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 > 薄暮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7
ISBN:9787535440877
作者:林培源
页数:241页

作者简介

这是一个关于生命如何泅渡长河的故事。
故事中的母亲,以爱之名义,讲诉灵魂的馈礼。
而侧耳聆听的少年,也化成一艘纸船,溯游岁月的长河,直抵遥远的彼岸。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溪桥镇第二章  女人蛇第三章  北山秋第四章  疯女人第五章  嫁衣泪第六章  乘一艘船泅渡暗海第七章  投入分裂的怀抱第八章  你是我的青苔第九章  百合为谁开第十章  故去的灵魂第十一章  冬天那么伤第十二章  和你相逢无声息第十三章  回溯的路有多长第十四章  谁让众生颠倒第十五章  原谅时光记住爱

编辑推荐

  大地之上,人间之下,编织人生的冷暖跌宕,少年情怀,质朴笔墨,描绘尘世的荡气回肠;“THE NEXT·文学之新”全国十二强长篇小说第一弹,人气选手林培源长篇处女作《薄暮》,跨越青春大学的藩篱,直抵严肃文学的内核。

内容概要

林培源
左撇子 热爱文字 以念为生
射手座男生,生于广东澄海。现就读于深圳大学。
林培源2004年开始文字生涯。
凭借《打马而过的旧时光》以及《我的石头祖父》获得2007年、2008年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
作品见《摩客》《星期九》《新读写》《青年文学》《韵意》(深圳大学校办)等杂志。07年完成个人首部长篇小说《暖歌》,现已更名为《薄暮》,由长江文艺出版社于2009年7月出版。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溪桥镇  1  一切和母亲有关。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时,我就这样静静地看着她。我提着一盏煤油灯站在天井里。墙上爬满了潮湿的青苔,天井之上是辽阔的夜空,淡淡的月光透下来,把她的脸照得影影绰绰。  母亲的眼睛使我着迷。在静默中,我像一尾游鱼一样漫溯而上。时光倾覆下来,将我紧紧裹住。我听到母亲低声说话,她说:“溪桥镇是个尘土飞扬的地方。”  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我以为那里是美丽的世外桃源,有小桥流水和缤纷的落叶。可是,当我踏上这片土地时,看见的却是一片颓唐的景象。  因为溪桥镇跟它的名字恰好相反——既没有溪也没有桥.  2  溪桥镇是个尘土飞扬的地方。  那是南方灼热的夏天。阳光碎落一地,像一张巨大的网,罩住了溪桥镇的憔悴容颜。  溪桥镇没有溪也没有桥。我的母亲秀米,就生活在溪桥镇上。  年幼时秀米经带做梦,她梦见自己坐着一艘大船在海上漂流。大船摇摆不定,头顶的夜空璀璨诱人,她看到斗大的星星闪烁着迷离的光芒。她抱着膝盖坐在船上,身后放着一碟薄壳米。她没有胃口吃,冰冷的海水摇曳着粼粼波光,扑朔迷离。  不远处的灯塔若隐若现。海风吹在她脸上,带着咸咸的味道。她渐渐感到疲乏,这时,云层突然朝着她聚涌过来,不一会儿狂风大作,大雨汹涌地倾倒,整个海像一锅煮沸了的水一样翻滚。硕大的气泡一个个向天上飘浮,随即又“砰”的一声爆炸开来……她看到昏黑的大海上浮现出一个男人面目狰狞的脸,那张脸大得出奇,脸上长满了胡须,男人硕大无朋的手朝她伸了过来……  秀米被这样的梦惊醒,醒来后就再也睡不着了,她盯着阁楼顶的瓦片陷入了茫然和惶恐之中,寥落的狗吠声把夏夜衬托得静谧,蟋蟀藏在杂草丛里,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  年少时代就像这样一个长长的梦,秀米身处其中,被时间推着朝前走。  许多年后,秀米走在溪桥镇的大路上。她挎着一个竹篮,阳光照在她年轻的脸上。  秀米挽着竹篮,里面放着热好的白米饭和一碟花生米,还有装在瓷罐里的酸菜汤。  她要到对面的北山给弟弟秀楠送饭,秀楠已经在那里做了几个月的采矿工。  从溪桥镇到北山要经过一片稻田。秀米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田坎上。杂草上还残留着水珠,泥泞不堪,不一会儿裤腿便湿了。  北山是一座巨大的钨矿。大小不一的矿洞好像补丁一样紧贴着山体。矿洞口堆满了岩石的碎片。朝里面走去,可以看到从山上砍下来的粗壮舶松树,它们被劈成手掌厚的平板一块一块钉紧在地道壁上。矿工说这样是为了防止坍塌和漏水。  每次去北山,秀米都会提心吊胆。  “北山的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秀米对秀旗说。  “要不我陪你去吧。”  “不用了,有弟弟在呢……”说完秀米就挎着竹篮出门了。  大姐秀旗已经嫁人,但她时常回娘家。对弟弟从事的这份工作,她感到很自豪。她对街坊邻居说: “你们知道吗,我的弟弟在采矿呢,不久就要发财了。”言语之中掩盖不住对发财的幻想和狂热追求,秀旗把富贵发财梦寄托在了弟弟身上。这一点让邻居们嗤之以鼻,她们在背后嗤笑,说她男人真窝囊。  邻居们的流言蜚语,秀旗或多或少听到了一些。表面上不动声色,背地里却恨得牙痒痒。她揶揄自己的男人道: “你就知道喝酒,怎么不去挖矿?”  男人满口酒气,两眼一转,看着她说:“挖矿……呵,挖矿的事谁干?那犯法,犯法你懂吗?迟早要出事的。”男人说完就朝水磨镇的棋社走去了。看也不看她一眼,他打出的酒嗝像一串音符荡漾在幽暗的巷子里。  男人出门以后,秀旗锁上了门,将钥匙放进兜里,藏了一肚子气回娘家去。  秀米在田坎上看到大姐,她沿着尘土飞扬的大路急急地走着。“一定又和姐夫闹翻了。”秀米这样想着,阳光很好,照得她禁不住闭上眼睛。她把手放在额头遮住阳光,看了姐姐一眼。  3  从稻田向北山方向望去,可以看到山顶缭绕的云雾,像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  行至一棵大树下,秀米停下来,她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汗珠。秀米掏出手绢擦了擦,一手叉着腰,另一只手拿着手绢,当扇子扇起来。  她把手绢放到裤兜里。提起篮子,才踏出步子,就听到草丛里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秀米疑心是蛇,故意很大声地跺了跺脚,试图把蛇吓跑。草丛很快恢复安静。秀米低下头,把头探过去看。草长得茂密,她什么也看不到。  但她的脸色很快就沉了下来。  她看到了胖子得喜。得喜不知什么时候从草丛里蹿出来。秀米在这条路上走过好几遍,从来没有遇到他。可是这一次,他挡住了秀米的路。  秀米站在田坎中间的小路上,不知如何是好。  秀米抬起头,目光正巧碰上了他。他的影子将秀米半个人都给罩住了,得喜那么高大,秀米在他面前就像一只瘦弱的兔子。得喜眯着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秀米,秀米心里害怕,下意识往后退了几步。  “哎呀,不要怕嘛!”得喜理着平头,整颗脑袋在日光下光溜溜的。秀米很怕他做出什么事情来,心里害怕,但还是装作镇定。  “让开!”  “我就不让开。”说完,得喜伸出手,拍了拍秀米的头。秀米打了一个寒战。她拍掉得喜的手,朝他啐了一口:“谁让你碰我!”  得喜抹了抹脸上的唾沫,吸了吸鼻子,把手放到裤子上擦了擦,又一脸谄笑地说:“我碰你怎么啦?”  “恶心。”秀米瞪了他一眼,转身往回走。  得喜抓住了秀米的手肘,竹篮里的汤因此晃了一下。洒出来的汤泼在秀米脸上,她用手擦了擦脸,眉头皱了起来。狭窄的田间小路上,一高一矮的两个身影很是显眼。秀米手心一直在冒汗,心里盘算着怎么摆脱这个不速之客。她的脸憋得通红。  突然,她趁着得喜不注意,将整个瓷罐取了出来,对着他狠狠地泼了过去。  汤还冒着热气,淋在得喜脸上,疼得他嗷嗷大叫起来。得喜用手捂着脸,秀米使出浑身的气力,一把推开他。得喜站不稳,一个趔趄,往旁边的淤泥里倒了下去。秀米不敢回头,护住手里的篮子,一直朝前跑了起来。她发疯了一样朝前奔跑。  身后是得喜气急败坏的声音:“你别跑!”  秀米朝着矿区的方向跑过去,她一直跑一直跑。身旁的水稻田,远处的青山,在她眼里颠簸不定。  秀楠从矿井里出来,他摘下安全帽,远远就看见秀米跑来了。  秀米停下来,大口地喘着气。  秀楠的脸被煤灰扑得黑黑的。他问秀米:“姐,你没事吧?怎么跑着来呢?”秀米气喘吁吁地说:“待会儿跟你说,快吃饭。”秀楠把头凑过来,他发现竹篮里只有白饭,没有汤。  “姐,汤呢?”秀楠问,“怎么没有汤?”  秀米被他问得哑口无言,停顿了一会儿说:“我泼了。”  “泼了?!”秀楠皱了皱眉头,“好端端泼它干吗?”  “都怪北山那个胖子,”秀米看着地上的一堆杂草说,“都怪他。”  秀楠凑到秀米耳边说:“胖子又怎么了?”  “嘘——小声点。”秀米皱着眉,神色慌张地看了看周围。  “又是他!”秀楠朝地上吐了口痰骂道,“浑蛋,他到底想怎样!”  秀楠恨得牙痒痒,拳头攥得紧紧的,“下次见到一定狠狠揍他一顿。” 秀米笑了起来:“你打不过他的!”  “你怎么知道我打不过?!”  “不过他现在掉在泥里爬不起来呢!”秀米于是一五一十地将她如何遇到得喜,又如何摆脱他甚至将他推到田里的经过跟弟弟说了。秀楠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秀米放一把花生米在他的碗里,说:“饭冷了,快吃吧。”  “嗯。”秀楠低头,扒了一口饭。  夕阳西下,光线从龙眼树茂密的枝桠里有气无力地透出来。秀米回到家,抬头看着远处。一想到得喜,秀米吓得浑身起鸡皮。“恶心!”秀米恶狠狠骂道。  “谁恶心了?”秀旗从厨房里出来,“告诉大姐谁恶心了?”  “没有啦!”秀米说,“路上有只猫发情了,真恶心。”  秀旗一听,捂着嘴哧哧笑了起来:“哟,哪天你也会发情的啦。”  “说什么说什么,你才发情呢!”秀米面露羞涩,拿起竹篮假装要砸向姐姐。  “好了好了,不开玩笑了,叫大家出来吃饭吧。”  陈祖川一家七口,吃饭的时候筷子杂乱地在饭桌上游走。孩子们都在长身体,家里条件却拮据得很,一日三餐只能喝粥。那张剥落了油漆的八仙桌上,摆着酸菜汤、菜脯、烤红薯。鱼和肉,要等到逢年过节才有。每次过节,孩子们都十分兴奋。  在我们乡下,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孩子盼过年,大人怕没钱。”那是饿不死也吃不饱的年代。秀米记得小的时候,嘴很馋,早上喝下的稀粥很快消化,常饿得头昏眼花。看见好吃的都快流口水了,更不用谈一日三餐如何狼吞虎咽了。  晨光熹微的时候,能听见大路上传来的“薄壳米——”的吆喝声。“薄壳米”是潮汕地区的特产,学名叫“海瓜子”。生长在海滩泥沙里的薄壳米滋养了秀米。薄壳米是海瓜子脱去外壳煮熟制成的。秀米经常拉着伙伴到水磨镇,去作坊里看师傅们制作薄壳米,复杂的工序让秀米眼花缭乱,她幼年最大的梦想是能到作坊里帮工,这样就可以吃到新鲜的薄壳米了。一想起这个伟大的念头,她就会忍不住吞口水。特别是淋上酱油来吃,真是天底下最好的美味了。  秀米排行老二。大姐秀旗,弟弟秀楠,下面还有两个妹妹,秀锦和秀绣。五个孩子就像并排在一起的手指头,它们缀在陈祖川的手掌上。陈祖川说:“五个手指握起来就成拳头啦。”但大多数情况下,他讨厌这五个孩子,说他们是吸血鬼,身上的血决被吸干了。  生大女儿的时候,妻子沈桂芳挺着大肚子到卫生院。卫生院位于溪桥镇南端,沿着溪桥镇外的国道一直走,可以看到卫生院楼顶那个大大的红十字,这栋白灰两色的建筑据说是清末的传教士所建,距今也有百年的历史了。

图书封面


 薄暮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1条)

  •     今天一朋友给我打电话我说看书我什么都记不住他问我 最近你都看什么了我说 看薄暮 对薄暮 我只记住了一句话 原谅时光 记住爱 本来觉得 一个故事 可以这么的复杂真是太虐了 但是结尾最后一句话 却把整个故事收了起来我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喜欢这种背景的文章我也没有想过我可以看完 原来我根本看不下去的书看的时候 我为秀米的一生感到惋惜当真正合上书 仔细的想想 我却有一种说不出的如释重负的感觉我感觉我被净化了一种很清新的感觉 不知道为什么原谅时光 记住爱这个境界我还是终究还是到不了
  •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在从上海回来的火车上,而恰恰,读《薄暮》时却也身处这同一辆火车的反方向路途中。是的,时光不断兜转,会带来无限的可能与巧合。我用整整三个晚上阅读它,并且期待跋涉这个关于生命泅渡长河的故事。我愿意相信在不断碰撞自我的同时,可以从《薄暮》里嗅出源于心底的生命哲思。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制造着不同的角色去演绎自己期待的生命。正如《薄暮》这个故事里,所有优越的低贱的刻薄的冷漠的世俗的或是不谙现实的人们,他们形形色色,用不同的姿态仰望生活。尖锐或是柔和都是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追求更好的生活。培源只用寥寥几个温暖的名词作为地理界限去隔开这些生命轨迹本不同的人们:木棉,溪桥……我看着它们平静而满足。而事实上文章的伊始就已经对我们娓娓道来——“溪桥镇是个尘土飞扬的地方”。这样的暗示让我不禁揣测起培源的用意。许是为了拉出一个巨大的反差,许是为了下面这个尘土飞扬的故事埋下一个厚重的隐喻。也许更多人会站在秀米这个角色去纵观整个历程,我却更愿意以念生的视角去观望这些因为生活而颠沛流离的人们。虽然以我平乏的生活阅历是无法站在整个故事的上空去俯视它,但之于我看来,这是一个由好多看似毫不相关却有着共同生活理想的人们构架起的一个完整体系,于是他们之间存在着太多不显山不露水却紧密联系着的纽带。我用念生的目光去追寻母亲从一个镇抵达另一个镇。原来发现母亲也是从一个单纯善意的女孩成长成一个世俗隐忍的女人。而事实上,这样的转变无时无刻不贯穿着故事的始终,巧莲、陈姨、许姆甚至是祖母都在以一种压抑自我的方式完成蜕变。这种微妙的联系让故事更富有弹性与张力,故事里的人们也因为对过去时光的不断回望而逐渐从大喜大悲中磨平了棱角,选择光滑的姿态去抵达另一个彼岸。而此时,生命的意义也在时间的抚摩下张显了全部的答案。就如同月光再亮,终究冰凉。我似乎已经习惯了在小说中寻求轰轰烈烈的结局。可培源却没有用冗长的过程去设置一个华美的结局,反而他用更多的笔触去延伸这个故事本身或者说为这个故事铺陈。这个过程漫长却能让观者自得其乐。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仍旧会觉得很多时候我无法作出迅速地判断将当下的情节与之前的作出精准的联结。但能编织出如此一整个庞大繁复的人物体系已经足够让我敬佩培源这入木三分的勾勒。我突然想起曾经阅读苏童作品时类似的感触。培源直抵人心的文字渲染出我心底对回忆的强烈的归属感。小说也在不断的时空切换中任意游弋,蒙太奇在培源的笔下自然切换淡入淡出,显得那么游刃有余。阅读《薄暮》,让我看到了林培源那么特别而惊艳的能力——用温婉柔和的笔调去制造出针锋相对的矛盾冲突。最后那些无声的呐喊汹涌出了我无限的对这个故事的依恋。很多小说用故事本身打动读者,还有小说用大起大落的情节取悦读者。而我想,培源的《薄暮》是用情感在动容读者。这是最难让读者感受到的,而培源做到了。《薄暮》所有时段里出现的激情、争端、猜忌甚至欲望都在最终回归平静。他告诉我们总有一种情感叫人泪流满面。月光再亮却终究冰凉。但仅仅从小说的角度而言我无法跟随培源的脚步平复我的心情,还没来得及收拾思绪去见证我一直渴望的结局,故事就已经戛然而止。于是需要我在合上书页后继续释怀,对角色们的感动,芥蒂或是悲哀。所以我只能说我对《薄暮》那么强烈的好感更多的来源于文章本身散发出的诱人的气息以及让我感怀的所有情感元素。我知道之前这本书应该叫作《暖歌》。可是相比暖歌我更欢喜看到它叫《薄暮》。是的。我无比喜欢培源所说的:薄暮过后,漫漫长夜终会被破晓的晨光所终结。我莫名地想起MARS,那个带领人们冲破黑暗的战神。“月光再亮终究冰凉”是我曾经看到过的一句话,我想放这儿再合适不过。或许再多的文字也诉说不尽我对《薄暮》的热爱,它带给我的意义早已在结尾的地方释放出了所有的能量——原谅时光 记住爱。是了。原谅时光,记住爱。何天平 于 2009-8-2深夜
  •     这是林培源《薄暮》中最后一章的题目,也是最后一句话。作者毕竟还年轻,这部小说,相比于他今后写作生涯中的无数部作品来讲,那么,这部作品可以说,还并不算成熟。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不成熟,也就成就了一部主客观视点交叠的作品。小说中的“我”算是一个客观视点,而其他的主角,作者都各自站在他们的立场,形成了关于人物的主观视点。到了小说的最后一两章,“我”这个客观视点融入到了所有主角的生活中去,成为了他们的一部分。主客观视点的转换与交叠容易使读者的思维与作者保持一致,但也容易造成读者的被动性。我想这部小说的在某些程度上,造成了读者的被动性。林培源本身给我的印象在于,他的小说不以故事取胜。他的故事并没有一个完整、巨大的联系性,而都是一些比较零散的记忆。他的小说就像是一串珠链,即使记忆零散,他也有办法将这些珠子一个个串在一起,保持整齐有序。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方式更适合于短篇小说,并非完全适合长篇。当然,林培源将他一贯的方式带入到了作品《薄暮》中,虽然他的熟练仍然能够将所有的记忆穿在一起,但显然不如短篇小说更得心应手。在阅读的过程中,小说中的某些手法让我片段地想起萧红、黄碧云。萧红后期的小说散文化很明显,林培源的《薄暮》也给了我一些散文化的感觉,但这似乎并不是作者的一个趋向。并且,我们也可以明显地看到,到了小说的后部份,散文化的感觉逐渐加强。我试做一个大胆的猜想。《薄暮》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之前关于陈秀米、林宝年,甚至包括更远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这些故事,由于作者是听了第三者的叙述,并未实际经历过,那么,他有一个足够的想象空间去描绘这些故事,因而,我们在小说的前部分,甚至大部分上,都很少感觉“散文化”。到了小说的后部(林念生)出生以后,这些,或许是作者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因而,主观性的视角本身造成了一感性情绪,更容易形成记忆片段式的结构书写,所以,散文化的表现增强。毕竟作者承担起的,是一个庞大的家庭故事,作者可能还没有做好一个能够承担起家族故事的准备,即是说,他已经有了能力将故事完整、甚至完美地将故事叙述出来,但是,他并未成熟到能够将故事的背后同样解剖了给人们看。因此,我们看到的,是一组巨大的、可以说是人物写生式的故事,但是,我们并未看到一个特别凝聚着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就好像我们如同浏览一样的看了许多人物写生画,但是,最终没有找到重点所在。陈秀米看似是一个核心人物,但是,她始终没有完成凝聚整个家族故事的任务。尽管如此,作者的尝试仍然是值得欣慰的。他始终坚持的,是一种纯粹的写作态度。无论作品成功与否,他做的尝试都值得称赞。“家族”这个题材对于许多人来说未免过于宏大,但是,林培源仍然承担起了这个故事。虽然他还没有经历过更多的沧桑,还未能使故事显得更为深厚,但是,他的表现值得期待。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当时还托同学拿到了亲笔签名啊
  •     细节和心理描写值得学习
  •     称不上严肃文学
  •     TN1超看好的培源哥哥 话说当年还寄了好多选票
  •     挺惊讶的 不过还是一般
  •     能看到曹文轩的影子……
  •     林培源
  •     虽然是最世的但绝对是不同于小四那一帮 行文严肃最世作者中最爱
  •     还差点功力吧 虽然已经挺棒了
  •     浓浓的潮汕地区的气味 独特的地区文化根植于每个人物灵魂中 杂志社前社长无论如何也要支持一下
  •     还记得 也是在图书馆 朋友急着走 就随手拿了一本 扫了一眼 薄暮 名字不错 封面也行 翻后面一页 无意看见出品人是郭敬明 当时就想把书放那 不过 我还是克服了心理障碍。这本书的意境是我喜欢的风格 苍茫悲凉优美不做作 有时感性与做作只是一线之隔 也可能只是自己一念之间
  •     书很无趣但颇有味道,那年的自己很美好。
  •     原谅时光,记住爱。典型广东农村小镇生活,深深的共鸣,作者母亲嫁人后的生活其实就是大部分农村妇女的缩影,想起母亲也会抱怨她早年是有多坎坷,公婆对她多不好,周边的风言风语是如何如何。可是当一切都过去了,也就放下了,
  •     因为新概念认识林培源,买来了他的书,却没有读下去。
  •     泅渡生命的长河,祭奠无法释怀和补偿的一切
  •     高中的时候 最世的单行本几乎都看过。但是 一般吧。
  •     记得看余华的活着,里面有些情节会让我记很久。看完这本,能记住的,不久会忘记。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经典"
  •     这本不错
  •     架构起的很丰富,但高潮有些没高起来,铺垫也略微长了些,前后过渡的倒是挺自然,读起来没有他的短篇精彩,但还是喜欢这种不咸不淡的描绘和文笔。
  •     感觉跟浮士德有点像
  •     祖辈故事,文笔很好,刻画很生动真实
  •     这是一本读了就停不下来的书 原谅时间,记住爱
  •     原谅时光记住爱
  •     找了一个小时就是在找这本。。点了n个链接,终于在其中一个下面看到“喜欢xxx的人也喜欢。。。。”认出了封面(累
  •     最小说系列的作者里写乡村文学的实在太少
  •     第一次看就被林培源吸引了,比之后的《锦葵》《南方旅店》《欢喜城》都好。
  •     我也同样在北回归线,文字还是不够打动我。
  •     略显不成熟,有些支离破碎,讲的是生活中的暗涌坎坷塑造成的母亲秀米的一生。支线太多,所以整体就显得单薄,但是人物间还是能相扣的,但是感情很细腻。放下书,会让人对小镇生活产生好奇,爷爷奶奶一辈的生活轨迹可能就是这样的,也庆幸自己没有太多的家里长家里短的八卦,人言可畏,人心隔肚皮是看完书后最真切的感受。原谅时光,记住爱,是最后的点睛之笔,最后的最后也只有这一句记住了。
  •     不记得故事。
  •     恩怨爱恨随时间终归尘土,原谅与记住。
  •     ……几年了,还是没看完。
  •     高中时看的,不错
  •     原谅时光 记住爱。是我们唯一能做到的事。
  •     对于没去过农村的人来说 描写得很有真实感
  •     中国乡村才有的母亲,土地里伸出的手,只为了托着你,这一生,所有苦难,在没有别的理由了。
  •     成长就是逐渐填平沟壑的过程
  •     溪桥镇的故事,充满温情的文字。
  •     家族历史,有那么点虎头蛇尾
  •     可能对一些年轻作家的成长有兴趣,所以林的书也是一路看过来的。他一直在做很多尝试,这本或许是他最初的样子。但作为一个没有天才式的创作才能的普通人,还是特别矫情的一个故事,远没有他之后的短篇精彩。
  •     两星半吧。收束不够,情绪转变生硬,性格刻画欠缺。世界跨越较大未能完全驾驭。不过我觉得起步终究不容易。
  •     晚上两个多小时在图书馆读完,单从心灵震撼的角度看跟名家还是有差距的。
  •     不是我的菜 不过很深刻
  •     支持一下老乡。
  •     记忆遥远了~ 很多细节感同身受
  •     很鄉土很潮汕很有上世紀60年代年代感的一本書,但不是我喜歡的書的類型。
  •     我不懂什么事严肃文学 但是这身材颀长的沁着慢慢田园迷人香气的少年 就这么用他的干净而温情的笔调娓娓叙来这一段时光 令我欢喜 令我思绪飘然 犹记得那句话:打马而过的旧时光,拖着我年少斑驳的心跨过死亡的地平线....我们能做的便是——原谅时光 记住爱
  •     完完全全忘记内容,只知道自己读过。。。
  •     高中读的了
  •     感觉林培源的东西永远都是平铺直叙,看书就真的只是看书。
  •     现在这样写作的年轻人不多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