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的优雅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外国小说 > 刺猬的优雅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2
ISBN:9787305063428
作者:[法] 妙莉叶·芭贝里
页数:340页

作者简介

一个是不安分的女孩, 生于富裕家庭、父亲是国会议员,聪明得可以说是天才. 即便拥有看似完美的一切,却着实厌倦生活中的所有,小小眼睛已看透成人世的虚伪与空虚,被老爱大惊小怪的妈妈误认为精神异常。面对荒谬的外在世界,她为自己订了个人生目标──在十三岁生日当天自杀,并放火烧了父母的豪宅……
一个是人见人不爱的门房, 在住满达官显贵、菁英分子的高级公寓,过着隐形人般的生活。耍笨、装丑、耍粗俗,这是她每天必须谨守的本份。在掩人耳目的背后,她的心灵密室塞满胡塞尔现象学、弗洛伊德、中世纪哲学……
一少一老的奇异邂逅,她们如何蜕变、重生……

书籍目录

马克思(开场白)1.播种欲望的人/32.艺术的奇迹/5深刻思想之一/9山茶花1.女贵族/19世界运动日志之一/252.谈论战争与殖民/313.作为图腾的卷毛狗/35深刻思想之二/404.拒绝战争/42深刻思想之三/465.悲惨状况/486.棕色神甫长袍/507.身处美国南部联邦/53世界运动日志之二/568.现代精英的先知/619.红十月号/64深刻思想之四/7010.猫咪格雷维斯/72深刻思想之五/7611.哀叹蒙古人暴动/80深刻思想之六/8512.人生如幻梦/9013.永恒/93世界运动日志之三/9614.此时,古代日本/9915.富人的义务/102深刻思想之七/10616.猫咪“宪法”的忧郁/11017.山鹑屁股/11518.里亚比宁/118深刻思想之八/121语法1.一刹那/1292.在恩赐的时刻/133深刻思想之九/1363.外壳下/1444.断与续/150深刻思想之十/1535.惬意之感/1606.佗/163深刻思想之十一165夏雨1.隐居者/1732.伟大的感官作品/1763.时间之外/1784.发胶/1805.花边与花饰/182世界运动日志之四/1866.焕然一新/1887.打扮得像个桂冠少女/191深刻思想之十二/1948.穿越地狱/2009.褐金色/20210.何谓艺术的共通性?/20511.无限之存在/207世界运动日志之五/20912.一股希望的暖流/21613.小膀胱/219世界运动日志之六/22114.一卷手纸/22515.文明的野蛮人/23016.于是/z3717.一颗新生的心/23818.愉快的失眠/240深刻思想之三/241帕洛玛1.锐/2472.那看不到的东西/2523.正义的圣战/258深刻思想之十四/2614.基本格言/2675.转折点/2706.“人参包护法”/2747.深蓝/279世界运动日志之七/2818.畅品清茶/2849.早苗/28810.阴云/29011.雨/29412.姐妹/295深刻思想之十五/30013.身处地狱之路/30314.从人生走廊到地狱之路/30815.在他满是汗水的肩膀上/30916.某些事情必须结束/31117.梳妆的痛苦/31318.流淌之水/31619.它在闪闪发光/31820.老年部落/32121.那些杯中温茶/32322.牧场上的青草/32623.我的山茶花/329深刻思想之结束/336

前言

  《刺猬的优雅》是法国女作家妙莉叶·芭贝里的小说。她1969年生于摩洛哥,曾在诺曼底教哲学。她的第一部小说《终极美味》,获得2000年度最佳美食文学奖以及2001年酒神巴库斯奖。这部《刺猬的优雅》出版后影响更大,英国版、美国版同步上市。出版后旋即获得法国书商奖,曾连续三十周在亚马逊网站销售排行榜,销售量已超过一百万册。评论界给了此书很高的评价:“妙莉叶·芭贝里让两位女主角沉浸在生命的荒诞与美妙中,透过幽默,以艺术礼赞生命”(法国《生活杂志》)。“继玛格丽特·杜拉丝《情人》后,以长销之姿雄踞畅销传奇”(《法兰西晚报》)。“全民公认,原创、幽默生动、令人爱不释手的一本小说”(《巴黎人报》)。②这部作品已被拍成电影,女主角由若西阿娜·巴拉斯科扮演,而小津格郎则由伊川东吾扮演。

内容概要

1969年出生,本身为哲学教授, 以《刺猬的优雅》成为当代法国知名畅销作家。并获法国外交部补助,于2008年月日本京都的关西日法交流会馆进行驻地交流,著手第三本小说的写作。

章节摘录

  同样,门房们给人的印象是成天没完没了地看电视,而她们的肥猫们也自然在旁边呼呼大睡。不光如此,在门厅处闻到什么牛肉浓汤、蔬菜汤,或是什锦红烧肉这类廉价家常菜的味道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我,能够成为这栋超豪华高档公寓的门房,真是荣幸之至,但因身份卑微而违心烹饪出的令人作呕的菜肴,甚至连二楼的国会议员德·布罗格利先生都要出面干涉了。在他妻子面前,他要表现出彬彬有礼却不失严厉的样子来对我进行说服性教育。要知道,这位先生的人生一大目标便是驱赶老百姓家里所特有的气味。这令我如释重负。为了更好地掩饰,我将真实的自己隐藏到被迫服从的外表之下。  这是发生在过去二十七年间的事情。从那以后,每天早上,我都会到肉店买一片火腿或者是小牛肝,再放到网兜里,夹在一袋面条和一把胡萝卜之间。我得意地炫耀这些能够凸显其相当重要特点的寒酸食物,因为我是这所高档住宅中的穷人,买这些东西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他们对门房根深蒂固的看法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喂养我的猫咪列夫,它因吃了本该属于我的食物而发胖。当它恣意享用它的猪肉和奶油通心粉时,我却能够在毫无嗅觉干扰,在没人怀疑我对食物的个人偏好的情况下好好满足下自己的胃口。  最棘手的就是电视的问题了。我丈夫在世时,我从没有想过电视会成为一大问题,因为他经常看电视使我免去了这项苦差事。每当电视的声音肆溢到楼房的门厅时,这足够使社会等级偏见保留下去。

图书封面


 刺猬的优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02条)

  •     《刺猬的优雅》(L'elegance Du Herisson)这本书在法国很出名。由于作者Muriel Barbery将法国典型的文艺腔体现得淋漓尽致,加上作者又是一名哲学教授,为这本比起小说更像是哲学散文的书打了不少广告,所以这本书在法国获得了书商奖,销售额可观,还被拍成了电影。传入中国,有繁体和简体两个版本。台湾版的封面是一张有绿色墙纸衬底的玫瑰红色沙发椅,法国的文艺帝国味道浓重。内地版的封面奇丑,剥去封皮,全书为白色,封面印着一幅简单的画,倒是更贴近书素雅的本意。看过法国原版的封面,白底红花,也分外有禅意。这便应了我读这本书时,始终觉得生硬的,那点日本味道。先更正标题,书中所提到的“刺猬”指的是一位中年门房,她是一位法国人,并非“日本的”。然而,起这个标题,是由于在这本不好读却十分优美的书里,多次透露出来一种亲日意味——仿佛只要是日本的,便格外优雅。这源于书中一位重要的人物小津先生,这个人物连同他带来的大篇幅的对日本的描述,如同作者的哲学思想一样,有很强的渗透式导向。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日本和法国就像一对恋人,这边唱来那边和。面对和自己迥然不同的文化,法国作为这个世界上最自负的国家,为什么唯独会这么迷恋日本?在法国,电视上播的外国节目大多是贬义的。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让法国人觉得比法国更先进,那就是美国和日本。因为法国人承认这两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和工业化程度都比法国高(实际上,德国的工业化排名也在法国之前。只是法国一直以欧洲第一自居,所以并不承认这一点)。对于美国,法国人有一种酸葡萄心理。很多法国电影都会出现取笑美国的情节,比如一个法国人去了美国,如果“很不幸”喝到美式咖啡,就会马上吐出来,然后一脸鄙视。另外,法国人也不喜欢英语,许多法国大学生的第一外语宁愿选择西班牙意大利语也不学英语,因为法国人觉得西意比自己差从而更有优越感。当提及美国的民主自由,法国人更是非常不屑,认为美国的民主是狭隘的,小圈子的,只有法国的民主才是真民主。但是,对于日本,法国人则表现地心服口服,日本人比法国人更勤奋更有钱,日本的工业比法国更先进发达。所以电视上和生活中,法国人只要提到日本就赞不绝口。巴黎满大街都是日本料理店(虽然很多其实是中国人开的),法国中小学生甚至大学生都在看日本漫画,几乎所有公共参观场所都会有日文标识。法国人对日本的迷恋都有些不理智了,有媒体甚至认为吃日本食物可以长寿。法国人孤僻高傲出了名,他们受不了一点噪音,有很多法国人一生最亲的不是人,而是一条狗。他们排外,主要是抗拒贫穷国家的移民,比如非洲人、阿拉伯人,当然也包括近几年大量涌入法国的中国人。十几年前移民入法国的中国人(大多数是福建、台湾、香港一带)几乎融入了法国,法国人也习惯了这群人的存在。然而最近这些年大量温州人移民入法国,这是一批“新移民”,举行习惯和老一批移民比较不一样,法国人需要花时间来适应他们,因此浮躁的法国人便又开始嚷嚷受不了中国人了。美国《时代》周刊曾做过一个调查,日本游客在全世界的评价几乎都是“整洁、礼貌、安静”,然而中国游客则大多被评价为噪声大、没礼貌、不注意卫生。日本人的“优雅”便恰恰和法国人“对了味”。日本与法国这两个民族其实又有许多共同点。首先,这两个民族都充满了矛盾性。日本人关心环保,注重垃圾回收,担忧全球变暖。然而,日本却为了“优雅”,不惜滥用包装纸,给马桶加热,如厕时播放音乐,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等。这种不惜一切,只为优雅的习性倒是和法国人十分相似。再者,日本人十分以自己的民族文化为豪。虽然高楼林立,高级购物场所满布,最发达的科技也闻名世界,但茶道、和服、和风建筑仍是日本的标志。这和法国拼命要保留旧家具、旧房子的思想其实是一样的。法国人自诩吃得艺术,然而麦当劳在法国成立的短短十九年间,便已经在这个面积只相当于一个广东省大小的国家开了1085间餐厅。星巴克只花了两年时间,便攻下了这个以“咖啡之都”自居的国家,成为法国年轻人的最爱。法国男人很浪漫,然而提出现实至极的“婚前协议”的,也是他们。其次,这两个民族都是“完美主义”,十分纠结那些小小的“优雅”。日本人的完美主义可见其服务。从头笑到尾,帮顾客提大包小包,顾客离开时还要深深鞠躬说一句“真是非常谢谢您”,这种服务大概只有日本人才能做到。这点“顾客是上帝”的服务理念又刚好敲中了法国人高傲的神经。这点完美主义又可从日本人的整洁和礼貌上看出来,一个盆栽怎么摆放可以纠结半天,衣服上没有一点灰尘,脸上永远干干净净,日本寿司的摆放更是十足一幅画。而法国人的“完美主义”则纠结在语言上,不允许歧义于是他们发明了复杂的语法(这点《刺猬的优雅》这本书中提到许多次——主人公勒妮通过用错词语的阴阳性来掩饰自己的学识),不允许听起来生硬于是他们发明了连诵,极其以自己的语言自豪于是听见不地道的法语便会马上露出鄙夷的神情。日本人的完美主义是针对自己,而法国人则更多的是针对他人。最后,这两个民族都十分崇尚美。法国是艺术之都这大家都知道了。而日本人的艺术则是融进了生活里的。包括前面提到的寿司摆放、盆景艺术,就连日本女人的妆容也是一大代表。巴黎女人的精致,日本女人的素雅,都源于她们十分在意自己的妆容和打扮。年纪再大的法国女人出门都必须化妆,而且反而是年纪越大越化得勤快。而日本女人则更传言是连睡觉都要带着妆。法国人和日本人都十分注重整洁,着装的颜色搭配都会细心地考虑到。回头看看大部分的中国女人,确实远远不及她们注重自己的外表。其实,绝大部分法国人都没有太多了解中国的兴趣。在他们眼里,中国和柬埔寨人、越南人、朝鲜人是一个样子的。电视上关于中国的介绍,大部分都是贫穷落后的小农民(当然,占我国80%的人口也都是农民)。法国人印象中的中国,是一个人工极不值钱的国度,绝大部分人都靠每天不到一欧元在生活,还是一个充满人力车自行车的共产主义国家。当然也不排除小部分法国人迷恋中国文化。但他们眼中的中国离“优雅”还很远,哪怕日本的“优雅”其实最初是来源于中国。(部分参考:锋利黄人、曾淯菁)
  •     像嚼黄蜡一样啃读完了这个颇具文学色彩和写满深刻思想的书。前半部分就像一个夹层涂满高级蛋白质的压缩饼干,如果有足够的领悟力就可以获得丰富的营养成长,但口感干涩和硬。后半部分读起来就比较过瘾了。获许是因为米歇尔太太终于走出那个闭塞的“为她自己挖掘出的不起眼的小窝”,走出阶层的压迫走出塞莉特的阴影而去寻找她的平等自由和在行动中掉落的瞬间的永恒。然而可怜的勒妮就像很多小说的女主角一样被上帝胡乱的安排一个意外的结局一样被车撞死了。而那个从文章一开头就嚷嚷着要自杀并要烧毁房子的小p孩帕洛特却在结尾处留下要去追寻这人间之美,要去追寻这“曾经”之中的“永远”这几个字就不再自杀而要以救世主的心去活的响亮亮了。这个十二岁,自忖智商非凡的小姑娘。可怜的米歇尔太太可怜的勒妮。可怜的列文。那只肥胖的懒惰的只起行动装饰物的猫。“这些可笑而多余的猫咪,这些用痴呆儿般平静而冷漠的态度时刻伴随在我们身边的猫咪,它们多么会掌握自己的命运啊,它们会尽可能享受每分每秒的快乐时光和幸福生活,就算是遭遇到了不幸,都不会在意,这是怎样的生活态度呢?”嗯?提到这个肥硕的家伙怎么能不提一样伴随了米歇尔太太十几年的山茶花之恋呢。在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人做着类似于门房这个工作的人,但谁会给自己画个圈,抽离外貌上写着的“应该有的”身份和人生,去像个艺术家思想家一样研究奇妙的精神,哲学,语法,和画作呢。况且谁又能遇到对抗命运不公的神奇香脂的格朗先生呢。谁能退一步,而慢悠悠的过活呢。“怎么可能如此惬意地将自己这个穷人的渴望都转变为对艺术的喜欢呢,怎么可能如此钟情于青花瓷、摇曳欲坠的树叶、凋零的山茶花、所有人世间珍贵的永恒,以及所有这些在奔腾不息的江河湖海之中历经磨难却还能光辉璀璨的珍珠呢?”好吧,大段摘抄原文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帕洛特讨厌的姐姐科隆布在写论文初稿一样。
  •     我一直很好奇像作者这样聪慧的女性,可以在故事的结尾让主角得到什么样的重生,但是结局是令我失望的。除此之外,一切都好~今天我突然想到,我也许应该去看看“安娜.卡列尼娜”,也许可以为我认为这不完美的结局找到一点答案。

精彩短评 (总计53条)

  •     相信勒妮与格朗的纯粹能抵消过去五十四年的伪装 刺猬很痛 但内心很柔软 当遇有知音时 以往严防死守的阶级 贫富 道德界限都瞬间瓦解 可见 情感 无比重要
  •     这三星就给帕洛玛了……
  •     的确是一部蛮文艺,蛮情感的小说,一个刺猬一般武装自己却有着独特文艺审美的门房和围绕她展开的故事,但存在的毛病就是情节上有些刻意,有些不符合逻辑,没必要将生活的重点都挪到了文艺以及为了优雅而尝试的各种心理活动了。
  •     很多年前,初中的时候看过电影,那时候懵懵懂懂没留下任何感觉。我以为书也会是这样,但我得说,其实我还是有点喜欢这本书的,名字尤其。“生命或许便是如此吧,有很多的绝望,但也有美的时刻,只不过在美的时刻,时间是不同于以前的。就好比是音符在时间之内打了一个圆括弧,一个休止符,而在这外面,则是‘曾经’之中的‘永远’。”不说所谓强硬赋予给文青的矫揉做作,从思想上来说还是有共鸣的。从内心产生,不轻易与外人分享的优雅与坚持将自己隔绝在一方的外壳融合成一种奇妙的性格。有些走极端,又难说也许偶然能看到自己的些许影子。
  •     勒尼,过得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生活,讽刺
  •     比起毛姆笔下的主人公,其可爱度和真诚度,大概差了一个英吉利海峡。 (自卑、自怜而自负的门房,自我伪装起来构建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为何就不能发现,也许身边那些虚伪的凡夫之辈也许正如它一样,只是披了一身伪装色?)
  •     我曾遇到一个人,而且我正准备爱上他。 山茶花、夏雨、托尔斯泰、词句、清茶、灵魂…… 这是一个结束,亦是一个开始。
  •     除了文艺也就没啥了
  •     除了超越阶层,外貌的感情那段很突兀,来自女性作者的瞎想,其余部分都有趣。ps 古今中外搞哲学的都好瘦
  •     看过电影再看原著
  •     洒满阳光的午后
  •     生命也許就是如此:有許多的絕望,但是也有美的時刻,在這美的時刻中,時間和以前不一樣了。就好像是音符在時間中打開了一個括號,像是延長線。就是這個,在永不里的永遠。这本书很美,包含了深刻思想。好书不是用来读懂的,是用来反复品味的,读不懂就不要说矫情。
  •     看过电影后回来看的书。虽然书看起来比电影揭示了更多的东西,但给我带来的感触却没有电影深。非常非常喜欢芭洛玛。也非常喜欢书中的一句话:人们相信追逐繁星会有回报,最终却像金鱼缸里的金鱼一般了此一生。
  •     我人生第一本真正看完的书
  •     电影看了很多遍
  •     阶级,命运,意义,死亡,美,哲学。有点囫囵吞枣,过段时间再看一遍。
  •     看完哭的挺惨,一个人死前,那些挚爱的人又回到眼前,带着不舍,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     还是不错的。电影早看过,那时候还在大学里。人生海海
  •     简爱
  •     感觉这本书写的挺好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吐槽,是我不懂欣赏?
  •      人如何可以找到自己绝佳的藏身之处呢?
  •     读起来感觉有一些飘渺,带着那么一些距离感
  •     常常被贴上标签的一本书,清楚作者想传达什么,很容易赞同她传达出来的,但这种方式还是让人不舒服。对书中的日本想象很感兴趣。
  •     有些哲学的观点不是很懂 但有些观点还是会产生共鸣
  •     法国人解读什么是优雅,虽然是一本小说,需要很多其他知识才能读懂。
  •     重读了小说,发现还是更喜欢电影。
  •     對世界的思考,終其一生,都說冰山一角。但起碼把曾經的永遠握在手裡。
  •     刺猬的优雅
  •     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扮演了一个角色,它的存在使我们能与另外一些角色相处融洽,这是一种痛苦又优雅的本性。只除了,徒余的挣扎是唯一不理想的副作用。只除了。
  •     象是读着读着打发意象上的时间
  •     重要的不是死亡,而是死亡的那一刻你在做什么
  •     每个人都梦想能遇到心灵伴侣!能遇到此生无憾了!
  •     首先,这本书并不是一般意义上很容易读懂的小说。其次,这是一本不适合快速阅读的小说。再者,若没有一些经历,很难真的领会妙莉叶·芭贝里的哲学。若你能领会其中一二,很难不为之着迷。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     书本质量很好!值得推荐!
  •     您不是您的姐姐 ,这是我听过最浪漫的表白
  •     文艺清新风的作品;优雅是对一位女性最高的赞誉,它是内心世界的富足和从容。美,是一种中庸。
  •     勒妮在54年后放下阶级成见,准备好做更完整的自己时,突然在惶恐和激动、紧张中嘎然而止,真的是堵的人心慌。但作者透过整个故事,特别是两位女主所想的文字,不仅初见时就有种通透的飒爽,还值得反复体会。
  •     每次想到这本书。。。总能想到高中时的那一封情书以及在某个人信中我不知道的美好的一部分我。。。
  •     意外的感动
  •     如何优雅的保护自己,像个刺猬一样,隐藏真实的自我而去迎合人们眼中的角色,至少能让自己不受伤害,人没有面具如何能好好的生存。
  •     也许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乏味刻薄的现实,但是我们内心深处,依然有那些花儿,在生命的角落静静地绽放着。
  •     如果这是一本优雅肤浅却浪漫的法国爱情故事或者生活日常,都会更加优秀,对日本对哲学都有点矫情并且这个故事发展像是要赶工出书
  •     「从外表来看,她满身都是刺,是真正意义上的坚不可摧的堡垒,从内在看,她也是不折不扣地有着和刺猬一样的细腻,喜欢封闭自己在无人之境,却有着非凡的优雅。」我实在太喜欢作者哲学教授身份构建的这个理性与冲动兼容的不确定性故事。当看门人也好,音响设备商也好,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我们阅读、写信、疯狂作画。
  •     我长大了想当一个门房 优雅是给同样优雅的人看的
  •     看这本书时是15岁好像 看不进去 只是浏览一遍 总之印象是不太好的 也可能是我浮躁的原因吧
  •     细腻的内心描述~
  •     行文太哲学了
  •     如果你是位女性,如果你还没有发觉自己身上的文艺青年或小资青年的范儿,那赶紧看这本书吧,连骨子里的那些小资情调都可以激发出来
  •     过于强调的人物单面性格,少缺起伏的情节,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最后也仅仅止步于对转瞬即逝的美的追求。
  •     不喜欢,节奏感极差
  •     挺难读的,因为语言太故作高深,实际挺白开水,其实只看故事框架设定就好了。
  •     比电影的人物形象更饱满
  •     很喜欢最后的结局,对于读书人而言,大爱门房勒妮不为外人所知,悄悄建造的优雅世界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