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女神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侦探/悬疑/推理 > 复仇女神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8
ISBN:9787544707978
作者:[美国] 乔纳森·利特尔
页数:788页

作者简介

马克西米连·奥尔,出身中产阶级家庭的青年知识分子,倾心于哲学思辨,文学与音乐,期待有机会成为作家或老师。在自己理想的引导下,他选择加入纳粹党,1941年作为党卫军军官,首先随同节节胜利的德国军队来到乌克兰,在党卫军的各个先遣队里工作,参与所谓解决犹太人问题的特别行动,经历了基辅大屠杀、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又参与了奥斯维辛和达豪集中营的各项管理工作,执行对犹太人的虐待和屠杀。在柏林被苏军攻战时,奥尔杀死最好的朋友托马斯,用托马斯的证件逃出了包围圈。战后,他躲过被俘和受审,成为生产销售花边的商人,过着安逸的生活。
《复仇女神》首次从“刽子手”的内心世界出发,通过一个集体罪行参与者的记忆和讲述,探索人在杀戮之下的精神崩解。所谓的“恶”究竟是什么?国家机器是如何利用“体制”来杀人?而从最初的理想主义者变为魔鬼,人又经历了怎样内心的折磨?本书从黑暗出发,一步步走向人性中更深的黑暗。

书籍目录

译者的话托卡塔舞曲阿勒曼德舞曲I和II库兰特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小步舞曲(回旋曲)小曲快步舞曲附录 词汇库 军衔对照表译后记

编辑推荐

  知识分子与刽子手有多远?为了理想,杀戮是否就成为正当?一本拒绝评奖的文学处子书,它创造历史,一举囊括法国龚古尔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两项最高殊荣,并入围费米娜奖等六大文学奖!  一本拒绝出版电影版权的书,它引发事件,入选美国《时代周刊》二零零九年度十大小说,英国《泰晤士报》十年来来百部好书,法国《费加罗》杂志二十一世纪初最佳九书!  一本拒绝将自己与《日瓦戈医生》相提并论的书,它撼动世界,将将改变这个时代的读者与学者!著名学者余中先倾力翻译并长文导读。

内容概要

乔纳森·利特尔,一九六七年生于美国纽约,三岁到法国,后曾在波兰接受教育,继而回法国获学士学位,再回到美国上学。一九九四年至二零零一年为国际人道主义组织“反饥饿行动”工作,在领导该组织在车臣的使团时曾遭伏击负伤。祖父母是从波兰移民美国的犹太人。他现居西班牙巴塞罗那,为英、法双语作家。
  他的第一部以法语写成的小说《复仇女神》获得法国二零零六年度龚古尔奖和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作者成为第二个同时获得此两项大奖的非法国人。此小说在法国获普遍好评,上市前六周便售出二十八万册。二零零七年,乔纳森·利特尔因此破例获得法国国籍,成为美、法双重国籍公民。
  利特尔此前唯一出版的著作,是计算机朋克小说《有害的电压》(1989),说的是一个生活在未来巴黎的混血儿的故事。此外,他还发表过《俄罗斯联邦安全机关情报报告:1991-2005)》(2006),出版《干与湿》。(2008)。

媒体关注与评论

  所有人,或几乎所有人,在一个已知的整体环境中,都在做别人让他们做的事;请原谅我,你们很少能成为例外,我也不能。  ——《复仇女神》  乔纳森·利特尔的《复仇女神》引领读者走遍二战时期或欧的地狱。反面主人公开始时是个理想主义者,他被自己的理想引导着一步步变成恶魔。他像一个萨德,向我们的伦理和准则挑战,我曾经琢磨,一个循规蹈矩的中产阶段德国人怎么能够变成纳粹死亡机器的齿轮。这本书就是提供了答案。  ——[美国]马克·E.约翰逊  《复仇女神》是挑衅性的,侵略性的,光芒四射。它所讲述的不是恶的普遍性,而是恶的诱人的凶残性,战争的不可言喻的恐惧。以及人的非人性。这是一本每个有思想的人都应该读并用没有人能对它无动于衷的书。  ——[英国]阿里森·萨穆尔

章节摘录

  确实,我说一口无懈可击的法语;这是因为我母亲是一个法国人;我在法国度过了我童年的十年光阴,我在那里上了小学、初中、高中,甚至还有两年的高等教育,在私立政治学校,由于我在南方长大,我甚至还能来那么一两句南方口音的土话,无论如何,没有人会注意到,当时真的像妓院一般乱哄哄,人们在奥塞接待了我,给我一份菜汤,还有几句辱骂,我得说我并没有试图把自己装成一个集中营幸存者,而是一个强制劳役者,而这个,他们可不喜欢,那些戴高乐分子,于是他们斥责了我一通,另一些可怜的家伙也是,然后他们就把我给放了,对我们来说,不是吕泰西亚①,而是自由。我没有留在巴黎,我在那里认识太多人,有太多不该认识的人,我去了外省,我到处打工为生。随后,事态平稳下来。他们很快停止了枪决犯人,又很快,他们也不再抓人入狱了。  于是,我开始寻找,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我认识的人。他已经蒙混过关了,他从一个行政机关过渡到另一行政机关,丝毫没有暴露;作为一个深谋远虑的人,他小心谨慎地避免了吹嘘他为我们提供的服务。一开始,他不愿意接待我,但是最后当他明白我是什么人时,他看到他真的别无选择。我不能说那是一次愉快的会面:这里头有一种显而易见的尴尬,一种迫不得已。但是他很明白,我们有着共同利益:我,要找到一份工作,他,则要保住他的工作。他有一个表兄在北方,是一个早先的商务代理,想用从一个破产的寡妇那里获得的三台利弗织机,重开一个小型企业。那个人雇用了我,我得四处旅行,想办法销售他的花边。  这工作让我毛骨悚然;我最终成功地说服了他,让他相信我在组织经营方面可能对他更有用。确实,我在这一领域中表现出值得称道的经验,尽管我还只能以我的博士学位来显示这一点。企业扩大了,尤其从五十年代起,我在联邦德国又跟人恢复了关系,成功地为我们打开了德国市场。那时候,我本可以轻而易举地返回德国:我以前的很多同事都在那里过着平静的生活,某些人服了短短的刑期,另一些甚至都没有担忧过。以我的经历,我满可以继续使用我的姓名、我的博士学位,申请一笔伤残旧军人抚恤金,没有人会注意到的。我会很快找到工作。  但是,我对我自己说,这有什么好处呢?从内心来说,法律并不比商业更能调动我自己,而且,我已对花边产生了兴趣,这一动人、和谐的人类创造。当我们重新购置相当数量的织机后,我的老板决定开办第二家工厂,并委派我领导工厂。从此,我就一直占据着这一职位,等着退休。

图书封面


 复仇女神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如《复仇女神》这般“残暴而可怕”的书,很难不让人想起汉娜•阿伦特关于“平庸的恶”的著名观点:“他完全不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是什么样的事情。还因为他缺少这种想象力……他并不愚蠢,却完全没有思想——这绝不等同于愚蠢,却是他成为那个时代最大犯罪者之一的因素。这就是平庸……”不过,《复仇女神》中的主角、纳粹分子马克西米连•奥厄并不平庸,他不仅受过良好的教育,而且善于独立思考,但即便如此,这样的一个人也陷入反人类的深重罪行中不可自拔,事实上,他与“平庸的恶”之间有着扯不断的干系,即使其“恶”之心态在极端与平庸之间摇摆不定。作家乔纳森•利特尔的《复仇女神》是一部令人望而生畏的书,既指篇幅的浩瀚长度,也指内容的残暴和可怕。前党卫军军官马克西米连•奥厄逃过战后的惩罚,回忆起他在战争中的亲身经历,包括基辅大屠杀、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及奥斯维辛和达豪集中营的灭绝行动,在柏林被苏军攻占时,奥厄杀死最好的朋友托马斯,用其证件逃出了包围圈。战后,他躲过被俘和受审,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过着安逸的生活。作为一名刽子手,奥厄用这样的言辞为自己辩护:“到了非做不可的时刻,谁来做已经不重要了。更何况,我认为,无论是看着别人做,还是自己做,同样都需要我责任心的介入。”我们看到,责任心放在这里,构成了对正义与人道莫大的讽刺,个人的平庸或不平庸在此无分轩轾,因为都变为罪行的同谋。区别仅在于,平庸者“不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是什么样的事情”,而不平庸者哓哓不休地为自己辩解开脱,以体制之名解除个人的责任。奥厄原本是一个知识分子(法学博士),他加入党卫军并不仅仅为了职位的升迁,事实上不乏真诚之意,却不料身不由己地变为罪孽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尽管不时有反思和批评,但泥足深陷、沉溺其中却是必然之结局。汉娜•阿伦特曾说“平庸的恶可以毁掉整个世界”, 强调了思考在政治行动中的意义。而对奥厄这样在知识分子和刽子手身份之间徘徊的人,虽不同于平庸的恶,但其呈抽离之状态的辩解更令人齿冷,因为其开脱似乎已自成一理论体系,有纳粹体制这个大的替罪羊,个体几乎可以抽身而出、置身事外了。“我不认为我是一个恶魔。我所做的事,我总是有道理的,道理是好是坏,我不知道,总之是人类的道理。”体制是个大的囚笼,人在其中被异化,但是否如奥厄所说个体无可选择,只能随波逐流,沉沦复沉沦?我看未必有其必然性,否则如阿赫玛托娃、曼德尔施塔姆、帕斯捷尔纳克、索尔仁尼琴等具有非凡才华的作家在斯大林统治下的艰难却保有独立人格的生存就不可解释了。“极端的恶”有明确的恶之理念与坚定信仰,与“平庸的恶”之浑浑噩噩形成鲜明对比,而如奥厄这样事实上的刽子手、理念中的知识分子,我想其沉沦介于极端的恶与平庸的恶之间。他不完全相信大屠杀的正当性,却以自然主义的态度去执行之;他头脑中有反思和批判,却无力起而抗争,最终只能归咎于体制的牢笼,甚至还提出了自成其说的理论:“现代的大屠杀是一种由大众进行的、为了大众的、对大众施加的进程。在我们的经历中,它同样也是一种被必然实施的工业方法分割了的进程。”理论堂而皇之,但刽子手之恶的行径却掩藏不了其浓重的血腥味。奥厄是一个具有判断善恶能力的人,这是他与“平庸的恶”的最大区别,可这种能力并未导向善的方向,却有着“假如我们想打赢这场战争,那就必须这样做”的言论。这种行径是可怕的,因为将巧言令色作为推脱自己罪行的自圆其说,浑不知良知的泯灭,不愿承担任何历史的责任,将自己潜在的“恶”不觉中发挥出来,因为此时这个昔日的知识分子认为杀戮已成为正当。即使后来逃脱惩罚,其灵魂之堕入深渊却早已是注定的了。汉娜•阿伦特曾这样表达她的信念:“即使是在黑暗的时代中,我们也有权去期待一种启明。”期待启明并非仅空想即可达到,而是需要每一个公民切切实实地努力,有反思批判,也有行动实践,既要认清体制链条上的环环扣扣,亦要有勇气对罪行说“不”。启明与“人”的沉沦是背离的,不管是“极端的恶”之沉沦,还是“平庸的恶”之沉沦,都只能与启明愈来愈远。拿自己开刀,以体制为攻击之靶,此种勇气方可摒除“恶”的魅影,使“长期习惯了黑暗的眼睛”见到晨曦的微光。
  •     怎么读《复仇女神》入口:公务员二战纳粹屠杀的小说里,这本的角度是个特例。处处有着公务员公事公办的痕迹,这与屠杀与否无关,而是一个公务机关在维持着正常的运行。由这本书仿佛突然领悟了公务机关有着它自己的生命,它才不管其他,而且这个生命是不容冒犯与改变的。如果说卡夫卡是在特意强调着横亘在人类面前的这个发现的话,那么到了这本书里就是连强调都不屑了。文艺不一定全会带来快乐,读得进才是正道公众号:怎么读。(赠书赠碟目录见内)
  •     刊于《外滩画报》2011-01-20 文/陈嫣婧坦率地说,阅读《复仇女神》是需要一些勇气的,不仅仅在于它七八百页的大部头。通常,一本厚小说往往意味着它的容量能足以使你领略有关叙事艺术的方方面面,但乔纳森•利特尔却并非这样的作家。《复仇女神》在写作技巧上无甚特色,译者余中先先生指出,小说的全部精髓在于它对于人性的深刻反思。诚然,关于战争,关于纳粹,关于罪恶和人性,这对20世纪,特别是战后的文学而言,个个都是创作的母题,素材的基因库。如何进行题材的创新?如何写出自己的风格?这类问题无论抛哪一个出来,都足够砸死一排雄心勃勃的青年作家了。利特尔是个例外,倒不是说他不考虑这些,也许是他实在来不及考虑吧。从阅读开始的那一刻起,你就会发现小说的行进节奏非常之快,但完全不是情节上的紧凑,而是作者思维的速度感和强度让人招架不住。你会强烈地感觉到是在被作者拎着走,在他面前,你只是一个懵懂的毫无主见的小孩。利特尔显然是有备而来,他要用他的思想砸晕你,用他的文字把你淹死在一大片必须不断发问却又始终找不着答案的沼泽里。马克生于一个德国家庭,生父参加一战后失踪,不久后母亲嫁于一个法国商人,居家迁至法国。马克有同性恋的倾向,并且自幼便与他的双胞胎姐姐乌娜有着不寻常的关系。他痛恨自己的母亲,认为她背叛了生父,许多年后,母亲与继父惨死,马克一直被认为是杀人凶手的最大嫌疑人。马克的经历让人想起古希腊悲剧中那个杀父弑母的俄狄浦斯王,还有村上春树的小说《海边的卡夫卡》中的主人公田村卡夫卡,后者被诅咒会亲手杀死父亲,奸污自己的母亲和姐姐。那些宿命感很强的小说显然影响了利特尔的创作。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马克同样也是中了命运的魔咒,从而成为一个在伦常道德上畸形病态的人呢?而这样一个人,如果是出于对自己的宿命进行报复的目的(正如小说题目《复仇女神》),似乎也就比一般人更有“理由”成为一名杀人如麻的战争狂了。但事实上,马克本人对此是缺乏自觉意识的,他大学毕业之后就加入了纳粹党,对于他的整个漫长压抑而叛逆的青春期而言,加入纳粹是一种释放,甚至只是他成为一名作家和音乐家所要走的一行石阶。马克并不是一个天生战争狂,成年之前的经历仅能让他触摸到更黑暗更深邃,也更暧昧复杂的人性,就如他今后要参与的,同样黑暗深邃,暧昧复杂的战争。作者要说的是战争,而人性作为战争的铺垫,必须让人们同时看到它强大的外化力量。战争是人性的社会化体现,甚而,战争就是人性的集体表演。所以,如果你要对战争进行深刻的反思,那么就不应把视线仅仅停留在讨论战争的合理与否,或去谴责某一个或一些发动战争的人。作为一个群体的活动,战争所需要参与的人数,要远远大于其他。而这绝大部分的人,包括纳粹中的一些官员,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们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中呢?利特尔说:“在战争时期,公民,至少是男性公民,会丧失他最基本的权力之一:生存权。但是,人们很少强调,这个公民在同一时期还丧失了另一个同样基本的权力:不杀人的权力。”所以,人们不是不愿意成为善良人,而是被剥夺了善良的权力,罪恶的梅菲斯特并不是人类自创的,他总是潜伏在那里寻找机会向大家宣告它的存在,它是一辆随时可以发动的车。当马克在为著名的基铺犹太人大屠杀工作的时候,他被要求下到万人坑里,亲自去杀人。他觉得恶心,因罪恶感而颤栗,但是他仍然朝着漂亮的少女脸上开了一枪。这不只是麻木,在麻木的身后,是一种恶意的快感,一种对作恶的满足。罪就像烟瘾,你知道它的危害,却一次次要向它靠近。所谓不杀人的权力,其实就是一道门闩,一旦被打开了,就意味着所有罪恶都将成立。但是谁可以守住这道门呢?谁能够关得住蠢蠢欲动的梅菲斯特?所以,马克没有得到惩罚,他没有死,没有被判刑,他甚至没能成为战犯,就像很多不必对战争负责任的人一样,当马克成功逃离二战与纳粹,隐居法国成为一个棉纺织商人。对于马克的一生,抑或所有参加过战争的人而言,罪恶,是一份不能被消化的硬性食物,即使把某些战犯枪毙,让他们伏法,就能够溶解它,稀释它,或者碾碎它了吗?伸张正义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次非常有限的补救,而更多的人,只能绕开它,就像绕开爱滋病毒和癌细胞。我有时甚至疑惑,那些声嘶力竭的反战口号,正义感十足的和平会议,为什么存在,如此辛苦的维持着?难道仅仅是为了反证罪恶的强大和合理性吗?如果存在即是合理(萨特语),那么利特尔,显然太可怕,太大逆不道了。(刊出时题目改为《谁能守住这道门?》)

精彩短评 (总计52条)

  •     不错的一本书,就是厚了一点,需要很大的耐心才能一口气读完,对二战的部分场景有了很好的补充。
  •     “知识分子与刽子手有多远?为了理想,杀戮是否就成为正当?”只为了腰封上的这一句话,这本厚重的书就值得读下去。
  •     书很厚很重,排版不是很好。
  •     好像是11年721收到了,现在才读完,太丧心病狂了。中途无数次后悔,跟字典似的。现在看完觉得起码战争那部分和主人公那些奇怪梦还算有意思。
  •     收到货当天夜里就开始读了,很不错的书,写出了人性,值得人们思考。
  •      之前对英译版失望了之后很是期待了一会儿中译版,然而这翻译仍然意会的有点儿过……也是苛刻了= =
  •     这个商品不错 就是太厚了 且读一阵子呢
  •     没看完但是开头很吸引人……我的老虎油哥啊啊啊啊……
  •     故事内容很有趣,从一开始杀人会不舒服到最后能杀了来救自己的朋友。很多描写都很有场景感,感觉可以画出来。里面某些直白的描写会产生一定得不舒服。这本书感觉有点像在洗白党卫军。总的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最后杀外交官那里真是太带感了!看了一遍又一遍(ry
  •     很厚实,应该不错
  •     很厚的大部头
  •     很喜欢,东西不错
  •     《复仇女神》首次从“刽子手”的内心世界出发,通过一个集体罪行参与者的记忆和讲述,探索人在杀戮之下的精神崩解。所谓的“恶”究竟是什么?国家机器是如何利用“体制”来杀人?而从最初的理想主义者变为魔鬼,人又经历了怎样内心的折磨?
  •     战争真是对人最大的摧残,700多页的文字,就是描述人变成魔鬼的过程
  •     文字觉得平平常常了,故事有点意思。
  •     情节不错!给人讲述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     这是一本很好看的书,细腻的描写,间杂对哲学的思考。一个人在特殊情况下会怎么变?会变成什么样?二战期间德国人对犹太人的灭绝,确实很震撼人。一个对哲学贡献那么大的民族,怎么会变成那个样子?还可以看看纪录片《浩劫》,最近的电影《艾希曼》等
  •     我比较讨厌奥尔的幻想的描写,完全不知所云。
  •     很好的书,较晦涩一些,浓重历史色彩……
  •     基辅大屠杀。
  •     很喜欢里面的文字··翻译的功底很好··内容有点小压抑不过还是能阅读下去··不错
  •     厚厚的一本书,装帧印刷都不错,希望能读完。
  •     使我对犹太人计划地认识更迷惑了.
  •     太震撼了。
  •     残暴的普通人。从施暴者的视角写大屠杀的作品国内不多见。
  •     如果你眼睛不好使,这本还是算了。太厚。。。。
  •     终于看完。已然丧失评价能力...
  •     特厚的书
  •     眼睛狠受伤.那么小的字,很少分行.译文中的<兴许>二字用的太多.为啥不用 也许 可能.大概 抑或 等.
  •     图书馆的新书
  •     不安的屠杀者放大了读者无尽的恐惧,也最为残酷地诠释了关于二战和纳粹的黑暗历史记忆,赤裸着的尸体软塌塌的堆积,堆积,被丢入沟壑.
  •     始终有一种绝望在追随着,不能逃脱的绝望,不是关于罪的惩罚,而是赤裸的给我们看罪的血肉
  •     书不错,但是价格偏高,不搞活动的话,建议去借
  •     好心的复仇女神找到了我的踪迹.
  •     真正意义上的板砖级别的压迫式排版之作
  •     忘记历史等于背叛.文革中的那批人,你们为什么不忏悔
  •     高中在书店没读懂,大学买回来再看一次
  •     好厚的一本书啊,我一定要把它啃完!
  •     篇幅太长,勉强入目;题材不差,内容也足,故事暴强,情节惊心;貌似小说,实则纪实;技巧平平,奖誉过甚。
  •     我当初是怎样的作死才买了这本书。。。
  •     其实我只是读了其中一个选章——基辅大屠杀 但是感觉还不错。
  •     书很厚 慢慢看
  •     第一次在当当网上购物,各方面的服务都非常满意,尤其是快递大哥,天都黑了居然还把货送来了,太给力了.
  •     需要耐心,慢慢的看。书太厚了,忙碌的生活中,需要静心才能看完!
  •     好爽
  •     很可能是二战和holocaust题材小说中最强大的一部
  •     太太太值了
  •     罪恶就是罪恶,既不平庸也不极端
  •     读了极度不适的书
  •     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     绝对可怕之书,绝对可怕之人。余中先序言说此书揭露纳粹罪行,纯属脱靶。在大半个世纪之后,借纳粹阴魂还回来的,却是活生生埋藏在最最现实中的恶念!几乎不忍卒读的文风和排版令此书尤显可怖。
  •     作者说:你们运气好,有时间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