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与罚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世界名著 > 罪与罚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1
ISBN:9787532752485
作者:(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页数:532页

作者简介

小说描写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认为自己是个超人,可以为所欲为。为生计所迫,他杀死放高利贷的房东老太婆和她的无辜的妹妹,毛制造了一起震惊全俄的凶杀案。经历了一场内心痛苦的忏悔后,他最终在基督徒索尼雅姑娘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作品着重刻画主人公犯罪后的心理变化,揭示俄国下层人民的艰难生活。

编辑推荐

   英文原版《罪与罚》请见:Crime and Punishment

前言

  序言  偶尔看到一篇带有宗教色彩的凄美感人的神话故事,上帝和天使对人间苦难的冷漠使主人公感到莫名的恐怖。当大地还充满“赎罪”的人类的哀号、呻吟和垂死的叹息的时候,他拒绝进入上帝的天国:  某天,一位天使或六翼天使把我放在他的翅膀上,要带我进入福音书中的天国,去见“创世主”,我觉得自己正在大地的上空飞翔,我越飞越高,我听见从大地上向我飘来悠长而悲哀的声音,仿佛山间溪流单调的吟唱响彻寂静的群峰,不过这时我听出了人类的声音:那是夹杂着求告声的哀号,间以赞美声的呻吟,那是绝望的祈祷、与赞美一起从垂死的胸膛发出的叹息;这一切汇成一片洪亮的音响,一曲那样撕心裂肺的交响乐,使我心里充满了怜悯之情。我觉得天暗了下来,我已经看不见太阳,看不见宇宙的欢乐。我转头望着与我同行的天使。我对他说:“难道你没有听见吗?”天使平静开朗的脸看了我一眼。他说:“这是从大地上向上帝飘来的入们的祈祷。”当他这样说的时候,他洁白的翅膀在阳光下闪烁;我觉得那翅膀是黑色的,而且充满恐怖。“如果我是那个上帝,我会哭干了眼泪,”我叫道,真的觉得我正像孩子一样在哭泣。我松开天使的手,掉在了地上,我觉得我还有太多的仁慈,无法在天国里生活。

内容概要

陀思妥耶夫斯基(Ф.М.Достоевкий,1821~1881),俄国19世纪文坛上享有世界声誉的一位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极其复杂、矛盾的性质。
陀思妥耶夫斯基生于医生家庭,自幼喜爱文学。遵父愿入大学学工程,但毕业后不久即弃工从文。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潮影响下,他醉心于空想社会主义,参加了彼得堡进步知识分子组织的彼得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与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过往甚密。
1846年发表处女作《穷人》,继承并发展了普希金《驿站长》和果戈里《外套》写“小人物”的传统,对他们在物质、精神上备受欺凌、含垢忍辱的悲惨遭遇表示深切同情。唤醒他们抗议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双重人格》(1846)、《女房东》(1847)、《白夜》(1848)和《脆弱的心》(1848)等几个中篇小说使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别林斯基分歧日益加剧,乃至关系破裂。后者认为上述小说流露出神秘色彩、病态心理以及为疯狂而写疯狂的倾向,“幻想情调”使小说脱离了当时的进步文学。
1849~185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加革命活动被沙皇政府逮捕并流放西伯利亚。十年苦役、长期脱离进步的社会力量,使他思想中沮丧和悲观成分加强,从早年的空想社会主义滑到“性恶论”,形成了一套以唯心主义和宗教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以温顺妥协反对向专制制度进行革命斗争的矛盾世界观。
他流放回来后创作重点逐渐转向心理悲剧。长篇小说《被伤害与被侮辱的人们》(1861)继承了“小人物”的主题。《穷人》里偶尔还能发出抗议的善良的人,已成了听任命运摆布的驯良的人;人道主义为宗教的感伤主义所代替。《死屋手记》(1861~1862)记载了作者对苦役生活的切身感受,小说描写了苦役犯的优秀道德品质,控诉了苦役制对犯人肉体的、精神的惨无人道的摧残,无情揭露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
《罪与罚》(1866)是一部使作者获得世界声誉的重要作品。
《白痴》(1868)发展了“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主题,女主人公娜斯塔西亚强烈的叛逆性和作为正面人物的梅什金公爵的善良与纯洁,使小说透出光明的色调。但一些用以攻击革命者的“虚无主义者”形象,削弱了小说的揭露力量。
在《鬼》(1871~1872)中已没有被伤害与被侮辱者的形象,而只有对革命者的攻击了。
最后一部作品《卡拉马佐夫兄弟》(1880)是作者哲学思考的总结。作者以巨大的艺术力量描写了无耻、卑鄙的卡拉马佐夫家族的堕落崩溃。对颠沛流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表示深厚同情,但也流露出消极的一面,例如认为只有皈依宗教才能保全道德的价值,只有宽恕和仁慈才能拯救人类社会等说教。
陀思妥耶夫斯基擅长心理剖析,尤其是揭示内心分裂。他对人类肉体与精神痛苦的震撼人心的描写是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他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资产阶级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善恶矛盾性格组合、深层心理活动描写都对后世作家产生深刻影响。

章节摘录

  这个人已经五十开外,中等身材,身体结实,头发斑白,头顶上秃了很大的一块,由于经常喝酒,脸浮肿而又发黄,甚至有点儿发绿,眼皮微肿,那对细小得像裂缝但却奕奕有神、微微发红的眼睛炯炯放光。可他有个很奇怪的特点:甚至他的目光似乎还闪射着喜悦的光辉~大概带有理性和智慧——但仿佛也隐约地显出精神失常的神态。他穿着一件破旧不堪的玄色燕尾服,纽扣差不多掉光了。剩下的一个也陕要掉下来。他还扣着这个纽扣,看来还想保持一点体面。在黄土布的坎肩下面露出了胸衣,这件胸衣已经皱得不成样子,肮脏不堪,浸透了酒渍。脸是照官吏的式样修的,但已经修了很久,所以又长出了瓦灰色的浓密胡茬。他当真有一副官僚的气派。但他心神不定,将头发搔得乱蓬蓬的,有时把袖管磨破了的两个臂肘支在因酒汁溢出而发黏的桌上,双手托住头,闷闷不乐。末了,他直视着拉斯柯尔尼科夫,提高嗓门决然说:  “我的先生,恕我冒昧,我可以向您请教吗?因为尽管您的外表不十分华贵,但我的经验告诉我,您是个受过教育的人,不会喝酒。我一向尊重既有学问又有真挚感隋的人,而且我还是个九等文官呢。马尔美拉多矢一这是我的姓;九等文官。恕我冒昧,请问:您有工作吗?”  “不,我在念书……”青年回答道,那非凡文雅的谈吐、这么直截了当的谈话,使他有点儿晾奇。虽然,不久以前,他有过片刻工夫很想去跟人接触,不管是什么性质的接触,但是当他听到果真是对他说的第-句话的时候,他忽然又感到不陕和愤怒,就像他平日讨厌跟他接近的或者只是想要接近他的一切人一样。  ……

图书封面


 罪与罚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谈两点。说说初读《罪与罚》的几个初步印象:1.心理自然主义。我没有看相关论文,与其说是为了避免受他人思维的禁锢,不如说是有点疲,懒得看。所以,不知道前人用过这个相关概念没有。甚至我都没有读过自然主义的著作,这么随意地起名大概在某些人看来是不负责任的。但是,我唯有这么形容陀氏这部代表作给我的印象。整部小说几乎由大段大段的对话语言&心理独白组成。什么场景烘托啊,什么风景描写啊,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罕见其中。无怪乎称陀氏为现代主义文学的祖宗——毫无疑问,即使这算不上严格的现代派,至少它也不是现实主义的货。小说中的元叙事我就懒得说了,作家跳出来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不想大做文章。仅就“心理自然主义”而言,人物的语言充满了絮叨、琐碎、逻辑不连贯、疯疯癫癫的精神,心理独白则不消说,更添了隐晦、抽象、形而上等内容在其中。我不知道这是俄国人的民族特色还是咋么地,书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是从开始正常到底的,所有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歇斯底里、间歇性癫狂、语无伦次和理性障碍。宗教精神自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维度,自始至终都挥之不去的道德焦虑如恶魔一样折磨着所有人的神经,磨到吱嘎作响。主角对于世俗的洞察和先天的道德感产生了强大的冲突——这在当代中国人看来绝对是不可思议的,是在少年时代才可能有的痛苦的挣扎。所以,对于没心没肺无所信仰的Chinese来讲,这是个out的故事,是个不折不扣、神经兮兮的“青春叙事”。2.宗教精神我自然不是想借此来批判什么多余的国民性。我想谈谈里边的宗教。老实说,你要从世故的角度来讲,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纠结是很幼稚的。所谓的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是指的这货。他单知道伟大的人物要将道德和世俗准则践踏在脚下,却不知这一要靠能力,二要靠方式。拿把刀去捅人谁不会啊,问题是你能让人心甘情愿地被捅吗?你能在捅了一个人之后心安理得地不断捅下去吗?你能让你捅人的行为看上去是高尚而且被人所接受的吗?兄弟,这确实不是凡人能做的事,而你只是个凡人,这就是你所犯的最大的错误——即使是生就的天才,再为所欲为之前,也还要沿着世俗规则的阶梯往上攀爬,偶尔在无人注目的角落走走捷径。而你,却一下就想登天!罢了罢了,方法论上的成功之道,交给畅销书架上的成功人士告诉你们去。我可对此没兴趣。我说我想谈的是宗教。事实上我第一次看到索尼娅为小拉念诵那一段拉撒路复活的圣经经文的时候,就已然感到了充盈于心的神圣感。宗教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将自己交出去,签下契约,换取内心的安宁与平和。宗教又是弱者的哲学,它教我们要爱,但我们所尊崇的伟人却并不按图索骥,然他们依旧是伟人。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拉斯柯尔尼科夫以为是上帝出了错,成了一个不信神的马基亚弗利主义者。但他实在中宗教的“毒”太深了,心底里的道德土壤太深厚了,以至于种下了不道德的种子,最终也没有长成一枝花。他的失败不能说明什么,也不能证明这两种力量任何一种的非法性。事实上,这只是不同的文化现象:如果宗教是弱者的哲学,那么小拉信奉的是强者的哲学。两种哲学会诞生出不同的文化种类,都有生存的合理性。这时候,也许结果只在于我们的选择了——选择强者哲学的人,将缔造一个伟大的专制主义社会,君王的力量有多强大,这个社会的力量就有多强大,只是里边没有具体的个人罢了;选择弱者哲学的人,却会创造一个伟大的民权社会,个人的权利将充分得到尊重,只是社会整体向外的合力可能得不到保证而已。你选择哪样?不管你选不选,反正我是选了。在这个弱者占大多数的社会,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弱者的哲学。即便我信奉不了宗教,我也始终保持敬畏,对爱怀以由衷的信仰。而事实是,当你做出了一种选择,你的关于伟人的标准,便相应地发生变化。过去所认为的伟人,未必是真正的伟人,却可能是杀人犯,伪君子,暴力狂!而如果,这个社会和我做了同样的选择,我想,要跳出这种争执不休的矛盾状态,要在爱和强权之间得到一种圆满的冲突的解决,要分清两者所能带来的利益的差别从而做出抉择,那就必须从伟人的鉴定做起——为所谓的集体利益而牺牲集体中大多数人利益者,狗屁伟人!为争权夺势不择手段杀人盈野而自诩为实践理想者,狗屁伟人!为实现勃勃野心和所谓民族大义而践踏一切普世价值者,狗屁伟人!根据这个标准,我们的许多伟大“太祖”“太宗”乃至更伟大的某合众国的些许领导们,都值得我们去怀疑,去否定,去摘除他们伟人的堂皇冠冕,把他们赶下安逸受拜的神台。唯其如此,才有望建立一个民权不再被践踏,暴徒不再被膜拜的社会,才可能有爱与幸福的终极图景。
  •     自毕业返沈的火车上第一次翻开这本巨著,到今为止,断断续续过了一个月的时间。在接触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之前,我对陀氏并不了解,知识储备仅限于科普书对他的四字介绍:思想深刻。至于陀氏的思想如何深刻,估计编书人也是不大理解的。前段时间亮亮一直在读他的作品,并为我介绍说,陀氏对人内心之阴暗的描写极为精湛,这是最吸引他的地方。之前读惯了道德说教式的小说,我第一次阅读涉及此类题材的作品,还是觉得眼前一亮。至少,目前我认为这是触动自己内心的最好的作品。1860年沙俄农奴制改革之后,俄国文坛出现了两位巨匠,一位就是这里要谈的陀氏,另一位就是他的对手——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早在四年前,也就是大一时,我读过之作品《怎么办》。至今只能记得两条主线,其一是女主人公韦拉•帕夫洛夫娜创办了一家缝纫工厂,缝纫工厂以傅里叶式的空想社会主义模式运作着,使得女工在这样一个机构中获得了相对富裕,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生活。这可以算的上作者对社会与经济上“怎么办”的一种回答。另一条线索是韦拉与丈夫普罗霍夫以及丈夫的朋友基尔萨诺夫的三角关系。普罗霍夫帮助韦拉逃出原来的家庭之后,名义结婚,过着同处一屋,各居其室的无性生活,当普罗霍夫的朋友基尔萨诺夫出现以后,韦拉与之坠入爱河,“怎么办”的问题抛给了普罗霍夫,最终他选择移居到其他城市,并假装自杀,成全二人的婚姻。然而为了不使他们愧疚,他又以新的身份再次出现,与韦拉的朋友卡捷丽娜•瓦西里耶夫娜结婚,从此两家以朋友身份和谐生活在一起。车氏以如此的方式提出了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影响了大批的青年,也为自己招来了灾祸,遭到放逐。车氏更加侧重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力图改变社会状况,这是之最大的价值。我们可以其作品映照出之后社会主义革命之后苏联社会所呈现出的表象,然而表象终究是表象,不过是虚伪的面纱,即便之理想成为“新人”盛宴的主题,仍然无法回答宴席散场后落寞的感觉。说到底车氏的新生活建立在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过度交叠的预设之下,没有私人内心领域的人终究是空洞与虚伪的。而陀氏的作品则真实而深刻的剖析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他塑造的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拥有理性思考能力,并且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可以成为拿破仑式的人物。终于在此种观念的作用下,杀死了放高利贷老太婆和她的妹妹。以理性为准绳看,拉斯科尔尼科夫并不能称为一个傻子,因为他内心一直在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和不断的反问。可事实上,他的理性反而成为致病的原因,这种复杂思考转化成身体的负担。可以说,陀氏的内心描写没有错过任何一个突破潜意识的观念,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真实完整地呈现出来。尽管人们会矢口否认有过这样类似主人公的想法,也许是对那些荒谬想法进行了信息过滤。从理性的角度,我只能得出人性恶的结论。相比较于拉斯科尔尼科夫,能坐在书桌前阅读的作者都自诩受过良好教育,也从未杀过人,拥有良好的品德。那么,拷问自己的内心,我们的恶念产生时否真如自己所说,出于道德的角度不能杀人,或许更多的是害怕杀人以后遭受所能预见的更大的惩罚。倘若惩罚不复存在,结果会是生灵涂炭。我们希望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更多的是在乎“有道德”之后为我们带来的好处亦或是避免麻烦,我们因之获得众人赞许,带来好的社会地位,亦或是避免惩罚。由此,“道德”并非是目的,而是作为手段,没有人再去遵循什么康德式的伦理观。因而我们可以大胆的称这种“手段道德”为伪善。拥有理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质,然而人类却无法运用理性去解决那些复杂的终极问题,如康德所认为,人总是在这些问题中找到相反的答案,并深深为这些问题所困扰。另外,也如大卫休谟所说,“一个人运用理性与他想消灭整个地球的人也是不冲突的”,理性并能带来道德或伦理的善。人无法通过理性获得解脱。对于这个问题,陀氏做出了回答,人只有全然投入天主之怀抱,接受其命运才能够获得救赎,而克尔凯郭尔也做出了类似的解答。然而一切由天主所造,存在于天主之中,那么人的理性也是由天主所赐予的,我们运用个人的理性,否定了自我与自我的理性,绕了一个圈子,从新回到天主之处,回到了原点。2012.7.19
  •       上海译文的翻译真的没的说,是很好的版本了。本来想继续用笔写读后感的,这回便偷懒了吧,草草记下自己的一些感受。    如果说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一个人用斧子砍死了两个人,最后去自首,需要服8年的苦役。(我终究还是记不住各种俄罗斯人名。。而且很奇怪的是,为什么一个人的名字有n多种不同的叫法。。。)    这本书让我感到震撼最多的一点,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描述的所有的人的那种热情却又要矜持,想要奔放却又内心无比痛苦,追求惊天动地的变化,锐意的革新,期待“拿破仑式”的成就与辉煌,对理论和梦想有着极高的追求,却又希望并期待在宗教中“受苦”而得到救赎的那样一种宗教感情,骄傲而有尊严却又生活在贫困之中的“水火两重天”的情感。总之,读完了让我感觉是一种无比的纠结的情感,仿佛是上帝施在其身上的诅咒,不可逃脱,不可脱离,是fate?是destiny?让我有很多思考也有很多困惑。    首先,是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所论述到的他的关于人的哲学。其将人分为“人”也就是特殊的人,不平凡的人,和“虱子”,即普通的人两种。不平凡的人拥有杀人的权力,因为其是为了更好的人类。(这一思想在p250-252有最好的体现)。其哲学的即是霍布斯式的“强权即真理”的最好体现。 “权力只给予敢于俯身去拾取的人。这只需要一个条件,仅仅一个条件:只要胆大妄为!"(404页) 什么是对?什么又是错?“在我看来,如果开普勒或牛顿的发现,由于某些错综复杂的原因,没有能够为大家所知道,除非牺牲一个,或者十个,或者拜个,或者更多的妨碍者或阻挠者的生命,那么牛顿为使自己的发现能让全人类知道,就有权利,甚至有义务⋯⋯消灭这十个人或者百人。”(p 251) 其最重要的逻辑在于,为了全体的进步是可以牺牲个体的(主要是平凡的,卑微的个体)的利益,甚至生命,只要结果是通向全人类的幸福,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即是使用强权(如拿破仑、梭伦等等)也是必要的。群众在其中是微不足道的,是被置于祭坛上的,这是他们的“使命” (p.252) 。 这个逻辑或者哲学的潜在说法也是“历史决定论”,即历史是进步的,是有目标的,是有最终导向的,因而个体的存在是为了整体的发展,有着卓越能力的个体是可以推动人类发展的,而“群众”所存在的全部意义则在于充当历史发展赋予他们地位的“垫脚石”。主人公的话语、行为便是对这一逻辑的最佳诠释。然而,让我比较困惑的地方在于,在文中,其多次提到“新耶路撒冷”的修建,以及最后主人公在梦境中将这一想法归结为一种“病”,从而在《新约》中找到了心灵的皈依,是其在宗教中找到了对于这种哲学的批判?还是说在宗教中受到了启发?索尼娅的存在是表达对个体的、罪的救赎?是为了使得拉斯科尔尼科夫重获新生?这种浓厚的宗教因素,或许就是俄罗斯小说和日本小说不同的地方(三岛的《午后曳航》表达了和这本书近似的关于个体的对于“不平凡”的追求,以及对于个体的“世界”的幻想,以及太宰治的《人间失格》里面也有类似的对人性和“罪”这一概念的探讨,但都没有这本小说中这么多的宗教感)。    其次,在写作手法上,陀思妥耶夫斯基更加偏重个体的内心独白与理论化、哲学化的陈述。其对于主人公着墨最多,对其“疯癫”的状态,以及种种理论独白。我对于卡杰琳娜和斯维得里加依诺夫这两个人的印象最为深刻。前者是我觉得单纯,却由于境遇反差最为强大而“疯癫”的人,但是也最佳的诠释了“尊严”的含义;而后者却是强烈感情的代表,是悲悯和“变态”等极端性格的组合点(主人公也是如此)。而其他的人物,却多是片面化的单线条描写,失之丰满。    最后,虽然总在试图把书中描绘的精神状态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但是,却又怕这张是过分夸大了历史环境的影响作用。但是,书中提到的农奴解放以及拿破仑等事实,还是多多少少的影响了作者所描述的社会的精神状态吧,这一点现在未做深究,留待日后。

精彩短评 (总计92条)

  •     拉斯柯尔尼科夫终于完成了复活,索尼雅拯救了他。 老陀絮絮叨叨,完美掌控这样一部长篇小说。 久久地给人以心灵冲击。 伟大的作品。
  •     2016.9.9 悲惨的命运和社会的罪恶有直接关系,拉斯克斯尼科夫杀了老太和她妹妹以后,内心深感孤独,恐惧,在索尼雅的规劝下投案自首。自首后渐渐拨开云雾,经历流放最终得到灵魂的解放。跟着主人公一起经受一次次的灵魂洗礼,最终实现柳暗花明。
  •     主人公在一片鄙陋中目睹俗世罪恶与人性深渊,与生俱来的桀骜不逊和挥之不去的优柔寡断构成了情节最为精彩的竞技场,酣畅淋漓而鞭辟入里,思想内核上仍旧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善恶博弈和头脑风暴,但是在艺术质感上却也并非完美无瑕。略显繁复的支线情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主人公内心争斗的顺畅历程。
  •     好书。深厚哲学功底,在作品中不经意显示冰山一角,而不刻意卖弄。
  •     正在看…个人偏爱卡拉马佐夫兄弟
  •     罪与罚(译文名著精选)
  •     翻译有点差强人意
  •     文盲补名著。。
  •     从结尾来看,拉斯柯尔尼科夫自己并没有从自身上逻辑地改变自己的想法,而只是因为爱情继而是宗教选择了新的道路,“新的故事正在开始”。
  •     写得铁一样硬,但是从来没有读过这样的小说。
  •     这是经典 但是版本很多挑不准哪一个 最后决定选择相信译林老版本 书本身的颜色比图片上的好看 真的好看多了 质感也很好 就是比较大块头 跟巴黎圣母院一样让人觉得读完它是个挑战
  •     拉斯柯尔尼科夫大概代表了整个人类~
  •     又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
  •     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也没有真正意义上谁该受罪,谁该受罚。难舍的情遇上不可逾越的宗教世俗,谁胜谁败,我不知道。。
  •     存在先于本质
  •     书不错,值得看
  •     读了罪与罚,非常喜欢。
  •     拉斯柯尔尼科夫.证明一下我记住了主角的名字 索尼娅的一句:啊,你为什么这么痛苦啊。感动。 写的真好
  •     要是精装的就完美了
  •     目前来讲大师的翻译还是不错的,但想比较一下人民文学出版的版本,看看究竟哪个更适合自己!
  •     至少还有宗教归属 斯维德里加依洛夫这个形象没看懂,哪位书友解答下
  •     说实话,书中的心理独白太压抑,有点看不下去。书的内容是上乘之作。
  •     人物刻画丰满,鲜活让人震惊。将妻子的欺打作为“享乐”马尔美拉多夫,天使般善良的索非雅和坚强的杜尼亚…最后拉斯科尔尼科夫还是觉得自己的信念没有错误,引发的迷茫最后在索菲雅找到方向。也许被人爱是一种罪。作今年十佳。
  •     我还没看 但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
  •     送书快递非常影响心情。
  •     看来是真不适合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简单的故事,大量的心理描写,掺杂着哲学人性的讨论,探讨存在这个命题,太难读了
  •     刚到货,先评点外在的吧。最后一页有点小脏,希望工作人员下次打包时注意点。看在是我喜欢的书及做活动的份上,给五星吧。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下次再入手吧。
  •     膜拜这本书很久了。还没看。应该不错
  •     刚收到书,还没看,只粗略翻了一下。
    书并没有如之前某些评论所说的那么差。字体比旧版的大,看着还算可以。
    不过有些页印字有点不够清晰。
  •     尾声二看的浑身颤抖。
  •     距马卡拉佐夫兄弟甚远
  •     人生观总会有被世界上现存的罪恶所扭曲的倾向,但爱可以治愈一切的偏激和盲目,让每个人依旧做一个好人。结尾处拉斯柯尔尼科夫的重生交待得不甚圆满,有些许瑕疵,然而生动至极的心理描写已使本书称得上名副其实。俄国小说就是人名太长太乱,很影响阅读情绪,只有当你捋顺了人物关系后,才会渐渐入迷。
  •      一开始被人名弄的头疼,语言也有些不习惯。不过书快到最后,在男主跪在女主面前吻她脚时,被震撼一下,之后更越发精彩。 书看起来有点慢热。
  •     如果以罪犯视角来写一部侦探小说,大抵就是这样的吧
  •     伟大的书,以至于根本不知如何评价
  •     主角和斯维德里加依洛夫的刻画真精彩
  •     已评论,不多说,值得一读。
  •     排版不好看,而且字体也不正常,有点粗糙,毁了这本巨著
  •     经典的译本和出色的译者,是外国文学的必读
  •     给人感情上以深深的震撼。
  •     勉强看完一遍,决定去认真读托翁,托翁读回来再重新开始读老陀爷。
  •     貌似在预言尼采的超人。不像是小说,而是一篇借小说的形式写一篇论文。
  •     还没看 但书的质量很好
  •     译文版 推荐
  •     还不错 ,感觉还好。
  •     还没看,外观看上去不错,字大小还算合适
  •     没读完,
  •     厉害!
  •     一个小知识分子面对黑暗社会和罪恶的内心挣扎。罪恶之于每个人的内心折磨。
  •     挺喜欢上海译文的 名著。
  •     界文学名著,译文质量最好的出版社是:上海译文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本系列丛书,所选篇目都是经典,译文质量上乘、印刷好、纸张好、装帧好!
  •     16个月后的二刷这本书的感觉十分奇妙…特别是狂吸了一堆老陀的书和论文之后。好像一位朋友去韩国整容之后和你一起吃火锅一样,鬼知道我都经历了什么(。 希望有机会能写一篇关于这本书的长评吧,供再16个月后的自己嘲笑自己当年的无知用(?)反正至少现在我觉得大多数对这本书的评论都是不太公正准确的(比如神他妈带有阶级斗争意味的内容简介)而且如果是第一次看老陀的小说最好不要看这本,会对老陀有奇怪的印象…
  •     绝对要收藏,是经典中的经典!
  •     看起来荒诞的东西,体验起来就很真实了。
  •     还不错。 就是不知为何比上一个版本字数少一些
  •     包装完整,只是封面有点磨损
  •     呵呵,看名著要整理好心情先,最近太忙乱,假期可以安心看看书了
  •     又为自己拾回了一条生路。不正也这般冷漠,这般堕落下去吗?
  •     看不懂战斗民族的名字,还想看懂他们的小说? 2016-11-18 糜绪洋 上海译文
  •     书感觉不错,就是纸张一般,总体还可以
  •     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文学功底,此书均属上乘
  •     评价晚了,书看起来挺好的,看了一点,很深奥,哲学性的东西,值得挑战
  •     译文名著精选:罪与罚(译文名著精选)
  •     《罪与罚》,我看到的是主角有条件的爱,当被流放后飘摇而微小的想要抓住什么,这个条件触发下的爱,爱的不过是自己。爱的救赎?不过一步步被逼到自己无法掌控的世界里,孤独而卑微下渴求情感联结以致爱上预设好的圣母角色。 暖男朋友看到的是,如此堕落,还愿意选择爱。没在自己最闪耀的时候去爱,把自己放在最低点去爱。我们歌颂多少伟大的爱情,我们同时也埋葬了最伟大的爱情。 果然冷和暖的人看世界都不一样。
  •     陀思妥耶夫斯基成名之作,经典!!!
  •     好书期待阅读
  •     这个版本一般
  •     一星留待以后重读
  •     非常喜欢作者对书中主人公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心理描写,喜欢书中索尼娅这个善良的姑娘
  •     书还没看 但是 感觉质量还不错
  •     那种身临其境的描写,不仅在于场景,更在于心灵,让人深思,2加2等于4吗?
  •     短期是不打算看陀思妥耶夫斯基了,大部头不说,长段的心理描写和分不清的名字真是折磨人啊。
  •     可能需要一读再读,仔细体会。
  •     是翻译的不行吗? 才看到一半 有的地方读起来莫名其妙。。。读完的动力不足啊,有点折磨人。
    书质量本身不错 封面很喜欢哈哈
  •     敏感孤独的人易陷入矛盾的虚无
  •     罪与罚,拉斯柯尔尼科夫的,索尼雅的,马尔美拉多夫的,斯维德里加依洛夫的……还有自己的。 理论,生活,罪,良心,惩罚,贫穷,亲情,爱情,信仰……
  •     第一次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在木心的文学笔记里面看过简介,心理描写丰富到位,拷问的是大是大非,但在这种大问题前面,爱情,生活却不知道往哪里放了。
  •     当我一斧子劈向她脑袋时,只不是砸破了蓄满水的缸。
  •     其实没有预想中好看,俄国文学好像总是不怎么戳我的点……btw请给我索尼雅一样的恋人或者拉祖米兴一样的朋友好么,简直完美得不像人←_←
  •     拉斯柯尔尼科夫高高举起斧子砸向房东老太太时,罪,在这一刻产生,罚也在这一刻出现。如果说罗佳在穷困潦倒和扭曲的自负下,杀人是罪,那么罪行之后的惶惶不可终日,就是罚。这个罚,在他最终投案自首后,结束了。而索尼娅的爱,使他最终脱离了可怕的“超人理论”,获得新生。唯有爱,才可救赎,这是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观点,斯维德里加依洛夫没有(被)爱,所以他自杀了,拉斯柯尔尼科夫,有母亲、妹妹和索尼娅,他获救了。即使不从宗教意义上来解释,即使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也是成立的。人是社会动物,这是写在遗传基因里的,被遗弃,死,被爱(接纳),活。
  •     大概浏览了一下,翻译的还可以。
  •     一直觉得俄国人写作有些啰嗦,但看到最后总会有很深的沉浸感。结局很温柔,被忘却很久的阳光,诉说着罪与罚。
  •     上学的时候在图书馆借了两次都没看完,自己买了书之后,又是两年,已经是苦役八年的一半。这次两个月断断续续,筋疲力尽
  •     杀人之所以有罪,是相对于法律制定者,而对自我而言,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罪
  •     这个版本比其他版本的好。介绍别人看,不知喜欢不
  •     心灵捕手不愧当之
  •     是一部心灵史,每个人都能找到对应的人物
  •     我觉得这篇小说是我迄今为止读的最困难的一部小说,通篇基本没有故事情节,全是心理描写,也是因为2月很忙,读了差不多一月,一开始读没有什么兴趣,知道读到拉斯柯尔尼科夫对拿破仑的一番见解侯才知道这本书讲了什么,文章的结局告诉我们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只有爱才能化解一切,不要做什么空想主义者,也不要自命不凡,更不要极端;期待妥斯托涅夫的马拉佐拉兄弟
  •     终于看完了。
  •     “也许只是由于自己那些欲望的力量,当时他就把自己看做别人能享有更多权力的人。”酣畅淋漓!
  •     老陀的经典
  •     第二遍 二度抑郁 罪与罚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