇是根据建筑的体验和想象形成的,大部分比较牵强。喜欢香港作家盛可以的文字。朱文讲的藏香猪故事,倒是有点意思,他比较会讲故事。
  •     实验写作~给创意点赞~内容倒是一般~
  •     形式大于内容,单绝不是垃圾。而且,能让几位“知名”作家露出弱点,更让这本书像错版邮票一样值得保留。应该说,做试验总是冒风险的,墨守成规的作家和出版人自然也不用应对争议,但那样的文学或者建筑是多么的无趣。
  •     形式大于内容了吧~
  •     很喜欢设计
  •     设计还不错
  •     内容一般,装帧不错,版式不错
  •     做作的故事们,做作的评论家们
  •     今天在怀念以前还读点书的年代读过的一些东西,想起来有这本。没有全部读完,有些文章实在读不下去,朱文的当然还可以,印象最深的是路内的那篇 在屋顶上牧云。
  •     小说都不怎么精彩 但是广州歌剧院那个ZH觉得好牛
  •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馆快速翻看的这本书,生动、有趣味,有助于理清我的困惑。
  •     完全和建筑无关,那几篇作文比花季雨季还要难看。星星都是给了书得精装。
  •     挺有设计感的,不过里面的颜色和排版不喜欢,里面几个建筑和文字还不错,回杭州我要去看美院象山校区。
  •     有深度,有内涵!
    不错的书,文学方面的比重大一下,
  •     欧宁真的假大空
  •     呵呵。张悦然,你怎么不再狠一点,把欧宁的名字也写进去。评奖的人眼睛瞎了呢。
  •     宣传上说是建筑与文学的融合 其实不然
  •     设计好,内容不够丰富。
  •     同学说是一本蛮好玩的书,很有意思的一本书
  •     对立面所谓的小说家对建筑的理解感到失望
  •     形式大过内容 可读性不强
  •     建筑与文学的幻想之旅
  •     同一个人,住在不同的建筑里,一定会发生不同的故事,又至少有着不同的幻想。建筑是多么的神秘。
  •     挺无聊的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